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期中名句名篇默写专练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自然美景,总让人流连忘返。学校举办以“树木”为专题的文化活动,请补全句子。“回清倒影, ”写出了树木的奇特。“ ,四时俱备”写出了树木的四季常青。“ (《野望》)写出了树木的苍茫与沉静。“ (《黄鹤楼》)眼前实景,写出了树木在原野中的繁茂。“ ”《钱塘湖春行》借鸟儿争向阳树,表现了春的乍暖还寒。
2.根据语境,填写古诗文。
借景抒情是古诗文中常用的表达方式,诗人们或借美景来渲染“乡思”:如崔颢在《黄鹤楼》中以登楼所见的明丽江景(1)“ , ”引出浓浓的思乡之情,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描摹的江上月景(2)“ ,
”,宛若仙境,却又平添了几分乡愁;或借美景来表现自己的高洁志向、与众不同:如《答谢中书书》中在描绘完山水美景之后,慨叹(3)“ , ”,《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与张怀民同游之后,发出(4)“ ”的感慨;或借美景来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如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就直抒胸臆,(5)“ , ”。
3.结合语境把诗词句子补充完整。
在没有网络的年代,古人用典雅的句子记录美景,让人心向往之。我们来到三峡,同郦道元一起感受山之连绵,“重岩叠嶂,① ”,感受水之湍急,“其间千二百里,② ,③ ”;同陶弘景一起感受山间鸟兽鱼虫气息之蓬勃,“④ ,⑤ ;⑥ ,⑦ ”同苏轼一起感受月华之空明澄澈“⑧ ,水中藻、荇交横,⑨ 。”
4.经典诗文默写。
(1) ,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2) ,终为土灰。(曹操《龟虽寿》)
(3)东皋薄暮望, 。(王绩《野望》)
(4)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5)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6)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7)《三峡》一文中作者运用正侧面结合的手法突出山高,其中从侧面衬托山势高峻的句子是: , 。
(8)陶弘景在《答谢中书书》中,用“ ,
”写出夕阳将落时鱼儿欢愉跳跃的景象。
(9)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运用奇特的想象,从侧面写出月光的澄澈、皎洁的句子是“ , 。”
(10)《与朱元思书》中与《三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
5.请将下面的古诗语句补充完整。
(1)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
(2)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 ,路远莫致之。(《庭中有奇树》)
(4)山随平野尽, 。(李白《渡荆门送别》)
(5)《使至塞上》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奇特雄浑壮美景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 。
(6)《黄鹤楼》中作者描写晴日里原野上根根分明的汉阳树,草木茂盛的鹦鹉洲的句子是 , 。
(7) ,志在千里, ,壮心不已。
6.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浩瀚的古典诗文,犹如美丽的中国画卷,等待我们去品鉴、去传承。这画卷是郦道元眼中“ ,隐天蔽日”的壮美山势;是王绩笔下“树树皆秋色, ”的秀美秋色;是王维《使至塞上》中生动描绘的塞外奇观“ ,长河落日圆”;是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湖畔流连的禽鸟欢歌“ ,
”。于美景美物中,我们可以体悟“ ?松柏有本性”的坚贞品德。
7.请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3)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4) ,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5)王维的《使至塞上》中“ ,
”两句,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笔力苍劲,意境雄浑。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相顾无相识, 。(王绩《野望》)
(2)单车欲问边, 。(王维《使至塞上》)
(3)《野望》中,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是“ , ”。
(4)王维《使至塞上》中“ , ”两句,写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意境雄浑,被誉为“独绝千古”。
(5)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一诗中,直抒胸臆,表明诗人余兴未阑,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的两句诗是: ,
。
9.班级开展“捕捉诗歌画面”主题活动,请根据提示,为画面匹配古诗原句,将空缺处的内容补充完整。
画面主题 画面内容 古诗配文
秋日山野·孤寂之思 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秋意。 (1)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
江夏名楼·乡愁之叹 日暮登楼远眺,江上烟波浩渺,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不知乡关何处。 (2) ? 。(崔颢《黄鹤楼》)
边塞戈壁·壮阔之景 大漠深处一道狼烟冲天而起,黄河尽头浑圆的落日正缓缓沉入地平线。 (3) , 。(王维《使至塞上》)
舟行楚地·奇幻之观 两岸地势由山地过渡到平原,山峦渐渐消失于视野中,江水脱离群山的束缚,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 (4) ,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西湖早春·生机之趣 早春西湖信步,见莺争暖树,燕啄春泥,一派生机盎然。 (5)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0.请根据提示,完成语段中的古诗文默写。
“歌以咏志,诗以传情。”李白《渡荆门送别》中的①“ , ”通过绵延悠长的流水寄寓了李白对故乡的眷恋。王维《使至塞上》中的②“ , ”准确地描绘了辽阔壮美的沙漠景象,同时暗含慷慨悲壮的情绪。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③“ , ”运用拟人,写了初春乍暖还寒,表达春光的难得和对春光的喜爱。崔颢《黄鹤楼》④“ , ”从神话传说引出黄鹤楼来历,增添虚幻的神秘色彩,也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无限感慨。
参考答案
1. 根据“树木”专题补全句子
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郦道元《三峡》)
解析:“绝巘”指极高的山峰,“怪柏”突出树木形态的奇特,与“回清倒影”的水景共同构成三峡险峻奇绝的画面。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解析:“青林翠竹”以色彩鲜明的“青”“翠”描绘树木,“四时俱备”强调其四季常青的生机,体现山川之美。
树树皆秋色(王绩《野望》)
解析:“树树皆秋色”以“皆”字勾勒秋日山野树木一片苍茫的景象,“秋色”渲染沉静氛围,符合“苍茫与沉静”的意境。
晴川历历汉阳树(崔颢《黄鹤楼》)
解析:“晴川”指阳光照耀下的江面,“历历”形容树木清晰分明,写出原野中汉阳树的繁茂实景,为下文乡愁铺垫。
几处早莺争暖树(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解析:“争暖树”以拟人手法写早莺抢占向阳树木的情态,“暖树”暗示初春乍暖还寒,鸟儿对春光的敏感呼应“春的难得”。
2. 借景抒情古诗文填写
(1)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解析:登楼所见“汉阳树”“鹦鹉洲”的明丽景色,与下文“日暮乡关何处是”的乡愁形成反差,以乐景衬哀情。
(2)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解析:以“飞天镜”喻江中月影,“海楼”状云霞变幻,奇幻美景中暗含游子漂泊的孤独,“平添乡愁”。
(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解析:“康乐”指谢灵运,诗人以“未复有能与”感慨世人对山水之美的忽视,暗含自身高洁志向与对自然的独特体悟。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解析:“闲人”既指夜游的闲适,更暗含贬谪后的旷达,以“但少”转折,表达对知音难觅的感慨与对自然的热爱。
(5)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解析:“最爱”“行不足”直抒胸臆,写诗人对湖东春景的流连,“绿杨阴里”的树木细节强化对自然的喜爱。
3. 结合语境补充诗词句子
①隐天蔽日(郦道元《三峡》)
解析:“重岩叠嶂”写山之连绵,“隐天蔽日”夸张山之高峻,总写三峡山势的雄伟。
②虽乘奔御风,③不以疾也(郦道元《三峡》)
解析:以“乘奔御风”的快马疾风作比,侧面烘托夏季江水“湍急”,突显水流速度之快。
④晓雾将歇,猿鸟乱鸣;⑤夕日欲颓,沉鳞竞跃(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解析:“晓雾歇”“夕日颓”写晨昏变化,“猿鸟乱鸣”“沉鳞竞跃”以声音、动态表现鸟兽鱼虫的蓬勃气息,充满生机。
⑥庭下如积水空明,⑦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解析:以“积水空明”喻月光澄澈,“藻、荇交横”实为竹柏倒影,侧面烘托月华的皎洁,意境空灵。
4. 经典诗文默写
(1)山随平野尽(李白《渡荆门送别》)
解析:写船出三峡后,山峦逐渐消失,平原展开,“随”字动态感强,为“江入大荒流”的壮阔铺垫。
(2)腾蛇乘雾(曹操《龟虽寿》)
解析:“腾蛇”虽能乘雾而行,最终“终为土灰”,与下文“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形成对比,突出生命有限而壮志不灭。
(3)徙倚欲何依(王绩《野望》)
解析:“东皋薄暮”点明时间地点,“徙倚”写诗人徘徊不定的动作,“欲何依”直抒孤独彷徨之情。
(4)大漠孤烟直(王维《使至塞上》)
解析:“孤烟直”以极简线条勾勒沙漠烽烟,与“长河落日圆”的圆形落日形成视觉对比,“直”“圆”尽显雄浑壮阔。
(5)老骥伏枥(曹操《龟虽寿》)
解析:“老骥”喻年老之人,“伏枥”却“志在千里”,以比喻表达不服老的壮志,激励后人。
(6)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解析:“晴川历历”写汉阳树清晰可见,“芳草萋萋”状鹦鹉洲草木茂盛,实景描绘为乡愁蓄势。
(7)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郦道元《三峡》)
解析:侧面衬托山势高峻——若非正午、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以“曦月”的隐蔽突显山之巍峨。
(8)夕日欲颓,沉鳞竞跃(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解析:“夕日欲颓”写夕阳将落,“沉鳞竞跃”以鱼儿争相跳跃的动态,表现生命在暮色中的活力,画面生动。
(9)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解析:以“积水空明”喻月光,“藻、荇交横”实为竹柏倒影,侧面写月光澄澈,“奇特想象”让无形月光化为有形水景。
(10)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吴均《与朱元思书》)
解析:“急湍甚箭”写水流比箭还快,“猛浪若奔”喻浪涛如奔马,与《三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同为夸张写水流湍急。
5. 古诗语句补充
(1)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
解析:“树树皆秋色”写树木,“山山唯落晖”写远山,“唯落晖”以落日余晖渲染秋日苍茫,与“树树”呼应。
(2)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解析:“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以“争”“啄”的动态,描绘初春禽鸟的生机,“新燕”暗示春天刚到。
(3)馨香盈怀袖(《庭中有奇树》)
解析:“馨香”指花香,“盈怀袖”写花香满袖却“路远莫致之”,以嗅觉细节强化思亲而不得的无奈。
(4)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解析:“山随平野尽”后,江水奔入广阔原野,“入”字写出江水的壮阔与诗人视野的开阔。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解析:“孤烟直”“落日圆”以极简意象勾勒塞外雄浑风光,“直”“圆”的几何美感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
(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解析:“历历”“萋萋”分别写树木清晰、草木茂盛,实景描绘为下文“日暮乡关”的乡愁提供具体载体。
(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解析:以“老骥”自喻,“志在千里”“壮心不已”直抒胸臆,表达年老仍怀壮志的豪情,激励后人奋发。
6. 古典诗文画卷填写
重岩叠嶂(郦道元《三峡》)
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
大漠孤烟直(王维《使至塞上》)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岂不罹凝寒(刘桢《赠从弟》)
解析:“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以松柏耐寒喻坚贞品德,与前文自然美景形成“景—情—德”的递进。
7. 古诗文语句补充
(1)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老骥伏枥(曹操《龟虽寿》)
(3)日暮乡关何处是(崔颢《黄鹤楼》)
(4)月下飞天镜(李白《渡荆门送别》)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8.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长歌怀采薇(王绩《野望》)
解析:“采薇”化用伯夷、叔齐典故,写诗人与自然相融却无人相识,只能追怀古人,含蓄表达孤独。
(2)属国过居延(王维《使至塞上》)
解析:“单车”写轻车简从,“属国过居延”点明出使路线,为下文塞外风光铺垫。
(3)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王绩《野望》)
解析:“东皋”“薄暮”点明地点时间,“徙倚欲何依”以动作和疑问,直接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5)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9. “捕捉诗歌画面”古诗配文
(1)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
(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4)山随平野尽(李白《渡荆门送别》)
(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0. “歌以咏志,诗以传情”语段默写
①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解析:“故乡水”以拟人手法写江水恋恋不舍“送行舟”,绵延流水寄寓诗人对故乡的眷恋。
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解析:“孤烟直”“落日圆”精准描绘沙漠的辽阔壮美,“直”“圆”的刚劲线条暗含慷慨悲壮的边塞情怀。
③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解析:“争”“啄”拟人化,写早莺、新燕对“暖树”“春泥”的争夺,突显初春乍暖还寒时春光的珍贵与可爱。
④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崔颢《黄鹤楼》)
解析:从“黄鹤一去不复返”的神话传说切入,“空余”二字写黄鹤楼的今昔对比,暗含世事变迁的感慨与虚幻的神秘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