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目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
知识奠基(快读教材子目三,完成表格)
干部制度 继承 沿用民主革命时期的统一管理的干部制度
发展 建立统一领导和管理下的分类管理的干部制度
完善 改革开放后,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
趋势 中共十八大以来,干部队伍建设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原则 党管干部原则是中国干部管理制度的根本
公务员制度 开始 1993年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随后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建立
形成 2005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发展 考试录用的规模和范围在不断扩大,公务员素质不断提升
【概念】党管干部原则
我国干部人事制度中体现政治特色的核心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的根本。指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干部工作,制定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党内法规等,对各级各类干部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和有效监督,指导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等。
【拓展】新中国成立后公务员制度的特点
①不搞政治中立,始终与中共中央保持一致。②坚持党管干部原则。③不搞“两官分途”,即没有政务官和事务官的划分。④坚持服务于民的宗旨。
【拓展】我国实行公务员制度的意义
①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提供组织保证。②对国家机关的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建设起促进作用。④逐步提高公务员的素质。③为国家机关的廉政建设、公务员依法行政提供了有效保障。
核心探究
1. 【探究】新中国初期干部管理
文件 对干部工作的相关规定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理论教育的决定(草案) 》(1951年) 党在学习问题上的任务,就是彻底……就是领导全体党员在统一的制度下……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系统学习
《关于政府干部任免手续的通知》(1953年) 今后凡属中央人民政府或政务院任免范围的干部,在中央人民政府或政务院任免之前,仍需按党内管理干部的规定经过审批
《关于一九五三—一九五四年干部理论教育的指示》(1953年) 要求全党主要干部都能有系统地了解苏联实现国家工业化、农业合作化和完成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规律
根据史料,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干部队伍建设的特点。
答案: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加强制度建设;重视提升干部经济管理水平。
2. 【探究】新时期的公务员制度
我国传统干部人事制度创立于民主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情发展变化,干部老龄化、文化素质较低、不利于专门化管理等问题逐渐显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政府需要担任更多的服务角色,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当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与此同时,政府派遣了大批人员考察包括公务员制度在内的西方的政治制度。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颁布标志着公务员制度进入全面成熟的阶段。(解舒晴《中美两国公务员制度比较研究》)
根据史料,概括推动我国公务员制度改革的因素,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颁布的影响。
答案:因素:传统干部人事制度的局限;适应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的需求;新时期政府职能扩大的需要;党和政府对改革人事制度的重视;学习借鉴西方制度。
影响:标志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公务员考录工作正式进入法制化轨道;公务员政治、文化素质不断提升,为国家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增添活力。
3. 【思考点】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建立公务员制度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①是加强干部人事工作法制化建设的根本措施,是中国干部人事制度从人治走向法治的重要开端。②有利于形成用人机制,促进了人才选拔和使用的科学化;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政府的行政能力建设。③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的建设。
4. 【学思之窗】公务员法
第四章 录用
第二十三条 录用担任一级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级层次的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2018年12月29日修订)]
阅读史料,对照课文相关内容(与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对比),分析其中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答案:变化:改非领导职务为职级,实行职务、职级并行制度,重新设置职级序列。
原因: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公务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需要与时俱进地对公务员法加以修订和完善,以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治理需求。加强对公务员队伍的统一领导、党管干部等要求进一步体现到具体规定中。优化晋升渠道,促进公务员队伍专业化发展。
5. 【问题探究】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近代以来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发展过程。
答案: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北洋政府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等法案,标志着文官考试制度的建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文官考试制度有了新的发展。一是正式设置考试院作为国民政府最高考试机关;二是颁布了《公务员任用条例》《公务员任用法》《考试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初步形成了公务员法律法规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公务员录用制度经历了发展完善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发布,国家公务员选用制度初步建立。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国第一部公务员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标志着我国公务员管理步入法治化轨道。201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历史解释】
中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的区别
不同 中国公务员制度 西方文官制度
法定范围 包含中央一级和地方各级 多数仅指中央一级
选用标准 提出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 注重通才或专才
两官关系 各级各类公务员根据需要可以相互转任 实行“两官分途”,政务官政治化,事务官职业化,相互之间不能转任
政治原则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坚持政治中立
服务对象 服务人民 服务政府
相同:依法管理;公开考试,择优录用;分类管理;勤政廉政的约束机制;新陈代谢机制等
3. 我国2018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九十条规定“辞退公务员……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被辞退的公务员”,并在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原第八十五条)的基础上追加“并应当告知辞退依据和理由”的内容。修订后的这一规定( )
A. 有利于保障公务员的合法权益
B. 赋予了高级干部更多的人事权力
C. 体现了我国公务员管理的混乱
D. 借鉴了西方文官制度的中立原则
【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中关于法律修订的具体内容来看,书面通知可以作为正式的记录和凭证,让公务员清楚知晓自己被辞退的情况,便于他们判断辞退是否合理合法,体现了让公务员在辞退这一重要事项上能够得到公正、透明的对待,故选A项;材料没有涉及高级干部人事权力的任何信息,排除B项;材料中所描述的法律修订是对辞退公务员程序的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排除C项;西方文官制度的中立原则主要指文官在政治上保持中立,不参与党派纷争等内容,D项与材料无关。
本 课 小 结
【课时作业】
1. (2025泉州期中)民国初年,《大公报》载:“目前袁总统特谕亲族及幕友人等,现改共和政体,革故鼎新,自应除百弊,凡有用人行政,原属公权,殊非一人之私,嗣后简任官缺均须选用贤才,汝等各宜自爱,不准徇情滥举,援引私人。”这反映出当时( )
A. 官员选拔的改革是形势使然
B. 官员文化素质得到提高
C. 建立了全面的官员考核机制
D. 杜绝了官场的腐败行为
【答案】 A
【解析】 民国初期,共和政体建立,政治体制发生变革,需要新的官员选拔机制来适应新的政治形势,故选A项;材料主旨是袁世凯对于官员选拔的言论,未提及官员文化素质相关内容,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官员选拔的要求,而非官员考核机制,排除C项;袁世凯的这一言论只是一种要求,在实际中不可能仅凭此就杜绝官场腐败行为,“杜绝”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
2. (2025潮州期末)北洋政府逐步确立了较为完备的文官纠弹制度,设立行政监察机构——肃政厅,专门纠弹官吏失职违法案件。从当时的纠弹实例来看,被纠弹的大多是地方官吏,最高为巡按使,最多的是县知事。文官纠弹制度的建立( )
A. 加强了对官员的监督 B. 解决了军阀割据问题
C. 巩固了基层民主制度 D. 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
【答案】 A
【解析】 文官纠弹制度的设立及其具体实施,主要针对的是地方官吏的失职违法行为,这明显加强了对这些官员的监督力度,故选A项;军阀割据是复杂的历史问题,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方面,仅凭一个文官纠弹制度是无法解决的,排除B项;文官纠弹制度主要关注的是官员的监督,与基层民主制度的巩固无直接关联,排除C项;文官纠弹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监督官员的失职违法行为,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无直接联系,排除D项。
3. (2025揭阳期末)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考试法》,规定在边远省区文官考试中,若应考人数实到在五人以上而无一人及格,可以从宽录取一人。并且拥有“各该省区中小学校或专科以上学校毕业证书、该省区检定考试及格证书或服务证明文件,并由保证人保证其确实”的人才享有从宽录取的待遇。这( )
A. 加强了国民政府的中央集权
B. 标志着文官选拔制度的形成
C. 有利于促进边远省区的发展
D. 有利于应对经济危机的挑战
【答案】 C
【解析】 特殊规定降低了边远省区文官考试的录取门槛,为那些具有一定教育背景和实践经验但可能因各种原因未能达到及格线的人才提供了机会。这样的政策有助于吸引和留住人才在边远省区服务,从而促进这些地区的发展,故选C项;特殊规定主要是关于边远省区的文官考试,并未直接体现加强中央集权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未说明这是文官选拔制度形成的标志,排除B项;文官考试制度的调整与经济危机的应对无直接关联,排除D项。
4. (2025深圳期中)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官吏”称谓逐渐被“公务员”代替。1929年制定了《公务员任用条例》,1930年中华民国考试院成立,为国民政府最高考试机关、最高人事机构。1933年颁布《公务员任用法》,规定:“所有公务员均须依法律,经考试院考选、铨叙,方得任用。”这些举措( )
A. 有效避免了任用亲信现象的出现
B. 反映出公务员制度得到全方位推进
C. 有助于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水平
D. 为国民党专制统治提供了政策基础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可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重新设计颁布了政府的人事制度,通过制定有关条例和法律,成立考试院等,规范了官员选拔,这有利于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水平,故选C项;“有效避免”表述过于绝对,这些举措实施后,任用亲信现象始终无法禁绝,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设立与公务员有关的机构和相关法律规定,“全方位推进”表述过于夸张,排除B项;材料突出的是对公务员选拔的规定,与国民党专制统治的“政策基础”无关,排除D项。
5. (2025郑州期中)1933年,国民党中央在颁布的《公务员任用法》中明确规定:曾于民国有特殊勋劳、勋劳,或致力于国民革命十年、七年、五年而有成绩者,经证明属实,便可留任或升任简任官、荐任官和委任官,与考试及格人员同等录用。”据此可知这一规定( )
A. 强化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B. 保证行政的连续和稳定性
C. 推动了中国政治的民主化
D. 继承了孙中山的选官思想
【答案】 A
【解析】 这一规定使得国民党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任用亲信等,强化了其独裁统治,故选A项;上述规定主要是为了加强国民党的统治,而非保证行政的连续和稳定性,排除B项;上述规定不利于政治民主化,排除C项;孙中山的选官思想是主张在五权宪法的框架之中,国家建立考试院,主要通过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这与题干所述规定不符,排除D项。
6. (2024辽宁联考)1953年4月,中共中央发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一九五三至一九五四年干部理论教育的指示》,将全体共产党员干部分别编入高级、中级、初级学习组,业余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政治理论,并对学习内容、时间、方法、要求等作了具体规定,非党干部自愿参加。1954年,中共中央又制定了党员干部离职到党校轮训的计划。这些举措( )
A. 形成了科学的干部管理体制
B. 密切了党员干部与群众关系
C. 初步奠定了公务员制度基础
D. 利于提高党员干部政治觉悟
【答案】 D
【解析】 由“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政治理论”等信息说明当时国家重视对党员干部队伍的进行思想素质教育,提高党性和思想觉悟,以便更好发挥对国家和人民伟大事业尽心尽职,故选D项。
7. (2025贵阳期末)1979年,我国颁布了《关于实行干部考核制度的意见》,把考核对象分为技术类和党政类。技术类侧重考核专业技能、工作业绩等,党政类侧重考核政治思想方面,把考核结果和干部的奖惩与晋升相联系。这一考核制度( )
A. 利于提升工作效率和提高干部素质
B. 保证了我国干部队伍的清正廉洁
C. 体现“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机制
D. 推动了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完善
【答案】 A
【解析】 1979年处于改革开放初期,中共中央改进干部考核制度,重视技术干部的专业技能和党政干部的品行,将考核结果与奖惩晋升挂钩,以提升工作效率和政治素质,故选A项;称考核“保证了”作用过于夸大,排除B项;技术干部考核虽重技能和业绩,但未明确“以德为先”,排除C项;国家颁布的是干部考核的规章制度而非法律,排除D项。
8. (2025洛阳期中)1993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确定在各级政府开展机构改革,实行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的“三定”原则,“因事设职、因职择人”。由此可知,这次改革( )
A. 保持了公务员选拔的稳定性
B. 提升了公务员的整体素质
C. 推动了公务员制度的规范化
D. 落实了党管理干部的原则
【答案】 C
【解析】 《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颁布,反映了各级政府开展机构改革,对公务员实行“三定”原则,加强了对公务员的选拔、任用与管理,有助于公务员制度的规范化,故选C项;《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不仅仅涉及公务员的选拔,更有利于公务员的任用与管理的规范化,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选拔、任用和管理,与提升了公务员的整体素质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公务员制度的规范化,排除D项。
9. (2025泉州期中)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选人用人方面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的标准,“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这从根本上( )
A. 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干部管理法制化
B. 树立了新时代选人用人的标准
C. 说明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更加规范化
D. 杜绝了官员政治不作为的行为
【答案】 B
【解析】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明确提出了新时代选拔任用干部的标准,即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以及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故选B项;干部管理法制化并未在材料中明确提及,与材料要求“从根本上”不符,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选人用人标准,而非干部队伍建设的规范化,排除C项;“杜绝了”表述过于绝对,且材料中并未提及政治不作为的行为,排除D项。子目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
知识奠基(快读教材子目三,完成表格)
干部制度 继承 沿用 时期的统一管理的干部制度
发展 建立统一领导和管理下的 的干部制度
完善 改革开放后,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
趋势 中共十八大以来,干部队伍建设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原则 原则是中国干部管理制度的根本
公务员制度 开始 1993年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随后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建立
形成 2005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发展 考试录用的 在不断扩大,公务员素质不断提升
【概念】党管干部原则
我国干部人事制度中体现政治特色的核心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的根本。指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干部工作,制定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党内法规等,对各级各类干部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和有效监督,指导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等。
【拓展】新中国成立后公务员制度的特点
①不搞政治中立,始终与中共中央保持一致。②坚持党管干部原则。③不搞“两官分途”,即没有政务官和事务官的划分。④坚持服务于民的宗旨。
【拓展】我国实行公务员制度的意义
①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提供组织保证。②对国家机关的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建设起促进作用。④逐步提高公务员的素质。③为国家机关的廉政建设、公务员依法行政提供了有效保障。
核心探究
1. 【探究】新中国初期干部管理
文件 对干部工作的相关规定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理论教育的决定(草案) 》(1951年) 党在学习问题上的任务,就是彻底……就是领导全体党员在统一的制度下……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系统学习
《关于政府干部任免手续的通知》(1953年) 今后凡属中央人民政府或政务院任免范围的干部,在中央人民政府或政务院任免之前,仍需按党内管理干部的规定经过审批
《关于一九五三—一九五四年干部理论教育的指示》(1953年) 要求全党主要干部都能有系统地了解苏联实现国家工业化、农业合作化和完成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规律
根据史料,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干部队伍建设的特点。
2. 【探究】新时期的公务员制度
我国传统干部人事制度创立于民主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情发展变化,干部老龄化、文化素质较低、不利于专门化管理等问题逐渐显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政府需要担任更多的服务角色,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当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与此同时,政府派遣了大批人员考察包括公务员制度在内的西方的政治制度。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颁布标志着公务员制度进入全面成熟的阶段。(解舒晴《中美两国公务员制度比较研究》)
根据史料,概括推动我国公务员制度改革的因素,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颁布的影响。
3. 【思考点】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建立公务员制度的意义是什么?
4. 【学思之窗】公务员法
第四章 录用
第二十三条 录用担任一级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级层次的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2018年12月29日修订)]
阅读史料,对照课文相关内容(与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对比),分析其中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5. 【问题探究】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近代以来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发展过程。
【历史解释】
中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的区别
不同 中国公务员制度 西方文官制度
法定范围 包含中央一级和地方各级 多数仅指中央一级
选用标准 提出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 注重通才或专才
两官关系 各级各类公务员根据需要可以相互转任 实行“两官分途”,政务官政治化,事务官职业化,相互之间不能转任
政治原则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坚持政治中立
服务对象 服务人民 服务政府
相同:依法管理;公开考试,择优录用;分类管理;勤政廉政的约束机制;新陈代谢机制等
3. 我国2018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九十条规定“辞退公务员……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被辞退的公务员”,并在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原第八十五条)的基础上追加“并应当告知辞退依据和理由”的内容。修订后的这一规定( )
A. 有利于保障公务员的合法权益
B. 赋予了高级干部更多的人事权力
C. 体现了我国公务员管理的混乱
D. 借鉴了西方文官制度的中立原则
本 课 小 结
【课时作业】
1. (2025泉州期中)民国初年,《大公报》载:“目前袁总统特谕亲族及幕友人等,现改共和政体,革故鼎新,自应除百弊,凡有用人行政,原属公权,殊非一人之私,嗣后简任官缺均须选用贤才,汝等各宜自爱,不准徇情滥举,援引私人。”这反映出当时( )
A. 官员选拔的改革是形势使然
B. 官员文化素质得到提高
C. 建立了全面的官员考核机制
D. 杜绝了官场的腐败行为
2. (2025潮州期末)北洋政府逐步确立了较为完备的文官纠弹制度,设立行政监察机构——肃政厅,专门纠弹官吏失职违法案件。从当时的纠弹实例来看,被纠弹的大多是地方官吏,最高为巡按使,最多的是县知事。文官纠弹制度的建立( )
A. 加强了对官员的监督 B. 解决了军阀割据问题
C. 巩固了基层民主制度 D. 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
3. (2025揭阳期末)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考试法》,规定在边远省区文官考试中,若应考人数实到在五人以上而无一人及格,可以从宽录取一人。并且拥有“各该省区中小学校或专科以上学校毕业证书、该省区检定考试及格证书或服务证明文件,并由保证人保证其确实”的人才享有从宽录取的待遇。这( )
A. 加强了国民政府的中央集权
B. 标志着文官选拔制度的形成
C. 有利于促进边远省区的发展
D. 有利于应对经济危机的挑战
4. (2025深圳期中)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官吏”称谓逐渐被“公务员”代替。1929年制定了《公务员任用条例》,1930年中华民国考试院成立,为国民政府最高考试机关、最高人事机构。1933年颁布《公务员任用法》,规定:“所有公务员均须依法律,经考试院考选、铨叙,方得任用。”这些举措( )
A. 有效避免了任用亲信现象的出现
B. 反映出公务员制度得到全方位推进
C. 有助于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水平
D. 为国民党专制统治提供了政策基础
5. (2025郑州期中)1933年,国民党中央在颁布的《公务员任用法》中明确规定:曾于民国有特殊勋劳、勋劳,或致力于国民革命十年、七年、五年而有成绩者,经证明属实,便可留任或升任简任官、荐任官和委任官,与考试及格人员同等录用。”据此可知这一规定( )
A. 强化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B. 保证行政的连续和稳定性
C. 推动了中国政治的民主化
D. 继承了孙中山的选官思想
6. (2024辽宁联考)1953年4月,中共中央发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一九五三至一九五四年干部理论教育的指示》,将全体共产党员干部分别编入高级、中级、初级学习组,业余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政治理论,并对学习内容、时间、方法、要求等作了具体规定,非党干部自愿参加。1954年,中共中央又制定了党员干部离职到党校轮训的计划。这些举措( )
A. 形成了科学的干部管理体制
B. 密切了党员干部与群众关系
C. 初步奠定了公务员制度基础
D. 利于提高党员干部政治觉悟
7. (2025贵阳期末)1979年,我国颁布了《关于实行干部考核制度的意见》,把考核对象分为技术类和党政类。技术类侧重考核专业技能、工作业绩等,党政类侧重考核政治思想方面,把考核结果和干部的奖惩与晋升相联系。这一考核制度( )
A. 利于提升工作效率和提高干部素质
B. 保证了我国干部队伍的清正廉洁
C. 体现“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机制
D. 推动了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完善
8. (2025洛阳期中)1993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确定在各级政府开展机构改革,实行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的“三定”原则,“因事设职、因职择人”。由此可知,这次改革( )
A. 保持了公务员选拔的稳定性
B. 提升了公务员的整体素质
C. 推动了公务员制度的规范化
D. 落实了党管理干部的原则
9. (2025泉州期中)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选人用人方面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的标准,“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这从根本上( )
A. 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干部管理法制化
B. 树立了新时代选人用人的标准
C. 说明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更加规范化
D. 杜绝了官员政治不作为的行为(共28张PPT)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子目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
干部 制度 继承 沿用____________时期的统一管理的干部制度
发展 建立统一领导和管理下的____________的干部制度
完善 改革开放后,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
趋势 中共十八大以来,干部队伍建设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原则 ____________原则是中国干部管理制度的根本
公务员 制度 开始 1993年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随后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建立
形成 2005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发展 考试录用的_______________在不断扩大,公务员素质不断提升
民主革命
分类管理
党管干部
规模和范围
【概念】党管干部原则
我国干部人事制度中体现政治特色的核心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的根本。指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干部工作,制定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党内法规等,对各级各类干部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和有效监督,指导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等。
【拓展】新中国成立后公务员制度的特点
①不搞政治中立,始终与中共中央保持一致。
②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③不搞“两官分途”,即没有政务官和事务官的划分。
④坚持服务于民的宗旨。
【拓展】我国实行公务员制度的意义
①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提供组织保证。
②对国家机关的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建设起促进作用。
④逐步提高公务员的素质。
③为国家机关的廉政建设、公务员依法行政提供了有效保障。
1. 【探究】新中国初期干部管理
文件 对干部工作的相关规定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理论教育的决定(草案) 》(1951年) 党在学习问题上的任务,就是彻底……就是领导全体党员在统一的制度下……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系统学习
《关于政府干部任免手续的通知》(1953年) 今后凡属中央人民政府或政务院任免范围的干部,在中央人民政府或政务院任免之前,仍需按党内管理干部的规定经过审批
《关于一九五三—一九五四年干部理论教育的指示》(1953年) 要求全党主要干部都能有系统地了解苏联实现国家工业化、农业合作化和完成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规律
根据史料,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干部队伍建设的特点。
答案: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加强制度建设;重视提升干部经济管理水平。
2. 【探究】新时期的公务员制度
我国传统干部人事制度创立于民主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情发展变化,干部老龄化、文化素质较低、不利于专门化管理等问题逐渐显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政府需要担任更多的服务角色,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当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与此同时,政府派遣了大批人员考察包括公务员制度在内的西方的政治制度。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颁布标志着公务员制度进入全面成熟的阶段。(解舒晴《中美两国公务员制度比较研究》)
根据史料,概括推动我国公务员制度改革的因素,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颁布的影响。
答案:因素:传统干部人事制度的局限;适应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的需求;新时期政府职能扩大的需要;党和政府对改革人事制度的重视;学习借鉴西方制度。
影响:标志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公务员考录工作正式进入法制化轨道;公务员政治、文化素质不断提升,为国家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增添活力。
3. 【思考点】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建立公务员制度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①是加强干部人事工作法制化建设的根本措施,是中国干部人事制度从人治走向法治的重要开端。②有利于形成用人机制,促进了人才选拔和使用的科学化;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政府的行政能力建设。③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的建设。
4. 【学思之窗】公务员法
第四章 录用
第二十三条 录用担任一级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级层次的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2018年12月29日修订)]
阅读史料,对照课文相关内容(与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对比),分析其中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答案:变化:改非领导职务为职级,实行职务、职级并行制度,重新设置职级序列。
原因: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公务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需要与时俱进地对公务员法加以修订和完善,以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治理需求。加强对公务员队伍的统一领导、党管干部等要求进一步体现到具体规定中。优化晋升渠道,促进公务员队伍专业化发展。
5. 【问题探究】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近代以来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发展过程。
答案: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北洋政府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等法案,标志着文官考试制度的建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文官考试制度有了新的发展。一是正式设置考试院作为国民政府最高考试机关;二是颁布了《公务员任用条例》《公务员任用法》《考试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初步形成了公务员法律法规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公务员录用制度经历了发展完善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发布,国家公务员选用制度初步建立。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国第一部公务员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标志着我国公务员管理步入法治化轨道。201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历史解释】
中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的区别
不同 中国公务员制度 西方文官制度
法定范围 包含中央一级和地方各级 多数仅指中央一级
选用标准 提出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 注重通才或专才
两官关系 各级各类公务员根据需要可以相互转任 实行“两官分途”,政务官政治化,事务官职业化,相互之间不能转任
政治原则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坚持政治中立
服务对象 服务人民 服务政府
相同:依法管理;公开考试,择优录用;分类管理;勤政廉政的约束机制;新陈代谢机制等 3. 我国2018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九十条规定“辞退公务员……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被辞退的公务员”,并在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原第八十五条)的基础上追加“并应当告知辞退依据和理由”的内容。修订后的这一规定( )
A. 有利于保障公务员的合法权益
B. 赋予了高级干部更多的人事权力
C. 体现了我国公务员管理的混乱
D. 借鉴了西方文官制度的中立原则
A
【解析】 从材料中关于法律修订的具体内容来看,书面通知可以作为正式的记录和凭证,让公务员清楚知晓自己被辞退的情况,便于他们判断辞退是否合理合法,体现了让公务员在辞退这一重要事项上能够得到公正、透明的对待,故选A项;材料没有涉及高级干部人事权力的任何信息,排除B项;材料中所描述的法律修订是对辞退公务员程序的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排除C项;西方文官制度的中立原则主要指文官在政治上保持中立,不参与党派纷争等内容,D项与材料无关。
1. (2025泉州期中)民国初年,《大公报》载:“目前袁总统特谕亲族及幕友人等,现改共和政体,革故鼎新,自应除百弊,凡有用人行政,原属公权,殊非一人之私,嗣后简任官缺均须选用贤才,汝等各宜自爱,不准徇情滥举,援引私人。”这反映出当时( )
A. 官员选拔的改革是形势使然 B. 官员文化素质得到提高
C. 建立了全面的官员考核机制 D. 杜绝了官场的腐败行为
【解析】 民国初期,共和政体建立,政治体制发生变革,需要新的官员选拔机制来适应新的政治形势,故选A项;材料主旨是袁世凯对于官员选拔的言论,未提及官员文化素质相关内容,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官员选拔的要求,而非官员考核机制,排除C项;袁世凯的这一言论只是一种要求,在实际中不可能仅凭此就杜绝官场腐败行为,“杜绝”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
A
2. (2025潮州期末)北洋政府逐步确立了较为完备的文官纠弹制度,设立行政监察机构——肃政厅,专门纠弹官吏失职违法案件。从当时的纠弹实例来看,被纠弹的大多是地方官吏,最高为巡按使,最多的是县知事。文官纠弹制度的建立( )
A. 加强了对官员的监督 B. 解决了军阀割据问题
C. 巩固了基层民主制度 D. 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
【解析】 文官纠弹制度的设立及其具体实施,主要针对的是地方官吏的失职违法行为,这明显加强了对这些官员的监督力度,故选A项;军阀割据是复杂的历史问题,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方面,仅凭一个文官纠弹制度是无法解决的,排除B项;文官纠弹制度主要关注的是官员的监督,与基层民主制度的巩固无直接关联,排除C项;文官纠弹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监督官员的失职违法行为,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无直接联系,排除D项。
A
3. (2025揭阳期末)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考试法》,规定在边远省区文官考试中,若应考人数实到在五人以上而无一人及格,可以从宽录取一人。并且拥有“各该省区中小学校或专科以上学校毕业证书、该省区检定考试及格证书或服务证明文件,并由保证人保证其确实”的人才享有从宽录取的待遇。这( )
A. 加强了国民政府的中央集权
B. 标志着文官选拔制度的形成
C. 有利于促进边远省区的发展
D. 有利于应对经济危机的挑战
C
【解析】 特殊规定降低了边远省区文官考试的录取门槛,为那些具有一定教育背景和实践经验但可能因各种原因未能达到及格线的人才提供了机会。这样的政策有助于吸引和留住人才在边远省区服务,从而促进这些地区的发展,故选C项;特殊规定主要是关于边远省区的文官考试,并未直接体现加强中央集权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未说明这是文官选拔制度形成的标志,排除B项;文官考试制度的调整与经济危机的应对无直接关联,排除D项。
4. (2025深圳期中)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官吏”称谓逐渐被“公务员”代替。1929年制定了《公务员任用条例》,1930年中华民国考试院成立,为国民政府最高考试机关、最高人事机构。1933年颁布《公务员任用法》,规定:“所有公务员均须依法律,经考试院考选、铨叙,方得任用。”这些举措( )
A. 有效避免了任用亲信现象的出现
B. 反映出公务员制度得到全方位推进
C. 有助于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水平
D. 为国民党专制统治提供了政策基础
C
【解析】 据材料可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重新设计颁布了政府的人事制度,通过制定有关条例和法律,成立考试院等,规范了官员选拔,这有利于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水平,故选C项;“有效避免”表述过于绝对,这些举措实施后,任用亲信现象始终无法禁绝,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设立与公务员有关的机构和相关法律规定,“全方位推进”表述过于夸张,排除B项;材料突出的是对公务员选拔的规定,与国民党专制统治的“政策基础”无关,排除D项。
5. (2025郑州期中)1933年,国民党中央在颁布的《公务员任用法》中明确规定:曾于民国有特殊勋劳、勋劳,或致力于国民革命十年、七年、五年而有成绩者,经证明属实,便可留任或升任简任官、荐任官和委任官,与考试及格人员同等录用。”据此可知这一规定( )
A. 强化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B. 保证行政的连续和稳定性
C. 推动了中国政治的民主化 D. 继承了孙中山的选官思想
【解析】 这一规定使得国民党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任用亲信等,强化了其独裁统治,故选A项;上述规定主要是为了加强国民党的统治,而非保证行政的连续和稳定性,排除B项;上述规定不利于政治民主化,排除C项;孙中山的选官思想是主张在五权宪法的框架之中,国家建立考试院,主要通过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这与题干所述规定不符,排除D项。
A
6. (2024辽宁联考)1953年4月,中共中央发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一九五三至一九五四年干部理论教育的指示》,将全体共产党员干部分别编入高级、中级、初级学习组,业余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政治理论,并对学习内容、时间、方法、要求等作了具体规定,非党干部自愿参加。1954年,中共中央又制定了党员干部离职到党校轮训的计划。这些举措( )
A. 形成了科学的干部管理体制 B. 密切了党员干部与群众关系
C. 初步奠定了公务员制度基础 D. 利于提高党员干部政治觉悟
【解析】 由“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政治理论”等信息说明当时国家重视对党员干部队伍的进行思想素质教育,提高党性和思想觉悟,以便更好发挥对国家和人民伟大事业尽心尽职,故选D项。
D
7. (2025贵阳期末)1979年,我国颁布了《关于实行干部考核制度的意见》,把考核对象分为技术类和党政类。技术类侧重考核专业技能、工作业绩等,党政类侧重考核政治思想方面,把考核结果和干部的奖惩与晋升相联系。这一考核制度( )
A. 利于提升工作效率和提高干部素质
B. 保证了我国干部队伍的清正廉洁
C. 体现“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机制
D. 推动了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完善
【解析】 1979年处于改革开放初期,中共中央改进干部考核制度,重视技术干部的专业技能和党政干部的品行,将考核结果与奖惩晋升挂钩,以提升工作效率和政治素质,故选A项;称考核“保证了”作用过于夸大,排除B项;技术干部考核虽重技能和业绩,但未明确“以德为先”,排除C项;国家颁布的是干部考核的规章制度而非法律,排除D项。
A
8. (2025洛阳期中)1993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确定在各级政府开展机构改革,实行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的“三定”原则,“因事设职、因职择人”。由此可知,这次改革( )
A. 保持了公务员选拔的稳定性 B. 提升了公务员的整体素质
C. 推动了公务员制度的规范化 D. 落实了党管理干部的原则
【解析】 《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颁布,反映了各级政府开展机构改革,对公务员实行“三定”原则,加强了对公务员的选拔、任用与管理,有助于公务员制度的规范化,故选C项;《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不仅仅涉及公务员的选拔,更有利于公务员的任用与管理的规范化,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选拔、任用和管理,与提升了公务员的整体素质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公务员制度的规范化,排除D项。
C
9. (2025泉州期中)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选人用人方面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的标准,“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这从根本上( )
A. 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干部管理法制化
B. 树立了新时代选人用人的标准
C. 说明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更加规范化
D. 杜绝了官员政治不作为的行为
【解析】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明确提出了新时代选拔任用干部的标准,即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以及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故选B项;干部管理法制化并未在材料中明确提及,与材料要求“从根本上”不符,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选人用人标准,而非干部队伍建设的规范化,排除C项;“杜绝了”表述过于绝对,且材料中并未提及政治不作为的行为,排除D项。
B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