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4张PPT)
习作例文与习作
(部编)四年级
上
生活是个万花筒,每天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有些是我们亲身经历的,如做家务活、爬山;有些是我们看到的或听说的,如爷爷戒烟、校园风波、邻里烦心事等。想一想哪一件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阅读教材,看书上提示我们可以写哪些事情。
捉蚊趣事
一件烦心事
她收到了礼物
爷爷戒烟了
照片里的温暖
家庭风波
教室里的掌声
信不信由你
激发兴趣
生活万花筒
内容:高兴、伤心、奇怪、平凡、有趣
人物:别人、自己
时间:今天、昨天、一周前、几个月前
地点:学校、家里、某个具体地方
想一想:自己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件事?准备用什么题目?
事情
起因
经过
结果
梳理顺序
同学们准备写自己印象深的哪一件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想一想,请填写在下面表格中。
学习写法
基本材料选好了,怎么把这件事写清楚呢?
预习《我家的杏熟了》,先说一说“分杏”这件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相关人物,再说说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联系课文《爬天都峰》,想一想:《我家的杏熟了》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秘诀1:写一件事时,把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
自由读《我家的杏熟了》的第6~8自然段,结合例文旁边的批注,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的?
比较读
奶奶扶起小淘淘,叫大家都别走。过了一会儿,奶奶拿长竹竿打掉了很多杏子,分给淘淘和小伙伴们吃。
奶奶走过去扶起小淘淘,给他揉揉腿,看他没伤着,就站起身往屋里走,又回过头来对孩子们说:“你们先别走。”
过了一会儿,奶奶拿了一根长竹竿从屋里出来了。她走到树下,挑熟了的杏往下打。她脚底下站不大稳,身子颤颤巍巍的。
杏一个接一个落在地上。奶奶把它们捡起来,不一会儿就捡了一围兜。奶奶把小淘淘和他的伙伴都叫了过来,一人分给五六个,剩下的几个给了我。看他们吃得那样香甜,奶奶嘴角露出了微笑,转过头对我说:“要记住,杏熟了,让乡亲们都尝个鲜,果子大家吃,才真的香甜呢!”
如果将第6~8自然段改成语段一,你觉得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没有写清楚奶奶打杏的动作和语言,这样写给人的印象不深。
秘诀2:写一件事时,把事情的经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写清楚。
自由读《我家的杏子熟了》的第1~5自然段,想想这个故事的起因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画出来。
故事的起因是第5自然段,前面还有4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不是故事的起因,写出来有什么作用?
前面4个自然段通过“说杏”“数杏”介绍了杏好、杏多,给“分杏”这件事作铺垫。
秘诀3:写一件事时,可以作必要的铺垫。
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
按一定顺序,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习作要素
要素解读
生活是个万花筒,每天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你对哪件事印象深刻?
每天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有些是我们亲身经历的,有些是我们看到的,还有些是我们听说的。
选一件你印象深的事,按一定的顺序把这件事情写清楚。可以参考下面的题目,也可以另选要写的内容。
印象深刻的事:亲身经历的、看到的、听说的
习作内容
写之前,仔细想想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写完后,读给同学听,请同学说说这件事是否写清楚了,再参考同学的建议修改。
按一定顺序,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交代清楚。
回忆生活,把自己在事情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合理地描写出来。
1.选择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来写,可以是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看到的、听说的。
2.按一定顺序,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交代清楚。
3.回忆生活,把自己在事情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合理地描写出来。
生活万花筒
起因
经过
结果
亲身经历的
看到的
听说的
习作指导
“我”与老爷爷爬天都峰时互相鼓励,最后一老一小都爬上了天都峰。
麻雀和猎狗相遇时的情形。
作者印象深刻的事
每天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有些是我们亲身经历的,有些是我们看到的,还有些是我们听说的。
选一件你印象深的事,按一定的顺序把这件事情写清楚。
习作提示的印象深刻的事
写的事情是在生活中发生过的
只能写一件事,不能写两件或多件事情
时间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地点变换的顺序……
思维导图
捉蚊趣事
一件烦心事
爷爷戒烟了
照片里的温暖
……
生活万花筒
按一定顺序
事情发展的顺序
时间顺序
地点变换的顺序
……
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你印象深刻的事
我写的事情是爷爷戒烟了。事情的起因是爷爷喜欢吸烟,家里被弄得非常呛;经过是奶奶与我共同合作,帮助爷爷戒烟;结果是爷爷戒烟成功,全家人都很开心。
我写的事情是她收到了礼物。事情的起因是她过生日,家里很冷清;经过是爸爸妈妈送给她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结果是她的生日过得非常有意义。
我写的事情是家庭风波。事情的起因是爸爸妈妈因为一点儿小事争吵起来;经过是他们越吵越激烈,两个人都很生气,我想办法调节气氛;结果是爸爸妈妈和好了,一家人其乐融融。
我写的事情是 。事情的起因是 ;经过是 ;结果是 。
第一步:交代事情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时间
怎样写清楚事情的“六要素”?
地点
人物
第二步: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麻雀》一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如下:
事情的来龙去脉清晰明了。
通过对故事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进行细致描写,把事情叙述得更清楚、更生动。
怎样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生动?
心理描写:体现了天都峰的高和陡,说明天都峰让人望而生畏、难以攀爬,为下文写爬天都峰作了铺垫。
动作、神态、语言描写:将“我”和陈明吵架的情景生动地表现了出来,让读者了解了两个人友谊破裂的原因。
片段一
原文 评价
交代了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
介绍了“我”放风筝的事情,开始觉得简单,但风筝没有飞起来。
三月,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光。今天,我来到甬江大桥下面的公园放风筝。
开始,我觉得放风筝很简单。当我拉着风筝猛跑时,风筝给我来了一个下马威,跌落在地上就是不动!无论我怎么用力,风筝就是飞不起来。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仔细一想,原来我把风向搞错了。你说,风向错了,风筝怎么会飞起来呢?
不仅写出了小作者看到的,还写出了小作者想到的。
原文 评价
我纳闷了:妈妈的口味真特殊,我爱吃的妈妈偏不爱吃,我认为不好吃的妈妈却喜欢吃。我思前想后,哦,我终于明白了——原来妈妈是把好吃的留给了我。
中午吃饭时,妈妈又特意烧了我最爱吃的芹菜炒肉丝,那诱人的香味使我情不自禁地尝了几口,嘿,挺有味
小作者清楚地写出了事情的经过,再现了“骗”妈妈吃菜的场景,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孝心的孩子形象。
片段二
原文 评价
儿的。我正想敞开肚皮猛吃时,突然想到:如果妈妈看到我这一副馋相,一定不会多吃的。怎样才能让妈妈多吃几口呢?有了!我喊来妈妈,说菜没味儿,让妈妈尝尝。妈妈半信半疑地拿起筷子尝了几口,说 :“不是挺有味儿的吗?”我坚持说没味儿,
小作者清楚地写出了事情的经过,再现了“骗”妈妈吃菜的场景,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孝心的孩子形象。
小作者写出了事情的变化过程:明白了妈妈不爱吃菜的原因—说菜没味儿—夹菜让妈妈尝—哈哈大笑起来,条理非常清楚。同时,片段运用心理描写,表现了“我”对妈妈的关心。
片段对喊妈妈来尝菜、喂妈妈吃菜的情节写得过于简单,如果能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等进行细致刻画,描写会更加生动。
叫道:“妈妈,快来啊!这菜怎么一点味道都没有?”妈妈闻声很快从厨房走过来,面露疑惑:“不会吧?我
我故作埋怨地大
原文 评价
还夹了一筷子菜送到妈妈嘴里。突然,妈妈瞅了瞅我,说:“你醉翁之意不在酒吧?”我终于憋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妈妈也笑了。
小作者清楚地写出了事情的经过,再现了“骗”妈妈吃菜的场景,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孝心的孩子形象。
明明放了盐的啊!” 妈妈半信半疑地拿起筷子尝了几口,说 :“不是挺有味儿的吗?”我继续皱眉:“真的没味儿,不信你再仔细尝尝!”然后趁妈妈不备,飞快地夹了一筷子菜送到妈妈嘴里。突然,妈妈瞅了瞅我,说:“你醉翁之意不在酒吧?”我终于憋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妈妈也笑了。
引出下面“摘红枣”的内容。
五彩缤纷的童年生活已经随着时光的脚步渐渐离我远去了,而儿时和伙伴们一起玩乐的许多趣事却令人难忘,尤其那次摘红枣的事,我至今记忆犹新。
摘 红 枣
习作例文
交代了事情的起因,因为几个朋友都玩腻了,所以想着摘红枣。
那是一个暑假的一天,表弟来到我家,还有几个好友也过来了,大家
欢聚一堂,玩得很痛快。可不一会儿,大家都玩腻了。这时,表弟看到我家后院挂满果实的枣树,眼前一亮:“没什么玩的,我们干脆摘枣子吧。”大家兴奋地叫好。也是,既可以玩,枣子又可以吃,一举两得,何乐而不
为呢?大家立即准备工具,搬椅子的,拿袋子的,拿网的,扛竹竿的。一切准备就绪,我们便开始向后院“进攻”。一进后院,只见墙角的枣树长得十分茂盛,满树的鲜枣,一簇压着一簇,一簇比一簇更红艳,有的树枝都被压弯了。站在树下,伸手可及。我们早已迫不及待,一个个迅速奔到
树下,抢着抓过枣子,就往嘴里丢,不住地大嚼起来。不久,低处的枣子就被我们解决了。这时,小伙伴把带来的一张大网铺在枣树下,让我上树打枣,我欣然领命,一骨碌爬上树杈,摘下一把就往嘴里塞,哇,又酸又甜,真痛快!大伙看了,着急地看着我,让我快打,我解了馋就正式开始了“工作”。我接过表弟递来的长竹竿,
非常细致地介绍了摘红枣的过程。
挥舞一通,顿时,一阵“枣雨”扑簌簌地落到地面上,在张开的大网上四处乱“蹦”。没过多久,网上就有了一小堆枣子了。我看着差不多了,就跳下树。大家把枣子放进水盆里洗净后,便争先恐后地朝嘴里抛,一时间,大家都在大口吃枣,连话也顾不上说。几分钟后,红枣就被一抢而空,只剩下几片绿叶和几根树枝漂浮在水面上。
摘红枣让我度过了快乐的一天,这件事深深地镌刻在我的脑海中,成
为我童年生活中永远难忘的事。
结尾点题,突出表达了自己的欢乐心情。
作者绘声绘色地讲述了童年时摘红枣的经历,选材非常吸引人,一群活泼欢乐的小伙伴摘红枣的图景如在眼前。吃得香甜,玩得开心,难怪会深深地镌刻在作者的脑海中。语言生动活泼,不乏幽默色彩,读着这样的习作,不禁让读者也沉浸在摘红枣的欢乐之中了。
总评
拟题思路
2.自拟题目。
1.直接用课本中的题目。
一件伤心的事
纸的风波
你迟到了
捉蚊趣事
一件烦心事
家庭风波
习作提纲
我的提纲
题目
开头
中间
结尾
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
目不转睛 聚精会神 专心致志 若无其事 受宠若惊 傲慢无礼 眉开眼笑 不苟言笑 红光满面 含情脉脉 若有所思 闷闷不乐
精彩词语
习作素材
描写人物动作的词语
手舞足蹈 手忙脚乱 健步如飞 抓耳挠腮
动如脱兔 横冲直撞 匍匐前进 东张西望
颤颤巍巍 拔腿就跑 左顾右盼 蹑手蹑脚
心如刀绞 心急如焚 心惊肉跳 心烦意乱 七上八下 惊心动魄 胡思乱想 心花怒放 悲痛欲绝 忧心忡忡 迫不及待 百感交集
描写人物心理的词语
刻骨铭心 历历在目 记忆犹新 清清楚楚 铭刻在心 一清二楚 浮光掠影 模糊不清 模模糊糊 断断续续 耿耿于怀 时刻不忘
描写印象状态的词语
滑着滑着,我渐渐地掌握了技巧,感觉自己就像一只蝴蝶在快乐地飞舞,连周围的人看了也不禁夸赞起来。
精彩句子
当我再次从楼梯走过时,心里感到无比的轻松和喜悦。看着洁净的楼道,我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和光荣。
生活就像一个万花筒,五彩缤纷;又像一幕幕精彩的电影,由一个个不同的镜头组成,有声有色。 (节选自《一件难忘的事》)
精彩开头
1.修辞式
2.回忆式
每当走进小区,看到我家楼下的玻璃窗子时,我就会忍不住想起一件事,一件让人后悔的事。 (节选自《一件让人后悔的事》)
3.自然式
星期天的早上,我去找杨家博玩。杨家博和我,还有一个叫慧节的男孩,我们一起去捉鱼。 (节选自《捉鱼》)
一天,我们去奶奶家玩,突然有个人提议:“我们一起去捉泥鳅吧!”由于我没有捉过泥鳅,也想尝试一下,便跟着去了。
(节选自《捉泥鳅》)
精彩结尾
看着这张照片,一股暖流再次涌上心头。
(节选自《照片里的温暖》)
1.照应式
人人都说友谊是珍贵的,但依我看来,友谊不仅是珍贵的,还是令人感动的。
(节选自《友谊如金》)
2.感悟式
这件事过去很久了,但这个“贝壳”在生活海水的洗涤下变得更加闪亮,更加美丽。我要将这个“贝壳”永远珍藏在心中!
(节选自《一件难忘的事》)
3.比喻式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习作:生活万花筒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通过表达交流,主动与别人交换意见,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语言运用: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引导学生明确习作要求,主动地积累、梳理和整合习作素材。
思维能力:进一步掌握叙述事情的方法,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审美创造:通过写生活中的小事,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按一定顺序写事,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重点)
2.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一件事写清楚。(难点)
【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引出主题
1.出示单元页,明确本单元习作要求。
2.导入:生活是个万花筒,每天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你对哪件事印象深刻?同学们分享的事情酸甜苦辣都有,今天就让我们写写我们的生活万花筒。(板书:生活万花筒)
明确习作要求
读教材习作提示,抓住本次的习作重点。
教材告诉我们,本次习作我们可以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也可以写看到或听说的事。我们要在这些事情当中选择一件令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来按一定顺序,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交代清楚。要回忆生活,把自己在事情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合理地描写出来。(板书:事情的起因 事情发生的过程 事情的结果)
三、拓展思路,选择材料
1.还记得我们这个单元学过的《麻雀》和《爬天都峰》这两篇课文分别写了什么吗?作者印象最深刻的事是什么?
《麻雀》:麻雀和猎狗相遇时的情形。
《爬天都峰》:“我”与老爷爷爬天都峰时互相鼓励,最后一老一小都爬上了天都峰。
2.教材习作提示中的印象深刻的事。
习作提示中,“亲身经历”“看到的”“听说的”告诉了我们写的事情是在生活中发生过的。“一件”说明只能写一件事,不能写两件或多件事情。“按一定的顺序”指时间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地点变换的顺序……
总结:印象深刻的事可以是捉蚊趣事、一件烦心事、爷爷戒烟了、照片里的温暖等,要按一定写作顺序,交代清楚以下几个要素事件的起因、事件的经过、事件的结果。
3.口头表达,说说你印象深刻的事。
请你仿照小伙伴们的叙述,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生活中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
四、多向互动,学习习作技巧
1.跟着课本学写作方法。
(1)确定了要写的事件,怎样把一件事情写清楚?首先我们要弄清事情的“六要素”,怎样写清楚事情的“六要素”?
第一步:交代事情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例如,《爬天都峰》中“假日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这句话告诉了我们时间、地点、人物。
第二步: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麻雀》一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写出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事情的来龙去脉清晰明了。
(2)怎样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生动?(板书:详写)
通过对故事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进行细致描写,把事情叙述得更清楚、更生动。
例如,《爬天都峰》中“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真叫人发颤!”运用心理描写,体现了天都峰的高和陡,说明天都峰让人望而生畏、难以攀爬,为下文写爬天都峰作了铺垫。
再如,《小木船》中“我上前分辩说:‘我不是故意的。’……一把抓起书包,头也不回地走了。”运用动作、神态、语言描写,将“我”和陈明吵架的情景生动地表现了出来,让读者了解了两个人友谊破裂的原因。
2.借助片段学技法。
阅读片段一、片段二,学习写作方法,交流:还有哪些地方需要修改?怎样改?并把修改后的片段读一读。
(设计意图:通过对学习小伙伴所写的片段进行解读,旨在让学生掌握写作过程中可以运用的写作技巧。)
五、佳作欣赏,学习技巧
读习作例文《摘红枣》,边读边思考例文中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
教师小结:这篇习作作者绘声绘色地讲述了童年时摘红枣的经历,选材非常吸引人,一群活泼欢乐的小伙伴摘红枣的图景如在眼前。吃得香甜,玩得开心,难怪会深深地镌刻在作者的脑海中。语言生动活泼,不乏幽默色彩,读着这样的习作,不禁让读者也沉浸在摘红枣的欢乐之中了。
巧拟题目,学列提纲
1.交流拟题思路。
2.出示提纲样例,学习如何列提纲。
3.学生自主拟列提纲,教师巡视指导。
动笔成文
1.展示习作素材,请大家读一读。2.请同学们按照拟定好的习作提纲,动笔完成习作。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