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0.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26 09:44: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真理
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真理就是——
最符合实际、永恒不变的正确的道理。
花 圃
不 慎
盐 酸
敏 感
司空见惯
见微知著
石 蕊
qiè
追根求源
锲而不舍
领 域
无独有偶
不可思议
建树
追根求源
司空见惯
见微知著
海岸线
吻合
不可思议
锲而不舍
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
树立;成就。
见到细微的苗头,就能预知事物发展的方向。
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树立;成就
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
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作者提出的观点是什么?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作者是如何论证这一观点的?请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用喜欢的方式把你的思考结果呈现在纸上,可以是图示,也可以借助下面表格来呈现。
提出的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论证观点 现象 “问号” 探究的过程 “真理”
事例1
事例2
事例3
得出的结论:
提出的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论证观点 现象 “问号” 探究的过程 “真理”
事例1
事例2
事例3
得出的结论:
紫罗兰变色
大陆的漂移
睡觉时眼珠的转动
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
这不会是一种巧合吧?
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
许多实验
反复观察实验
比较……阅读
……搜集……
制成了石蕊试纸
整理“大陆漂移学说”、出版《海陆的起源》
根据眼珠转动的次数和时间,来测量人做梦的次数和梦的长短
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作者是按照什么思路来写这篇课文的?
提出观点
论证观点
总结观点
真理
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第二课时
提出的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论证观点 现象 “问号” 探究的过程 “真理”
事例1
事例2
事例3
得出的结论:
紫罗兰变色
大陆的漂移
睡觉时眼珠的转动
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
这不会是一种巧合吧?
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
许多实验
反复观察实验
比较……阅读
……搜集……
制成了石蕊试纸
整理“大陆漂移学说”、出版《海陆的起源》
根据眼珠转动的次数和时间,来测量人做梦的次数和梦的长短
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概括地说一说作者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又用了哪些事例来证明这一观点。
默读第3自然段后思考:这个事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介绍的?
聚焦第1个事例
发现现象
取得成果
实验探索
提出问题
波义耳
为什么波义耳能有这个科学发现呢?请你抓住关键词句读一读,把感悟批注在书上。
善于观察,
能不断挖掘问题反复去实验验证。
实验室里那么多人,为什么只有波义耳发现了这个现象?
波义耳的这一连串问题之间有关联吗?
从发现现象到最后成功发明了石蕊试纸是一蹴而就的吗?这中间波义耳是怎么做的?
波义耳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所以他关注到了_______ __的现象。
波义耳不仅关注到这个现象,还_____________,并且______________。
波义耳经过______________,最终发明了石蕊试纸。
梳理波义耳发明石蕊试纸的过程
紫罗兰变色
提出疑问
进行许多实验
反复实验研究
默读第4—5自然段,说一说这两个事例分别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想想这两个事例中的主人公是怎样发现“真理”的。
自学提示
紫罗兰变色
事例2
大陆的漂移
事例3
睡觉时眼珠的转动
事例1
对比三个事例,你有哪些发现与感悟?
三个事例的叙述顺序有没有共同之处?
三位科学家一开始发现的现象都有什么特点?
三位科学家研究现象的过程、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研究现象的方式有没有相似之处?
对比三位科学家发现现象、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取得成果的过程可以发现,这些科学家的身上有哪些共同特点?
紫罗兰变色
事例2
大陆的漂移
事例3
睡觉时眼珠的转动
事例1
纵观三个事例,三位科学家能够取得成果是因为什么呢?能不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
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 ”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作者所用的三个科学家的事例已经充分论证了他提出的观点,课文到此为止是不是就可以结束了?第6—7自然段与事例和观点之间有什么关系?
思 考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第6—7自然段是对全文的总结,并且进一步告诉我们应当怎样做。
思考:生活中寻找真理的人还有很多,他们探究真理的过程总能给我们以启迪。请你读读课后的“阅读链接”,想一想:詹天佑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样解决这些困难的?他和课文中的三位科学家有没有相似之处?
拓展阅读“阅读链接”
提出观点
提出观点
提出观点
梳理课文结构
写作提示:
先确立自己要说明的观点,再选取相应事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组员互相评价事例是否能够说明观点。
学生根据写作提示自主完成小练笔。
迁移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