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子目3 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课件 讲义)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子目3 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课件 讲义)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0-26 18:22:52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子目三 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阶段 一战后 二战后
背景 一战使国际法遭到严重破坏 法西斯国家侵略使国际法再次遭到极大破坏
表现 ①苏俄提出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 ②战胜国建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③成立国际联盟,但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规定“__________”原则,难以履行责任 ④1928年,美、法等国签订《_________》,宣布废弃战争这一工具,但未实行 ①1945年《联合国宪章》:确定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赋予_______制裁的权力,确定“__________”原则
②1946年,国际法院成立,发展了国际司法制度
③各类国际组织数量激增,国际法的______扩大
作用 对世界和平与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局限 存在一些大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威胁国际条约、国际组织和国际和平
不兼并不赔偿
全体一致
非战公约
安理会
大国一致
领域
【拓展】中国与国际法
①古代:中国推行朝贡制度,通过“厚往薄来”的贸易往来,奉行友好睦邻政策。
②近代:面对列强欺辱的困境,接受并认可国际法,外交政策缓慢走向近代化。
③现代:中华人民共和国一贯遵守、维护并运用国际法;新形势下,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履行大国责任,肩负大国担当,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辨析】“全体一致”原则与“大国一致”原则
“全体一致”原则:国际联盟采用的议事原则。即国联所做决议需由全体成员一致同意方可生效,若有任何成员否决则决议无效。
“大国一致”原则: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10个非常任理事国)的表决原则。对于程序事项决议的表决采取9个同意票即可通过;对于非程序事项或称实质性事项决议的表决,要求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在内的9个同意票,又称“大国一致”原则,即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都享有否决权。
1. 【思考点】谈谈你对《非战公约》的认识。
答案:《非战公约》是第一个提出放弃把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国际条约,其中尊重和平、摒弃武力的思想,为和平解决国家之间争端以及坚持国际法中互不侵犯原则,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基础。但是,《非战公约》对侵略者并没有强大约束力,列强借助各自“保留条件”,为以后发动战争埋下伏笔。
2. 【探究】国际法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是对法西斯反攻的继续,于是,《非战公约》成为战胜国审判战犯的尚方宝剑。起诉方代表都无一例外地求助了《非战公约》对战争合法性的否定。从审判的整个过程看,正是由于《非战公约》的事先存在以及战胜国的引用,才保证了审判的有法可依、有理可据。《非战公约》在审判、惩办战犯的过程中可谓功不可没,它本身也凭借对战犯的审判而重新获得了价值认同,真正确立了自己在国际法发展序列中的地位。(杨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和平》)
阅读史料,归纳《非战公约》历史地位的转变及其作为国际法的积极意义。
答案:转变:《非战公约》从刚开始的有名无实转变为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时的坚强保障。
意义:在确定侵略战争为非法方面,是重要的法律依据之一,是二战后审判德日主要战犯的重要法律依据。
3. 【思考点】谈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法的发展对当今世界有什么影响。
答案:二战以来,国际法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内容越来越丰富,对于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全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国际法在发展上出现了人的价值的回归,更加注重个人和整个人类法律权益的维护。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对国际法提出了一系列需要研究解决的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反过来又将推动国际经济关系和国际法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不但使原来的国际法原则、规则和制度发生了变化,也产生了新的原则、规则和制度,从而对国际关系和国际法产生深刻影响。
4. 【问题探究】阅读史料,探讨国际法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影响。
野战医院和军医院应被承认为是中立的。只要这类医院内有任何病员或伤员,它们就应受到交战各方的保护和尊重。[《红十字公约》(1864 年8 月22 日)]
影响1:体现了国际法对战争规则的要求和减少伤亡的目的。
缔约各国,为增进国际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持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严格遵守国际公法之规定,以为今后各国政府间行为之规范,在有组织之民族间彼此关系中维持正义并恪遵条约上之一切义务……[《国际联盟盟约》(1919年6月28日列入《凡尔赛条约》第一部)]
影响2:反映了国联宣扬反对战争、维护国际和平,并要求缔约各国遵守国际公约的规定;表明各国希望通过国际法来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国际法日益受到重视。
联合国之宗旨为:一、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并为此目的: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于和平之威胁,制止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并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
[《联合国宪章》(1945 年6 月26 日)]
影响3:表明联合国要求在国际法的原则下,采取和平有效的办法维护世界和平,进一步提高国际法在世界和平与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3. 一战摧毁了近代国际政治体系,也摧毁了近代国际法体系生存的基础。战后签订的《凡尔赛条约》和作为其中一部分的国联盟约标志着现代国际法体系国联时期的开始。二战后以《联合国宪章》为核心的一整套国际规则体系,才逐渐成为整个国际社会的行为规则,构成当代国际法。这说明(  )
A. 国际法受国际政治发展的影响 B. 国际法形成是强权政治的结果
C. 集体安全是国际法的重要内容 D. 世界各国的政治利益趋于一致
【解析】 题干描述了国际法体系随着一战和二战等国际政治重大事件的变化而发生了显著的改变,故选A项;国际法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因素,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两次世界大战恰恰反映了世界各国政治利益的冲突和分歧,排除D项。
A
1. (2025黑龙江期中)近代某学者认为即使在战争的剧烈震荡和风暴的时候,人类也必须遵循和服从它所拥有的自然法规范;他所创造的“法典”标志着主权国家历史上的一个新纪元……创造了一个明确的法理体系,这个体系照亮了国家及其国民争取和平、达成谅解一致的道路。这部“法典”(  )
A. 践行了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自然法理论
B. 确定了国际法领域的主体为主权国家
C. 开创了通过谈判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
D. 成了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
B
【解析】 随着国家主权意识的增强,国家间的利益纷争加剧,为解决主权国家间纠纷,减少武力冲突,1625年荷兰人格劳秀斯出版了《战争与和平法》,确定了国际法领域的主体为主权国家,故选B项;这一时期启蒙运动尚未蔓延至法国,排除A项;开创了通过谈判结束国际战争先例的是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排除C项;《拿破仑法典》是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排除D项。
2. (2025中山期末)在中世纪,条约的缔结方需要进行宗教宣誓,缔约活动须有教会的高级代表直接参加或事后确认,以保障条约得到遵守;而1648年欧洲多国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一个显著变化是对违反之后如何进行处罚作了成文规定。这一变化(  )
A. 推动了世界近代外交制度的确立
B. 印证国家统一发展的时代趋势
C. 使得解决国际争端更具可操作性
D. 表明天主教会已退出政治舞台
C
【解析】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对必须遵守的以及违反处罚都作了成文规定,使得条约必须守信不再仅仅停留在宗教信仰的层面,使得解决国际争端、维护和平更加具有可操作性,故选C项;近代外交制度是建立在常驻外交使节和外交使团的基础上,排除A项;材料中的规定规范的是国与国之间关系,处理的是国家间的矛盾,而非一个国家内的统一发展的时代趋势,排除B项;“已退出政治舞台”不符合史实,天主教会仍然在当时政治中扮演着一定的角色,排除D项。
3. (2025苏州期末)1814年10月,法国复辟王朝外交大臣塔列朗在维也纳会议上提出,一个正统政府无论采取何种政体,只要能保证国家持久稳定和发展,它的存在就是合法的。“主权国家的正统性正如财产的正统权力一样,来源于所有权的古老状态”。塔列朗的主张(  )
A. 迎合了欧洲封建势力的要求
B. 有利于拿破仑帝国的统治
C. 强调了国家主权与独立原则
D. 丰富了近代国际法的内涵
A
【解析】 拿破仑战败后,英、俄等战胜国召开了维也纳会议,建立了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维也纳体系,恢复欧洲封建秩序,而塔列朗主张正统政府的合法性契合了这一要求,故选A项;据材料“法国复辟王朝”可知,塔列朗主张是为了恢复封建秩序,而拿破仑帝国为资本主义性质,排除B项;结合维也纳会议召开的背景及复辟王朝外交大臣塔列朗的“一个正统政府……存在就是合法的”可知,其强调封建王朝存在的合法性,排除C项;材料强调维也纳会议重建欧洲封建秩序的目的,而非丰富了近代国际法的内涵,排除D项。
4. (2025扬州期末)1815年,维也纳会议通过《关于外交人员等级的章程》,外交人员的衔级制度逐渐建立起来,使各国政府在外交互动中有了统一规则。该章程(  )
A. 推动了近代外交制度的建立 B. 规范了主权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
C. 确立了制裁侵略的国际机制 D. 废弃了以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
【解析】 该章程使各国政府在外交互动中有了统一规则,规范了主权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故选B项;17世纪近代外交制度已经建立,排除A项;1945年签署的《联合国宪章》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国际机制,排除C项;1928年的《非战公约》,宣布缔约各国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中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排除D项。
B
5. (2025南京期中)1848年欧洲革命后,马克思指出,维也纳体系自从建立后就只能通过进行各种密谋和交易才能实现短暂的、新的妥协,以干涉他国内政和战争的“提货单”方式来实现和满足利益,实现所谓的“欧洲协调和稳定”。据此,马克思认为维也纳体系(  )
A. 扩大了国际法实际应用范围
B. 体现大国一致的国际关系原则
C. 充斥西方国家恶劣外交行径
D. 开创用国际会议解决争端先例
C
【解析】 马克思认为维也纳体系建立后,通过密谋和交易实现短暂的妥协,以干涉他国内政和战争满足利益,所谓的“欧洲协调和稳定”只是表象而已,故选C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维也纳体系下西方国家的恶劣外交行径,并未提及国际法实际应用范围的扩大,排除A项;材料揭示的是维也纳体系下大国通过不正当手段实现自身利益的外交行为,并非大国一致原则,排除B项;国际会议解决争端的方式是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的,排除D项。
6. 19世纪末,欧洲国际法学家明确地以欧洲“文明”来衡量世界各国的国际行为及法律权利,从而在国际法中形成了一套规范国际关系的“文明”标准。按这一标准,世界上的国家被划分为“文明”“野蛮”和“蒙昧”等不同类别,在国际法上享有不同权利和义务。这反映了(  )
A. 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 B. 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C. 不同文明间冲突加深 D. 国际规则的逐步完善
【解析】 据材料可知,西方国家按照自身的价值评价观念,制定了国际法中的规范国际关系的标准,以及按照这一标准所规定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在国际法中享有的权利和义务,故A项正确;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将世界瓜分完毕,标志着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西方文明的价值评价标准对国际法的影响,而不是“不同文明间”的冲突,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在国际法中,国际规则的日益西方化,排除D项。
A
7. 1914年一战爆发后,格劳秀斯的部分观点(如“禁止主权国家任意发动战争、整个世界有权判断和惩罚这种行为”)再次引起人们的注意;1915年,英国学者在伦敦成立了“格劳秀斯学会”,致力于格劳秀斯学说的传播和研究,欧洲学术界出现“格劳秀斯时代”一词。这一时期的“格劳秀斯热”主要因为(  )
A. 政府放松思想控制 B. 近现代外交制度的建立
C. 欧洲政治局势严峻 D. 参战国坚守国际法原则
【解析】 这一时期的“格劳秀斯热”主要因为一战爆发进一步使国际关系恶化,欧洲政治局势空前严峻,学者和民众试图通过格劳秀斯的国际法学说寻找反对战争的可靠理论依据,C项正确;一战期间欧洲各国政府并没有放松思想控制,排除A项;17世纪,欧洲国家的君主们派常驻外交使节和外交使团,近代外交制度逐渐建立,排除B项;一战时期各国并没有坚守国际法的原则,一些原则遭到破坏,排除D项。
C
8. (2025梅州期末)《非战公约》规定缔约各国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中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而美国同时宣称“每个国家有权决定情况是否需要诉诸战争以实行自卫”。这体现了《非战公约》(  )
A. 实际功能存在缺陷 B. 具体执行有灵活性
C. 无法阻止一战爆发 D. 被美国控制和利用
【解析】 美国的宣称意味着各国可以用自卫的旗号诉诸战争,说明《非战公约》在维护世界和平的实际功能上由于美国的这种解释而存在缺陷,故选A项;材料说明每一个主权国家都有发动自卫战争的权利,这并不能说明《非战公约》具体执行的灵活性,而是不顾《非战公约》的规定为有的国家挑起战争提供的借口,本身不属于《非战公约》的内容,排除B项;一战爆发于1914年,排除C项;美国宣称的内容不属于《非战公约》的规定,得不出D项结论。
A
9. (2025河南联考)下表所示为19世纪中期以来部分国际法的相关内容。据此判断,这些国际法(  )
A. 缺乏避免战争的有效机制 B. 受到世界大战的客观影响
C. 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D. 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产物
C
颁布时间 国际法 内容节选
1864年 《红十字公约》 野战医院和军医院应被承认为是中立的。只要这类医院内有任何病员或伤员,它们就应受到交战各方的保护和尊重
1919年 《国际联盟盟约》 缔约各国……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持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
1945年 《联合国宪章》 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于和平之威胁,制止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
【解析】 这些国际法从不同角度制定了抑制战争和侵略行为的内容,因而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故选C项;据材料“采取有效集体办法”可知,这些国际法设有相应的避免战争的有效机制,排除A项;《红十字公约》制定于1864年,此时并未发生世界大战,排除B项;据材料节选的国际法内容可知,这些国际法的主要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与世界经济一体化无关,排除D项。
10. (2025深圳期中)联合国“大国一致”原则的确立有着特殊的政治背景,二战即将结束时,就美国而言,建立起由其控制的、有限度的否决权正是它所希望的;对苏联来说,西方国家占绝大多数,一项广泛的否决权是对抗英、美等国的有效武器;而在中小国家看来,各大国是不会接受没有否决权的联合国的。由此可见,联合国的“大国一致”原则(  )
A. 带有较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 B. 表明世界各国的战略目标一致
C. 是国际政治力量妥协的产物 D. 促进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形成
【解析】 联合国“大国一致”原则的确立有着特殊的政治背景,其中美国、苏联和中小国家都有其独有的诉求,故选C项;强权政治是指大国和强国凭借实力施加军事、政治和经济压力,谋求控制、支配和统治弱国和小国的政策与行为,材料中的“大国一致”原则不属于强权政治的范畴,排除A项;“一致”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D项与史实不符。
C
11. 作为联合国的司法裁决机构,国际法院成立之初便饱受质疑,批评者指责它为发达国家霸权地位的合法化提供了法律保障。20世纪70年代,国际法院进行诉讼程序改革,强调法官背景的多元化,尽可能减少大国政治对于司法的影响。国际法院的改革(  )
A. 完善了大国一致的原则 B. 推进了国际关系法治化
C. 保证了国际争端的平息 D. 终结了美国的强权政治
【解析】 据材料可知,20世纪7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出现多极化的趋势,推动了国际法院诉讼程序的改革,并且提出了减少大国政治对司法的影响,这有助于推进国际社会法治化进程,B项正确;联合国的成立已经确立了“大国一致”原则的形成,排除A项;当今世界仍然存在国际争端,说明其并未完全保证国际争端的平息,排除C项;美国的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排除D项。
B
12. (2025郑州期末)15世纪中期,西、葡两国以法律手段主张对尚未被发现的近海岛屿享有管辖权、财产权。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通过本公约,在妥为顾及所有国家主权的情形下,为海洋建立一种法律秩序”。这一变化体现了(  )
A.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正在形成
B. 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彻底消失
C. 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原则确立
D. 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受到削弱
A
【解析】 材料说明西班牙和葡萄牙在为殖民扩张中的矛盾解决寻求方法,但这些主张对于海上实力强的国家更为有利,极不公平,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则更加兼顾所有国家主权,相比较而言,显得更加公正合理,因而体现出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正在摸索和建设之中,故选A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到今天也未彻底消失,排除B项;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原则的确立体现在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中,排除C项;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在一战后就受到了削弱,排除D项。
13. (2025南京期中)(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62年日内瓦商人杜南先生出版了《索尔菲利诺回忆录》一书,描写了战争的惨状,以唤起世人对于战时救护伤员的注意。该书出版后,在欧洲引起了轰动。杜南在书中建议:在各国建立全国性的私人救助组织,帮助军队医疗部门完成其本身力量无法完成的任务;缔结一个条约,为这些组织的工作提供便利,确保更好的救治伤者。1863年杜南等人发起成立了“国际救助伤者委员会”,不久即更名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由于各国的广泛支持,杜南的提议实现得出乎意料的顺利。1864年,瑞士政府邀请各国在日内瓦召开外交会议,并于同年8月22日通过了《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境遇的公约》(即《红十字公约》)。公约载明:“野战医院和军医院应被承认为是中立的。只要这类医院内有任何病员或伤员,它们就应受到交战各方的保护和尊重。”公约规范了战争行为,为伤病员提供了更多的人道主义援助,减少了战争造成的灾难。
——摘编自张卫华《1949年日内瓦四公约:国际人道法的基本标准的编纂和发展》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红十字公约》签署的背景。(6分)
答案:背景:工业革命使战争更加残酷,伤亡人数增加,人们对战争救护问题日益关注;杜南《索尔菲利诺回忆录》的出版引起轰动,其建议得到响应;欧洲国家间战争频繁,客观上需要规范战争行为,保障伤病员权益;人道主义思想的传播。(任答三点,6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红十字公约》签署的影响。(6分)
答案:影响:推动了国际人道主义事业的发展;为伤病员提供了更多保护和援助,减少了战争灾难;规范了战争行为,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战争的残酷性;促进了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等救助组织的发展;为后来国际人道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任答三点,6分)
谢谢观赏子目三 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知识奠基(快读教材子目三,完成表格)
阶段 一战后 二战后
背景 一战使国际法遭到严重破坏 法西斯国家侵略使国际法再次遭到极大破坏
表现 ①苏俄提出不兼并不赔偿的原则,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②战胜国建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③成立国际联盟,但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规定“全体一致”原则,难以履行责任④1928年,美、法等国签订《非战公约》,宣布废弃战争这一工具,但未实行 ①1945年《联合国宪章》:确定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赋予安理会制裁的权力,确定“大国一致”原则②1946年,国际法院成立,发展了国际司法制度③各类国际组织数量激增,国际法的领域扩大
作用 对世界和平与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局限 存在一些大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威胁国际条约、国际组织和国际和平
【拓展】中国与国际法
①古代:中国推行朝贡制度,通过“厚往薄来”的贸易往来,奉行友好睦邻政策。
②近代:面对列强欺辱的困境,接受并认可国际法,外交政策缓慢走向近代化。
③现代:中华人民共和国一贯遵守、维护并运用国际法;新形势下,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履行大国责任,肩负大国担当,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辨析】“全体一致”原则与“大国一致”原则
“全体一致”原则:国际联盟采用的议事原则。即国联所做决议需由全体成员一致同意方可生效,若有任何成员否决则决议无效。
“大国一致”原则: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10个非常任理事国)的表决原则。对于程序事项决议的表决采取9个同意票即可通过;对于非程序事项或称实质性事项决议的表决,要求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在内的9个同意票,又称“大国一致”原则,即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都享有否决权。
核心探究
1. 【思考点】谈谈你对《非战公约》的认识。
答案:《非战公约》是第一个提出放弃把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国际条约,其中尊重和平、摒弃武力的思想,为和平解决国家之间争端以及坚持国际法中互不侵犯原则,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基础。但是,《非战公约》对侵略者并没有强大约束力,列强借助各自“保留条件”,为以后发动战争埋下伏笔。
2. 【探究】国际法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是对法西斯反攻的继续,于是,《非战公约》成为战胜国审判战犯的尚方宝剑。起诉方代表都无一例外地求助了《非战公约》对战争合法性的否定。从审判的整个过程看,正是由于《非战公约》的事先存在以及战胜国的引用,才保证了审判的有法可依、有理可据。《非战公约》在审判、惩办战犯的过程中可谓功不可没,它本身也凭借对战犯的审判而重新获得了价值认同,真正确立了自己在国际法发展序列中的地位。(杨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和平》)
阅读史料,归纳《非战公约》历史地位的转变及其作为国际法的积极意义。
答案:转变:《非战公约》从刚开始的有名无实转变为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时的坚强保障。
意义:在确定侵略战争为非法方面,是重要的法律依据之一,是二战后审判德日主要战犯的重要法律依据。
3. 【思考点】谈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法的发展对当今世界有什么影响。
答案:二战以来,国际法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内容越来越丰富,对于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全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国际法在发展上出现了人的价值的回归,更加注重个人和整个人类法律权益的维护。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对国际法提出了一系列需要研究解决的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反过来又将推动国际经济关系和国际法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不但使原来的国际法原则、规则和制度发生了变化,也产生了新的原则、规则和制度,从而对国际关系和国际法产生深刻影响。
4. 【问题探究】阅读史料,探讨国际法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影响。
野战医院和军医院应被承认为是中立的。只要这类医院内有任何病员或伤员,它们就应受到交战各方的保护和尊重。[《红十字公约》(1864 年8 月22 日)]
影响1:体现了国际法对战争规则的要求和减少伤亡的目的。
缔约各国,为增进国际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持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严格遵守国际公法之规定,以为今后各国政府间行为之规范,在有组织之民族间彼此关系中维持正义并恪遵条约上之一切义务……[《国际联盟盟约》(1919年6月28日列入《凡尔赛条约》第一部)]
影响2:反映了国联宣扬反对战争、维护国际和平,并要求缔约各国遵守国际公约的规定;表明各国希望通过国际法来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国际法日益受到重视。
联合国之宗旨为:一、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并为此目的: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于和平之威胁,制止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并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联合国宪章》(1945 年6 月26 日)]
影响3:表明联合国要求在国际法的原则下,采取和平有效的办法维护世界和平,进一步提高国际法在世界和平与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3. 一战摧毁了近代国际政治体系,也摧毁了近代国际法体系生存的基础。战后签订的《凡尔赛条约》和作为其中一部分的国联盟约标志着现代国际法体系国联时期的开始。二战后以《联合国宪章》为核心的一整套国际规则体系,才逐渐成为整个国际社会的行为规则,构成当代国际法。这说明(  )
A. 国际法受国际政治发展的影响
B. 国际法形成是强权政治的结果
C. 集体安全是国际法的重要内容
D. 世界各国的政治利益趋于一致
【答案】 A
【解析】 题干描述了国际法体系随着一战和二战等国际政治重大事件的变化而发生了显著的改变,故选A项;国际法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因素,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两次世界大战恰恰反映了世界各国政治利益的冲突和分歧,排除D项。
本 课 小 结
【课时作业】
1. (2025黑龙江期中)近代某学者认为即使在战争的剧烈震荡和风暴的时候,人类也必须遵循和服从它所拥有的自然法规范;他所创造的“法典”标志着主权国家历史上的一个新纪元……创造了一个明确的法理体系,这个体系照亮了国家及其国民争取和平、达成谅解一致的道路。这部“法典”(  )
A. 践行了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自然法理论
B. 确定了国际法领域的主体为主权国家
C. 开创了通过谈判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
D. 成了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
【答案】 B
【解析】 随着国家主权意识的增强,国家间的利益纷争加剧,为解决主权国家间纠纷,减少武力冲突,1625年荷兰人格劳秀斯出版了《战争与和平法》,确定了国际法领域的主体为主权国家,故选B项;这一时期启蒙运动尚未蔓延至法国,排除A项;开创了通过谈判结束国际战争先例的是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排除C项;《拿破仑法典》是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排除D项。
2. (2025中山期末)在中世纪,条约的缔结方需要进行宗教宣誓,缔约活动须有教会的高级代表直接参加或事后确认,以保障条约得到遵守;而1648年欧洲多国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一个显著变化是对违反之后如何进行处罚作了成文规定。这一变化(  )
A. 推动了世界近代外交制度的确立
B. 印证国家统一发展的时代趋势
C. 使得解决国际争端更具可操作性
D. 表明天主教会已退出政治舞台
【答案】 C
【解析】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对必须遵守的以及违反处罚都作了成文规定,使得条约必须守信不再仅仅停留在宗教信仰的层面,使得解决国际争端、维护和平更加具有可操作性,故选C项;近代外交制度是建立在常驻外交使节和外交使团的基础上,排除A项;材料中的规定规范的是国与国之间关系,处理的是国家间的矛盾,而非一个国家内的统一发展的时代趋势,排除B项;“已退出政治舞台”不符合史实,天主教会仍然在当时政治中扮演着一定的角色,排除D项。
3. (2025苏州期末)1814年10月,法国复辟王朝外交大臣塔列朗在维也纳会议上提出,一个正统政府无论采取何种政体,只要能保证国家持久稳定和发展,它的存在就是合法的。“主权国家的正统性正如财产的正统权力一样,来源于所有权的古老状态”。塔列朗的主张(  )
A. 迎合了欧洲封建势力的要求
B. 有利于拿破仑帝国的统治
C. 强调了国家主权与独立原则
D. 丰富了近代国际法的内涵
【答案】 A
【解析】 拿破仑战败后,英、俄等战胜国召开了维也纳会议,建立了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维也纳体系,恢复欧洲封建秩序,而塔列朗主张正统政府的合法性契合了这一要求,故选A项;据材料“法国复辟王朝”可知,塔列朗主张是为了恢复封建秩序,而拿破仑帝国为资本主义性质,排除B项;结合维也纳会议召开的背景及复辟王朝外交大臣塔列朗的“一个正统政府……存在就是合法的”可知,其强调封建王朝存在的合法性,排除C项;材料强调维也纳会议重建欧洲封建秩序的目的,而非丰富了近代国际法的内涵,排除D项。
4. (2025扬州期末)1815年,维也纳会议通过《关于外交人员等级的章程》,外交人员的衔级制度逐渐建立起来,使各国政府在外交互动中有了统一规则。该章程(  )
A. 推动了近代外交制度的建立
B. 规范了主权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
C. 确立了制裁侵略的国际机制
D. 废弃了以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
【答案】 B
【解析】 该章程使各国政府在外交互动中有了统一规则,规范了主权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故选B项;17世纪近代外交制度已经建立,排除A项;1945年签署的《联合国宪章》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国际机制,排除C项;1928年的《非战公约》,宣布缔约各国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中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排除D项。
5. (2025南京期中)1848年欧洲革命后,马克思指出,维也纳体系自从建立后就只能通过进行各种密谋和交易才能实现短暂的、新的妥协,以干涉他国内政和战争的“提货单”方式来实现和满足利益,实现所谓的“欧洲协调和稳定”。据此,马克思认为维也纳体系(  )
A. 扩大了国际法实际应用范围
B. 体现大国一致的国际关系原则
C. 充斥西方国家恶劣外交行径
D. 开创用国际会议解决争端先例
【答案】 C
【解析】 马克思认为维也纳体系建立后,通过密谋和交易实现短暂的妥协,以干涉他国内政和战争满足利益,所谓的“欧洲协调和稳定”只是表象而已,故选C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维也纳体系下西方国家的恶劣外交行径,并未提及国际法实际应用范围的扩大,排除A项;材料揭示的是维也纳体系下大国通过不正当手段实现自身利益的外交行为,并非大国一致原则,排除B项;国际会议解决争端的方式是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的,排除D项。
6. 19世纪末,欧洲国际法学家明确地以欧洲“文明”来衡量世界各国的国际行为及法律权利,从而在国际法中形成了一套规范国际关系的“文明”标准。按这一标准,世界上的国家被划分为“文明”“野蛮”和“蒙昧”等不同类别,在国际法上享有不同权利和义务。这反映了(  )
A. 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 B. 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C. 不同文明间冲突加深 D. 国际规则的逐步完善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可知,西方国家按照自身的价值评价观念,制定了国际法中的规范国际关系的标准,以及按照这一标准所规定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在国际法中享有的权利和义务,故A项正确;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将世界瓜分完毕,标志着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西方文明的价值评价标准对国际法的影响,而不是“不同文明间”的冲突,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在国际法中,国际规则的日益西方化,排除D项。
7. 1914年一战爆发后,格劳秀斯的部分观点(如“禁止主权国家任意发动战争、整个世界有权判断和惩罚这种行为”)再次引起人们的注意;1915年,英国学者在伦敦成立了“格劳秀斯学会”,致力于格劳秀斯学说的传播和研究,欧洲学术界出现“格劳秀斯时代”一词。这一时期的“格劳秀斯热”主要因为(  )
A. 政府放松思想控制
B. 近现代外交制度的建立
C. 欧洲政治局势严峻
D. 参战国坚守国际法原则
【答案】 C
【解析】 这一时期的“格劳秀斯热”主要因为一战爆发进一步使国际关系恶化,欧洲政治局势空前严峻,学者和民众试图通过格劳秀斯的国际法学说寻找反对战争的可靠理论依据,C项正确;一战期间欧洲各国政府并没有放松思想控制,排除A项;17世纪,欧洲国家的君主们派常驻外交使节和外交使团,近代外交制度逐渐建立,排除B项;一战时期各国并没有坚守国际法的原则,一些原则遭到破坏,排除D项。
8. (2025梅州期末)《非战公约》规定缔约各国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中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而美国同时宣称“每个国家有权决定情况是否需要诉诸战争以实行自卫”。这体现了《非战公约》(  )
A. 实际功能存在缺陷
B. 具体执行有灵活性
C. 无法阻止一战爆发
D. 被美国控制和利用
【答案】 A
【解析】 美国的宣称意味着各国可以用自卫的旗号诉诸战争,说明《非战公约》在维护世界和平的实际功能上由于美国的这种解释而存在缺陷,故选A项;材料说明每一个主权国家都有发动自卫战争的权利,这并不能说明《非战公约》具体执行的灵活性,而是不顾《非战公约》的规定为有的国家挑起战争提供的借口,本身不属于《非战公约》的内容,排除B项;一战爆发于1914年,排除C项;美国宣称的内容不属于《非战公约》的规定,得不出D项结论。
9. (2025河南联考)下表所示为19世纪中期以来部分国际法的相关内容。据此判断,这些国际法(  )
颁布时间 国际法 内容节选
1864年 《红十字公约》 野战医院和军医院应被承认为是中立的。只要这类医院内有任何病员或伤员,它们就应受到交战各方的保护和尊重
1919年 《国际联盟盟约》 缔约各国……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持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
1945年 《联合国宪章》 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于和平之威胁,制止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
A. 缺乏避免战争的有效机制
B. 受到世界大战的客观影响
C. 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D. 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产物
【答案】 C
【解析】 这些国际法从不同角度制定了抑制战争和侵略行为的内容,因而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故选C项;据材料“采取有效集体办法”可知,这些国际法设有相应的避免战争的有效机制,排除A项;《红十字公约》制定于1864年,此时并未发生世界大战,排除B项;据材料节选的国际法内容可知,这些国际法的主要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与世界经济一体化无关,排除D项。
10. (2025深圳期中)联合国“大国一致”原则的确立有着特殊的政治背景,二战即将结束时,就美国而言,建立起由其控制的、有限度的否决权正是它所希望的;对苏联来说,西方国家占绝大多数,一项广泛的否决权是对抗英、美等国的有效武器;而在中小国家看来,各大国是不会接受没有否决权的联合国的。由此可见,联合国的“大国一致”原则(  )
A. 带有较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
B. 表明世界各国的战略目标一致
C. 是国际政治力量妥协的产物
D. 促进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形成
【答案】 C
【解析】 联合国“大国一致”原则的确立有着特殊的政治背景,其中美国、苏联和中小国家都有其独有的诉求,故选C项;强权政治是指大国和强国凭借实力施加军事、政治和经济压力,谋求控制、支配和统治弱国和小国的政策与行为,材料中的“大国一致”原则不属于强权政治的范畴,排除A项;“一致”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D项与史实不符。
11. 作为联合国的司法裁决机构,国际法院成立之初便饱受质疑,批评者指责它为发达国家霸权地位的合法化提供了法律保障。20世纪70年代,国际法院进行诉讼程序改革,强调法官背景的多元化,尽可能减少大国政治对于司法的影响。国际法院的改革 (  )
A. 完善了大国一致的原则
B. 推进了国际关系法治化
C. 保证了国际争端的平息
D. 终结了美国的强权政治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可知,20世纪7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出现多极化的趋势,推动了国际法院诉讼程序的改革,并且提出了减少大国政治对司法的影响,这有助于推进国际社会法治化进程,B项正确;联合国的成立已经确立了“大国一致”原则的形成,排除A项;当今世界仍然存在国际争端,说明其并未完全保证国际争端的平息,排除C项;美国的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排除D项。
12. (2025郑州期末)15世纪中期,西、葡两国以法律手段主张对尚未被发现的近海岛屿享有管辖权、财产权。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通过本公约,在妥为顾及所有国家主权的情形下,为海洋建立一种法律秩序”。这一变化体现了(  )
A.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正在形成
B. 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彻底消失
C. 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原则确立
D. 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受到削弱
【答案】 A
【解析】 材料说明西班牙和葡萄牙在为殖民扩张中的矛盾解决寻求方法,但这些主张对于海上实力强的国家更为有利,极不公平,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则更加兼顾所有国家主权,相比较而言,显得更加公正合理,因而体现出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正在摸索和建设之中,故选A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到今天也未彻底消失,排除B项;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原则的确立体现在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中,排除C项;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在一战后就受到了削弱,排除D项。
13. (2025南京期中)(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62年日内瓦商人杜南先生出版了《索尔菲利诺回忆录》一书,描写了战争的惨状,以唤起世人对于战时救护伤员的注意。该书出版后,在欧洲引起了轰动。杜南在书中建议:在各国建立全国性的私人救助组织,帮助军队医疗部门完成其本身力量无法完成的任务;缔结一个条约,为这些组织的工作提供便利,确保更好的救治伤者。1863年杜南等人发起成立了“国际救助伤者委员会”,不久即更名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由于各国的广泛支持,杜南的提议实现得出乎意料的顺利。1864年,瑞士政府邀请各国在日内瓦召开外交会议,并于同年8月22日通过了《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境遇的公约》(即《红十字公约》)。公约载明:“野战医院和军医院应被承认为是中立的。只要这类医院内有任何病员或伤员,它们就应受到交战各方的保护和尊重。”公约规范了战争行为,为伤病员提供了更多的人道主义援助,减少了战争造成的灾难。
——摘编自张卫华《1949年日内瓦四公约:
国际人道法的基本标准的编纂和发展》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红十字公约》签署的背景。(6分)
答案:背景:工业革命使战争更加残酷,伤亡人数增加,人们对战争救护问题日益关注;杜南《索尔菲利诺回忆录》的出版引起轰动,其建议得到响应;欧洲国家间战争频繁,客观上需要规范战争行为,保障伤病员权益;人道主义思想的传播。(任答三点,6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红十字公约》签署的影响。(6分)
答案:影响:推动了国际人道主义事业的发展;为伤病员提供了更多保护和援助,减少了战争灾难;规范了战争行为,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战争的残酷性;促进了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等救助组织的发展;为后来国际人道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任答三点,6分)子目三 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知识奠基(快读教材子目三,完成表格)
阶段 一战后 二战后
背景 一战使国际法遭到严重破坏 法西斯国家侵略使国际法再次遭到极大破坏
表现 ①苏俄提出 的原则,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②战胜国建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③成立国际联盟,但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规定“ ”原则,难以履行责任④1928年,美、法等国签订《 》,宣布废弃战争这一工具,但未实行 ①1945年《联合国宪章》:确定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赋予 制裁的权力,确定“ ”原则②1946年,国际法院成立,发展了国际司法制度③各类国际组织数量激增,国际法的 扩大
作用 对世界和平与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局限 存在一些大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威胁国际条约、国际组织和国际和平
【拓展】中国与国际法
①古代:中国推行朝贡制度,通过“厚往薄来”的贸易往来,奉行友好睦邻政策。
②近代:面对列强欺辱的困境,接受并认可国际法,外交政策缓慢走向近代化。
③现代:中华人民共和国一贯遵守、维护并运用国际法;新形势下,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履行大国责任,肩负大国担当,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辨析】“全体一致”原则与“大国一致”原则
“全体一致”原则:国际联盟采用的议事原则。即国联所做决议需由全体成员一致同意方可生效,若有任何成员否决则决议无效。
“大国一致”原则: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10个非常任理事国)的表决原则。对于程序事项决议的表决采取9个同意票即可通过;对于非程序事项或称实质性事项决议的表决,要求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在内的9个同意票,又称“大国一致”原则,即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都享有否决权。
核心探究
1. 【思考点】谈谈你对《非战公约》的认识。
2. 【探究】国际法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是对法西斯反攻的继续,于是,《非战公约》成为战胜国审判战犯的尚方宝剑。起诉方代表都无一例外地求助了《非战公约》对战争合法性的否定。从审判的整个过程看,正是由于《非战公约》的事先存在以及战胜国的引用,才保证了审判的有法可依、有理可据。《非战公约》在审判、惩办战犯的过程中可谓功不可没,它本身也凭借对战犯的审判而重新获得了价值认同,真正确立了自己在国际法发展序列中的地位。(杨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和平》)
阅读史料,归纳《非战公约》历史地位的转变及其作为国际法的积极意义。
3. 【思考点】谈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法的发展对当今世界有什么影响。
4. 【问题探究】阅读史料,探讨国际法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影响。
野战医院和军医院应被承认为是中立的。只要这类医院内有任何病员或伤员,它们就应受到交战各方的保护和尊重。[《红十字公约》(1864 年8 月22 日)]
影响1:
缔约各国,为增进国际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持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严格遵守国际公法之规定,以为今后各国政府间行为之规范,在有组织之民族间彼此关系中维持正义并恪遵条约上之一切义务……[《国际联盟盟约》(1919年6月28日列入《凡尔赛条约》第一部)]
影响2:
联合国之宗旨为:一、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并为此目的: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于和平之威胁,制止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并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联合国宪章》(1945 年6 月26 日)]
影响3:
3. 一战摧毁了近代国际政治体系,也摧毁了近代国际法体系生存的基础。战后签订的《凡尔赛条约》和作为其中一部分的国联盟约标志着现代国际法体系国联时期的开始。二战后以《联合国宪章》为核心的一整套国际规则体系,才逐渐成为整个国际社会的行为规则,构成当代国际法。这说明(  )
A. 国际法受国际政治发展的影响
B. 国际法形成是强权政治的结果
C. 集体安全是国际法的重要内容
D. 世界各国的政治利益趋于一致
本 课 小 结
【课时作业】
1. (2025黑龙江期中)近代某学者认为即使在战争的剧烈震荡和风暴的时候,人类也必须遵循和服从它所拥有的自然法规范;他所创造的“法典”标志着主权国家历史上的一个新纪元……创造了一个明确的法理体系,这个体系照亮了国家及其国民争取和平、达成谅解一致的道路。这部“法典”(  )
A. 践行了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自然法理论
B. 确定了国际法领域的主体为主权国家
C. 开创了通过谈判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
D. 成了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
2. (2025中山期末)在中世纪,条约的缔结方需要进行宗教宣誓,缔约活动须有教会的高级代表直接参加或事后确认,以保障条约得到遵守;而1648年欧洲多国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一个显著变化是对违反之后如何进行处罚作了成文规定。这一变化(  )
A. 推动了世界近代外交制度的确立
B. 印证国家统一发展的时代趋势
C. 使得解决国际争端更具可操作性
D. 表明天主教会已退出政治舞台
3. (2025苏州期末)1814年10月,法国复辟王朝外交大臣塔列朗在维也纳会议上提出,一个正统政府无论采取何种政体,只要能保证国家持久稳定和发展,它的存在就是合法的。“主权国家的正统性正如财产的正统权力一样,来源于所有权的古老状态”。塔列朗的主张(  )
A. 迎合了欧洲封建势力的要求
B. 有利于拿破仑帝国的统治
C. 强调了国家主权与独立原则
D. 丰富了近代国际法的内涵
4. (2025扬州期末)1815年,维也纳会议通过《关于外交人员等级的章程》,外交人员的衔级制度逐渐建立起来,使各国政府在外交互动中有了统一规则。该章程(  )
A. 推动了近代外交制度的建立
B. 规范了主权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
C. 确立了制裁侵略的国际机制
D. 废弃了以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
5. (2025南京期中)1848年欧洲革命后,马克思指出,维也纳体系自从建立后就只能通过进行各种密谋和交易才能实现短暂的、新的妥协,以干涉他国内政和战争的“提货单”方式来实现和满足利益,实现所谓的“欧洲协调和稳定”。据此,马克思认为维也纳体系(  )
A. 扩大了国际法实际应用范围
B. 体现大国一致的国际关系原则
C. 充斥西方国家恶劣外交行径
D. 开创用国际会议解决争端先例
6. 19世纪末,欧洲国际法学家明确地以欧洲“文明”来衡量世界各国的国际行为及法律权利,从而在国际法中形成了一套规范国际关系的“文明”标准。按这一标准,世界上的国家被划分为“文明”“野蛮”和“蒙昧”等不同类别,在国际法上享有不同权利和义务。这反映了(  )
A. 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 B. 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C. 不同文明间冲突加深 D. 国际规则的逐步完善
7. 1914年一战爆发后,格劳秀斯的部分观点(如“禁止主权国家任意发动战争、整个世界有权判断和惩罚这种行为”)再次引起人们的注意;1915年,英国学者在伦敦成立了“格劳秀斯学会”,致力于格劳秀斯学说的传播和研究,欧洲学术界出现“格劳秀斯时代”一词。这一时期的“格劳秀斯热”主要因为(  )
A. 政府放松思想控制
B. 近现代外交制度的建立
C. 欧洲政治局势严峻
D. 参战国坚守国际法原则
8. (2025梅州期末)《非战公约》规定缔约各国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中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而美国同时宣称“每个国家有权决定情况是否需要诉诸战争以实行自卫”。这体现了《非战公约》(  )
A. 实际功能存在缺陷
B. 具体执行有灵活性
C. 无法阻止一战爆发
D. 被美国控制和利用
9. (2025河南联考)下表所示为19世纪中期以来部分国际法的相关内容。据此判断,这些国际法(  )
颁布时间 国际法 内容节选
1864年 《红十字公约》 野战医院和军医院应被承认为是中立的。只要这类医院内有任何病员或伤员,它们就应受到交战各方的保护和尊重
1919年 《国际联盟盟约》 缔约各国……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持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
1945年 《联合国宪章》 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于和平之威胁,制止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
A. 缺乏避免战争的有效机制
B. 受到世界大战的客观影响
C. 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D. 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产物
10. (2025深圳期中)联合国“大国一致”原则的确立有着特殊的政治背景,二战即将结束时,就美国而言,建立起由其控制的、有限度的否决权正是它所希望的;对苏联来说,西方国家占绝大多数,一项广泛的否决权是对抗英、美等国的有效武器;而在中小国家看来,各大国是不会接受没有否决权的联合国的。由此可见,联合国的“大国一致”原则(  )
A. 带有较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
B. 表明世界各国的战略目标一致
C. 是国际政治力量妥协的产物
D. 促进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形成
11. 作为联合国的司法裁决机构,国际法院成立之初便饱受质疑,批评者指责它为发达国家霸权地位的合法化提供了法律保障。20世纪70年代,国际法院进行诉讼程序改革,强调法官背景的多元化,尽可能减少大国政治对于司法的影响。国际法院的改革 (  )
A. 完善了大国一致的原则
B. 推进了国际关系法治化
C. 保证了国际争端的平息
D. 终结了美国的强权政治
12. (2025郑州期末)15世纪中期,西、葡两国以法律手段主张对尚未被发现的近海岛屿享有管辖权、财产权。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通过本公约,在妥为顾及所有国家主权的情形下,为海洋建立一种法律秩序”。这一变化体现了(  )
A.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正在形成
B. 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彻底消失
C. 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原则确立
D. 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受到削弱
13. (2025南京期中)(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62年日内瓦商人杜南先生出版了《索尔菲利诺回忆录》一书,描写了战争的惨状,以唤起世人对于战时救护伤员的注意。该书出版后,在欧洲引起了轰动。杜南在书中建议:在各国建立全国性的私人救助组织,帮助军队医疗部门完成其本身力量无法完成的任务;缔结一个条约,为这些组织的工作提供便利,确保更好的救治伤者。1863年杜南等人发起成立了“国际救助伤者委员会”,不久即更名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由于各国的广泛支持,杜南的提议实现得出乎意料的顺利。1864年,瑞士政府邀请各国在日内瓦召开外交会议,并于同年8月22日通过了《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境遇的公约》(即《红十字公约》)。公约载明:“野战医院和军医院应被承认为是中立的。只要这类医院内有任何病员或伤员,它们就应受到交战各方的保护和尊重。”公约规范了战争行为,为伤病员提供了更多的人道主义援助,减少了战争造成的灾难。
——摘编自张卫华《1949年日内瓦四公约:
国际人道法的基本标准的编纂和发展》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红十字公约》签署的背景。(6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红十字公约》签署的影响。(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