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子目2 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课件 讲义)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子目2 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课件 讲义)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0-25 22:17:12

文档简介

子目二 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
知识奠基(快读教材子目二,完成表格)
中古前期 中古后期
主要制度 封君封臣的封建制度 新发展:英国议会制度(《大宪章》)法国等级君主制(三级会议)
重要特征 世俗王权和基督教会的权力并立 进步的近代要素不断产生
王权强弱 王权较弱 王权逐步强化
地方管理 分裂割据 逐步加强中央集权
【概念】西欧封建制度
指一种政治经济合一的制度,表现在:封建主上下级之间形成了特殊的封君封臣关系;形成了与封君封臣制相适应的封土制度;在中央权力衰落后,各封建主在其领地内拥有相对独立的可世袭的权力,包括行政、司法、税收、铸币等。
【辨析】中西方封建社会
中国不存在类似于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与古代中国的封建制度的内容与含义以及影响截然不同。中国建立的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西欧并未建立高度集权的制度。西欧的封君和封臣之间建立了相应的权利义务关系,地方具有一定的自主权。
【拓展】英国《大宪章》的影响
《大宪章》主要体现的是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权力的再分配,调整了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助于封建统治的稳定。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它成为反对封建专制王权的法律依据,并被确定为英国的宪法性文件之一。
核心探究
1. 【探究】中古时期西欧的制度
教皇制度和封建制度,是中古历史的中心点。教皇制度是欧洲的一个合力,它把全欧洲统率在一个主权之下,使各地的人民奉同样的教主。封建制度所代表的,却是一个分力,它把欧洲分之又分。列国制度,对于封建制度是一个合力,但在教皇的眼光中,列国的成立却是妨害欧洲统一的。列国的君主,一方面要打倒国内分权的诸侯,一方面又要从教皇手中把政教各权分夺过来。(陈衡哲《西洋史》)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概括西欧中古历史的基本特征。
答案:世俗王权和基督教会的权力长期并立;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
2. 【探究】法国的君主权力
由普遍的封君封臣关系而导致的封建割据制约了商业的发展,领主之间的私战导致了社会的不安定。因此,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的趋势,消除封建割据,在政治上实现国家统一,建立以王权为代表的中央集权的政府,是这一时期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吕嘉《世界中世纪政治史》)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说明法国君主权力加强的背景。
答案:欧洲的分裂割据状态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在走向统一国家的过程中,王权与教权冲突不断。
3. 【学思之窗】《大宪章》规定:
(39)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
(41)除战时与予敌对之国家之人民外,一切商人,倘能遵照旧时之公正习惯,皆可免除苛捐杂税,安全经由水路与陆路,出入英格兰……(周一良、吴于廑总主编,郭守田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中古部分》)
根据史料分析,《大宪章》对王权的限制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限制国王的司法权、征税权(财政权),体现了“王权有限、法律至上”和保护公民权利的观念。主要保护贵族的利益,对商人利益也有一定的保护。
4. 【历史纵横】神圣罗马帝国的选帝侯制度
962年,德意志国王被教皇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德意志王国逐渐演变为神圣罗马帝国。但德意志国内封建势力强大,许多诸侯实际成为独立的君主。1125 年,一部分德意志诸侯选举萨克森公爵罗退尔为“罗马人民的国王”,罗退尔以承认他们的选举权为代价换取支持。此后,国王由诸侯选举成为制度。他们选举的国王再经过罗马教皇加冕,正式称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356 年,皇帝查理四世为了能让自己的儿子继承皇位,发布“黄金诏书”,确认由七大封建诸侯选举“罗马人民的国王”的合法性,这七大诸侯被称为“选帝侯”。但是,皇帝只是名义上的统治者。1806 年,神圣罗马帝国被解散,选帝侯也变成了荣誉称号。
根据史料,思考选帝侯制度对中古时期的德国造成了何种影响。
答案: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最终需要由七大封建诸侯选举确认才具有合法性,由此可知这种制度实际加剧了德国的分裂割据势力,不利于王权国家的建立和民族国家的统一。
2. (2024重庆高考)11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皇室对铸币的控制较弱,许多铸币厂由教会掌控,其发行的货币占主导地位。法国铸币业被大领主控制,货币的原料、工艺和设计都颇为粗劣。英国王室则控制了大量铸币厂,每三到六年便调整货币设计。这表明当时西欧诸国(  )
A. 教会引领货币经济改革
B. 封建经济陆续走向瓦解
C. 王室鼓励铸币工艺创新
D. 王权集中程度存在差异
【答案】 D
【解析】 作为王权象征的铸币权在不同国家被不同的主体掌握,王权越集中(强大),则国君对于铸币权的掌握就会越强,反之则越弱,如随着英国封建王权的加强,统治者垄断铸币权,可见当时西欧各国王权集中程度存在差异,故选D项;A项只涉及神圣罗马帝国;B项与材料无关,也与史实不符;C项只与英国有关。
【课时作业】
1. 对于中世纪欧洲国王的权力,有学者认为:“他的司法行政主权力只限于自己的直领地之内,而其他封建主在其领地内也具有与国王几乎同样的权力。”这说明当时的欧洲(  )
A. 城市自治倾向明显
B. 教权冲击封建王权
C. 封建国家主权分散
D. 三权分立现象严重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中看,国王只能在自己的领地内有效行使权力,封建贵族权力很大,这表明当时欧洲王权较弱,国家主权分散,故选C项。
2. 8世纪,法兰克王国查理大帝颁布法令:每个自由的基督徒都要缴纳什一税。在此之前,什一税是自愿交给教会以供教会日常所需。800年,教皇为查理戴上了皇帝的皇冠。这主要反映出中世纪(  )
A. 王权与教权结盟 B. 君权神授
C. 教会地位最显赫 D. 王权与教权合一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法兰克王国查理大帝颁布法令强制基督徒缴纳什一税以保障教会利益,教会则为查理加冕以酬谢查理,这说明中世纪王权与教权结盟,故选A项;“君权神授”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B项;“最”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教权与王权结盟,并非合一,排除D项。
3. 在日耳曼人扩张过程中,国王为获得贵族的忠诚而分封土地。由于家庭结构的双重归属性(既可随父姓,也可随母姓),家族关系模糊不清,契约超越了血缘成为封建关系的基础。由此可知,西欧封建制度(  )
A. 具有天然的不稳定性
B. 有效强化了中央集权
C. 摒弃血缘纽带的作用
D. 强调权利与义务关系
【答案】 D
【解析】 中世纪西欧的国王通过分封土地给贵族而获取其忠诚,结合所学可知,这实际上就是中古时期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封君与封臣双方形成权利与义务关系,从而构成西欧封建制度的政治基础,故选D项;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是一种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排除A项;封君封臣制使封建领主在各自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排除B项;“摒弃”说法过于绝对,血缘纽带作用仍然存在,排除C项。
4. (2025潍坊期中)下图是关于英王约翰与贵族签订《大宪章》的漫画,画中贵族们用《大宪章》裹挟着国王,国王的手脚被束缚。该漫画揭示出当时英国(  )
A. 封建秩序面临挑战
B. 国王权力有名无实
C. 阶级矛盾难以调和
D. 制衡机制初见雏形
【答案】 A
【解析】 《大宪章》首次确立了国王权力受法律限制的原则,封建秩序面临挑战,故选A项;《大宪章》限制了王权,但不等同于“国王权力有名无实”,排除B项;漫画中显示国王与封建贵族之间存在矛盾,但未达到“难以调和”的程度,排除C项;漫画侧重于贵族通过《大宪章》对国王权力的限制,而非制约与平衡,排除D项。
5. (2025佛山期末)13世纪,《大宪章》最主要的两条原则是:臣民有对自己财产和人身安全的保障权;在臣民与君主的契约关系中,臣民有反抗暴君的权利。这表明,此时英国(  )
A. 社会阶级矛盾尖锐
B. 王权受到法律制约
C. 深受启蒙思想影响
D. 确立了等级君主制
【答案】 B
【解析】 《大宪章》的两条原则限制了王权,表明英国王权受法律制约,故选B项;材料未体现社会阶级矛盾,排除A项;材料时间与启蒙运动不符,排除C项;当时法国逐步形成等级君主制,排除D项。
6. (2025清远期末)1282年,英国国王决定为服役的贵族支付工资,却遭到了贵族们的强烈反对。1317年,阿伦德尔伯爵与国王签订了服役合同,带领100名骑兵戍卫北方边境,报酬是3 000英镑。1322年,所有为国王作战的领主都领取了王室的酬劳。材料深刻反映了英国(  )
A. 维护封臣的权益
B. 加速对外侵略
C. 世俗王权的加强
D. 民族国家形成
【答案】 C
【解析】 原来国王支付服役工资遭到贵族强烈反对,后来国王可以支付酬劳,这说明国王具有了征兵权,君主权力扩大,故选C项;材料显示维护国王的权益而非维护封臣的权益,排除A项;材料只提到国王征兵权的扩大,并未提到对外侵略,排除B项;英国民族国家形成于16世纪以后,排除D项。
7. (2025石家庄期末)中世纪由于王权衰微,国王在征税时总是要获得议会的批准。尤其是在英法百年战争期间,巨大的军费开支迫使英国国王向国民征税,要求议会批准补助金成为国王召开会议的主要目的。这体现了英国(  )
A. 国王丧失了实权
B. 国王受议会制约
C. 议会是权力中心
D. 实行君主立宪制
【答案】 B
【解析】 中世纪时期王权衰微,英国国王在征税时总是要获得议会的批准,说明王权受到议会制约,故选B项;英国国王丧失实权是在18世纪责任内阁制确立后,排除A项;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使议会成为权力中心,排除C项;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确立起君主立宪制,中世纪英国并没有实行君主立宪制,排除D项。
8. 10—14世纪,法国加佩王朝国王本应享有的权利,很多被地方上的大封建主所篡夺,但国王仍享有某些特殊地位:如国王名义上是最高一级封君;可以在兰斯大教堂举行加冕礼和涂圣油仪式,使王权获得神授的性质;在教会支持下为王子行加冕礼,以保证王位世袭。这些特殊地位(  )
A. 有利于法国王权的强化
B. 使国王获得最高政治权力
C. 打击了封建贵族的势力
D. 反映了王权对教权的依附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可知,通过不断神化和美化法王,法国国王在政治上、宗教上乃至在群众意识中享有诸多特殊地位,同时为王子行加冕礼,一方面保证王位世袭,同时也向封建主和贵族表明王国的统治者人选只能来自加佩王室,任何人不得干涉,有利于法国王权的强化,故选A项。
9. 中世纪早期,法国国王的收入主要来自王室领地。中世纪晚期,向臣民征收的国家赋税取代封建赋税成为法国君主收入的主要来源,国王从“靠自己活”转向“靠臣民活”。这一变化说明法国(  )
A. 庄园经济瓦解
B. 封建王权不断强化
C. 等级君主制建立
D. 近代民族国家形成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可知,法国君主收入的主要来源从王室领地变为国家赋税,体现了其对国家臣民控制的加强,反映了封建王权的强化,故选B项;中世纪晚期,庄园经济不断瓦解,但其与国王收入来源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14世纪,法国等级君主制建立,有利于进一步强化王权,但其与国王收入来源变化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近代民族国家形成于16世纪以后,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子目二 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
知识奠基(快读教材子目二,完成表格)
中古前期 中古后期
主要制度 的封建制度 新发展:英国议会制度(《大宪章》)法国 制(三级会议)
重要特征 世俗王权和 并立 进步的近代要素不断产生
王权强弱 王权较弱 王权逐步
地方管理 分裂割据 逐步加强中央集权
【概念】西欧封建制度
指一种政治经济合一的制度,表现在:封建主上下级之间形成了特殊的封君封臣关系;形成了与封君封臣制相适应的封土制度;在中央权力衰落后,各封建主在其领地内拥有相对独立的可世袭的权力,包括行政、司法、税收、铸币等。
【辨析】中西方封建社会
中国不存在类似于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与古代中国的封建制度的内容与含义以及影响截然不同。中国建立的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西欧并未建立高度集权的制度。西欧的封君和封臣之间建立了相应的权利义务关系,地方具有一定的自主权。
【拓展】英国《大宪章》的影响
《大宪章》主要体现的是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权力的再分配,调整了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助于封建统治的稳定。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它成为反对封建专制王权的法律依据,并被确定为英国的宪法性文件之一。
核心探究
1. 【探究】中古时期西欧的制度
教皇制度和封建制度,是中古历史的中心点。教皇制度是欧洲的一个合力,它把全欧洲统率在一个主权之下,使各地的人民奉同样的教主。封建制度所代表的,却是一个分力,它把欧洲分之又分。列国制度,对于封建制度是一个合力,但在教皇的眼光中,列国的成立却是妨害欧洲统一的。列国的君主,一方面要打倒国内分权的诸侯,一方面又要从教皇手中把政教各权分夺过来。(陈衡哲《西洋史》)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概括西欧中古历史的基本特征。
2. 【探究】法国的君主权力
由普遍的封君封臣关系而导致的封建割据制约了商业的发展,领主之间的私战导致了社会的不安定。因此,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的趋势,消除封建割据,在政治上实现国家统一,建立以王权为代表的中央集权的政府,是这一时期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吕嘉《世界中世纪政治史》)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说明法国君主权力加强的背景。
3. 【学思之窗】《大宪章》规定:
(39)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
(41)除战时与予敌对之国家之人民外,一切商人,倘能遵照旧时之公正习惯,皆可免除苛捐杂税,安全经由水路与陆路,出入英格兰……(周一良、吴于廑总主编,郭守田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中古部分》)
根据史料分析,《大宪章》对王权的限制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4. 【历史纵横】神圣罗马帝国的选帝侯制度
962年,德意志国王被教皇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德意志王国逐渐演变为神圣罗马帝国。但德意志国内封建势力强大,许多诸侯实际成为独立的君主。1125 年,一部分德意志诸侯选举萨克森公爵罗退尔为“罗马人民的国王”,罗退尔以承认他们的选举权为代价换取支持。此后,国王由诸侯选举成为制度。他们选举的国王再经过罗马教皇加冕,正式称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356 年,皇帝查理四世为了能让自己的儿子继承皇位,发布“黄金诏书”,确认由七大封建诸侯选举“罗马人民的国王”的合法性,这七大诸侯被称为“选帝侯”。但是,皇帝只是名义上的统治者。1806 年,神圣罗马帝国被解散,选帝侯也变成了荣誉称号。
根据史料,思考选帝侯制度对中古时期的德国造成了何种影响。
2. (2024重庆高考)11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皇室对铸币的控制较弱,许多铸币厂由教会掌控,其发行的货币占主导地位。法国铸币业被大领主控制,货币的原料、工艺和设计都颇为粗劣。英国王室则控制了大量铸币厂,每三到六年便调整货币设计。这表明当时西欧诸国(  )
A. 教会引领货币经济改革
B. 封建经济陆续走向瓦解
C. 王室鼓励铸币工艺创新
D. 王权集中程度存在差异
【课时作业】
1. 对于中世纪欧洲国王的权力,有学者认为:“他的司法行政主权力只限于自己的直领地之内,而其他封建主在其领地内也具有与国王几乎同样的权力。”这说明当时的欧洲(  )
A. 城市自治倾向明显
B. 教权冲击封建王权
C. 封建国家主权分散
D. 三权分立现象严重
2. 8世纪,法兰克王国查理大帝颁布法令:每个自由的基督徒都要缴纳什一税。在此之前,什一税是自愿交给教会以供教会日常所需。800年,教皇为查理戴上了皇帝的皇冠。这主要反映出中世纪(  )
A. 王权与教权结盟 B. 君权神授
C. 教会地位最显赫 D. 王权与教权合一
3. 在日耳曼人扩张过程中,国王为获得贵族的忠诚而分封土地。由于家庭结构的双重归属性(既可随父姓,也可随母姓),家族关系模糊不清,契约超越了血缘成为封建关系的基础。由此可知,西欧封建制度(  )
A. 具有天然的不稳定性
B. 有效强化了中央集权
C. 摒弃血缘纽带的作用
D. 强调权利与义务关系
4. (2025潍坊期中)下图是关于英王约翰与贵族签订《大宪章》的漫画,画中贵族们用《大宪章》裹挟着国王,国王的手脚被束缚。该漫画揭示出当时英国(  )
A. 封建秩序面临挑战
B. 国王权力有名无实
C. 阶级矛盾难以调和
D. 制衡机制初见雏形
5. (2025佛山期末)13世纪,《大宪章》最主要的两条原则是:臣民有对自己财产和人身安全的保障权;在臣民与君主的契约关系中,臣民有反抗暴君的权利。这表明,此时英国(  )
A. 社会阶级矛盾尖锐
B. 王权受到法律制约
C. 深受启蒙思想影响
D. 确立了等级君主制
6. (2025清远期末)1282年,英国国王决定为服役的贵族支付工资,却遭到了贵族们的强烈反对。1317年,阿伦德尔伯爵与国王签订了服役合同,带领100名骑兵戍卫北方边境,报酬是3 000英镑。1322年,所有为国王作战的领主都领取了王室的酬劳。材料深刻反映了英国(  )
A. 维护封臣的权益
B. 加速对外侵略
C. 世俗王权的加强
D. 民族国家形成
7. (2025石家庄期末)中世纪由于王权衰微,国王在征税时总是要获得议会的批准。尤其是在英法百年战争期间,巨大的军费开支迫使英国国王向国民征税,要求议会批准补助金成为国王召开会议的主要目的。这体现了英国(  )
A. 国王丧失了实权
B. 国王受议会制约
C. 议会是权力中心
D. 实行君主立宪制
8. 10—14世纪,法国加佩王朝国王本应享有的权利,很多被地方上的大封建主所篡夺,但国王仍享有某些特殊地位:如国王名义上是最高一级封君;可以在兰斯大教堂举行加冕礼和涂圣油仪式,使王权获得神授的性质;在教会支持下为王子行加冕礼,以保证王位世袭。这些特殊地位(  )
A. 有利于法国王权的强化
B. 使国王获得最高政治权力
C. 打击了封建贵族的势力
D. 反映了王权对教权的依附
9. 中世纪早期,法国国王的收入主要来自王室领地。中世纪晚期,向臣民征收的国家赋税取代封建赋税成为法国君主收入的主要来源,国王从“靠自己活”转向“靠臣民活”。这一变化说明法国(  )
A. 庄园经济瓦解
B. 封建王权不断强化
C. 等级君主制建立
D. 近代民族国家形成(共22张PPT)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第2课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子目二 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
中古前期 中古后期
主要制度 ____________的封建制度 新发展:英国议会制度(《大宪章》)
法国____________制(三级会议)
重要特征 世俗王权和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立 进步的近代要素不断产生
王权强弱 王权较弱 王权逐步______
地方管理 分裂割据 逐步加强中央集权
封君封臣
等级君主
基督教会的权力
强化
【概念】西欧封建制度
指一种政治经济合一的制度,表现在:封建主上下级之间形成了特殊的封君封臣关系;形成了与封君封臣制相适应的封土制度;在中央权力衰落后,各封建主在其领地内拥有相对独立的可世袭的权力,包括行政、司法、税收、铸币等。
【辨析】中西方封建社会
中国不存在类似于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与古代中国的封建制度的内容与含义以及影响截然不同。中国建立的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西欧并未建立高度集权的制度。西欧的封君和封臣之间建立了相应的权利义务关系,地方具有一定的自主权。
【拓展】英国《大宪章》的影响
《大宪章》主要体现的是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权力的再分配,调整了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助于封建统治的稳定。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它成为反对封建专制王权的法律依据,并被确定为英国的宪法性文件之一。
1. 【探究】中古时期西欧的制度
教皇制度和封建制度,是中古历史的中心点。教皇制度是欧洲的一个合力,它把全欧洲统率在一个主权之下,使各地的人民奉同样的教主。封建制度所代表的,却是一个分力,它把欧洲分之又分。列国制度,对于封建制度是一个合力,但在教皇的眼光中,列国的成立却是妨害欧洲统一的。列国的君主,一方面要打倒国内分权的诸侯,一方面又要从教皇手中把政教各权分夺过来。(陈衡哲《西洋史》)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概括西欧中古历史的基本特征。
答案:世俗王权和基督教会的权力长期并立;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
2. 【探究】法国的君主权力
由普遍的封君封臣关系而导致的封建割据制约了商业的发展,领主之间的私战导致了社会的不安定。因此,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的趋势,消除封建割据,在政治上实现国家统一,建立以王权为代表的中央集权的政府,是这一时期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吕嘉《世界中世纪政治史》)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说明法国君主权力加强的背景。
答案:欧洲的分裂割据状态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在走向统一国家的过程中,王权与教权冲突不断。
3. 【学思之窗】《大宪章》规定:
(39)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
(41)除战时与予敌对之国家之人民外,一切商人,倘能遵照旧时之公正习惯,皆可免除苛捐杂税,安全经由水路与陆路,出入英格兰……(周一良、吴于廑总主编,郭守田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中古部分》)
根据史料分析,《大宪章》对王权的限制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限制国王的司法权、征税权(财政权),体现了“王权有限、法律至上”和保护公民权利的观念。主要保护贵族的利益,对商人利益也有一定的保护。
4. 【历史纵横】神圣罗马帝国的选帝侯制度
962年,德意志国王被教皇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德意志王国逐渐演变为神圣罗马帝国。但德意志国内封建势力强大,许多诸侯实际成为独立的君主。1125 年,一部分德意志诸侯选举萨克森公爵罗退尔为“罗马人民的国王”,罗退尔以承认他们的选举权为代价换取支持。此后,国王由诸侯选举成为制度。他们选举的国王再经过罗马教皇加冕,正式称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356 年,皇帝查理四世为了能让自己的儿子继承皇位,发布“黄金诏书”,确认由七大封建诸侯选举“罗马人民的国王”的合法性,这七大诸侯被称为“选帝侯”。但是,皇帝只是名义上的统治者。1806 年,神圣罗马帝国被解散,选帝侯也变成了荣誉称号。
根据史料,思考选帝侯制度对中古时期的德国造成了何种影响。
答案: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最终需要由七大封建诸侯选举确认才具有合法性,由此可知这种制度实际加剧了德国的分裂割据势力,不利于王权国家的建立和民族国家的统一。
2. (2024重庆高考)11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皇室对铸币的控制较弱,许多铸币厂由教会掌控,其发行的货币占主导地位。法国铸币业被大领主控制,货币的原料、工艺和设计都颇为粗劣。英国王室则控制了大量铸币厂,每三到六年便调整货币设计。这表明当时西欧诸国(  )
A. 教会引领货币经济改革 B. 封建经济陆续走向瓦解
C. 王室鼓励铸币工艺创新 D. 王权集中程度存在差异
【解析】 作为王权象征的铸币权在不同国家被不同的主体掌握,王权越集中(强大),则国君对于铸币权的掌握就会越强,反之则越弱,如随着英国封建王权的加强,统治者垄断铸币权,可见当时西欧各国王权集中程度存在差异,故选D项;A项只涉及神圣罗马帝国;B项与材料无关,也与史实不符;C项只与英国有关。
D
1. 对于中世纪欧洲国王的权力,有学者认为:“他的司法行政主权力只限于自己的直领地之内,而其他封建主在其领地内也具有与国王几乎同样的权力。”这说明当时的欧洲(  )
A. 城市自治倾向明显 B. 教权冲击封建王权
C. 封建国家主权分散 D. 三权分立现象严重
【解析】 从材料中看,国王只能在自己的领地内有效行使权力,封建贵族权力很大,这表明当时欧洲王权较弱,国家主权分散,故选C项。
C
2. 8世纪,法兰克王国查理大帝颁布法令:每个自由的基督徒都要缴纳什一税。在此之前,什一税是自愿交给教会以供教会日常所需。800年,教皇为查理戴上了皇帝的皇冠。这主要反映出中世纪(  )
A. 王权与教权结盟 B. 君权神授
C. 教会地位最显赫 D. 王权与教权合一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法兰克王国查理大帝颁布法令强制基督徒缴纳什一税以保障教会利益,教会则为查理加冕以酬谢查理,这说明中世纪王权与教权结盟,故选A项;“君权神授”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B项;“最”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教权与王权结盟,并非合一,排除D项。
A
3. 在日耳曼人扩张过程中,国王为获得贵族的忠诚而分封土地。由于家庭结构的双重归属性(既可随父姓,也可随母姓),家族关系模糊不清,契约超越了血缘成为封建关系的基础。由此可知,西欧封建制度(  )
A. 具有天然的不稳定性 B. 有效强化了中央集权
C. 摒弃血缘纽带的作用 D. 强调权利与义务关系
D
【解析】 中世纪西欧的国王通过分封土地给贵族而获取其忠诚,结合所学可知,这实际上就是中古时期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封君与封臣双方形成权利与义务关系,从而构成西欧封建制度的政治基础,故选D项;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是一种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排除A项;封君封臣制使封建领主在各自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排除B项;“摒弃”说法过于绝对,血缘纽带作用仍然存在,排除C项。
4. (2025潍坊期中)下图是关于英王约翰与贵族签订《大宪章》的漫画,画中贵族们用《大宪章》裹挟着国王,国王的手脚被束缚。该漫画揭示出当时英国(  )
A. 封建秩序面临挑战 B. 国王权力有名无实
C. 阶级矛盾难以调和 D. 制衡机制初见雏形
A
【解析】 《大宪章》首次确立了国王权力受法律限制的原则,封建秩序面临挑战,故选A项;《大宪章》限制了王权,但不等同于“国王权力有名无实”,排除B项;漫画中显示国王与封建贵族之间存在矛盾,但未达到“难以调和”的程度,排除C项;漫画侧重于贵族通过《大宪章》对国王权力的限制,而非制约与平衡,排除D项。
5. (2025佛山期末)13世纪,《大宪章》最主要的两条原则是:臣民有对自己财产和人身安全的保障权;在臣民与君主的契约关系中,臣民有反抗暴君的权利。这表明,此时英国(  )
A. 社会阶级矛盾尖锐 B. 王权受到法律制约
C. 深受启蒙思想影响 D. 确立了等级君主制
【解析】 《大宪章》的两条原则限制了王权,表明英国王权受法律制约,故选B项;材料未体现社会阶级矛盾,排除A项;材料时间与启蒙运动不符,排除C项;当时法国逐步形成等级君主制,排除D项。
B
6. (2025清远期末)1282年,英国国王决定为服役的贵族支付工资,却遭到了贵族们的强烈反对。1317年,阿伦德尔伯爵与国王签订了服役合同,带领100名骑兵戍卫北方边境,报酬是3 000英镑。1322年,所有为国王作战的领主都领取了王室的酬劳。材料深刻反映了英国(  )
A. 维护封臣的权益 B. 加速对外侵略
C. 世俗王权的加强 D. 民族国家形成
【解析】 原来国王支付服役工资遭到贵族强烈反对,后来国王可以支付酬劳,这说明国王具有了征兵权,君主权力扩大,故选C项;材料显示维护国王的权益而非维护封臣的权益,排除A项;材料只提到国王征兵权的扩大,并未提到对外侵略,排除B项;英国民族国家形成于16世纪以后,排除D项。
C
7. (2025石家庄期末)中世纪由于王权衰微,国王在征税时总是要获得议会的批准。尤其是在英法百年战争期间,巨大的军费开支迫使英国国王向国民征税,要求议会批准补助金成为国王召开会议的主要目的。这体现了英国(  )
A. 国王丧失了实权 B. 国王受议会制约
C. 议会是权力中心 D. 实行君主立宪制
【解析】 中世纪时期王权衰微,英国国王在征税时总是要获得议会的批准,说明王权受到议会制约,故选B项;英国国王丧失实权是在18世纪责任内阁制确立后,排除A项;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使议会成为权力中心,排除C项;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确立起君主立宪制,中世纪英国并没有实行君主立宪制,排除D项。
B
8. 10—14世纪,法国加佩王朝国王本应享有的权利,很多被地方上的大封建主所篡夺,但国王仍享有某些特殊地位:如国王名义上是最高一级封君;可以在兰斯大教堂举行加冕礼和涂圣油仪式,使王权获得神授的性质;在教会支持下为王子行加冕礼,以保证王位世袭。这些特殊地位(  )
A. 有利于法国王权的强化 B. 使国王获得最高政治权力
C. 打击了封建贵族的势力 D. 反映了王权对教权的依附
【解析】 据材料可知,通过不断神化和美化法王,法国国王在政治上、宗教上乃至在群众意识中享有诸多特殊地位,同时为王子行加冕礼,一方面保证王位世袭,同时也向封建主和贵族表明王国的统治者人选只能来自加佩王室,任何人不得干涉,有利于法国王权的强化,故选A项。
A
9. 中世纪早期,法国国王的收入主要来自王室领地。中世纪晚期,向臣民征收的国家赋税取代封建赋税成为法国君主收入的主要来源,国王从“靠自己活”转向“靠臣民活”。这一变化说明法国(  )
A. 庄园经济瓦解 B. 封建王权不断强化
C. 等级君主制建立 D. 近代民族国家形成
【解析】 据材料可知,法国君主收入的主要来源从王室领地变为国家赋税,体现了其对国家臣民控制的加强,反映了封建王权的强化,故选B项;中世纪晚期,庄园经济不断瓦解,但其与国王收入来源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14世纪,法国等级君主制建立,有利于进一步强化王权,但其与国王收入来源变化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近代民族国家形成于16世纪以后,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B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