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异分母分数连加、连减及混合运算
青岛版六三制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信息窗三
下表是各类车型每1公里碳排放情况统计表
车型 小型汽油轿车 大型汽油轿车 柴油轿车 混合动力车 纯电动车 电动自行车
1公里碳排放量(千克)
一辆小型汽油轿车、一辆大型汽油轿车和一辆柴油轿车,各行驶 1 公里,它们的碳排放量总和是多少千克?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下表是各类车型每1公里碳排放情况统计表
车型 小型汽油轿车 大型汽油轿车 柴油轿车 混合动力车 纯电动车 电动自行车
1公里碳排放量(千克)
一辆小型汽油轿车、一辆大型汽油轿车和一辆柴油轿车,各行驶 1 公里,它们的碳排放量总和是多少千克?
探究小提示
1.说一说列式的依据。
2.独立思考如何计算
3.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语言流畅。
完成探究单。
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一辆小型汽油轿车、一辆大型汽油轿车和一辆柴油轿车,各行驶 1 公里,它们的碳排放量总和是多少千克?
一辆柴油轿车行驶 1 公里的碳排放量
一辆小型汽油轿车行驶 1 公里的碳排放量。
一辆大型汽油轿车行驶 1 公里的碳排放量
分量+分量+分量=总量
加法模型同样适用于分数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一致性
探究新知
?
=
异分母分数
同分母分数
转 化
一次性通分
逐次通分
化异为同
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我国人们出行交通包括水路交通、陆路交通和航空交通三部分。其中水路交通碳排量放大约占陆路交通碳排放量大约占。航空交通占几分之几?
小组合作:
1、先独立解决问题。
2、与小组成员交流各自的列式的依据,
3、说一说每一步的计算的过程。
4、对比不同的解题方法,找到共同点和不同点。
1
异分母分数
同分母分数
从左往右一次计算
先算小括号里面,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1
我国人们出行交通包括水路交通、陆路交通和航空交通三部分。其中水路交通碳排量放大约占陆路交通碳排放量大约占。航空交通占几分之几?
总量-分量-分量=分量
总量-(分量+分量)=分量
整数 小数 分数 运算顺序
连加
连减
带小括号
18+38+25
389-123-56
128-(216-98)
0.98-0.22-0.1
4.98-(0.22+1.31)
6.7+8.02+5.4
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运算顺序一致性
1
1
整数连加、连减及混合运算的顺序(“从左到右依次计算,有括号先算括号里”)同样适用于分数运算。
寻找联系,整合知识
李阿姨是一位环保的人士,坚持135绿色出行。她将开车上班改为先骑共享单车到地铁站、再乘坐公交到单位。据统计,李阿姨一天中骑共享单车能够减少 千克的碳排放,乘坐地铁能减少 千克碳排放,乘坐公交能减少 千克的碳排放。李阿姨这一天共为保护环境减少多少千克的碳排放?
独立解决问题,思考如何计算即快速又准确。
=1
整数的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分数
加法结合律
1
1
减法性质同样适用于分数
1
整数的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分数
运算律一致性
1.能简算的要简算
趁热打铁,巩固拓展
小华调查了全班同学在母亲节送给妈妈的礼物: 的同学送鲜花, 的同学送贺卡,其余同学送的是自己画的画。送画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
2.实际操作
趁热打铁,巩固拓展
一根蜡烛第一次烧掉全长的。第二次烧掉剩下的一半。这根蜡烛还剩下全长的几分之几?
先画个图表示一下吧。
3.扩展应用
趁热打铁,巩固拓展
一根蜡烛第一次烧掉全长的 。第二次烧掉剩下的一半。这根蜡烛还剩下全长的几分之几?
1
5
第一次烧了全长的
1
5
第二次烧了剩下的一半
第二次烧了全长的
2
5
“碳足迹计算” 项目式学习单
阶段 核心活动 形式/资源 学习目标
1. 启动与探秘 (点燃好奇心) 地球的“温度计”故事会: 讲述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的简单故事(用比喻:地球穿了太多“毛衣”)。引入“碳足迹”概念(比喻:我们做事留下的“热脚印”)。观看生动有趣的碳足迹科普动画。 绘本/故事、动画视频(如“碳小子历险记”类)、地球仪、温度计模型 初步理解温室效应、全球变暖现象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知晓“碳足迹”是衡量活动对环境影响的工具。
2. 聚焦与调查 (小侦探出动) 我的生活“碳”察员: 设计简单有趣的《家庭碳足迹小调查表》(1-3天)。聚焦核心项目:食物旅程(吃)、车轮印记(行)、能量开关(用)。 调查表(图文结合)、实物展示(食物包装、交通玩具、电器模型)、分组讨论 识别个人/家庭生活中主要的碳排放来源(食物、交通、能源);练习观察、记录和初步分类数据的能力。
3. 探究与“计算” (趣味化体验) “碳豆豆”大追踪: 为三大项目设计形象化的“碳豆豆”单位(1颗豆≈1kg CO )。提供简化对照表,估算活动产生的“碳豆豆”数量(非精确)。 “碳豆豆”卡片/实物、简化对照表、计算器、小组合作、估算练习 建立量化概念(虽简化);理解不同活动产生的“碳足迹”大小有差异;练习估算与简单计算。
4. 分析与发现 (思维碰撞) “热脚印”排行榜: 各小组汇总估算数据,制作班级“碳足迹排行榜”(食物/交通/用电)。讨论:“哪个项目‘热脚印’最大?为什么?”“哪些习惯容易产生很多‘碳豆豆’? 大白纸/海报、彩色笔、贴纸、小组汇报、全班讨论、思维导图 分析数据,识别主要碳排放源;理解行为选择与碳足迹大小的联系;发展批判性思维与沟通能力。
5. 创造与行动 (我是解决方案) “减碳金点子”创意工坊: 针对“排行榜”问题,小组头脑风暴减碳妙招(如:光盘行动、绿色出行打卡、家庭节电竞赛)。设计减碳宣传作品(海报/标语/短剧)。制定《班级/家庭减碳小承诺》。 头脑风暴、创意设计(绘画、手工、表演)、承诺卡、家庭会议模拟 激发创造力,提出切实可行的减碳方案;培养责任感与行动力;提升沟通与表达能力。
6. 展示与反思 (成长看得见) “低碳生活小卫士”成果展: 展示调查表、“排行榜”、创意作品、承诺卡等。分享行动故事(如:“我这周少扔了食物/多走了路”)。反思:“我知道了…我学会了…我还会继续做…” 班级展览会、小组演讲、故事分享、反思日记/画 整合学习成果,展示项目收获;反思学习过程与个人行动;获得成就感,强化可持续行为。
4.项目式学习
一致性
连加
连减
加减混合计算
加法结合律
加法交换律
减法法性质
运算顺序的一致性
回头看
运算律的一致性
自主评价学习目标 表现程度
能 不确定 不能
1.掌握异分母分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顺序
2.我能做到先独立思考相出一种或者几种计算方法;能够参与小组讨论、分析和汇报思考过程。
3.我能运用加减法模型迁移解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应用题,理解 “分量累加” 本质在不同数域的一致性
4.我体会到了探究的乐趣,理解了运算顺序的一致性,悟得“数不同,理相通”。
5.我能在实际生活中宣传“低碳出行”,为双碳目标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