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辨别物质的组成-第2课时 元素符号 元素周期表(教学课件)2025-2026学年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3 辨别物质的组成-第2课时 元素符号 元素周期表(教学课件)2025-2026学年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粤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10-27 22:53: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幻灯片 1:封面
标题:2.3 辨别物质的组成(第 2 课时 元素符号 元素周期表)
副标题:掌握 “化学语言”,读懂 “元素地图”
背景图:选择一张融合元素符号与元素周期表的场景图,左侧是手写规范元素符号(如 H、O、Fe)的特写(标注 “一大二小” 书写规则),右侧是完整的元素周期表(突出主族、周期划分,标注常见元素位置),中间用箭头连接 “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直观呈现核心学习内容。
幻灯片 2:学习目标
知识理解:熟练掌握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一大二小”)与多维度意义(宏观、微观、物质层面),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门捷列夫贡献),掌握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周期、族、单元格信息),能从周期表中提取元素的关键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
能力提升:能规范书写常见元素符号(1-20 号元素及 Fe、Cu 等),能准确解读元素符号的不同意义(如 “Fe” 的三重含义),能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元素类别(金属 / 非金属 / 稀有气体)与位置(周期、族),提升化学符号应用与信息提取能力。
意识培养:认识到元素符号是化学学科的 “通用语言”,理解元素周期表是 “元素规律的总结”,培养 “用符号表达化学信息”“从规律中学习元素” 的科学思维,体会化学学科的系统性与逻辑性。
幻灯片 3:情境导入 ——“化学语言” 与 “元素地图” 的重要性
情境展示:呈现两组对比情境,引发学生思考:
情境 1:国际化学会议上,中国科学家写出 “Fe”,美国科学家写出 “Fe”,英国科学家也写出 “Fe”,三人能快速理解彼此的意思;若用中文 “铁”、英文 “iron”、德文 “Eisen” 交流,反而需要翻译 —— 为什么元素符号能成为 “国际通用语言”?它有什么书写规则?
情境 2:实验室里,老师让学生找 “第 3 周期第 ⅠA 族的金属元素”,学生翻阅元素周期表,很快找到了钠元素(Na);若没有周期表,需要逐一记忆 118 种元素的性质,效率极低 —— 元素周期表是如何编排的?它能提供哪些信息?
提问互动:上一课时我们认识了元素,而元素符号是元素的 “身份证”,元素周期表是元素的 “居住地图”。如何规范书写元素符号?如何从周期表中快速 “找到” 并 “了解” 元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元素符号与元素周期表。
幻灯片 4:元素符号 —— 化学学科的 “通用语言”(深化与拓展)
一、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一大二小” 原则强化)
核心规则:
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必须大写(如氢 H、氧 O、碳 C);
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如钙 Ca、铜 Cu、氯 Cl),小写字母不能与大写字母平齐(如 “CU”“cA” 均为错误写法);
常见错误与纠正:
元素名称
错误写法
错误原因
正确写法

CA、cA
第二个字母未小写或大小写颠倒
Ca

CU、cu
第二个字母未小写或全小写
Cu

AL、aL
第二个字母未小写或大小写颠倒
Al

MN、mn
第二个字母未小写或全小写
Mn
记忆技巧:编口诀辅助记忆常见元素符号(如 “氢 H 氧 O 氮 N 碳 C,钾 K 钙 Ca 钠 Na 镁 Mg,铝 Al 铁 Fe 铜 Cu 锌 Zn,氯 Cl 硫 S 磷 P 硅 Si”),结合拼音联想(如 “钠 Na” 发音近似 “那”,“钡 Ba” 发音近似 “贝”)。
二、元素符号的意义(多维度解读)
意义分类与示例(以 “Cu”“H”“2H” 为例):
元素符号
宏观意义
微观意义
物质意义(仅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备注
Cu
表示铜元素
表示 1 个铜原子
表示铜这种物质(金属单质,由原子直接构成)
具备三重意义,因铜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H
表示氢元素
表示 1 个氢原子
无(氢气由 H 分子构成,不直接由原子构成)
仅具备双重意义,因氢元素组成的单质是分子构成
2H
无(数字在前,失去宏观意义)
表示 2 个氢原子

仅具备微观意义,数字表示原子个数
规律总结:
元素符号前无数字:可表示 “一种元素”(宏观)和 “一个原子”(微观);若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金属、稀有气体、部分非金属如 C、Si),还可表示 “这种物质”;
元素符号前有数字:仅表示 “几个原子”(微观),无宏观意义;
课堂小练:判断下列元素符号的意义:
“O”:表示氧元素、1 个氧原子(无物质意义,氧气由 O 分子构成);
“He”:表示氦元素、1 个氦原子、氦气这种物质(稀有气体,由原子直接构成);
“3Fe”:表示 3 个铁原子(仅微观意义)。
幻灯片 5:元素周期表的发展与编排 ——“元素的系统地图”
一、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科学史铺垫)
早期探索:19 世纪初,科学家已发现 60 多种元素,但缺乏系统分类,性质相近的元素分散排列,难以研究规律;
门捷列夫的贡献:1869 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根据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化学性质,将元素按相对原子质量递增顺序排列,发现了 “元素周期律”—— 元素的性质随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
现代周期表:随着原子结构的发现,现代元素周期表改为按原子序数(质子数) 递增顺序排列,元素周期律修正为 “元素的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更符合科学事实(如氩 Ar 原子序数 18,钾 K 原子序数 19,虽氩相对原子质量大于钾,但按原子序数排列,性质更符合周期规律)。
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行” 与 “列” 的规律)
周期(横行):
定义:元素周期表共有 7 个横行,每个横行称为一个周期(第 1-7 周期);
规律: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如第 1 周期元素有 1 个电子层,第 2 周期有 2 个电子层,第 3 周期有 3 个电子层),原子序数从左到右依次递增;
分类:第 1-2 周期为短周期(元素种类少,第 1 周期 2 种,第 2 周期 8 种),第 3-7 周期为长周期(第 3 周期 8 种,第 4-6 周期元素种类多,第 7 周期为不完全周期,仍有未发现的元素)。
族(纵行):
定义:元素周期表共有 18 个纵行,除第 8、9、10 三个纵行称为第 Ⅷ 族外,其余 15 个纵行各称为一个族,用罗马数字 Ⅰ-Ⅶ 和字母 A、B 表示(如第 ⅠA 族、第 ⅦA 族);
规律:同一族的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如第 ⅠA 族元素最外层均 1 个电子,第 ⅦA 族均 7 个电子),因此化学性质相似(如第 ⅠA 族均为活泼金属,易失 1 个电子;第 ⅦA 族均为活泼非金属,易得 1 个电子);
分类:主族(用 A 表示,第 1、2、13-17 纵行,共 7 个主族)、副族(用 B 表示,第 3-12 纵行,共 7 个副族)、第 Ⅷ 族(第 8-10 纵行)、0 族(第 18 纵行,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稳定,化学性质极不活泼)。
幻灯片 6:元素周期表单元格的信息 ——“元素的‘身份证’卡片”
一、单元格信息解读(以 “钠元素” 单元格为例)
标准单元格结构:元素周期表中每个单元格包含 4 类核心信息,以人教版元素周期表为例:
左上角数字:原子序数(数值上等于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如钠的原子序数为 11,质子数 = 11);
右上角符号:元素符号(如钠的元素符号为 Na);
中间汉字:元素名称(如 “钠”,汉字带 “钅” 字旁,可判断为金属元素);
下方数字: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 “1”,通常取整数,如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2.99,取 23);
图示展示:绘制钠元素单元格,标注各部分信息,清晰呈现 “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 的顺序。
二、信息提取示例(从周期表中找信息)
示例 1:查找氧元素(O):
位置:第 2 周期第 ⅥA 族;
提取信息:原子序数 8(质子数 8)、元素符号 O、元素名称氧(非金属元素,汉字带 “气” 字头)、相对原子质量 16.00(取 16);
推导性质:最外层电子数 6(第 ⅥA 族),易得到 2 个电子,化学性质活泼,可组成 O 、CO 等物质。
示例 2:查找铁元素(Fe):
位置:第 4 周期第 Ⅷ 族;
提取信息:原子序数 26(质子数 26)、元素符号 Fe、元素名称铁(金属元素,汉字带 “钅” 字旁)、相对原子质量 55.85(取 56);
推导性质:金属元素,具有导电性、导热性,易与氧气反应生成铁锈(Fe O nH O)。
三、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价值(“找规律,学元素”)
快速判断元素类别:通过元素名称的汉字偏旁判断(金属元素带 “钅” 字旁,汞除外;非金属元素带 “气”“石”“氵” 字旁;稀有气体元素为 “气” 字头且在 0 族);
预测元素性质:同一族元素性质相似(如第 ⅠA 族的钠和钾,均活泼,易与水反应),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如第 3 周期,钠、镁、铝为金属,硅为半金属,磷、硫、氯为非金属);
查找元素信息:快速获取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数据(如计算化学式的相对分子质量时,从周期表中查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
科学研究指导:科学家根据周期表规律,预测未发现元素的性质,指导新元素的合成(如根据第 ⅦA 族元素规律,预测未发现的 117 号元素为活泼非金属)。
幻灯片 7:课堂活动 ——“元素符号书写与周期表信息提取竞赛”
活动 1:“规范书写”—— 元素符号听写与纠错
任务:教师报出 15 种常见元素名称(氢、氦、碳、氮、氧、钠、镁、铝、硅、磷、硫、氯、钾、钙、铁),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元素符号,书写完成后小组内互相批改,找出错误并纠正(如 “钙” 写成 “CA”,“铁” 写成 “FE”);
评分标准:书写正确 1 个得 2 分,纠正他人错误 1 个得 1 分,满分 40 分,评选 “规范书写小能手”。
活动 2:“周期表寻宝”—— 信息提取挑战
任务:每组发放一张元素周期表(简化版),教师提出 5 个 “寻宝任务”,小组合作在周期表中查找答案:
找出第 3 周期第 ⅠA 族的元素,写出其元素符号、原子序数和相对原子质量;
找出相对原子质量为 16 的元素,判断其类别(金属 / 非金属)和所在周期、族;
找出名称带 “石” 字旁的非金属元素(至少 3 种),写出它们的元素符号;
找出 0 族元素中原子序数最小的元素,写出其元素符号和用途(参考上一课时知识);
找出原子序数为 26 的元素,判断其最外层电子数(提示:第 4 周期元素,电子层数 4,结合族序数推测);
参考答案:
钠(Na),原子序数 11,相对原子质量 22.99;
氧(O),非金属元素,第 2 周期第 ⅥA 族;
碳(C)、硅(Si)、磷(P)(或硫 S);
氦(He),用于填充气球、飞艇;
铁(Fe),第 Ⅷ 族,最外层电子数 2;
评分标准:每个任务回答正确得 6 分,共 30 分,评选 “周期表寻宝冠军小组”。
幻灯片 8:总结与拓展
回顾重点:回顾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一大二小”)与意义(宏观、微观、物质层面),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族)与单元格信息(原子序数、符号、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强化 “元素符号是化学语言,周期表是元素规律总结” 的认知。
拓展延伸:
实践任务:开展 “我的元素周期表卡片” 制作活动,学生选择 10 种常见元素,为每种元素制作信息卡片(包含元素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类别、用途),并按周期表顺序排列,加深对元素的记忆;
推荐资源:观看纪录片《门捷列夫的周期表》,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发现故事;阅读《元素周期表的秘密》科普书籍,探索周期表中元素的特殊性质(如放射性元素、人造元素);
预习提示:下一节课将学习 “物质的分类”,可提前思考 “根据物质的组成元素,如何将物质分为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幻灯片 9:结束语
鼓励话语:今天,我们掌握了化学学科的 “通用语言”—— 元素符号,学会了读懂元素的 “居住地图”—— 元素周期表。规范的元素符号能让我们准确交流化学信息,而元素周期表则为我们打开了系统学习元素的大门,让看似零散的元素变得有规律可循。希望你们能熟练书写元素符号,善用元素周期表查找信息、预测性质,在后续学习中,用这两个 “工具” 探索更多物质组成的奥秘!
感谢语:感谢同学们的积极参与与竞赛比拼,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对 “元素符号与元素周期表” 有了扎实的掌握。期待下次课,我们一起学习 “物质的分类”,进一步理解物质组成与类别的关系!本节课到此结束!
2024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2.3 辨别物质的组成
-第2课时 元素符号 元素周期表
第二单元 空气、物质的构成与组成
a
i
T
u
j
m
i
a
N
g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的一些信息。
2.知道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并能加以区分。
情境导入
超市里有成百上千种商品,却分门别类、有序地摆放。
组成物质的一百多种元素,是按怎样的规律排列的呢?
1869年 2 月,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编制了他的第一张元素周期表,表中除收入了当时已知的63种元素外,还给尚未发现的元素留下了27个空位,并大胆地预言了11种未知的新元素和它们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同时根据它们的性质取了名字,如类铝、类硼、类硅等,后来都得到了验证。
元素周期表简介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元素周期表简介
1.周期:每一横行叫作一个周期,共7个周期。
2.族:每一纵行叫作一个族(其中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
3.元素周期表的起始:
4.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仔细观察元素周期表,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稀有气体元素
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元素周期表简介
原子序数
相对原子质量
元素符号
元素名称
5.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所在单元格信息
33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元素周期表简介
从汉字表示的元素名称中,你可以观察到什么规律?
我们的中文名称都有“钅”字旁
通常呈气态,用“气”字头
通常呈液态,用“氵”旁
通常呈固态,用“石”字旁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元素周期表简介
第一组:氧气(O2)、氩气(Ar)、碳(C)、铁(Fe)、汞(Hg)
第二组:二氧化碳(CO2)、氨气(NH3)、氯化铵(NH4Cl)、硫酸(H2SO4)
不同点是: ;

第一组中的物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第二组中的物质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请你比较形成以下两组纯净物的元素种类,它们之前有什么不同呢?
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的依据:
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的依据: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组成物质的种类
组成元素的种类
合作探究
探究点二 单质和化合物有何不同
1. 概念
单质与化合物的比较
单质 化合物
区别 宏观组成 由同种元素组成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
微观构成 (1)由同种元素组成; (2)不能发生分解反应 (1)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
(2)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分解反应
判断依据 前提是纯净物,且只含一种元素 前提是纯净物,至少含有两种元素
实例 铁(Fe)、硫(S);氧气(O2)、氮气(N2) 氯化铵(NH4Cl)、二氧化硅(SiO2 );水(H2O)
联系 都是纯净物,属于并列关系;二者可通过化学反应相互转化 金(Au)
铁(Fe)
硫(S)
汞(Hg)
铜(Cu)
胆矾
(CuSO4·5H2O)
明矾
[KAl(SO4)2·12H2O]
氯化钠
(NaCl)
水(H2O)、二氧化碳(CO2)、过氧化氢(H2O2)、二氧化锰(MnO2)、氧化铜(CuO)、五氧化二磷(P2O5)、氧化镁(MgO)
化合物仅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则此类化合物称为氧化物。
①属于化合物 ②都有氧元素 ③两种元素
仔细观察下列几种化合物,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合作探究
探究点二 单质和化合物有何不同
不是
只是含氧化合物
1.高锰酸钾(KMnO4)、氯酸钾(KClO3)是氧化物吗?
2.高锰酸钾KMnO4、氯酸钾KClO3是氧化物吗?
不是
是含氧化合物
练一练
氧化物和含氧化物的关系
氧化物 含氧化物
不同点 仅由两种元素组成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
相同点 都属于化合物,都含有氧元素 实例 水(H2O) 水(H2O)、硫酸(H2SO4)
联系 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思考:物质该怎么分类?
物质
纯净物
混合物
单质
化合物
氧化物
非氧化物
思路与方法导引
知识点1 元素符号
1. 我国近代化学的先驱徐寿将西方化学知识系统引入中国,
他所创造的许多元素的中文名称一直沿用至今。下列元素符
号表示的元素名称,与成语中的字(或谐音字)对应不正确
的是( )
D
A. 十全十 B. 雪中送(C)
C. 根结底 D. 点石成
【点拨】金元素的符号为, 为铜元素的符号,故D不正确。
返回
2. 国际通用的元素符号是用1个或2个拉丁文字母表示的,其
中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镍元素的拉丁文名称
为 ,则镍的元素符号为( )
A
A. B. C. D.
返回
3.(1)写出下列化学符号。
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
②生物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
③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
④ 个镁原子:_____,3个镁离子:_______。
(2)写出下列符号的意义。
① 宏观:________;微观:___________。
② 宏观:____;微观:___________。
③ 宏观:____________;微观:___________。
氢元素
1个氢原子

2个氢原子
铁,铁元素
1个铁原子
返回
知识点2 元素周期表
4. 两度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卡尔·巴里·夏普利斯分享了他的科研心得:
“我不擅长做计划,但自小就能熟记元素周期表。对我来说,科研发
现便是到元素周期表里去‘钓鱼’。”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
的是 ( )
A
A. 目前元素周期表有七个周期
B.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排序的依据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C. 元素周期表有18个纵列,也就是18个族
D. 元素周期表已发展成为一个稳定的形式,它不可能再有任何新的
变化
【点拨】目前元素周期表有七个周期,A正确;元素周期表
中元素按原子核电荷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B错误;元素
周期表有18个纵列,每一纵列叫作一个族,8、9、10三个纵
列共同组成一个族,共16个族,C错误;元素周期表已发展
成为一个稳定的形式,但仍在增加新成员,在发生着新的变
化,D错误。
返回
5. 我国化学家张青莲主持测定了铟、锑、
铈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铈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
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C
A. 铈属于金属元素
B. 铈的元素符号是
C. 铈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D. 铈原子的质子数为58
知识点3 单质、化合物与氧化物
6. 我国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创作
的陶艺“踢毽子”,童稚十足,形神兼备。这种陶
艺的制作用到了钾长石(主要成分 )、
石英砂(主要成分 )、方解石(主要成分
)和萤石(主要成分 )。其中主要成
分属于氧化物的物质是( )
D
A. 钾长石 B. 萤石 C. 方解石 D. 石英砂
7. [2024·眉山]下列各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
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B
A. B. C. D.
纠易错 不能正确理解物质的分类
8.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A. 混合物是由多种化合物组成的
B. 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 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 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
9. 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
模型正确的是( )
C
A. 4个氢原子模型
B. 原子的结构模型
C. 地壳中元素含量
D. 空气组成模型
元素周期表
横行(周期)
纵行(族)
单元格信息
原子序数
单质、化合物及氧化物
定义及代表物质
元素周期表、物质的分类
课堂小结
必做作业: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选做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谢谢观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