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上长春版10《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课件(47张)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七年级上长春版10《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课件(47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10 19:02: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7张PPT。自传用真实生动的文字介绍自己再现自己的传记就是自传。童年最快乐的片段童年最纯真的回忆
……逃归自然
寻找本真——《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沈从文一、读作者沈从文,原名沈岳焕,现代作家。作品非凡脱俗,堪称乡土文学之父。他的《从文自传》和鲁迅的《朝花夕拾》是20世纪30年代评选出的最佳两本散文集。1988年以长篇小说《边城》被内定为诺贝尔文学奖,而他“仅有小学教育,无任何学位”,他是一“怪才”、“奇才”。1922年沈从文离开湘西去北京时,摄于湖南保靖1956年沈从文在历史博物馆做讲解员 晚年沈从文 晚年沈从文 沈从文与张兆和沈从文与张兆和 我一辈子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沈从文《从文家书》 有了你,我相信这一生还会写的出许多更好的文章!对于这些文章我不觉得骄傲,因为等于全是你的。没有你,也就没有这些文章了。
——沈从文《湘行书简》
1988年,沈从文病逝于北京,归葬于老家凤凰。山城之侧,沱江之畔,丹崖之下,一方矗立的皱石作了他的墓碑兼安息地。
碑的阳面,刻的是他的剖白:
照我思索能理解“我” ,
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
碑的阴面,刻的是他一位至亲(充和)的敬诔:
不折不从,星斗其文; 亦慈亦让,赤子其人。
还有从文表侄、画家黄永玉的提笔:
“一个战士,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沈从文名言沈从文墓黄永玉手书沈 从 文 墓 每一个已经形成自己写作风格的作家都有一个“根据地”,比如说老舍的作品便充满“京味”;王安忆的写作就经常以上海为背景;张承志的作品中总有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驰骋的牧马;贾平凹的作品中经常有陕北的风味。同样,沈从文无论走多远,也走不出他的湘西世界。
沈从文来自湖南西部的凤凰古城,那里有山、有水、是个吊脚楼与沱江相映成景的美妙世界。二、读环境 在沈从文的笔下,湘西是一个唯美的世外桃源:
山美、水美、人亦美。那里的生命都充满了原始的活力:积极、单纯、乐观,憎恶随性,爱恨由情。凤凰古城在沈从文笔下飞向世界 沈从文故居 优美的湘西风光美丽的凤凰城古色古香的凤凰城美丽的虹桥湖南湘西凤凰三江苗寨
凤凰古城石板街凤凰古城沱江风光沈从文曾说:“值得回忆的哀乐人事常是湿的。” 八十多年前,沈从文沿着一条沅水,走出山外,走进那所无法毕业的人生学校,读那本未必都能看懂的大书。后来,他也写了许多本未必都能看得懂的小书大书,里面有许多很美的文字和用文字作的很美的画卷,这些文字与画托举的永远是一个沅水边形成的梦想。 逃归自然 寻找本真——《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沈从文三、读文本“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小书指?大书指?小书指文字书或私塾中的学习
大书指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生机盎然的大自然和充满生命活力的人生)(一)整体把握内容:
提示:本文对童年生活的追述是以
时间为顺序展示作者成长的足迹的,
试划分文章层次。一、在私塾时的读书、逃学生活。
二、在新式小学时的读书、逃学生活。
三、总结这段生活的收获及影响。(二)探究理解
1、作者小时侯为什么要逃学?1)简单枯燥的私塾、学校教育无法满足“我”的好奇心,2)生机盎然的大自然深深吸引着“我”, “我的心总得为一种新鲜声音、新鲜颜色、
新鲜气味而跳”。“我学会了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一切,到不同社会中去生活”。 ——声音:
“若在四月落了点小雨,山地里田塍
上各处都是蟋蟀声音,真使人心花怒放。”
……
——气味:
“死蛇的气味,腐草的气味,屠户身上的气味,烧碗处土窑被雨以后放出的的气味,……”
——颜色:
“城头上有白色炊烟,街巷里有摇铃铛卖煤油的声音”
……3)丰富多采的人间生活吸引着“我”。“我的智慧应当从直接生活上吸收消化…… 2、逃学的小从文是个调皮而不愿意读书的学生,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从文本中找到依据。 他的逃学和我们所说的逃学是不同的,他的不学是为了更好的学。
“可是只要我不逃学,在学校里我是不至于象其他那些人受处罚的。我从不用心念书,但我从不在应当背诵时节无法对付。许多书总是临时来读十遍八遍,背诵时节却居然琅琅上口,一字不遗。也似乎就由于这份小小聪明,学校把我同一般同学一样待遇,更使我轻视学校。家中不了解我为什么不想上进,不好好的利用自己聪明用功,我不了解家中为什么只要我读书,不让我玩。我自己总以为读书太容易了点,把认得的字记记那不算什么希奇。最希奇处应当是另外那些人,在他那分习惯下所做的一切事情。”3、作者认为这段逃学生活对他有何影响?①与水的接近,让我认识美,学会思索 ②新鲜直接的生活增长了我的智慧 ③逃学的习惯形成了我“怀疑一切成例与观念,为人生远景而凝眸”(不受既定思维和规矩的束缚,目光看得更远!) 感情上:感情流动而不凝固
学识上:善观察,智慧增长
性格上:多思善疑,常常为人生远 景而凝眸(三)鉴赏: 在逃学过程中有哪些见闻? 作者是如何描写的?具体生动、趣味盎然的细节描写五光十色的大自然、
鲜活有趣的人间生活沈从文在逃学过程中遇到有趣的人和事,请把有关的细节描写找出来。谈谈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细节描写鉴赏9:小小从文漫游奇境
10:藏书篮
11:逃学失败受罚
12、13:到新学校上学路上的见闻
14:看尸体
15:原来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16:落雨大,水浸街……
17-27:我和蟋蟀有个约会
30: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尽情地撒野细节描写鉴赏细节描写鉴赏作用:使读者可以深刻地领略大自然和社会生活对作者的人生观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体会到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的博大精深、奥妙无穷。
(四)评价:你怎样评价作者儿时的这段逃学生活?(结合文本)作者对待“小书”与“大书”的关系
对其性格的形成及日后文学创作的影响逃归自然,寻找本真如何理解作者体会到的生命的本真和快乐?
——自由、随性、无所顾忌、只要懂得发现和欣赏身边的美,快乐便随处可得! 我所写的故事,却多数是水边的故事。故事中我最满意的文章,常用船上水上作为背景。我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全为我在水边船上所见到的人物性格。我文字中一点忧郁气分,便因为被过去十五年前南方的阴雨天气影响而来。我文字风格,假若还有值得注意之处,那只因为我记得水上的言语太多了。
——沈从文《我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