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

文档属性

名称 大道之行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93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8-01-07 09:38:00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名言警句欣赏:《孟子》
大道之行也
《礼记》
作品简介与背景介绍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胜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编录而成,共49篇。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著作。
背景介绍:当时社会贫富严重分化,战乱不断,人民生活极端贫困,人民对黑暗现实极端不满,幻想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
知识拓展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四书:《论语》《大学》《孟子》《中庸》
  
检查预习: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
矜寡孤独( ) 男有分( )
货恶其弃于地也( )
门闩( )


guān
fèn

shuān
1天下为公 wéi 2选贤与能 jǔ
3讲信修睦 mù 4矜 guān
5男有分 fèn 6货恶其弃于地也wù 8门闩shuān
大道之 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
修 睦。故人不 独 亲其 亲,不独子其
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通“举”,推荐
诚信
培养
和睦
以---为亲,奉养
父母
以---为子,抚养
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施行实行

所以
单独
子女
成长
矜、 寡、 孤、 独、 废疾者
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
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老而无子的人
幼而无父的人
老而无夫的人
残疾人
职守,职业
女子出嫁
憎恶

私藏

供养养活
是故 谋 闭 而 不兴,
盗窃乱 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 谓 大同。
因此,所以
理想社会
被阻塞
承接
发生
造反
害人
阴谋
兴起
大门
用门闩插门


什么是“大道”,什么是“大同”?
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 最高准则;
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朗读文章,整体感知课文:
层次划分:
第一层(第一句):
层意:对大同社会纲领性说明;
第二层(第二三两句):
层意:分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三层(第四句):
层意:理想与现实对比,总括全文,
点明中心(和平安定)。
精读文章,归纳大同的基本特征
特征:
总括:天下为公-民主平等-关系和谐
具体阐述:
人人受到关爱
人人安居乐业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物质生活
人们的思想观念
(人不独……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1、总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照应此句的哪 句话?
2、提问: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
3、提问: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理想的?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天下为公”: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
“选贤与能”: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
“讲信修睦”: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 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
(1)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4、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什么?
5、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6、孔子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实现了吗?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大同”社会吗?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由此还可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同样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有。“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
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孔子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实现了吗
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大同”社会吗
“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的说法,由此可见,“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说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模式,孔子的原意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孔子“大同”理想社会源于“五帝之世”同时又高于“五帝之世”。
尽管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但它却成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两千多年来一直成为许多思想家和改革家所追求的理想“桃源”。其思想意义极为深远。
如洪秀全、梁启超、谭嗣同、孙中山、林觉民等历史人物为此而呼吁过、奋斗过,谈谈他们的故事如何?
孔子:大同

陶渊明:世外桃源
“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田同耕,有钱同使;无处不保暖,无处不均匀。” ——洪秀全
洪秀全领导了近代史
上最大的农民起义。
康有为:小康
梁启超(1873-1929) 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政治活动家、教育家、学术大师。是位爱国主义者、世界名人。1890年梁启超拜康有为为师,求学于万木草堂,受康有为的影响锐意维新。参与“公车上书”。
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宣武门外菜市口刑场上,一位男子大义凛然地向监斩官高喊:“你过来,我有话说!”监斩官不敢理睬,示意刽子手立即行刑。这名男子面对围观群众,大声说道:“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随后就倒在屠刀下。这个人叫谭嗣同,跟他一起就义的还有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和康广仁。后人称他们为“戊戌六君子”。
孙中山:天下为公
民族、民生、民权
——孙中山
林觉民

1911年4月24日
林觉民
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莫尔
《乌托邦》的作者,16世纪英国de大法官,乌托邦描绘了一个公社式的社会,它并不强求一致,但却通过明显可见的公正制度而达到全体一致”,财产公有,人人平等,这是《乌托邦》的一个基本观点,正如正义是贯穿《理想国》的内在精神,公平则是《乌托邦》的核心理念, 莫尔以公平的理念构筑乌托邦的社会制度。
“大同”与“小康”
如今国家也提出先要领导人民实现“小康”水平。
小康"一词,出自《礼记》,据传乃孔子所言。其中《礼运》篇,描述西周初期的社会景象,表达了孔子的社会理想。这一篇,孔子提出了两个相互关联的概念,一个是"大同",一个是"小康"。比较起来,"大同"理想里说的是"古人不独亲其亲,不独亲其子","亲"和"子"而又"不独",因此是全社会都要共同关心的对象;而"小康",则只是"各亲其亲,各子其子",以家庭为单位。
马克思伟大的思想家
他和思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提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的理想的社会形式。
中国共产党章规定:党的最终目标,是实行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认为资本主义最后必然发展为共产主义社会。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的基本概念。
作业:
1、 背诵全文。
2、描绘你心目中的理
想社会,不少于500字。大道之行也 姓名: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有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一、解释加点字词。(14分)
二、了解文章来源。(15分)
1.孔子, 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2.本文选自《 · 》。礼运,《礼记》 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 的著作。
3.《礼记》,儒家经典之一, (朝代) (编者)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 篇。“大道”是指________________你知道的儒家经典著作有 。
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能(  ) 修睦(  ) 矜寡孤独(  ) 男有分(  ) 
编纂(  ) 货恶其弃于地也( ) 门闩( )
5.研读课文填写:大道的内涵是 、 、 。
6.《大道之行也》是一篇名文,有两个成语出自其中,它们分别是      、     。
7.所谓“大同”,用现代汉语回答即是 。
三、翻译下列语句。(6分)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⑵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⑶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三、A、根据所给的意思用文中的词语回答(12分)
1.老而无子的人。( )
2.老而无夫的人。( )
3.老而无妻的人。( )
4.幼而无父的人。( )
B、解释下列句中相同的词语
四、把文章划为三个层次,概括层意。(6分)



五、回答问题:(27分)
1、总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照应此句的哪句话?
2、提问: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
3、提问: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理想的?
4、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什么?
5、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6、孔子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实现了吗?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大同”社会吗?
7、请说一段话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8.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表意相近的语句。

9.说出文中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表意相近的语句。

六、阅读1(8分)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指天子诸侯)世及(世代相传)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纲纪,准则);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通“智”),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明)其义,以考其信,著(明,揭露)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执(职位)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1.注音。笃( )禹(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今大道既隐( )(2)以睦兄弟( )(3)是谓小康( )
3.选择下列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
A.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译:每个人像敬重自己的父母一样敬重其他老人,像抚育自己的孩子一样抚育其他的孩子。
B.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译:所以奸诈之心发生,战争也因此而引发。
C.以著其义,以考其信。
译:(用礼)来著明民众应做的事,(用礼)来考查民众做事是否正确。
D.如有不由此者,在执者去。译:如有不以礼为准则的人,在位者要将其黜退、罢免。
阅读2 (14分) 怪哉
汉武帝幸甘泉,驰道中有虫,赤色,头牙齿耳鼻尽具,观者莫识。帝乃使东方朔视之。还对曰:“此虫名怪哉。昔时拘系无辜,众庶愁怨,咸仰首叹曰:“‘怪哉!怪哉’盖感动上天,愤所生也,故名怪哉。此地必秦之狱处。”即按地图,信如其言。上又曰:“何以去虫?”朔曰:“尺。忧者,得酒而解。以酒灌,当消。”于是使人取虫置酒下,须臾糜散。(选自《太平广记·昆虫一》)
[注释]①幸:临幸,古代皇帝到某地称为“幸”②拘系:拘押,关押③庶:庶民,百姓④按:察看⑤信:的确,确实
1.解释加点词语。(6分)
①观者莫识(       )
②还对曰( )
③咸仰首叹曰( )
④信如其言( )
⑤何以去虫( )
⑥以酒灌( )
2.翻译句子。(4分)
①此地必秦之狱处。
②于是使人取虫置酒下,须臾糜散。
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到,鲁迅小时候曾经问他的先生:“怪战这虫是怎么一回事 ”先生不予回答。你能根据本文作出回答吗 (2分)
4、东方朔对“怪哉”的解说,是否含有更深的意味 (2分)
(阅读2)1.①识辨②回答③都④确实⑤除去⑥用 2.①这儿肯定是秦朝的牢狱所在的地方。②于是派人把“怪哉”虫捉来放到酒中,过了一会这虫子就化掉了。3.传说中因人含冤怨愤而变成的虫子,在酒中就会化掉。 4.东方朔的解说,含有劝喻汉武帝要宽待百姓的意思。 

(二答案)1.春秋2.《礼记·礼运》篇 孔子3.西汉戴圣 《论语》《孟子》等。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4.jǔ mù guān fèn zuàn wù shuān 5.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6.鳏寡孤独、夜不闭户 7.没有阶级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
(五答案)1.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2.“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
“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用一个成语是
“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
3.(1)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4.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5.要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由此还可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同样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6.联系历史知识和现实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入探究,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教师不要随意评判,应以表扬鼓励为主。
(阅读1)1.dǔ;yǔ 2.(1)已经 (2)使……和睦 (3)叫做 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