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升华与凝华
1.寒冷的冬天,在窗玻璃上常出现“窗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 窗花在玻璃的内表面,是升华现象
B. 窗花在玻璃的内表面,是凝华现象
C. 窗花在玻璃的外表面,是升华现象
D. 窗花在玻璃的外表面,是凝华现象
2.电冰箱是常用的家用电器,小明在使用电冰箱时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现象,下列是小明对有关现象的解释,其中不合理的是(A)
A.夏天打开冰箱门,门口的一团白雾——汽化
B.放在冷冻室里的棒冰包装纸上的霜——凝华
C.冰箱里取出的矿泉水放在桌上,瓶壁上出现水滴——液化
D.将水放入冷冻室,水便结成了冰——凝固
3.《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C)
A.熔化和汽化 B.凝固和液化
C.凝固和凝华 D.汽化和升华
4.下列物态变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B)
①春天, 冰雪融化 ②夏天, 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③秋天, 清晨出现的雾 ④冬天, 早晨在太阳照射下, 草地上的霜消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第5题)
5.如图所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量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
A.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 ℃,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B.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 ℃,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C.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 ℃,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D.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 ℃,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6.分析下列物态变化,完成填空:
(1)出炉的钢水变成钢锭是凝固现象。
(2)花盆中潮湿的泥土变干是汽化现象。
(3)早晨草地上的露水是液化现象。
(4)用久了的白炽灯泡中的灯丝逐渐变细是升华现象,同时还发现灯泡壁发黑是凝华现象。
7.俗语说:“霜前冷,雪后寒”,这句话从科学角度分析,最恰当的解释是(D)
A. 霜形成之前的气温一定比下雪后的气温低
B. 霜形成的温度比雪形成的温度低
C. 霜后的气温一定比霜形成前高,雪后的气温一定比雪前低
D. 霜是在地面形成的,气温必须在0 ℃以下,雪是在高空形成的,雪熔化要吸热,使地面气温降低
【解】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这时天气要降温才会形成霜,因此“霜前冷”;雪熔化或升华过程中,都要从周围吸热,使周围空气降温,因此“雪后寒”。
8.冻干食品是真空冷冻干燥食品的简称,它首先将食品中的水分速冻成冰,然后用高温加热使之直接变为水蒸气,食物因此而脱水干燥。在加工冻干食品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D)
A. 先升华后凝华 B. 先凝华后升华
C. 先凝固后凝华 D. 先凝固后升华
【解】 水分速冻成冰,从液态到固态,是凝固;高温加热使之直接变为水蒸气,从固态到气态,是升华。
9.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
(1)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升华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阅了一些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 ℃;碘的沸点是184.4 ℃;水的沸点是100 ℃。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为什么是错误的:热水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碘不可能熔化。
(3)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在试管中放入适量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上有大量白雾,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干冰吸热升华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解】 (1)固态的碘变成气态的碘,属于碘的升华过程。(2)碘是晶体,必须达到熔点且继续吸热,碘才能熔化,而热水的温度低于碘的熔点,所以碘不可能熔化,故小明的猜想是错误的。(3)干冰在常温时很容易升华,干冰放入水中,升华为气体,形成大量的气泡。干冰升华时要从周围的水中吸收热量,水的温度降低,使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水时液化成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白雾。
课件8张PPT。4.7 升华与凝华2018/11/132018/11/132018/11/132018/11/132018/11/132018/11/132018/11/132018/11/132018/11/132018/11/132018/11/13反思2018/11/132018/11/132018/11/13按时完成课后同步训练,全面提升自我!单击此处进入课后同步训练2018/11/132018/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