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历史学科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第13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教学目标】
①知道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等基本史实重要的事件、人物、现象等,知道国民革命发生的时间、过程和结果,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②运用史料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认识北伐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③通过学习本课,感受大革命时期英雄们摧毁旧社会的壮烈之举、敢为人先的社会担当、紧追时代潮流的人生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感。(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北伐胜利进军。
教学难点:国共合作的原因;国民革命的失败。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问题设置:孙中山为什么邀请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国共合作是如何实现的?
【设计意图】通过孙中山会见李大钊创设情境,引入本课,培养学生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环节二:整体感知
先导阅读: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如何实现的?最后结果如何?
环节三:新课教学
目标导学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问题设置1:国共两党为什么要进行合作??
材料一:依中国社会的现状,宜有一个势力集中的党为国民革命运动之大本营,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
——中共三大《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
材料二:孙中山明确地说:“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血液。”孙中山就是将共产党人作为救活垂危病人的新鲜血液,而将之输入国民党这一肌体中去的。
——《宋庆龄选集》
答案提示:国民党是当时唯一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革命政党,适合作为国民革命的中心;工人阶级力量薄弱,需联合国民党扩大革命阵营;共产国际的指示为合作提供了直接依据;国民党需要中共党员加入国民党,为其注入新的革命活力。
【设计意图】通过史料分析,了解国共合作的背景,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问题设置2:国共两党是怎样实现合作的?
答案提示:
教师指导:我们要如何看待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呢?这实际上是共产党让出了革命领导权,在行事上处于被动,中国共产党为了革命作出重大牺牲同时也说明了中国共产党的不成熟。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国共两党实现合作的背景,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问题设置3: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有何不同,三大政策与新三民主义有何关系?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 对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谋求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的独立和平等;对内反对民族压迫,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强调各民族的平等和自决
民权主义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一切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和权利;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
答案提示:明确提出反帝要求,更广泛的民主,维护工农利益。
教师指导:新三民主义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这成为中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设计意图】通过表格对比,分析新旧三民主义区别,培养学生抓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注重学生历史解释核心素养的培育。
过渡:国共两党实现合作后共同领导了哪些革命活动?
目标导学二:国共合作的成果
问题设置1:阅读课本P79,填写黄埔军校概况一览表。
答案提示:
1924年5月;广州黄埔;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苏联、共产党;孙中山;廖仲恺;蒋介石;周恩来
教师指导:黄埔军校门口曾有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你如何理解这副对联的内容?这副对联鲜明表明:黄埔军校拒绝为升官发财、贪生怕死而来的人,只接纳真正的革命者。它体现了该校以救国为使命、区别于旧式军阀学校的革命宗旨,也成为早期革命者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精神的象征。
【设计意图】通过梳理教材,知道黄埔军校的概况,培养学生抓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注重学生历史解释核心素养的培育。
问题设置2:黄埔军校课程设置的特点?创办黄埔军校的重要意义?
答案提示:特点: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并重;意义: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做了准备。
【设计意图】通过史料分析,知道黄埔军校的特点和意义,注重学生历史解释核心素养的培育。
过渡:
问题设置3:根据课本P79-80内容梳理北伐进程
答案提示:1926年;推翻北洋军阀,统一全国;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蒋介石;湖南、湖北;汀(tīng)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叶挺:第四军独立团(铁军);北伐军消灭吴佩孚、孙传芳主力 ,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教师指导: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闯进苏联大使馆驻地,逮捕李大钊等人。李大钊在敌人的威逼利诱和严刑面前,严守党的机密,始终坚贞不屈。4月28日,奉系军阀对李大钊等人处以绞刑。李大钊第一个走向绞刑架,慷慨赴死,表现了对党无限忠诚的崇高精神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设计意图】通过教材史料,梳理北伐战争的过程,注重学生归纳能力,历史解释核心素养的培育。
问题设置4:北伐战争节节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这是两党结成了统一战线果。
——《毛泽东选集》
材料二:组织起来的农民……为北伐军递送情报和充当向导支援北伐军。……上海市内的共产党领导人在争取群众的支持下……起义导致数十万工人进行政治性斗争。
—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答案提示:①正确的作战策略;②北伐军纪律严明、英勇斗争;③国共合作,统一战线(根本);④共产党领导工农群众支持。
【设计意图】通过史料/视频,分析北伐战争节节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抓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注重学生历史解释核心素养的培育。
问题设置5:工农革命运动与北伐战争胜利进军有着怎样的关系?
教师指导:北伐推动了工农革命运动的发展,工农革命运动的发展推进了北伐进程。
问题设置6:北伐的胜利进军,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哪些人的利益?
北伐胜利引起内外反动势力恐惧......暗中拉拢蒋介石作为它们新代理人。蒋介石为谋求外国“援助”以实现其军事独裁统治,亦密谋和帝国主义勾结。
——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
目前农民运动的兴起是一个极大的问题……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压抑不住。他们将冲决一切束缚他们的罗网,朝着解放的路上迅跑。一切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都将被他们葬入坟墓。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3月)
答案提示:触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帝国主义利益
教师指导:共产党力量壮大引起蒋介石等国民党右派不满,欲反共清共实现军事独裁。蒋介石成为帝国主义在华新的代理人
【设计意图】通过史料,分析北伐的胜利进军,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哪些人的利益,培养学生抓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注重学生历史解释核心素养的培育。
目标导学三:国共合作的结局
教师指导: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继续北伐。
问题设置1:阅读课本P82,总结二次北伐的经过与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教材梳理二次北伐的概况,注重学生历史解释核心素养的培育。
问题设置2:国民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判断革命成功与否的标准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国民革命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加深学生对这一直是的深刻理解,注重学生历史家国情怀素养的培育。
问题设置3:结合史料,分析国民革命的失败原因。
材料二:“1926年9月,英国军舰公然炮击进攻武汉的北伐军……各帝国主义集结在上海……随时准备进攻北伐军。”
材料三:党当时还比较幼稚,又处在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领导下,下令将纠察队全体解散,所有枪支,交存政府,致使革命在强大敌人的突然袭击下遭到惨重失败。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答案提示: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破裂;帝国主义绞杀中国革命;年幼的共产党缺乏斗争经验,放弃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教师指导:共产党应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并建立人民军队。
【设计意图】通过史料,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抓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注重学生历史解释核心素养的培育。
【拓展延伸: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精神密码】
【课堂小结】
【课后检测】
1.(2025·四川南充·中考真题)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与北洋军阀斗争中认识到革命要取得成功,不仅需要一个健全的 革命政党,还有赖于为革命政党所掌控的革命力量。基于这种认识,孙中山( )
A.创建革命团体 B.提出三民主义 C.发动武昌起义 D.建立黄埔军校
2.(2025·江苏扬州·中考真题)1924年2月,毛泽东由广州来到上海,参加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工作,职责是“协助部长,办理本部事务”。这主要是因为( )
A.新文化运动正式兴起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C.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 D.“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出现
3.(2025·吉林长春·中考真题)下图是某一历史事件形势图的局部展示。该事件是( )
A.广州起义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秋收起义
4.(2025·江西·中考真题)周恩来曾说:“当时,国民党不但思想上依靠我们,复活和发展他的三民主义,而且组织上也依靠我们”。周恩来描述的这种情况发生于( )
A.二次革命期间 B.护国战争期间 C.国民革命时期 D.土地革命时期
5.(2025·宁夏·中考真题)下图是1926年6月和1927年6月部分省区农民参加革命运动,成为农会会员所占比例统计图。历时一年,这些省区农会会员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民主科学思想传播 B.共产国际有力帮助
C.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D.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答案提示:DCBCC
【板书设计】
壹 国共合作的实现
贰 国共合作的成果
叁 国共合作的结果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5张PPT)
人教版(2025)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13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新教材·核心素养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知道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等基本史实重要的事件、人物、现象等,知道国民革命发生的时间、过程和结果,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运用史料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认识北伐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通过学习本课,感受大革命时期英雄们摧毁旧社会的壮烈之举、敢为人先的社会担当、紧追时代潮流的人生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感。(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核
心
素
养
目
标
导入
1922年夏,李大钊到上海会见孙中山,讨论中国革命问题。孙中山热情邀请他加入国民党,李大钊表示自己已是共产党员。孙中山说,你尽管一面做共产党员,一面加入本党帮助我。于是,李大钊成为第一个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
孙中山为什么邀请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国共合作是如何实现的?
上海孙中山故居会客厅
先导阅读,整体感知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如何实现的?最后结果如何?
1923年中共三大召开,为国公合作奠定基础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合作正式开始
成果一:(1924年)建立黄埔军校
各地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触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根本利益
成果二:(1926年)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目标导学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历史解释】国共两党为什么要进行合作?
材料一:依中国社会的现状,宜有一个势力集中的党为国民革命运动之大本营,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
——中共三大《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
材料二:孙中山明确地说:“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血液。”孙中山就是将共产党人作为救活垂危病人的新鲜血液,而将之输入国民党这一肌体中去的。
——《宋庆龄选集》
国民党是当时唯一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革命政党,适合作为国民革命的中心
工人阶级力量薄弱,需联合国民党扩大革命阵营
共产国际的指示为合作提供了直接依据
国民党需要中共党员加入国民党,为其注入新的革命活力
目标导学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历史解释】国共两党是怎样实现合作的?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
地点:
内容:
①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②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1923年6月
广州
如何看待?
让出了革命领导权,在行事上处于被动,中国共产党为了革命作出重大牺牲同时也说明了中国共产党的不成熟
时间:
地点:
中共代表:
内容:
意义: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4年1月
广州
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②确立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标志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李大钊 林伯渠 毛泽东 瞿秋白
目标导学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历史解释】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有何不同,三大政策与新三民主义有何关系?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 对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谋求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的独立和平等;对内反对民族压迫,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强调各民族的平等和自决
民权主义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一切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和权利;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
明确提出反帝要求
更广泛的民主
维护工农利益
联共
扶助农工
联俄
三大政策
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目标导学二:国共合作的成果
【历史解释】国共两党实现合作后共同领导了哪些革命活动?
创办黄埔军校
进行北伐战争
目标导学二:国共合作的成果
【历史解释】阅读课本P79,填写黄埔军校概况一览表。
黄埔军校 时间
地点
全称
帮助者
领 导 军校总理
党代表
校长
政治部主任
1924年5月
广州黄埔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孙中山
蒋介石
周恩来
苏联、共产党
廖仲恺
孙中山
廖仲恺
蒋介石
周恩来
黄埔军校门口曾有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你如何理解这副对联的内容?
这副对联鲜明表明:黄埔军校拒绝为升官发财、贪生怕死而来的人,只接纳真正的革命者。它体现了该校以救国为使命、区别于旧式军阀学校的革命宗旨,也成为早期革命者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精神的象征。
目标导学二:国共合作的成果
【历史解释】黄埔军校课程设置的特点?创办黄埔军校的重要意义?
期别 时间 开设科目
第一期 1924.5-11月 步兵
第二期 1924.8-1925.9 步兵 炮兵 工兵 辎重 宪兵
第三期 1924.10-1926.1 步兵 骑兵
第四期 1926.3-1926.10 步兵 炮兵 工兵 政治 经理
第五期 1926.11-1927.8 步兵 炮兵 工兵 政治 经理
第六期 1927.10-1929.5 步兵 炮兵 工兵 辎重 交通
据不完全统计,共产党内,黄埔教官或黄埔学员,
至少有3位成为共产党中央副主席(周恩来、叶剑英、林彪)。
共和国10大元帅有5位出自黄埔(林彪、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10位大将有3位出自黄埔(陈庚、罗瑞卿、许光达);
1955年首批上将,有9位出自黄埔。
——江涛《黄埔不可说的秘密》
特点: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并重
意义: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做了准备。
目标导学二:国共合作的成果
【历史解释】根据课本P79-80内容梳理北伐进程
北伐战争 时间
目的
对象
总司令
初期战场
重要战役
英雄部队
主要战绩 (结果)
1926年
推翻北洋军阀,统一全国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蒋介石
湖南、湖北
汀(tīng)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
叶挺:第四军独立团(铁军)
北伐军消灭吴佩孚、孙传芳主力 ,
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直系吴佩孚
兵力20万
奉系张作霖
兵力35万
直系孙传芳
兵力20万
国民政府
兵力约10万
汀泗桥战役
贺胜桥战役
国民政府
奉系张作霖
北伐战争——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李大钊
被奉系军阀杀害
李大钊
(1889-1927)
【历史解释】北伐战争节节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目标导学二:国共合作的成果
材料一: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这是两党结成了统一战线果。 ——《毛泽东选集》
材料二:组织起来的农民……为北伐军递送情报和充当向导支援北伐军。……上海市内的共产党领导人在争取群众的支持下……起义导致数十万工人进行政治性斗争。
—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①正确的作战策略
②北伐军纪律严明、英勇斗争
③国共合作,统一战线(根本)
④共产党领导工农群众支持
【历史解释】工农革命运动与北伐战争胜利进军有着怎样的关系?
目标导学二:国共合作的成果
湖南农民协会(中共领导的农民群众组织)提出"一切权力归农会"口号,地主,土豪,劣绅被打倒,农会成了唯一权力机关,封建势力被极大遏制。
青岛工人组织破坏铁路运输线(1927年5月)
北伐军进入山东后,青岛工人组织秘密破坏队,在胶济铁路沧口段实施铁轨拆除、信号设备损毁等行动,直接切断军阀张宗昌部队的军需补给线。此举延缓了直鲁联军南下增援,为北伐军攻占临沂争取了关键时间。
上海先后发动三次武装起义
上海第三次武装起义时的工人纠察队
【历史解释】北伐的胜利进军,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哪些人的利益?
目标导学二:国共合作的成果
触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帝国主义利益
蒋介石成为帝国主义在华新的代理人
共产党力量壮大引起蒋介石等国民党右派不满,
欲反共清共实现军事独裁。
北伐胜利引起内外反动势力恐惧......暗中拉拢蒋介石作为它们新代理人。蒋介石为谋求外国“援助”以实现其军事独裁统治,亦密谋和帝国主义勾结。
——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
目前农民运动的兴起是一个极大的问题……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压抑不住。他们将冲决一切束缚他们的罗网,朝着解放的路上迅跑。一切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都将被他们葬入坟墓。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3月)
目标导学三:国共合作的结局
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汪精卫: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上海街头电线杆上挂着被杀害者头颅
蒋介石大肆捕杀共产党人、革命人士
①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开始破裂
②在南京建立“南京国民政府”
武汉·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捕杀共产党人、革命人士
宁可枉杀千人,
不可使一人漏网。
①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标志国共合作全面破裂
②9月,宁汉合流。标志国民党专制统治确立。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对外投靠帝国主义
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继续北伐
目标导学三:国共合作的结局
【历史解释】阅读课本P82,总结二次北伐的经过与结果。
南京国民政府
奉系
张作霖
1928年4月,蒋介石继续北伐(二次北伐)。
6月,北伐军进军北京、天津一带。
奉系军阀张作霖退回东北途中被日本人炸死。
皇姑屯事件
张作霖
1928年底,张学良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南京国民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东北易帜
张学良
目标导学三:国共合作的结局
【历史解释】国民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判断革命成功与否的标准是什么?
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但国民革命失败了?
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名义上完成国家统一。
(北伐只是国民革命的一个阶段)
①旧军阀被打垮,但出现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 (大地主和大资产阶级的代表)
②反帝反封建任务未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未改变。
目标导学三:国共合作的结局
【历史解释】结合史料,分析国民革命的失败原因。
材料一:右图漫画《同去,同去砍人去!》
汪
蒋
材料二:“1926年9月,英国军舰公然炮击进攻武汉的北伐军……各帝国主义集结在上海……随时准备进攻北伐军。”
材料三:党当时还比较幼稚,又处在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领导下,下令将纠察队全体解散,所有枪支,交存政府,致使革命在强大敌人的突然袭击下遭到惨重失败。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破裂
帝国主义绞杀中国革命
年幼的共产党缺乏斗争经验,放弃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教训:共产党应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并建立人民军队。
拓展延伸:宋庆龄斥责国民党反动派背叛革命
1927年7月14日,宋庆龄拒绝出席汪精卫秘密召开的“分共”会议,在汉口发表《为抗议违反孙中山的革命原则和政策的声明》,抗议国民党反动派背弃孙中山革命原则和政策的行径,斥责他们已“不再是孙中山的真实信徒”,表示坚决维护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她严正指出:“本党若干执行委员对孙中山的原则和政策所作的解释,在我看来,是违背了孙中山的意思和理想的。因此,对于本党新政策的执行,我将不再参加。”宋庆龄公开宣布退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与蒋汪之流决裂。
据不完全统计,从1927年3月至1928年上半年,被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人,中共党员2.6万人。全党人数由1927年5月五大时的57900名共产党员锐减到1万人。
——《中国共产党的90年》
中国共产党何去何从?
课堂小结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国共合作标志
国共合作结果
1924年,国民党一大(新三民主义)的召开标志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国共合作成果
成果一:建立黄埔军校
成果二:进行北伐战争
成果三:工农革命运动高涨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汪精卫发动七一五政变
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培养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做了准备
课堂检测
1.(2025·四川南充·中考真题)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与北洋军阀斗争中认识到革命要取得成功,不仅需要一个健全的 革命政党,还有赖于为革命政党所掌控的革命力量。基于这种认识,孙中山( )
A.创建革命团体 B.提出三民主义C.发动武昌起义 D.建立黄埔军校
2.(2025·江苏扬州·中考真题)1924年2月,毛泽东由广州来到上海,参加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工作,职责是“协助部长,办理本部事务”。这主要是因为( )
A.新文化运动正式兴起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C.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 D.“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出现
D
C
课堂检测
3.(2025·吉林长春·中考真题)下图是某一历史事件形势图的局部展示。该事件是( )
A.广州起义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秋收起义
4.(2025·江西·中考真题)周恩来曾说:“当时,国民党不但思想上依靠我们,复活和发展他的三民主义,而且组织上也依靠我们”。周恩来描述的这种情况发生于( )
A.二次革命期间 B.护国战争期间
C.国民革命时期 D.土地革命时期
B
C
5.(2025·宁夏·中考真题)下图是1926年6月和1927年6月部分省区农民参加革命运动,成为农会会员所占比例统计图。历时一年,这些省区农会会员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民主科学思想传播 B.共产国际有力帮助
C.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D.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课堂检测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