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汽化与液化(共计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4.6 汽化与液化(共计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09-29 08:14:59

文档简介

4.6 汽化与液化(1)
1.喝滚烫的茶时,我们可以用嘴向水面吹气,使我们不至于被水烫伤,其主要原因是(B)
A. 向水面吹出的气可以将茶的热量带走
B. 向水面吹气加快了水的蒸发,而蒸发有制冷作用
C. 向水面吹出的二氧化碳有制冷作用
D. 吹出的气体比茶的温度低,与茶混合后使茶的温度变低
2.由于气温不断升高,教室里开始打开电风扇,学生会感到凉快些,这主要是因为(C)
A. 电风扇吹来的是凉风
B. 电风扇使室内温度降低
C. 它使空气流动加快来加快人体汗液的蒸发,带走了人体更多的热量
D. 空气流动,带走人周围的热量
3.在严寒的冬天,需要排尽汽车水箱里的水并注入防冻剂,与水相比,防冻剂不易冰冻也不易开锅(沸腾),这是因为(D)
A. 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低
B. 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C. 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低
D. 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4.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C)
A. 用地膜覆盖农田
B. 给盛有饮料的瓶子加盖
C. 把湿衣服晾晒在通风向阳的地方
D. 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
(第5题)
5.如图是对一定质量的水,持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98__℃;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不断__吸热(填“吸热”或“放热”),其温度保持不变。
6.早晨,小涛正在练习书法,刚把墨汁倒入盘中一半,小辉和小丽来找他,他们就一起出去了。晚上小涛回家后发现盘中的墨汁已经干了,而没盖盖儿的瓶里的墨汁却几乎没减少。水都到哪里去了?下图是水分子的自白,读图后想一想相关的问题。
(第6题)
(1)你认为水都到哪里去了?
水蒸发进入空气中了。
(2)你从图甲中总结出水蒸发的快慢与什么因素相关?
水蒸发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3)观察图丙中上下两幅图可知:在温度与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相同时,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7.因其神秘的视觉效果,每年春晚结束后,魔术揭秘总会成为网民最为关注的热点。在魔术表演中,魔术师从沸腾的油锅中取物,手却未被烫伤的原因是:锅中除了植物油,还掺有下表中的醋(填物质名称),主要是利用该物质沸点低的性质。
物质

酒精
植物油
密度/(克/厘米3)
约1.3
0.8
0.9
沸点/℃
约35
75
约280
【解】 沸点为35 ℃左右的液体在温度达到沸点后温度不再升高,因而不会烫伤人。
8.室内温度为20 ℃,此时用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涂抹一下温度计的玻璃泡,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下列各图能比较正确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D)
【解】 酒精蒸发吸热,能使它附着的温度计温度下降;酒精全部蒸发后,受空气温度的影响,温度计的示数又会上升,直到和周围温度相同时,示数不再上升。故D图像与事实相符合。
(第9题)
9.如图对烧杯加热一段时间至水沸腾,然后再将盛有某种液体的试管插入沸水中,结果,一会儿试管中的液体也沸腾了。由此可以判断(B)
A. 试管中的液体也是水
B. 试管中液体的沸点低于水的沸点
C. 试管中的液体可能是水
D. 试管中液体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
【解】 液体沸腾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同时还要继续吸热,而继续吸收热量的条件是两物体之间有温度差。如果里面是水,符合达到沸点的条件,但不符合继续吸收热量的条件,要满足这个条件只有试管中液体的温度低于试管外面水的温度。
10.小华两次煮鸡蛋,第一次在水开后继续用急火煮,直到煮熟;第二次在水开后用小火煮,保持锅中水一直沸腾,直到煮熟。则(D)
A.第一次比第二次既省燃料,又省时间
B.第一次比第二次费燃料,但省时间
C.第一次比第二次省燃料,但费时间
D.第二次比第一次省燃料,且时间差不多
【解】 水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所以用急火煮和用文火煮效果一样,但是用急火煮需要消耗更多的燃料。
11.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
(第11题)
(1)图甲和图乙分别是一、二两小组同学所做的实验,他们的实验操作有错误的是__二__组。
(2)图丙是他们实验中观察水沸腾__前__(填“前”或“时”)出现的情景。
(3)当温度接近90 ℃时,三组同学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根据表格里记录的数据,请你分析水的沸点是98℃。
时间/分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85
87
89
92
94
96
97
98
98
98
(4)图丁是三、四两个小组根据实验记录数据得到的a、b两种不同图像,其原因可能是水的质量不同。
【解】 (1)测量水的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杯底。(2)水沸腾前,气泡从杯底上升逐渐减小。(3)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根据表格数据可得,当第7分钟到第9分钟,温度保持在98 ℃,即为水的沸点。(4)由图丁可知,加热相同时间,b曲线代表的水升温较慢,可能是b曲线代表的水的质量较大。
课件8张PPT。4.6 汽化与液化(1)2018/11/132018/11/132018/11/132018/11/132018/11/132018/11/132018/11/132018/11/132018/11/132018/11/132018/11/132018/11/132018/11/132018/11/13按时完成课后同步训练,全面提升自我!单击此处进入课后同步训练2018/11/132018/11/134.6 汽化与液化(2)
1.天津“狗不理”包子全国闻名,蒸包子的笼一般都有好多层,通常都是最上层的包子先热,对于这种现象解释正确的是(D)
A.上面的包子个头小
B.水蒸气上升过程中温度变高
C.上面的蒸笼保温效果好
D.水蒸气到达最上面蒸笼后会液化放热
2.通常使用的液化石油气由气体变成液体而储存在钢罐里所采用的方法是(A)
A. 常温条件下压缩体积
B. 低温条件下压缩体积
C. 常温条件下增大体积
D. 低温条件下增大体积
3.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袋中空气后把口扎紧,然后放入80 ℃以上的热水中,过一会儿,塑料袋鼓起;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A)
A. 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液化了
B. 塑料袋仍鼓起,其中的酒精汽化了
C. 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汽化了
D. 塑料袋仍鼓起,其中的酒精液化了
4.利用降温的方法可以分离空气中的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已知它们的沸点分别是-183 ℃、-196 ℃和-78 ℃,当温度下降时,首先被分离出来的是(B)
A. 氮气        B. 二氧化碳
C. 氧气        D. 无法确定
5.夏天,开了空调的卧室里,窗门玻璃上可以看到许多“雾气”,下列关于“雾气”的说法正确的是(C)
A. “雾气”在玻璃的室外一面上,是窗外热空气遇到冷玻璃液化成的小水珠
B. “雾气”在玻璃的室内一面上,是室内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C. “雾气”在玻璃的室外一面上,是窗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D. “雾气”在玻璃的室内一面上,是窗内空气中的水遇到热玻璃汽化而成的水蒸气
6.在海上想要获得淡水,可采用如图所示的“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它是通过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收集即可,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
(第6题)
A. 先汽化,后液化 B. 先沸腾,后凝固
C. 先液化,后汽化 D. 先蒸发,后沸腾
7.某品牌空调器使用的新型制冷剂R600a是一种对臭氧层破坏较小、极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物质,它在室内汽化时吸热,在室外液化时__放热。压缩机通过使制冷剂不断发生液化和汽化,将室内的内能搬至室外,制冷剂在室外液化的方式是压缩体积(填“降低温度”或“压缩体积”)。
(第8题)
8.如图所示,在两个相同的试管甲和乙中分别装入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然后将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甲的水中,水蒸气在甲中几乎全部液化,待甲中的水面上升一段高度后,停止通入水蒸气,测出此时甲中水的温度为t,以下能验证水蒸气液化放热的操作是(A)
A. 测出乙中的水温并与t比较
B. 测出烧瓶中的水温并与t比较
C. 将烧瓶内开水倒入乙中直至与甲中水面相平,摇匀后测出乙中水温并与t比较
D. 将另一杯开水倒入乙中直至与甲中水面相平,摇匀后测出乙中水温并与t比较
【解】 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在甲试管中遇冷由气态变为液态,发生液化,水蒸气液化要放出热量;水蒸气液化时放出的热量被甲试管中的水吸收,水的温度升高,测出此时甲中水的温度为t,再测出乙中的水温并与t比较,t高于乙中的水温,得出水蒸气液化放热。
9.青藏铁路已经实现了全线贯通,修筑青藏铁路必须解决千年冻土问题。冻土在夏季会因熔化而体积缩小,这样路基会出现破裂或塌陷。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青藏铁路在修建过程中,铁路两侧插了很多叫做“热棒”的棒子,如图所示。这些热棒里面装有液态氮,当路基温度升高时,液态氮吸收热量发生汽化变成气态氮,气态氮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将热量传递给空气,同时液化成液态氮,又下沉到棒底。这样,热棒就相当于一个天然“制冷机”,使冻土维持低温。
(第9题)
【解】 关键看其变化前后的物质状态。前者是液态变为气态,要吸收热量,故是汽化;后者是气态变为液态,热量传递给了空气,故是液化。
10.冬天手冷时,用嘴向手“哈气”,手会感到暖和;而用劲向手吹气,手不但不会暖和,反而会更冷。这是什么原因?
【答】 用嘴向手“哈气”时,呼出来的气体速度较慢,且气体较热,温度高于手的温度,手会吸收热量;同时嘴里呼出的气体中,含有大量水蒸气,较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手会液化为小水珠,而液化放热,又被手吸收,所以手感到暖和。而用劲向手吹气时,使手表面的气体流动加快,这样使手上的水分蒸发加快,水分蒸发要吸收热量,因此手感到更冷。
课件6张PPT。4.6 汽化与液化(2)2018/11/132018/11/132018/11/132018/11/132018/11/132018/11/132018/11/132018/11/132018/11/132018/11/13按时完成课后同步训练,全面提升自我!单击此处进入课后同步训练2018/11/132018/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