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新沂二中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月考生物试卷(一)(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徐州市新沂二中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月考生物试卷(一)(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6-09-10 19:32: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江苏省徐州市新沂二中八年级(下)月考生物试卷(一)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均为相对性状的一组是(  )
①单眼皮和双眼皮;②卷发和黑发;③能卷舌和不能卷舌;④有耳垂和无耳垂;⑤双眼皮和色盲;⑥头发左旋和惯用右手.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⑤ D.①③④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B.遗传和变异不会同时出现在同一生物体上
C.遗传是普遍存在的,而变异只是在某些生物体上出现
D.变异是普遍存在的,而遗传只是在某些生物体上出现
3.“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老鼠生来会打洞”反映了生物的(  )现象.
A.进化 B.适应 C.遗传 D.变异
4.人的体细胞、成熟的红细胞、受精卵、生殖细胞、肌肉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分别是(  )条.
A.46 23 46 23 46 B.46 0 46 23 23
C.46 0 46 23 46 D.46 0 23 23 23
5.下列有关人类基因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基因是遗传物质中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
B.基因都是成对存在的
C.一对基因中,可能都是隐性的
D.一对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6.人的双眼皮是显性,单眼皮是隐性,现有一对夫妇,都是单眼皮,他们生的子女应该(  )
A.都是双眼皮 B.都是单眼皮
C.单双眼皮都有可能 D.不可能有单眼皮
7.绵羊的白色由显性基因(R)控制,黑色由隐性基因(r)控制.现有一只白色公羊与一只白色母羊交配,生了一只黑色小羊.那只公羊和母羊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
A.Rr、Rr B.RR、RR C.RR、rr D.Rr、RR
8.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是遗传物质中决定生物性状的最小单位
B.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成对存在
C.生物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
D.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9.假如一个性状总是从父亲直接传给儿子,由儿子直接传给孙子,那么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最可能的位置是(  )
A.位于常染色体上 B.位于Y染色体上
C.位于X染色体上 D.以上都有可能
10.在进行育种实验时,科学家们常常利用放射性元素对农作物的种子进行处理,原因是放射性元素能够(  )
A.直接使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 B.改变生物的遗传物质
C.使生物的生活习性发生改变 D.能大大提高种子的生命力
11.下列关于变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生物的变异都是可以遗传的
B.引起变异的原因多种多样
C.变异在自然界普遍存在
D.没有变异就没有新品种的出现
12.有关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C.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
D.人的体细胞内每一对染色体的大小、形态都相同
13.下列各种疾病中,哪一项是不传染的(  )
A.流行性乙型脑炎 B.蛔虫病
C.肺结核 D.近视眼
14.下列抗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抗原主要是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和异物
B.抗原是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特殊蛋白质
C.抗原与抗体结合后可被白细胞吞噬
D.抗原的类型不同但促进人体产生的抗体相同
15.我国早在10世纪,人们就已经采用将轻症天花病人的痘浆接种到健康人身上的方法,来预防天花.这里所说的痘浆和这种方法分别属于(  )
A.抗体 非特异性免疫 B.抗体 特异性免疫
C.抗原 非特异性免疫 D.抗原 特异性免疫
16.保护易感人群的具体措施是(  )
A.对患病者及时发现并及时治疗
B.搞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
C.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
D.不让易感者与传染源接触并进行预防接种
17.下列对传染病和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患病毒性肝炎的人属于易感人群
B.儿童接种牛痘预防天花是控制传染源
C.甲状腺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
D.有抗体参与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18.器官移植的成功是人类医学的伟大成果,因为移植到人体内的器官很不易成活.根据现代免疫学的概念,植入器官的组织细胞相当于(  )
A.肿瘤细胞 B.损伤细胞 C.抗体 D.抗原
1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人体防线的是(  )
A.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
C.皮肤的屏障作用 D.口服抗生素消灭体内病原体
20.下列关于基因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基因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B.基因数与染色体数一样多
C.基因在生殖细胞中成单存在
D.生物的某一性状由一个基因控制
 
二、判断题(对的打A错的打B)
21.下表是某家庭成员一些特征的调查结果,请根据调查结果回答问题:


女儿
有无耳垂
有耳垂
有耳垂
无耳垂
舌头能否卷曲
能卷曲
能卷曲
能卷曲
(1)表格中所涉及的有耳垂与无耳垂,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______
(2)若决定有耳垂的基因为A,决定无耳垂的基因为a,则母亲控制耳垂性状的基因组成是AA______
(3)这对夫妇若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是男孩的可能性是50%______.
22.判断题:
如图是豌豆花色的遗传图解,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豌豆的亲代都是紫花,而后代中出现了白花,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为遗传.______
(2)根据豌豆紫花和白花在亲代与后代的表现规律可以判断出白花是隐性性状.______
(3)豌豆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成单存在的,形成生殖细胞时,染色体的数目要减半.______.

23.自古以来,就有“大灾之后必有大疫”的说法.为了防止地震后出现疫情,在抢救安置工作告一段落后,四川地震救灾的重点转向了卫生防疫.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新京报》5月31日报道,四川省卫生厅30日公布了灾区传染病发生情况.5月中下旬,四川灾区累计报告与灾害相关的传染病205例,发病病种包括甲肝、戊肝、麻疹、狂犬病、痢疾、疟疾、流行性腮腺炎等.
材料二:四川震灾发生之后,在政府的组织和救援者的帮助下,当地灾民采取了一系列防疫措施:①保护水源;②食物煮熟后食用;③消灭蚊虫;④对患病者及时隔离治疗等.
材料三:四川抗震救灾指挥部计划,从6月1日到10日,重点区域内儿童、小学生和60岁以上老人集中接种甲肝、乙脑疫苗,或口服霍乱疫苗.
(1)“材料一”中提到的疾病都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______
(2)这些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各不相同,其中甲肝、痢疾等消化系统传染病通过接触传播______
(3)“材料二”中提到的防疫措施,属于控制传染源的有②④______
(4)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有①③______.
 

2015-2016学年江苏省徐州市新沂二中八年级(下)月考生物试卷(一)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均为相对性状的一组是(  )
①单眼皮和双眼皮;②卷发和黑发;③能卷舌和不能卷舌;④有耳垂和无耳垂;⑤双眼皮和色盲;⑥头发左旋和惯用右手.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⑤ D.①③④
【考点】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的概念.
【分析】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解答】解:①单眼皮和双眼皮;③能卷舌和不能卷舌;④有耳垂和无耳垂.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②卷发和黑发;⑤双眼皮和色盲;⑥头发左旋和惯用右手,都是两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
故选D.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B.遗传和变异不会同时出现在同一生物体上
C.遗传是普遍存在的,而变异只是在某些生物体上出现
D.变异是普遍存在的,而遗传只是在某些生物体上出现
【考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遗传变异现象.解答时可以从遗传、变异的概念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种豆得豆,种瓜得瓜”体现了亲子代之间具有相同的性状,因此体现了生物的遗传现象.“龙生九子,子子不同”,体现了亲子代之间具有不同的性状,因此体现了生物的变异现象.因此,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子女和父母有相同的性状也有不同的性状,因此遗传和变异会同时出现在同一生物体上.可见A符合题意.
故选A.
 
3.“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老鼠生来会打洞”反映了生物的(  )现象.
A.进化 B.适应 C.遗传 D.变异
【考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分析】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
【解答】解:A、进化,是指生物在变异、遗传与自然选择作用下的演变发展,物种淘汰和物种产生过程,A错误;
B、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否则就会被自然界淘汰,B错误;
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老鼠生来会打洞”.这句谚语说明了生物的亲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是生物的遗传现象,C正确;
D、变异指的是生物的亲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D错误.
故选:C
 
4.人的体细胞、成熟的红细胞、受精卵、生殖细胞、肌肉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分别是(  )条.
A.46 23 46 23 46 B.46 0 46 23 23
C.46 0 46 23 46 D.46 0 23 23 23
【考点】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不同细胞内的染色体.每一种生物细胞核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如人的体细胞中含有23对染色体;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基因是成对存在的,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基因是成单存在的.
【解答】解: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每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的数量是一定的如正常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是46条,即23对.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彼此彻底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因此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成单,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因此受精卵内的染色体又恢复到和亲代体细胞相同点水平.故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46条、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是46条、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23条、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因此染色体数目是0.
故选C
 
5.下列有关人类基因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基因是遗传物质中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
B.基因都是成对存在的
C.一对基因中,可能都是隐性的
D.一对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考点】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基因的概念和基因的作用.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等知识,分析解答.
【解答】解:A、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小片段叫做基因.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最小单位.故不符合题意;
B、生物的性状是由DNA分子上的基因控制的,染色体在生物体细胞内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成单数,基因也是单数不成对.因此基因在体细胞中都是成对存在的,在生殖细胞中是成单不成对.故符合题意.
C、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时,显示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显示显性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显示隐性性状.因此一对基因中,可能都是隐性的.也可能都是显性的,或者一个显性一个隐性.故不符合题意.
D、子代体细胞中的一对基因一个来自精子、一个来自卵细胞,精子是由父亲产生,卵细胞是由母亲产生,所以一对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人的双眼皮是显性,单眼皮是隐性,现有一对夫妇,都是单眼皮,他们生的子女应该(  )
A.都是双眼皮 B.都是单眼皮
C.单双眼皮都有可能 D.不可能有单眼皮
【考点】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基因的传递.解答时可以从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以及它们控制的性状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当控制某个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该家庭中夫妇的眼皮都是单眼皮,说明他们控制眼皮的基因都是纯合的隐性基因,因此他们生的子女应该都是单眼皮.遗传图解如图:
故选:B.

 
7.绵羊的白色由显性基因(R)控制,黑色由隐性基因(r)控制.现有一只白色公羊与一只白色母羊交配,生了一只黑色小羊.那只公羊和母羊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
A.Rr、Rr B.RR、RR C.RR、rr D.Rr、RR
【考点】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
【分析】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支配隐性性状的基因;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解答】解:控制黑色性状的基因组成是rr,一只白色公羊与一只白色母羊交配,生了一只黑色小羊,控制黑色小羊毛色的基因rr由亲代双方提供,因此亲代控制白色的基因组成不是纯合的,即由一个选项基因R和一个隐性基因r组成.如图所示:
故选:A

 
8.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是遗传物质中决定生物性状的最小单位
B.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成对存在
C.生物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
D.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考点】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分析】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时,显示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显示显性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显示隐性性状.
【解答】解:A、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因此生物体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故不符合题意;
B、基因在染色体上,在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的,因此基因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成对存在.故不符合题意;
C、位于一对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就是等位基因.因此生物的性状通常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故不符合题意;
D、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时,显示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显示显性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显示隐性性状.故符合题意;
故选:D.
 
9.假如一个性状总是从父亲直接传给儿子,由儿子直接传给孙子,那么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最可能的位置是(  )
A.位于常染色体上 B.位于Y染色体上
C.位于X染色体上 D.以上都有可能
【考点】人的性别遗传.
【分析】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解答】解: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从图中看出男性传给儿子的性染色体一定是Y,男性的X染色体一定传给女儿.因此假如一个性状总是从父亲直接传给儿子,由儿子直接传给孙子,那么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最可能的位置是位于Y染色体上.
故选:B.

 
10.在进行育种实验时,科学家们常常利用放射性元素对农作物的种子进行处理,原因是放射性元素能够(  )
A.直接使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 B.改变生物的遗传物质
C.使生物的生活习性发生改变 D.能大大提高种子的生命力
【考点】生物技术的发展对人类未来的影响.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遗传育种在农业实践上的应用,思考解答.
【解答】解:通过高能量、大剂量的γ射线照射或药物处理,使得种子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化,DNA分子中,氢键等最容易被γ光量子撞击离开原来的位置,虽然生物有自动修复的本领,但是,在大剂量高强度持续累积照射或药物刺激的情况下,修补速度慢于破坏速度,当停止照射或刺激后,生物分子通过化学反应试图重新变回原本的样子,但是,由于先前的照射或刺激的时间太长,DNA的双螺旋结构被打乱,要变回原来的样子的几率变得无限小起来,几乎不可能,这就导致了遗传变异,这样的变异有好也有坏,所以我们需要把种子种出来,研究它们的成长性状,记录,并通过两到三代的持续优化,从而筛选出优良的品种,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11.下列关于变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生物的变异都是可以遗传的
B.引起变异的原因多种多样
C.变异在自然界普遍存在
D.没有变异就没有新品种的出现
【考点】生物的变异.
【分析】此题考查了遗传和变异的有关知识点.
【解答】解:A:变异有两类: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遗传的变异可以遗传给后代,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故此选项不正确;
B、变异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有的变异则是由于环境改变而引起的.故此选项是正确的;
C、遗传和变异现象都是生物界中一种普遍现象,不是个别的现象,故此选项是正确的;
D、生物在繁殖后代的过程中,不断的产生各种有利变异,这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使生物能够不断地产生新的类型,不断的进化;没有变异就没有新品种的出现.故此选项正确.
故选:A
 
12.有关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C.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
D.人的体细胞内每一对染色体的大小、形态都相同
【考点】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染色体、DNA、基因.解答时可以从染色体的概念、组成、DNA的分子结构特点、基因的概念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即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人的体细胞内常染色体中每一对染色体的大小、形态都相同,而性染色体不一定相同如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大小结构不同,而女性的性染色体相同是XX.
故选:D.
 
13.下列各种疾病中,哪一项是不传染的(  )
A.流行性乙型脑炎 B.蛔虫病
C.肺结核 D.近视眼
【考点】传染病的特点.
【分析】解答时可以从的概念、特点;近视眼的成因等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传染病指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和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特点.传染病按照传播途径的不同,传染可分为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和体表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侵入呼吸道黏膜以后所引起的传染病,通过空气和飞沫传播.如:流行性感冒、肺结核、百日咳、流行性腮腺炎、麻疹等.故C不符合题意.
消化道传染病:指病原体侵入消化道黏膜以后所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饮水和食物传播.如:细菌性痢疾、甲型肝炎、蛔虫病、脊髓灰质炎等.故B不符合题意.
血液传染病:是指病原体通过吸血的节肢动物进行传播而引起的传染病.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乙型肝炎、艾滋病.故A不符合题意.
体表传染病:指病原体通过皮肤侵入人体所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如:狂犬病、血吸虫病、破伤风、沙眼、癣.
近视眼是用眼不正确导致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4.下列抗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抗原主要是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和异物
B.抗原是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特殊蛋白质
C.抗原与抗体结合后可被白细胞吞噬
D.抗原的类型不同但促进人体产生的抗体相同
【考点】抗体和抗原.
【分析】此题可以从抗原、病原体和抗体的概念、特点方面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抗原是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不仅仅是指侵入人体的病原体.抗原与抗体结合后可被白细胞吞噬,从而使人痊愈;抗体具有特异性,抗原的类型不同但促进人体产生的抗体也不同.
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
故选:B、D.
 
15.我国早在10世纪,人们就已经采用将轻症天花病人的痘浆接种到健康人身上的方法,来预防天花.这里所说的痘浆和这种方法分别属于(  )
A.抗体 非特异性免疫 B.抗体 特异性免疫
C.抗原 非特异性免疫 D.抗原 特异性免疫
【考点】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抗体和抗原.
【分析】免疫是指人体对病原体及其有害产物的抵抗力,从获得途径来看,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前者是指先天具有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的免疫,后者是指出生后产生的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的免疫;
【解答】解: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组成,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将轻症天花病人的痘浆接种到健康人身上,这里的痘浆相当于现在的疫苗,即抗原,它进入人体后,会刺激人体产生抵抗天花病毒的抗体,这种抗体在人体内会存留很长时间,人体内具有这种抗体后,天花病毒进入人体后,该抗体会协同白细胞将其消灭,人就不会在得天花;但这种抗体具有特异性,对其他的病原体没有作用.因此这里所说的痘浆和获得的免疫分别属于抗原、特异性免疫.
故选:D
 
16.保护易感人群的具体措施是(  )
A.对患病者及时发现并及时治疗
B.搞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
C.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
D.不让易感者与传染源接触并进行预防接种
【考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分析】所谓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包括不让易感人群与传染源接触、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等.
【解答】解:A、对患病者及时发现并及时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不符合题意;
B、搞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 属于切断传播途径,不符合题意;
C、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属于切断传播途径,不符合题意.
D、不让易感者与传染源接触并进行预防接种,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符合题意;
故选:D
 
17.下列对传染病和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患病毒性肝炎的人属于易感人群
B.儿童接种牛痘预防天花是控制传染源
C.甲状腺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
D.有抗体参与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考点】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病的预防措施;计划免疫及其意义.
【分析】本题考查传染病和人体免疫的知识,可以从传染病的概念、三个基本环节、和预防措施以及免疫的分类来考虑.
【解答】解: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为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其他人所经过的途径或各种生物媒介;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群,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A、患病毒性肝炎的人属于传染源,而不是易感人群,为错误项.
B、儿童接种牛痘预防天花是保护易感人群,而不是控制传染源,为错误项.
C、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组成,其中免疫器官有胸腺、淋巴结和脾脏等,甲状腺不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为错误项.
D、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组成,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疾病痊愈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为正确项.
故选:D
 
18.器官移植的成功是人类医学的伟大成果,因为移植到人体内的器官很不易成活.根据现代免疫学的概念,植入器官的组织细胞相当于(  )
A.肿瘤细胞 B.损伤细胞 C.抗体 D.抗原
【考点】抗体和抗原;人体的免疫功能.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抗原.解答时可以从抗原的概念特点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抗原,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即抗体,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病原体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移植到人体内植入器官的组织细胞相当于抗原,人体的免疫系统,会识别出非己成分,从而产生排斥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来杀死或抑制异体器官的组织细胞的成活.因此植入器官的组织细胞相当于可抗原.
故选:D.
 
1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人体防线的是(  )
A.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
C.皮肤的屏障作用 D.口服抗生素消灭体内病原体
【考点】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人体的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解答】解:人体免疫有三道防线,第一道是皮肤、黏膜,第二道是吞噬细胞和体内的杀菌物质,这两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是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
口服抗生素是依赖药物对抗病原体起效,并非由免疫细胞或免疫器官产生的抗体杀死病原体.因此不属于人体防线.
故选:D
 
20.下列关于基因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基因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B.基因数与染色体数一样多
C.基因在生殖细胞中成单存在
D.生物的某一性状由一个基因控制
【考点】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
【分析】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容易被碱性颜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即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
【解答】解:A、基因是染色体上控制具体性状的DNA片断,染色体存在于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因此基因在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都存在.故不符合题意.
B、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基因是DNA分子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效应的片段,它们有规律地集中在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地上,因此,基因数要比染色体数多得多;故不符合题意.
C、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基因也随着染色体的分离而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因此,基因在生殖细胞中也是成单存在的;故符合题意.
D、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这对基因称为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判断题(对的打A错的打B)
21.下表是某家庭成员一些特征的调查结果,请根据调查结果回答问题:


女儿
有无耳垂
有耳垂
有耳垂
无耳垂
舌头能否卷曲
能卷曲
能卷曲
能卷曲
(1)表格中所涉及的有耳垂与无耳垂,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 × 
(2)若决定有耳垂的基因为A,决定无耳垂的基因为a,则母亲控制耳垂性状的基因组成是AA × 
(3)这对夫妇若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是男孩的可能性是50% √ .
【考点】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人的性别遗传.
【分析】(1)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
(2)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3)“若决定有耳垂的基因为A,决定无耳垂的基因为a”,则无耳垂的基因型是aa,有耳垂的基因型是AA或Aa.
(4)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解答】解:(1)“表格中所涉及的有耳垂与无耳垂”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在遗传学上称为相对性状而不是性状,因此题干的说法不正确.
(2)“若决定有耳垂的基因为A,决定无耳垂的基因为a”,无耳垂的基因组成是aa.父母遗传给无耳垂(aa)女儿因此的基因一定是a,因此父母的基因组成为Aa,遗传图解如图1:
.
从遗传图解看出,母亲控制耳垂性状的基因组成是Aa而不是AA,因此题干的说法不正确.
(3)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2:
.
从图2看出,是男是女的可能性各是50%,因此“这对夫妇若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是男孩的可能性是50%,因此题干的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1)×
(2)×
(3√)
 
22.判断题:
如图是豌豆花色的遗传图解,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豌豆的亲代都是紫花,而后代中出现了白花,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为遗传. 变异 
(2)根据豌豆紫花和白花在亲代与后代的表现规律可以判断出白花是隐性性状. 白花 
(3)豌豆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成单存在的,形成生殖细胞时,染色体的数目要减半. √ .

【考点】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
【分析】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是生物界绚丽多姿的根本原因.生物的遗传就是通过染色体在亲代与后代之间的传递来实现的.
【解答】解:(1)生物学上把后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后代的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现象叫做变异.
(2)如果在后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新出现的性状是隐性性状,因为隐性性状不容易表现出来,只有当两个隐性基因相遇时才会表现出隐性性状.
(3)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在生殖过程中,要进行一种特殊方式的细胞分裂,结果使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
故答案为:(1)变异;
(2)白花;
(3)√.
 
23.自古以来,就有“大灾之后必有大疫”的说法.为了防止地震后出现疫情,在抢救安置工作告一段落后,四川地震救灾的重点转向了卫生防疫.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新京报》5月31日报道,四川省卫生厅30日公布了灾区传染病发生情况.5月中下旬,四川灾区累计报告与灾害相关的传染病205例,发病病种包括甲肝、戊肝、麻疹、狂犬病、痢疾、疟疾、流行性腮腺炎等.
材料二:四川震灾发生之后,在政府的组织和救援者的帮助下,当地灾民采取了一系列防疫措施:①保护水源;②食物煮熟后食用;③消灭蚊虫;④对患病者及时隔离治疗等.
材料三:四川抗震救灾指挥部计划,从6月1日到10日,重点区域内儿童、小学生和60岁以上老人集中接种甲肝、乙脑疫苗,或口服霍乱疫苗.
(1)“材料一”中提到的疾病都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 
(2)这些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各不相同,其中甲肝、痢疾等消化系统传染病通过接触传播 × 
(3)“材料二”中提到的防疫措施,属于控制传染源的有②④ × 
(4)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有①③ × .
【考点】传染病的特点;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分析】“大灾之后必有大疫”,疫就是指的传染病,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解答】解:(1)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材料一”中提到的疾病都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属于传染病.
(2)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只要切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甲肝、痢疾等消化系统传染病通过饮食传播.
(3)、(4)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材料二中提到的防疫措施,属于控制传染源的有④对患病者及时隔离治疗,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有:①保护水源 ②食物煮熟后食用 ③消灭蚊虫.
故答案为:(1)√
(2)×
(3)×
(4)×
 

2016年9月10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