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单元目标测试题(一)(2016年秋)
第一单元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座号:__________评分:__________
一、基础(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
,背灼炎天光。(白居易《观刈麦》)(1分)
(2)默写刘方平的《月夜》。(4分)
,
。
,
。
(3)因思杜陵梦,
。(温庭筠《商山早行》)(1分)
(4)无意苦争春,
。零落成泥碾作尘,
。(陆游《卜算子·咏梅》)(2分)
(5)晏殊《破阵子》中的“
,
”点明了节气时令。(2分)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当田圃冷冻了一冬jìn
gù(
)着种子。
(2)我呼唤每一个孩子的乳名又甜又准我来了,雷电不xuān
rǎng(
),风也不拥挤。
(3)沉醉于盛夏的豪华,它从未感到自己的喜悦消逝,一旦唱得疲劳了,便舒适地qī
xī(
)在可喜的草丛中间。
(4)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在夜里níng
wàng(
)寻找遥远的安慰。
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运动快乐,健康生活”或许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口号,但却包含了生命中不可名状的厚度与精彩。
B.相较于广告和电子商务而言,移动设备和云计算目前的规模仍然相形见绌。
C.家长不要将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进行对比,也不应在大庭广众下批评孩子,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D.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比较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市政府决定针对一些对市容环境影响比较大的、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开展专项整治。(“对市容环境影响比较大的”和“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互换位置)
B.这些文章到处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观点”改为“光芒”)
C.食品是否安全,是人们身体健康的基本保障,所以,食品生产企业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去掉“是否”)
D.他认为,只有通过这些有知识有文化的人,下到农村,把没文化的农民带动起来,组织起来,中国就能实现农业现代化。(把“就”改为“才”)
5.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语句,要求仿用画波浪线语句的句式并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内容要前后照应。(4分)
我们用友谊写一本书,一本厚厚的书。在书里:友谊如珍珠,我们共同连缀,串成一串串璀璨的项链;
,
,
。
阅读(46分)
(一)阅读《沁园春·
雪》,回答问题。(10分)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6.本词中作者面对大好河山产生了哪些联想?这些联想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境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理解画线语句的含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首词的语言非常凝练、贴切,极富表现力,请找出相关语句并进行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10分)
低调之美
江旺明
①大千世界之中,低调这种状态,不难发现。
②有低调的植物。玉米不像高粱那样,将穗子高高伸起,见人就点头微笑,而是将粗大的果实棒子隐隐地插在腰间,让人难以发现。桂子不像桃杏那样,将姹紫嫣红挂在枝头,引人注目,而是将细小的花朵隐隐地藏在枝叶丛中,暗里飘香。夜来香不像太阳花那样,对着太阳不住地微笑,而是在夜间将芬芳暗暗送给人们。
③有低调的动物。燕子不像杜鹃鸟那样,昼夜啼叫不息,而是无声地穿梭于田野,充当庄稼的保护神。蟾蜍不像青蛙那样,不停地鼓噪,而是隐藏于杂草丛中一声不响地捕捉害虫。翠鸟不像鹭鸶那样,上下翻飞地捕捉食物,而是猫在枝叶丛中,在惊鸿一瞥之间,朝水面一个俯冲猎取食物。
④古今有低调的名人。清朝宰相张英为官低调,他的“三尺巷”故事,被后人传为美谈。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钱钟书做人低调,他不喜欢在大众面前出现,经常拒绝记者采访。被誉为中国的“居里夫人”、第一代核物理学家何泽慧生活低调,她上下班不要单位派车接送,经常坐公交车上街买菜。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面对鲜花和掌声,他诺守“做人要低调”,多次谢绝政府修缮旧居。
⑤自然界中事物的低调,是一种本能状态,是一种自然现象。然而,做人的低调,则是一种胸襟,一种品格,一种风度,一种修养,一种智慧,是做人的最佳姿态。
⑥具体地讲,低调是坚持,处于低谷不气馁,遇到困难不畏缩。低调是谨慎,一帆风顺不得意,成绩面前不炫耀。低调是谦卑,放低姿态,放下架子,尊重他人,与人为善。低调是宽容,把示弱当作一种智慧,懂得让人非我弱。低调是无争,不争名利,不计得失。低调是大智若愚,懂得处处显精明并不一定是精明,表面显聪明内心并不一定聪明。低调是平和,对人对己,说话处事,不张不扬,不修不饰,不显不露,平平实实,和和美美。
⑦低调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时能做出来的,而是靠厚实的内功支撑而形成的。要知道,只有一个人知识、阅历、修养达到一定的厚实时,才能做到不说张扬之语,不干张扬之事,不逞张扬之能。
⑧总而言之,低调是一种质朴之美,是一种大雅之美,这种美能超越任何一种美。但愿自然界中多一些低调事物,我们的社会多一些低调之人。
(选自《今日文摘》)
9.对选文的分析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的标题“低调之美”揭示了论题,吸引读者阅读。
B.第②③段语言生动,运用比喻、对比修辞,形象鲜明,极富表现力。
C.第⑤段具体阐释了“低调”的含义,第⑥段阐释了如何做到“低调”。
D.第⑧段“自然界中多一些低调事物”“我们的社会多一些低调之人”两个分句的顺序可以调换,不影响文章的表达。
10.选文第④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分析第①~⑤段的论证思路。(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12分)
读
雨
茉莉
①一冬无雪,今天清晨我打开窗,啊,下雨了。这是今年的第一场春雨,雨给大地带来滋润,雨给人们带来喜悦和希望,真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②我喜欢雨。雨,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她从孕育她的高空飘落,伴随着快乐的足音,把生命托付给大地,把生命融进江河湖海。她用生命敲击世界,就好像用灵魂的声音和清澈的心灵向人们诉说心曲,她那一条条雨丝,就好像是一条条音符,她那一滴滴雨珠,就好像是一个个文字,写成一本大自然的书,只有用宁静和纯洁的心去读才能读懂。
③小时候一到下雨天,妈妈怕我们出去把鞋子弄湿,就让我们把鞋子脱了,到床上玩。我家的床是挨窗放的,我总是趴在窗台上,聚精会神地看下雨,听着哗哗的雨声,看着雨滴在地下溅起来的一个个小水泡,感到非常有趣。想起妈妈给我猜的那个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河里都不见。望着雨珠串成的一条条线,我很奇怪,为什么只看到雨的下半条线,雨的上半条线挂在哪呢?有时候我好奇地跑到外面仰头去看,雨不客气地打湿了我的双眼,像一个含羞的女孩,不让人看她的真面貌。
④雨有时白天下,淅淅沥沥,不紧不慢,飘飘洒洒,从天而降。每逢此时,我总喜欢独自躺在靠窗的床上,拿一本书,泡一杯清茶,放一曲江南丝竹乐《雨打芭蕉》《竹林喜雨》,细细地倾听雨的歌声,细细地去读雨的心扉,细细地欣赏雨的舞姿。打开窗户,任凭雨把丝丝凉意带进房间,令人心旷神怡,忘掉人世间的浮华喧嚣,得意失宠,融进雨那清新、淡雅、平静的意境。
⑤雨有时在晚上下,滴滴答答,叮叮当当,打在树叶上,敲在房檐边,落在江湖里,融进田野中,禾苗露出欣喜和渴望,花草荡漾出陶醉和笑意。这时,躺在床上,关闭了灯,似乎听到雨的诉说,安静、甜蜜,真是别有一番滋味。这时的雨像一个清洁工,过滤空气里的尘埃,冲刷掉万物的污垢。次日清晨,给我们带来一个崭新的世界:太阳将更加辉煌,天将会更蓝,云将会更白,花将会更美,草将会更绿,空气将更加清新,也许,还会给我们带来七色耀眼的美丽彩虹?
⑥雨是大自然的产物,她像一杯白开水,任人们随自己的口味调成酸甜苦辣。她像一张洁白的纸,任人们随自己的心意去画出五颜六色,她本来和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没有相干,但是自古以来被人们寄予喜怒哀乐。很多文人墨客留下了雨的千古绝句,诗人们用她寄托自己的情怀。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浪淘沙
北戴河》里写道“大雨落幽燕,白浪涛天”,写出雨的磅礴气势。陆游在《卜算子
咏梅》里用“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表达了自己的孤愁。苏轼在《定风波》里用“竹林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表达了自己豪爽旷达的心态。也许是文人墨客读懂了雨,才借雨抒情吧。
⑦我喜欢读雨,更喜欢读雨时那恬静、淡然的心态。
(选自《散文百家》)
12.分析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细细地倾听雨的歌声,细细地去读雨的心扉,细细地欣赏雨的舞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选文第③段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写出一句描写雨的古诗词名句,并标明作者和出处。(卷面出现的除外)(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14分)
烟雨轻敲乡间瓦
杨崇演
没有瓦的乡间,怎能叫乡间?
烟雨逢秋,撑一把伞,游走在江南乡间,怀想着,寻寻觅觅它的形影踪迹。
粉墙黛瓦,秦砖汉瓦,楚楚然,千古江南的标签。遥想当年,乡间多泥,经火嘶鸣,转世为瓦。瓦共泥一色。喝了糯米酒的汉子,扁担颤然,一匹一匹新瓦上房梁。喜悦的笑堆满农人沧桑的皱纹,一杯杯自家酿的米酒斟满,招待亲友,为大半生劳碌的杰作庆功。
看瓦匠们砌瓦,如读一种多米诺骨牌的艺术。一片一片瓦斜躺在屋顶,定格下来,像极了秋收时节农人在田间地头躺着休憩的姿势。弧状的瓦片是坚定笃实的集体主义者,你搀着我,我扶着你,排排横横;哪片在上,哪片在下,从不过问;谁枕着谁,谁搭着谁,任凭瓦匠——瓦,凸起来和凹下去的瓦,紧紧相扣,团结在炊烟缓缓上升的乡村,构成了烟雨江南独特的风景线。
幼时,最喜欢瓦上烟了——细细的,一丝一丝,一缕一缕,一圈一圈,斜风拂过,袅袅然。眨眼工夫,如梦如幻的烟影便薄薄地覆盖在村庄之上,缠裹着村庄的细草和大树。
瓦上还有什么风景呢?瓦上草,一看便知是鸟们的得意之作;梧桐的落叶,上演一段缠绵的“化蝶”;晒晾的鱼鲞,飘出一股股腥然的海味;对了,还有鸟——麻雀,鸽子,喜鹊,燕子……瓦,是它们的栖息之地——闲然散步,密谈恋爱,卿卿我我,物人和谐两相忘。
瓦下谛听檐雨瓦韵,铮铮然作响。淅淅沥沥的,是小雨;噼噼啪啪的,是雨势增大;密密匝匝的,是大雨滂沱了。大人拎来一两只水桶,盛来的雨水拖地、洗菜、洗衣服。但听得最后一颗雨珠从瓦当之上“嗒——”一声滴进水桶,太阳出来了。孩子们按捺不住,呼朋引伴地踢瓦、打水漂去了。
踢瓦者,跳格子或跳房子,一块瓦片足矣,女孩比较拿手,跳起来轻盈如燕,很美很可爱的模样;打水漂者,齐聚水塘边,男孩子的强项,看谁打得远,赛谁打的水漂数多,一片瓦在飞,飞出一串串涟漪,串缀起欢乐的童年。
一页瓦片,经历风吹、日晒、雨淋、露打、霜欺、雪冻……年深日久,该揭瓦了。架好梯子,请来的瓦匠爬上屋顶,东边的瓦质疏松了整整,西边的瓦沟有落叶了捡捡,屋角的瓦缝有土了清清……雨再来,没有任何破绽可寻——这,就是瓦的力量,是家最坚实的最温暖的保护伞。人生的安慰和生命的依偎全在此了。
住在乡下的瓦屋里,日子不富裕,精神却富有。闲时坐看,瓦缝里摇摆着的瓦楞花,随风灿然;静时卧听,瓦屋成了被雨滴敲响的键盘,天地悠然;爱时斟品,“一春梦雨常飘瓦”之类的诗句,诗意、禅味萦然。
晨光夕月里,瓦檐下出入往来的,总是农人荷锄肩犁戴笠的身影。晚归的瓦屋下,总有温暖的灯光散逸——男人咂嘴抿着温热的米酒,女人低头纳着鞋底,一针一针地拉扯着麻线,不时地用针在头发上擦一下。生活的厚实,可亲,永记心间。
天上的雪,该是为了瓦在地上千年的等待应约而来的吧!一朵朵雪花飘落下来,优雅,宁静,蹑手蹑脚的。翌日大早,惊喜于瓦与雪的黑白简约,赞叹于大红对联的明媚娟秀。这样的景致,最宜江南。最诗意的当属瓦楞的冰凌,长长短短,粗粗细细,圆圆方方,透透亮亮……顺手掰下一块噙在嘴里,就着阳光,权当冬天的下午茶——有太阳的味道呢。
当下,现代城市文明遗弃了瓦片。可是,没有了瓦片的遮蔽,又何处去躲开那一身乡愁的烟雨潮湿!
(选自《散文选刊》)
16.本文的线索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1)喜悦的笑堆满农人沧桑的皱纹,一杯杯自家酿的米酒斟满,招待亲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朵朵雪花飘落下来,优雅,宁静,蹑手蹑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从语言的角度品析下面的句子。(3分)
淅淅沥沥的,是小雨;噼噼啪啪的,是雨势增大;密密匝匝的,是大雨滂沱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50分)
20.按要求作文。
题目:
是一道风景
要求:(1)先补全题目,然后作文;
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附加题(10分)
杨志到店中放下行李,解了腰刀,朴刀,叫店小二将些碎银子买些酒肉吃了。过数日,央人来枢密院打点,理会本等的勾当,将出那担儿金银物买上告下,再要补殿司府制使职役。把许多东西都使尽了,方才得申文书,召去见殿帅高太尉,来到厅前。那高俅把从前历事文书都看了,大怒道:“既是你等十个制使去运花石纲,九个回到京师交纳了,偏你这厮把花石纲失陷了!又不来首告,倒又在逃,许多时捉拿不着!今日再要勾当,虽经赦宥,所犯罪名,难以委用!”把文书一笔都批了,将杨志赶出殿帅府来。
杨志闷闷不已,只到客店中,思量:“王伦劝俺,也见得是,只是洒家清白姓字,不肯将父母遗礼来点污了,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上一枪一刀,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不想又吃这一闪!——高太尉你忒毒害,恁地刻薄!”心中烦恼了一回。在客店里又住几日,盘缠使尽了。杨志寻思道:“却是怎地好?只有祖上留下这口宝刀,从来跟着洒家;如今事急无措,只得拿去街上货卖,得千百贯钱钞好,好做盘缠,投往他处安身。”
1.本文选自《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朝代_________。请写出另外3个名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上文“杨志闷闷不已”的原因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语段内容,概括杨志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单元参考答案
1.(1)足蒸暑土气;(2)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3)凫雁满回塘;(4)一任群芳妒;只有香如故;(5)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2.(1)禁锢(2)喧嚷(3)栖息(4)凝望
3.D(“随声附和”含贬义,用在此处不合适)
4.A(在“比较强烈的”后面加上“问题”)
5.示例一:友谊如彩绸,我们共同剪裁,缝制成一件件绚丽的衣衫。
示例二:友谊如花种,我们共同播撒,培育出一个个五彩的花坛。
6.作者联想到创造过辉煌业绩的历史人物: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并且逐一指出他们的不足,指出掌握这美好世界命运的是当今的英雄。表现了词人指点江山、俯视历史人物的宏大气魄。
7.表现了词人作为革命领袖创造空前历史业绩的自信、自励和抱负,也表达了词人后来者居上的英雄气概。
8.示例一: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句中“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这句诗由下而上,一静一动,意境开阔,气魄宏大。示例二: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一个“舞”字,一个“驰”字,以动写静,使群山和高原富有动感,充满生机。
9.D(不能调换,两个分句之间是递进关系,而且与前文的内容是照应的)
10.举例论证,具体论证了“古今有低调的名人”这一论点。
11.首先提出“大千世界之中,低调这种状态,不难发现”这一观点,接着从“有低调的植物”“有低调的动物”“古今有低调的名人”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最后总结,得出结论“自然界中事物的低调,是一种本能状态,是一种自然现象。做人的低调,是做人的最佳姿态”。12.连用三个“细细地”突出了听雨、读雨、赏雨时恬静平和的心态。
13.插叙了小时候下雨天的情形,写出了“我”对雨的好奇,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14.示例: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5.表达了作者对雨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16.文章以“我”对乡间瓦的情感为线索。
17.(1)“堆满”一词生动地写出了农人笑容的灿烂,表现了农人的喜悦之情。(2)“蹑手蹑脚”把雪拟人化,生动地表现了雪花飘落的优雅、宁静。
18.运用排比的修辞,写出了谛听檐雨瓦韵的情形,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富有感染力。
19.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点明了中心,表达了对乡间瓦的怀念之情,令人回味。
20.略。
附加题
1.水浒传;施耐庵;元末明初;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
2.
杨志押解花石纲被劫,遭到高俅训斥。
3.
维护父母祖辈的名声;凭借自己的本领博得功名;怨恨高太尉;不愿意反叛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