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2024)八年级上册期中综合测评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2024)八年级上册期中综合测评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26 09:29: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中综合测评卷
(满分120分,时间150分钟)
(范围:第一单元---第三单元)
风华中学以“情怀似旧时”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开始了!八年级师生共同设计了以下几个板块,请同学们仔细阅读、准确作答、认真书写,为学校的文化建设添砖加瓦。
板块一 铭记历史文化
活动一:
小鹏编辑了文化纪念长廊的序言,请你帮助他完善以下内容。(8分)
浩hàn历史长河,积淀多少英雄故事;泱泱中华大地,孕育多少灵秀人物。革命战争年代,他们坚忍卓绝,百折不挠,留下勇争先锋的优良传统;社会主义建设时代,他们白手起家、任劳任怨,挥洒艰苦奋斗的创业激情;在新征程上,他们牢记使命,奋发图强,奏响zhèn聋发聩的时代强音。这些事迹,将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穿过时间的长路,我们经过了________;透过历史深邃的眼眸,我们读懂了________;拥抱历史宽厚的肩膀,我们听到了________。当历史与语文相遇,我们既了解汉武帝的雄韬大略,也记得红军过草地时那温暖的篝火。通过对语文的学习,使我们的精神世界更加丰盈。
1.请用正楷将序言中所缺的汉字正确书写在下面的括号中。(2分)
(1)浩hàn( )    (2)zhèn( )聋发聩
2.为了方便朗读,请为序言中的加点字正确注音。(2分)
(1)镌刻( )    (2)篝火( )
3.序言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你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入序言空格处,使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2分)
穿过时间的长路,我们经过了________;透过历史深邃的眼眸,我们读懂了________;拥抱历史宽厚的肩膀,我们听到了________。
A.博大精深的哲思睿语 中华文明的璀璨和绚烂 那一段岁月的荆棘坎坷
B.中华文明的璀璨和绚烂 博大精深的哲思睿语 那一段岁月的荆棘坎坷
C.那一段岁月的荆棘坎坷 博大精深的哲思睿语 中华文明的璀璨和绚烂
D.中华文明的璀璨和绚烂 那一段岁月的荆棘坎坷 博大精深的哲思睿语
活动二:
各班级文化墙要展示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内容,请完成以下设计。(11分)
5.班长在校订文化名人展板时,发现了一处常识上的错误,请你挑选出来( )(3分)
A.郦道元,北宋地理学家,所撰写的《水经注》,在古代游记散文的发展中有着重要地位。
B.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诗人。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C.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他是豪放词派的创始人,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D.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笔下的人物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人物画廊:既有为鲁迅买来《山海经》的长妈妈,也有严而有爱的私塾先生寿镜吾,还有对鲁迅的学习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帮助的藤野先生……
6.请你协助语文课代表将“文化瑰宝——诗歌”展板补充完整。(8分)
诗人聂鲁达说过,当华美的叶片落尽,生命的脉络才清晰可见。山川之美,①_________________。(《答谢中书书》)值得留在记忆中的,不仅仅有承天寺空明的月光,也有王维笔下大漠风光“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使至塞上》)的雄奇壮阔;有“④____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黄鹤楼》)的明丽秀美;有“⑤______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钱塘湖春行》)的生机勃勃;有“⑥____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____”(《渡荆门送别》)的思乡之情;有“⑧________________,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的宁静澄澈。诗,让大地的歌唱和生命的礼赞在记忆中闪光。
活动三:
7.班级开展红色经典阅读分享活动,在阅读成果展示环节,同学们对名著中人物和情节进行了详细解读。(7分)
项目 内容呈现 阅读任务
名著 人物 我知道   A还是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是一个无所不读的读者,是一个哲学和历史的深入研究者,是一个雄辩的演说家,是一个记忆力很强而且很专心的人,是一个杰出的作家(注:作品《七律·长征》《沁园春·雪》等)……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的战略家。 (1)这段文字中的A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名)。(2分)
名著 情节 我熟悉   整个旅程都是步行的,有些是世界上最难通行的小道,大多数无法通行车辆轱辘,还有亚洲最高的山峰和最大的河流。从头到尾都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斗。 (2)这段文字中的“旅程”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分)
名著 方法 我总结   我们走过山上的一丛野杏树时,他们忽然四散开来去摘野杏,个个装满了口袋,总是有人给我带回一把,临走时他们好像一阵大风卷过一般又排列成行,赶紧上路,把耽误了的时间补回来,但是在我们走过私人果园时,却没有人去碰一碰里面的果子,我们在村子里吃的粮食和蔬菜也是照价付钱的。 (3)请从内容、写法、语言等角度任选其一,给这段文字作批注。 ——————————————————————————————————————————————————————————————————————————————————(3分)
板块二 体悟深情厚谊
小语在故事分享活动中准备了以下素材,请仔细阅读,帮助她加深理解。
素材一:
感怀朋友之谊,相知相惜——《记承天寺夜游》《书上元夜游》(12分)
【甲】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书上元夜游
苏 轼
己卯上元①,予在儋州②,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③夷④杂糅,屠沽⑤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⑥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⑦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注释】①上元:农历正月十五。②儋州:地名,现在属于海南。③民:指汉族人。④夷:指当地少数民族。⑤屠沽:泛指市井中做生意的人。⑥过:指苏过,苏轼的三儿子。⑦韩退之:唐代文学家韩愈。
8.参考方法提示,解释加点词语。(3分)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念无与为乐者 查阅字典(①考虑。②诵读。) (1)_______(填序号)
予欣然从之 语境推断 (2)_____________
盖自笑也 课内迁移 (3)______________
9.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运用夸张的修辞,描绘了月光澄澈、竹影斑驳、幽静迷人的月夜美景。
B.乙文运用描写的手法,展示了千年前海南岛的冷清、凄凉的上元节之夜。
C.甲、乙两文都是苏轼被贬期间所作,都写了苏轼主动邀请友人月夜闲游之事。
D.甲、乙两文都能看出苏轼乐观旷达,随遇而安的洒脱境界。
素材二:
感恩教诲之情,受益终生——《先生的课堂》(15分)
先生的课堂
杨文清
①灰布衫,灰围巾——先生背着手,大步流星地走上讲台,随手将教材丢向讲桌,黑框眼镜后面那机智的目光像探照灯一样扫视着课堂上一张张年轻的脸。
②先生的面容瘦削,小平头硬戳戳的,散发凛然之气——活脱脱的鲁迅形象。先生收回视线,转身面向黑板,极潇洒地草书:荷塘月色。末了,意犹未尽,歪头欣赏自己的板书,好像很满意,这才郑重地点了点头,又面对学生讲道:“这节课,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
③我们这些面黄肌瘦、衣衫不整,来自偏远乡村的学生,就是从那堂课开始懂得了什么是文学欣赏,深切体会到汉语的优美。时隔三十余年,先生也已作古,但他的形象仍活在学生们心中。
④先生配合课文布置作文《我的家乡》。对我们来说,这样的题目在小学、初中不知写过多少遍,已经驾轻就熟。我在作文中用心描绘夏日的稻田、荷香和澄澈的月光,叙说勤劳的父辈秋日里的收获和冰天雪地时挖莲藕的辛劳。大概是因内容鲜活、想象力丰富,先生在课堂上大为夸奖,认为我的作文写得好,有真情实感。这份鼓励,激起了我对文学浓厚的兴趣。
⑤然而,临近毕业那年,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之下,原本就瘦弱的我病倒了,在医院住了三个月。待我走出医院大门时,已经是腊月二十九。落下的课程太多,时间又太短,亲人们着实为我担忧。迷茫之际,我想到了先生。那时,先生在另一所中学任校长。
⑥正月初一,我带上莲藕、大米等土特产,骑车二十公里去求助先生。天寒地冻,好不容易赶到先生家,却吃了闭门羹——先生到邻村走亲戚去了。我哪肯就此死心,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找寻到先生的亲戚家。当先生看见狼狈不堪的我时,先吃了一惊,接着埋怨道:“这么冷的天,这么冷的天!这娃……上炕,上炕。”硬是将我劝上火炕,和先生的亲戚一同吃饭。那顿饭吃得我浑身不自在,头顶冒虚汗。临别,先生叮咛我替他问候我的父母。
⑦正月初六,先生夫妇意外地来到我家,还带了厚重的礼品。看见先生夫妇进门,我的脸一阵阵发烧。先生先问候我父母,和他们讨论我上学的事,又鼓励我放下思想包袱,好好学习,做有出息的孩子。一家人感动得不知如何是好。送先生夫妇回县城的路上,我埋怨他们不该亲自来,捎个话就行了。先生解释说:“一来你父母年龄和我差不多,应该来向他们拜个年;二来我要告诉你上学的消息,让你放心。”
⑧在那所中学学习的几个月,我奋发图强。一方面加强营养滋补身体;一方面刻苦学习,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我深知,身后不仅有父母亲人,还有关注我的先生。后来,我以预考全班第五名的成绩顺利迎来七月的高考。
⑨上学、工作、成家,一晃十多年过去。我忙于自己的事务,与先生保持着松散的联系。先生的夫人去世了。先生退休后,居于小城一隅,深居简出。先生极少当着我的面谈他的困苦,但他的困苦我能想象得到:年事已高,身体状况一日不如一日;晚辈不在身边,生活全靠他自己打理……每每与先生会面,聊过我的工作、生活之后,先生总忘不了谈及我的父母,要我转达对他们的问候。先生不止一次地说:“你爱学习,读了那么多书,比老师强。”这真是让我羞愧难当,以先生的学问,我是终生也赶不上的。何况我俗务太多,无暇专心学习,哪里有什么真学问。我深知先生是在鼓励我不要忘了读书。
⑩我的散文集出版后,特意赠先生,请他指教。临别,先生叮嘱我,他要请我们这些学生吃饭。我觉得要吃饭也该我请客,不能叫先生破费。先生一再说他要礼尚往来,又说日子已经定好了,饭店的包间也已预订,我只好答应下来。
后来,从同为先生学生的兄长那里得知,那一天是先生的八十寿诞。原来我和先生是同一天过生日!这令我十分兴奋——冥冥之中,我与先生早就有难以割舍的缘分。先生八十寿诞那天,我在致祝酒词时向先生深深地鞠躬,表达了对他崇高的敬意。
时光荏苒。两年前的秋天,兄长打电话告诉我:先生过世了!我的脑海忽然一片空白,渐渐地,眼前又浮现出三十多年前先生为我们上课的情景:灰布衫,灰围巾,背着手走上讲台……
(有删改)
12.作者是如何把有关先生的许多事件有条不紊地组织在一起的?请概括作答。(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本文描写人物生动传神,请自选角度,简要分析第①段画线句子的妙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中的“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块三 展现强国风范
活动一:设计科普宣传册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一穷二白到如今的强国崛起,一代又一代建设者前赴后继、奋力拼搏。小文为同学们设计了科普宣传册,整理了如下材料,请帮助他梳理。(12分)
【材料一】
时间 飞船 大事记
2003年 10月15日 神舟五号 首位中国宇航员进入太空。飞船在轨运行时间21小时23分。
2005年 10月12日 神舟六号 完成“多人多天”载人飞行。10月17日,返回舱安全着陆。
续表
时间 飞船 大事记
2021年 6月17日 神舟十二号 首次进入我国自己的空间站。9月17日成功返回。
2021年 10月16日 神舟十三号 三名航天员在空间站“出差”6个月,首次在太空过春节。
2022年 11月29日 神舟十五号 与神舟十四号完成“会师”。2023年6月4日返回地球。
2023年 5月30日 神舟十六号 三名航天员出舱活动八小时,圆满完成出舱活动既定任务。
2023年 10月26日 神舟十七号 首次进行空间站舱外试验性维修作业。
2024年 4月25日 神舟十八号 将在空间站驻留约6个月,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实(试)验。
2024年 10月30日 神舟十九号 在空间站工作生活期间,将进行多次出舱活动,开展微重力基础物理等领域实(试)验与应用,完成空间站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载荷和舱外平台设备安装与回收等各项任务。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科技日报》)
【材料二】
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第4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载人航天工程第33次飞行任务。任务主要目的为:与神舟十八号乘组完成在轨轮换,在空间站驻留约6个月,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实(试)验,实施航天员出舱活动及货物进出舱,进行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载荷和舱外设备安装与回收等任务,开展科普教育和公益活动,进行空间搭载试验,进一步提升空间站运行效率,持续发挥综合应用效益。
神舟十九号乘组飞行期间,将重点围绕《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中的“太空格物”主题,覆盖空间生命科学、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材料科学、航天医学、航天新技术等领域,开展微重力条件下生长蛋白晶体的结构解析、软物质非平衡动力学等86项空间科学研究与技术试验,预计在基础理论前沿研究、新材料制备、空间辐射与失重生理效应机制、亚磁生物效应及分子机制等方面取得一批科学成果。
(摘编自《神十九,出发》,《光明日报》2024年10月30日,有删改)
【材料三】
为什么要进行空间亚磁果蝇实验?
空间亚磁果蝇实验是神舟十九号乘组此次任务的亮点,就是利用果蝇开展太空亚磁 微重力复合环境的动物实验。
专家介绍,亚磁、微重力和空间辐射是地外空间环境的三大特征。目前人们对微重力和空间辐射的生物效应研究较多,而对亚磁环境下的生物效应和机制认识较少。据了解,月球和火星上的磁场只有地磁场的百分之一到千分之一,因此,探索空间亚磁环境,包括与微重力的复合环境,对我们有何影响,是保障未来深空探索中航天员健康所必须开展的研究。
为什么选择果蝇作为实验对象呢?果蝇被称“探索太空的先驱”,是一种有上百年研究历史的重要模式生物,曾被多次应用于太空实验。果蝇只有4对染色体,便于进行遗传学实验,它的许多基因与人类基因具有相似性。利用果蝇这个有力的模式动物,科研团队将会从基因、行为层面探索太空环境对动物包括人类自身的生存繁衍和大脑功能的影响,为评估生物对太空的适应性奠定基础。
(摘编自《“智能管家”有何妙用?来看神十九乘组周记》,
“人民网”2024年12月16日)
【材料四】
在了解神舟十九号发射的背景时,我们应当认识到,中国的载人航天不仅仅是科技的展示,也涉及国家安全、经济发展以及国际竞争等多重因素。在发射的过程中,航天工程师们运用了大量先进技术,例如复合材料的应用、智能化系统的集成等,确保飞行的安全与精准。
通过采访多位航天专家,我们了解到,这次发射的成功率极高,原因在于充分的准备工作与科学的计划管理。专家们表示,神舟十九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航天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而预计将在未来几年内实现更多的国际合作。
不仅如此,这次发射也为教育领域提供了新的启示。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航天教育逐渐成为一个热门方向。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注重科学教育,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激发他们的航天梦想。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学生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科学的奥秘与生活的联系。
(摘编自《中国航天事业的新征程与展望》,“腾讯新闻网”2024年10月23日)
16.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由材料一可知,我国的航天事业从弱到强,彰显了新时代中国智慧、中国实力。
B.预计神舟十九号乘组将只在基础理论前沿研究和分子机制方面取得科学成果。
C.探索空间亚磁环境对人类有何影响,是保障深空探索中航天员的健康所必须开展的研究。
D.中国的载人航天不仅仅是科技的展示,也涉及国家安全、经济发展以及国际竞争等多重因素。
17.神舟十九号发射任务的亮点有哪些?(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神舟十九号的成功发射有什么意义?请结合所给材料简要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读完以上材料,你希望学校能开展哪些关于航天的活动?至少列举三个。(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参与实践活动
在劳动周主题活动中,风华中学拟邀请大国工匠作报告。作为学校记者团成员,你获得了采访大国工匠的机会。请结合以下材料,完成采访任务。(5分)
大国工匠李工:带领团队经过无数次打磨、测试,总结出“一枪三焊”操作法,攻克了一系列难题。2020年完成世界首个钛合金高铁转向架的试制工作,为我国高铁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撑;2022年完成新型动车组转向架的试制工作,为新一代动车组研制打下了坚实基础。
大国工匠竺工:桥吊是码头上最大最高的机械设备,操控千吨的桥吊,抓起庞大的集装箱,准确放在指定位置,误差不超过2厘米。看似简单的一抓一放,在49米高的驾驶室透过玻璃向下看,集装箱上的4个锁孔就像针眼一样小,其难度如同高空“穿针引线”。
大国工匠郭工:出土的文物,有的断成了好几部分,有的碎成了好几百块,有的严重氧化,根本看不出原貌。文物修复,需要在每一块碎片上仔细寻找线索,并且严格按照原始痕迹把碎片拼接起来,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能够在40多年中修复文物6 000余件,更为不易。
20.请结合材料拟写一个采访主题。(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请从三位大国工匠中选择一位作为采访对象,提出一个采访问题。(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块四 抒写动人篇章
22.从下列三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写一篇作文。(50分)
任务一:
漫漫人生路,我们总在不断地启程,带上行囊,向未来出发,伴随我们的,有亲情、友谊、理想、知识、离别、遗憾……而这一切激励鞭策着我们披荆斩棘,勇往前行。
请将《带着________出发》补充完整,以此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任务二:
奔赴人生的远方,我们总是追求着目的地,却往往忽略了沿途的风景。其实,最美的风景往往不在终点,而是在那段看似平凡却又充满坎坷和惊喜的路上。
请以《最美的风景在路上》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任务三:
旅途,会引发你怎样的感怀?旅途,会激发你怎样的思考?你心中未来的旅途,又是怎样的?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③认真书写,保持卷面整洁;④不得套作、抄袭。
参考答案
1.(1)瀚   (2)振
2.(1)juān   (2)ɡōu
3.__通过对语文的学习,我们的精神世界更加丰盈。(或:对语文的学习,使我们的精神世界更加丰盈。)__
4.C
5.A
6.①__古来共谈_②__大漠孤烟直__③__长河落日圆_④__晴川历历汉阳树_⑤__几处早莺争暖树__⑥__仍怜故乡水__,⑦__万里送行舟⑧__经纶世务者
7.__毛泽东__
__长征__
将红军战士在野杏林中摘果子的情形与经过私人果园时不去碰果子的情形进行对比,突出红军战士的纪律严明。(写法)__示例二:将红军重新排列成行的状态,比作大风卷过,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写出红军战士们动作快、队伍齐,执行力强,表现出他们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语言)__示例三:从红军摘果子,“总有人给我带回一把”,能看出他们热情友善、乐于分享。(内容)__示例四:从摘完果子后,不耽误时间,赶紧上路,体现红军战士有时间观念,遵守行军时间和计划,纪律严明。(内容)__(3分)
8.(1)__①__(2)__跟从、跟随__(3)__大概是__
9.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2)(今晚)月亮正美,夜色正好,先生能(和我们)一起出去走走吗?
10.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11.D
【乙参考译文】己卯上元节,我在儋州。有几个老书生过来拜访我,说:“(今晚)月亮正美,夜色正好,先生能(和我们)一起出去走走吗?”我很高兴地跟随他们(出去)。于是走进城西,进入僧舍,穿过小巷,只见汉族和少数民族的百姓聚居在一起,市井中做生意的人很多。回到家已经三更天了。家里人闭门熟睡,已经是鼾声阵阵了。我放下拐杖不禁笑了笑,(心想我半夜出游和家人酣睡,)究竟哪个有得?哪个有失?苏过问我为什么笑,大概是自己笑自己吧。然而也是在笑韩愈钓鱼没有钓到,还想到更远地方去(钓鱼),(他)不知道走到海边的人也不一定能得到大鱼。
12.①按照时间顺序写先生的教书生涯、退休生活和去世。②以“我”这一人物为线索,用自己的见闻将先生的许多事件贯穿在一起。③以“我”对先生的感激、崇敬、怀念之情为线索,将这些事情组织在一起。
13.运用“大步流星”“丢”等词语,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先生来上课时的状态,体现了先生自信洒脱的形象。 示例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先生机智的目光比作“探照灯”,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先生的目光敏锐。
14.①教学有方。在先生的教育下,学生懂得了什么是文学欣赏;先生的鼓励激起了“我”对文学的兴趣。②关爱学生。“我”向先生求助,先生热心帮助。③重视情意,讲究礼节。先生带礼品来“我”家,每次会面都问候“我”父母。④为他人着想。先生鼓励“我”不要忘了读书,却从不谈自己的困苦。
15.①再现了先生上课时令人难忘的情形;②点明主题,表达了对先生过世的哀伤和对先生深深的崇敬与怀念之情;③照应开头,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④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回味的空间。
16.B
【解析】根据材料二中的“预计在基础理论前沿研究、新材料制备、空间辐射与失重生理效应机制、亚磁生物效应及分子机制等方面取得一批科学成果”可知,选项中“只在基础理论前沿研究和分子机制方面取得科学成果”说法错误。
17.①神舟十九号乘组围绕“太空格物”主题,将开展86项空间科学研究与技术试验;②利用果蝇开展太空亚磁 微重力复合环境的动物实验;③航天工程师们运用了大量先进技术,例如复合材料的应用、智能化系统的集成等,确保飞行的安全与精准。
18.①开展86项空间科学研究与技术试验,助推空间科学的发展;②利用果蝇开展太空亚磁 微重力复合环境的动物实验,为评估生物对太空的适应性奠定基础;③标志着中国航天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为教育领域提供了新的启示。
19.①航天知识讲座;②航天模型制作比赛;③“我的航天梦”主题征文活动。
20.大国工匠的劳动精神(讲述工匠故事,学习劳动精神)
21.竺工您好!您是如何做到在49米高空的驾驶室精准操控桥吊的呢?
22.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