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在这页插入视频
钟期一见知,
山水千秋闻。
钟期久已没,
世上无知音。
故人舍我归黄壤,
流水高山心自知。
钟期一见知,
山水千秋闻。
——唐·孟浩然
钟期久已没,
世上无知音。
——唐·李白
故人舍我归黄壤,
流水高山心自知。
——宋·王安石
善哉乎鼓琴,
巍巍乎若太山
善哉乎鼓琴,
汤汤乎若流水
伯牙鼓琴
看清目标
借助语言文字
展开想象
体会艺术之美
先读好文言文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shǎo)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wèi)鼓琴者。
多读几遍,结合注音,读通顺
读
wēi wēi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shǎo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shāng shāng
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xián
伯牙破琴绝弦
wéi wèi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注意停顿,试着用“/”标记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shǎo)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wèi)鼓琴者。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shǎo)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wèi)鼓琴者。
请大家结合注释读一读,并思考:这篇文章讲了谁和谁之间的怎样的故事...
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像大山一样高峻。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锺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伯牙】春秋战国时晋国上大夫,著名的琴师,被尊为“琴仙”。
伯牙是贵族官员
伯牙是艺术大师
到底伯牙鼓琴技艺如何?
请同学们找出文中直接描写伯牙鼓琴的句子。
琴技高超
伯牙鼓琴,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锺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锺子期又曰: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请大家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
想象一下画面......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我们也试着听一听……
相传伯牙所弹便是这古琴,距今有三千多年的
历史,传说伏羲作琴,舜定琴为五弦,文王增
一弦,武王增为七弦。而这伯牙弹奏的便是这
七弦古琴。
【锺子期】山中樵夫
传说是这样的……
相传,山中樵夫锺子期巧遇伯牙鼓琴。相见后,伯牙与子期八拜之交。
当天,两人相见恨晚,彻夜畅谈。第二日,伯牙就要离开,两人难分难舍,约定来年中秋相会。
上大夫
樵
夫
伯牙鼓琴,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志,伯牙的志向在哪里呢?他究竟在琴声中蕴含着怎样的志向?
相传,伯牙为了学习古琴,独自来到东海蓬莱岛上,每天,面对苍茫的大海,聆听澎湃的涛声。他,远望高山峻岭,近听虫鸣深涧。这些景象让他突然顿悟,于是,他觉得自己的志趣像这高山一样屹立于天地之间,自己的情操像这滚滚的大海一样流淌于宇宙之中。他把自己所有的感悟凝结成一首曲子,这就是流传千古的《高山流水》。
《说文》:“志,意也。
从心,之声。
职吏切(zhì)。”
志
形声兼会意字
通常说“心之所之为志”
心里有向往的目标就是“志”
本义为心意、意念
引申为志向
音律的共鸣
志向的共鸣
心意的共鸣
知音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对于伯牙而言,这等同于?
生死之交
可是,意外发生了...
锺期一见知,
山水千秋闻。
——唐·孟浩然
锺期久已没,
世上无知音。
——唐·李白
故人舍我归黄壤,
流水高山心自知。
——宋·王安石
不惜歌者苦,
但伤知音稀。
——汉 西北有高楼
知音苟不存,
已矣何所悲。
——晋 陶渊明
漱玉延幽性,
攀桂藉知音
——南朝·鲍照
不惜歌者苦,
但伤知音稀。
——汉 西北有高楼
知音苟不存,
已矣何所悲。
——晋 陶渊明
漱玉延幽性,
攀桂藉知音
——南朝·鲍照
钟期一见知,
山水千秋闻。
——唐·孟浩然
故人舍我归黄壤,
流水高山心自知。
——宋·王安石
知音无处问,
冷落七弦琴。
——元·王冕
钟期一见知,
山水千秋闻。
——唐·孟浩然
故人舍我归黄壤,
流水高山心自知。
——宋·王安石
知音无处问,
冷落七弦琴。
——元·王冕
可怜不遇知音赏,
零落残香对野人。
——明 朱妙端
钟子难逢谁识我,
流水高山慕知音。
——清·余鸿
一匣深藏不露锋,
知音落落世难逢。
——近代 秋瑾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