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甲午中日战争
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第5课
一、甲午中日战争
1、原因
黑船惊醒太平梦
明治维新转命运
强兵为富国之本……终欲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置天下于富岳(富士山)之安。
——明治天皇《宸翰》
乘彼尚幼稚,以武力分割中国,断其四肢,伤其身体,使之不能活动。
——1887年日本陆军参谋本部第二局局长小川又次《征讨清国策》
方案对清军人数、编制了若指掌,还对中国旅顺口炮台、山海关、大沽及吴淞等百多所港口炮台的方位、地形等情况作了详尽描述。主张五年内完成战争准备,以歼灭北洋舰队为首要目标。
①根本原因
日本“大陆政策”,蓄谋已久(企图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日本于甲午战前订造的世界第一快舰“吉野”号
②直接原因/导火线:
1894,朝鲜东学党起义
东学党起义想象画
东学教徒秘密宣誓起义的沙钵通文
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
——日本外相陆奥宗光给驻朝大使大鸟圭介的密令
2、经过
阅读教材P29-31,梳理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发生的主要战役和出现的民族英雄,并完成以下表格
阶 段 战 场 主要战役 结 果 民族英雄
爆发 丰岛海面
第一阶段(1894.7-9) 朝鲜半岛
黄海海域
第二阶段(1894.10-1895初) 辽东地区
山东半岛
平壤战役
黄海海战
辽东战役
旅顺大屠杀
威海卫战役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丁汝昌
徐邦道
左宝贵
丁汝昌
丰岛海战
中日两国正式宣战
平壤失守,战火至华
丧失黄海制海权
邓世昌
林永升
2、经过
1894年7月,日本不宣而战进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并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偷袭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日本海军偷袭中国军舰,俘获“操江”运输舰,击沉“高升”号运兵船,870多名清军遇难。
标志着甲午战争正式爆发
事既至此,朕虽始终与平和相终结,以宣扬帝国之光荣於中外,亦不得不公然宣战,赖汝有众之忠实勇武,而期速克平和於永远,以全帝国之光荣。
——日本明治天皇《对清国宣战诏书》
(1)爆发:丰岛海战
朝鲜为我大清藩属二百余年,为中外所共知……乃倭人无故派兵突入汉城,嗣又增兵万余……乘我不备,在牙山口外海面,开炮轰击,伤我运船……该国不遵条约,不守公法……无理已极,势难再予姑容……遇有倭人轮船驶入各口,即行迎头痛击,悉数歼除,毋得稍有退缩,致于罪戾。
——大清光绪皇帝宣战谕旨
(2)平壤战役
1894年9月,日军分四路对平壤发起猛攻。中国回族将领左宝贵率部抵抗,身受重伤仍指挥作战,直到中炮牺牲。大敌当前,清军统帅叶志超弃城逃跑,下令全军撤退,一口气狂奔500里逃回国内,将朝鲜拱手相送给了日军,平壤陷落。
平壤战役失败,使战火烧到了中国境内
左宝贵
叶志超
日本画家笔下的平壤之战
平壤之战后被日军俘虏的清兵
(3)黄海海战
人数 战舰 吨位 火炮 鱼雷发射管 平均
航速
日军 3916 12艘 40840吨 268门 36具 16.4节
清军 2126 12艘 34466吨 195门 27具 15.1节
黄海海战双方实力对比
清舰中弹 日舰中弹数
定远 159 松岛 13
镇远 220 严岛 8
来远 225 桥立 11
靖远 110 吉野 8
平远 24 浪速 9
济远 15 高千穗 5
广丙 1 秋津洲 4
致远 沉 千代田 3
扬威 沉 比睿 23
超勇 沉 扶桑 8
广甲 沉 赤城 30
经远 沉 西京丸 12
总计754 总计134
影响:日本趁机夺取了制海权,中国丧失黄海制海权
结果:北洋舰队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李鸿章命令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
黄海海战
邓世昌
丁汝昌
林永升
刚建成的致远舰停泊在英国朴茨茅斯
致远舰部分官兵和教官
伤痕累累的镇远舰
2015年,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24米的海底找到清代沉船并命名为“丹东一号”,通过档案研究、实物比对和磁力信号分析,确认该沉船为北洋水师致远舰残骸。
(4)辽东战役
1894年10月,清政府调集约2.3万军队,沿鸭绿江一线布防,试图阻止日军渡江。
清军的布防极为分散。兵力不足的问题十分突出。日军很快突破防线。占领九连城等地,直逼辽阳。
另一路从辽东半岛登陆,直取大连、旅顺。
大连湾守将不战而逃,旅顺守将纷纷弃城逃跑,只有总兵徐邦道率部孤军迎敌,终因寡不敌众战败。
日军占领旅顺后,连续进行了四天的大屠杀,杀害2万多中国人民……
徐邦道
旅顺大屠杀
1894年11月21日至25日日军在旅顺进行了4天大屠杀,两万人被杀戮。全城只存活36人搬运尸体。
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
——美国纽约《世界报》
日军用刺刀穿透妇女的胸膛,将不满两岁的幼儿串起来,故意地举向高空,让人观看。 ——【英】詹姆斯·艾伦《在龙旗下》
十来个日本兵捉了许多逃难的人,有的砍下一只手,有的割下一只耳,有的剁下一只脚,有的砍下一个头,我所见的,无论男女老幼,没有饶过一个。所过街道,死尸堆积有几尺高,那男女老幼死得奇形怪状,没有相同的。在一个钱铺里,看见地板上铺满了死尸。当中男的也有,女的也有,小孩也有。亦有开膛破肚的,亦有斩做两段的。那柜台旁边还有一个大钉子钉着一个几个月的小孩,地板上的血,足有三寸厚,死尸重重叠叠堆了起来,零零落落的手到处都有。
——【英】阿伦《旅顺落难记》
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5)威海卫战役(战败标志)
1895年1月,日军两万人进攻威海卫,北洋舰队陷入绝境。威海卫失守。
结果: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丁汝昌宁死不降,在绝望中服毒自尽。后英国顾问浩威假托他的名义起草投降书,向日本投降。
“定远”管带刘步蟾在此之前命人炸沉“定远”后以手枪自杀。
北洋海军残余舰船“镇远”、“济远”等4舰和6艘炮艇及全部军用物资被拱手送给了侵略者。
“吾服朝服,欲士卒知我先,庶竟为之死也。敌人注目,吾何惧乎?” ——左宝贵
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
——邓世昌
“若不灭此异类,誓不同生,区区私念,如此足矣。” ——徐邦道
予绝不弃报国大义,今惟一死以尽臣职。 ——丁汝昌
思考:你从这些爱国将领的身上感受到哪些精神?
战前中日海军实力对比
失败原因
甲午中日战争中,涌现出许多奋勇杀敌的爱国官兵,也拥有近代化的海军力量,为什么还以清政府失败而告终?
即日本蕞尔小邦,犹能节省经费,岁添巨舰。中国自北洋海军开办以后,迄今未添一船,仅能就现有二十余艘勤加训练,窃虑后难为继。
——李鸿章《校阅海军事竣折》
为迎接慈禧六十大寿(1894年),修建颐和园,挪用海军经费,耗资三千万两白银。光绪大婚庆典(1889年),耗费银子550万两(相当于购买三艘定远铁甲舰)。 ——李侃《中国近代史》
不得出大洋浪战,致有损失。
——李鸿章电令丁汝昌等海陆将领
明治天皇发布诏敕:“朕兹省内廷之费,6年期间每年拨下30万日元,并命文武官僚,除特殊情况外,在同一期间,纳其薪俸1/10,以资补足造新式军舰之费。
——林怀秋等著《明治天皇》
(1)主观:
① 封建专制制度腐败(腐败无能)
② 装备落后,军费不足
③ 消极防御,避战求和(李鸿章)
根本原因:
腐朽落后的封建主义不敌先进的资本主义。
(2)客观:
①日本蓄谋已久
②列强的支持与纵容
3、结果
《马关条约》签订
1895年3月,清政府派李鸿章前往日本马关议和。经过近一个月的谈判,双方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签字场景
李鸿章
伊藤博文
李鸿章赴日谈判
中日《马关条约》原件
迁都洛阳
主要内容
割地
赔款
方 面
设厂
通商
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
②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③开放重庆、沙市、杭州、苏州为通商口岸
④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危害
领土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巨额赔款迫使清政府大举外债,从而遭到列强进一步控制
外国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
投资办厂加紧对华资本输出(侵略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小组合作:为什么说《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学法指导:参照已学过其他不平等条约内容及影响,类比分析)
四百万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湾。
1895年-1900年间,列强在华设厂总数从原来80余家激增到933家。外资企业凭借雄厚的资本,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料,节省运费,获得巨额利润,严重排挤了中国民族工业的产品。——《中国近代史1840-1919》
1894年,英国漫画杂志《PUNCH》插图
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清国政体是一个明显失败的政体。
——《纽约时报》评论
二、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俄国势力范围
德国势力范围
1.契机:三国干涉还辽
干涉还辽的是哪三个国家?
他们干涉还辽的原因?
最终结果如何?
该事件又引发了怎样的恶果?
阅读教材,回答以下问题:
俄、德、法
《马关条约》侵犯了三国的利益
日本放弃辽东半岛
索取3000万两白银作“赎辽费”
影响: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路矿利权、强租租界地、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狂潮
2、列强瓜分中国
列强在华强租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情况表
国别 强租租借地 “势力范围”
德国 胶州湾租借地 山东
俄国 旅大租借地 长城以北、新疆、东北
法国 广州湾租借地 广东、广西、云南
英国 九龙租借地、威海卫租借地 长江流域
日本 福建
沙俄
德国
法国
英国
日本
美国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谭嗣同《有感》
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分?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
——陈天华《猛回头》
客观上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觉醒
3、美国“门户开放”
提出: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
内容:
①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
②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影响: 列强不但划分了“势力范围” ,而且彼此协调关系,共同奴役中国。
背景:美国忙于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无暇东顾。
民族危机
空前加深!
三、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什么是民族资本主义?
民族资本主义: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自己创办的资本主义机器工业。(注意区别:洋务企业属官办或官督商办,不属于民族资本主义)
1.产生
19世纪70年代
外商刺激+洋务运动影响
原因
2.初步发展
甲午中日战争后
①外国投资办厂
②清政府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③“实业救国”思潮
④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原因
代表
张謇
张謇
“实业救国”道路
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为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3、发展特点:
材料:华商在上海创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额120万元,而同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元,接近上海六家华商丝厂资本的总和……工厂自身技术力量薄弱,很多设备都是西方淘汰产品。
——《中国近代现代史资料选编》
先天不足:资金少、规模小、技术落后
后天畸形:①产业结构不合理(集中在轻工业,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
②地区分布极不平衡(主要集中沿海沿江大城市)
先天不足,后天畸形,总体落后。
③夹缝中生存(受外国资本主义与本国封建主义双重压迫)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为何会出现以上特点?
1895年-1900年间,列强在华设厂总数从原来80余家激增到933家。外资企业凭借雄厚的资本,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料,节省运费,获得巨额利润,严重排挤了中国民族工业的产品。
——《中国近代史1840-1919》
发展过程中受到外国资本的挤压
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限制
其本身对外资和封建势力有很强的依赖性
(资源、资金、技术)
天津武举李福明在北京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使用外国进口蒸汽机磨,每天能磨细面粉200石。京城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今天饬令它降低价格,明天饬令它捐献。李福明到官府去讲理,被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他武举功名,交刑部照例治罪。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关闭。
——《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根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瓜分中国狂潮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
《马关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
实业救国,民资艰难发展
本课小结
1.基础性作业(必做)
2.拓展性作业(选做)
制作表格,分类比较《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的异同,谈谈你的认识。
以小组为单位查阅资料,试从多角度分析李鸿章对中国清末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
拓展:复杂的李鸿章
洋务派首领
镇压太平军
北洋军领袖
怯战卖国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