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目二 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知识奠基(快读教材子目二,完成表格)
土地革命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新中国成立前夕
历史背景 革命根据地涌现,各地苏维埃政权建立 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抗日民主根据地扩大 战局发展变化和解放区扩大 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
政权性质 工农民主政权 抗日民主政权 人民大众政权 人民民主政权
政权示范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边区政府 行政区 后建立中央人民政府
制度探索 制定宪法大纲 设置参议会、通过“三三制”原则 设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 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
历史意义 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 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理论基础
【辨析】中共建立的根据地类型
①革命根据地:狭义上特指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据以长期进行武装斗争的地区。由于这一时期,大部分革命根据地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所以又被称作“苏区”(苏维埃区域的简称)。
②敌后抗日根据地:主要指1937年至1945年全民族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日本侵略军占领的广大地区内建立的根据地。这些地区多位于敌人(日军)的后方。
③解放区:指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区域,以区别于国民党统治的区域(“国统区”)。
核心探究
1. 【探究】革命根据地的政治建设
1927年11月,工农革命军第二次攻下茶陵县城。毛泽东立即指示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工农兵政府,保卫商店、邮局和学校。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成立后,立即号召广大群众建立工农武装,惩治土豪劣绅,土地革命在茶陵各地开展起来。1928年1月,遂川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成立,颁布实施了《遂川县工农兵政府临时政纲》。该政纲明确规定了关于保护广大工农的政治权利、劳动权利和受教育权利。(张泰城主编《井冈山的红色回忆》等)
根据史料,概括毛泽东在井冈山地区进行政权建设的内容,并结合所学分析上述政权建设的历史意义。
答案:内容:创建苏维埃政权;进行土地革命;保障群众的权利。意义:使中国革命走上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获得群众支持,促进革命根据地发展。
2. 【教材图示】《陕甘宁边区人民投票选举》
从图片中可以获取哪些信息?
答案:边区政权开展以民主选举为核心的民主政治建设,在最广大的范围内充分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选举产生抗日民主政权。
3. 【学思之窗】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1941年5月1日)]
阅读史料,谈谈你对“三三制”原则的认识。
答案:“三三制”原则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为争取团结各阶级抗战而采取的政权组织原则。这一原则突出体现了边区政权的统一战线性质和中国共产党人愿与各抗日党派及无党派人士民主合作的精神,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扩大了参政议政的群众基础,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
4. 【思考点】为什么抗日根据地与革命根据地采用了不同的政权模式?
答案: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中国的首要任务是团结抗战。抗日根据地的政权是统一战线的性质,有利于调动一切抗日阶层共同联合抗日,对边区建设和抗战胜利起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5. 【探究】解放区的政治建设
1948年4月,毛泽东认为欲夺取全国胜利,必须集中全部权力于中央。9月6日,华北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随后,东北人民政府成立。1949年,按照毛泽东的指示,湖南和平解放后,成立了“湖南人民军政委员会”。9月19日,绥远和平解放,成立了“绥远军政委员会”。毛泽东又进一步提出,“西北地区甚广,民族甚复杂,我党有威信的回民干部又甚少,欲求彻底而又健全又迅速的解决,必须采用政治方式……其办法即用靠拢我们的国民党人和我们的人一道组织军政委员会,以为临时过渡机构”。(李格《略论建国初期大行政区的建立》)
根据史料,指出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政权建设上采取的措施,并结合所学分析采取这些措施的原因。
答案:措施:在解放区设置行政区,行政区设立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
原因:解放战争的发展变化,解放区日益扩大;加强中央权力,取得全国胜利的需要;毛泽东对政权建设的设想;巩固新兴人民政权;和平解放的需要。
6. 【史料阅读】就是这样,西方资产阶级的文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一齐破了产。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让位给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可能性:经过人民共和国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到达阶级的消灭和世界的大同。康有为写了《大同书》,他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条到达大同的路。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唯一的路是经过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选集》第4卷]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指出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破产的表现,并综合分析破产的原因,再说明《论人民民主专政》反映出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
答案:表现: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被北洋军阀扼杀;抗战胜利前后中国民主党派希望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均被国民党反动派断然拒绝。
原因:帝国主义要把中国变为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民党统治集团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性。
特点:反映出新中国政权在制度选择上的坚定性;体现出新中国政权的人民性。
地位: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理论基础。
2. (2023河北高考)下图为留存至今的一封实寄信件封面,上面贴有1930年“赣西南赤色邮政”的邮票。由上述材料可知( )
A. 革命根据地注重基层组织建设
B. 苏维埃政府初具国家政权形态
C. 江西和湖南革命政权走向联合
D. 革命统一战线影响力不断提升
【答案】 B
【解析】 国共十年对立时期,工农红军在赣西南根据地建立了红色政权,统一发行邮票是政权职能之一,故选B项;苏维埃政府是与国民政府对立的政权,不属于基层组织,排除A项;材料并未显示湖南建立革命政权,排除C项;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后,国共两党关系破裂,革命统一战线也随之解体,排除D项。
【课时作业】
1. (2025深圳期末)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党和政府建立“常委会制度”“值日代表制度”“干部参加劳动制度”等一系列全新制度,要求所有政府工作人员,尽可能亲自下田去帮助红军家属及贫苦农民耕种,“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这些制度( )
A. 确保了新型政府的廉洁高效
B. 表明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C. 证明政府权力来自人民赋予
D. 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实施的公职人员值班制度和劳动参与,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有助于加强党和人民的联系,体现了服务人民的宗旨,故选B项;材料中的做法有助于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府,但“确保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政府权力源于人民,体现民主,但材料重点在于服务人民,排除C项;D项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有关。
2. (2024武汉期末)1942年,中共中央西北局在《西北局关于支部书记不脱离生产的决定》中指出,“支部应在群众之中,而不应在群众之上;党员应在群众之内,而不应在群众之外”,规定乡村支部书记不再脱离生产。这一规定旨在( )
A. 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
B. 保证根据地的经济发展
C. 建立广泛革命统一战线
D. 发动群众参加革命战争
【答案】 B
【解析】 材料显示,在全国抗战时期,中共要求乡村支部书记不能脱离生产,坚持群众路线,参与经济生产,以巩固抗日根据地政权,故选B项。
3. (2025东莞期末)1943年,孙万福被选为劳动英雄,出席了陕甘宁边区召开的劳动英雄大会,并受到毛泽东的亲切接见。孙万福紧紧抱住毛主席的肩膀说:“大翻身啦!有了吃,有了穿,账也还了,地也赎了,牛羊也有了。”这主要体现出( )
A. 土地革命提高了农民积极性
B. “三三制”原则得以贯彻
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建立
D. 边区建设改善了民众生活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可知边区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 故选D项;土地革命是国共十年对立时期,即1927—1937年的土地制度,排除A项;“三三制”是中共在抗日战争困难时期组建政权的原则,是政治方面的措施,材料是经济措施,排除B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1937年9月正式形成,排除C项。
4. (2024汕头期末)据下表所示可判断,当时石家庄城市政权( )
1948年4月石家庄市拟聘各阶层临时参议员统计表
工商业资本家 店员 小商贩 工人 手工业者 职员 自由职业者 学生 开明士绅 中农 贫雇农 回民 妇女 合计
技师 工程师 教员 医生 记者
人数 15 6 9 31 10 5 2 6 10 14 1 10 3 10 3 2 10 147
A. 具有新民主主义性质
B. 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权
C. 实行了社会主义制度
D. 贯彻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精神
【答案】 A
【解析】 临时参议员的统计表显示,参与者包括多个社会阶层,如资本家、店员、小商贩等。这种多阶层参与反映了新民主主义政权的团结与包容,故选A项。
5. (2024苏州期末)中国共产党某份文件指出:“凡军事行动已经结束,土地改革已经彻底实现……即应实行普选,召开大行政区的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选举大行政区人民政府委员会。”该文件( )
A. 有助于落实减租减息的政策
B. 目的是推进土地改革群众运动
C. 有利于建立和巩固人民政权
D. 表明第一届全国人大即将召开
【答案】 C
【解析】 中共在大行政区进行普选,召开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人民政府委员会,体现中共对根据地政权的民主建设,有利于巩固人民政权,故选C项;此时进行土地改革,其内容主要是没收地主土地并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落实减租减息强调全国抗战时期对地主的土地政策,两者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强调在土地改革完成后,在大行政区进行普选召开人民代表大会,表明其目的不是继续推进土地改革,而是进行民主政权建设,排除B项;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之前是在全国范围内选举人民代表,而材料强调在大行政区召开人民代表大会,排除D项。
6. (2025南通调研)(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新的战争形势下,中国共产党颁布《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明确提出“保证一切抗日人民(地主、资本家、农民、工人等)的人权、政权、财权及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信仰、居住、迁徙之自由权”。为此边区政府采取投票选举制,民众直接选出各级参议员。中共中央要求各级民意机关和行政机关必须尽力吸收进步分子与中间分子,如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第一次会议选出的18人边区政府委员会中共党员占7人,超出了1/3的规定,共产党员徐特立当即声明退出。在根据地困难时期,党外人士李鼎铭提出精兵简政的建议,得到中共中央的重视,各级党政军机构随之进行调整和精简。太行区实行精兵简政后,每月可节约公粮7 000石,经费60万元,征收的公粮比之前减少近1/3。与此同时,八路军115师与山东军区合并成立新的山东军区,统一了党政领导和军事指挥。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 据材料,概括中国共产党加强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的具体措施。(6分)
答案:措施:扩大民主范围;(1分)推行普遍的选举制;(1分)设置参议会;(1分)实行“三三制”原则;(2分)实行精兵简政。(1分)
(2)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共产党领导加强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的意义。(6分)
答案:意义: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分)缓解根据地困难;(1分)调动根据地军民的积极性;(1分)增强抗日武装的战斗力;(1分)为中国共产党积累了执政经验。(1分)子目二 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知识奠基(快读教材子目二,完成表格)
土地革命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时期 新中国成立前夕
历史背景 革命根据地涌现,各地苏维埃政权建立 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抗日民主根据地扩大 战局发展变化和解放区扩大 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
政权性质 工农民主政权 政权 人民大众政权 人民民主政权
政权示范 中华 临时中央政府 边区政府 区 后建立中央人民政府
制度探索 制定 大纲 设置参议会、通过“ ”原则 设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 毛泽东发表《 》
历史意义 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 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了 基础
【辨析】中共建立的根据地类型
①革命根据地:狭义上特指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据以长期进行武装斗争的地区。由于这一时期,大部分革命根据地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所以又被称作“苏区”(苏维埃区域的简称)。
②敌后抗日根据地:主要指1937年至1945年全民族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日本侵略军占领的广大地区内建立的根据地。这些地区多位于敌人(日军)的后方。
③解放区:指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区域,以区别于国民党统治的区域(“国统区”)。
核心探究
1. 【探究】革命根据地的政治建设
1927年11月,工农革命军第二次攻下茶陵县城。毛泽东立即指示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工农兵政府,保卫商店、邮局和学校。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成立后,立即号召广大群众建立工农武装,惩治土豪劣绅,土地革命在茶陵各地开展起来。1928年1月,遂川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成立,颁布实施了《遂川县工农兵政府临时政纲》。该政纲明确规定了关于保护广大工农的政治权利、劳动权利和受教育权利。(张泰城主编《井冈山的红色回忆》等)
根据史料,概括毛泽东在井冈山地区进行政权建设的内容,并结合所学分析上述政权建设的历史意义。
2. 【教材图示】《陕甘宁边区人民投票选举》
从图片中可以获取哪些信息?
3. 【学思之窗】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1941年5月1日)]
阅读史料,谈谈你对“三三制”原则的认识。
4. 【思考点】为什么抗日根据地与革命根据地采用了不同的政权模式?
5. 【探究】解放区的政治建设
1948年4月,毛泽东认为欲夺取全国胜利,必须集中全部权力于中央。9月6日,华北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随后,东北人民政府成立。1949年,按照毛泽东的指示,湖南和平解放后,成立了“湖南人民军政委员会”。9月19日,绥远和平解放,成立了“绥远军政委员会”。毛泽东又进一步提出,“西北地区甚广,民族甚复杂,我党有威信的回民干部又甚少,欲求彻底而又健全又迅速的解决,必须采用政治方式……其办法即用靠拢我们的国民党人和我们的人一道组织军政委员会,以为临时过渡机构”。(李格《略论建国初期大行政区的建立》)
根据史料,指出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政权建设上采取的措施,并结合所学分析采取这些措施的原因。
6. 【史料阅读】就是这样,西方资产阶级的文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一齐破了产。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让位给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可能性:经过人民共和国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到达阶级的消灭和世界的大同。康有为写了《大同书》,他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条到达大同的路。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唯一的路是经过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选集》第4卷]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指出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破产的表现,并综合分析破产的原因,再说明《论人民民主专政》反映出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
2. (2023河北高考)下图为留存至今的一封实寄信件封面,上面贴有1930年“赣西南赤色邮政”的邮票。由上述材料可知( )
A. 革命根据地注重基层组织建设
B. 苏维埃政府初具国家政权形态
C. 江西和湖南革命政权走向联合
D. 革命统一战线影响力不断提升
【课时作业】
1. (2025深圳期末)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党和政府建立“常委会制度”“值日代表制度”“干部参加劳动制度”等一系列全新制度,要求所有政府工作人员,尽可能亲自下田去帮助红军家属及贫苦农民耕种,“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这些制度( )
A. 确保了新型政府的廉洁高效
B. 表明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C. 证明政府权力来自人民赋予
D. 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2. (2024武汉期末)1942年,中共中央西北局在《西北局关于支部书记不脱离生产的决定》中指出,“支部应在群众之中,而不应在群众之上;党员应在群众之内,而不应在群众之外”,规定乡村支部书记不再脱离生产。这一规定旨在( )
A. 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
B. 保证根据地的经济发展
C. 建立广泛革命统一战线
D. 发动群众参加革命战争
3. (2025东莞期末)1943年,孙万福被选为劳动英雄,出席了陕甘宁边区召开的劳动英雄大会,并受到毛泽东的亲切接见。孙万福紧紧抱住毛主席的肩膀说:“大翻身啦!有了吃,有了穿,账也还了,地也赎了,牛羊也有了。”这主要体现出( )
A. 土地革命提高了农民积极性
B. “三三制”原则得以贯彻
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建立
D. 边区建设改善了民众生活
4. (2024汕头期末)据下表所示可判断,当时石家庄城市政权( )
1948年4月石家庄市拟聘各阶层临时参议员统计表
工商业资本家 店员 小商贩 工人 手工业者 职员 自由职业者 学生 开明士绅 中农 贫雇农 回民 妇女 合计
技师 工程师 教员 医生 记者
人数 15 6 9 31 10 5 2 6 10 14 1 10 3 10 3 2 10 147
A. 具有新民主主义性质
B. 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权
C. 实行了社会主义制度
D. 贯彻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精神
5. (2024苏州期末)中国共产党某份文件指出:“凡军事行动已经结束,土地改革已经彻底实现……即应实行普选,召开大行政区的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选举大行政区人民政府委员会。”该文件( )
A. 有助于落实减租减息的政策
B. 目的是推进土地改革群众运动
C. 有利于建立和巩固人民政权
D. 表明第一届全国人大即将召开
6. (2025南通调研)(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新的战争形势下,中国共产党颁布《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明确提出“保证一切抗日人民(地主、资本家、农民、工人等)的人权、政权、财权及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信仰、居住、迁徙之自由权”。为此边区政府采取投票选举制,民众直接选出各级参议员。中共中央要求各级民意机关和行政机关必须尽力吸收进步分子与中间分子,如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第一次会议选出的18人边区政府委员会中共党员占7人,超出了1/3的规定,共产党员徐特立当即声明退出。在根据地困难时期,党外人士李鼎铭提出精兵简政的建议,得到中共中央的重视,各级党政军机构随之进行调整和精简。太行区实行精兵简政后,每月可节约公粮7 000石,经费60万元,征收的公粮比之前减少近1/3。与此同时,八路军115师与山东军区合并成立新的山东军区,统一了党政领导和军事指挥。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 据材料,概括中国共产党加强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的具体措施。(6分)
(2)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共产党领导加强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的意义。(6分)(共23张PPT)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子目二 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土地革命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____________时期 新中国成立前夕
历史背景 革命根据地涌现,各地苏维埃政权建立 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抗日民主根据地扩大 战局发展变化和解放区扩大 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
政权性质 工农民主政权 ____________政权 人民大众政权 人民民主政权
政权示范 中华______________临时中央政府 边区政府 ______区 后建立中央人民政府
解放战争
抗日民主
苏维埃共和国
行政
土地革命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____________时期 新中国成立前夕
制度探索 制定______大纲 设置参议会、通过“_________”原则 设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 毛泽东发表《_________ ________》
历史意义 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 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了______基础
解放战争
宪法
三三制
论人民民
主专政
理论
【辨析】中共建立的根据地类型
①革命根据地:狭义上特指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据以长期进行武装斗争的地区。由于这一时期,大部分革命根据地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所以又被称作“苏区”(苏维埃区域的简称)。
②敌后抗日根据地:主要指1937年至1945年全民族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日本侵略军占领的广大地区内建立的根据地。这些地区多位于敌人(日军)的后方。
③解放区:指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区域,以区别于国民党统治的区域(“国统区”)。
1. 【探究】革命根据地的政治建设
1927年11月,工农革命军第二次攻下茶陵县城。毛泽东立即指示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工农兵政府,保卫商店、邮局和学校。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成立后,立即号召广大群众建立工农武装,惩治土豪劣绅,土地革命在茶陵各地开展起来。1928年1月,遂川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成立,颁布实施了《遂川县工农兵政府临时政纲》。该政纲明确规定了关于保护广大工农的政治权利、劳动权利和受教育权利。(张泰城主编《井冈山的红色回忆》等)
根据史料,概括毛泽东在井冈山地区进行政权建设的内容,并结合所学分析上述政权建设的历史意义。
答案:内容:创建苏维埃政权;进行土地革命;保障群众的权利。意义:使中国革命走上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获得群众支持,促进革命根据地发展。
2. 【教材图示】《陕甘宁边区人民投票选举》
从图片中可以获取哪些信息?
答案:边区政权开展以民主选举为核心的民主政治建设,在最广大的范围内充分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选举产生抗日民主政权。
3. 【学思之窗】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1941年5月1日)]
阅读史料,谈谈你对“三三制”原则的认识。
答案:“三三制”原则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为争取团结各阶级抗战而采取的政权组织原则。这一原则突出体现了边区政权的统一战线性质和中国共产党人愿与各抗日党派及无党派人士民主合作的精神,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扩大了参政议政的群众基础,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
4. 【思考点】为什么抗日根据地与革命根据地采用了不同的政权模式?
答案: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中国的首要任务是团结抗战。抗日根据地的政权是统一战线的性质,有利于调动一切抗日阶层共同联合抗日,对边区建设和抗战胜利起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5. 【探究】解放区的政治建设
1948年4月,毛泽东认为欲夺取全国胜利,必须集中全部权力于中央。9月6日,华北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随后,东北人民政府成立。1949年,按照毛泽东的指示,湖南和平解放后,成立了“湖南人民军政委员会”。9月19日,绥远和平解放,成立了“绥远军政委员会”。毛泽东又进一步提出,“西北地区甚广,民族甚复杂,我党有威信的回民干部又甚少,欲求彻底而又健全又迅速的解决,必须采用政治方式……其办法即用靠拢我们的国民党人和我们的人一道组织军政委员会,以为临时过渡机构”。(李格《略论建国初期大行政区的建立》)
根据史料,指出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政权建设上采取的措施,并结合所学分析采取这些措施的原因。
答案:措施:在解放区设置行政区,行政区设立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
原因:解放战争的发展变化,解放区日益扩大;加强中央权力,取得全国胜利的需要;毛泽东对政权建设的设想;巩固新兴人民政权;和平解放的需要。
6. 【史料阅读】就是这样,西方资产阶级的文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一齐破了产。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让位给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可能性:经过人民共和国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到达阶级的消灭和世界的大同。康有为写了《大同书》,他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条到达大同的路。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唯一的路是经过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选集》第4卷]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指出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破产的表现,并综合分析破产的原因,再说明《论人民民主专政》反映出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
答案:表现: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被北洋军阀扼杀;抗战胜利前后中国民主党派希望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均被国民党反动派断然拒绝。
原因:帝国主义要把中国变为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民党统治集团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性。
特点:反映出新中国政权在制度选择上的坚定性;体现出新中国政权的人民性。
地位: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理论基础。
2. (2023河北高考)下图为留存至今的一封实寄信件封面,上面贴有1930年“赣西南赤色邮政”的邮票。由上述材料可知( )
A. 革命根据地注重基层组织建设
B. 苏维埃政府初具国家政权形态
C. 江西和湖南革命政权走向联合
D. 革命统一战线影响力不断提升
B
【解析】 国共十年对立时期,工农红军在赣西南根据地建立了红色政权,统一发行邮票是政权职能之一,故选B项;苏维埃政府是与国民政府对立的政权,不属于基层组织,排除A项;材料并未显示湖南建立革命政权,排除C项;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后,国共两党关系破裂,革命统一战线也随之解体,排除D项。
1. (2025深圳期末)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党和政府建立“常委会制度”“值日代表制度”“干部参加劳动制度”等一系列全新制度,要求所有政府工作人员,尽可能亲自下田去帮助红军家属及贫苦农民耕种,“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这些制度( )
A. 确保了新型政府的廉洁高效 B. 表明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C. 证明政府权力来自人民赋予 D. 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实施的公职人员值班制度和劳动参与,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有助于加强党和人民的联系,体现了服务人民的宗旨,故选B项;材料中的做法有助于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府,但“确保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政府权力源于人民,体现民主,但材料重点在于服务人民,排除C项;D项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有关。
B
2. (2024武汉期末)1942年,中共中央西北局在《西北局关于支部书记不脱离生产的决定》中指出,“支部应在群众之中,而不应在群众之上;党员应在群众之内,而不应在群众之外”,规定乡村支部书记不再脱离生产。这一规定旨在( )
A. 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 B. 保证根据地的经济发展
C. 建立广泛革命统一战线 D. 发动群众参加革命战争
【解析】 材料显示,在全国抗战时期,中共要求乡村支部书记不能脱离生产,坚持群众路线,参与经济生产,以巩固抗日根据地政权,故选B项。
B
3. (2025东莞期末)1943年,孙万福被选为劳动英雄,出席了陕甘宁边区召开的劳动英雄大会,并受到毛泽东的亲切接见。孙万福紧紧抱住毛主席的肩膀说:“大翻身啦!有了吃,有了穿,账也还了,地也赎了,牛羊也有了。”这主要体现出( )
A. 土地革命提高了农民积极性 B. “三三制”原则得以贯彻
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建立 D. 边区建设改善了民众生活
【解析】 据材料可知边区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 故选D项;土地革命是国共十年对立时期,即1927—1937年的土地制度,排除A项;“三三制”是中共在抗日战争困难时期组建政权的原则,是政治方面的措施,材料是经济措施,排除B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1937年9月正式形成,排除C项。
D
4. (2024汕头期末)据下表所示可判断,当时石家庄城市政权( )
1948年4月石家庄市拟聘各阶层临时参议员统计表
【解析】 临时参议员的统计表显示,参与者包括多个社会阶层,如资本家、店员、小商贩等。这种多阶层参与反映了新民主主义政权的团结与包容,故选A项。
工商业资本家 店员 小商贩 工人 手工业者 职员 自由职业者 学生 开明士绅 中农 贫雇农 回民 妇女 合计
技师 工程师 教员 医生 记者 人数 15 6 9 31 10 5 2 6 10 14 1 10 3 10 3 2 10 147
A. 具有新民主主义性质 B. 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权
C. 实行了社会主义制度 D. 贯彻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精神
A
5. (2024苏州期末)中国共产党某份文件指出:“凡军事行动已经结束,土地改革已经彻底实现……即应实行普选,召开大行政区的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选举大行政区人民政府委员会。”该文件( )
A. 有助于落实减租减息的政策
B. 目的是推进土地改革群众运动
C. 有利于建立和巩固人民政权
D. 表明第一届全国人大即将召开
C
【解析】 中共在大行政区进行普选,召开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人民政府委员会,体现中共对根据地政权的民主建设,有利于巩固人民政权,故选C项;此时进行土地改革,其内容主要是没收地主土地并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落实减租减息强调全国抗战时期对地主的土地政策,两者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强调在土地改革完成后,在大行政区进行普选召开人民代表大会,表明其目的不是继续推进土地改革,而是进行民主政权建设,排除B项;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之前是在全国范围内选举人民代表,而材料强调在大行政区召开人民代表大会,排除D项。
6. (2025南通调研)(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新的战争形势下,中国共产党颁布《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明确提出“保证一切抗日人民(地主、资本家、农民、工人等)的人权、政权、财权及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信仰、居住、迁徙之自由权”。为此边区政府采取投票选举制,民众直接选出各级参议员。中共中央要求各级民意机关和行政机关必须尽力吸收进步分子与中间分子,如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第一次会议选出的18人边区政府委员会中共党员占7人,超出了1/3的规定,共产党员徐特立当即声明退出。在根据地困难时期,党外人士李鼎铭提出精兵简政的建议,得到中共中央的重视,各级党政军机构随之进行调整和精简。太行区实行精兵简政后,每月可节约公粮7 000石,经费60万元,征收的公粮比之前减少近1/3。与此同时,八路军115师与山东军区合并成立新的山东军区,统一了党政领导和军事指挥。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 据材料,概括中国共产党加强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的具体措施。(6分)
答案:措施:扩大民主范围;(1分)推行普遍的选举制;(1分)设置参议会;(1分)实行“三三制”原则;(2分)实行精兵简政。(1分)
(2)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共产党领导加强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的意义。(6分)
答案:意义: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分)缓解根据地困难;(1分)调动根据地军民的积极性;(1分)增强抗日武装的战斗力;(1分)为中国共产党积累了执政经验。(1分)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