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敬畏生命
1.课程标准
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目标”中的“第四学段”的“健全人格”。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热爱生活,确立正确的人生观。
“课程内容”中的“第四学段”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尊重和敬畏生命,热爱生活,追求生命高度,成就幸福人生。
2.课时教材分析
《敬畏生命》是本册教材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二框的内容。本节课主题为“敬畏生命”,引导学生理解并践行对生命的敬畏,要珍爱自己的生命,关怀他人生命,自觉走上道德生活。只有学生明白生命可贵的时候,才会慎重对待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本节课为后面第九课和第十课打下基础。
3.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是一个人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七年级学生已经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但受其自身认知水平所限,他们对生命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不够全面,甚至会产生思想和行为上的偏差,导致其不懂得尊重、敬畏、珍爱生命,甚至会漠视生命。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引领学生探问生命,对他们进行生命观、价值观的正确引领,有助于初中学生正确审视个人生命与他人、社会和人类的关系,培养他们感激生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怀。
4.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如何敬畏生命?
(2)教学难点:敬畏生命要做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5.核心素养目标:
(1)道德修养:通过分析台风防御战中深圳的应对措施,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2)健全人格:通过参与“填写生命特质分析表”、“续写我的生命守护清单”等议学活动,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热爱生活,确立正确的人生观。
(3)责任意识:通过学习政府、社区、市民在台风防御中的守望相助行为,引导学生敬畏生命,既要关爱自身生命,也要关爱他人生命,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生命责任。
6.设计意图
本课以深圳应对台风 “桦加沙” 的真实案例为核心载体,采用 “情境导入—自主学习—议题探究—实践延伸”的教学逻辑。通过视频、文字材料等多元情境创设,结合议学讨论、表格填写、清单续写等互动活动,将 “敬畏生命” 的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可感知的防台实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7.教学过程:
(1)课堂导入
播放视频:《应对台风 深圳很稳》当台风裹挟危险逼近时,这座城市为什么要按下“暂停键”?从“暂停”到“守护”,藏着对生命的怎样态度?今天我们通过这场台风防御战,探寻“敬畏生命”的答案。
设计意图:播放《应对台风 深圳很稳》视频,以台风逼近时城市 “暂停键”这一贴近生活的真实场景为切入点,既能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又能通过“为何暂停”“藏着怎样的生命态度” 两个问题,自然引出“敬畏生命”的课题,为后续探究奠定情境基础,让学生初步感知“敬畏生命”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2)自主学习:3分钟
(3)新课讲授
环节一:析生命特质,明敬畏之因
议学情境:“台风登陆前,深圳气象局发布5000万条预警短信,城管部门紧急修剪100万株树木,却仍有部分老树倒伏”。
“全市开放865处避难所,转移30万人,龙岗区网格员冒雨护送高危孕妇就医,实现‘不死人、少伤人’目标”。
议一议:上述材料和图片让你对生命有了什么感悟?
学生:生命面对自然力时很渺小;团结能为生命筑起防线。
议学活动:完成“生命特征分析表”
案例依据 生命特征
台风可能引发树木倒伏、人员伤亡
全城联动转移、守护特殊群体
教师小结:1.为什么要敬畏生命?
(1)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灾难、不可预知的意外时,我们会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艰难。
(2)当人们万众一心,为挽救生命而努力、为守护生命而拼搏、为悼念生命而默哀时,我们又会体悟到生命的坚强、崇高和神圣。
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设计意图:通过呈现深圳气象局发布预警、城管修剪树木却仍有老树倒伏,以及开放避难所、转移群众、护送高危孕妇等对比性材料,引导学生直观感受生命的 “脆弱” 与 “坚强”。借助 “生命特质分析表”,将零散的案例转化为系统的知识要点,帮助学生清晰总结出 “为什么要敬畏生命” 的两大原因,实现从感性认知到理性思考的过渡,为后续学习 “怎样敬畏生命” 做好铺垫。
过渡语:我们已经知道,生命既有面对自然力时的脆弱艰难,也有在人类团结守护下的坚强神圣,这份对生命的认知让我们心生敬畏。那么,当面对台风这样的灾害时,我们该如何将这份敬畏转化为实际行动?接下来,让我们继续走进深圳的抗台实践,探寻 “怎样敬畏生命” 的答案。
环节二:学防台举措,知敬畏之法
议学情境:面对来势汹汹的台风“桦加沙”,深圳市的应对堪称“教科书式”操作。气象部门利用高科技手段,对台风路径、强度和风雨影响进行精准追踪与滚动预报。基于此,市政府在台风登陆前果断发布“五停”(停课、停工、停产、停运、停业)指令,并通过各种渠道反复提醒市民“人不出门、车不上路”。这种“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的坚决态度,为城市按下了“暂停键”,最大程度地将人民保护在安全场所。
议一议:①面对台风,深圳采取了对社会运行影响巨大的“五停”措施,其原因是什么?
②这背后体现了怎样的理念?
学生:为了最大程度地避免人员伤亡。这背后体现了尊重并遵循生命存在和发展规律的理念。
教师:2.如何敬畏生命?
(1)敬畏生命,就要尊重并遵循生命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天地之大德曰生”,万物的生长和生命的延续是宇宙天地间的重大法则。我们的生命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效法天地自然,遵循自然界的规律,是对我们的生命最好的珍视和善待。
议学情境:
议一议:在这场全城抗灾的行动中,除了政府的保护,我们还看到了许多“守望相助”的温暖画面。这些行为如何从更深层次诠释了“敬畏生命”?
学生:敬畏生命不仅在于珍惜自己的生命,也在于关爱他人生命。
教师:(2)敬畏生命,就要关爱他人的生命。
“仁者爱人”“推己及人”。我们既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又要关爱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尊重、关怀和善待他人。
议学情境:播放视频“台风到来前的24小时”
议一议:“一个城市的文明是一个生命都不能少”,请结合视频说说深圳市在抗击台风“桦加沙”中是如何体现“生命最宝贵”?
学生: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教师:(3)敬畏生命,就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生命重于泰山,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身外之物更为重要。当人民的生命遭遇天灾人祸的威胁时,竭尽全力挽救和保护最广大人民的生命,这是对“生命最宝贵”的生动诠释和切实践行。
设计意图:分三层呈现深圳应对台风的举措:先以“五停”指令体现 “遵循生命规律”,再以社区帮扶、市民互助体现“关爱他人生命”,最后以“一个生命都不能少”的视频体现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通过层层递进的情境与议学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梳理出 “怎样敬畏生命”的三个具体方法。同时,引用“天地之大德曰生”“仁者爱人” 等传统文化名言,增强教学的文化底蕴,让学生在理解实践举措的同时,深化对敬畏生命理念的文化认同。
过渡语:从遵循生命规律、关爱他人生命,到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深圳用实际行动为我们诠释了 “怎样敬畏生命” 的内涵。这些都是城市、政府和成年人的努力,作为中学生,我们虽然力量有限,但同样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生命。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为生命守护做些什么。
环节三:践守护行动,担生命之责
议学延伸:从城市的生命守护中,我们中学生能做些什么?请续写“我的生命守护清单”。
我的生命守护清单
示例 1:遇到暴雨天气,不靠近积水点(遵循生命规律)
示例 2:发现同学身体不适,及时帮助联系老师(关爱他人生命)
做法1:
做法2:
……
设计意图:通过 “我的生命守护清单” 续写活动,将 “敬畏生命” 的理念从宏观的城市防台实践,下沉到中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结合示例给出的 “遵循生命规律”“关爱他人生命” 两个方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联想,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可操作的具体行动,真正实现 “知行合一”,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实践能力。
板书设计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以深圳应对台风 “桦加沙” 的案例为线索,围绕 “敬畏生命” 展开了深入探究。首先,通过分析抗台案例,我们懂得了生命既有脆弱艰难的一面,也有坚强神圣的一面,这是我们敬畏生命的原因;接着,从深圳的 “五停” 指令、互助行动和 “生命至上” 的实践中,我们总结出敬畏生命要遵循生命规律、关爱他人生命、坚持人民至上;最后,我们还通过续写 “生命守护清单”,明确了中学生守护生命的具体做法。希望大家能将今天所学牢记心中,既要珍爱自己的生命,也要关爱身边人的生命,用实际行动践行对生命的敬畏。
教学反思与改进
优点:情境真实,贴近学生生活,易于引发共鸣。议题层层递进,逻辑清晰,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活动设计注重学生主体性,如清单续写,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改进方向:可增加更多学生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我身边的生命守护故事”。可引入跨学科内容,如地理中的台风知识、信息技术中的预警系统等,增强课程整合性。可设计课后实践任务,如“家庭应急计划制定”,延伸学习效果。(共26张PPT)
同学们,你知道上图是来自于哪件事吗?
你有没有亲身经历过呢?
应对台风 深圳很稳
当台风裹挟危险逼近时,深圳为什么要按下“暂停键”?
从“暂停”到“守护”,藏着对生命的怎样态度?
今天我们通过这场台风防御战,探寻“敬畏生命”的答案。
8.2 敬畏生命
总议题:观台风防御实践,探如何敬畏生命?
自主预习
阅读教材P63—66,在课本上标记问题要点。
1.为什么要敬畏生命?
2.如何敬畏生命?
核心素养目标
道德修养
健全人格
责任意识
通过分析台风防御战中深圳的应对措施,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通过参与“填写生命特质分析表”、“续写我的生命守护清单”等议学活动,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热爱生活,确立正确的人生观。
通过学习政府、社区、市民在台风防御中的守望相助行为,引导学生敬畏生命,既要关爱自身生命,也要关爱他人生命,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生命责任。
环节一
析生命特质,明敬畏之因
环节一:析生命特质,明敬畏之因
台风登陆前,深圳气象局发布5000万条预警短信,城管部门紧急修剪100万株树木,却仍有部分老树倒伏。
全市开放865处避难所,转移30万人,龙岗区网格员冒雨护送高危孕妇就医,实现“不死人、少伤人”目标。
议一议:上述材料和图片让你对生命有了什么感悟?
生命面对自然力时很渺小;团结才能为生命筑起防线。
环节一:析生命特质,明敬畏之因
结合上一环节的材料和图片,完成“生命特质分析表”。
案例依据 生命特质
台风可能引发树木倒伏、人员伤亡
全城联动转移、守护特殊群体
脆弱与艰难
坚强与神圣
医护人员奋战在抗疫一线
消防战士搜救地震中的生还者
人民子弟兵奋战在抗洪一线
知识小结
1.为什么要敬畏生命?P64
(1)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灾难、不可预知的意外时,我们会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艰难。
(2)当人们万众一心,为挽救生命而努力、为守护生命而拼搏、为悼念生命而默哀时,我们又会体悟到生命的坚强、崇高和神圣。
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环节二
学防台举措,知敬畏之法
环节二:学防台举措,知敬畏之法
面对来势汹汹的台风“桦加沙”,深圳市的应对堪称“教科书式”操作。气象部门利用高科技手段,对台风路径、强度和风雨影响进行精准追踪与滚动预报。基于此,市政府在台风登陆前果断发布“五停”(停课、停工、停产、停运、停业)指令,并通过各种渠道反复提醒市民“人不出门、车不上路”。这种“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的坚决态度,为城市按下了“暂停键”,最大程度地将人民保护在安全场所。
议一议:①面对台风,深圳采取了对社会运行影响巨大的“五停”措施,其原因是什么?
②这背后体现了怎样的理念?
为了最大程度地避免人员伤亡。这背后体现了尊重并遵循生命存在和发展规律的理念。
知识小结
2.如何敬畏生命?P64
(1)敬畏生命,就要尊重并遵循生命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天地之大德曰生”,万物的生长和生命的延续是宇宙天地间的重大法则。我们的生命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效法天地自然,遵循自然界的规律,是对我们的生命最好的珍视和善待。
环节二:学防台举措,知敬畏之法
议一议:在这场全城抗灾的行动中,除了政府的保护,我们还看到了许多“守望相助”的温暖画面。这些行为如何从更深层次诠释了“敬畏生命”?
敬畏生命不仅在于珍惜自己的生命,也在于关爱他人生命。
知识小结
2.如何敬畏生命?P65
(2)敬畏生命,就要关爱他人的生命。
“仁者爱人”“推己及人”。我们既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又要关爱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尊重、关怀和善待他人。
环节二:学防台举措,知敬畏之法
865个避难所
提前转移223.3万人
老人有软食
孕妇有加餐
女性有专用帐篷
应急、消防、公安、水务、电力、环卫全面动员,共同守护城市安全;
.........
议一议:“一个城市的文明是一个生命都不能少”,请结合视频说说深圳市在抗击台风“桦加沙”中是如何体现“生命最宝贵”?
知识小结
2.如何敬畏生命?P65
(3)敬畏生命,就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生命重于泰山,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身外之物更为重要。当人民的生命遭遇天灾人祸的威胁时,竭尽全力挽救和保护最广大人民的生命,这是对“生命最宝贵”的生动诠释和切实践行。
环节三
践守护行动,担生命之责
环节三:践守护行动,担生命之责
从城市的生命守护中,我们中学生能做些什么?请续写“我的生命守护清单”。
我的生命守护清单
示例1:遇到暴雨天气,不靠近积水点(遵循生命规律)
示例2:发现同学身体不适,及时帮助联系老师(关爱他人生命)
做法1:
做法2:
课堂小结
敬畏生命
为什么要敬畏生命?
①生命是脆弱、艰难的。
②生命是坚强、崇高和神圣的。
如何敬畏生命?
①要尊重并遵循生命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②要关爱他人的生命。
③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随堂练习
1.(2025·七年级上·全国·课后练)2025年1月7日9时5分,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大量房屋倒塌。地震发生后,中国各方力量迅速深入西藏定只县地震灾区,争分夺秒全力开展人员搜救,全力救治受伤人员。这体现了( )
①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
②生命是宝贵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③生命是有接续的,人类生命不断发展
④党和政府坚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说法在题干中没有体现。
2.(2025·七年级上·全国·课后练)2025年1月2日,宁夏银川发生了4.6级地震,银川外国语实验学校高二6班的同学郭庆在逃生中毫不犹豫背起身边腿脚不便的同学,快步奔向学校操场。事后,郭庆同学的行为受到了学校的嘉奖及社会的广泛赞誉。郭庆同学做到了( )
①关爱他人 ②敬畏生命
③认识自己 ④与人为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说法在题干中没有体现。
3.(2025·七年级上·全国·课后练)2024年5月1日,广东梅州市某高速发生塌方灾害。饶先生一家在幸免于难后,竭尽所能呼喊、示意、拦停后方车辆,让这场悲剧没有变得更糟。他们的选择,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 )
A.生命脆弱平凡,只能独善其身
B.遵循生命规律,学会自食其力
C.关爱他人生命,坚持生命至上
D.生命来之不易,从容面对死亡
C
A选项“只能”表述过于绝对。
B选项“学会自食其力”和题目无关。
D选项“从容面对死亡”和题意不符。
4.(2025·七年级上·全国·课后练)在某校七年级(3)班的主题班会上,老师给同学们分享了一则暖心新闻:冯荣涛驾驶公交车时,车内一名乘客晕倒,失去意识。当班乘务管理员郭东宇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在征得车内乘客同意并上报车队后,冯荣涛直接驾车驶向附近的卫生院。一路上,车内几位热心乘客照顾该患病乘客。因救治及时,该名乘客转危为安。
(1)从这次“生命接力”中,你感悟到了什么?(要求答出三点)
(2)听完这一暖心新闻,说说我们应当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敬畏生命。(要求答出三点)
(3)除了主题班会的形式,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活动形式增强同学们敬畏生命的意识?(要求答出两种)
4.【答案】(1)①敬畏生命,就要关爱他人的生命。我们既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关爱他人的生命,谨慎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尊重,关怀和善待他人。
②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是坚强的、崇高和神圣的。
③生命是宝贵的,生命至上。
(2)①在意识上,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
②在行动上,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③在道德上,将对生命的敬畏作为内心的自愿选择,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言之有理即可)
(3)国旗下的讲话、知识竞赛、黑板报、手抄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