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上节知识回顾
树立法治观念
①.敬畏和信仰法律。
②.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
③.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
法律
内涵:一种社会规则和行为规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法治
观念
要求:必须在法律范围内活动,以法律为行为准则,依照法律行使权力,履行义务,树立法治观念,学会依法办事。
【宪法法律至上,敬畏法律规则;法律红线,法律底线;自觉自愿】
【学习法律基本常识,正确理解法律;积极参与各种法治实践活动,理性分析法律问题,提升能力。】
【从细节抓起、从小事抓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美团“退款未到账”事件
2025年8月,多位消费者表示在美团遭遇订单退款难题。有消费者称,2018年审核通过的退款,直至近日才真正退回自己的银行账户。
有消费者表示,有两笔2016年的订单显示退款0元,客服表示退到余额,但是并未查询到2017年之前的余额明细,“今天客服打电话让我上传银行流水,确实没有退款,上传之后又说退到余额了,但是他们也给不出证明。”类似的质疑声在社交媒体刷屏。
议一议:如果你在美团上消费后申请退款,却迟迟不到账,你会怎么做?
第二单元 维护社会秩序
第六课 提升法治素养
6.2 学会依法办事
2025年秋统编新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件
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认识依法办事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增强对我国法治体系的认同与信任。
2.道德修养:通过分享活动,培养学生树立法治意识,在依法办事中践行社会公德,尊重他人权益与公共利益。
3.法治观念:掌握依法办事的路径,学会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增强用法维权意识。
4.健全人格:通过实际案例,培养学生形成理性处事的人格,以合法方式表达诉求,避免因冲动突破法律底线。
5.责任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承担守法责任,参与法治实践,为维护社会秩序和法治氛围贡献力量。
教学重点:学会依法办事的原因及做法。
教学难点: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学会依法办事。
学
习
目
标
1、如何做到依法办事?
2.诉讼的地位及类型
3.★如何提升法治素养?(P53)
探究: 如何做到依法办事
结合案例,说说在生活中我们怎样才能做到依法办事?
合理讨薪 依法维权
某公司因经营不善停业,一直拖欠工人工资。老板和20多名工友多次讨要工资未果,决定到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反映悄况。接待人员了解情况后向中心负责人报告,很快请来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会商。
县劳动行政部门工作人员调查取证并向公司负责人讲理讲法,劳动仲裁部门工作人员到该公司调取考勤记录,确认应付工资数额,银行根据要求将公司账户余额优先用于支付工人工资,经过多部门联动,公司负责人最终与工人签订了调解协议书。
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并成依法办事的习惯,依法维护社会秩序,确保社会和谐有序。
启示
探究新知
阅读图片并结合视频,思考、回答:
(1)以上法律规定,你自觉遵守了吗?
(2)结合生活经验,分享你自觉守法的事例。
答:(1)我自觉遵守了这些规定。
(2) ①在学校,我按时完成作业、遵守课堂纪律,不迟到早退,这符合《教育法》里对受教育者的要求。 ②外出旅游时,我不乱扔垃圾、不大声喧哗,不随意触摸文物,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 ③平时在生活中,我会随手关灯、节约用水,践行低碳生活,履行环保义务。这些都是我自觉守法的具体做法。
活动二 探究与分享
探究新知
笔记梳理
★自觉守法的原因
和要求分别是什么? P50—P51
答:
(1)原因: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P50
(2)做法:①思想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经常想一想,自己的行为是否合法,如果违反法律会有什么后果;
②行动上:在行动上以法律为准绳,自觉遵守法律的各项规定。P51
启示
探究新知
阅读材料并结合视频思考、回答:
以上两个情境给你带来哪些启示?
答:(1)情景一启示: ①即便权益受损,也应通过报警、起诉等合法途径维权,冲动用违法方式解决问题,只会让自己付出沉重代价。
(2)情景二启示:民事活动要遵守法律,信守承诺,不能因利益动摇而违约。遇到纠纷应依法解决,才能维护公平正义和社会秩序。
活动三 探究与分享
丽丽今年14岁。父母离婚后,被判给爸爸。爸爸嫌弃丽丽是女孩,常打骂她。一次爸爸喝醉酒把丽丽打伤,还说女孩子读书没用,不顾丽丽的苦苦哀求,要她去工厂上班。年幼的丽丽流下了无助的泪水。
1.丽丽遇到了什么问题?
2.遇到以上问题,丽丽可以寻求哪些法律服务的组织和机构的帮助?
人民调解委员会
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
遇事找法
不同的法律服务机构有不同的“专长”,遇到问题时“对号入座”找机构,能快速获得有效的法律帮助,。
律师事务所
公证处
法律援助中心
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员通过说服、疏导等方法,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矛盾和纠纷。
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可以回答我们的法律问题,替我们处理涉及法律的事务,他们还可以接受委托或指派,担任代理人或辩护人。
能够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组织和机构
公证处的公证人员依据法律和事实,证明合同、遗嘱、亲属关系、身份、学历、出生日期、婚姻状况等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法律援助中心可以为经济困难公民和符合法定条件的其他当事人无偿提供法律咨询、代理、刑事辩护等法律服务。
【笔记】2. 依法办事的要求
(1)自觉守法。【原因+做法】
(2)遇事找法。
具体要求: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要主动咨询相关专业人士,充分利用能够提供法律服务的组织和机构,如人民调解委员会、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
探究新知
阅读图片并结合视频思考、回答:
案例中刘女士的维权方式给我们什么启示?
活动五 探究与分享
答:启示:当生活中遇到矛盾纠纷,特别是自己或他人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我们要:(1)学会以合法的方式表达诉求,通过法律途径、运用法律武器加以解决。(2)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寻求法律救济
老李和工友们通过一个月对提供法律服务的组织和机构的了解,发现了律师事务所可以帮助他们进行维权,但他们生活不算富裕,高额的律师劳务费让他们维权的信心再次受到打击。
面对生活并不富裕的他们,你还可以为他们提出哪些建议呢?
我们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告诉我们---
解决问题靠法
1.★如何学会依法办事?(P50-P52)
总述:建设法治社会,需要全体社会成员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依法维护社会秩序,确保社会和谐有序。
(1)自觉守法。
原因: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做法: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经常想一想,自己的行为是否合法,如果违反法律会有什么后果;
②在行动上以法律为准绳,自觉遵守法律的各项规定。
(2)遇事找法。
做法: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要主动咨询相关专业人士,充分利用能够提供法律服务的组织和机构,如人民调解委员会、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
(3)解决问题靠法。
做法:①当生活中遇到矛盾纠纷,特别是自己或他人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我们要学会以合法的方式表达诉求,通过法律途径、运用法律武器加以解决。
②我们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维权第三步——寻求法律救济
老李和工友们通过一个月对提供法律服务的组织和机构的了解,发现了律师事务所可以帮助他们进行维权,但他们生活不算富裕,高额的律师劳务费让他们维权的信心再次受到打击。
面对生活并不富裕的他们,你还可以为他们提出哪些建议呢?
我们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告诉我们---
解决问题靠法
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职责
公安机关依法管理社会治安,担负着刑事案件的侦查任务
公安机关
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
人民法院
人民检察院是我国
国家法律监督机关
人民检察院
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起诉只能向人民法院起诉,不可以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起诉。(选择题易错点)
探究新知
活动六 相关链接 P53
诉讼是人们获得法律效济、维护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
诉讼还常分为三种类型: 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
民事诉讼
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民事案件和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
(公民与公民、公民与法人、法人与法人)
行政诉讼
俗称“民告官”,是指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诉讼程序解决行政争议案件的活动。
(公民、法人与行政机关)
刑事诉讼
国家司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查明犯罪事实、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的活动。
(犯罪案件)
行政诉讼
民事诉讼
刑事诉讼
判断:下列案例属于哪种诉讼行为?
1.XX堡餐厅曾在薯条、汉堡、饮料等商品外包装上使用了易烊千玺的肖像。并且,在店内的宣传海报、微信公众号、抖音以及公司网站等均使用了易烊千玺名字和肖像,易烊千玺公司将其诉至法院,赔偿经济损失200万元,并公开赔礼道歉。
3.李某伟被拐案因其“手绘地图寻亲”最终成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被害人李某伟(时年五周岁)在盐津县家中玩耍时,被贺某奎、王某元二被告人诱骗至四川省筠连县。后被卖至河南省兰考县城关乡。法院认为,被告人贺某奎、王某元以出卖为目的偷盗婴幼儿,情节严重,二被告人的行为已构成拐卖人口罪。
2.何先生在为自己创办的小吃店取名时,以“河底捞” 三字为店铺冠名,他的申请被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驳回。陆先生一纸诉状将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告上法庭。
2.诉讼的地位及类型(P53相关链接)
(1)地位:诉讼是人们获得法律救济、维护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
(2)类型:诉讼通常分为三种类型: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
①民事诉讼: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民事案件和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
②行政诉讼: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诉讼程序解决行政争议案件的活动。
③刑事诉讼:国家司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查明犯罪事实、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的活动。
探究新知
笔记梳理
★ 如何(怎样)做社会主
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P53
答: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
树立法治观念,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普法视频
《有法律撑腰,做自己的大英雄》
3.★如何提升法治素养?(P53)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树立法治观念,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老师说明】我觉得P53这段是对整个第六课两框“树立法治观念”和“学会依法办事”的总结。
课堂小结:
学会依法办事
解决问题靠法
自觉守法
树立法治观念,提高依法办事能力。
遇事找法
在行动上以法律为准绳,自觉遵守法律的各项规定。
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主动咨询专业人士,法律服务的组织、机构
学会以合法的方式表达诉求,通过法律途径、运用法律武器加以解决。寻求国家法律救济。
1.网民杜某未经小楼及其家人同意,在网上发布带有小楼肖像的图片,且在明知不妥的情况下拒不删除。小楼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杜某公开登报赔礼道歉并赔偿其损失。从小楼的做法中可知,她( )
①懂得表达自身合法诉求
②运用法治方式解决问题
③具备了一定的法治观念
④受到了法律的特殊保护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课堂练习
2.晓红在父母离异后随妈妈生活,后来妈妈下岗了,晓红爸爸原来每月支付给她的生活费也无故停付了,母女俩的生活陷入困境,晓红面临辍学。为此,晓红可以采取的正确做法是( )
①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利用法律武器维权
②外出打工,自食其力
③通过向居委会或父亲单位反映情况,寻求调解
④申请法律援助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A
课堂练习
3.13岁的王磊创作的美术作品《家乡》被某杂志社出版,其姓名被改成了杂志社一领导亲戚的名字。王磊知道后,通过家长到法院起诉,法院经过调查取证,最后判决杂志社赔偿王磊损失费1000元。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杂志社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
B.王磊做到了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C.王磊通过行政诉讼依法维护合法权益
D.王磊通过公安机关来依法维权
B
课堂练习
4.校园霸凌并不仅仅是打人,还包括辱骂、嘲弄、恶意中伤、团体排挤、人际关系对立、网络霸凌等,会让受害一方内心变得脆弱、无助,造成长期的身心伤害,有些受害者甚至用一生来治愈那段阴暗的时光。为防止伤害,青少年要做到( )
A.依法加大对欺凌霸凌的惩戒力度
B.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亲子关系
C.敢于斗争,机智应对,及时求助
D.加强法治教育,加强督导和巡视
C
课堂练习
随堂练习
D
5.我们青少年的成长道路应该“大道至简,花季不可任性。”从法律角度看,我们青少年要做到“花季不任性”,需要( )
①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②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③积极成为法律的宣传者、践行者
④坚持有法可依、执法必严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随堂练习
A
6.2025年3月8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应勇作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报告指出,依法惩治“黄赌
毒”“盗抢骗”犯罪,起诉56.4万人。从严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起诉1268人。这说明( )
①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各种社会规则和行为规范
②我们要敬畏和信仰法律,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
③法律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④法律的最主要目的就是严厉惩治违法犯罪行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随堂练习
C
7.诉讼是处理纠纷、应对侵害最为正规、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一道屏障。以下属于诉讼手段的是( )
A.市民小王向环保部门反映某企业存在违规排污行为
B.小张向消费者协会投诉某商场销售的产品质量不合格
C.小李到人民法院起诉小赵欠钱不还的侵权行为
D.某企业因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接受劳动部门的调查
随堂练习
D
8.小华的爸爸借给同事5万元,双方约定两年后还清,但三年过去了,对方拒不还钱,小华想通过法律渠道帮助爸爸解决这一纠纷。你认为合适的选择是( )
①求助新闻媒体,寻求社会舆论裁决
②到人民政府提起行政诉讼,讨回公道
③向法律事务所、法律援助中心等机构寻求帮助
④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随堂练习
A
9.法律为我们设定了行为准则,提供了外部保障,维护着我们的正常生活。以下做法值得肯定的是( )
①妈妈给小丽买了一份人身保险,深度解读了民法典之后签订了保险合同
②爸爸就职的公司拖欠工资,他通过劳动仲裁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③小芳在散步时被一条没有拴绳的狗咬伤,她选择了倒霉认栽,不予追究
④邻居装修每天中午施工,影响休息,多次商量无果,老王上门大吵大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随堂练习
B
10.江赣同学的妈妈购买的手机不到一个星期就出现了故障,到商店要求更换遭到拒绝。江赣知道后,向妈妈提出了合理合法的建议。最终店主为妈妈更换了手机。江赣的建议应该是( )
A.围堵商店,逼迫商家让步
B.向有关部门投诉,依法维权
C.利用网络,诋毁商家名誉
D.向公安机关起诉,请求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