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子目1 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课件 讲义)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子目1 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课件 讲义)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0-26 18:29:04

文档简介

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课 程 目 标
知道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特点及其由来;了解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及其实行情况。
子目一 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知识奠基(快读教材子目一,完成表格)
时代 机构 关注
古希腊 村社自治 村社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中古时期 庄园自治 组织生产、征收地租、裁决纠纷
城市自治 行会或商会,规范经营活动,把持城市政权,行使城市治理职责
教会治理 基督教会在西欧基层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近代 历史背景 继承自治传统,近代西欧民族国家产生,社会经济发展
英国自治市制度 政府和议会由选举产生,自主开支征税所得
美国自治乡镇 承担除司法之外的所有公共服务功能
法国自治市镇 市长和市议会由普选产生
现代 社区自治 实行居民自我管理,提供诸多服务,参与地方政府决策
趋势 多方合作 强调政府、社区和非政府组织的合作,社区承担更多政府功能,社会力量提供公共服务
【概念】地方自治
指在一定的领土范围之内,全体居民组成法人(自治)团体,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并在国家监督之下,按照自己的意志组织地方自治机关,利用本地区的财力,处理本区域内公共事务的一种地方政治制度。
【概念】西欧行会
西欧行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支配着城市的经济生活,有权讨论并决定重大问题。有些城市行会组织发展为城市联盟,以团体的名义向国王请求给予垄断贸易的特权。
【归纳】近代西方基层治理制度发展的原因
①近代西欧民族国家的产生。②各国地方自治传统的影响。③资本主义民主政治运动的推动或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④工业革命的开展,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增加。⑤民主自由思想的不断传播。⑥制度保障,政策法规的引领等。
【补充】西方社区管理的特点
①主体多样,政府与社区、企业、社会组织密切合作。②法律法规健全,社区管理依照制度运行。③服务理念突出,社区设计和建设强调人性化。④资金渠道广,政府购买和公益捐赠为主渠道。⑤专业要求较高,工作人员具备较高专业素质。
核心探究
1. 【史料阅读】凡父母双方均为公民者有公民权,公民在十八岁时在他们村社的名簿中登记。当他们登记之时,村社成员对他们宣誓投票,作出决定……如果投票结果认为他没有自由民身份,他得向陪审法庭申诉……(亚里士多德著,日知等译《雅典政制》)
古代雅典人要想获得公民权,需满足什么条件?经过什么程序?
答案:条件:父母双方均为公民。程序:年满十八岁时,在村社登记,再宣誓投票,最终作出决定。
2. 【探究】中古西方的基层自治
英国素有“地方自治之家”的称号。中世纪的英国,王权在地方上既无完善的官僚体系,也不具备强大的军事力量,它是通过逐渐形成的普通法,接受地方上各种事务的诉讼,来实现对地方事务的管理的。英国的法律传统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在本质特征上体现着权利的概念。对地方社会来讲,这种法律传统表现为地方权利,即在地方社会中呈现出的自治特色。14世纪以来,英国兴起了乡绅阶层,他们精通法律,有雄厚的经济实力。逐渐地,乡绅掌握了地方社会的政权。(陈日华《英国法律传统与中世纪地方自治》)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中世纪英国地方自治制度形成的原因。
答案:地方官僚体系存在缺陷;不具有中央集权性质;法律传统的影响;乡绅阶层的兴起;工商业的发展。
3. 【探究】近代西方的基层自治
依据宪法,美国政府体系由联邦、州和地方(包括县、市、镇、学区和特区)三级政府组成。在大多数乡镇中,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提高,要求当地政府提供的各种服务越来越多。而这些是州或县没有办法完全提供的,因此就只有把这些权力下放给镇,镇在发展的过程中就逐渐拥有更多更大的权力。县作为区域内范围较大的地方政府单位。对县域内其他政府单位有协调作用,但乡镇在职权范围内不受县的直接干预。(王玉龙《美国乡镇建制及运作探微》)
根据史料,归纳美国地方治理的突出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该特点形成的原因。
答案:特点:分级管理;地方自主权越来越大。原因:美国联邦宪法的影响;三权分立的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地方自主性增强。
4. 【探究】西方社会的社区治理
18世纪末、19世纪中叶德国部分城市实施的济贫改革,其要点就是“将城市划分为若干社区,结合社区中教育、卫生、福利及宗教组织”的力量;19世纪末,英国和美国发起社区睦邻组织运动,旨在通过社会组织的参与,整合社区内外资源,激发居民自主自立精神,协助社区内的弱势群体。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联合国借由“社区发展计划”来推动社区发展,借以推动基层社会改造。(吴晓林、郝丽娜《“社区复兴运动”以来国外社区治理研究的理论考察》)
据史料并结合所学,概括近代西方社会“社区治理”的特点。
答案:从社会救济入手,将社会福利与社区治理相结合;自上而下推行;带动居民参与基层治理;建设政府与社区的合作伙伴关系。
5. 【学思之窗】地方政府的任务在于明确要求和设定优先项目、制定服务标准和运用最佳方式来达到这些标准,并将提供服务和战略责任加以区分。地方政府不再采用直接提供公共服务的传统模式。[英国《竞争求质量》白皮书(1991年)]
你怎么看待这种基层治理方式?
答案:政府制定制度或规则,其他群体一起治理。地方基层治理引入市场化手段,可以提高基层治理的社会化程度和效率,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管理和监督作用,发挥政府、社区和非政府组织的共同作用。
1. (2023河北高考)中世纪中期,随着受教育群体扩大、王室司法行政书面化,英国庄园管理从依赖口头记忆转向书面文件,产生了地籍册、账簿、法庭案卷等文件。这表明,当时英国(  )
A. 王权得以持续强化
B. 基层治理趋于规范
C. 农奴的依附性减弱
D. 世俗学校广泛设立
【答案】 B
【解析】 庄园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基层组织,材料体现了文化教育发展和国家统治的规范带动了基层管理的调整,故B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关注点是庄园基层管理;C项“农奴”材料没有体现;D项“广泛设立”不符合史实。
【课时作业】
1. 中世纪早期的西欧,贵族都有庄园法庭的司法权,这在西欧是普遍的状况。由地主贵族、俗人或僧侣、男爵或主教在一定的范围内,对那里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而国王只是被缩成一个阴影而已。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西欧庄园(  )
A. 带有基层自治色彩 B. 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
C. 具有完全独立特点 D. 有利于形成强大王权
【答案】 A
【解析】 据题意可知,中世纪西欧的庄园都有自己的法庭,能够行使司法权,而且庄园还可以办理行政、征收赋税等,国王对庄园的影响力较弱,这体现了西欧庄园的自治色彩,A项正确。
2. (2025潍坊期中)中世纪西欧,城市是封建体系包围下的一个自由、自治的世界。城市反对封建割据,支持王权;同时市民阶级通过行会参与城市事务,遵守城市法律,组织市政议事会进行管理。据此可知,中世纪自治城市(  )
A. 促进了国家集权与稳定
B. 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特权
C. 提高了地方治理的效率
D. 促使阶级结构发生变化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城市反对封建割据,支持王权”可知,中世纪自治城市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稳定,故选A项;虽然中世纪西欧天主教会的特权确实很大,但材料主要讲述的是城市与王权之间的关系,没有涉及与教会之间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地方治理效率问题,排除C项;城市里的市民阶级是新现象,但题目里主要说的是城市对国家集权与稳定的影响,而不是阶级结构的变化,排除D项。
3. (2025郑州期末)13世纪中期,在收成不好的时候,英国一些主教会赠给穷人每天1/4便士和所需要的鞋子。在伦敦,教士会为短期失业者和即将成年的孤儿提供职业培训服务。这表明,这一时期的教会(  )
A. 权威高于世俗王权 B. 核心任务是社会救济
C. 积极参与社会治理 D. 顺应工商业发展需要
【答案】 C
【解析】 材料提及教会会对处于困境中的穷人进行物资救助,会帮助“短期失业者和即将成年的孤儿”以更好地就业,可知教会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故选C项;材料仅提及教会的救助措施,排除A项;社会救济只是教会的任务之一,其核心任务是宗教伦理的教化,排除B项;D项与材料提及教会救助困难群体相悖。
4. (2025深圳期末)17世纪30年代生活在伦敦的同郡商人,会在宴会中商讨如何为本郡行善事。到17世纪50年代,这一习俗蔚然成风,如沃维克等郡的商人和乡绅纷纷举行年会、晚宴等活动,以特殊着装、分享本地菜肴等形式表达对本郡的热爱和认同。据此判断,此时期英国(  )
A. 乡绅群体形成家乡认同意识
B. 资产阶级与新贵族悄然联合
C. 地区议会选举争夺非常激烈
D. 国王与贵族势力已结成同盟
【答案】 A
【解析】 材料显示,英国同郡商人表现出对本郡的热爱和认同,表明英国乡绅群体具有家乡认同意识,故选A项;材料未提及国王、资产阶级、贵族和新贵族,B、D两项不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同郡商人在伦敦的情况,未提及议会选举,C项排除。
5. (2024朝阳期末)1835年,英国颁布法律规定,自治市的议会由选举产生,市议员由选民选出,任期三年;议会管理本市的经济和社会事务,有权订立地方法律、征收地方税,负责社会改造工程;市政府必须定期公布城市财政账目和年度预算,市政收入必须用于当地市民。英国的这一法律规定(  )
A. 完善了政府权力运行的机制
B. 消弭了土地贵族的政治影响力
C. 为加强基层治理创造了条件
D. 基本实现了成年男性的普选权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可知,英国通过法律对自治市的议会进行更加细化规定,有利于加强对基层治理,C项正确;材料仅涉及自治市的议会状况,无法得出对整个政府权力运行的影响,排除A项;“消弭了土地贵族的政治影响力”,表述过于夸大,排除B项;材料并未提及成年男性的普选权信息,排除D项。
6. (2025南京期末)村社是俄罗斯最基本的社会组织,农民对村社怀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不习惯于独立生产和经营。集体农庄制度有国家在物力和财力上的大力支持,实行集体劳动、平均分配,似乎是农民所熟悉、易接受的,村社所培育、体现的集体主义精神为社会主义集体农庄制度奠定了基础。由此可以推断(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保证了战争胜利
B. 新经济政策初期在农村推行有一定阻力
C. 农业集体化利于国民经济均衡发展
D. 苏联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都在不断增加
【答案】 B
【解析】 材料显示,农民的集体观念深植于长期的村社生活。新经济政策提倡恢复和发展商品经济,允许自由贸易,这促进了农民独立生产和经营。因此,新经济政策在农村推行初期,遭遇了农民传统观念的阻力,他们更愿意维持原有的村社和集体农庄制度,故选B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虽为战争胜利提供了物质基础,但题干未提及与战争胜利的直接关联,排除A项;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题干未提及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的具体变化,且D项与题干讨论无直接联系,排除。
7. (2025湛江期末)1955年,联合国颁布文件,倡导社区居民和社区组织共同参与社区事务,“社区发展的目的是动员和教育社区内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和国家建设,充分发挥创造性,与政府一起大力改变贫穷落后状况,以促进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这一倡导(  )
A. 促成了社区多元治理的新模式
B. 提升了社区基层治理的效率
C. 有利于调动居民参与社会管理
D. 得到了世界各国的一致认可
【答案】 C
【解析】 据题干和所学可知,这些倡导多样化合作管理,有利于调动居民参与社会管理,故选C项;A项“促成”说法不妥;题干所述仅是联合国的倡导,并没有述及其结果,排除B项;题干没有述及各国对该倡导的态度,排除D项。
8. (2025潍坊期末)下表所示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国社区治理主体的变化情况。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代表 主要内容
1970—1979年 住房协会 政府成立住房协会,在更新方式、资金支持等方面全权负责社区更新
1980—2007年 城市发展公司 社区更新全权交由城市发展公司,由市场主导,社区、公众等多元主体有限参与
A. 国际协调机制的建立
B. 基层治理方式的变化
C. 议会政党竞争的压力
D. 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
【答案】 D
【解析】 20世纪80年代以后,政府推行新自由主义政策,减少政府干预,强调市场作用,导致社区治理主体变化,故选D项;其余三项关注的主体与材料不统一,排除。(共24张PPT)
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课 程 目 标
知道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特点及其由来;了解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及其实行情况。
子目一 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时代 机构 关注
古希腊 村社自治 村社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中古 时期 ______自治 组织生产、征收地租、裁决纠纷
城市自治 行会或商会,规范经营活动,把持城市政权,行使城市治理职责
教会治理 基督教会在西欧基层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近代 历史背景 继承自治传统,近代西欧__________产生,社会经济发展
英国_________制度 政府和议会由选举产生,自主开支征税所得
美国自治乡镇 承担除司法之外的所有__________功能
法国自治市镇 市长和市议会由普选产生
庄园
民族国家
自治市
公共服务
时代 机构 关注
现代 ______自治 实行居民自我管理,提供诸多服务,参与地方政府决策
趋势 多方合作 强调政府、社区和_____________的合作,社区承担更多政府功能,社会力量提供公共服务
社区
非政府组织
【概念】地方自治
指在一定的领土范围之内,全体居民组成法人(自治)团体,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并在国家监督之下,按照自己的意志组织地方自治机关,利用本地区的财力,处理本区域内公共事务的一种地方政治制度。
【概念】西欧行会
西欧行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支配着城市的经济生活,有权讨论并决定重大问题。有些城市行会组织发展为城市联盟,以团体的名义向国王请求给予垄断贸易的特权。
【归纳】近代西方基层治理制度发展的原因
①近代西欧民族国家的产生。②各国地方自治传统的影响。③资本主义民主政治运动的推动或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④工业革命的开展,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增加。⑤民主自由思想的不断传播。⑥制度保障,政策法规的引领等。
【补充】西方社区管理的特点
①主体多样,政府与社区、企业、社会组织密切合作。②法律法规健全,社区管理依照制度运行。③服务理念突出,社区设计和建设强调人性化。④资金渠道广,政府购买和公益捐赠为主渠道。⑤专业要求较高,工作人员具备较高专业素质。
1. 【史料阅读】凡父母双方均为公民者有公民权,公民在十八岁时在他们村社的名簿中登记。当他们登记之时,村社成员对他们宣誓投票,作出决定……如果投票结果认为他没有自由民身份,他得向陪审法庭申诉……(亚里士多德著,日知等译《雅典政制》)
古代雅典人要想获得公民权,需满足什么条件?经过什么程序?
答案:条件:父母双方均为公民。程序:年满十八岁时,在村社登记,再宣誓投票,最终作出决定。
2. 【探究】中古西方的基层自治
英国素有“地方自治之家”的称号。中世纪的英国,王权在地方上既无完善的官僚体系,也不具备强大的军事力量,它是通过逐渐形成的普通法,接受地方上各种事务的诉讼,来实现对地方事务的管理的。英国的法律传统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在本质特征上体现着权利的概念。对地方社会来讲,这种法律传统表现为地方权利,即在地方社会中呈现出的自治特色。14世纪以来,英国兴起了乡绅阶层,他们精通法律,有雄厚的经济实力。逐渐地,乡绅掌握了地方社会的政权。(陈日华《英国法律传统与中世纪地方自治》)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中世纪英国地方自治制度形成的原因。
答案:地方官僚体系存在缺陷;不具有中央集权性质;法律传统的影响;乡绅阶层的兴起;工商业的发展。
3. 【探究】近代西方的基层自治
依据宪法,美国政府体系由联邦、州和地方(包括县、市、镇、学区和特区)三级政府组成。在大多数乡镇中,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提高,要求当地政府提供的各种服务越来越多。而这些是州或县没有办法完全提供的,因此就只有把这些权力下放给镇,镇在发展的过程中就逐渐拥有更多更大的权力。县作为区域内范围较大的地方政府单位。对县域内其他政府单位有协调作用,但乡镇在职权范围内不受县的直接干预。(王玉龙《美国乡镇建制及运作探微》)
根据史料,归纳美国地方治理的突出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该特点形成的原因。
答案:特点:分级管理;地方自主权越来越大。原因:美国联邦宪法的影响;三权分立的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地方自主性增强。
4. 【探究】西方社会的社区治理
18世纪末、19世纪中叶德国部分城市实施的济贫改革,其要点就是“将城市划分为若干社区,结合社区中教育、卫生、福利及宗教组织”的力量;19世纪末,英国和美国发起社区睦邻组织运动,旨在通过社会组织的参与,整合社区内外资源,激发居民自主自立精神,协助社区内的弱势群体。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联合国借由“社区发展计划”来推动社区发展,借以推动基层社会改造。(吴晓林、郝丽娜《“社区复兴运动”以来国外社区治理研究的理论考察》)
据史料并结合所学,概括近代西方社会“社区治理”的特点。
答案:从社会救济入手,将社会福利与社区治理相结合;自上而下推行;带动居民参与基层治理;建设政府与社区的合作伙伴关系。
5. 【学思之窗】地方政府的任务在于明确要求和设定优先项目、制定服务标准和运用最佳方式来达到这些标准,并将提供服务和战略责任加以区分。地方政府不再采用直接提供公共服务的传统模式。[英国《竞争求质量》白皮书(1991年)]
你怎么看待这种基层治理方式?
答案:政府制定制度或规则,其他群体一起治理。地方基层治理引入市场化手段,可以提高基层治理的社会化程度和效率,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管理和监督作用,发挥政府、社区和非政府组织的共同作用。
1. (2023河北高考)中世纪中期,随着受教育群体扩大、王室司法行政书面化,英国庄园管理从依赖口头记忆转向书面文件,产生了地籍册、账簿、法庭案卷等文件。这表明,当时英国(  )
A. 王权得以持续强化
B. 基层治理趋于规范
C. 农奴的依附性减弱
D. 世俗学校广泛设立
【解析】 庄园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基层组织,材料体现了文化教育发展和国家统治的规范带动了基层管理的调整,故B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关注点是庄园基层管理;C项“农奴”材料没有体现;D项“广泛设立”不符合史实。
B
1. 中世纪早期的西欧,贵族都有庄园法庭的司法权,这在西欧是普遍的状况。由地主贵族、俗人或僧侣、男爵或主教在一定的范围内,对那里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而国王只是被缩成一个阴影而已。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西欧庄园(  )
A. 带有基层自治色彩 B. 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
C. 具有完全独立特点 D. 有利于形成强大王权
【解析】 据题意可知,中世纪西欧的庄园都有自己的法庭,能够行使司法权,而且庄园还可以办理行政、征收赋税等,国王对庄园的影响力较弱,这体现了西欧庄园的自治色彩,A项正确。
A
2. (2025潍坊期中)中世纪西欧,城市是封建体系包围下的一个自由、自治的世界。城市反对封建割据,支持王权;同时市民阶级通过行会参与城市事务,遵守城市法律,组织市政议事会进行管理。据此可知,中世纪自治城市(  )
A. 促进了国家集权与稳定 B. 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特权
C. 提高了地方治理的效率 D. 促使阶级结构发生变化
【解析】 据材料“城市反对封建割据,支持王权”可知,中世纪自治城市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稳定,故选A项;虽然中世纪西欧天主教会的特权确实很大,但材料主要讲述的是城市与王权之间的关系,没有涉及与教会之间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地方治理效率问题,排除C项;城市里的市民阶级是新现象,但题目里主要说的是城市对国家集权与稳定的影响,而不是阶级结构的变化,排除D项。
A
3. (2025郑州期末)13世纪中期,在收成不好的时候,英国一些主教会赠给穷人每天1/4便士和所需要的鞋子。在伦敦,教士会为短期失业者和即将成年的孤儿提供职业培训服务。这表明,这一时期的教会(  )
A. 权威高于世俗王权 B. 核心任务是社会救济
C. 积极参与社会治理 D. 顺应工商业发展需要
【解析】 材料提及教会会对处于困境中的穷人进行物资救助,会帮助“短期失业者和即将成年的孤儿”以更好地就业,可知教会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故选C项;材料仅提及教会的救助措施,排除A项;社会救济只是教会的任务之一,其核心任务是宗教伦理的教化,排除B项;D项与材料提及教会救助困难群体相悖。
C
4. (2025深圳期末)17世纪30年代生活在伦敦的同郡商人,会在宴会中商讨如何为本郡行善事。到17世纪50年代,这一习俗蔚然成风,如沃维克等郡的商人和乡绅纷纷举行年会、晚宴等活动,以特殊着装、分享本地菜肴等形式表达对本郡的热爱和认同。据此判断,此时期英国(  )
A. 乡绅群体形成家乡认同意识 B. 资产阶级与新贵族悄然联合
C. 地区议会选举争夺非常激烈 D. 国王与贵族势力已结成同盟
【解析】 材料显示,英国同郡商人表现出对本郡的热爱和认同,表明英国乡绅群体具有家乡认同意识,故选A项;材料未提及国王、资产阶级、贵族和新贵族,B、D两项不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同郡商人在伦敦的情况,未提及议会选举,C项排除。
A
5. (2024朝阳期末)1835年,英国颁布法律规定,自治市的议会由选举产生,市议员由选民选出,任期三年;议会管理本市的经济和社会事务,有权订立地方法律、征收地方税,负责社会改造工程;市政府必须定期公布城市财政账目和年度预算,市政收入必须用于当地市民。英国的这一法律规定(  )
A. 完善了政府权力运行的机制 B. 消弭了土地贵族的政治影响力
C. 为加强基层治理创造了条件 D. 基本实现了成年男性的普选权
【解析】 据材料可知,英国通过法律对自治市的议会进行更加细化规定,有利于加强对基层治理,C项正确;材料仅涉及自治市的议会状况,无法得出对整个政府权力运行的影响,排除A项;“消弭了土地贵族的政治影响力”,表述过于夸大,排除B项;材料并未提及成年男性的普选权信息,排除D项。
C
6. (2025南京期末)村社是俄罗斯最基本的社会组织,农民对村社怀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不习惯于独立生产和经营。集体农庄制度有国家在物力和财力上的大力支持,实行集体劳动、平均分配,似乎是农民所熟悉、易接受的,村社所培育、体现的集体主义精神为社会主义集体农庄制度奠定了基础。由此可以推断(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保证了战争胜利
B. 新经济政策初期在农村推行有一定阻力
C. 农业集体化利于国民经济均衡发展
D. 苏联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都在不断增加
B
【解析】 材料显示,农民的集体观念深植于长期的村社生活。新经济政策提倡恢复和发展商品经济,允许自由贸易,这促进了农民独立生产和经营。因此,新经济政策在农村推行初期,遭遇了农民传统观念的阻力,他们更愿意维持原有的村社和集体农庄制度,故选B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虽为战争胜利提供了物质基础,但题干未提及与战争胜利的直接关联,排除A项;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题干未提及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的具体变化,且D项与题干讨论无直接联系,排除。
7. (2025湛江期末)1955年,联合国颁布文件,倡导社区居民和社区组织共同参与社区事务,“社区发展的目的是动员和教育社区内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和国家建设,充分发挥创造性,与政府一起大力改变贫穷落后状况,以促进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这一倡导(  )
A. 促成了社区多元治理的新模式 B. 提升了社区基层治理的效率
C. 有利于调动居民参与社会管理 D. 得到了世界各国的一致认可
【解析】 据题干和所学可知,这些倡导多样化合作管理,有利于调动居民参与社会管理,故选C项;A项“促成”说法不妥;题干所述仅是联合国的倡导,并没有述及其结果,排除B项;题干没有述及各国对该倡导的态度,排除D项。
C
8. (2025潍坊期末)下表所示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国社区治理主体的变化情况。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国际协调机制的建立 B. 基层治理方式的变化
C. 议会政党竞争的压力 D. 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
D
时间 代表 主要内容
1970—1979年 住房协会 政府成立住房协会,在更新方式、资金支持等方面全权负责社区更新
1980—2007年 城市发展公司 社区更新全权交由城市发展公司,由市场主导,社区、公众等多元主体有限参与
【解析】 20世纪80年代以后,政府推行新自由主义政策,减少政府干预,强调市场作用,导致社区治理主体变化,故选D项;其余三项关注的主体与材料不统一,排除。
谢谢观赏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课 程 目 标
知道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特点及其由来;了解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及其实行情况。
子目一 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知识奠基(快读教材子目一,完成表格)
时代 机构 关注
古希腊 村社自治 村社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中古时期 自治 组织生产、征收地租、裁决纠纷
城市自治 行会或商会,规范经营活动,把持城市政权,行使城市治理职责
教会治理 基督教会在西欧基层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近代 历史背景 继承自治传统,近代西欧 产生,社会经济发展
英国 制度 政府和议会由选举产生,自主开支征税所得
美国自治乡镇 承担除司法之外的所有 功能
法国自治市镇 市长和市议会由普选产生
现代 自治 实行居民自我管理,提供诸多服务,参与地方政府决策
趋势 多方合作 强调政府、社区和 的合作,社区承担更多政府功能,社会力量提供公共服务
【概念】地方自治
指在一定的领土范围之内,全体居民组成法人(自治)团体,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并在国家监督之下,按照自己的意志组织地方自治机关,利用本地区的财力,处理本区域内公共事务的一种地方政治制度。
【概念】西欧行会
西欧行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支配着城市的经济生活,有权讨论并决定重大问题。有些城市行会组织发展为城市联盟,以团体的名义向国王请求给予垄断贸易的特权。
【归纳】近代西方基层治理制度发展的原因
①近代西欧民族国家的产生。②各国地方自治传统的影响。③资本主义民主政治运动的推动或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④工业革命的开展,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增加。⑤民主自由思想的不断传播。⑥制度保障,政策法规的引领等。
【补充】西方社区管理的特点
①主体多样,政府与社区、企业、社会组织密切合作。②法律法规健全,社区管理依照制度运行。③服务理念突出,社区设计和建设强调人性化。④资金渠道广,政府购买和公益捐赠为主渠道。⑤专业要求较高,工作人员具备较高专业素质。
核心探究
1. 【史料阅读】凡父母双方均为公民者有公民权,公民在十八岁时在他们村社的名簿中登记。当他们登记之时,村社成员对他们宣誓投票,作出决定……如果投票结果认为他没有自由民身份,他得向陪审法庭申诉……(亚里士多德著,日知等译《雅典政制》)
古代雅典人要想获得公民权,需满足什么条件?经过什么程序?
2. 【探究】中古西方的基层自治
英国素有“地方自治之家”的称号。中世纪的英国,王权在地方上既无完善的官僚体系,也不具备强大的军事力量,它是通过逐渐形成的普通法,接受地方上各种事务的诉讼,来实现对地方事务的管理的。英国的法律传统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在本质特征上体现着权利的概念。对地方社会来讲,这种法律传统表现为地方权利,即在地方社会中呈现出的自治特色。14世纪以来,英国兴起了乡绅阶层,他们精通法律,有雄厚的经济实力。逐渐地,乡绅掌握了地方社会的政权。(陈日华《英国法律传统与中世纪地方自治》)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中世纪英国地方自治制度形成的原因。
3. 【探究】近代西方的基层自治
依据宪法,美国政府体系由联邦、州和地方(包括县、市、镇、学区和特区)三级政府组成。在大多数乡镇中,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提高,要求当地政府提供的各种服务越来越多。而这些是州或县没有办法完全提供的,因此就只有把这些权力下放给镇,镇在发展的过程中就逐渐拥有更多更大的权力。县作为区域内范围较大的地方政府单位。对县域内其他政府单位有协调作用,但乡镇在职权范围内不受县的直接干预。(王玉龙《美国乡镇建制及运作探微》)
根据史料,归纳美国地方治理的突出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该特点形成的原因。
4. 【探究】西方社会的社区治理
18世纪末、19世纪中叶德国部分城市实施的济贫改革,其要点就是“将城市划分为若干社区,结合社区中教育、卫生、福利及宗教组织”的力量;19世纪末,英国和美国发起社区睦邻组织运动,旨在通过社会组织的参与,整合社区内外资源,激发居民自主自立精神,协助社区内的弱势群体。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联合国借由“社区发展计划”来推动社区发展,借以推动基层社会改造。(吴晓林、郝丽娜《“社区复兴运动”以来国外社区治理研究的理论考察》)
据史料并结合所学,概括近代西方社会“社区治理”的特点。
5. 【学思之窗】地方政府的任务在于明确要求和设定优先项目、制定服务标准和运用最佳方式来达到这些标准,并将提供服务和战略责任加以区分。地方政府不再采用直接提供公共服务的传统模式。[英国《竞争求质量》白皮书(1991年)]
你怎么看待这种基层治理方式?
1. (2023河北高考)中世纪中期,随着受教育群体扩大、王室司法行政书面化,英国庄园管理从依赖口头记忆转向书面文件,产生了地籍册、账簿、法庭案卷等文件。这表明,当时英国(  )
A. 王权得以持续强化
B. 基层治理趋于规范
C. 农奴的依附性减弱
D. 世俗学校广泛设立
【课时作业】
1. 中世纪早期的西欧,贵族都有庄园法庭的司法权,这在西欧是普遍的状况。由地主贵族、俗人或僧侣、男爵或主教在一定的范围内,对那里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而国王只是被缩成一个阴影而已。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西欧庄园(  )
A. 带有基层自治色彩 B. 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
C. 具有完全独立特点 D. 有利于形成强大王权
2. (2025潍坊期中)中世纪西欧,城市是封建体系包围下的一个自由、自治的世界。城市反对封建割据,支持王权;同时市民阶级通过行会参与城市事务,遵守城市法律,组织市政议事会进行管理。据此可知,中世纪自治城市(  )
A. 促进了国家集权与稳定
B. 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特权
C. 提高了地方治理的效率
D. 促使阶级结构发生变化
3. (2025郑州期末)13世纪中期,在收成不好的时候,英国一些主教会赠给穷人每天1/4便士和所需要的鞋子。在伦敦,教士会为短期失业者和即将成年的孤儿提供职业培训服务。这表明,这一时期的教会(  )
A. 权威高于世俗王权 B. 核心任务是社会救济
C. 积极参与社会治理 D. 顺应工商业发展需要
4. (2025深圳期末)17世纪30年代生活在伦敦的同郡商人,会在宴会中商讨如何为本郡行善事。到17世纪50年代,这一习俗蔚然成风,如沃维克等郡的商人和乡绅纷纷举行年会、晚宴等活动,以特殊着装、分享本地菜肴等形式表达对本郡的热爱和认同。据此判断,此时期英国(  )
A. 乡绅群体形成家乡认同意识
B. 资产阶级与新贵族悄然联合
C. 地区议会选举争夺非常激烈
D. 国王与贵族势力已结成同盟
5. (2024朝阳期末)1835年,英国颁布法律规定,自治市的议会由选举产生,市议员由选民选出,任期三年;议会管理本市的经济和社会事务,有权订立地方法律、征收地方税,负责社会改造工程;市政府必须定期公布城市财政账目和年度预算,市政收入必须用于当地市民。英国的这一法律规定(  )
A. 完善了政府权力运行的机制
B. 消弭了土地贵族的政治影响力
C. 为加强基层治理创造了条件
D. 基本实现了成年男性的普选权
6. (2025南京期末)村社是俄罗斯最基本的社会组织,农民对村社怀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不习惯于独立生产和经营。集体农庄制度有国家在物力和财力上的大力支持,实行集体劳动、平均分配,似乎是农民所熟悉、易接受的,村社所培育、体现的集体主义精神为社会主义集体农庄制度奠定了基础。由此可以推断(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保证了战争胜利
B. 新经济政策初期在农村推行有一定阻力
C. 农业集体化利于国民经济均衡发展
D. 苏联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都在不断增加
7. (2025湛江期末)1955年,联合国颁布文件,倡导社区居民和社区组织共同参与社区事务,“社区发展的目的是动员和教育社区内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和国家建设,充分发挥创造性,与政府一起大力改变贫穷落后状况,以促进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这一倡导(  )
A. 促成了社区多元治理的新模式
B. 提升了社区基层治理的效率
C. 有利于调动居民参与社会管理
D. 得到了世界各国的一致认可
8. (2025潍坊期末)下表所示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国社区治理主体的变化情况。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代表 主要内容
1970—1979年 住房协会 政府成立住房协会,在更新方式、资金支持等方面全权负责社区更新
1980—2007年 城市发展公司 社区更新全权交由城市发展公司,由市场主导,社区、公众等多元主体有限参与
A. 国际协调机制的建立
B. 基层治理方式的变化
C. 议会政党竞争的压力
D. 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