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0课狼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填空
蒲松龄,字__________,世称__________,淄川人,________代__________家。著有文言__________集《________________》等。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缀行甚远( ) 屠大窘( ) 苫蔽成丘( )
目似瞑( ) 止露尻尾( ) 狼亦黠矣( )
少时( ) 眈眈相向( ) 前狼假寐( )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缀行甚远 ________________
(2)一狼仍从________________
(3)顾野有麦场 ________________
(4)弛担持刀________________
(5)而顷刻两毙 ________________
(6)一狼径去________________
4. 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思。
(1)一狼径去 古义: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
(2)屠自后断其股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
(3)止增笑耳 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
5.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恐前后受其敌 盖以诱敌
B.意暇甚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一狼径去 去后乃至
D.狼不敢前 其一犬坐于前
6. 指出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1)狼不敢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一犬坐于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狼洞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恐前后受其敌 其一犬坐于前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以刀劈狼首
D.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而顷刻两毙
8.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
B. 志怪小说是指以记述神仙鬼怪故事为主要内容的小说,如《聊斋志异》《搜神记》等。
C. 《聊斋志异》一书中写的大多是奇人异士的故事。题目“聊斋志异”的意思是在书房里记录奇异的故事。
D.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狼通常被视为邪恶和凶残的象征。从“狼狈为奸、狼心狗肺”等成语中可以看出。
9.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2)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3)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根据课文填空
(1)《狼》一文中描写狼“犬坐于前”的神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狼》中,表明“一狼洞其中”的目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狼》中“前狼假寐”的目的是:__________。
(4)《狼》一文中点明故事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眈眈相向 大相径庭
B. 狼亦黠矣 亦不能有所中伤
C. 止增笑耳 终日在地上行止
D. 两狼之并驱如故 国人道之
12. 翻译文中两处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翻译: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理解:这是狼在屠户持刀的情况下耍弄的新花招,刻画出狼的狡诈形象,加深了对狼的本性的认识。
【乙】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翻译: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中打洞,意图是想从隧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背后。
理解:作者借屠户的锐利的眼睛,点出狼挖隧道以攻其后的企图,揭露出狼贪婪、狡诈、阴险的本性。
《狼》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文中描述的狼与屠户的斗争过程可谓跌宕起伏,结局也十分出人意料。请你结合课文内容,把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14.小茜同学根据《狼》一文,设计了一档连线节目,她连线了蒲松龄先生笔下的狼,请你根据情境完成对话。
小茜:你们好!从你们和屠户之间发生的那件事中,作者站在我们人类的角度悟出了“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的道理。你们是否在即将毙命的那一刻进行了反思,获得了些许启示呢?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管庄子刺虎
有两虎争人而斗者,管庄子①将刺之。管与止之曰: “虎者,戾②虫;人者,甘饵③也。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 (节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管庄子:人名,后文中的“管与”也是人名。②戾:暴戾,凶狠。③甘饵:味美的食物。
15.请结合语境与小贴士,为下面句中加点的“止”选择恰当的意思。
小贴士 “止”在《古代汉语词典》(第2 版)中有如下意思:A. 脚。后作“趾”。B. 停止,停留。C. 居住,止息。D. 阻止,禁止。E. 仪容举止。F. 副词。仅,只是。G. 语气词。用于句末。
(1)止有剩骨( ) (2)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
(3)管与止之曰( )
16.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与“而有刺两虎之名”中的“而”的用法和意义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有两虎争人而斗者 B. 子待伤虎而刺之
C. 而顷刻两毙 D. 博学而笃志
17.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两虎争人而斗者,管庄子将刺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仿照对《狼》的多角度解读,从不同角度理解本文的寓意。
屠户:要勇于斗争。 管与:(1)
《管庄子刺虎》
《狼》
两虎(2)
作者: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虞允文,字彬甫,隆州仁寿①人。六岁诵《九经》,七岁能属文。丁母忧,哀毁骨立。念父之鳏且疾,不忍离左右。父死,始登进士第。秦桧当国,蜀士多屏弃,桧死,中书舍人赵逵首荐允文。召对,谓人君必畏天,必安民。上嘉纳之。
十一月壬申,金主②率大军临采石。丙子,允文至采石,立招诸将,勉以忠义。或曰:“公受命犒师,不受命督战,他人坏之,公任其咎③乎?”允文叱之曰:“危及社稷,吾将安避?”时敌兵实四十万,宋军才一万八千。允文乃分戈船为五,备不测。部分甫毕,敌已大呼,亮麾数百艘绝江而来。中流官军以海鳅船冲敌舟皆平沉敌半死半战日暮未退。允文入阵中,士殊死战。会有溃军自光州至,敌疑援兵至,始遁。又命劲弓尾击追射,大败之。以捷闻,犒将士,谓曰:“敌今败,明必复来。”丁丑,果至,复大战。焚其舟三百,始遁去,再以捷闻。
允文多荐知名士,有所见闻即记之,凡所举,上皆收用。御史萧之敏劾允文,太上曰:“采石之功,之敏在何许?毋听其去。”上为出之敏,允文言之敏端方,请召归以辟言路。淳熙元年薨,赐谥忠肃。
(节选自《宋史·虞允文传》)
【注】①隆州仁寿:今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②金主:金朝皇帝完颜亮。③咎:罪过。
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 )。
中流官军A以海鳅船B冲敌C舟皆平D沉E敌半死F半战G日暮未退。
20.下面对句中加点词意义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查字典,“当”有“终当”“掌管”等义项,“秦桧当国”中“当”应选择“掌管”。
B.由课文“东临碣石”可以推知“金主率大军临采石”中“临”的意义为“到达”。
C.根据前文中“以捷闻”,可以推知“再以捷闻”中“再”字的意义为“两次”。
D.联系成语“选贤举能”,可以推知“凡所举”中“举”字的意义为“举荐”。
2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虞允文聪颖好学,事亲至孝。母亲去世时哀伤不已,一直随侍父亲,等到父亲去世后参加科考,中进士第。
B.秦桧独揽朝政大权时,蜀地的人才受到排挤打压,秦桧死后,虞允文经人推荐被皇帝召见,受到赞美赏识。
C.虞允文有勇有谋,采石大战中用谋略排兵布阵,作战时身先士卒,带领军队殊死一战,以少胜多击败敌军。
D.虞允文为人宽厚,顾全大局。萧之敏因弹劾他而被贬,他请求皇帝将萧之敏召回,以回避朝中大臣的议论。
2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谓人君必畏天,必安民。
危及社稷,吾将安避?
答案
1.留仙 聊斋先生 清 文学 小说 《聊斋志异》 2.zhu jiǒnɡ shàn mínɡ kāo Xiá shǎo dān mèi 3.(1)跟随 (2)跟从 (3)看,视 (4)解除,卸下 (5)一会儿 (6)径直 4.(1)离开 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 (2)大腿
绳线等的组成部分 (3)罢了 耳朵 5.C 6.(1)名词用作动词,上前 (2)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似的 (3)名词用作动词,挖洞 (4)名词用作状语,从通道 7.D 8.C 9.(1)屠户处境很困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2)他看到田野中有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里面,覆盖成小山一样。
(3)一只狼径直离开,其中的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10.(1)目似瞑 意暇甚 (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盖以诱敌 (4)狼亦黠矣 而顷刻两毙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11.B 12.乙 13.(1)两狼缀行 (2)屠投骨尽 (3)屠断狼股
14.示例:哎,后悔呀!我们要是早知道是这个结果,便会懂得适可而止,不再贪得无厌了!还有,你们人类有勇有谋,我们早应该看清这一点,不该与屠户抗衡,应该早点离开。
15.(1)F (2)B (3)D 16.C
17.(1)有两只老虎因抢着吃一人而搏斗,管庄子要去刺死它们。(2)你只要等待(弱小的老虎死掉,强大的)老虎受伤,再去刺死它,这就是一举杀死两只老虎(的方法)
18.(1)善于运用智慧的人,可以用较小的代价换取较大的收获。(2)在面对共同的敌人时,要善于合作,互惠互利,自相残杀只会便宜了别人。
19. C E G 20.C 21.D
22.(1)(虞允文)说一国之君必须敬畏上天,必须安抚百姓。(2)国家面临危险,我又将逃避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