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2课时 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1.海洋是一个远未充分开发的巨大化学资源宝库。以海水为原料可进行“海水淡化”“海水制盐”“海水提溴”“海水制镁”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海水淡化”方法有蒸馏法、离子交换法等,其中蒸馏法最为经济
B.“海水制盐”:从海水获得粗盐是采取蒸发结晶方法
C.“海水提溴”(吹出法):“氯气氧化”时离子方程式为
D.“海水制镁”时,电解熔融制备单质镁
2.海水中蕴藏的元素高达80多种,是人类财富的重要集散地。如图是对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晶体得到无水需要在空气中加热
B.电解熔融氯化镁所得的镁蒸气可在的环境里冷却为固体镁
C.上述转化过程中,有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并涉及四个氧化还原反应
D.在吸收塔中被溶液还原,在蒸馏塔中被硫酸氧化,实现了的富集
3.工业上常用“吹出法”从海水中提溴,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海水中经氧化、吹出、吸收后,可实现溴的富集
B.“吹出法”主要包括氧化、吹出、吸收、蒸馏和冷凝等环节
C.“吸收塔”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D.“吹出塔”内热空气能吹出溴是利用溴易挥发的性质
4.海水淡化有许多新工艺,某工艺的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于连续的热交换,a处海水的温度更高
B.减压蒸馏时的压强二级闪蒸室内更低
C.广泛使用太阳能、风能和发电厂的余热以及热交换可降低海水淡化成本
D.淡化后的盐水常用于生产食盐、钾、铝、碘等化工产品
5.海藻中含碘元素。从海藻中提取碘的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灼烧海藻用到的仪器是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
B.取少量含碘离子的溶液加入淀粉,溶液变蓝
C.换成硫酸和过氧化氢,更符合绿色化学
D.③用萃取后,得到上层为紫色的含碘有机溶液
6.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部分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电解”时,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B.海水晒盐前,需将海水中的、和等杂质离子除去
C.设计步骤①②③的目的是富集溴元素
D.“还原吸收”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7.海水开发利用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除去粗盐中的、、,加入试剂的顺序是:过滤后加盐酸
B.工业上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金属钠
C.步骤②在工业生产中常选用石灰乳作的沉淀剂
D.第⑤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8.海水是一项取之不尽的资源。下列关于海水资源的利用,有明显错误的是( )。
A.海带灰滤液碘水I2的CCl4溶液水层I2
B.海水Br2溶液HBr溶液溴单质
C.海水或苦卤溶液 Mg
D.海水粗盐→粗盐水→精盐水
9.海洋是一个巨大的化学资源宝库,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综合利用海水资源,可以从海水中提取液溴的同时制取晶体,其流程如图:
(1)流程中通氯气后,用水蒸气吹出溴的原因为 (填标号)。
a.溴的氧化性较强 b.溴的熔点较低
c.溴的挥发性较强 d.溴在水中的溶解度较低
(2)、吸收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粗盐中含有泥沙、、以及可溶性硫酸盐等杂质,可以依次通过溶解、过滤、 (填标号,所加试剂均过量)、结晶等一系列流程得到精盐。
a.加入溶液→加入溶液→加入溶液→过滤→加入稀盐酸
b.加入溶液→加入溶液→加入溶液→加入稀盐酸→过滤
c.加入溶液→加入溶液→加入溶液→过滤→加入稀盐酸
Ⅱ.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按如下实验流程进行实验:
(4)步骤①到③的操作中无须使用的仪器是 (填标号)。
(5)实验发现,海带灼烧(灰化)的时间会影响步骤③所获得的溶液中的浓度,研究小组将实验结果绘制成如图所示灰化时间-吸光度图像(已知:溶液的浓度越大吸光度越大)。步骤④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灰化时间超过时,曲线呈现图中变化趋势的原因是 。
(6)步骤⑤为将含溶液转移至 (填仪器名称)中,并向其中加入适量的苯,振荡、静置一段时间,观察到 的现象。
10.海洋是一个巨大的化学资源宝库,利用海洋资源进行海水提溴,空气吹出法是工业规模提溴的常用方法,其流程如图:
(1)流程图中步骤④的实验室装置如题图,虚线框内玻璃仪器的名称为 。
(2)海水提溴技术涉及反应:,是利用了的 (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3)“循环利用物质”为、 (填化学式)。
(4)步骤①后并未直接用含的海水进行蒸馏得到液溴,而是经过“空气吹出”“水溶液吸收”“氧化”后再蒸馏,这样操作的原因是 。
(5)吸收后的空气进行循环利用,“吹出塔”中吹出率与“吸收塔”中流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流量增大,吹出率反而下降,原因是 。
高考真题
1.(2024·新课标卷)对于下列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相应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试管壁上的银镜用稀硝酸清洗:
B.工业废水中的用去除:
C.海水提溴过程中将溴吹入吸收塔:
D.用草酸标准溶液测定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第八章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2课时 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1.海洋是一个远未充分开发的巨大化学资源宝库。以海水为原料可进行“海水淡化”“海水制盐”“海水提溴”“海水制镁”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海水淡化”方法有蒸馏法、离子交换法等,其中蒸馏法最为经济
B.“海水制盐”:从海水获得粗盐是采取蒸发结晶方法
C.“海水提溴”(吹出法):“氯气氧化”时离子方程式为
D.“海水制镁”时,电解熔融制备单质镁
【答案】A
【解析】我们知道实验室的常规蒸馏需要加热,工业上蒸馏法淡化海水时虽然与实验室的常规蒸馏不等同,但总体上说,蒸馏法淡化海水成本较高,A错误;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小,故采用蒸发结晶方法获得粗盐,B正确;吹出法“海水提溴”时的氧化反应,是氯气把溴离子氧化为溴单质,则离子方程式为,C正确;镁是活泼金属,工业上通过电解熔融制取镁、同时得到副产物氯气,D正确。
2.海水中蕴藏的元素高达80多种,是人类财富的重要集散地。如图是对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晶体得到无水需要在空气中加热
B.电解熔融氯化镁所得的镁蒸气可在的环境里冷却为固体镁
C.上述转化过程中,有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并涉及四个氧化还原反应
D.在吸收塔中被溶液还原,在蒸馏塔中被硫酸氧化,实现了的富集
【答案】C
【解析】综合利用海水的目的,一方面制得工业溴,另一方面制得金属镁。首先将海水与石灰乳反应,将海水中的Mg2+转化为Mg(OH)2沉淀,然后过滤、盐酸溶解、蒸发结晶获得,在HCl气流中加热去除结晶水,然后熔融电解得Mg;滤液中通入Cl2,生成的Br2用热空气吹出后,用Na2CO3溶液吸收,生成NaBr、NaBrO3等,加入硫酸酸化,NaBr、NaBrO3再转化为Br2,蒸馏便可获得工业溴。由晶体得到无水时,为防止Mg2+水解,应在HCl气流中加热,A不正确;镁蒸汽与氮气可发生反应,因此不能将镁在氮气环境中冷却,B不正确;上述转化过程中,有分解反应(MgCl2熔融电解)、置换反应(Cl2与NaBr反应)和复分解反应(沉淀Mg2+、盐酸溶解Mg(OH)2等),并涉及四个氧化还原反应(Cl2与NaBr反应、Na2CO3吸收Br2、加入硫酸时NaBr、NaBrO3发生的归中反应、电解熔融MgCl2),C正确;在吸收塔中,Br2在Na2CO3溶液中发生歧化反应,在蒸馏塔中,NaBr、NaBrO3在硫酸提供的酸性溶液中发生归中反应,并实现了Br2的富集,D不正确。
3.工业上常用“吹出法”从海水中提溴,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海水中经氧化、吹出、吸收后,可实现溴的富集
B.“吹出法”主要包括氧化、吹出、吸收、蒸馏和冷凝等环节
C.“吸收塔”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D.“吹出塔”内热空气能吹出溴是利用溴易挥发的性质
【答案】C
【解析】由流程可知,酸化的海水中通入氯气发生:Cl2+2Br-=2Cl-+Br2,吹出塔中通入热空气吹出溴单质,在吸收塔中用二氧化硫和水吸收发生:SO2+Br2+2H2O=4H++SO+2Br-,再通入氯气和水蒸气,发生Cl2+2Br-=2Cl-+Br2,达到富集溴的目的,冷凝蒸馏分离出产品(液溴)。海水中经氧化、吹出、吸收后,可实现溴的富集,A正确;“吹出法”主要包括氧化、吹出、吸收、蒸馏和冷凝等环节,B正确;“吸收塔”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错误;溴易挥发,所以热空气能吹出溴是利用溴易挥发的性质,D正确。
4.海水淡化有许多新工艺,某工艺的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于连续的热交换,a处海水的温度更高
B.减压蒸馏时的压强二级闪蒸室内更低
C.广泛使用太阳能、风能和发电厂的余热以及热交换可降低海水淡化成本
D.淡化后的盐水常用于生产食盐、钾、铝、碘等化工产品
【答案】D
【解析】a处的海水被2次加热,所以海水的温度:a>b,A正确;盐水能够从一级闪蒸室流入二级闪蒸室,说明一级闪蒸室中的压强大于二级闪蒸室的压强,B正确;广泛使用太阳能、风能和发电厂的余热以及热交换可降低海水淡化成本,C正确;铝、碘并非从海水提取,D错误。
5.海藻中含碘元素。从海藻中提取碘的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灼烧海藻用到的仪器是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
B.取少量含碘离子的溶液加入淀粉,溶液变蓝
C.换成硫酸和过氧化氢,更符合绿色化学
D.③用萃取后,得到上层为紫色的含碘有机溶液
【答案】C
【解析】晒干的海藻在坩埚中灼烧得到海藻灰,浸泡后得到悬浊液,过滤得到含有碘离子的溶液,通入适量的Cl2得到含碘水溶液,用有机溶剂萃取得到含碘有机溶液,再经过后期处理得到晶体碘;①灼烧海藻应该在坩埚中进行,用到的仪器有:三脚架、瓷坩埚、泥三角、酒精灯、坩埚钳等,A错误;碘离子的溶液不能使淀粉变蓝,单质碘能使淀粉溶液变蓝,B错误;换成硫酸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无毒,还原产物是水,更符合绿色化学,C正确;的密度比水大,③用萃取后,得到下层为紫色的含碘有机溶液,D错误。
6.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部分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电解”时,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B.海水晒盐前,需将海水中的、和等杂质离子除去
C.设计步骤①②③的目的是富集溴元素
D.“还原吸收”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答案】B
【解析】由流程可知,海水通过“精制”得到NaCl溶液,再电解其溶液得到Cl2;母液中含有溴化钠,通入氯气将溴离子氧化为溴单质,得到低浓度的溴单质,通入热空气吹出溴单质,用二氧化硫水溶液吸收得到含HBr的溶液,再次通入氯气将溴离子氧化为溴单质,达到富集溴元素的目的,据此解答。“电解”时发生反应:,Cl元素化合价升高,H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A正确;粗盐提纯时,才需要将、和等杂质离子除去,B错误;根据分析可知,设计步骤①②③的目的是富集溴元素,C正确;“还原吸收”时,SO2和Br2、H2O反应生成H2SO4和HBr,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D正确。
7.海水开发利用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除去粗盐中的、、,加入试剂的顺序是:过滤后加盐酸
B.工业上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金属钠
C.步骤②在工业生产中常选用石灰乳作的沉淀剂
D.第⑤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答案】C
【解析】除去粗盐中的Ca2+、Mg2+、,加入Na2CO3的目的是除去Ca2+、Ba2+,所以在加入Na2CO3溶液之前加BaCl2,加入试剂的顺序可以是: NaOH→BaCl2→Na2CO3→过滤后加盐酸;母液中加热石灰乳将镁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镁沉淀,过滤后加入盐酸得到氯化镁溶液,在氯化氢气流中蒸发结晶得到无水氯化镁;溴化钠溶液通入氯气发生反应③,第④步反应,第⑤步反应:。除去粗盐中的Ca2+、Mg2+、,加入Na2CO3的目的是除去Ca2+、Ba2+,所以在加入Na2CO3溶液之前加BaCl2,加入试剂的顺序可以是: NaOH→BaCl2→Na2CO3→过滤后加盐酸,A错误;工业上通过电解熔融氯化钠制取金属钠,B错误;Mg2+和OH-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步骤②在工业生产中常选用石灰乳作Mg2+的沉淀剂,C正确;酸性条件下反应,不能生成氢氧根离子,第⑤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D错误。
8.海水是一项取之不尽的资源。下列关于海水资源的利用,有明显错误的是( )。
A.海带灰滤液碘水I2的CCl4溶液水层I2
B.海水Br2溶液HBr溶液溴单质
C.海水或苦卤溶液 Mg
D.海水粗盐→粗盐水→精盐水
【答案】D
【解析】海带灰浸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双氧水溶液将碘离子氧化为碘,离子方程式为,加入四氯化碳萃取碘,分液得到含有碘的有机溶液,溶液使用碱液反应使得碘单质成为盐溶液进入水层,酸化得到碘单质,A正确;海水中通入氯气使得溴离子氧化为溴,用热空气将溴吹出溴单质,用二氧化硫水溶液吸收溴单质得到氢溴酸,向氢溴酸中通入氯气后蒸馏制得溴单质,B正确;海水或苦卤加入氢氧化钙生成氢氧化镁沉淀,过滤分离出沉淀加入盐酸得到氯化镁溶液,在氯化氢气流中得到无水氯化镁,电解熔融无水氯化镁得到镁单质,C正确;饱和氨盐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晶体,精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反应生成碳酸氢钠,D错误。
9.海洋是一个巨大的化学资源宝库,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综合利用海水资源,可以从海水中提取液溴的同时制取晶体,其流程如图:
(1)流程中通氯气后,用水蒸气吹出溴的原因为 (填标号)。
a.溴的氧化性较强 b.溴的熔点较低
c.溴的挥发性较强 d.溴在水中的溶解度较低
(2)、吸收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粗盐中含有泥沙、、以及可溶性硫酸盐等杂质,可以依次通过溶解、过滤、 (填标号,所加试剂均过量)、结晶等一系列流程得到精盐。
a.加入溶液→加入溶液→加入溶液→过滤→加入稀盐酸
b.加入溶液→加入溶液→加入溶液→加入稀盐酸→过滤
c.加入溶液→加入溶液→加入溶液→过滤→加入稀盐酸
Ⅱ.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按如下实验流程进行实验:
(4)步骤①到③的操作中无须使用的仪器是 (填标号)。
(5)实验发现,海带灼烧(灰化)的时间会影响步骤③所获得的溶液中的浓度,研究小组将实验结果绘制成如图所示灰化时间-吸光度图像(已知:溶液的浓度越大吸光度越大)。步骤④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灰化时间超过时,曲线呈现图中变化趋势的原因是 。
(6)步骤⑤为将含溶液转移至 (填仪器名称)中,并向其中加入适量的苯,振荡、静置一段时间,观察到 的现象。
【答案】(1)c (2) (3)c (4)D
(5) 灰化时间过长,被氧化生成的升华导致碘元素损失 (6)分液漏斗 液体分成两层,上层为紫色,下层为无色
【解析】向苦卤中加入氧化剂氯气把溴离子氧化为单质溴,单质溴用SO2、H2O吸收,把单质溴还原为溴离子,通入氯气氧化溴离子得到单质溴,利用水蒸气把单质溴吹出,再经过蒸馏得到Br2。海带灼烧得到海带灰,海带灰浸泡得到海带灰悬浊液,经过过滤得到含碘离子的溶液,往其中加入MnO2和稀硫酸,I-被氧化为I2,随后萃取碘水中的碘单质,得到碘的苯溶液,最后经过蒸馏得到单质碘。据此解答。(1)液溴易挥发,流程中可用水蒸气吹出溴是利用了溴易挥发的特点,答案选c。(2)吸收塔中Br2、SO2、H2O反应生成Br-、硫酸根离子和氢离子,离子方程式为。(3)粗盐提出过程中,第一步先溶解粗盐,随后加入过量NaOH溶液除去镁离子,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除去硫酸根离子,再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除去钙离子和多余的钡离子,随后过滤,最后加入盐酸调节溶液至中性,蒸发可得精盐。加入NaOH溶液的顺序可以调整在过滤前即可,但是为了除去过量的钡离子,碳酸钠溶液加入顺序一定在BaCl2溶液之后,且过滤一定在加入盐酸之前,因此答案选c。(4)步骤①为灼烧,需要用到坩埚,步骤②为浸泡,需要烧杯,步骤③是过滤,需要漏斗,步骤①到③的操作中无须使用的仪器是直形冷凝管,故选D。(5)步骤④中加入MnO2和稀硫酸,I-被氧化为I2,MnO2被还原为Mn2+,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配平离子方程式为:,灰化时间超过时,曲线呈现图中变化趋势的原因是灰化时间过长,被氧化生成的升华导致碘元素损失。(6)步骤⑤为萃取碘水中的I2,将含I2溶液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并向其中加入适量的苯,振荡、静置一段时间,I2在苯中的溶解度较大,且苯的密度比水大,则观察到液体分成两层,上层为紫色,下层为无色。
10.海洋是一个巨大的化学资源宝库,利用海洋资源进行海水提溴,空气吹出法是工业规模提溴的常用方法,其流程如图:
(1)流程图中步骤④的实验室装置如题图,虚线框内玻璃仪器的名称为 。
(2)海水提溴技术涉及反应:,是利用了的 (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3)“循环利用物质”为、 (填化学式)。
(4)步骤①后并未直接用含的海水进行蒸馏得到液溴,而是经过“空气吹出”“水溶液吸收”“氧化”后再蒸馏,这样操作的原因是 。
(5)吸收后的空气进行循环利用,“吹出塔”中吹出率与“吸收塔”中流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流量增大,吹出率反而下降,原因是 。
【答案】(1)直形冷凝管 (2)氧化性 (3)
(4)富集溴的作用 (5)过量的随吸收了的空气一起进入“吹出塔”,在“吹出塔”中与反应导致的吹出率反而下降
【解析】从海水提取溴的流程为:将海水提盐后的浓缩液通入在酸性环境中把氧化为:,再用空气将易挥发的吹出进入吸收塔用从还原为:,将吸收之后的空气循环到吹出塔再次利用,再通入蒸馏塔中再次用把氧化为,最后通过蒸馏方式得到液溴,据此分析解答。
(1)根据蒸馏装置图可知,虚线框内的玻璃仪器为直形冷凝管。故答案为:直形冷凝管。
(2)根据反应:可知,的化合价从单质的0价降低为中的价,被还原,作氧化剂,具有氧化性。故答案为:氧化性。
(3)进入蒸馏塔的物质为:和,在蒸馏塔中发生:,将多余的和生成气体经过循环进入氧化池重复利用,再把蒸馏出来。故答案为:。
(4)氧化海水产生的浓度很低,直接蒸馏产率低,将氧化产生的经过“空气吹出”“水溶液吸收”“再氧化”后再蒸馏可以提高的浓度,起到对的富集作用。故答案为:富集溴的作用。
(5)用空气将吹出进入吸收塔用吸收还原为,如流量过大,过量的会随着吸收了的空气一起进入“吹出塔”,在“吹出塔”中与提前反应导致被消耗使吹出率反而下降。故答案为:过量的随吸收了的空气一起进入“吹出塔”,在“吹出塔”中与反应导致的吹出率反而下降。
高考真题
1.(2024·新课标卷)对于下列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相应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试管壁上的银镜用稀硝酸清洗:
B.工业废水中的用去除:
C.海水提溴过程中将溴吹入吸收塔:
D.用草酸标准溶液测定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
【答案】C
【解析】试管壁上的银镜用稀硝酸清洗,银溶于稀硝酸生成硝酸银和一氧化氮 气体,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不正确;由于的溶解度远远小于,因此,工业废水中的用去除,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不正确;海水提溴过程中将溴吹入吸收塔,在水溶液中将还原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正确;用草酸标准溶液测定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被氧化为,属于弱酸,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D不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