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语文学科
24《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通过查找资料,联系时代背景,追寻历史足迹,弘扬延安精神。
语言运用: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通过体会诗韵,初步感知现代诗的文体特点。
思维能力:通晓诗意,了解延安和延安精神的重要性,深刻体会“追寻”的时代意义。
审美创造:联系生活和学习实际理解延安精神,明白国家和民族的繁荣振兴需要延安精神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能归纳课文讲述的三件事,理清几件事情的关系,并连起来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查找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说出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志向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展示资料。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延安曾是党中央的驻地,物质生活极为艰苦,居住在土窑洞,食用小米饭,穿着粗布衣,使用小油灯照明。
特别是1939年至1943年间,日军大规模”扫荡”,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以及自然灾害的频发,使得解放区面临严峻的困境。尽管如此,全国人民将希望寄托于延安,各地的进步青年纷纷前往延安。
2.提问: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延安为何具有如此强大的吸引力
预设:因为延安精神。
教师总结:这是因为延安集中展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
3.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一首新体诗《延安,我把你追寻》,通过这首诗,同学们将理解作者为何追寻延安,以及追寻的是什么
4.板书课题:24.延安,我把你追寻
二、讲授新课
1.识字解词
(1)学生自行阅读课文,按照以下要求进行:
①不熟悉的字可以查看拼音,或向老师和同学求助。
②确保每个字的读音准确,标出生字词。
③通读每个句子,多读几遍直至流畅。
(2)检查自学情况。
①展示需要认读的生字。指定学生认读,随机纠正读音。
yán xī sǔn máo kàng dàn mèi
延 昔 笋 茅 炕 旦 媚
②通过课件展示生字组词。
③进行读字游戏:火车游戏式读字
④通过图片辅助认读生字 竹笋茅屋土炕
(3)词义理解(可采用多种方式,利用语境引导学生理解词义) 像翩翩归来的燕子,
在追寻着昔日的春光;
昔日:指过去的时间、曾经、往昔,常用于回忆性质的文本,书面语等。此处指过去的春光。
一件件家用电器满目琳琅;
满目琳琅:琳琅满目之意,为了押韵,把“满目”提到前面。眼前尽是珍贵之物。形容美好、完美的事物众多。此处指眼前尽是珍贵的家用电器。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
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毫不犹豫:形容人在处理事情上非常果断,没有丝毫迟疑。此处指我们果断地放弃了过去的交通工具。
其他表达果断的词语包括:当机立断、雷厉风行等。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让我们将这些字带入课文中, 一起来精读课文。
(1)作者简介:祁念曾,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学生时代,以《大学生进行曲》《校园的路》等诗歌作品广为流传。近年来,出版了诗集《人生之恋》《春天的歌》《站立的河流》,散文集《红烛之歌》《艺术家的脚步》,长篇报告文学《千秋业》,论文集《新时期文学》《新闻探索与实践》等。
(2)分自然段,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3)进行开火车式朗读,观察谁读得最好。组织学生互相评价。
(4)整体感知内容。
提问:《延安,我把你追寻》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预设:诗的前两节描述了对延安精神的追寻,中间两节讨论了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最后两节探讨了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意义。
(5)情感表达:这首诗歌中,作者以充满深情的笔触,生动形象地讴歌了延安精神,热情地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强调了在新时期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三、品读感悟
1.学习第一节
(1)同桌合作学习
①同桌互相朗读课文第一节。
②交流探讨:作者采用了哪种写作手法来表达对延安精神的追寻
(2)出示:
像翩翩归来的燕子,在追寻昔日的春光;像茁壮成长的小树,在追寻雨露和太阳。
(3)提问:作者采用了哪种写作手法来表达对延安精神的追寻
预设:作者通过比喻的方式表达了对延安精神的追寻。他将自己对延安精神的追求比作燕子寻找春光,小树寻找雨露和阳光。
(4)提问:作者为何将追寻延安精神比作燕子寻找春光、小树寻找雨露和阳光
预设:这是因为明媚的春光对候鸟燕子的南迁,雨露阳光对正在成长的小树都至关重要,通过这样的比喻,作者强调了延安精神的重要性,并表达了对延安精神的感激之情,因为这种精神滋养了他的心灵。
(5)指导朗读:朗读时声音稍低、节奏稍慢,以表达回忆往事时的情感激动。
2.学习第二节
(1)小组合作学习
①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节。
②交流探讨。在这一节中,作者多次使用“追寻你”,这些“你”各代表了哪些深层含义
(2)出示:
追寻你,延河叮咚的流水,
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
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3)拓展资料
①延河,黄河的一级支流,是延安市第二大河。延安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根据地,使得延河被誉为“中国革命母 亲河”,宝塔山和延河水构成了延安的象征。
②枣园,原为地主庄园,后成为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位于陕西省延安市西北8公里。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从杨家岭迁至此地。
③南泥湾精神的核心是艰苦奋斗和自力更生。1941年3月,八路军三五九旅进驻南泥湾,一边练兵,一边开荒垦田,培育出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核心的南泥湾精神。
④杨家岭位于延安西北约三公里处,曾是中央礼堂和中央办公楼所在地,许多重要会议在此召开。
(4)提问:这一节中的四个"追寻你"分别象征了什么
预设:第一个“你”象征着人们在延安度过的革命岁月。
第二个“你”象征着毛泽东等领导人的革命活动。
第三个“你”象征着大生产运动中展现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
第四个“你”象征着党中央和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正确领导。
(5)思考:为什么诗人要追寻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 作者在追寻什么
预设:这些地方是延安最具代表性的地标。作者在追寻的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展现的革命精神。
(6)提问:通过学习第二小节,我们理解的延安精神是什么
预设: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革命队伍内部的相互关爱和关心,以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7)指导朗读:朗读时声音稍低、节奏稍慢,以表达回忆往事时的情感激动。
3.学习第三、四节
(1)小组合作学习
①自由朗读课文第三、四节。
②交流探讨:这两节主要描述了什么内容
(2)出示:
一排排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一件件家用电器满目琳琅;
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
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宇宙飞船探索太空的奥秘,
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
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3)这两小节描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预设①:“雨后春笋”和“满目琳琅”这两个成语分别描绘了高楼大厦迅速崛起的景象和家电琳琅满目的情形,生动地展示了新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
预设②:“宇宙飞船”和"电子计算机”象征着现代化科技的飞速发展,标志着科技发展的突飞猛进。
(4)出示: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
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提问:这句诗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预设:这句诗表达了我们坚决摒弃了过去低效、缓慢的生产方式,即“老牛破车”,但我们绝不能放弃象征着伟大延安精神的“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5)提问:说说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来写的
预设:对比、比喻。
教师总结:作者采用了对比和比喻等手法,生动地描绘了现代化建设的迅猛发展。通过“毫不犹豫丢掉了”与“不能 丢”的对比,诗人强调了虽然我们已经摆脱了贫穷和落后,但延安精神是我们永远不能丢弃的精神财富。
(6)提问:作者忘不了、丢不掉的是什么
预设:延安精神。
教师总结:作者永远不能忘记、丢弃的是那种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伟大民族精神。
(7)提问:我们已住进了“高楼大厦”,进入了电子时代,为什么还不能丢掉延安精神
尽管我们已经住进了“高楼大厦”并步入了电子时代,但延安精神仍然是不可丢弃的。每一点成就都是延安精神的延 续和发扬,而我们的国家为了进一步发展,必须继续发扬延安精神,坚持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8)在朗读时,应当以激昂、嘹亮的声音,表达出对祖国翻天覆地变化的喜悦以及对延安精神坚持不懈的决心。
4.学习第五、六节
(1)小组合作学习
①自由朗读课文第五、六节。
②交流探讨: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会怎样 为什么要追寻延安精神
(2)出示:
延安,你的精神灿烂辉煌!一旦失去了你啊,
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
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啊!延安,我追寻你,
追寻信念,追寻金色的理想;
追寻温暖,追寻明媚的春光;
追寻光明,追寻火红的太阳!
(3)提问: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会怎么样
预设:如果失去延安精神,我们就会没有灵魂。
教师总结:如果我们失去了延安精神,我们就会变成没有灵魂的人,无法迈向美好的未来。
(4)提问:为什么要追寻延安精神
预设:因为要追寻光明。
教师总结:我们追寻延安精神,因为它代表了信念、温暖和光明。
(5)在朗读时,应表现出对延安精神的向往和肯定,突出其重要性。
四、总结延伸
1.手法引导
反复地修辞手法。反复是一种通过重复某个句子或词语来强化表达需要的手法。在这首诗中,第二节和第六节通过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不仅表达了作者的强烈情感,还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语言美。
2.情感总结:诗歌通过对延安精神的赞美,表达了作者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3.联系生活
提问: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讨论如何发扬延安精神。
预设: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当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国家需要时挺身而出;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节约每一张纸、每一粒米、每一滴水、每一度电……不仅仅是索取,更多的是奉献。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6张PPT)
(统编版)四年级
上
第24课 延安,我把你追寻
“~”
核心素养目标
1
语言运用: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通过体会诗韵,初步感知现代诗的文体特点。
2
思维能力:通晓诗意,了解延安和延安精神的重要性,深刻体会“追寻”的时代意义。
3
审美创造:联系生活和学习实际理解延安精神,明白国家和民族的繁荣振兴需要延安精神的道理。
4
文化自信:通过查找资料,联系时代背景,追寻历史足迹,弘扬延安精神。
一、导入新课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延安曾是党中央的驻地,物质生活极为艰苦,居住在土窑洞,食用小米饭,穿着粗布衣,使用小油灯照明。
特别是1939年至1943年间,日军大规模“扫荡”,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以及自然灾害的频发,使得解放区面临严峻的困境。尽管如此,全国人民将希望寄托于延安,各地的进步青年纷纷前往延安。
1.展示资料
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延安为何具有如此强大的吸引力?
提问:
因为延安精神。
二、讲授新课
1.识字解词
(1)自读要求:
①不熟悉的字可以查看拼音,或向老师和同学求助。
②确保每个字的读音准确,标出生字词。
③通读每个句子,多读几遍直至流畅。
延
昔
炕
旦
媚
yán
xī
笋
sǔn
kàng
dàn
mèi
(2)正音
茅
máo
竹笋
茅屋
土炕
(3)词义理解
像翩翩归来的燕子,在追寻着昔日的春光;
昔日:指过去的时间、曾经、往昔,常用于回忆性质的文本,书面语等。此处指过去的春光。
一件件家用电器满目琳琅;
满目琳琅:琳琅满目之意,为了押韵,把“满目”提到前面。眼前尽是珍贵之物。形容美好、完美的事物众多。此处指眼前尽是珍贵的家用电器。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毫不犹豫:形容人在处理事情上非常果断,没有丝毫迟疑。此处指我们果断地放弃了过去的交通工具。
其他表达果断的词语包括:当机立断、雷厉风行等。
祁念曾,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学生时代,以《大学生进行曲》《校园的路》等诗歌作品广为流传。近年来,出版了诗集《人生之恋》《春天的歌》《站立的河流》,散文集《红烛之歌》《艺术家的脚步》,长篇报告文学《千秋业》,论文集《新时期文学》《新闻探索与实践》等。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作者简介: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像翩翩归来的燕子,
在追寻昔日的春光;
像茁壮成长的小树,
在追寻雨露和太阳。
追寻你,延河叮咚的流水,
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
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
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排排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
一件件家用电器满目琳琅;
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
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宇宙飞船探索太空的奥秘,
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
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延安,你的精神灿烂辉煌!
一旦失去了你啊,
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
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啊!延安,我把你追寻,
追寻信念,追寻金色的理想;
追寻温暖,追寻明媚的春光;
追寻光明,追寻火红的太阳!
(1)提问:《延安,我把你追寻》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诗的前两节描述了对延安精神的追寻,中间两节讨论了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最后两节探讨了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意义。
(2)情感表达:这首诗歌中,作者以充满深情的笔触,生动形象地讴歌了延安精神,热情地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强调了在新时期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像翩翩归来的燕子,在追寻昔日的春光;像茁壮成长的小树,在追寻雨露和太阳。
1.学习第一节
三、品读释疑
作者通过比喻的方式表达了对延安精神的追寻。他将自己对延安精神的追求比作燕子寻找春光,小树寻找雨露和阳光。
1.作者采用了哪种写作手法来表达对延安精神的追寻?
提问:
2.作者为何将追寻延安精神比作燕子寻找春光、小树寻找雨露和阳光?
明媚的春光对候鸟燕子的南迁,雨露阳光对正在成长的小树都至关重要,通过这样的比喻,作者强调了延安精神的重要性,并表达了对延安精神的感激之情,因为这种精神滋养了他的心灵。
2.学习第二节
在这一节中,作者多次使用“追寻你”,这些“你”各代表了哪些深层含义?
交流探讨:
追寻你,延河叮咚的流水,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
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①延河,黄河的一级支流,是延安市第二大河。延安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根据地,使得延河被誉为“中国革命母亲河”,宝塔山和延河水构成了延安的象征。
②枣园,原为地主庄园,后成为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位于陕西省延安市西北8公里。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从杨家岭迁至此地。
③南泥湾精神的核心是艰苦奋斗和自力更生。1941年3月,八路军三五九旅进驻南泥湾,一边练兵,一边开荒垦田,培育出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核心的南泥湾精神。
④杨家岭位于延安西北约三公里处,曾是中央礼堂和中央办公楼所在地,许多重要会议在此召开。
(1)提问:这一节中的四个“追寻你”分别象征了什么?
第一个“你”象征着人们在延安度过的革命岁月。
第二个“你”象征着毛泽东等领导人的革命活动。
第三个“你”象征着大生产运动中展现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
第四个“你”象征着党中央和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正确领导。
(2)为什么诗人要追寻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作者在追寻什么?
这些地方是延安最具代表性的地标。作者在追寻的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展现的革命精神。
(3)通过学习第二小节,我们理解的延安精神是什么?
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革命队伍内部的相互关爱和关心,以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一排排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
一件件家用电器满目琳琅;
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
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宇宙飞船探索太空的奥秘,
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
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3.学习第三、四节
“雨后春笋”和“满目琳琅”这两个成语分别描绘了高楼大厦迅速崛起的景象和家电琳琅满目的情形,生动地展示了新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
“宇宙飞船”和“电子计算机”象征着现代化科技的飞速发展,标志着科技发展的突飞猛进。
(1)这两小节描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这句诗表达了我们坚决摒弃了过去低效、缓慢的生产方式,即“老牛破车”,但我们绝不能放弃象征着伟大延安精神的“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2)这句诗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对比、比喻。
(3)说说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来写的?
延安精神。
(4)作者忘不了、丢不掉的是什么?
尽管我们已经住进了“高楼大厦”并步入了电子时代,但延安精神仍然是不可丢弃的。每一点成就都是延安精神的延续和发扬,而我们的国家为了进一步发展,必须继续发扬延安精神,坚持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5)我们已住进了“高楼大厦”,进入了电子时代,为什么还不能丢掉延安精神?
4.学习第五、六节
延安,你的精神灿烂辉煌!
一旦失去了你啊,
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
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啊!延安,我追寻你,
追寻信念,追寻金色的理想;
追寻温暖,追寻明媚的春光;
追寻光明,追寻火红的太阳!
(1)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会怎么样?
如果失去延安精神,我们就会没有灵魂。
(2)为什么要追寻延安精神?
因为要追寻光明
四、总结延伸
反复地修辞手法。反复是一种通过重复某个句子或词语来强化表达需要的手法。在这首诗中,第二节和第六节通过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不仅表达了作者的强烈情感,还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语言美。
1.手法引导:
2.情感总结:
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讨论如何发扬延安精神。
提问:
3.联系生活
Thanks!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作业练习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小学语文 年级 四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24.延安,我把你追寻
教科书 书 名:统编版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业练习
24.延安,我把你追寻 一、读一读下面的语段,探寻延安的变化,完成练习。 高楼大厦像______,宇宙飞船探索太空的奥秘……如今,我们永远告别了(昔 惜)日破旧的茅(máo mǎo)屋,却忘不了(延 廷)安窑洞温热的土炕(kēng kàng);我们______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______的脊梁。 1. 用“√”画出语段括号里正确的字音或字形。 2. 将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恰当地填入语段中的横线处(填序号)。 ①顶( )立( ) ②雨后( )( ) ③( )不犹豫 高楼大厦像______,宇宙飞船探索太空的奥秘…… 我们______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______的脊梁。 3. 联系诗歌内容,下列具体事物与其所代表的内容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 高楼大厦—现代化生活 B. 宇宙飞船—现代化科技 C. 破旧的茅屋— 贫穷的生活条件 D. 老牛破车—在延安度过的革命岁月 二、在云游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许多感人的故事。阅读下面材料,感受延安精神。 1941年,国民党为了削弱八路军力量,切断了八路军的补给路线,企图将八路军“ 饿死”在陕甘宁边区。为了解决补给问题,八路军三五九旅奉命在陕甘宁边区的南泥湾屯田垦荒,种植粮食。 1941年春,八路军三五九旅的战士们走进南泥湾,开荒种地。他们战胜重重困难,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将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平川稻谷香,肥鸭遍池塘。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 1. 南泥湾开荒体现了( )和( )的延安精神。 A. 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B. 自力更生 C. 艰苦奋斗 D.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 读了材料,我知道课文中“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的含义是( ) A. 追寻南泥湾开荒时使用的工具 B. 追寻八路军艰苦奋斗的精神 C. 追寻南泥湾开荒的历史故事 D. 追寻南泥湾从荒凉到富饶的变化过程 3. 改革开放让中国人富了起来,时至今日,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中,我们还需要延安精神吗?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昔 máo 延 kàng 2.①天地 ②春笋 ③毫 ② ③ ① 3.D 二、1.B C 2.B 3.示例:需要。今天的发展变化是建立在过去的基础上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都是因为我们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因为我们团结一心、奋发图强。这都是延安精神的延续。时至今日,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中,我们仍然需要延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