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心脏和血液》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4.3《心脏和血液》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10-26 11:07: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学科学 五年级上册 第4单元 主题:健康生活
课题 4.3 《心脏和血液》 年级 5 设计者 牟玉萍
学生分析 1、学生通过生活经验知道心脏的位置及心脏在不停地跳动,通过探究心跳的意义,理解心脏、血管的功能。2、通过通过测量下蹲运动一分钟后恢复正常心跳所需的时间,并与经常运动的同学进行比较,使学生感悟到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益于心脏和血管的健康,进而激发学生保护心脏的意识。3、学生科学观察能力复杂程度多处于水平2、3。4、学生的理论性实践能力——模型建构能力处于水平2、3。
标准分析
内容分析
评价分析 水平1水平2水平3水平4科学分析能力——模式识别不能从数据和样本中识别模式,仅能对单个样本进行描述依据单个静态特征共性归纳模式依据多个静态特征共性多次分类归纳模式依据动态、抽象特征共性分类或多个静态特征共性套叠分类归纳模式操作性实践能力——数据记录与呈现能力非科学语言的口头描述会使用较科学的语言作口头描述,但没有主动使用纸笔记录数据的意识会自觉对观察结果进行纸笔记录,单记录的信息往往太粗略或不够准确能根据学科特点和观察目的筛选信息,并根据需要使用图表等记录工具来准确呈现观察结果
学习目标 学生能够模拟实验,知道心脏的跳动使得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学生通测量和比较自己的心率,了解测量心跳的方法和会测量心率。学生能通过数据统计,知道运动有利于心脏的跳动,提高学生保护心脏健康的意识。
重难点 1学生能够模拟实验,知道心脏的跳动使得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2学生通测量和比较自己的心率,了解测量心跳的方法和会测量心率。
学具准备 分组实验:吸耳球、胶管、染色液体、水槽和计时器
目标与环节 活动过程 课堂观察
环节1:交流心脏跳动的认识。(1min)目标一:1、激发学生探究心脏跳动的奥秘。 【谈话引入】(播放心脏跳动的音频)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教师指导】在学生分享时,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心脏跳动的意义。【小结与过渡】的确,心脏不停的在跳动,同学们各抒己见,那到底心脏跳动有什么意义,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探究心脏跳动的意义,了解心脏工作的原理。时间:谈话引入1min。开展形式:交流讨论 学生分享:心脏的位置:心脏是不能直接看到的,心脏在两肺、之间膈肌下方胸腔正中偏左的位置。心脏连接着血管,血管分布在全身各处。血液循环系统: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人在不同状态下,心脏跳动的速度是不一样的。心脏跳动能使血液流向身体的各个部位,为身体运输营养,维持生命活动。
【实验要求】:
1.将所需实验材料整齐排放在桌面上。
2.将透明胶管的一段连接吸耳球的细长管,另一端放入红色液体中。
3.学生1观察记录,学生2反复挤压吸耳球1分钟。
4.实验结束后,将材料归位。
【教师指导】在学生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推测实验现象说明了心脏“工作”的什么原理。重点关注学生是否推测出模拟实验材料和心脏、血管和血液的关系。【小结】我们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当我们反复挤压吸耳球,液体不断地被吸入何排除吸管,由此可见,当心脏收缩时,血液由心脏进入血管流到全是各处;当心脏舒张时,血液由血管流回心脏,心脏的不断跳动血液就不断地流出和流入血管,心脏的不停跳动为血液的流动提供动力。时间:实验2min 交流2min 学生交流:1、在模拟实验中吸耳球模拟心脏;胶管模拟血管;红色液体模拟血液;手模拟心肌力。实验现象:1、当挤压吸耳球,红色液体通过胶管流出吸耳球,当放松吸耳球,红色液体通过胶管流进吸耳球。2、反复挤压吸耳球时,红色液体通过胶管不停的流出和流入心脏。3、反复挤压吸耳球一分钟,手感觉很累。
环节3:测量和比较心率(6min)目标3:学会测量心跳和脉搏,知道运动可以强健心肌力,有利于心血管健康。 【谈话过渡】既然心脏的跳动关乎我们的生命,那我们有哪些方法可以测量自己的心跳?【探究活动二】测量和比较心率【活动一】测量自己的心跳【教师指导】什么是脉搏,脉搏是指心脏每收缩一次,就会对动脉血管产生一次很强的冲击力,使动脉血管扩张一次,有些动脉血管靠近体表,用手触摸时就会有动脉搏动,医学上把这中现象称为脉搏,心脏的每一次收缩都会产生脉搏,通过测量脉搏间接测量心跳,最常见测量脉搏的部位在手腕处,当然,耳垂后下方也可以测量脉搏。【活动二】测量和比较运动前后的心率变化 出示活动视频资料 【教师指导】通过活动,我们会发现,在安静状态下平时爱运动的同学心率比不爱运动的学生的低;运动一分钟后,不爱运动的同学的心率高于爱运动的学生,而且恢复正常心率时间长。 【小结过渡】运动可以使我们的心肌力更强心脏跳动更加稳定。据英国科学家威廉。哈维研究发现,我们的心脏可容纳0.5升的血液,虽然心脏收缩不能将所有血液挤出,但也有一定的量,假设,心脏每收缩一次挤出血液的量为0.2升,若按照每分钟跳动75次计算,1分钟从心脏输出的血液约为15升,那么一小时就是900升。要我们的生命不息,我们的心脏就要工作。时间:演示实验3min,交流3min 学生发言:耳朵听、用听诊器、……、测脉搏学生实验测量运动前的心率测量运动一分钟的心率测量运动后1分钟的心率测量运动后2分钟的心率测量运动后三分钟的心率
环节4:保护心脏的方法(3min)目标3:增强对心脏保护的意识,知道保护心脏健康的方法,并能够用所学知识影响自己和家人健康生活 【谈话过渡】除了适当体育锻炼还有那些保护心脏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出示资料】播放《血管》视频 【小结】在这节课中我们以心脏跳动意义为线索,通过模拟心脏跳动和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认识了心脏、血管及其功能,感受了心脏工作的强度,知道了心脏跳动使得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维持生命活动。通过测量和比较心跳,知道了心跳是心脏工作的外在表现和适度的体育锻炼有益于心脏的健康运行。请同学们,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小手牵大手,和家人一起守护我们的心脏和血管的健康,让我们健康生活吧。时间:视频资料1min,交流2min 学生观看资料保护心脏的方法:1、适当体育锻炼不挑食,合理饮食作息规律,不熬夜……
心脏跳动使得血液在血管中流动,运动可以使心脏跳动更加稳定。
科学知识
能够借助模拟实验推测心脏“工作”的方式。
模拟实验
科学探究
船的历史
学会测量心跳和脉搏。
测量和比较
对研究心脏、血管、血液如何工作并维持人的生存感兴趣。
探究兴趣
科学态度
知道体育锻炼可以强壮心脏,并能够用所学知识指导自己的行为。
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
科学技术
社会与环境
模拟心脏跳动
10.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了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
10.1.3心脏和血管有机组合,使得血液在身体内不停流动,将人体需要的氧气、营养物质运输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将身体各部分的工作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废物通过肺等器官排出身体。
心脏和血液
10.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生命活动。
生命科学领域
测量和比较心率
保护心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