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8张PPT)
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第三节 物质的量
课时13 物质的量浓度
目 标 导 航
学习目标 知识体系
1. 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2. 熟练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基本计算 3. 了解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实验操作;掌握容量瓶的使用方法和误差分析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 将58.5 g NaCl溶于1 L水形成1 mol/L NaCl溶液( )
(2) 0.5 mol/L稀硫酸溶液中c(H+)=1.0 mol/L( )
(3) 25.0 g CuSO4·5H2O溶于75.0 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5.0%( )
(4) 将1 mol Na2O溶于水中配成1 L溶液,所得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 ( )
(5) 将11.2 L HCl气体通入水中配成0.5 L溶液,得到1 mol/L盐酸( )
(6) 1 L 0.5 mol/L CaCl2溶液中,Ca2+与Cl-的物质的量浓度都是0.5 mol/L ( )
概 念 辨 析
×
√
×
×
×
×
纲要笔记
1. 定义: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
2. 符号:cB,单位为__________。
3. 计算公式:____________。
物质的量浓度
1
mol/L
[要点提醒]
(1) 物质的量浓度使用的体积是溶液的体积,不是溶剂体积。
(3) 结晶水合物溶于水时,溶质为无水化合物。如CuSO4·5H2O溶于水时,溶质为_________。
(4) 加入与水反应的物质,溶质是与水反应后的生成物。如Na2O投入水中,溶质是_________。
(5) NH3溶于水后溶质为NH3·H2O,但计算浓度时以NH3分子作为溶质。
2∶1
CuSO4
NaOH
1. 主要仪器:容量瓶
(1) 结构:细颈、梨形的平底玻璃仪器,带磨口玻璃塞或塑料塞。
(2) 标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规格:50 mL、100 mL、250 mL、500 mL、1 000 mL等。
(4) 用途: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5) 检漏:在容量瓶内装入适量的水,塞紧瓶塞,用右手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五指托住容量瓶底,将其倒立,观察容量瓶是否漏水;若不漏水,将瓶正立且将瓶塞旋转180°后,再次倒立,检查是否漏水。经检查不漏水的容量瓶才能使用。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2
温度
容积
环形刻度线
[要点提醒]
(1) 容量瓶的四个关键“操作”
①使用前验漏并用蒸馏水洗净(不用烘干);
②引流时,玻璃棒与容量瓶的接触点应在刻度线以下;
③定容时要平视刻度线,使凹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切;
④选择容量瓶的规格时,采用“大而近”的原则。
(2) 容量瓶使用的六个“不能”
①不能作反应器;
②不能用来长期储存溶液;
③容量瓶用蒸馏水洗过后不用烘干;
④不能将过冷或过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⑤不能将固体或浓溶液直接在容量瓶中溶解(或稀释);
⑥不能配制任意体积,只能与容量瓶上容积相同。
2. 配制步骤(以配制100 mL 1.00 mol/L NaCl溶液为例)
0.1 mol
5.85 g
5.9 g
玻璃棒
2~3
容量瓶
1~2
凹液面
刻度线相切
1. “浓度偏大”或“浓度偏小”的含义
(1) “浓度偏大”: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比理论上计算的浓度高。
(2) “浓度偏小”: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比理论上计算的浓度低。
2. 量筒量取试剂
结论:仰视量筒刻度线读数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俯视量筒刻度线读数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小。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中,分析俯视、仰视与溶液浓度误差的关系
3
3. 容量瓶定容
结论:仰视容量瓶刻度线定容所配溶液浓度偏小;俯视容量瓶刻度线定容所配溶液浓度偏大。
[要点提醒]
(1) 定容、摇匀、静置后,液面低于刻度线,不能再加蒸馏水,否则浓度偏低。
(2) 定容加蒸馏水,一旦超过刻度线,要重新配制。
4.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误差分析
步骤 可能引起误差的因素 n V c
称量 少量NaCl沾在滤纸上 ______ ______ ______
砝码与试剂位置颠倒且使用了游码 ______ ______ ______
称量易潮解的物质(如NaOH)时间过长 ______ ______ ______
溶解 有少量液体溅出 ______ ______ ______
溶解前烧杯内有水 ______ ______ ______
冷却至室温 未冷却至室温就转移至容量瓶中 ______ ______ ______
偏小
不变
偏小
偏小
不变
偏小
偏小
不变
偏小
偏小
不变
偏小
不变
不变
不变
不变
偏小
偏大
步骤 可能引起误差的因素 n V c
转移 容量瓶内有少量水 ______ ______ ______
转移过程中有少量溶液洒在容量瓶外 ______ ______ ______
洗涤 未洗涤或洗涤液未注入容量瓶 ______ ______ ______
定容 仰视 ______ ______ ______
俯视 ______ ______ ______
水加多了,用滴管吸出 ______ ______ ______
摇匀 定容后振荡、摇匀、静置,液面下降 ______ ______ ______
摇匀后液面下降,再加水 ______ ______ ______
装瓶 试剂瓶刚用蒸馏水洗过 ______ ______ ______
不变
不变
不变
偏小
不变
偏小
偏小
不变
偏小
不变
偏大
偏小
不变
偏小
偏大
偏小
不变
偏小
不变
不变
不变
不变
偏大
偏小
不变
偏大
偏小
1. 溶质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换算
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4
2. 溶液的稀释及混合计算
c(浓溶液)·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
3. 相同溶质、不同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混合
(1) 若忽略溶液体积变化:
c1V1+c2V2=c(混)·V(混)
(2) 若给出混合后溶液的密度:
4. 标准状况下,气体溶于水,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计算
分类悟法
类型1 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下列关于0.1 mol/L NaOH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1 L该溶液中含有40 g NaOH
B. 100 mL该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01 mol/L
C. 在1 g水中溶解4 g NaOH即可配制0.1 mol/L NaOH溶液
D. 向1 mL该溶液中加入水稀释至10 mL,所得c(NaOH)=0.01 mol/L
1
【解析】1 L 0.1 mol/L NaOH溶液中含NaOH的质量为1 L×0.1 mol/L× 40 g/mol=4 g,A错误;NaOH是强电解质,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1 mol/L,B错误;在1 g水中溶解4 g NaOH,溶液密度未知,不能求得溶液体积,C错误。
D
类型2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
(2024·深圳)利用质量分数98%的浓硫酸(密度1.84 g/cm3)配制100 mL 0.200 0 mol/L稀硫酸。下列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量筒量取1.09 mL浓硫酸
B. 将量取的浓硫酸倒入容量瓶,然后加蒸馏水定容
C. 定容时,若俯视刻度线,会导致所配制的硫酸浓度偏大
D. 定容时液面超过刻度线,立即将多余的液体吸出
2
【解析】量筒的精确度为0.1 mL,应用量筒量取1.1 mL浓硫酸,A错误;稀释溶液不能在容量瓶中进行,B错误;定容时,若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体积偏小,会导致所配制的硫酸浓度偏大,C正确;定容时液面超过刻度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需要重新配制,D错误。
C
类型3 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在0.2 L由NaCl、MgCl2、CaCl2组成的混合液中,部分离子浓度大小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3
(1) 该混合液中,NaCl的物质的量为____ mol,含溶质MgCl2的质量为____ g。
(2) 该混合液中,CaCl2的物质的量为_____ mol,将该混合液加水稀释至体积为1 L,稀释后溶液中Ca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 mol/L。
(3) 向该稀释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可得到沉淀______ mol。
【解析】由图可知,n(Na+)=0.2 L×1.0 mol/L=0.2 mol,n(Mg2+)=0.2 L× 0.5 mol/L=0.1 mol,n(Cl-)=0.2 L×3.0 mol/L=0.6 mol。(1) n(NaCl)=n(Na+)=0.2 mol,n(MgCl2)=n(Mg2+)=0.1 mol,m(MgCl2)=0.1 mol×95 g/mol=9.5 g。 (2) CaCl2提供的n(Cl-)=0.6 mol-0.2 mol-0.1 mol×2=0.2 mol,则n(CaCl2)= 0.1 mol,c(CaCl2)=c(Ca2+)=0.1 mol/L。(3) 溶液中n(Cl-)=0.6 mol,根据Ag++Cl-===AgCl↓,可得到0.6 mol AgCl沉淀。
0.2
9.5
0.1
0.1
0.6
课堂评价
1. 将28.6 g Na2CO3·10H2O溶于水配成1 L溶液,则:
(1) 该溶液的溶质为__________,其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 mol/L。
(2) 从所配溶液中取出10 mL溶液,取出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 mol/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________ g。
Na2CO3
0.1
0.1
0.106
2. (2024·广州)实验室用KMnO4固体配制1 000 mL 0.1 mol/L KMnO4溶液,如图所示为甲同学的部分实验操作,其中规范的是( )
D
【解析】KMnO4具有强氧化性,故盛装的时候应用烧杯盛装,且使用天平应当“左物右码”,A错误;移液时应该用玻璃棒引流,B错误;定容时,胶头滴管应该垂直悬空于容量瓶正上方,C错误;溶解固体在烧杯中进行,且用玻璃棒搅拌,D正确。
3. (2024·东莞)下列操作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
A. KMnO4固体受潮
B. 将溶解液转移后直接定容
C. 摇匀后见液面下降,不加蒸馏水
D. 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解析】固体试剂受潮,导致称取的固体中含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A不符合题意;将溶解液转移后直接定容,漏掉洗涤操作,部分溶质损耗,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B不符合题意;摇匀后见液面下降,不加蒸馏水,属于正常操作,溶液浓度准确,C不符合题意;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D符合题意。
D
A. 3∶2∶1 B. 3∶1∶2
C. 2∶6∶3 D. 1∶3∶2
C
配套新练案
1. 小明的血液化验单中葡萄糖的指标为5.9 mmol/L。表示该体检指标的物理量是( )
A. 溶解度(S) B. 物质的量浓度(c)
C. 质量分数(w) D. 摩尔质量(M)
B
2.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溶液,不需用的仪器是( )
C
3. 配制450 mL 0.100 mol/L NaOH溶液,下列操作或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天平称量1.8 g NaOH固体,在烧杯中加水溶解
B. 将NaOH固体溶解后立即转入容量瓶进行定容
C. 若将NaOH固体放在滤纸上称量,使配的NaOH溶液浓度偏低
D. 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使配得的NaOH溶液浓度偏高
【解析】根据容量瓶的规格应该配制500 mL NaOH溶液,故用天平称量NaOH固体的质量为0.5 L×0.100 mol/L×40 g/mol=2.0 g,A错误;需将溶解后的溶液冷却至室温后再转入容量瓶,B错误;NaOH有腐蚀性且易潮解,若放在滤纸上称量,导致称量的NaOH的量偏少,配得的NaOH溶液浓度偏低,C正确;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溶液的体积偏大,配得的NaOH溶液浓度偏低,D错误。
C
4. 下列溶液中,所含Cl-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
A. 25 mL 0.15 mol/L盐酸
B. 50 mL 0.5 mol/L CuCl2
C. 50 mL 2 mol/L KClO3
D. 150 mL 0.25 mol/L MgCl2
【解析】25 mL 0.15 mol/L盐酸中c(Cl-)=c(HCl)=0.15 mol/L×1=0.15 mol/L;50 mL 0.5 mol/L CuCl2溶液中c(Cl-)=2c(CuCl2)=0.5 mol/L×2=1 mol/L;KClO3溶液中不含Cl-;150 mL 0.25 mol/L MgCl2溶液中c(Cl-)=2c(MgCl2)=0.5 mol/L;故氯离子浓度最大的是CuCl2溶液,B符合题意。
B
A. 3∶2∶2 B. 1∶2∶3
C. 1∶1∶3 D. 3∶3∶1
D
6. (2024·深圳)配制450 mL 0.100 mol/L NaCl溶液,部分实验操作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500 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等
B. 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无需干燥可使用
C. 上述实验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②①④①③
D. 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使配得的NaCl溶液浓度偏高
【解析】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溶液的浓度偏低,D错误。
D
7. (2024·广州)配制80 mL 0.5 mol/L NaOH溶液。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 选用100 mL容量瓶进行配制
B. 将NaOH固体溶解并冷却至室温后移至容量瓶中
C. 移液后用蒸馏水洗涤烧杯、玻璃棒2~3次,洗涤液移至容量瓶中
D. 沿玻璃棒向容量瓶中注入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恰好与容量瓶刻度线相切
【解析】沿玻璃棒向容量瓶中注入蒸馏水,当液面离刻度线1~2 cm时,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溶液的凹液面恰好与容量瓶刻度线相切,D错误。
D
8. (2024·广州)某混合溶液中所含离子的浓度如表,则M离子可能为( )
A. Cl- B. Ba2+
C. Na+ D. Mg2+
D
9. 配制200 mL 2.00×10-3 mol/L KMnO4溶液。
(1) 计算、称量:需用分析天平称量__________ g KMnO4固体(保留到小数点后四位)。
(2) 选择仪器: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
0.079 0
250 mL容量瓶
(3) 称量后,下列操作步骤的顺序为____________(填字母)。
定容的操作: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
CDEBA
加水至刻度线下1~2 cm处
(4) 下列操作会使KMnO4溶液浓度偏低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转移溶液前,容量瓶底部有水
②转移溶液时,溶液不慎洒到容量瓶外
③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④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不再加水
(5) 配制KMnO4溶液后用稀硫酸酸化,说明不用盐酸酸化的原因: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③
盐酸能与KMnO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KMnO4溶液变质
【解析】(1) 配制200 mL KMnO4溶液应该选择250 mL容量瓶,则KMnO4的物质的量n=cV=0.25 L×2.00×10-3 mol/L=5.00×10-4 mol,KMnO4固体的质量m=nM=5.00×10-4 mol×158 g/mol=0.079 0 g。(4) 转移溶液前,容量瓶底部有水,不影响所配溶液浓度,①错误;转移溶液时,溶液不慎洒到容量瓶外,使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导致溶液浓度偏低,②正确;定容时仰视刻度线,使溶液的总体积偏大,导致溶液浓度偏低,③正确;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不再加水,不影响所配溶液浓度,④错误。(5) KMnO4具有强氧化性,盐酸具有还原性,盐酸能与KMnO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导致KMnO4溶液变质,使测定结果偏高,并且副反应产生的氯气也会污染环境。
10. (2024·东莞)现用Na2CO3·10H2O固体配制100 mL 0.1 mol/L Na2CO3溶液,可供选择的仪器有:玻璃棒、烧杯、电子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回答下列问题:
(1) 上述仪器中,还缺少的定量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
(2) 需称取Na2CO3·10H2O固体质量为________ g。
(3) 将图中的实验步骤A~F按实验过程先后次序排列___→B→___→F→___ →___。
100 mL容量瓶
2.86
C
D
A
E
(4) 将所配制的Na2CO3溶液进行测定,发现浓度偏大,可能的原因是______(填字母)。
a. 称量的Na2CO3·10H2O固体有杂质
b. 称量的Na2CO3·10H2O固体已经部分失去结晶水
c. 转移时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d. 定容时,加蒸馏水未到刻度线就停止滴加蒸馏水
(5) 下列溶液中,与100 mL 0.1 mol/L Na2CO3溶液中的Na+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是______(填字母)。
a. 200 mL 0.05 mol/L Na2CO3溶液 b. 200 mL 0.1 mol/L NaCl溶液
c. 300 mL 0.1 mol/L Na2SO4溶液 d. 100 mL 0.2 mol/L NaOH溶液
bd
cd
谢谢观赏课时13 物质的量浓度
学习目标 知识体系
1. 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2. 熟练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基本计算3. 了解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实验操作;掌握容量瓶的使用方法和误差分析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 将58.5 g NaCl溶于1 L水形成1 mol/L NaCl溶液(×)
(2) 0.5 mol/L稀硫酸溶液中c(H+)=1.0 mol/L(√)
(3) 25.0 g CuSO4·5H2O溶于75.0 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5.0%(×)
(4) 将1 mol Na2O溶于水中配成1 L溶液,所得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
(5) 将11.2 L HCl气体通入水中配成0.5 L溶液,得到1 mol/L盐酸(×)
(6) 1 L 0.5 mol/L CaCl2溶液中,Ca2+与Cl-的物质的量浓度都是0.5 mol/L(×)
物质的量浓度
1. 定义: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
2. 符号:cB,单位为mol/L。
3. 计算公式:cB=。
[要点提醒]
(1) 物质的量浓度使用的体积是溶液的体积,不是溶剂体积。
(2)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Na2SO4溶液中,c(Na+)∶c(SO)=2∶1。
(3) 结晶水合物溶于水时,溶质为无水化合物。如CuSO4·5H2O溶于水时,溶质为CuSO4。
(4) 加入与水反应的物质,溶质是与水反应后的生成物。如Na2O投入水中,溶质是NaOH。
(5) NH3溶于水后溶质为NH3·H2O,但计算浓度时以NH3分子作为溶质。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 主要仪器:容量瓶
(1) 结构:细颈、梨形的平底玻璃仪器,带磨口玻璃塞或塑料塞。
(2) 标记:温度、容积、环形刻度线。
(3) 规格:50 mL、100 mL、250 mL、500 mL、1 000 mL等。
(4) 用途: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5) 检漏:在容量瓶内装入适量的水,塞紧瓶塞,用右手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五指托住容量瓶底,将其倒立,观察容量瓶是否漏水;若不漏水,将瓶正立且将瓶塞旋转180°后,再次倒立,检查是否漏水。经检查不漏水的容量瓶才能使用。
[要点提醒]
(1) 容量瓶的四个关键“操作”
①使用前验漏并用蒸馏水洗净(不用烘干);
②引流时,玻璃棒与容量瓶的接触点应在刻度线以下;
③定容时要平视刻度线,使凹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切;
④选择容量瓶的规格时,采用“大而近”的原则。
(2) 容量瓶使用的六个“不能”
①不能作反应器;
②不能用来长期储存溶液;
③容量瓶用蒸馏水洗过后不用烘干;
④不能将过冷或过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⑤不能将固体或浓溶液直接在容量瓶中溶解(或稀释);
⑥不能配制任意体积,只能与容量瓶上容积相同。
2. 配制步骤(以配制100 mL 1.00 mol/L NaCl溶液为例)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中,分析俯视、仰视与溶液浓度误差的关系
1. “浓度偏大”或“浓度偏小”的含义
(1) “浓度偏大”: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比理论上计算的浓度高。
(2) “浓度偏小”: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比理论上计算的浓度低。
2. 量筒量取试剂
结论:仰视量筒刻度线读数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俯视量筒刻度线读数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小。
3. 容量瓶定容
结论:仰视容量瓶刻度线定容所配溶液浓度偏小;俯视容量瓶刻度线定容所配溶液浓度偏大。
[要点提醒]
(1) 定容、摇匀、静置后,液面低于刻度线,不能再加蒸馏水,否则浓度偏低。
(2) 定容加蒸馏水,一旦超过刻度线,要重新配制。
4.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误差分析
原理:根据c==进行分析。
步骤 可能引起误差的因素 n V c
称量 少量NaCl沾在滤纸上 偏小 不变 偏小
砝码与试剂位置颠倒且使用了游码 偏小 不变 偏小
称量易潮解的物质(如NaOH)时间过长 偏小 不变 偏小
溶解 有少量液体溅出 偏小 不变 偏小
溶解前烧杯内有水 不变 不变 不变
冷却至室温 未冷却至室温就转移至容量瓶中 不变 偏小 偏大
转移 容量瓶内有少量水 不变 不变 不变
转移过程中有少量溶液洒在容量瓶外 偏小 不变 偏小
洗涤 未洗涤或洗涤液未注入容量瓶 偏小 不变 偏小
定容 仰视 不变 偏大 偏小
俯视 不变 偏小 偏大
水加多了,用滴管吸出 偏小 不变 偏小
摇匀 定容后振荡、摇匀、静置,液面下降 不变 不变 不变
摇匀后液面下降,再加水 不变 偏大 偏小
装瓶 试剂瓶刚用蒸馏水洗过 不变 偏大 偏小
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1. 溶质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换算
名称 物质的量浓度 溶质质量分数
定义 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 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相似处 表示溶液中溶质含量的物理量
计算式 cB= w(溶质)=×100%
相互关系
2. 溶液的稀释及混合计算
c(浓溶液)·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
3. 相同溶质、不同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混合
(1) 若忽略溶液体积变化:
c1V1+c2V2=c(混)·V(混)
(2) 若给出混合后溶液的密度:
V(混)==
4. 标准状况下,气体溶于水,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计算
n(气体)= mol
m(溶液)=g
V(溶液)=×10-3 L/cm3
= L
c=
= mol/L
类型1 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下列关于0.1 mol/L NaOH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D)
A. 1 L该溶液中含有40 g NaOH
B. 100 mL该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01 mol/L
C. 在1 g水中溶解4 g NaOH即可配制0.1 mol/L NaOH溶液
D. 向1 mL该溶液中加入水稀释至10 mL,所得c(NaOH)=0.01 mol/L
【解析】1 L 0.1 mol/L NaOH溶液中含NaOH的质量为1 L×0.1 mol/L×40 g/mol=4 g,A错误;NaOH是强电解质,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B错误;在1 g水中溶解4 g NaOH,溶液密度未知,不能求得溶液体积,C错误。
类型2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
(2024·深圳)利用质量分数98%的浓硫酸(密度1.84 g/cm3)配制100 mL 0.200 0 mol/L稀硫酸。下列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C)
A. 用量筒量取1.09 mL浓硫酸
B. 将量取的浓硫酸倒入容量瓶,然后加蒸馏水定容
C. 定容时,若俯视刻度线,会导致所配制的硫酸浓度偏大
D. 定容时液面超过刻度线,立即将多余的液体吸出
【解析】量筒的精确度为0.1 mL,应用量筒量取1.1 mL浓硫酸,A错误;稀释溶液不能在容量瓶中进行,B错误;定容时,若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体积偏小,会导致所配制的硫酸浓度偏大,C正确;定容时液面超过刻度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需要重新配制,D错误。
类型3 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在0.2 L由NaCl、MgCl2、CaCl2组成的混合液中,部分离子浓度大小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该混合液中,NaCl的物质的量为0.2 mol,含溶质MgCl2的质量为9.5 g。
(2) 该混合液中,CaCl2的物质的量为0.1 mol,将该混合液加水稀释至体积为1 L,稀释后溶液中Ca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
(3) 向该稀释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可得到沉淀0.6 mol。
【解析】由图可知,n(Na+)=0.2 L×1.0 mol/L=0.2 mol,n(Mg2+)=0.2 L×0.5 mol/L=0.1 mol,n(Cl-)=0.2 L×3.0 mol/L=0.6 mol。(1) n(NaCl)=n(Na+)=0.2 mol,n(MgCl2)=n(Mg2+)=0.1 mol,m(MgCl2)=0.1 mol×95 g/mol=9.5 g。(2) CaCl2提供的n(Cl-)=0.6 mol-0.2 mol-0.1 mol×2=0.2 mol,则n(CaCl2)=0.1 mol,c(CaCl2)=c(Ca2+)=0.1 mol/L。(3) 溶液中n(Cl-)=0.6 mol,根据Ag++Cl-===AgCl↓,可得到0.6 mol AgCl沉淀。
1. 将28.6 g Na2CO3·10H2O溶于水配成1 L溶液,则:
(1) 该溶液的溶质为Na2CO3,其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
(2) 从所配溶液中取出10 mL溶液,取出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0.106 g。
2. (2024·广州)实验室用KMnO4固体配制1 000 mL 0.1 mol/L KMnO4溶液,如图所示为甲同学的部分实验操作,其中规范的是(D)
【解析】KMnO4具有强氧化性,故盛装的时候应用烧杯盛装,且使用天平应当“左物右码”,A错误;移液时应该用玻璃棒引流,B错误;定容时,胶头滴管应该垂直悬空于容量瓶正上方,C错误;溶解固体在烧杯中进行,且用玻璃棒搅拌,D正确。
3. (2024·东莞)下列操作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D)
A. KMnO4固体受潮
B. 将溶解液转移后直接定容
C. 摇匀后见液面下降,不加蒸馏水
D. 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解析】固体试剂受潮,导致称取的固体中含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A不符合题意;将溶解液转移后直接定容,漏掉洗涤操作,部分溶质损耗,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B不符合题意;摇匀后见液面下降,不加蒸馏水,属于正常操作,溶液浓度准确,C不符合题意;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D符合题意。
4. 用等体积的0.1 mol/L BaCl2溶液可将相同体积的Fe2(SO4)3、Na2SO4、KAl(SO4)2三种溶液中的SO完全沉淀,则三种硫酸盐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C)
A. 3∶2∶1 B. 3∶1∶2
C. 2∶6∶3 D. 1∶3∶2
【解析】三种溶液中均发生反应:Ba2++SO===BaSO4↓,反应消耗等物质的量BaCl2,则Fe2(SO4)3、Na2SO4、KAl(SO4)2三种溶液中n(SO)相同,假设n(SO)=3 mol,则n[Fe2(SO4)3]=n(SO)=1 mol,n(Na2SO4)=n(SO)=3 mol,n[KAl(SO4)2]=n(SO)=1.5 mol,三种溶液的体积相同,所以三种硫酸盐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 mol ∶3 mol∶1.5 mol=2∶6∶3,C正确。
配套新练案
1. 小明的血液化验单中葡萄糖的指标为5.9 mmol/L。表示该体检指标的物理量是(B)
A. 溶解度(S) B. 物质的量浓度(c)
C. 质量分数(w) D. 摩尔质量(M)
2.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溶液,不需用的仪器是(C)
3. 配制450 mL 0.100 mol/L NaOH溶液,下列操作或说法正确的是(C)
A. 用天平称量1.8 g NaOH固体,在烧杯中加水溶解
B. 将NaOH固体溶解后立即转入容量瓶进行定容
C. 若将NaOH固体放在滤纸上称量,使配的NaOH溶液浓度偏低
D. 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使配得的NaOH溶液浓度偏高
【解析】根据容量瓶的规格应该配制500 mL NaOH溶液,故用天平称量NaOH固体的质量为0.5 L×0.100 mol/L×40 g/mol=2.0 g,A错误;需将溶解后的溶液冷却至室温后再转入容量瓶,B错误;NaOH有腐蚀性且易潮解,若放在滤纸上称量,导致称量的NaOH的量偏少,配得的NaOH溶液浓度偏低,C正确;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溶液的体积偏大,配得的NaOH溶液浓度偏低,D错误。
4. 下列溶液中,所含Cl-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B)
A. 25 mL 0.15 mol/L盐酸
B. 50 mL 0.5 mol/L CuCl2
C. 50 mL 2 mol/L KClO3
D. 150 mL 0.25 mol/L MgCl2
【解析】25 mL 0.15 mol/L盐酸中c(Cl-)=c(HCl)=0.15 mol/L×1=0.15 mol/L;50 mL 0.5 mol/L CuCl2溶液中c(Cl-)=2c(CuCl2)=0.5 mol/L×2=1 mol/L;KClO3溶液中不含Cl-;150 mL 0.25 mol/L MgCl2溶液中c(Cl-)=2c(MgCl2)=0.5 mol/L;故氯离子浓度最大的是CuCl2溶液,B符合题意。
5. 用20 mL 0.1 mol/L BaCl2溶液恰好可使同体积的ZnSO4、K2SO4和Fe2(SO4)3三种溶液中的SO完全转化为BaSO4沉淀。则三种硫酸盐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D)
A. 3∶2∶2 B. 1∶2∶3
C. 1∶1∶3 D. 3∶3∶1
【解析】由题知反应消耗BaCl2的物质的量相同,则3种溶液中的SO恰好完全转化为沉淀,设ZnSO4、K2SO4、Fe2(SO4)3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z,由Ba2++SO===BaSO4↓可知x×1=y×1=z×3,则x∶y∶z=3∶3∶1,因三种溶液的体积相同,故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浓度之比,即浓度之比为3∶3∶1,D正确。
6. (2024·深圳)配制450 mL 0.100 mol/L NaCl溶液,部分实验操作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 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500 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等
B. 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无需干燥可使用
C. 上述实验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②①④①③
D. 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使配得的NaCl溶液浓度偏高
【解析】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溶液的浓度偏低,D错误。
7. (2024·广州)配制80 mL 0.5 mol/L NaOH溶液。下列操作错误的是(D)
A. 选用100 mL容量瓶进行配制
B. 将NaOH固体溶解并冷却至室温后移至容量瓶中
C. 移液后用蒸馏水洗涤烧杯、玻璃棒2~3次,洗涤液移至容量瓶中
D. 沿玻璃棒向容量瓶中注入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恰好与容量瓶刻度线相切
【解析】沿玻璃棒向容量瓶中注入蒸馏水,当液面离刻度线1~2 cm时,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溶液的凹液面恰好与容量瓶刻度线相切,D错误。
8. (2024·广州)某混合溶液中所含离子的浓度如表,则M离子可能为(D)
所含离子 NO SO H+ M
个数 4a a 2a 2a
A. Cl- B. Ba2+
C. Na+ D. Mg2+
【解析】由电荷守恒可知,4a×1+a×2>2a×1,可知M为阳离子,且M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同时Ba2+与SO反应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符合条件的只有Mg2+,D正确。
9. 配制200 mL 2.00×10-3 mol/L KMnO4溶液。
(1) 计算、称量:需用分析天平称量0.079 0 g KMnO4固体(保留到小数点后四位)。
(2) 选择仪器: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250 mL容量瓶。
(3) 称量后,下列操作步骤的顺序为CDEBA(填字母)。
定容的操作: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当加水至刻度线下1~2 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
(4) 下列操作会使KMnO4溶液浓度偏低的是②③(填序号)。
①转移溶液前,容量瓶底部有水
②转移溶液时,溶液不慎洒到容量瓶外
③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④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不再加水
(5) 配制KMnO4溶液后用稀硫酸酸化,说明不用盐酸酸化的原因:盐酸能与KMnO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KMnO4溶液变质。
【解析】(1) 配制200 mL KMnO4溶液应该选择250 mL容量瓶,则KMnO4的物质的量n=cV=0.25 L×2.00×10-3 mol/L=5.00×10-4 mol,KMnO4固体的质量m=nM=5.00×10-4 mol×158 g/mol=0.079 0 g。(4) 转移溶液前,容量瓶底部有水,不影响所配溶液浓度,①错误;转移溶液时,溶液不慎洒到容量瓶外,使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导致溶液浓度偏低,②正确;定容时仰视刻度线,使溶液的总体积偏大,导致溶液浓度偏低,③正确;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不再加水,不影响所配溶液浓度,④错误。(5) KMnO4具有强氧化性,盐酸具有还原性,盐酸能与KMnO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导致KMnO4溶液变质,使测定结果偏高,并且副反应产生的氯气也会污染环境。
10. (2024·东莞)现用Na2CO3·10H2O固体配制100 mL 0.1 mol/L Na2CO3溶液,可供选择的仪器有:玻璃棒、烧杯、电子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回答下列问题:
(1) 上述仪器中,还缺少的定量仪器是100 mL容量瓶。
(2) 需称取Na2CO3·10H2O固体质量为2.86 g。
(3) 将图中的实验步骤A~F按实验过程先后次序排列C→B→D→F→A→E。
(4) 将所配制的Na2CO3溶液进行测定,发现浓度偏大,可能的原因是bd(填字母)。
a. 称量的Na2CO3·10H2O固体有杂质
b. 称量的Na2CO3·10H2O固体已经部分失去结晶水
c. 转移时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d. 定容时,加蒸馏水未到刻度线就停止滴加蒸馏水
(5) 下列溶液中,与100 mL 0.1 mol/L Na2CO3溶液中的Na+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是cd(填字母)。
a. 200 mL 0.05 mol/L Na2CO3溶液
b. 200 mL 0.1 mol/L NaCl溶液
c. 300 mL 0.1 mol/L Na2SO4溶液
d. 100 mL 0.2 mol/L NaOH溶液课时13 物质的量浓度
学习目标 知识体系
1. 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2. 熟练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基本计算3. 了解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实验操作;掌握容量瓶的使用方法和误差分析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 将58.5 g NaCl溶于1 L水形成1 mol/L NaCl溶液( )
(2) 0.5 mol/L稀硫酸溶液中c(H+)=1.0 mol/L( )
(3) 25.0 g CuSO4·5H2O溶于75.0 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5.0%( )
(4) 将1 mol Na2O溶于水中配成1 L溶液,所得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 )
(5) 将11.2 L HCl气体通入水中配成0.5 L溶液,得到1 mol/L盐酸( )
(6) 1 L 0.5 mol/L CaCl2溶液中,Ca2+与Cl-的物质的量浓度都是0.5 mol/L( )
物质的量浓度
1. 定义: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
2. 符号:cB,单位为________。
3. 计算公式:________。
[要点提醒]
(1) 物质的量浓度使用的体积是溶液的体积,不是溶剂体积。
(2)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Na2SO4溶液中,c(Na+)∶c(SO)=________。
(3) 结晶水合物溶于水时,溶质为无水化合物。如CuSO4·5H2O溶于水时,溶质为________。
(4) 加入与水反应的物质,溶质是与水反应后的生成物。如Na2O投入水中,溶质是________。
(5) NH3溶于水后溶质为NH3·H2O,但计算浓度时以NH3分子作为溶质。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 主要仪器:容量瓶
(1) 结构:细颈、梨形的平底玻璃仪器,带磨口玻璃塞或塑料塞。
(2) 标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规格:50 mL、100 mL、250 mL、500 mL、1 000 mL等。
(4) 用途: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5) 检漏:在容量瓶内装入适量的水,塞紧瓶塞,用右手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五指托住容量瓶底,将其倒立,观察容量瓶是否漏水;若不漏水,将瓶正立且将瓶塞旋转180°后,再次倒立,检查是否漏水。经检查不漏水的容量瓶才能使用。
[要点提醒]
(1) 容量瓶的四个关键“操作”
①使用前验漏并用蒸馏水洗净(不用烘干);
②引流时,玻璃棒与容量瓶的接触点应在刻度线以下;
③定容时要平视刻度线,使凹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切;
④选择容量瓶的规格时,采用“大而近”的原则。
(2) 容量瓶使用的六个“不能”
①不能作反应器;
②不能用来长期储存溶液;
③容量瓶用蒸馏水洗过后不用烘干;
④不能将过冷或过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⑤不能将固体或浓溶液直接在容量瓶中溶解(或稀释);
⑥不能配制任意体积,只能与容量瓶上容积相同。
2. 配制步骤(以配制100 mL 1.00 mol/L NaCl溶液为例)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中,分析俯视、仰视与溶液浓度误差的关系
1. “浓度偏大”或“浓度偏小”的含义
(1) “浓度偏大”: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比理论上计算的浓度高。
(2) “浓度偏小”: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比理论上计算的浓度低。
2. 量筒量取试剂
结论:仰视量筒刻度线读数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俯视量筒刻度线读数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小。
3. 容量瓶定容
结论:仰视容量瓶刻度线定容所配溶液浓度偏小;俯视容量瓶刻度线定容所配溶液浓度偏大。
[要点提醒]
(1) 定容、摇匀、静置后,液面低于刻度线,不能再加蒸馏水,否则浓度偏低。
(2) 定容加蒸馏水,一旦超过刻度线,要重新配制。
4.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误差分析
原理:根据c==进行分析。
步骤 可能引起误差的因素 n V c
称量 少量NaCl沾在滤纸上 _____ _____ ____
砝码与试剂位置颠倒且使用了游码 _____ _____ ____
称量易潮解的物质(如NaOH)时间过长 _____ _____ ____
溶解 有少量液体溅出 _____ _____ ____
溶解前烧杯内有水 _____ _____ ____
冷却至室温 未冷却至室温就转移至容量瓶中 _____ _____ ____
转移 容量瓶内有少量水 _____ _____ ____
转移过程中有少量溶液洒在容量瓶外 _____ _____ ____
洗涤 未洗涤或洗涤液未注入容量瓶 _____ _____ ____
定容 仰视 _____ _____ ____
俯视 _____ _____ ____
水加多了,用滴管吸出 _____ _____ ____
摇匀 定容后振荡、摇匀、静置,液面下降 _____ _____ ____
摇匀后液面下降,再加水 _____ _____ ____
装瓶 试剂瓶刚用蒸馏水洗过 _____ _____ ____
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1. 溶质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换算
名称 物质的量浓度 溶质质量分数
定义 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 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相似处 表示溶液中溶质含量的物理量
计算式 cB= w(溶质)=×100%
相互关系
2. 溶液的稀释及混合计算
c(浓溶液)·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
3. 相同溶质、不同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混合
(1) 若忽略溶液体积变化:
c1V1+c2V2=c(混)·V(混)
(2) 若给出混合后溶液的密度:
V(混)==
4. 标准状况下,气体溶于水,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计算
n(气体)= mol
m(溶液)=g
V(溶液)=×10-3 L/cm3
= L
c=
= mol/L
类型1 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下列关于0.1 mol/L NaOH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1 L该溶液中含有40 g NaOH
B. 100 mL该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01 mol/L
C. 在1 g水中溶解4 g NaOH即可配制0.1 mol/L NaOH溶液
D. 向1 mL该溶液中加入水稀释至10 mL,所得c(NaOH)=0.01 mol/L
类型2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
(2024·深圳)利用质量分数98%的浓硫酸(密度1.84 g/cm3)配制100 mL 0.200 0 mol/L稀硫酸。下列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量筒量取1.09 mL浓硫酸
B. 将量取的浓硫酸倒入容量瓶,然后加蒸馏水定容
C. 定容时,若俯视刻度线,会导致所配制的硫酸浓度偏大
D. 定容时液面超过刻度线,立即将多余的液体吸出
类型3 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在0.2 L由NaCl、MgCl2、CaCl2组成的混合液中,部分离子浓度大小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该混合液中,NaCl的物质的量为_____mol,
含溶质MgCl2的质量为________g。
(2) 该混合液中,CaCl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mol,将该混合液加水稀释至体积为1 L,稀释后溶液中Ca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mol/L。
(3) 向该稀释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可得到沉淀________mol。
1. 将28.6 g Na2CO3·10H2O溶于水配成1 L溶液,则:
(1) 该溶液的溶质为____________,其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mol/L。
(2) 从所配溶液中取出10 mL溶液,取出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mol/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________g。
2. (2024·广州)实验室用KMnO4固体配制1 000 mL 0.1 mol/L KMnO4溶液,如图所示为甲同学的部分实验操作,其中规范的是( )
A. 称量 B. 转移 C. 定容 D. 溶解
3. (2024·东莞)下列操作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
A. KMnO4固体受潮
B. 将溶解液转移后直接定容
C. 摇匀后见液面下降,不加蒸馏水
D. 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4. 用等体积的0.1 mol/L BaCl2溶液可将相同体积的Fe2(SO4)3、Na2SO4、KAl(SO4)2三种溶液中的SO完全沉淀,则三种硫酸盐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A. 3∶2∶1 B. 3∶1∶2
C. 2∶6∶3 D. 1∶3∶2
配套热练
课时13 物质的量浓度
1. 小明的血液化验单中葡萄糖的指标为5.9 mmol/L。表示该体检指标的物理量是( )
A. 溶解度(S) B. 物质的量浓度(c)
C. 质量分数(w) D. 摩尔质量(M)
2.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溶液,不需用的仪器是( )
3. 配制450 mL 0.100 mol/L NaOH溶液,下列操作或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天平称量1.8 g NaOH固体,在烧杯中加水溶解
B. 将NaOH固体溶解后立即转入容量瓶进行定容
C. 若将NaOH固体放在滤纸上称量,使配的NaOH溶液浓度偏低
D. 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使配得的NaOH溶液浓度偏高
4. 下列溶液中,所含Cl-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
A. 25 mL 0.15 mol/L盐酸
B. 50 mL 0.5 mol/L CuCl2
C. 50 mL 2 mol/L KClO3
D. 150 mL 0.25 mol/L MgCl2
5. 用20 mL 0.1 mol/L BaCl2溶液恰好可使同体积的ZnSO4、K2SO4和Fe2(SO4)3三种溶液中的SO完全转化为BaSO4沉淀。则三种硫酸盐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 )
A. 3∶2∶2 B. 1∶2∶3
C. 1∶1∶3 D. 3∶3∶1
6. (2024·深圳)配制450 mL 0.100 mol/L NaCl溶液,部分实验操作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500 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等
B. 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无需干燥可使用
C. 上述实验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②①④①③
D. 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使配得的NaCl溶液浓度偏高
7. (2024·广州)配制80 mL 0.5 mol/L NaOH溶液。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 选用100 mL容量瓶进行配制
B. 将NaOH固体溶解并冷却至室温后移至容量瓶中
C. 移液后用蒸馏水洗涤烧杯、玻璃棒2~3次,洗涤液移至容量瓶中
D. 沿玻璃棒向容量瓶中注入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恰好与容量瓶刻度线相切
8. (2024·广州)某混合溶液中所含离子的浓度如表,则M离子可能为( )
所含离子 NO SO H+ M
个数 4a a 2a 2a
A. Cl- B. Ba2+
C. Na+ D. Mg2+
9. 配制200 mL 2.00×10-3 mol/L KMnO4溶液。
(1) 计算、称量:需用分析天平称量________g KMnO4固体(保留到小数点后四位)。
(2) 选择仪器: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称量后,下列操作步骤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字母)。
定容的操作: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
(4) 下列操作会使KMnO4溶液浓度偏低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转移溶液前,容量瓶底部有水
②转移溶液时,溶液不慎洒到容量瓶外
③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④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不再加水
(5) 配制KMnO4溶液后用稀硫酸酸化,说明不用盐酸酸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2024·东莞)现用Na2CO3·10H2O固体配制100 mL 0.1 mol/L Na2CO3溶液,可供选择的仪器有:玻璃棒、烧杯、电子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回答下列问题:
(1) 上述仪器中,还缺少的定量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需称取Na2CO3·10H2O固体质量为________g。
(3) 将图中的实验步骤A~F按实验过程先后次序排列_______→B→______→F→_______→_______。
(4) 将所配制的Na2CO3溶液进行测定,发现浓度偏大,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填字母)。
a. 称量的Na2CO3·10H2O固体有杂质
b. 称量的Na2CO3·10H2O固体已经部分失去结晶水
c. 转移时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d. 定容时,加蒸馏水未到刻度线就停止滴加蒸馏水
(5) 下列溶液中,与100 mL 0.1 mol/L Na2CO3溶液中的Na+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200 mL 0.05 mol/L Na2CO3溶液
b. 200 mL 0.1 mol/L NaCl溶液
c. 300 mL 0.1 mol/L Na2SO4溶液
d. 100 mL 0.2 mol/L NaOH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