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5.1从算式到方程
5.1.1 方程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的特征,形成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重点)
2.理解方程的解的概念,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方程的解.
3.能够在实际应用题中寻找相等关系,正确列出方程.(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复习导入]小学我们已经学过了简易方程,知道方程的概念,判断下面各式是不是方程(是方程的画“√”不是方程的画“×”)
(1)3x-5=x;( √ ) (2)5+4=4+5;( × )
(3)4-2x; ( × ) (4) x +y=1;( √ ) (5)16-5<10;( × )
本节课我们就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开对方程的探究与学习.
二、新知探究
(一)方程
[提出问题]用不同方法解题.
甲、乙两支登山队沿同一条路线同时向一山峰进发.甲队从距大本营1 km的一号营地出发,每小时行进1.2 km;乙队从距大本营3 km的二号营地出发,每小时行进0.8 km.多长时间后,甲队在途中追上乙队 
算术法:分析:求甲队多长时间在途中追上乙队,根据题意列出等量关系,追及的时间=路程差÷速度差,所以路程差为__3-1=2____ (km),速度差为___1.2-0.8=0.4_____(km/h)所以追及的时间为_____2÷0.4=5___(h),即_5_h后,甲队在途中追上乙队.
方程法:
分析:如果设两队行进的时间为xh,根据“路程=速度×时间”,甲队和乙队的行进路程可以分别表示为1.2x km和0. 8x km,从而甲、乙两队距大本营的路程可以分别表示为(1.2x+1) km和(0. 8x+3) km.
当甲队追上乙队时,他们处于同一位置,此时甲队距大本营的路程=乙队距大本营的路程,因此可列方程1.2x+1=0.8x+3.
[解答]学生们思考问题,老师带领学生梳理两种解题思路,完成填空.
[提出问题]用买12个大水杯的钱,可以买16个小水杯,大水杯的单价比小水杯的单价多5元,两种水杯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分析:如果设大水杯的单价为x元,那么小水杯的单价为(x-5) 元.因为用买12个大水杯的钱,可以买16个小水杯,所以可列方程12x=16(x-5).
[提出问题]如图是一枚长方形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币,其面积是4000mm2.长和宽的比为8:5(即宽是长的5/8).这枚纪念币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毫米 
分析:如果设这枚纪念币的长为x mm,则纪念币的宽
可以表示为 x mm,面积可以表示为 x2 mm2.已知纪念币的面积为4000mm2, 所以x2=4000.
[交流讨论]学生们思考问题,分组讨论解决问题,完成填空,教师提问并订正.
[归纳总结]像这样,先设出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这样的等式叫作方程.
[课件展示]拓展知识:1.在我国古代,一般用“天元”“地元”“人元”“物元”等表示未知数.17世纪,法国数学家笛卡儿最早使用x,y, z等字母表示未知数,这种做法一直沿用至今.
2.汉语中“方程”一词源于讨论含多个未知数的等式的问题.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有专门的“方程”章,其中以一些实际应用问题为例,给出了由几个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的解法,称为“方程术”.19世纪50年代,清代数学家李善兰翻译外国数学著作时,开始将equation (指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一词译为“方程”.
[典型例题]例1 根据下列问题, 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
(1)某校女生占全体学生数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所学校有多少名学生 
(2)如图,一块正方形绿地沿某一方向加宽5m,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500 m2,求正方形绿地的边长.
解: (1)设这所学校的学生数为x,那么女生数为0.52x,男生数为(1-0.52)x.根据,“女生比男生多80人”,列得方程
0.52x-(1-0.52)x=80.
(2)设正方形绿地的边长为x,那么扩大后的绿地面积为(x2+5x)m2.根据“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500 m2”,列得方程
x2+5x =500.
[提出问题]你能解释这些方程的左边、右边各表示什么意思吗 由此体会如何根据相等关系列方程.
[归纳总结]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这个过程可以表示如下:
(二)方程的解及一元一次方程
[过渡]列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要想得到实际问题的解,还需要求出方程中未知数的值.
对于本章开头探索问题中列出的方程1. 2x+1=0.8x+3,可以发现,当x=5时,左边=1.2X5+1=7,右边=0.8X5+3=7,这时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
[归纳总结]一般地,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作方程的解.例如,x=5就是方程1. 2x+1=0.8x+3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作解方程.
[典型例题]例2 (1) x=2,x=3/2是方程2x=3的解吗 
解:当x=2时,方程2x=3的左边=2×2=4,右边=3,方程左、右两边的值不相等,所以x=2不是方程2x=3的解;
当x=3/2时,方程2x=3的左边=2×3/2=3,右边=3,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所以x=3/2是方程2x=3的解.
(2) x=10,x=20是方程12x=16(x -5)的解吗 
解:(2)当x=10时,方程12x=16(x-5)的左边= 12×10=120,右边=16×(10-5)=80,方程左、右两边的值不相等,所以x=10不是方程 12x=16(x-5)的解.
当x=20时,方程12x=16(x-5)的左边=12×20=240,右边=16×(20- 5)=240,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所以x=20是方程12x=16(x -5)的解.
思考1:x=60是方程x2=4000的解吗 x=80呢 
方程有多种类型,本章我们先来研究一类最简单的方程.
思考2:观察方程
1.2x+1=0.8x+3,12x=16(x -5), 0.52x-(1-0.52)x=80,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提出问题]通过观察:请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并说说判断一元一次方程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归纳总结]一般地,如果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且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作一元一次方程.
三、课堂小结
1.本节主要学习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方程的解的定义,并能利用定义解题.
2.能正确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并用式子表示,列出方程.
3.注意区分方程的解与解方程,注意判断一元一次方程需要满足的条件.
四、课堂训练
1.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 D )
2.下列方程中,解是 x=2 的方程是 ( D )
3.如果5xm-1=8是一元一次方程,那么m=____2____.
4.若关于x的方程ax-6=2的解为x=4,则a=___2__.
5.列方程.
(1)一台计算机已使用 1700 h,预计每月再使用 150 h,经过多少个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 2400 h?
解:设 x 个月后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 2400 h.
列方程:1700 + 150x=2400.
(2)甲、乙两队开展足球对抗赛, 规定每队胜一场得3分, 平一场得1分, 负一场得0分.甲队与乙队一共比赛了10场, 甲队保持了不败记录, 一共得了22 分, 甲队胜了多少场 平了多少场?
解:设甲队胜了x场,平了(10 -x)场.
列方程:3x+(10-x)=22.
五、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作为一元一次方程章节的第一个课时,需要注意做好铺垫和预设,只有这节课铺垫好,搭好单元整体式框架,才能更加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系统性的思维.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简单的方程,也是代数方程的基础,学生第一次系统性学习方程,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个别学生“模型化”的思想较为薄弱,所以在教学内容的选取和教学时要注意加强探究和互动,关注到不同程度的学生,多引导学生.(共24张PPT)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5.1 从算式到方程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5.1.1 方程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的特征,形成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重点】
2.理解方程的解的概念,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方程的解.
3.能够在实际应用题中寻找相等关系,正确列出方程.【难点】
新课导入
小学我们已经学过了简易方程,知道方程的概念,判断下面各式是不是方程(是方程的画“√”不是方程的画“×”)
(1)3x-5=x;( √ ) (2)5+4=4+5;( × )
(3)4-2x; ( × ) (4) x +y=1;( √ ) (5)16-5<10;( × )
新知探究
知识点 方程
1
探究: 用不同方法解题.
甲、乙两支登山队沿同一条路线同时向一山峰进发.甲队从距大本营1 km的一号营地出发,每小时行进1.2 km;乙队从距大本营3 km的二号营地出发,每小时行进0.8 km.多长时间后,甲队在途中追上乙队 
新知探究
分析:求甲队多长时间在途中追上乙队,根据题意列出等量关系,追及的时间=路程差÷速度差,所以路程差为_________ (km),速度差为________ _(km/h)所以追及的时间为_________(h),即___h后,甲队在途中追上乙队.
算术法
1.2-0.8=0.4
2÷0.4=5
5
新知探究
列方程思路分析:
列方程
找等量关系
设未知数
一般设所求
甲队距大本营的路程=乙队距大本营的路程(甲队追上乙队)
路程=时间×速度
方程法
新知探究
分析:如果设两队行进的时间为xh,根据“路程=速度×时间”,甲队和乙队的行进路程可以分别表示为1.2x km和0. 8x km,从而甲、乙两队距大本营的路程可以分别表示为(1.2x+1) km和(0. 8x+3) km.
当甲队追上乙队时,他们处于同一位置,此时甲队距大本营的路程=乙队距大本营的路程,因此可列方程1.2x+1=0.8x+3.
方程法
新知探究
问题1 用买12个大水杯的钱,可以买16个小水杯,大水杯的单价比小水杯的单价多5元,两种水杯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分析:如果设大水杯的单价为x元,那么小水杯的单价为(x-5) 元.因为用买12个大水杯的钱,可以买16个小水杯,所以可列方程12x=16(x-5).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概念归纳
★像这样,先设出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这样的等式叫作方程(equation).
新知探究
李善兰(1811-1882)
★拓展知识:1.在我国古代,一般用“天元”“地元”“人元”“物元”等表示未知数.17世纪,法国数学家笛卡儿最早使用x,y, z等字母表示未知数,这种做法一直沿用至今.
笛卡尔(1596-1650)
★2.汉语中“方程”一词源于讨论含多个未知数的等式的问题.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有专门的“方程”章,其中以一些实际应用问题为例,给出了由几个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的解法,称为“方程术”.19世纪50年代,清代数学家李善兰翻译外国数学著作时,开始将equation (指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一词译为“方程”.
新知探究
例1 根据下列问题, 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
(1)某校女生占全体学生数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所学校有多少名学生 
(2)如图,一块正方形绿地沿某一方向加宽5m,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500 m2,求正方形绿地的边长.
5m
新知探究
解: (1)设这所学校的学生数为x,那么女生数为0.52x,男生数为(1-0.52)x.根据,“女生比男生多80人”,列得方程
0.52x-(1-0.52)x=80.
(2)设正方形绿地的边长为x,那么扩大后的绿地面积为(x2+5x)m2.根据“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500 m2”,列得方程
x2+5x =500.
你能解释这些方程
的左边、右边各表示什么意思吗 由此体会如何根据相等关系列方程.
新知探究
概念归纳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这个过程可以表示如下:
实际问题
方程
设未知数,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相等关系
新知探究
知识点 方程的解及一元一次方程
2
列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要想得到实际问题的解,还需要求出方程中未知数的值.
对于本章开头探索问题中列出的方程1. 2x+1=0.8x+3,可以发现,当x=5时,左边=1.2X5+1=7,右边=0.8X5+3=7,这时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
★一般地,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作方程的解( solution).例如,x=5就是方程1. 2x+1=0.8x+3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作解方程.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例2 (2) x=10,x=20是方程12x=16(x -5)的解吗 
解:当x=10时,方程12x=16(x-5)的左边= 12×10=120,右边=16×(10-5)=80,方程左、右两边的值不相等,所以x=10不是方程 12x=16(x-5)的解.
当x=20时,方程12x=16(x-5)的左边=12×20=240,右边=16×(20- 5)=240,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所以x=20是方程12x=16(x -5)的解.
新知探究
方程有多种类型,本章我们先来研究一类最简单的方程.
思考2:观察方程
1.2x+1=0.8x+3,12x=16(x -5), 0.52x-(1-0.52)x=80,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新知探究
概念归纳
概念归纳
通过观察:请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并说说判断一元一次方程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一般地,如果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且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作一元一次方程.
课堂小结
1.本节主要学习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方程的解的定义, 并能利用定义解题.
3.注意区分方程的解与解方程,注意判断一元一次方程需要满足的条件.
2.能正确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并用式子表示,列出方程.
课堂训练
1.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 )
D
2.下列方程中,解是 x=2 的方程是 ( )
D
课堂训练
3.如果5xm-1=8是一元一次方程,那么m=________.
4.若关于x的方程ax-6=2的解为x=4,则a=_____.
2
2
课堂训练
5.列方程.
(1)一台计算机已使用 1700 h,预计每月再使用 150 h,经过多少个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 2400 h?
解:(1)设 x 个月后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 2400 h.
列方程:1700 + 150x=2400.
课堂训练
(2)甲、乙两队开展足球对抗赛, 规定每队胜一场得3分, 平一场得1分, 负一场得0分.甲队与乙队一共比赛了10场, 甲队保持了不败记录, 一共得了22 分, 甲队胜了多少场 平了多少场 
解:设甲队胜了x场,平了(10 -x)场.
列方程:3x+(10-x)=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