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新课导入
“多情自古伤离别”,离别自古以来是永恒不变的、最凄美的话题,多少文人墨客曾一度泼墨挥毫,成就了一篇篇美文佳作。被称为“七绝圣手”的唐代大文豪王昌龄也不例外,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
音乐:长亭外
芙蓉楼送辛渐
地点
送别人物
芙蓉楼送辛渐
送: 点明这是一首送别诗;
芙蓉楼: 是送别的地点;
辛渐: 是送别的对象。
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并作下此诗。在芙蓉楼送别辛渐。
不及汪伦送我情。
桃花潭水深千尺,
——李白《赠汪伦》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的《别董大》
送别诗
诗人简介
王昌龄(698年-757年),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一说太原人),盛唐时期边塞诗人、大臣。
王昌龄于开元十五年(727年),登进士第,任秘书省校书郎。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又应博学宏词科登第,授汜水(今河南荥阳汜水镇)县尉。二十七年(739年),因事被贬谪岭南。次年,由岭南北返长安,并在冬天被任命为江宁(今江苏南京)县丞。在江宁数年,又受谤毁,被贬为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安史之乱起,王昌龄由贬所赴江宁,后为濠州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其诗境雄浑开阔,自成一格。明王世贞论盛唐七绝时,认为只有王昌龄可与李白争胜,列为“神品”。王昌龄的边塞诗,慷慨豪迈,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创作了大量的边塞诗,后人称王昌龄为边塞诗的创始和先驱。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有文集六卷,编诗四卷。主要代表作有《从军行》《出塞》《闺怨》等。
这组诗大约作于公元742年(天宝元年),当时王昌龄出为江宁(今南京)县丞。王昌龄从江宁启程,送他的朋友辛渐来到润州,润州古代属于吴国。辛渐计划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辛渐独自前往洛阳。王昌龄作下此诗。
写作背景
生字我会认
芙蓉
芙蓉花
莲蓉
椰蓉
洛神
洛河
生字我会写
芙蓉
木芙蓉
芙蓉花
出水芙蓉
芙蓉
莲蓉
豆蓉
出水芙蓉
洛阳
洛河
洛神
洛阳纸贵
玉壶
水壶
冰壶
悬壶济世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先听范读,再跟伴奏音乐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借助课文注释读懂诗句。
预习导入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译:迷蒙的烟雨在夜幕中笼罩着吴地,与浩渺的江水连成一片,天亮时我将送你启程,而我却要独自留下,如同这形单影只的楚山。
镇江在古代属吴地。
天刚亮。
泛指长江中下游北岸的山。
翻译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像冰一样晶莹`纯洁的心。
指玉做成,晶莹剔透的盛酒器。
译:如果洛阳的亲友询问我的情况,请你一定要转告他们,我的一颗心如同晶莹剔透的冰贮藏在玉壶里一样。
赏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写景
从昨夜的冷雨写起,“寒”字增添了冷清的意味,渲染了离别的气氛。
点明季节
点明时间
点明诗人心情
这一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表明了诗人凄凉伤感的心情。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南朝诗人鲍照《白头吟》:
“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
译文:
忠直的心怀犹如红色的丝线,
清正的品格好似玉壶中的冰。
盛唐宰相姚崇发起“玉壶行动”,号召为官者应像玉壶一般清正廉洁。
古人多用它来形容人高洁正直的品格。
八年后,王昌龄再次被贬,他的官越做越小,然而诗词越写越好,这是因为他始终坚守——
开元二十七年,王昌龄被贬岭南,他没有动摇,而是坚守——
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仍以贬官身份赴江宁任职,他并未灰心,仍然坚守——
根据资料想一想:王昌龄的亲友可能会问什么?
王昌龄的亲友可能会问:你为什么被贬?你有满身才华,为什么会被贬呢?
再想想:“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表明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品格?
表明了诗人光明磊落,清廉自守,表里如一的精神品格。
接着想想:如果让你用一句话赞扬王昌龄,你会怎么赞扬?
王昌龄,你是一位冰清玉洁、正直,矢志不渝的伟大诗人,我真敬佩你。
这首诗的作者是( ),流传千古的送别名句是( ),( )。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通过对清晨秋雨、远山的描写,烘托出送别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后两句表明诗人品行高洁,为官清正,绝不随波逐流的人生信念。
2、
2
拓展延伸
古人擅以诗言志,你能透过他们的诗读懂他们的心吗?
1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宋)李清照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
2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陆游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