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大靖镇花庄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大靖镇花庄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25 19:38: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甘肃省古浪县大靖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 分
一、积累与运用 (30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
古人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这正可见阅历对人的影响至关重要。既然我们不能任意拉长生命的长度,那么要想增加自己的阅历,就要努力拓宽生命的宽度。具体来说就是要深入生活,深入实践,多接chù社会,多了解人生, 读无字之书, 读有字之书。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和一,从而更加深入地领wù书中蕴含的寓意和韵味。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拓( )宽 接chù( ) 领wù( )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 ”。
(3)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分)
(4)将下面的句子改为反问句,不得改变原意。(2分)
古人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这正可见阅历对人的影响至关重要。
2.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3分)
A. 全国要实现群体免疫,新冠疫苗接种率最起码要达到70%以上。
B. 在《反食品浪费法》实施后,使全社会正在形成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良好风气。
C. 我国确立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成为推动“十四五”经济绿色转型的新动力。
D. 菜鸟驿站采用共同配送的方式可以大幅度增加快递员的派件效率。
3.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
你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对待你。 。 。 , 。 。 ,只不过你我未处局中,不知其中滋味而已。
①迎难而退、明哲保身固然是一种智慧与生活态度
②人生在世,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与挫折
③知难而进、努力向前更是一种执着和人生哲学
④很多人从表面看来你可能很羡慕他,但人人都有自己的苦恼
⑤美学大师蒋勤在《蒋勤劝美》中曾写道:“人生五味,酸甜苦辣咸都要经历才够完美。”
⑥某种程度上说,人活着就是一种态度
A. ⑤②①③⑥④ B. ②①⑥③⑤④ C. ⑥②①③⑤④ D. ①③⑤⑥④②
A. ⑤②①③⑥④ B. ②①⑥③⑤④ C. ⑥②①③⑤④ D. ①③⑤⑥④②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唐雎不辱使命》选自国别体史学著作《战国策》,该书由西汉刘向编定,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
B.序和表都是古代的文体。序一般用作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表一般用来陈述作品主旨、创作经过,也用以亲友离别,赠言规劝。
C.《变色龙》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契诃夫,他与法国作家莫泊桑和美国作家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D.戏剧文学即剧本的结构必须遵循时间和空间高度集中的原则,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5. 古诗文默写。(8分)
(1) 《鱼我所欲也》中“ ”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的人生追求相同。
(2)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沁园春·雪》)
(3) 戍鼓断人行, 。(杜甫《月夜忆舍弟》)
(4)     ,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其一)》)
(5) 醉翁之意不在酒, 。(欧阳修《醉翁亭记》)
(6) 《岳阳楼记》中体现范仲淹远大抱负的句子是“ , 。”
(7)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6. 综合性学习。(4分)
(1)本周五下午学校举办“电影文化”主题讲座,需推迟20分钟放学。王德同学拟写了一条发给本班同学家长的短信,请你按要求帮他修改。(2分)
尊敬的家长,您好!本周五下午学校举办“电影文化”主题讲座,需推迟一会儿放学,特此告知。请您合理安排接孩子的时间。谢谢!
短信中推迟放学的时间交代不具体,应将“ ”改为“ ”。
(2)学生会开展“对对联 赢影票”活动,请你帮助小祥同学为下面的上联选出合适的下联。(2分)
上联:咫尺银幕,流转千般光影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
A.斗室方桌,遍览万古文章 B.方寸镜头,透视万种风情
C.琳琅满目,经营百样繁华 D.小小梨园,上演生旦净丑
二、阅读理解(60分)
(一)阅读《鹅毛压得父亲喘》,回答7---11题。(15分)
①每到冬季,父亲都要去收鹅毛,此时乡下的养鹅人,都会把鹅毛拔下来卖钱。父亲便拿着麻袋和扁担,走村串屯地上门去收,早出晚归。
②天一黑,我就跟姐姐站在村口的冷风中,等待父亲的归来。有一年,父亲身体特别弱,“鹅毛担子”一上肩,就大口大口地又喘又咳,为此每次看到父亲,姐姐便会飞快地跑过去,接过他的担子,父亲便如释重负,一下轻松很多。年幼的我很是不懂,那鹅毛担子,分明很轻盈,我曾挑过几次,看似鼓囊囊的两麻袋,其实一点都不重,轻如鸿毛呀,可为何在父亲的肩上,却是那般沉重,压得他直喘呢?
③晚饭后,父亲拨亮带玻璃罩的油灯,借着灯光,将收来的鹅毛,全部摊放在屋内,然后打开家里的所有门,让阵阵萧萧北风穿屋而过——他要一边拨弄,一边利用那又冷又硬的北风,将鹅毛中最轻,最软,也是最值钱,最有用处的鹅绒,吹分离开来,另作他用,吹不起来的则卖给毛厂。
④如若吹进来的风不够大,父亲就拿扇子去扇,被他扇起的鹅绒,恰似屋外飘扬的雪花,片片雪白,凌空飞舞。父亲一边扇,一边剧烈地喘着、咳着,形单影只地被一片“雪白”若隐若现地裹挟着,碰触着,吞没着……他从不让我和姐姐帮忙,而让我们去学习。
⑤父亲为何气喘和咳嗽得那么严重,我从不知其因。我更不明白,为何村里别的成年男子,都去集体的队里上工,挣工分,可他却不去,而让柔弱的母亲去?
⑥母亲白天上工,晚上还要给有钱人做羽绒鞋,好赚些手工费,供我和姐姐读书,父亲分拣出的鹅绒,正是她做鞋时所需的填充保暖材料。母亲的手很巧,做出的羽绒鞋暖和得很,极受镇上的居民欢迎,尤其是临近春节的腊月,订做羽绒鞋的人很多,母亲要整宿地去做,天快亮时才能和衣躺会儿。
⑦更糟的是,我家的泥墙草屋,也在那年的一场暴雪中坍塌了,一家只能住进一间四面都漏风的草棚里。晚上归来,母亲仍要在草棚里做鞋,父亲分过鹅绒后,还得去垒房子——取来半干半湿的田泥,赤脚将它们一脚脚地踩熟,踩得有黏性和劲道,之后再用它们去垒墙。垒一层,晾干后,第二晚再接着垒第二层,如此反复……因为太冷,母亲的双手很快被冻伤,又痛又痒。父亲也喘得、咳得更严重了,但他们继续坚持着。
⑧几个月后,泥屋终于垒起来了,春天也到来了,父亲的咳喘渐渐有了缓解;母亲的双手也好了些。他们卖鹅毛和羽绒鞋所得利润,得以凑齐我和姐姐的学杂费,一家人总算熬过来了。
⑨后来,我才知道,父亲当年患有较重的慢性支气管炎,因为怕花钱治疗,只能硬扛着,医生告诫他不要干重体力活,要休息,否则极易发展成肺气肿。可父亲哪肯休息,他坚决要去收鹅毛,因为这活相对轻松些,还能帮母亲。
⑩多年后,父亲和母亲相继去世。有一次,我回到老家,在老屋的角落里,惊讶地发现了一小窝的鹅绒,它们轻轻地拢在一起,像落入人间经年不散的流云,泊在母亲留下的鞋样子旁。鹅绒是那么的轻盈,有风掠过,便会飘散。但奇怪的是,它们竟始终在那里,一如当年此时。
我终于懂了,当年,压在父亲肩上的担子看似轻如鸿毛,但对于贫病交困的他来说,却是千钧之担,于母亲也同样如此。可面对薄待他们的那个寒冬,父亲和母亲并未屈服、抱怨,而是用尽所有力气,彼此配合,携手反抗,只为他们的孩子——年幼的我和姐姐,打开一个阳光明媚的未来之春!在当时那个农村普遍穷困的特殊年代,我和姐姐是方圆几十里地,唯一都读过书,上了大学的俩姐弟,谁也没因贫困而辍学。
父亲肩上担起的和母亲手中操持的,虽然只是一片片很轻、很轻的鹅毛,但由此诞生出来的爱,却重于泰山。
7.请根据文章①到⑧段内容,把相应的故事情节填在横线上。(2分)
父亲挑鹅毛,又喘又咳→A →母亲白天上工,整宿做鞋→父亲踩泥垒墙,喘咳严重→B
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可面对薄待他们的那个寒冬,父亲和母亲并未屈服、抱怨,而是用尽所有力气,彼此配合,携手反抗,只为他们的孩子——年幼的我和姐姐,打开一个阳光明媚的未来之春!
9.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⑩段画线句。(4分)
10.第⑤段和第⑨段是什么关系?从内容方面分析其作用。(3分)
11.文章通过回忆父母辛苦劳作的生活片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二)阅读《凡事往好处想就比别人幸福》(节选),回答12---16题。(15分)
①人活在世界上,总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有些人稍微遇到一些不合心意的事情,就会开始消极对待生活。他们就像一副慢性毒药,把潘多拉盒子打开,把不满的情绪释放出来,在世界散播自己的黑暗与不满。实际上,悲观又消极的态度,除了让一个人变得更糟糕之外,没有任何好处。
②其实,许多时候,换一个思维去思考,也许生活带给我们的感觉,就变得完全不一样了。当我们换个角度,就能看到一座美丽的奇幻花园。
③凡事都往好处想,是一种好习惯。很久以前,有一个老太太,有两个女儿,一个卖雨伞,另一个卖草帽。老太太终日愁眉苦脸,对生活发愁不已。一位大师路过,就问她:“老人家,你为何愁眉不展呢?”老太太伤心地说:“天晴的时候,我怕卖伞的女儿生意不好;一到下雨,我又怕卖草帽的女儿帽子卖不出去,所以天天都为她们俩发愁啊!”大师说:“老人家,你应该往好的方面想,如果下大雨的时候,你就为卖伞的女儿高兴;如果出太阳,就为卖草帽的女儿高兴。因为不管下大雨还是出太阳,你总有一个女儿可以把自己的货物卖出去啊!”老太太听后,眉开眼笑起来。
④事情还是没有改变,但是当我们看待事情的方向改变了,心态就会变得完全不一样。就像我认识的一个乐观的女孩,她总是记不清老人说的到底说左眼跳财,还是右眼跳财,总之只要每次她的眼皮一跳,就会觉得自己的好运气要来了。古语常说:“否极泰来。”万事万物,发展到达了一个极端,一定会反弹过来。
⑤庄子说:哀莫大于心死,如果一个人对生活失去了期待,就会过得心如死灰,度日如年。当一个人倒霉的时候应该去想,自己已经把所有的坏运气都花完了,人生的低谷快要走完了,接下来要走的将会是上坡路。那些每天都觉得自己很幸运的人,会越来越幸运,而那些总觉得自己很倒霉的人,就会越来越倒霉。因为吸引力法则是这样说的:“你所想的是什么,你就会吸引来什么。”
⑥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心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所以,即便生活虐我们一万遍,我们也可以对待生活如初恋。一个乐观积极的人,内心更容易得到平安喜乐。记住罗曼·罗兰说的话:“快乐就是幸福,一个人能从日常平凡的生活中发现快乐,就比别人幸福。”
12.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13.第①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4.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4分)
15.如果将下面的材料作为论据,你觉得放在第几段之后更合适。(2分)
两个行进在沙漠中的人,都只剩下半瓶水,一个说:“唉,只剩下半瓶水了。”另一个说:“真好,还有半瓶水。”后来,前者永眠沙漠,后者活出精彩。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从文中获得了哪些启示?(4分)
(三)比较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17---22题。(21分)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节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战国策 唐雎不辱使命》)

【乙】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①!”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②盆缶③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④.于是秦王不怿⑤,为一击缶。相如顾召⑥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释】①瑟:古乐器名。②奉:敬献。③缶:瓦制的打击乐器。④靡:后退,避开。⑤怿:高兴。⑥顾召:回过头来嘱咐。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以头抢地尔 ②休祲降于天  
③秦御史前书曰    ④秦王怒,不许   
18..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用“/”在句中标出。(限划2处)(2分)
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19.翻译下面句子。(6分)
①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②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20.【甲】【乙】两文都塑造了鲜明生动的使臣形象,请概括唐雎、蔺相如二者形象的共同点。(3分)
21.【甲】【乙】两文在刻画唐雎、蔺相如这两个人物形象时,所采用的描写方法有何异同?请指出。(3分)
22. 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样“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还有许多。试举一例,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事迹。(3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3---24题。(5分)
好事近 梦中作①
秦观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飞云当面化龙蛇,天矫②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①该作写于词人被贬处州(浙江丽水)时。②[天矫]:形容姿态伸展屈曲而有气势
23. 请你想象“花动一山春色”所展现的情景,并将它描写出来。(2分)
24. 下列对这首词的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词的上片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词人在山路、小溪深处的真实见闻。
B.词的下片写词人梦中仰观所见云空的变幻和歇息于古藤阴下的心理活动。
C.结尾两句中的“醉”,不仅写卧态,而且也包括词人在梦境中的情态。
D.“了不知南北”表现出与“一蓑烟雨任平生”一般自然平淡超脱的情绪。
25.阅读下面文段答题。(4分)
周学道虽然赶他出去,却也把卷子取来看看。那童生叫做魏好古,文字也还清通。学道道:“ 把他低低的进了学罢。”因取过笔来,在卷子尾上点了一点,做个记认。又取过 卷子来看,看罢,不觉叹息道:“这样文字,连我看一两遍也不能解,直到三遍之后,才晓得是天地间之至文,真乃一字一珠!可见世上糊涂试官,不知屈煞了多少英才!”忙取笔细细圈点,卷面上加了三圈,即填了第一名;又把魏好古的卷子取过来,填了第二十名。
以上文字出自古典长篇小说《儒林外史》第三回,作者是 , 文中周学道名叫 ,横线处略去的人物名字是 。本书还塑造了一个临死时因为多点了一根灯草而迟迟不肯断气的吝啬鬼形象,这一人物是 。


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26. 在人生旅途中,我们常被温暖照亮:父母殷切的期望,老师谆谆的教诲,同学纯真的友谊,自然慷慨的启示……让我们消极变积极,单调变多彩,坎坷变坦途。由此,我们克服困难,勇敢坚强;心有所悟,帮助他人;坚守信仰,乐观豁达……彰显青春的美好与活力。
请以“温暖照亮我前行”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 (1)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人名;
(2)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3)感情真挚,不得抄袭。
题目
试题答案
一、积累运用
1.(1)拓( tuò )宽 接chù( 触 ) 领wù( 悟 )
(2)“知行和一” “知行合一” (3)既 又
(4)古人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这不正可见阅历对人的影响至关重要吗
2. C 3. C 4. B
5. (1)舍生而取义者也 (2)江山如此多娇 (3)边秋一雁声
(4)停杯投箸不能食 (5)在乎山水之间也
(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7)春蚕到死丝方尽
6.(1)一会儿 20分钟 (2)B
二、阅读理解
(一)现代文阅读
7. A.父亲分鹅毛,剧烈喘咳;B.父亲垒起泥屋,咳喘缓解。
8. “寒冬”表层含义是指那个寒冷的冬天,深层含义是指一家人面临的贫病交困的艰难处境。
9. 运用比喻的修辞,把“鹅绒”比作“流云”,生动形象的描写了鹅绒的情状,睹物思人,表达了作者对已逝父母的怀念之情。
10. 照应(呼应)关系。作用:交代了父亲坚持收鹅毛的原因,赞美父亲为“我”和姐姐付出的重于泰山的父爱,突出中心。
11. 表达了作者对父母之爱的赞美,以及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12. “凡事往好处想就比别人幸福”或者“一个乐观积极的人,内心更容易得到平安喜乐”或者“快乐就是幸福,个人能从日常平凡的生活中发现快乐,就比别人幸福”
13. 比喻论证。把有些人“消极对待生活的态度”比作“慢性毒药”,生动形象的论证了悲观消极的态度给人带来的危害,进而有力地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14. 文章首先从反面入手,指出思想消极会让人变得更糟糕;接着从正面摆事实,讲道理,告诉我们应换个角度看问题,凡事都往好处想;最后通过正反对比论证得出中心论点,并提出希望。 15. 第③段后。
16. 围绕“换个角度看问题、凡事往好处想,对生活要有所期待”其中任意一方面展开谈论,言之成理即可。
(三)文言文阅读
17. ①碰,撞;②吉祥;③上前(走上前);④答应。
18. 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19. ①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②我(寡人)私下听说赵王爱好(喜欢)音乐,请弹奏瑟! 20. 勇敢、机智、善辩、爱国。
21. 相同点: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不同点:【乙】文有神态描写、侧面(间接)描写,【甲】文没有。
22. 蔺相如完璧归赵(烛之武退秦师;晏子使楚,令楚王自取其辱;诸葛亮 舌战群儒,联吴抗曹;墨子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国。)等言之有据即可
(四)诗词鉴赏
23. 一场春雨,给山路上增添了许多鲜花,鲜花在风中摆动,又给满山带来了盎然春色。(意思对即可) 24. A
(五)名著阅读
25. 吴敬梓、周进、范进、严监生(严致和)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