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青山处处埋忠骨
彭德怀 拟定 参谋 高瑞欣损失 锻炼 眷恋 奔赴
搞特殊 尊重 签字 踌躇
黯然 马革裹尸
彭德怀 拟定 参谋 高瑞欣
损失 锻炼 眷恋 奔赴
搞特殊 尊重 签字 踌躇
黯然 马革裹尸
检查预习
pénɡ
nǐ
móu
fù
shū
chóu chú
àn
ɡé
ruì
sǔn
duàn liàn
juàn
zūn
qiān
彭——鼓 拟——似
赴——赶 黯——暗
检查预习
字形辨析
彭德怀元帅
鼓掌
拟人
相似
赴约
赶路
黯然
黑暗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诗词引入,释疑“忠骨”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诗词引入,释疑“忠骨”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诗词引入,释疑“忠骨”
蝶恋花·答李淑一
毛泽东
我失骄杨君失柳,
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
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
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
泪飞顿作倾盆雨。
诗词引入,释疑“忠骨”
诗词引入,释疑“忠骨”
忠魂
杨开慧烈士
杨开慧烈士
是毛岸英的母亲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两天后的6月27日,美国入侵朝鲜,干涉朝鲜内政。美军战机日夜轰炸朝鲜的同时,竟以误炸为名,频颇将炸弹投到中国一侧,破坏我国东北的机场和工业基础设施。战火已经烧到了家门口。
1950年10月1日,朝鲜金日成向毛泽东写下了一封求援信,请求中国人民解放军援助朝军作战。自此,抗美援朝战争开始。
了解背景 理清脉络
梳理情节,读“三封电报”
电报一
“我们今日7时已进入防空洞,毛岸英同3个参谋在房子内。11时敌机4架经过时,他们4人已出来。敌机过后,他们4人返回房子内,忽又来敌机4架,投下近百枚燃烧弹,命中房子,当时有二名参谋跑出,毛岸英及高瑞欣未及跑出被烧死。其他无损失。”
岸英牺牲
梳理情节,读“三封电报”
电报一
“我们今日7时已进入防空洞,毛岸英同3个参谋在房子内。11时敌机4架经过时,他们4人已出来。敌机过后,他们4人返回房子内,忽又来敌机4架,投下近百枚燃烧弹,命中房子,当时有二名参谋跑出,毛岸英及高瑞欣未及跑出被烧死。其他无损失。”
1
2
3
司令部来电
司令部来电
朝鲜来电
毛主席批示
岸英牺牲
青山处处埋忠骨
梳理情节,读“三封电报”
电报一
“我们今日7时已进入防空洞,毛岸英同3个参谋在房子内。11时敌机4架经过时,他们4人已出来。敌机过后,他们4人返回房子内,忽又来敌机4架,投下近百枚燃烧弹,命中房子,当时有二名参谋跑出,毛岸英及高瑞欣未及跑出被烧死。其他无损失。”
电报二
“主席,志愿军司令部来电请示中央军委,是否将岸英的遗骨运回国内。”
电报三
“朝鲜方面向主席表示慰问,说岸英同志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的,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要求把岸英安葬在朝鲜。”
1
2
3
司令部来电
司令部来电
朝鲜来电
毛主席批示
岸英牺牲
是否归葬
葬在朝鲜
青山处处埋忠骨
惊闻噩耗
艰难抉择
梳理情节,读“三封电报”
品读词句 感悟父痛
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明确学习要求。
1. 圈画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
2. 揣摩毛主席的内心世界,并批注在侧;
2. 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
品读词句 感悟父痛
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他送到毛主席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回国后毛主席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
补充资料:
岸英是毛主席和妻子杨开慧的长子。8岁时,母亲杨开慧被捕,他和母亲一起入狱,目睹了母亲与敌斗争并牺牲。后来他和弟弟来到了上海,曾一度过着流浪生活。因他小小年纪就失去了母亲,颠沛流离,毛主席对儿子充满了愧疚。岸英被地下党的同志找到后,去了苏联留学一留学回国后,毛主席又把岸英送到了条件艰苦的农村锻炼。农村锻炼回来,岸英又奔赴朝鲜。
品读词句 感悟父痛
岸英是毛主席最心爱的长子,毛主席在他身上倾注了无限的父爱。
毛泽东和毛岸英
毛泽东和毛岸英
在香山双清别墅交谈
毛泽东和毛岸英、
刘思齐、李讷在香山
品读词句 感悟父痛
那一次次的分离, 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 这次怎么......
品读词句 感悟父痛
岸英是毛主席最心爱的长子,毛主席在他身上倾注了无限的父爱。所以当听到岸英牺牲的疆耗时,他不敢相信,更不愿意相信。只能在心里一遍遍地反问自己……
那一次次的分离, 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 这次怎么会......
品读词句 感悟父痛
正是因为岸英从小历经磨难,所以主席心怀愧疚,不敢面对,不愿面对,只能在心里一遍遍地反问自己……
那一次次的分离, 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 这次怎么会......
品读词句 感悟父痛
正是因为和岸英聚少离多,却没有机会补偿,所以他只好独自舔舐悲痛,一遍遍地对自己说……
那一次次的分离, 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 这次怎么会......
品读词句 感悟父痛
“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
情到深处难自抑,心中想了千百遍后,就情不自禁地喃喃起来……
品读词句 感悟父痛
本课小结
本课我们一起徜徉文字,品读情感,发现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能真切具体地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让我们感受到了主席的“丧子之痛”及“慈父情怀”。下节课,我们带着这节课学到的方法走进课文第二部分,去感受“抉择之痛”和“伟人胸怀”。
青山处处埋忠骨
第二课时
语言
神
态
动
作
回顾前文 梳理学法
阅读文本时,我们该如何揣摩人物内心?
默读课文第二部分
1.用横线画出描写毛主席动作、
语言、 神态的句子,
2.揣摩主席的内心,完成右侧表格 。
学法迁移 综合运用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交流分享 揣摩内心
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 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 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交流分享 揣摩内心
资料一
据中朝双方于1953年8月14日通过报纸、电台宣布的数字,共歼敌109万人,约有18万志愿军长眠于朝鲜。
补充资料 还原历史
资料二
12年后,岸英的妻子思齐第一次赴朝鲜羊为岸英扫墓时,此时主席已年近七十。七十岁的老人这样说:“思齐,到了那,要告诉岸英:你也是代表我去给他扫墓的。告诉他,我们去晚了。告诉他,我无法去看他,请他原谅。告诉他,爸爸想他,爱他……”
补充资料 还原历史
资料三
2019年4月4日, 中国驻朝鲜大使馆在平壤的友谊塔举行活动,祭奠中国人民志愿军先烈,深切缅怀志愿军英烈忠魂。
补充资料 还原历史
毛主席是父亲,想见儿子最后一面,但毛主席作为主席,他要从国家、从所有父母的角度考虑。岸英只是千千万万牺牲在朝鲜战场的志愿军的一分子,身为主席,不可只顾儿女情长,不能给国家添麻烦……
交流分享 揣摩内心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最终决定 泪满襟
马革裏尸
东汉名将马援,英勇善战,为东汉王朝的创建立下汗马功劳,被赐予“伏波将军”的称号。
有一年,马援得胜回到京城洛阳,亲友们都高兴地向他表示祝贺。有个名叫孟翼的谋臣,也向马援说了几句恭维的话。不料马援听了,皱着眉头对他说:“我盼望先生能说些指教我的话,为什么先生也随波逐流,一味地对我说夸奖的话呢 ”
了解渊源 了情怀
孟翼一时不知如何应对才好。马援又继续说道:“如今, 甸奴和乌桓还在不断侵扰北方,我打算向朝廷请战去讨伐他们,男儿应该战死在边疆荒野的战场上,不用棺材敛尸,而只用马的皮革裹着尸体回来埋葬,怎么能躺在床上,死在儿女的身边呢 ”
孟翼深为马援豪迈的报国热情所感动,不禁感慨道:“将军真不愧是大丈夫啊!
了解渊源 了情怀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在古代军旅中,将士出征,凡战死者,以马皮包裹战死者的遗骸,返回故土安葬,以表示“落叶归根”“魂归故里”之意。马援的这句话,生动地展现了将士视死如归、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概。以此作批示,也展示了主席的博大胸怀、报国深情。
最终决定 泪满襟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最终决定 泪满襟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想象写话
这一夜,主席彻夜未眠。漫漫长夜,多么煎熬!我们可以想象他是多么的痛苦、矛盾、伤心。在这样凄冷的夜晚,在孤灯独处的时候,毛主席又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请你展开想象,抓住主席的动作、神态等描写写,写一段话,表现主席此时此刻的内心。
联结体验 想象写话
青山处处埋忠骨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