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课件)2025-2026学年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1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课件)2025-2026学年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2.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粤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10-27 23:20: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1张PPT)
幻灯片 1:封面
标题:3.1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副标题:探索 “生命之气” 的特性与价值
背景图:选择一张多场景融合图片,左侧是医院氧气罐(供给呼吸)、潜水员携带氧气瓶(特殊环境供氧),中间是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火焰(蓝紫色,体现化学性质)、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火星(体现助燃性),右侧是炼钢高炉(工业助燃),下方标注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化学性质:助燃、供呼吸”,直观呈现氧气的核心性质与用途。
幻灯片 2:学习目标
知识理解:掌握氧气的物理性质(常温常压下的状态、颜色、气味、密度、溶解性、三态变化),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助燃性、氧化性,能与金属、非金属、化合物反应),明确氧气的主要用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及性质与用途的关联。
能力提升:能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氧气的化学性质(如硫燃烧生成 SO 证明氧气氧化性),能根据氧气性质解释其用途(如助燃性→炼钢),能区分氧气与其他气体的性质差异(如氧气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氮气不能),提升实验观察与逻辑推理能力。
意识培养:认识到氧气是生命与工业的必需物质,理解 “性质决定用途” 的化学逻辑,培养 “从实验探究物质性质” 的科学思维,为后续学习其他单质(如二氧化碳)奠定基础。
幻灯片 3:情境导入 ——“离不开” 的氧气,有哪些特性?
情境展示:呈现三组与氧气相关的场景,引发学生思考:
情境 1:登山运动员在高海拔地区需携带氧气瓶,否则会因缺氧头晕;医院重症患者需通过鼻导管吸氧维持呼吸 —— 氧气为什么能维持生命?它有什么特殊性质?
情境 2: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红,在纯氧中燃烧发白光;铁丝在空气中加热发红,在纯氧中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 为什么氧气能让燃烧更剧烈?这体现了氧气的什么性质?
情境 3:工业上用氧气炼钢,能提高炉温、去除杂质;火箭发射用液态氧作助燃剂,推动火箭升空 —— 氧气在工业中发挥作用,依赖其什么特性?
提问互动:我们知道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约 21%),也是生命活动的必需气体。但氧气具体有哪些性质?这些性质又如何决定它的用途?今天,我们就来探索氧气的性质与用途,揭开 “生命之气” 的奥秘。
幻灯片 4:氧气的物理性质 ——“看得见、摸得着” 的特性
一、常温常压下的物理性质(核心特征)
状态与颜色:常温(25℃)、常压(1 标准大气压)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液态和固态时呈淡蓝色,见下文三态变化);
注意:空气是无色的,因氧气、氮气等主要成分均为无色气体;市场上的 “蓝氧” 并非氧气本身蓝色,而是氧气瓶涂色或液态氧的颜色。
气味:无味(若闻到氧气瓶有异味,可能是杂质或添加剂,纯氧无气味);
密度:标准状况下(0℃、1 标准大气压),氧气密度为 1.429g/L,比空气略大(空气密度 1.293g/L);
应用:收集氧气时,可用 “向上排空气法”(因密度比空气大,氧气在下方聚集,空气从上方排出)。
溶解性:氧气不易溶于水(1 体积水约溶解 0.03 体积氧气,20℃时);
注意:“不易溶” 不等于 “不溶”,水中溶解的少量氧气是鱼类等水生生物呼吸的来源;
应用:收集氧气时,也可用 “排水集气法”(因不易溶于水,氧气可在水中聚集,排出水)。
二、氧气的三态变化(温度 / 压强改变的影响)
变化条件与状态:
气态氧(O ):常温常压下的稳定状态;
液态氧(淡蓝色):将气态氧降温至 - 183℃(或加压至 1013kPa),氧气液化,呈淡蓝色液体,可储存在蓝色钢瓶中(工业和医疗用氧多为液态氧,便于运输和储存);
固态氧(淡蓝色雪花状):继续降温至 - 218℃,液态氧凝固为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三态变化示意图:绘制 “气态氧(无色)\(\stackrel{-183℃}{\rightleftharpoons}\)液态氧(淡蓝)\(\stackrel{-218℃}{\rightleftharpoons}\)固态氧(淡蓝雪花状)” 的转化图,标注温度与状态,直观呈现三态变化。
三、物理性质的应用(与收集方法的关联)
物理性质
对应收集方法
原理与操作要点
密度比空气略大
向上排空气法
导管伸入集气瓶底部,氧气从底部聚集,空气从瓶口排出;用带火星木条放在瓶口,木条复燃则证明已收集满
不易溶于水
排水集气法
集气瓶装满水倒置在水槽中,导管伸入瓶口下方,氧气进入集气瓶,排出水;当集气瓶中水完全排出时,证明已收集满
液态氧易储存
钢瓶储存与运输
液态氧体积仅为气态氧的 1/800,用蓝色钢瓶(氧气专用色)储存,方便医院、工业使用
幻灯片 5:氧气的化学性质 ——“助燃与氧化” 的核心特性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助燃性(支持燃烧)和氧化性(能与多种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反应中常伴随发光、放热现象。以下通过实验探究氧气与不同类别物质的反应:
一、氧气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以碳、硫、磷为例)
1. 碳与氧气的反应(教师演示)
实验操作:用坩埚钳夹持一小块木炭,在空气中点燃(发红),再伸入盛有纯氧的集气瓶中,燃烧后向瓶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实验现象:
空气中:木炭发红,放热,燃烧缓慢;
纯氧中:木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反应原理:C + O \(\stackrel{点燃}{=\!=\!=}\)CO (充分燃烧,氧气充足);
若氧气不足,碳燃烧生成一氧化碳(2C + O \(\stackrel{点燃}{=\!=\!=}\)2CO);
结论:氧气能支持碳的燃烧,体现助燃性,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2. 硫与氧气的反应(教师演示,注意通风)
实验操作:在燃烧匙中放入少量硫粉,在空气中点燃(淡蓝色火焰),再伸入盛有纯氧的集气瓶中(瓶底预先放少量水,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
实验现象:
空气中:硫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纯氧中:硫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刺激性气味更浓;
反应原理:S + O \(\stackrel{点燃}{=\!=\!=}\)SO (二氧化硫是有毒气体,瓶底放水可吸收 SO ,防止污染空气);
结论:氧气浓度越高,燃烧越剧烈,氧气的助燃性使硫燃烧更充分。
3. 磷与氧气的反应(回顾空气成分实验)
实验现象: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产生大量白烟(五氧化二磷固体小颗粒),放热;
反应原理:4P + 5O \(\stackrel{点燃}{=\!=\!=}\)2P O ;
应用: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如红磷燃烧实验),也可用于制作烟幕弹(白烟浓度高,遮挡视线)。
二、氧气与金属单质的反应(以铁、镁为例)
1. 铁与氧气的反应(教师演示,关键实验)
实验操作:
取一根细铁丝,用砂纸打磨去除表面铁锈(铁锈为 Fe O ,影响反应),将铁丝绕成螺旋状(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在末端系一根火柴(引燃铁丝);
待火柴快燃尽时,将铁丝伸入盛有纯氧的集气瓶中(瓶底预先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炸裂瓶底);
实验现象: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对比:铁丝在空气中加热仅发红,不能燃烧,因空气中氧气浓度低(21%),无法达到剧烈反应的条件;
反应原理:3Fe + 2O \(\stackrel{点燃}{=\!=\!=}\)Fe O ;
结论:氧气的助燃性需在一定浓度下体现,纯氧环境能使金属(如铁)发生剧烈燃烧。
2. 镁与氧气的反应(学生回忆或简要演示)
实验现象:镁条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
反应原理:2Mg + O \(\stackrel{点燃}{=\!=\!=}\)2MgO;
应用:用于制作照明弹(白光耀眼,照亮范围广)、烟花(镁燃烧的白光为烟花增色)。
三、氧气与化合物的反应(以蜡烛为例)
实验操作:将点燃的蜡烛伸入盛有纯氧的集气瓶中,燃烧后向瓶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
实验现象: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更剧烈,发出白光,放热,瓶壁有水雾(生成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生成二氧化碳);
反应原理:蜡烛(主要成分 C H ) + O \(\stackrel{点燃}{=\!=\!=}\)CO + H O(未配平,体现产物为 CO 和 H O);
结论:氧气能支持化合物燃烧,反应生成氧化物(CO 、H O 均为氧化物),体现氧化性。
四、氧气化学性质的总结
核心特性:助燃性(支持燃烧,使燃烧更剧烈)、氧化性(反应中提供氧,使其他物质被氧化,生成氧化物);
反应规律:氧气与物质反应,大多生成对应的氧化物(如碳→CO 、铁→Fe O 、镁→MgO),且均为放热反应(燃烧反应均放热);
与其他气体的区别: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不能),这是检验氧气的核心方法。
幻灯片 6:氧气的用途 ——“性质决定用途” 的典型案例
氧气的用途完全基于其物理性质(如不易溶于水→水中供氧)和化学性质(助燃性、氧化性、供给呼吸),可分为 “供给呼吸” 和 “支持燃烧” 两大类:
一、供给呼吸(基于氧气参与呼吸作用的化学性质)
1. 生命活动必需:
人类与动物呼吸:氧气进入体内,参与细胞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如葡萄糖)分解为 CO 和 H O,释放能量(C H O + 6O \(\stackrel{酶}{=\!=\!=}\)6CO + 6H O + 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注意:缺氧会导致头晕、昏迷,严重时死亡;过量吸氧也有害(如氧中毒,破坏肺部细胞),需适量供给。
2. 特殊环境供氧:
医疗领域:医院为呼吸困难患者(如哮喘、肺炎)、急救患者(如心脏骤停)提供氧气,通过鼻导管或呼吸机输送;
高空 / 水下作业:登山运动员(高海拔氧气稀薄)、潜水员(水下无空气)、宇航员(太空真空)携带氧气瓶或供氧设备;
地下作业:矿工、隧道施工人员在地下缺氧环境中,需通过管道输送氧气。
二、支持燃烧(基于氧气的助燃性与氧化性)
1. 工业生产:
炼钢:向炼钢炉中通入氧气,提高炉温(氧气助燃,使焦炭燃烧更剧烈),同时氧气与铁中的杂质(如碳、硅)反应,生成 CO 、SiO 等氧化物,去除杂质,提高钢的纯度;
金属切割与焊接:用氧炔焰(乙炔与氧气混合燃烧,温度达 3000℃以上)切割或焊接金属,氧气助燃使火焰温度升高,熔化金属;
化工生产:用氧气氧化原料,生产化工产品(如用氧气氧化甲醇生产甲醛,用于制作塑料、涂料)。
2. 能源与交通:
燃料燃烧:天然气、汽油等燃料燃烧需氧气支持(如天然气燃烧 CH + 2O \(\stackrel{点燃}{=\!=\!=}\)CO + 2H O),为家庭做饭、汽车行驶提供能量;
火箭发射:液态氧作助燃剂,与燃料(如氢气、煤油)混合燃烧,释放大量能量,推动火箭升空(如长征火箭用液态氧 + 煤油作推进剂)。
3. 生活与科研:
家庭取暖:燃气壁挂炉燃烧天然气,氧气助燃放热,为家庭供暖;
实验探究:实验室中用氧气进行燃烧实验(如铁、硫燃烧),研究物质性质。
三、其他用途(基于物理性质)
水产养殖:向鱼塘中通入氧气(氧气不易溶于水,需通过增氧机扩散),增加水中溶氧量,防止鱼类因缺氧死亡;
食品保鲜:用氧气与其他气体(如氮气)混合的 “气调保鲜” 技术,控制氧气浓度,延缓食品氧化变质(如鲜肉、水果保鲜)。
幻灯片 7:课堂活动 ——“氧气性质实验分析与用途配对”
活动 1:“实验现象复盘”—— 分析氧气化学性质
任务:给出碳、硫、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视频片段(或图片),小组合作完成以下任务:
描述每种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与空气中对比,如硫在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蓝紫色火焰);
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如碳 + 氧气\(\stackrel{点燃}{=\!=\!=}\)二氧化碳);
总结这些实验体现的氧气化学性质(助燃性、氧化性);
参考答案:
碳:氧气中发白光、放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空气中发红,放热少;
铁:氧气中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空气中加热发红,不燃烧;
体现氧气助燃性(燃烧更剧烈)、氧化性(生成氧化物)。
活动 2:“性质→用途” 配对游戏
任务:给出 “氧气性质卡片”(供给呼吸、助燃性、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与 “用途卡片”(炼钢、医疗吸氧、登山供氧、气调保鲜、氧炔焰焊接、鱼塘增氧),小组合作将性质与对应的用途配对,并说明理由;
示例配对:
供给呼吸→医疗吸氧、登山供氧(理由:氧气参与呼吸作用,维持生命);
助燃性→炼钢、氧炔焰焊接(理由:氧气支持燃烧,提高温度或去除杂质);
不易溶于水→鱼塘增氧(理由:少量氧气溶于水,为鱼类供氧);
教师点评:强调 “性质是原因,用途是结果”,每一种用途都对应明确的性质,强化 “性质决定用途” 的逻辑。
幻灯片 8:总结与拓展
回顾重点:回顾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略大、不易溶于水、三态变化)、化学性质(助燃性、氧化性,与金属、非金属、化合物反应)及用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强化 “性质决定用途” 的核心认知,掌握氧气的检验方法(带火星木条复燃)。
拓展延伸:
实践任务:开展 “氧气用途调查” 活动,学生观察家庭、学校、社区中氧气的应用场景(如医院吸氧
2024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3.1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第三单元 维持生命的物质—氧气、水
a
i
T
u
j
m
i
a
N
g
1.知道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
2.知道氧化反应、化合反应的概念。
3.认同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
学习目标
潜水、登山时,为什么通常要带上氧气瓶?氧气有哪些性质?
情境导入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氧气有哪些物理性质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72页相关的内容,尝试总结出氧气的物理性质。
探究点一 氧气有哪些物理性质
1. 氧气的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 氧气
色、味、态 (通常状况下)
密度 (标准状况下)
溶解性 (常温时)
无色、无味、气体
不易溶于水
101kPa,20℃左右
0℃,101kPa
比空气略大
25℃
合作探究
2.氧气的三态变化
 氧气 液氧   固态氧
(无色)   (淡蓝色) (淡蓝色)
-183℃
-218℃
101kPa
在一定条件下氧气有: 、 、 三种状态。
气态
液态
固态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氧气有哪些物理性质
3.氧气的贮存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在生活中我们所用到的氧气都是贮存在氧气瓶中的。
分子之间有间隔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氧气有哪些物理性质
为什么氧气可以贮存在钢瓶中呢?
工业生产的氧气,一般加压贮存在蓝色的钢瓶中。(蓝底黑字)
3.氧气的贮存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氧气有哪些物理性质
探究点一和探究点二之间的过渡页
(老师们可以自由设计过渡内容)
请同学们整体阅读课本第72-74页有关的内容,然后我们一起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
合作探究
探究点二 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
1.观察活动
合作探究
探究点二 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
实验3-1:木炭的燃烧
请大家注意观察木炭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现象有何不同?思考为什么会不同?
1.观察活动
合作探究
探究点二 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
木炭燃烧时出现的现象 在空气中
在氧气中
反应前的物质
反应后的物质
文字表达式
持续红热,无烟无焰,放出热量,生成无色气体
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无色气体
木炭和氧气
二氧化碳(CO2)
碳+氧气 二氧化碳
C O2 CO2
点燃
1.观察活动
合作探究
探究点二 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
实验3-2:硫的燃烧
请大家注意观察硫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现象有何不同?思考为什么会不同?
硫燃烧时出现的现象 在空气中
在氧气中
反应前的物质
反应后的物质
文字表达式
硫和氧气
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二氧化硫(SO2)
硫+氧气 二氧化硫
S O2 SO2
点燃
1.观察活动
合作探究
探究点二 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
实验3-3:铁丝的燃烧
请大家注意观察实验中用到的铁丝的状态是什么样子的,火柴燃烧到何种程度插入集气瓶中,铁丝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现象有何不同,思考为什么?
1.观察活动
合作探究
探究点二 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
1.同一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和在空气中燃烧的剧烈程度不同,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同一物质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反应的剧烈程度取决于氧气的含量,氧气含量越高,燃烧越剧烈。
2.你认为氧气的化学性质活泼吗?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2.讨论与交流
合作探究
探究点二 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
实验编号 反应前的物质 反应后生成的物质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1 木炭和氧气 二氧化碳 碳+氧气 二氧化碳
3-2 硫和氧气 二氧化硫 硫+氧气 二氧化硫
3-3 铁和氧气 四氧化三铁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3.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种类的角度,归纳下面三个实验的共同特点。
点燃
点燃
点燃
都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且反应物有两种,而生成物只有一种。
2.讨论与交流
合作探究
探究点二 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
3.思路与方法导引
合作探究
探究点二 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
定义:归纳是人们在解决化学问题中经常使用的一种科学推理方法,以大量的实验事实为基础。
应用:通过[实验3-1、3-2、3-3]中的碳、硫、铁与氧气的反应实验,说明氧气可以与多种物质发生反应。基于大量实验证明,可归纳出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具有氧化性
这些氧化反应有何不同呢?
4.氧化反应
合作探究
探究点二 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
特点:反应很慢,不易被察觉。
物质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是快速进行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如蜡烛、酒精等物质的燃烧。另外有的氧化反应进行比较缓慢,如食物腐烂、酿酒、金属锈蚀、呼吸作用等称为缓慢氧化。
4.氧化反应
合作探究
探究点二 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
由两种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Fe
O2
Fe3O4
铁 + 氧气 四氧化三铁
点燃
例如:
多变一
特点
A+B+……→AB
表达式
5.化合反应(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之一)
合作探究
探究点二 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
化学反应
化合反应
氧化反应
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也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之间具有交叉关系。
6.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关系
合作探究
探究点二 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
6.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关系【针对性练习】
合作探究
探究点二 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
下列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 ( )
A. 甲烷+ 氧气 水+ 二氧化碳
B. 氧化钙+ 水 氢氧化钙
C. 氧化汞 汞+ 氧气
D. 氢气+ 氧气 水
点燃
点燃
加热
D
探究点二和探究点三之间的过渡页
(老师们可以自由设计过渡内容)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三 氧气有何应用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74-75页有关的内容,然后与同学合作总结氧气的用途。
供给呼吸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三 氧气有何应用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三 氧气有何应用
支持燃烧
知识点1 氧气的性质
1. 下列关于氧气性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A. 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
B. 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易溶于水
C. 氧气的密度小于空气
D. 降温至 时,氧气可液化成无色的液体
返回
2. [2024·河南]氧气性质活泼,能支持燃烧。下列物质在
氧气中燃烧,能生成无色、无味气体的是( )
D
A. 铁丝 B. 硫粉
C. 红磷 D. 木炭
【点拨】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
固体,A错误;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
的气体,B错误;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
不是白雾,C错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
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D正确。
返回
3.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做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1)你认为其中不合理的是___(填字母),这样操作可能
导致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
A实验中水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C中集气瓶底部可预先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其
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集气瓶瓶底炸裂
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检验生成物是不是二氧化碳
(2)D实验中螺旋状铁丝下端系一根火柴杆的作用是______
____,火柴杆________(填“刚点燃”或“快燃尽”)时伸入集
气瓶中。实验时,硫、红磷、木炭、铁丝点燃后应______
(填“缓慢”或“快速”)伸入集气瓶中。
引燃铁丝
快燃尽
缓慢
(3)对比硫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说明影响物质
燃烧剧烈程度的一种因素是____________。
氧气的浓度
(1)做硫、红磷、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
集气瓶内常加少量水,其作用不同。(2)将可燃物伸入盛
满氧气的集气瓶中时,应缓慢伸入,防止燃烧放出的热量使
集气瓶内未反应的氧气受热逸出。
返回
知识点2 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
4. [2025·梅州阶段]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
是( )
A
A. 天然气安静燃烧 B. 水果的腐烂
C. 运动后剧烈呼吸 D. 醋的酿造
返回
5.小科在学习了氧化反应与化合反
应的概念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关系
①铜氧气氧化铜;②氨气氧气一氧化氮 水;
③氢气氧气水;④甲烷氧气水 二氧化碳;⑤
二氧化碳水 碳酸;⑥一氧化碳氧气 二氧化碳。
图,请先描述A、B、C处表示的内容,再填写相应反应的序号。
(1) 是化合反应但不是氧化反
应,例如: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如:________。
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
①③⑥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如:______。
是氧化反应但不是化合反应
②④
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区别:物质与氧发生的反
应属于氧化反应,化合反应是“多变一”的反应,根据这些反
应特点作出判断。
返回
知识点3 氧气的应用
6.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C
A. 氧气是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气体
B. 氧气能支持燃烧,是重要的燃料
C. 氧气可供给呼吸,常用于登山、潜水和医疗急救
D. 氧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填充于食品包装袋内,用于
食品保鲜
【点拨】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A错误;氧气能支
持燃烧,是助燃剂,而不是燃料,B错误;氧气能供给呼吸,
常用于登山、潜水和医疗急救,C正确;氧气的性质比较活
泼,不能用于食品保鲜,D错误。
返回
纠易错 实验现象和结论混淆不清
7. [2025·包头青山区期末改编]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
确的是( )
D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
气体
C. 木炭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点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
A错误;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错误;
木炭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C错误;铁丝在
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
固体,D正确。
(1)注意正确区分现象和结论。描述实验现象时
不能说出生成物的名称,一旦说出生成物的名称则属于实验
结论。(2)注意“烟”和“雾”及“光”和“火焰”的区别。如磷在
氧气中燃烧生成白烟而不是白雾,“烟”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
小颗粒,“雾”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小液滴。
返回
8. 归纳是化学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思维
方法。如图是某同学整理的关于氧气性质的知识网络,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
C
A. 通常状况下,氧气不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B. 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一定属于化合反应
C. 氧气能支持燃烧,可用于气割气焊
D. Ⅰ类反应放出热量,Ⅱ类反应吸收热量
【点拨】通常状况下,
氧气不易溶于水,而
不是不溶于水,A不
正确;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不一定属于化合反应,如蜡烛
(主要成分是石蜡)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B不正确;燃
烧和缓慢氧化均放出热量,D不正确。
返回
9. 某实验小组为探究氧气的性质,利用传
感器绘制氧气浓度与时间的曲线图。曲线在 段时,隔板未
提起;曲线在 段时,隔板稍微向上提起。通过该实验不能
获取的信息是( )
A. 空气中氧气的浓度大约为
B. 段氧气浓度增大,是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C. 点之后,氧气浓度减小,容器左侧带火星的木条燃烧
D. 燃着的蜡烛先燃烧得更旺,然后逐渐熄灭

课堂小结
1.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够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因此,在生活、生产中氧气有广泛的应用。
2.归纳是化学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3.碳、硫、铁与氧气的反应都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这类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作化合反应。
必做作业: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选做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谢谢观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