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子目2 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课件 讲义)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子目2 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课件 讲义)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0-26 16:50:02

文档简介

子目二 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
知识奠基(快读教材子目二,完成表格)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思想建立 主要内容 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①官员选拔:以考试制度为主,国家建立考试院,主管人才的选拔和任用。②完善制度:建立文官的培养、任用、监察等方面的运行机制
地位 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
北洋政府时期文官考试制度建立 考试选拔 选拔新人,1913年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等法案
甄别制度 检验在任文官,意在保持行政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公务员制度确立 制度建设 ①法律法规:《公务员任用条例》《公务员任用法》《考试法》。②机构:由考试院负责选任。③补充:对一般在职人员采用甄别制度
特点 ①以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为基础继承、吸收中国传统考试监察制度、北洋政府文官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②允许女子参加考试(具有开放性和平等性)。③弊端较多
【归纳】北洋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文官考试的相似性
①都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发展文官制度。②都对考试人员的资格进行了规定。③都采取了留任旧官吏与通过新式考试任用相结合的方法。④在执行过程中都有许多名不副实的地方。
【归纳】中华民国时期文官考试制度的现代性与局限性
现代性:①文官考试法制化。②平等性和开放性的增强。③考试权独立。④考试内容的现代化。
局限性:①保留传统科举制的残余。②考试与任用的脱节。③党治和军治色彩的存在。
核心探究
1. 【史料阅读】1929年公布的《考试法》规定,参加高等考试以备荐任职的应试人,需具有下列资格之一:一、国立或经立案之公私立大学独立学院,或专科学校毕业,得有证书者;二、教育部承认之国外大学独立学院或专科学校毕业,得有证书者;三、有大学或专科学校毕业之同等学力,经检定考试及格者;四、确有专门学术技能或著作,经审查及格者;五、经普通考试及格四年后或曾任委任官及与委任官相当职务三年以上者。[《国民政府公报》第232号(1929年8月2日)]
根据史料,分析民国时期选官制度具有怎样的特点。《考试法》的颁布具有怎样的意义?
答案:特点:对学校和学历有一定的要求;注重能力和经验;兼顾考试公开选拔。意义:有助于稳定社会,巩固统治;扩大统治基础;推动教育近代化和社会的开放与平等;推动党治和国家统一。
2. 【探究】民国文官考试
1931年第一届高等考试(普通行政类)部分试题 1933年第二届高等考试(普通行政类)部分试题
1. 国文:天下之治,天下之贤共理之论。2. 民法:试详述民法上法人之种类及其性质。3. 刑法:何谓间接正犯?试详论之。4. 行政法:试从五权制度上说明行政之意义。5. 中国近代政治史:中日战争之经过及其影响于我国内外之关系如何。6. 经济学:试详述地租之起源。7. 财政学:公债制度对于社会资本之构造有何影响?试详论之。8. 国际公法:说明外交官之特权及与领事官之区别如何。 1.国文:孟子谓“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其理由安在?试申论之。2. 经济学:试略述李嘉图地租学说之理论及其对后世经济思想之影响。3. 社会学:帕克教授分社会主要的历程为四种,即竞争、冲突、顺应与同化,究竟其区别何在,其分类是否适当,试评论之。4. 财政学:试述财政之意义,以及其与私经济之异同。
(《江苏文史资料》《福建文史资料》)
评析史料中的文官考试制度,并得出结论。
答案:[示例]史料反映出民国时期的文官考试制度具有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特点。
史料中国民政府推行的文官考试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一方面体现了对传统科举制的继承和延续,另一方面则体现了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借鉴,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为推动近代化选拔人才的时代要求。
具体而言,从两次考试的国学考试内容可以看出其对科举制内容——儒家思想文化的保留;但总体而言,经济学、法学、外交等方面的试题已趋于现代科学知识,这反映出对现实实际问题和世界发展形势的关注;同时,其现代性还体现为法制化程度的提高、平等性和开放性的增强、考试权的独立等。
虽然,这一时期的文官制度受国民党一党专制政治统治和战乱等局势的影响,难以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效。但是,我们仍可以借鉴其兼采中西、完善发展的经验,传承优良传统,洋为中用,提高治国理政的现代化水平。
2.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官员委任状是政府任命官员的重要文书(如下图所示)。委任状分为四种类型:特任状、简任状、荐任状和委任状。科长、科员等较低级别的官员的任用由各官署发布委任令予以公布,并配发委任状。据此可知,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
A. 基层官员选拔程序复杂
B. 政府重视官员任用制度的建设
C. 文官选拔制度基本建立
D. 各级官员对政府首脑直接负责
【答案】 B
【解析】 南京临时政府给官员颁发委任状,作为委任职员的凭证,委任状形状方正,文书右侧的印章和边际处的编号均起到了防伪的作用,这说明政府重视官员任用制度的建设,故选B项;材料说的不是选拔程序,且“较低级别的官员”不一定是基层官员,排除A项;南京临时政府仅存在数月,文官选拔制度基本停留在纸面上,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共12张PPT)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子目二 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思想建立 主要内容 _________的文官考试思想:
①官员选拔:以考试制度为主,国家建立考试院,主管人才的选拔和任用。②完善制度:建立文官的培养、任用、监察等方面的运行机制
地位 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
北洋政府时期文官考试制度建立 考试选拔 选拔新人,1913年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等法案
______制度 检验在任文官,意在保持行政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孙中山
甄别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_________制度确立 制度建设 ①法律法规:《公务员任用条例》《公务员任用法》《考试法》。②机构:由考试院负责选任。③补充:对一般在职人员采用甄别制度
特点 ①以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为基础继承、吸收中国__________________制度、北洋政府文官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②允许女子参加考试(具有开放性和平等性)。③弊端较多
公务员
传统考试监察
【归纳】北洋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文官考试的相似性
①都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发展文官制度。
②都对考试人员的资格进行了规定。
③都采取了留任旧官吏与通过新式考试任用相结合的方法。
④在执行过程中都有许多名不副实的地方。
【归纳】中华民国时期文官考试制度的现代性与局限性
现代性:
①文官考试法制化。
②平等性和开放性的增强。
③考试权独立。
④考试内容的现代化。
局限性:
①保留传统科举制的残余。
②考试与任用的脱节。
③党治和军治色彩的存在。
1. 【史料阅读】1929年公布的《考试法》规定,参加高等考试以备荐任职的应试人,需具有下列资格之一:一、国立或经立案之公私立大学独立学院,或专科学校毕业,得有证书者;二、教育部承认之国外大学独立学院或专科学校毕业,得有证书者;三、有大学或专科学校毕业之同等学力,经检定考试及格者;四、确有专门学术技能或著作,经审查及格者;五、经普通考试及格四年后或曾任委任官及与委任官相当职务三年以上者。[《国民政府公报》第232号(1929年8月2日)]
根据史料,分析民国时期选官制度具有怎样的特点。《考试法》的颁布具有怎样的意义?
答案:特点:对学校和学历有一定的要求;注重能力和经验;兼顾考试公开选拔。意义:有助于稳定社会,巩固统治;扩大统治基础;推动教育近代化和社会的开放与平等;推动党治和国家统一。
2. 【探究】民国文官考试
1931年第一届高等考试(普通行政类)部分试题 1933年第二届高等考试(普通行政类)部分试题
1. 国文:天下之治,天下之贤共理之论。 2. 民法:试详述民法上法人之种类及其性质。 3. 刑法:何谓间接正犯?试详论之。 4. 行政法:试从五权制度上说明行政之意义。 5. 中国近代政治史:中日战争之经过及其影响于我国内外之关系如何。 6. 经济学:试详述地租之起源。 7. 财政学:公债制度对于社会资本之构造有何影响?试详论之。 8. 国际公法:说明外交官之特权及与领事官之区别如何。 1.国文:孟子谓“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其理由安在?试申论之。
2. 经济学:试略述李嘉图地租学说之理论及其对后世经济思想之影响。
3. 社会学:帕克教授分社会主要的历程为四种,即竞争、冲突、顺应与同化,究竟其区别何在,其分类是否适当,试评论之。
4. 财政学:试述财政之意义,以及其与私经济之异同。
(《江苏文史资料》《福建文史资料》)
评析史料中的文官考试制度,并得出结论。
答案:[示例]史料反映出民国时期的文官考试制度具有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特点。
史料中国民政府推行的文官考试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一方面体现了对传统科举制的继承和延续,另一方面则体现了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借鉴,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为推动近代化选拔人才的时代要求。
具体而言,从两次考试的国学考试内容可以看出其对科举制内容——儒家思想文化的保留;但总体而言,经济学、法学、外交等方面的试题已趋于现代科学知识,这反映出对现实实际问题和世界发展形势的关注;同时,其现代性还体现为法制化程度的提高、平等性和开放性的增强、考试权的独立等。
虽然,这一时期的文官制度受国民党一党专制政治统治和战乱等局势的影响,难以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效。但是,我们仍可以借鉴其兼采中西、完善发展的经验,传承优良传统,洋为中用,提高治国理政的现代化水平。
2.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官员委任状是政府任命官员的重要文书(如下图所示)。委任状分为四种类型:特任状、简任状、荐任状和委任状。科长、科员等较低级别的官员的任用由各官署发布委任令予以公布,并配发委任状。据此可知,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
A. 基层官员选拔程序复杂 B. 政府重视官员任用制度的建设
C. 文官选拔制度基本建立 D. 各级官员对政府首脑直接负责
B
【解析】 南京临时政府给官员颁发委任状,作为委任职员的凭证,委任状形状方正,文书右侧的印章和边际处的编号均起到了防伪的作用,这说明政府重视官员任用制度的建设,故选B项;材料说的不是选拔程序,且“较低级别的官员”不一定是基层官员,排除A项;南京临时政府仅存在数月,文官选拔制度基本停留在纸面上,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谢谢观赏子目二 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
知识奠基(快读教材子目二,完成表格)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思想建立 主要内容 的文官考试思想:①官员选拔:以考试制度为主,国家建立考试院,主管人才的选拔和任用。②完善制度:建立文官的培养、任用、监察等方面的运行机制
地位 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
北洋政府时期文官考试制度建立 考试选拔 选拔新人,1913年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等法案
制度 检验在任文官,意在保持行政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制度确立 制度建设 ①法律法规:《公务员任用条例》《公务员任用法》《考试法》。②机构:由考试院负责选任。③补充:对一般在职人员采用甄别制度
特点 以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为基础继承、吸收中国 制度、北洋政府文官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②允许女子参加考试(具有开放性和平等性)。③弊端较多
【归纳】北洋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文官考试的相似性
①都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发展文官制度。②都对考试人员的资格进行了规定。③都采取了留任旧官吏与通过新式考试任用相结合的方法。④在执行过程中都有许多名不副实的地方。
【归纳】中华民国时期文官考试制度的现代性与局限性
现代性:①文官考试法制化。②平等性和开放性的增强。③考试权独立。④考试内容的现代化。
局限性:①保留传统科举制的残余。②考试与任用的脱节。③党治和军治色彩的存在。
核心探究
1. 【史料阅读】1929年公布的《考试法》规定,参加高等考试以备荐任职的应试人,需具有下列资格之一:一、国立或经立案之公私立大学独立学院,或专科学校毕业,得有证书者;二、教育部承认之国外大学独立学院或专科学校毕业,得有证书者;三、有大学或专科学校毕业之同等学力,经检定考试及格者;四、确有专门学术技能或著作,经审查及格者;五、经普通考试及格四年后或曾任委任官及与委任官相当职务三年以上者。[《国民政府公报》第232号(1929年8月2日)]
根据史料,分析民国时期选官制度具有怎样的特点。《考试法》的颁布具有怎样的意义?
2. 【探究】民国文官考试
1931年第一届高等考试(普通行政类)部分试题 1933年第二届高等考试(普通行政类)部分试题
1. 国文:天下之治,天下之贤共理之论。2. 民法:试详述民法上法人之种类及其性质。3. 刑法:何谓间接正犯?试详论之。4. 行政法:试从五权制度上说明行政之意义。5. 中国近代政治史:中日战争之经过及其影响于我国内外之关系如何。6. 经济学:试详述地租之起源。7. 财政学:公债制度对于社会资本之构造有何影响?试详论之。8. 国际公法:说明外交官之特权及与领事官之区别如何。 1.国文:孟子谓“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其理由安在?试申论之。2. 经济学:试略述李嘉图地租学说之理论及其对后世经济思想之影响。3. 社会学:帕克教授分社会主要的历程为四种,即竞争、冲突、顺应与同化,究竟其区别何在,其分类是否适当,试评论之。4. 财政学:试述财政之意义,以及其与私经济之异同。
(《江苏文史资料》《福建文史资料》)
评析史料中的文官考试制度,并得出结论。
2.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官员委任状是政府任命官员的重要文书(如下图所示)。委任状分为四种类型:特任状、简任状、荐任状和委任状。科长、科员等较低级别的官员的任用由各官署发布委任令予以公布,并配发委任状。据此可知,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
A. 基层官员选拔程序复杂
B. 政府重视官员任用制度的建设
C. 文官选拔制度基本建立
D. 各级官员对政府首脑直接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