3.1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文档属性

名称 3.1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09-29 12:20:19

文档简介

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3.1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1.如图能够揭示的地理事实是(B)
(第1题)
A. 天圆如张盖 B. 地球是个球体
C. 地方如棋盘 D. 地球是正方体
2.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不同的,如①地球是个球体;②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③天圆地方等。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是(B)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
3.下列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C)
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
B.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
C.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
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
(第4题)
4.如图所示A、B、C、D四点,其中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符合的地点是(B)
A.A B.B
C.C D.D
5.还记得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精彩绝伦、巨大旋转的地球模型吗?下列有关地球的叙述正确的是(C)
A. 赤道周长约2万千米
B. 极半径是6300千米
C. 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
D. 赤道半径是6371千米
6.地球内部有一个“液态区”,区内物质一旦冲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该“液态区”位于(B)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地核和地幔
7.咸蛋超人有一天想要拜访住在地球另一端的面包超人,并决定“遁地”前去,于是他从家中钻入地底,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越地心来到面包超人家。咸蛋超人“遁地”穿行的距离约为(D)
A.6378千米 B.6371千米
C.40000千米 D.12742千米
8.下列不能为“地球是圆的”提供证据的是(D)
A.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B.地球的宇航照片
C.站在海边看远方驶来的船,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
D.非洲大陆西岸和美洲大陆东岸的轮廓基本吻合
(第9题)
9.如图为地球结构示意图,请回答问题:
(1)写出A、B、C代表的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A.地壳;B.地幔;C.地核。
(2)将代表各圈层的字母按照其厚度从小到大进行排序:ABC。
(3)岩浆的发源地软流层位于字母B代表的圈层。
10.读图,回答问题:
(第10题)
(1)在同一水平线上,图中在木板上移动的铅笔,看到的长度变化不明显(填“明显”或“不明显”);在篮球上移动的铅笔,看到的长度变化明显(填“明显”或“不明显”)。
(2)在海边人们发现远去船只的桅杆与船身哪个先消失?船身先消失。
(3)上述实验和现象证实了__C__。
A.物体的长度与运动表面大小有关
B.物体的长度与观测的距离有关
C.地球是个球体
D.物体的长度与观测的角度有关

11.东汉张衡发明了“浑天仪”,他认为天与地的关系就如同鸡蛋中的蛋白与蛋黄的关系一样,地被天包在当中,大地是一个圆球,宇宙以地球为中心。下列对于张衡的这一理论的认识,你认为最确切的是(B)
A.张衡的这一理论是完全错误的
B.张衡的这一理论虽然很不科学,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却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次大飞跃
C.张衡的这一理论与“地心说”一样,应该遭到批判
D.张衡的这一理论基本符合现代科学的观点
【解】 用现代的观点来看,其理论不完全正确,如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但其中有科学的一面,如大地是圆的,考虑到当时的科学水平,其观点还是具有极大价值的。
12.请根据下列信息资料,提出两个科学问题(只提问题,不作答)。
(第12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越来越准确。通过精确测量发现,地球并非正圆球。不过地球极半径与赤道半径相差很少,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的时候,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如图所示是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示意图。
(1)地球是什么形状的?
(2)地球的极半径是多少?
【解】 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13.下列是有关地球形状的说法,请回答下列问题:
A.天圆如弹丸,地如卵中黄
B.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盘
C.地球是个球体
(1)按照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过程,将上述说法前的字母填在空格上:B→A→C。
(2)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说明__D__(填字母)。
A.地球形状随着人类的认识而改变
B.古人对地球的认识符合当时的科学发展水平,是完全正确的
C.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没有阶段的,完全靠人们的突发奇想
D.一定的科学技术是认识地球形状的基础
(3)古人为什么不会想到地球是圆的呢?
【答】 由于缺乏精确可靠的观测手段,因此只能凭直觉来认识世界。因为地球本身非常庞大,加之古人活动的范围狭小,根本无法感觉到地球是圆的。再者,根据人类的经验,在圆的表面是不稳定的,而人类的日常经验告诉我们站在大地上是稳固的。所以,古人不会想到地球是圆的。
(4)为什么站得高看得远能证明地球是圆的?(可借助于图形等各种方式说明)
【答】 见解图(合理均可),若地球是球面,则站得越高,视野范围越大;而当地球是平面时,站得高或低对视野范围没有影响。
(第13题解)
【解】 (1)我国古代最早提出的是天圆地方说,在东汉时期,才有张衡的浑天说,现代科学技术使我们认识到地球是个球体。(2)自然存在的事物不会因人类的认识而改变,是人类认识发生改变,不是地球形状发生改变,所以A错误。古人对地球的认识符合当时的科学发展水平,但其观点并不符合客观事实,所以B错误。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有其发展的阶段性,需要科学技术作为支撑,不可能仅仅凭借人类的想象,所以D正确,C错误。
课件7张PPT。3.1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2018/11/13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2018/11/132018/11/132018/11/132018/11/132018/11/132018/11/132018/11/132018/11/132018/11/132018/11/132018/11/13按时完成课后同步训练,全面提升自我!单击此处进入课后同步训练2018/11/132018/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