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防护能力》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 目标 1. 健全人格:通过分析基孔肯雅热疫情案例与角色任务挑战,培养理性应对危机的心理素质,形成对生命安全的敬畏感;通过制作避险逃生锦囊和急救演练等,发展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迁移防护知识到生活场景。 2. 法治观念:结合《传染病防治法》解读防控措施,树立依法配合公共防护的法律意识。 3. 责任意识:通过制定社区防护清单和签署承诺书等,强化个人防护对家庭、社区的责任担当,理解公民在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义务。
学情分析 初中生对生活中的安全风险有初步感知(如蚊虫叮咬、火灾等),但对危险预判、系统防护和急救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面对突发情况时往往缺乏科学应对能力。他们对贴近生活的案例(如“花蚊子”传播疾病)和互动性强的实践活动(如校园排查、急救演练)兴趣浓厚,课件中“疫情捕捉侦探”“避险逃生锦囊”等设计符合其认知特点,能通过沉浸式体验深化对防护重要性的理解。
教材分析 《提高防护能力》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九课《守护生命安全》第二框的内容。前承第一框《增强安全意识》(认知基础),后启第十课《保持身心健康》(健康保障),构成“意识—能力—状态”的生命教育逻辑链条。作为“珍爱生命”主题的核心能力培养环节,其内容直接呼应《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主题要求,聚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尊重和敬畏生命,热爱生活”,旨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核心素养。教材通过生活观察、案例分析、方法指导等模块,引导学生将安全意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为其终身安全发展奠基。
教法学法 1.教法:情境教学法(播放基孔肯雅热疫情、呈现防控场景等)、任务驱动法(开展 “校园蚊虫特工队”“角色任务挑战” 等活动)、案例分析法(解析基孔肯雅热防控案例)、演示法(示范海姆立克急救法)。 2.学法:探究学习法(分组排查校园隐患)、合作学习法(共同制定避险逃生锦囊)、实践演练法(模拟急救操作)、归纳总结法(梳理防护知识框架)。
重点 如何提高防护能力
难点 如何提高防护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播放广州应对基孔肯雅热疫情的短,提问:夏天被蚊子叮过吗?如果叮咬导致高烧不退,你会怎么做? 2.引出主题:“小小的蚊子可能带来大风险,今天我们就学习如何科学提高防护能力,编织生命安全网。” 1.观看,结合生活经验回答问题。 2.明确本节课学习重点,激发探究兴趣。 以真实案例切入,通过生活化问题引发共鸣,快速聚焦“防护能力”主题,为后续学习铺垫。
新课新授 子议题 1:预判力——揪出潜伏的“危险信号” 1.呈现禅城区、南海区和顺德区发布《告全体市民书》,内容如下: 广大市民朋友们: 当前,我区已出现基孔肯雅热疫情,其主要传播媒介是白纹伊蚊(俗称“花蚊子”),个人感染风险持续上升。 防蚊灭蚊是防控蚊媒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根本措施。为迅速降低蚊虫密度,最大限度阻断疫情传播扩散风险,现号召全区各企事业单位、学校、建筑工地、村(社区)、家庭及全体市民,于 7 月 19 日 至 20 日(本周末),集中开展以清除蚊虫孳生地和杀灭成蚊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为切实保障广大市民及家人的健康,请广大市民朋友们积极行动,充分利用周末时间,及时清除蚊虫孳生地,杀灭成蚊。 组织“疫情捕捉侦探”活动,提问: (1)结合材料,说说哪些关键词预示了此次疫情的风险? (2)政府及时告知市民以上情况,有什么意义? 2.展示学校平面图,开展“校园蚊虫特工队”活动,提问: (1)结合校园平面图,以小组为单位,用铅笔标注蚊虫孳生地。 (2)我们能够提前预判蚊虫孳生地,有什么意义? 3.小结:为什么要提高防护能力? 面对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我们要掌握有效的应对方法,拥有科学自救和救他的能力,保护自己的生命,救助他人的生命。 ☆如何提高防护能力? ①提高危险预判能力。自然灾害发生之前,往往有兆可循 ,危险大多可以预判;一些人为事故,经过得当考虑,本来可以避免。危险预判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学习安全知识,见微知著,对潜在的危险作出科学判断,防患于未然。 子议题 2:避险力——搭建周边的“防护盾牌” 1.开展“角色任务挑战”:将学生分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社区居民”“学生代表”三组,分别完成“列防控措施”“设计防护清单”“画倡议海报”任务。(需要提前给学生发放资料单) 2.组织“避险逃生锦囊”活动:提供火灾、地震、拥挤踩踏事件的场景,引导小组任选其一,填写“预警信号、关键动作、安全地点”。 3.小结:☆如何提高防护能力? ②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平时 ,我们应当积极参加安全演练活动。在危险来临时,我们要保持头脑冷静,就近、快速逃离到安全地带;有效利用各种资源 ,以便求救和逃生。 子议题 3:急救力——争分夺秒的“生命卫士” 1.播放防蚊急救,开展“防蚊虫急救工坊”活动,提问:通过观看,总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做好防蚊灭蚊和急救工作? 2.呈现“蛇咬急救判断表”,组织“小判官”活动,判断四种做法的对错并说明理由。 3.播放海姆立克法演示,并提问: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吃口香糖等食物完全卡住喉咙,怎么办?引导学生学习海姆立克急救法,同桌之间进行关键动作讲述、模拟示范(强调安全提示)。 4.小结:☆如何提高防护能力? ③学习防护和急救的知识与技能。如果我们能在平时多掌握一些防护和急救的知识与技能,在需要紧急救护时,就不会束手无策,并可以争分夺秒地施救,为挽救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 1.分析公告关键词(如 “已出现”“持续上升”等),认识政府告知的意义(提高防护意识)。 2.分组标注操场积水处、垃圾桶周边等孳生地,理解预判能降低风险。 1.分组完成角色任务,如社区居民组列出“清理积水、喷洒药剂”等措施。 2.合作完成避险逃生锦囊,如火灾锦囊:“预警信号(烟雾/警报)、关键动作(用湿毛巾捂口鼻低姿撤离)、安全地点(空旷操场)”。 1.总结防蚊措施(清理积水、用驱蚊液等)和发烧处理(冷敷、及时就医)。 2.判断蛇咬处理方法,明确 “保持冷静、记清蛇貌、及时就医”的核心原则。 3.模拟海姆立克法操作,掌握“剪刀、石头、布”关键动作。 通过真实公告和校园实践,让学生掌握危险预判的方法,理解其重要性。 通过角色代入和场景模拟,引导学生从不同主体角度思考避险措施,强化实践能力。 通过学习和实操演练,让学生掌握实用急救技能,突破难点。
拓展延伸 同学们,一只蚊子掀起的风暴警示我们: 预判风险是生命的雷达, 科学避险是生存的智慧, 急救技能是爱的接力。 让我们从今日承诺出发, 用知识武装自己,以行动守护他人, 让每份微光汇聚成社会安全的万里长城!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基础型作业:绘制本课的知识框架图 提升型作业:完成《我的家庭防护自查表》(检查积水容器、纱窗完好性等) 实践型作业:调研社区应急避难所位置,绘制5分钟逃生圈地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 优点 (1)情境设计贴近生活,以基孔肯雅热疫情等真实案例为线索,结合校园平面图、灾害场景等直观素材,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理解防护知识,降低认知难度。 (2)活动形式丰富多样,“疫情侦探”“特工队排查”“角色挑战”等活动层层递进,覆盖“预判—避险—急救”全流程,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实现“做中学”。 (3)注重知识迁移,通过“避险逃生锦囊”“急救互助演练”等环节,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应用到火灾、地震等多场景,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强化价值引领,通过签署承诺书、讨论责任担当,将防护意识与社会责任结合,落实核心素养目标。 2. 不足与改进:部分学生在急救演练(海姆立克急救法)中可能会对细节掌握不够熟练。老师在课上要对细节进行强调,可以使用急救模型演示,确保技能掌握的准确性。(共33张PPT)
第三单元 珍爱我们的生命
第九课 第二框
一、健全人格
通过分析基孔肯雅热疫情案例与角色任务挑战,培养理性应对危机的心理素质,形成对生命安全的敬畏感;通过制作避险逃生锦囊和急救演练等,发展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迁移防护知识到生活场景。
二、法治观念
结合《传染病防治法》解读防控措施,树立依法配合公共防护的法律意识。
三、责任意识
通过制定社区防护清单和签署承诺书等,强化个人防护对家庭、社区的责任担当,理解公民在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义务。
1.为什么要提高防护能力?
2.※如何提高防护能力
总议题:一只蚊子引发的危机——
我们如何用科学防护编织生命安全网?
HOW TO WEAVE A LIFE SAFETY NET WITH SCIENTIFIC PROTECTION
议题一:预判力
——揪出潜伏的“危险信号”
议题二:避险力
——搭建周边的“防护盾牌”
议题三:急救力
——争分夺秒的“生命卫士”
总议题:一只蚊子引发的危机——
我们如何用科学防护编织生命安全网?
HOW TO WEAVE A LIFE SAFETY NET WITH SCIENTIFIC PROTECTION
议题一:预判力
——揪出潜伏的“危险信号”
材料一:7月18日至19日,禅城区、南海区和顺德区发布《告全体市民书》:
(1)结合材料,说说哪些关键词预示了此次疫情的风险?
(2)政府及时告知市民以上情况,有什么意义?
广大市民朋友们:
当前,我区已出现基孔肯雅热疫情,其主要传播媒介是白纹伊蚊(俗称“花蚊子”),个人感染风险持续上升。
防蚊灭蚊是防控蚊媒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根本措施。为迅速降低蚊虫密度,最大限度阻断疫情传播扩散风险,现号召全区各企事业单位、学校、建筑工地、村(社区)、家庭及全体市民,于 7 月 19 日 至 20 日(本周末),集中开展以清除蚊虫孳生地和杀灭成蚊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为切实保障广大市民及家人的健康,请广大市民朋友们积极行动,充分利用周末时间,及时清除蚊虫孳生地,杀灭成蚊。
能够帮助市民提高防护能力;保护自己的生命,同时也能救助他人的生命。
面对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我们要掌握有效的应对方法,拥有科学自救和救他的能力,保护自己的生命,救助他人的生命。
1. 为什么要提高防护能力?
#校园平面图(可换成自己学校)
1)结合校园平面图,以小组为单位,用铅笔标注蚊虫孳生地。
2)我们能够提前预判蚊虫孳生地,有什么意义?
能够提高危险预判能力,见微知著,对潜在的危险作出科学判断,防患未然。
①提高危险预判能力。自然灾害发生之前,往往有兆可循 ,危险大多可以预判;一些人为事故,经过得当考虑,本来可以避免。危险预判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学习安全知识,见微知著,对潜在的危险作出科学判断,防患于未然。
2. 如何提高防护能力?
总议题:一只蚊子引发的危机——
我们如何用科学防护编织生命安全网?
HOW TO WEAVE A LIFE SAFETY NET WITH SCIENTIFIC PROTECTION
议题二:避险力
——搭建周边的“防护盾牌”
面对基孔肯雅热疫情,我们社会各界该怎么办?结合本课的资料单,请各小组自主选择组别,并在卡片上完成相应的角色任务。
疾病预防
控制机构
列出3条应对措施
社区居民
设计5项家庭防护清单
学生代表
绘制校园防护倡议海报
1.作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列出3条应对措施
1)对基孔肯雅热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2)对受基孔肯雅热疫情影响的相关区域进行卫生处理,向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提出传染病疫情防控方案,并按照传染病疫情防控相关要求采取措施。
3)指导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实施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组织、指导有关单位对传染病疫情的处理。
2.作为社区居民,设计5项家庭防护清单
1)及时清除家中积水:清理花盆托盘、地漏、阳台等易积水处,弃养水生植物。
2)翻盆倒罐清杂物:翻转闲置容器,清除房前屋后垃圾、杂草和积水。
3)安装防蚊设施:给门窗加装纱窗纱门,睡觉时使用蚊帐,防止蚊子进入。
4)使用安全灭蚊工具:用电蚊拍或国家认证杀虫剂杀灭成蚊。
5)定期检查并清理:大雨后检查屋顶、阳台排水,确保无积水;外出时做好防蚊措施。
3.作为学生代表,绘制校园防护倡议海报的关键句
1)积极参与清除校园积水 2)积极维护教室和宿舍卫生
3)积极参加学校灭蚊活动 4)积极宣传蚊虫防护知识
日常生活中,遇到火灾、地震、拥挤踩踏事件,我们应该怎么办?
结合所学和生活经验,任选其一,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应对锦囊。
(参考教材P71-72)
1.预警信号: ____
2.关键动作: ____
3.安全地点: ____
1.预警信号: ____
2.关键动作: ____
3.安全地点: ____
1.预警信号: ____
2.关键动作: ____
3.安全地点: ____
参考答案在下面备注栏
②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平时 ,我们应当积极参加安全演练活动。在危险来临时,我们要保持头脑冷静,就近、快速逃离到安全地带;有效利用各种资源 ,以便求救和逃生。
2. 如何提高防护能力?
总议题:一只蚊子引发的危机——
我们如何用科学防护编织生命安全网?
HOW TO WEAVE A LIFE SAFETY NET WITH SCIENTIFIC PROTECTION
议题三:急救力
——争分夺秒的“生命卫士”
防蚊急救小能手
任务1
了解基孔肯雅热的成因、主要症状和防治方法
总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做好防蚊灭蚊和急救工作?
参考答案:减少暴露、清理积水、物理防护(长袖/蚊帐)、 化学防护(驱蚊产品)、发烧(冷敷/急救:及时就医)
蛇咬急救小判官
任务2
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春游爬山时,或者在野外不小心被蛇咬伤了,第一时间该怎么办呢?你会怎么做?生活中或者影视剧里可能看到过一些处理方法,但那些方法真的都正确吗?今天我们来做个小判官,判断以下几种常见做法是对还是错,并给出理由。
错误。过紧的捆扎会完全阻断血液循环,可能导致肢体在短时间内因缺血而坏死,后果比蛇毒本身可能更严重。
1.立刻用绳子、布条或止血带紧紧捆扎住伤口上方(靠近心脏的一端)阻止毒液扩散。
错误。冰敷或冷水浸泡会导致血管收缩,局部组织冻伤,反而可能加速组织坏死,并可能影响医生对伤口的判断。
2.赶紧用冰块或冰水敷在伤口上,或者把伤肢泡在冷水里。
错误。非常危险!奔跑或剧烈活动会加速血液循环,导致蛇毒更快地扩散到全身,大大增加危险性!
3.惊慌失措,拔腿就跑,快速跑去找人帮忙或去医院。
正确!这是被蛇咬伤后最核心的初步处理原则:
保持冷静:减少活动,减缓毒素扩散。
认蛇不抓蛇:有助于医生判断蛇种,使用对应抗蛇毒血清(但安全第一!)。
制动、低位: 避免活动伤肢,伤口低于心脏位置有助于减缓毒液回流心脏。
立即求救: 拨打120是关键! 专业医疗救助是最重要的。
4.保持冷静,尽量记住蛇的样子(颜色、花纹、头型等),但不要试图去抓蛇;缓慢移动到安全的地方,避免剧烈活动;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或请周围人帮忙呼叫;如果可能,让伤口位置低于心脏。
结论:遇到类似意外,记住核心原则——冷静呼救,减少活动,尽快就医!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吃口香糖等食物完全卡住喉咙,怎么办?
学习海姆立克急救法,同桌之间进行关键动作讲述、模拟示范。
(安全提示:海姆立克演练强调模拟性,注意安全,不要伤害到他人)
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关键动作:
剪刀、石头、布
③学习防护和急救的知识与技能。如果我们能在平时多掌握一些防护和急救的知识与技能,在需要紧急救护时,就不会束手无策,并可以争分夺秒地施救,为挽救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
2. 如何提高防护能力?
我承诺:
① 预判风险:每周检查家中积水容器,及时清理蚊虫孳生地;
② 科学避险:熟记火灾地震逃生路线,主动参与校园安全演练;
③ 守护生命:掌握海姆立克急救法,危急时刻敢伸手、会施救。
守护人:__________
日期:___年__月__日
签署《校园防护小卫士承诺书》
同学们,一只蚊子掀起的风暴警示我们:
预判风险是生命的雷达
科学避险是生存的智慧
急救技能是爱的接力
让我们从今日承诺出发
用知识武装自己,以行动守护他人
让每份微光汇聚成社会安全的万里长城!
为什么?
保护自己,救助他人
如何做?
提高危险预判能力
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
学习防护和急救的知识与技能
1.(2025·四川资阳·中考真题)13岁少年陈某轩和10岁弟弟在回家路上发现一小女孩落水,哥哥用电话手表报警,弟弟向附近大人呼救,引来陶女士用工具成功救起落水者。作为青少年,我们应( )
①临危不惧,坐等警察救援 ②敬畏生命,增强救护意识
③乐于助人,积极设法施救 ④见义勇为,掌握救护方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详解】本题考查敬畏生命、提高防护能力。
①:临危不惧是好的,但“坐等警察救援”不符合积极施救的原则。案例中弟弟主动呼救,说明需要主动行动而非被动等待,故①错误;
②:敬畏生命是前提,增强救护意识符合青少年应具备的责任感,故②说法正确;
③:乐于助人且“积极设法施救”正确,如案例中报警、呼救均为合理施救方式,故③说法正确;
④:“见义勇为”强调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救助他人,案例中未贸然下水而是借助工具和他人帮助,体现对救护方法的掌握,故④说法正确;
2.(2025·青海·中考真题)学校开展安全知识讲座活动,同学们分享如下学习心得,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防震演练时:要听指令安排,撤至安全区域;
②上下楼梯时:不应追逐打闹,遵守学校秩序;
③体育锻炼时:未经热身环节,直接剧烈运动;
④放学回家时:要注意信号灯,遵守交通规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详解】本题考查提高防护能力。
①:防震演练时听从指令撤离至安全区域是正确做法,能有效保障安全,故①符合题意;
②:上下楼梯不追逐打闹、遵守秩序可避免意外发生,故②符合题意;
③:体育锻炼前必须热身,直接剧烈运动易导致受伤,故③说法错误;
④:遵守交通信号灯和规则是保障交通安全的基本要求,故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3.(2025·安徽黄山·三模)为落实校园安全教育要求,某校开展“生命至上·安全成长”主题活动。下列避险做法正确的是( )
A.夏天到水库去野泳 B.油锅起火用水灭火
C.湿手插拔电源插头 D.地震躲承重墙角落
【详解】本题考查提高防护能力。
A:夏天到水库野泳容易溺水,存在安全隐患,故A说法错误;
B:油锅起火用水灭火会引发油火飞溅,应用锅盖隔绝氧气,故B说法错误;
C:湿手插拔电源插头易导致触电,违反安全用电原则,故C说法错误;
D:地震时躲在承重墙角落可减少坍塌伤害,符合正确避险方法,故D说法正确;
4.(24-25七年级下·辽宁本溪·期末)守护生命需要我们增强风险预判能力和自我防护能力,并且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下列选项中,小杰总结的应对风险的方法正确的是( )
A.上课发生地震——从高楼窗户跳下
B.楼层发生火灾——迅速乘电梯逃生
C.郊游遇雷雨天——马上躲到大树下
D.烧菜油锅起火——立刻用锅盖盖灭
【详解】本题考查提高防护能力。
A:地震时从高楼窗户跳下会严重受伤甚至危及生命,正确做法是躲避在坚固物体旁并护住头部,故A错误;
B:火灾时电梯可能因断电或烟雾导致被困,应通过楼梯逃生,故B说法错误;
C:雷雨天躲树下易遭雷击,应远离高处和孤立物体,故C说法错误;
D:油锅起火时用锅盖盖灭可隔绝氧气,符合科学灭火方法,故D说法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