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目二 关税与个人所得税的起源与演变
知识奠基(快读教材子目二,完成表格)
中国关税制度 古代 ①国内关税与国境关税并立②享有完全的关税自主权
近代丧失收回曲折 ①鸦片战争后,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如西方列强获得协定关税权,并把持中国海关大权②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宣告关税自主③1928年,国民政府发表“改订新约”的对外宣言,之后关税自主权取得部分进展④1931年,开始取消国内关税,实行统一的国境关税
现代发展 ①新中国成立,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②1951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及其实施条例,统一了全国关税制度③1985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强化关税制度的法制化建设④1987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完善关税的基本制度
现代作用 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的需要,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起到促进作用
个人所得税 ①1914年,北洋政府制定所得税条例,没有实施②1936年,国民政府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③新中国成立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没有征收个人所得税④1980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确立⑤作用:调节个人收入和实现社会稳定
【概念】关税自主权
指一个国家不受外界因素影响、独立自主地处理有关本国海关税收事务的权力。一个国家完整的关税自主权一般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权力:独立自主地制定本国关税制度的权力;独立管理海关行政的权力;独立处理关税收支的权力。
核心探究
1. 【探究】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了协定关税制度。中英《天津条约》规定:英国对中国出口商品,缴纳5%的关税和2.5%的子口税。1861年总理衙门统辖海关,外籍税务司制度在中国确立并合法执行,协定关税和外籍税务司制度为晚清殖民贸易提供了便利。(胡公启《晚清关税制度与对外贸易的关系研究》)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指出晚清丧失关税主权的表现与危害。
答案:表现:协定关税与外籍税务司制度建立。
危害:损害了中国的国家主权;丧失了海关的独立管辖权,降低了对后来民族工业的保护功能;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推动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2. 【历史纵横】晚清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赫德
罗伯特·赫德,英国人。他于1854年来到中国,1863年正式担任海关总税务司,1908年离职回国。赫德担任晚清海关总税务司近半个世纪,任内创建了税收、统计、浚港、检疫等一整套海关管理制度和现代邮政系统。他把持中国海关大权,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英国等西方列强的利益。
你如何看待晚清英国人赫德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近半个世纪这一现象?
答案:需要辩证地看,一方面是中国关税主权遭到侵犯,是晚清中央机构半殖民地化的重要表现;另一方面,客观上也推动晚清海关的近代化历程。
3. 【探究】近代中国的关税体系
中国在沿海开放口岸逐渐设立起由外国人管理的西式新关,新设的海关和原有常关并存。之后,通商口岸的常关渐归新关管理。1927年以后,国民政府逐渐与列强签订关税自主新约。1928年,国民政府实行统税,在此前提下,1931年,国民政府陆续废除常关,海陆边关统一征税。由此意味着中国全国范围内统一型的、西式近代国境海关最终确立。(姚永超《论中国古代海关的起源、布局与体系演化》)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指出近代以来中国税关体系的变化,并简析其意义。
答案:变化:从传统税关体系向近代税关体系转变;从受列强控制到逐渐关税自主;从海关、常关并存到走向统一的海关。
意义:税关体系的近代化;维护了国家主权;保护了国内市场,促进了民族工业发展;增加了财政收入。
4. 【探究】“改订新约”运动
1927年,刚刚成立的国民政府迫于经济上的需求,发起关税自主运动,广大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高涨。西方列强面对日益高涨的反对帝国主义的浪潮,不得不作一些让步,南京国民政府遂开始了关税改革。1928年7月,美国首先承认中国关税自主。随后各欧洲主要强国相继承认中国关税自主。之后国民政府多次修订关税税则,提高了煤油、汽油、羊毛、毛制品、化学产品、机器等货物的进口税率。
关税从极低的水平提高到相对较高的水平,关税收入也大为增加,从1928年的13 400万银元上升到1931年的33 800万银元,在以后的几年中始终保持在3亿银元左右。(易继苍、张祥晶《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关税改革》)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进行关税改革的原因,并说明其积极影响。
答案:原因:中国人民民族意识觉醒,主权意识增强;国内民族工业的发展;南京国民政府逐步统一全国;国民政府增加财政收入和提升形象、巩固统治的需要。
积极影响:增加了国家关税收入;有利于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增强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5. 【学思之窗】1951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存在的基本问题是:总体关税水平过高,税率结构不尽合理,税则的商品分类目录不适应对外经济、贸易和科学、技术交流的需要,等等。1985年颁布的同名税则对这些方面进行了修改,主要是改变商品分类目录,调整进口税率。(黄天华编著《中国关税制度》)
阅读史料,思考为什么1985年中国要颁布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
答案:1951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是基于当时的时代条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改革开放后,在中国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这一税则的不少规定已不适应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的需要(如材料中所示问题)。
6. 【思考点】为什么直到1980年中国才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答案:征收个人所得税是为调节社会收入水平,确保社会公平和国家有序发展,在个人和家庭收入整体差别不大的计划经济时代,没有征收的必要,所以直到改革开放后的1980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才制定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7. 【史料阅读】第二条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
(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劳务报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五)经营所得;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七)财产租赁所得;
(八)财产转让所得;
(九)偶然所得。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2018年8月31日修正)]
据史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具有怎样的意义。
答案:有利于调节收入,缓解社会分配不公问题;有利于减轻广大纳税人的纳税负担;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国家稳定;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有利于推动税收事业朝规范化、法制化方向发展;有利于促进消费,拉动内需;有利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2. (2023河北高考)晚清时期,常关、海关、厘金局三者业务范围变化示意图如下。这一变化过程表明( )
注:常关负责管理水路沿岸与主要内陆贸易,收入归中央;厘金局负责管理地方贸易,收入主要归地方
A. 清政府财政自主权逐步削弱
B. 列强资本输出缓慢增加
C. 税收机构重叠影响行政效率
D. 地方财政收入日益减少
【答案】 A
【解析】 对比图片,19世纪70年代以来,常关、海关、厘金局三者的业务范围出现了重叠,特别是在19世纪90年代,被列强控制的海关管理权也管理了一部分厘金局和常关的税收,故选A项;常关、海关、厘金局的税收是关于商品贸易的,与资本输出无关,排除B项;19世纪70年代以来的业务范围重叠,体现的是地方和海关的税收机构侵占了清政府的税收权,与效率无关,排除C项;图片没有涉及税收的实际数目,排除D项。
本 课 小 结
【课时作业】
1. (2025清远期末)下图所示为清末关税统计情况(部分)。据此推知( )
A. 清政府关税税率稳步提升
B. 关税成为财政收入主要来源
C. 中国经济与世界联系增强
D. 对外贸易改变中国经济结构
【答案】 C
【解析】 根据数据,晚清时期关税收入及其在财政中的比例均呈上升趋势,显示中国经济与世界联系增强,故选C项;关税收入受税率和进口量影响,仅凭收入增加无法判断税率,排除A项;关税收入占比未超25%,未占主导地位,排除B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复杂,但关税数据无法反映小农经济解体、洋务企业及民族工业产生,不能得出对外贸易改变经济结构的结论,排除D项。
2. (2025常州期中)1887—1888年,针对中国茶叶出口衰退问题,海关总税务司组织9个通商口岸海关对茶叶国际贸易进行专项调查,剖析出口下滑原因,并提出提升茶叶品质和改进茶业经营管理的建议,但对茶叶出口税过高的问题却故意不回应。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
A. 列强通过海关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B. 官督商办管理模式的效率低下
C. 对华商品倾销冲击中国茶叶出口
D. 清政府缺乏调控贸易的自主权
【答案】 D
【解析】 海关总税务司是由外国人担任重要职位,这在当时是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得的权利之一。当海关总税务司选择不回应茶叶出口税过高的问题时,这反映了清政府在调控贸易,特别是海关税收方面的自主权有限,故选D项;控制海关是列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的手段之一,并不是全部手段,排除A项;官督商办是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的管理模式,与中国茶叶出口无关,排除B项;列强对华倾销的主要是机器制成品,如棉布等,与中国茶叶出口之间没有必然关系,排除C项。
3. (2025惠州期末)1928年12月,南京国民政府颁布《海关进口税则》,打破了过去均一税则和值百抽五的固定税率,把进口货物分为7类,税率7.5%—27.5%各不相同。这一举措( )
A. 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B. 建立了完善的关税制度体系
C. 缓解了经济危机的冲击
D. 收回了列强在华的经济特权
【答案】 A
【解析】 南京国民政府为了收回关税主权开展了“改订新约”运动,各种进口税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国内市场,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故选A项;《海关进口税则》只是对进口货物的税率进行规定,其规定有利于完善关税制度体系,“建立了完善”说法错误,排除B项;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发生在1929年,排除C项;材料仅是进口关税一定程度的提高,无法证明列强在华经济特权均被收回,排除D项。
4. (2025梅州期末)下表所示为1928年和1934年中国部分商品的进口税率。表中税率的变化( )
年份 竞争性进口商品总税率 工业原料和机器设备进口平均税率
1928 4.1% 5.5%
1934 28.9% 15.7%
A. 改变了中国重工业落后的状况
B. 体现了政府回收主权的成果
C. 表明中国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
D. 顺应了当时经济全球化趋势
【答案】 B
【解析】 与1928年相比,1934年中国竞争性进口商品总税率、工业原料和机器设备进口平均税率都大幅增加。据所学可知,1928年国民政府发起了“改订新约”运动,陆续同一些西方国家缔结了“友好通商条约”或新的关税条约,在关税自主权上取得了进展,故选B项;关税税率的变化并不能改变中国重工业落后的状况,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才真正的收回了关税自主权,排除C项;这一时期爆发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世界经济和贸易发展受到严重阻碍,“经济全球化趋势”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5. (2025深圳期末)有美国学者指出:“南京(政府)恢复关税自主,其结果对中国人自办的工业的利益很有限。南京对关税收入的需求和日本的压力,一直阻挠着保护关税的真正作用,从1928年到1934年经常改变的关税税率,事实上是一种促使中国工业不能稳定的破坏性因素。”该学者认为南京(政府)恢复关税自主( )
A. 符合美国政府的在华利益
B. 有利于消除日本侵略威胁
C. 主要目的是增加政府收入
D. 旨在应对世界经济大危机
【答案】 C
【解析】 学者认为,南京国民政府恢复关税自主,对工业益处不多,其主要目的是增加政府收入,故选C项;材料没有提及美国政府,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在强调南京国民政府恢复关税自主方面的不足,且恢复关税自主并不会消除日本侵略威胁,排除B项;南京国民政府恢复关税自主开始于1928年,而世界经济大危机爆发于1929年,排除D项。
6. (2025南通调研)1950年,刘少奇在庆祝五一劳动节大会上指出:“我们已把中国大门的钥匙放在自己的袋子里,从今以后,中国工业就不致受到帝国主义的廉价商品的竞争,中国的原料将首先供给自己工业的需要。这就扫除了一百年来使中国工业不能发展的一个最大的障碍。”这说明此时的中国( )
A. 真正收回了关税自主权
B. 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C. 实现了国境关税的统一
D. 国家财政收入显著增加
【答案】 A
【解析】 刘少奇在讲话中提到的“我们已把中国大门的钥匙放在自己的袋子里”,这一表述非常形象地描绘了关税自主权的收回,故选A项;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的是1953年开始的“一五”计划,排除B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最初是在1951年颁布的,这个税则统一了全国关税制度,排除C项;刘少奇强调的是关税自主权的收回对中国工业发展的重要性,而非直接讨论财政收入的变化,排除D项。
7. (2025淄博期末)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规定,对电子工业的晶体切片、模拟式混合式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程控电话设备、机动船舶、精密科学仪器等进行大幅度降低税率。这一规定意在( )
A. 与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接轨
B. 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
C. 建立完善的关税制度体系
D. 服务于国内经济建设
【答案】 D
【解析】 我国海关大幅降低电子工业等产品的税率,旨在适应国内经济体制改革,服务于国内经济建设,故选D项;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故“接轨”“全面融入”说法错误,排除A、B两项;税率降低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政策,服务于国内经济,而非完善关税制度,排除C项。
8. (2025潍坊期中)下图所示是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实行以来进行的部分调整情况。这反映了我国( )
A. 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B. 个税在税收中地位下降
C. 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
D. 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答案】 A
【解析】 随着经济增长和生活水平提升,个人所得增加。政府提高个税起征点以减轻中低收入群体税负,这与经济发展紧密相关,故选A项;图片未提供个税占比或地位数据,起征点提高不代表个税地位下降,而是税收政策调整,排除B项;社会保障制度与个税不同,排除C项;税收政策调整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部分,但图片信息仅关注个税起征点变化,未全面反映经济体制改革,排除D项。(共31张PPT)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子目二
关税与个人所得税的起源与演变
中 国 关 税 制 度 古代 ①国内关税与国境关税并立
②享有完全的关税自主权
近代 丧失 收回 曲折 ①鸦片战争后,开始丧失__________权,如西方列强获得协定关税权,并把持中国海关大权
②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宣告关税自主
③1928年,国民政府发表“__________”的对外宣言,之后关税自主权取得部分进展
④1931年,开始取消国内关税,实行统一的国境关税
关税自主
改订新约
中 国 关 税 制 度 现代 发展 ①新中国成立,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
②1951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及其实施条例,统一了全国关税制度
③1985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强化关税制度的法制化建设
④1987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法》,完善关税的基本制度
现代 作用 适应__________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的需要,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起到促进作用
海关
经济体制
个人 所得税 ①1914年,北洋政府制定所得税条例,没有实施
②1936年,国民政府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
③新中国成立后,在__________体制下,没有征收个人所得税
④1980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确立
⑤作用:调节__________和实现社会稳定
计划经济
个人收入
【概念】关税自主权
指一个国家不受外界因素影响、独立自主地处理有关本国海关税收事务的权力。一个国家完整的关税自主权一般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权力:独立自主地制定本国关税制度的权力;独立管理海关行政的权力;独立处理关税收支的权力。
1. 【探究】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了协定关税制度。中英《天津条约》规定:英国对中国出口商品,缴纳5%的关税和2.5%的子口税。1861年总理衙门统辖海关,外籍税务司制度在中国确立并合法执行,协定关税和外籍税务司制度为晚清殖民贸易提供了便利。(胡公启《晚清关税制度与对外贸易的关系研究》)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指出晚清丧失关税主权的表现与危害。
答案:表现:协定关税与外籍税务司制度建立。
危害:损害了中国的国家主权;丧失了海关的独立管辖权,降低了对后来民族工业的保护功能;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推动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2. 【历史纵横】晚清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赫德
罗伯特·赫德,英国人。他于1854年来到中国,1863年正式担任海关总税务司,1908年离职回国。赫德担任晚清海关总税务司近半个世纪,任内创建了税收、统计、浚港、检疫等一整套海关管理制度和现代邮政系统。他把持中国海关大权,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英国等西方列强的利益。
你如何看待晚清英国人赫德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近半个世纪这一现象?
答案:需要辩证地看,一方面是中国关税主权遭到侵犯,是晚清中央机构半殖民地化的重要表现;另一方面,客观上也推动晚清海关的近代化历程。
3. 【探究】近代中国的关税体系
中国在沿海开放口岸逐渐设立起由外国人管理的西式新关,新设的海关和原有常关并存。之后,通商口岸的常关渐归新关管理。1927年以后,国民政府逐渐与列强签订关税自主新约。1928年,国民政府实行统税,在此前提下,1931年,国民政府陆续废除常关,海陆边关统一征税。由此意味着中国全国范围内统一型的、西式近代国境海关最终确立。(姚永超《论中国古代海关的起源、布局与体系演化》)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指出近代以来中国税关体系的变化,并简析其意义。
答案:变化:从传统税关体系向近代税关体系转变;从受列强控制到逐渐关税自主;从海关、常关并存到走向统一的海关。
意义:税关体系的近代化;维护了国家主权;保护了国内市场,促进了民族工业发展;增加了财政收入。
4. 【探究】“改订新约”运动
1927年,刚刚成立的国民政府迫于经济上的需求,发起关税自主运动,广大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高涨。西方列强面对日益高涨的反对帝国主义的浪潮,不得不作一些让步,南京国民政府遂开始了关税改革。1928年7月,美国首先承认中国关税自主。随后各欧洲主要强国相继承认中国关税自主。之后国民政府多次修订关税税则,提高了煤油、汽油、羊毛、毛制品、化学产品、机器等货物的进口税率。
关税从极低的水平提高到相对较高的水平,关税收入也大为增加,从1928年的13 400万银元上升到1931年的33 800万银元,在以后的几年中始终保持在3亿银元左右。(易继苍、张祥晶《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关税改革》)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进行关税改革的原因,并说明其积极影响。
答案:原因:中国人民民族意识觉醒,主权意识增强;国内民族工业的发展;南京国民政府逐步统一全国;国民政府增加财政收入和提升形象、巩固统治的需要。
积极影响:增加了国家关税收入;有利于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增强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5. 【学思之窗】1951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存在的基本问题是:总体关税水平过高,税率结构不尽合理,税则的商品分类目录不适应对外经济、贸易和科学、技术交流的需要,等等。1985年颁布的同名税则对这些方面进行了修改,主要是改变商品分类目录,调整进口税率。(黄天华编著《中国关税制度》)
阅读史料,思考为什么1985年中国要颁布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
答案:1951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是基于当时的时代条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改革开放后,在中国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这一税则的不少规定已不适应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的需要(如材料中所示问题)。
6. 【思考点】为什么直到1980年中国才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答案:征收个人所得税是为调节社会收入水平,确保社会公平和国家有序发展,在个人和家庭收入整体差别不大的计划经济时代,没有征收的必要,所以直到改革开放后的1980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才制定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7. 【史料阅读】第二条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
(一)工资、薪金所得;(二)劳务报酬所得;(三)稿酬所得;
(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五)经营所得;(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七)财产租赁所得;(八)财产转让所得;(九)偶然所得。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2018年8月31日修正)]
据史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具有怎样的意义。
答案:有利于调节收入,缓解社会分配不公问题;有利于减轻广大纳税人的纳税负担;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国家稳定;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有利于推动税收事业朝规范化、法制化方向发展;有利于促进消费,拉动内需;有利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2. (2023河北高考)晚清时期,常关、海关、厘金局三者业务范围变化示意图如下。这一变化过程表明( )
注:常关负责管理水路沿岸与主要内陆贸易,收入归中央;厘金局负责管理地方贸易,收入主要归地方
A. 清政府财政自主权逐步削弱 B. 列强资本输出缓慢增加
C. 税收机构重叠影响行政效率 D. 地方财政收入日益减少
A
【解析】 对比图片,19世纪70年代以来,常关、海关、厘金局三者的业务范围出现了重叠,特别是在19世纪90年代,被列强控制的海关管理权也管理了一部分厘金局和常关的税收,故选A项;常关、海关、厘金局的税收是关于商品贸易的,与资本输出无关,排除B项;19世纪70年代以来的业务范围重叠,体现的是地方和海关的税收机构侵占了清政府的税收权,与效率无关,排除C项;图片没有涉及税收的实际数目,排除D项。
1. (2025清远期末)下图所示为清末关税统计情况(部分)。据此推知( )
A. 清政府关税税率稳步提升 B. 关税成为财政收入主要来源
C. 中国经济与世界联系增强 D. 对外贸易改变中国经济结构
C
【解析】 根据数据,晚清时期关税收入及其在财政中的比例均呈上升趋势,显示中国经济与世界联系增强,故选C项;关税收入受税率和进口量影响,仅凭收入增加无法判断税率,排除A项;关税收入占比未超25%,未占主导地位,排除B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复杂,但关税数据无法反映小农经济解体、洋务企业及民族工业产生,不能得出对外贸易改变经济结构的结论,排除D项。
2. (2025常州期中)1887—1888年,针对中国茶叶出口衰退问题,海关总税务司组织9个通商口岸海关对茶叶国际贸易进行专项调查,剖析出口下滑原因,并提出提升茶叶品质和改进茶业经营管理的建议,但对茶叶出口税过高的问题却故意不回应。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
A. 列强通过海关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B. 官督商办管理模式的效率低下
C. 对华商品倾销冲击中国茶叶出口
D. 清政府缺乏调控贸易的自主权
D
【解析】 海关总税务司是由外国人担任重要职位,这在当时是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得的权利之一。当海关总税务司选择不回应茶叶出口税过高的问题时,这反映了清政府在调控贸易,特别是海关税收方面的自主权有限,故选D项;控制海关是列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的手段之一,并不是全部手段,排除A项;官督商办是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的管理模式,与中国茶叶出口无关,排除B项;列强对华倾销的主要是机器制成品,如棉布等,与中国茶叶出口之间没有必然关系,排除C项。
3. (2025惠州期末)1928年12月,南京国民政府颁布《海关进口税则》,打破了过去均一税则和值百抽五的固定税率,把进口货物分为7类,税率7.5%—27.5%各不相同。这一举措( )
A. 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B. 建立了完善的关税制度体系
C. 缓解了经济危机的冲击 D. 收回了列强在华的经济特权
【解析】 南京国民政府为了收回关税主权开展了“改订新约”运动,各种进口税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国内市场,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故选A项;《海关进口税则》只是对进口货物的税率进行规定,其规定有利于完善关税制度体系,“建立了完善”说法错误,排除B项;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发生在1929年,排除C项;材料仅是进口关税一定程度的提高,无法证明列强在华经济特权均被收回,排除D项。
A
4. (2025梅州期末)下表所示为1928年和1934年中国部分商品的进口税率。表中税率的变化( )
A. 改变了中国重工业落后的状况
B. 体现了政府回收主权的成果
C. 表明中国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
D. 顺应了当时经济全球化趋势
B
年份 竞争性进口商品总税率 工业原料和机器设备进口平均税率
1928 4.1% 5.5%
1934 28.9% 15.7%
【解析】 与1928年相比,1934年中国竞争性进口商品总税率、工业原料和机器设备进口平均税率都大幅增加。据所学可知,1928年国民政府发起了“改订新约”运动,陆续同一些西方国家缔结了“友好通商条约”或新的关税条约,在关税自主权上取得了进展,故选B项;关税税率的变化并不能改变中国重工业落后的状况,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才真正的收回了关税自主权,排除C项;这一时期爆发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世界经济和贸易发展受到严重阻碍,“经济全球化趋势”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5. (2025深圳期末)有美国学者指出:“南京(政府)恢复关税自主,其结果对中国人自办的工业的利益很有限。南京对关税收入的需求和日本的压力,一直阻挠着保护关税的真正作用,从1928年到1934年经常改变的关税税率,事实上是一种促使中国工业不能稳定的破坏性因素。”该学者认为南京(政府)恢复关税自主( )
A. 符合美国政府的在华利益 B. 有利于消除日本侵略威胁
C. 主要目的是增加政府收入 D. 旨在应对世界经济大危机
【解析】 学者认为,南京国民政府恢复关税自主,对工业益处不多,其主要目的是增加政府收入,故选C项;材料没有提及美国政府,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在强调南京国民政府恢复关税自主方面的不足,且恢复关税自主并不会消除日本侵略威胁,排除B项;南京国民政府恢复关税自主开始于1928年,而世界经济大危机爆发于1929年,排除D项。
C
6. (2025南通调研)1950年,刘少奇在庆祝五一劳动节大会上指出:“我们已把中国大门的钥匙放在自己的袋子里,从今以后,中国工业就不致受到帝国主义的廉价商品的竞争,中国的原料将首先供给自己工业的需要。这就扫除了一百年来使中国工业不能发展的一个最大的障碍。”这说明此时的中国( )
A. 真正收回了关税自主权
B. 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C. 实现了国境关税的统一
D. 国家财政收入显著增加
A
【解析】 刘少奇在讲话中提到的“我们已把中国大门的钥匙放在自己的袋子里”,这一表述非常形象地描绘了关税自主权的收回,故选A项;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的是1953年开始的“一五”计划,排除B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最初是在1951年颁布的,这个税则统一了全国关税制度,排除C项;刘少奇强调的是关税自主权的收回对中国工业发展的重要性,而非直接讨论财政收入的变化,排除D项。
7. (2025淄博期末)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规定,对电子工业的晶体切片、模拟式混合式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程控电话设备、机动船舶、精密科学仪器等进行大幅度降低税率。这一规定意在( )
A. 与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接轨 B. 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
C. 建立完善的关税制度体系 D. 服务于国内经济建设
【解析】 我国海关大幅降低电子工业等产品的税率,旨在适应国内经济体制改革,服务于国内经济建设,故选D项;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故“接轨”“全面融入”说法错误,排除A、B两项;税率降低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政策,服务于国内经济,而非完善关税制度,排除C项。
D
8. (2025潍坊期中)下图所示是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实行以来进行的部分调整情况。这反映了我国( )
A. 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B. 个税在税收中地位下降
C. 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
D. 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A
【解析】 随着经济增长和生活水平提升,个人所得增加。政府提高个税起征点以减轻中低收入群体税负,这与经济发展紧密相关,故选A项;图片未提供个税占比或地位数据,起征点提高不代表个税地位下降,而是税收政策调整,排除B项;社会保障制度与个税不同,排除C项;税收政策调整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部分,但图片信息仅关注个税起征点变化,未全面反映经济体制改革,排除D项。
谢谢观赏子目二 关税与个人所得税的起源与演变
知识奠基(快读教材子目二,完成表格)
中国关税制度 古代 ①国内关税与国境关税并立②享有完全的关税自主权
近代丧失收回曲折 ①鸦片战争后,开始丧失 权,如西方列强获得协定关税权,并把持中国海关大权②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宣告关税自主③1928年,国民政府发表“ ”的对外宣言,之后关税自主权取得部分进展④1931年,开始取消国内关税,实行统一的国境关税
现代发展 ①新中国成立,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②1951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及其实施条例,统一了全国关税制度③1985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强化关税制度的法制化建设④1987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 法》,完善关税的基本制度
现代作用 适应 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的需要,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起到促进作用
个人所得税 ①1914年,北洋政府制定所得税条例,没有实施②1936年,国民政府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③新中国成立后,在 体制下,没有征收个人所得税④1980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确立⑤作用:调节 和实现社会稳定
【概念】关税自主权
指一个国家不受外界因素影响、独立自主地处理有关本国海关税收事务的权力。一个国家完整的关税自主权一般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权力:独立自主地制定本国关税制度的权力;独立管理海关行政的权力;独立处理关税收支的权力。
核心探究
1. 【探究】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了协定关税制度。中英《天津条约》规定:英国对中国出口商品,缴纳5%的关税和2.5%的子口税。1861年总理衙门统辖海关,外籍税务司制度在中国确立并合法执行,协定关税和外籍税务司制度为晚清殖民贸易提供了便利。(胡公启《晚清关税制度与对外贸易的关系研究》)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指出晚清丧失关税主权的表现与危害。
2. 【历史纵横】晚清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赫德
罗伯特·赫德,英国人。他于1854年来到中国,1863年正式担任海关总税务司,1908年离职回国。赫德担任晚清海关总税务司近半个世纪,任内创建了税收、统计、浚港、检疫等一整套海关管理制度和现代邮政系统。他把持中国海关大权,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英国等西方列强的利益。
你如何看待晚清英国人赫德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近半个世纪这一现象?
3. 【探究】近代中国的关税体系
中国在沿海开放口岸逐渐设立起由外国人管理的西式新关,新设的海关和原有常关并存。之后,通商口岸的常关渐归新关管理。1927年以后,国民政府逐渐与列强签订关税自主新约。1928年,国民政府实行统税,在此前提下,1931年,国民政府陆续废除常关,海陆边关统一征税。由此意味着中国全国范围内统一型的、西式近代国境海关最终确立。(姚永超《论中国古代海关的起源、布局与体系演化》)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指出近代以来中国税关体系的变化,并简析其意义。
4. 【探究】“改订新约”运动
1927年,刚刚成立的国民政府迫于经济上的需求,发起关税自主运动,广大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高涨。西方列强面对日益高涨的反对帝国主义的浪潮,不得不作一些让步,南京国民政府遂开始了关税改革。1928年7月,美国首先承认中国关税自主。随后各欧洲主要强国相继承认中国关税自主。之后国民政府多次修订关税税则,提高了煤油、汽油、羊毛、毛制品、化学产品、机器等货物的进口税率。
关税从极低的水平提高到相对较高的水平,关税收入也大为增加,从1928年的13 400万银元上升到1931年的33 800万银元,在以后的几年中始终保持在3亿银元左右。(易继苍、张祥晶《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关税改革》)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进行关税改革的原因,并说明其积极影响。
5. 【学思之窗】1951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存在的基本问题是:总体关税水平过高,税率结构不尽合理,税则的商品分类目录不适应对外经济、贸易和科学、技术交流的需要,等等。1985年颁布的同名税则对这些方面进行了修改,主要是改变商品分类目录,调整进口税率。(黄天华编著《中国关税制度》)
阅读史料,思考为什么1985年中国要颁布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
6. 【思考点】为什么直到1980年中国才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7. 【史料阅读】第二条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
(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劳务报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五)经营所得;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七)财产租赁所得;
(八)财产转让所得;
(九)偶然所得。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2018年8月31日修正)]
据史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具有怎样的意义。
2. (2023河北高考)晚清时期,常关、海关、厘金局三者业务范围变化示意图如下。这一变化过程表明( )
注:常关负责管理水路沿岸与主要内陆贸易,收入归中央;厘金局负责管理地方贸易,收入主要归地方
A. 清政府财政自主权逐步削弱
B. 列强资本输出缓慢增加
C. 税收机构重叠影响行政效率
D. 地方财政收入日益减少
本 课 小 结
【课时作业】
1. (2025清远期末)下图所示为清末关税统计情况(部分)。据此推知( )
A. 清政府关税税率稳步提升
B. 关税成为财政收入主要来源
C. 中国经济与世界联系增强
D. 对外贸易改变中国经济结构
2. (2025常州期中)1887—1888年,针对中国茶叶出口衰退问题,海关总税务司组织9个通商口岸海关对茶叶国际贸易进行专项调查,剖析出口下滑原因,并提出提升茶叶品质和改进茶业经营管理的建议,但对茶叶出口税过高的问题却故意不回应。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
A. 列强通过海关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B. 官督商办管理模式的效率低下
C. 对华商品倾销冲击中国茶叶出口
D. 清政府缺乏调控贸易的自主权
3. (2025惠州期末)1928年12月,南京国民政府颁布《海关进口税则》,打破了过去均一税则和值百抽五的固定税率,把进口货物分为7类,税率7.5%—27.5%各不相同。这一举措( )
A. 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B. 建立了完善的关税制度体系
C. 缓解了经济危机的冲击
D. 收回了列强在华的经济特权
4. (2025梅州期末)下表所示为1928年和1934年中国部分商品的进口税率。表中税率的变化( )
年份 竞争性进口商品总税率 工业原料和机器设备进口平均税率
1928 4.1% 5.5%
1934 28.9% 15.7%
A. 改变了中国重工业落后的状况
B. 体现了政府回收主权的成果
C. 表明中国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
D. 顺应了当时经济全球化趋势
5. (2025深圳期末)有美国学者指出:“南京(政府)恢复关税自主,其结果对中国人自办的工业的利益很有限。南京对关税收入的需求和日本的压力,一直阻挠着保护关税的真正作用,从1928年到1934年经常改变的关税税率,事实上是一种促使中国工业不能稳定的破坏性因素。”该学者认为南京(政府)恢复关税自主( )
A. 符合美国政府的在华利益
B. 有利于消除日本侵略威胁
C. 主要目的是增加政府收入
D. 旨在应对世界经济大危机
6. (2025南通调研)1950年,刘少奇在庆祝五一劳动节大会上指出:“我们已把中国大门的钥匙放在自己的袋子里,从今以后,中国工业就不致受到帝国主义的廉价商品的竞争,中国的原料将首先供给自己工业的需要。这就扫除了一百年来使中国工业不能发展的一个最大的障碍。”这说明此时的中国( )
A. 真正收回了关税自主权
B. 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C. 实现了国境关税的统一
D. 国家财政收入显著增加
7. (2025淄博期末)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规定,对电子工业的晶体切片、模拟式混合式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程控电话设备、机动船舶、精密科学仪器等进行大幅度降低税率。这一规定意在( )
A. 与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接轨
B. 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
C. 建立完善的关税制度体系
D. 服务于国内经济建设
8. (2025潍坊期中)下图所示是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实行以来进行的部分调整情况。这反映了我国( )
A. 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B. 个税在税收中地位下降
C. 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
D. 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