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人教版(2025)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14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新教材·核心素养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知道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毛泽东与朱德井冈山会师、古田会议等基本史实重要的事件、人物、现象等,知道中国革命道路创建的过程,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运用史料分析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原因,认识工农武装割据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毛泽东等共产党人为寻求新的革命道路而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神。(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核
心
素
养
目
标
导入
1927 年春,中国革命处于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词中 “心潮逐浪高”一句,毛泽东后来自注:“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的前夕,心情苍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这是那年的春季。夏季八月七号党的紧急会议决定武装斗争,从此找到了出路。”
诗中毛泽东为何心情苍凉?中国共产党如何寻找出路?
《菩萨蛮 黄鹤楼》
毛泽东
1927年春
茫茫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
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先导阅读,整体感知
中国如何走向正确的革命道路?
国民革命失败,国民党大肆捕杀共产党
仿俄国道路失败: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
认识到城市敌人力量强大,向农村进军
工农武装割据: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建立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走中国道路成功:三湾改编/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会师
革命根据地不断壮大(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建立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与国民党对峙
目标导学一:仿“路”——从南昌起义到秋收起义
《菩萨蛮 黄鹤楼》
毛泽东
1927年春
茫茫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
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历史解释】结合所学分析,1927年的春天,毛泽东为何“苍凉沉郁”?
据不完全统计,从1927年3月至1928年上半年,被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人,中共党员2.6万人。全党人数由1927年5月五大时的57900名共产党员锐减到1万人。
——《中国共产党的90年》
蒋介石叛变革命,国共合作劈裂,国民党大肆捕杀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何去何从?
中国共产党人面前只有一个榜样。那就是已经成功的俄国革命,而俄国革命正是从城市开始的,并且在城市首先成功。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目标导学一:仿“路”——从南昌起义到秋收起义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示意图
俄国革命道路:
以城市为中心的武装斗争
目标导学一:仿“路”——从南昌起义到秋收起义
【时空观念】中国共产党仿照俄国进行了哪些武装斗争?最后结果如何?
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
南昌起义(绘画)
周恩来
贺龙
叶挺
朱德
刘伯承
占领南昌城
南下广东
转战湘南
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目标导学一:仿“路”——从南昌起义到秋收起义
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规定以“八一”两字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微的主要标志。1949年8月1日被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
【现实链接】八一建军节
目标导学一:仿“路”——从南昌起义到秋收起义
八七会议
八七会议
①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
②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③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目标导学一:仿“路”——从南昌起义到秋收起义
【时空观念】中国共产党仿照俄国进行了哪些武装斗争?最后结果如何?
秋收起义
1927年9月
受到重大挫折
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打出“工农革命军”旗帜
秋收起义
目标导学二:寻“路”——从文家市决策到井冈山会师
《西江月 井冈山》
毛泽东
1928年秋
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
诗中为何提到井冈山?
1928年的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应对国民党?
中国共产党面临哪些困难?
目标导学二:寻“路”——从文家市决策到井冈山会师
【时空观念】结合教材地图分析中国共产党怎样找到正确的路?
文家市决策
会议采纳了毛泽东的意见,决定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去。
三湾改编
①把原来的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
②建立党的各级组织,将党支部建立在连队上;
③实行民主管理,在政治上官兵平等。
意义: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开始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的序幕。
目标导学二:寻“路”——从文家市决策到井冈山会师
【历史解释】毛泽东为什么选择向井冈山进军?
材料1
井冈山地处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方圆 500 里均为崇山峻岭,主峰五指峰海拔 1597 米,山间多险隘、溶洞。茨坪、大小五井等村落位于山间盆地,可屯兵储粮。周边永新、宁冈等县国民党驻军兵力薄弱,且湘赣两省军阀矛盾较深,对山区控制松散。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井冈山幅)》
材料2
边界各县自 1926 年起开展农民运动,已建立 80 余个乡农会,会员达 6 万余人。地主占有 70% 土地,农民仅占 20%,阶级矛盾尖锐。去年秋收后,宁冈县农民曾自发组织‘打土豪’行动,对共产党的主张普遍拥护。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地势险,易守难攻
敌人力量薄弱
革命多,群众基础好
目标导学二:寻“路”——从文家市决策到井冈山会师
井冈山会师
1928年4月
中国工农
红军第四军
军长:朱德
党代表:毛泽东
一万人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部分部队和湘南的工农武装,在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会师。
这个时期(朱毛会师之后)割据地区一天一天扩大,土地革命一天一天深入,民众政权一天一天推广,红军和赤卫队一天一天扩大。
——《毛泽东选集》
革命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
目标导学三:固“路”——从井冈星火到烈火燎原
《如梦令 元旦》
毛泽东
1930年1月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红旗意象随着根据地的扩张不断丰富,最终汇聚成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的历史洪流。
目标导学三:固“路”——从井冈星火到烈火燎原
【历史解释】共产党采取哪些措施让根据地不断扩张丰富?
工农武装割据
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
根据地的建设:建立工农民主政权
武装斗争:游击战争
含义:“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即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它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
虽有很好的工农群众,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1928年10月5日)
你怎么理解这段话
想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就像在井冈山扎下根),光靠老百姓支持是不够的,必须要有自己的正规军队。
目标导学三:固“路”——从井冈星火到烈火燎原
方志敏:闽浙赣
贺龙:湘鄂边
洪湖
刘志丹:川陕
彭德怀:湘赣
邓小平:左右江
徐向前:鄂豫皖
最早:井冈山
最大:中央根据地
湘鄂赣
湘赣
中央
左右江
闽浙赣
川陕
湘鄂边
鄂豫皖
洪湖
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
【学史崇德】说说方志敏身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哪些革命品质?
目标导学三:固“路”——从井冈星火到烈火燎原
热爱祖国
宁死不屈
信念坚定
勇于探索
不怕牺牲
目标导学三:固“路”——从井冈星火到烈火燎原
【历史解释】阅读教材,梳理古田会议。
古田会议
时间:
地点:
内容:
影响:
1929年12月
福建上杭县古田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强调红军必须绝对服从党的领导;
选举毛泽东为第四军前敌委员会书记
会议奠基的军队政治工作对军队生存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湘鄂赣
湘赣
中央
左右江
闽浙赣
川陕
湘鄂边
鄂豫皖
洪湖
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中华苏维埃政府成立——标志着国共对峙局面的形成
目标导学三:固“路”——从井冈星火到烈火燎原
【练一练】将下列事件与其对应的内容或意义用直线连接起来。
事件名称
内容或意义
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
三湾改编
秋收起义
古田会议
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从组织上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领导
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拓展延伸:井冈山精神
坚定信念
艰苦奋斗
实事求是
敢闯新路
依靠群众
无私奉献
拓展延伸: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俄 国 中 国
道路 先城市,后农村,城市包围农村
国情 是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力量大,在城市暴动容易取得胜利
原因 先农村,后城市;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工人阶级数量小,农村人口数量多,农村革命容易成功
国情不同,所以革命道路不同
启示:革命道路要立足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
课堂小结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仿俄国道路
巩固道路
南昌起义
走自己道路
三湾改编
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会师
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
武装斗争:游击战争
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的序幕
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八七会议
秋收起义
根据地的建设:建立工农民主政权
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根据地不断扩大
古田会议
中华苏维埃政府成立
课堂检测
1.(2025·陕西·中考真题)为了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艰辛探索。以下图片可以反映出( )
A.工人运动的开展 B.领导阶级的变化
C.北伐战争的进军 D.革命重心的转移
D
课堂检测
2.(2025·山东济宁·中考真题)“红旗”是党的象征,也是“红军”的象征,代表着革命的方向。“红旗”一词是某一历史时期党报党刊中出现最多的命名符号。这一历史时期是( )
A.1924-1927年B.1927-1937年C.1937-1945年D.1945-1949年
3.(2025·广东·中考真题)下表是20世纪30年代流传于中国东南多省的民间歌谣。这些歌谣体现了( )
A.民众抗美援朝的决心 B.军民一心的真挚情感
C.大生产运动成效显著 D.知识青年的报国理想
B
B
“新做草鞋四只网,赶打草鞋下南昌,送哥打仗半个月,后方工作有风光”
“斜缝草鞋千万针,送给亲人当红军,打仗冲锋千万里、革命到底不变心”
4.(2025·四川宜宾·中考真题)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墙上随处可见下面的标语。这反映了当时( )
A.解放军注重舆论宣传 B.人民政权的民主实践
C.群众投身革命的热情 D.共产党重视军队建设
5.(2025·天津·中考真题)1931年河南商光边区革命委员会给农民颁发了土地分配证。这一举措( )
A.有利于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 B.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推动了《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实施 D.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
课堂检测
D
一切行动听指挥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一切缴获要归公
A
6.(2025·四川泸州·中考真题)1930年5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发表了一篇《子敬来信》。信中提到:“农民运动的发展比较城市的工人运动要快得多”的形势下,党应以大部分力量甚至“全副力量去发展乡村”。这可以用来佐证( )
A.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潮
C.红军长征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D.“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创造
课堂检测
D/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历史学科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第14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教学目标】
①知道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毛泽东与朱德井冈山会师、古田会议等基本史实重要的事件、人物、现象等,知道中国革命道路创建的过程,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②运用史料分析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原因,认识工农武装割据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③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毛泽东等共产党人为寻求新的革命道路而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神。(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八一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工农武装割据。
教学难点:中国为什么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问题设置:诗中毛泽东为何心情苍凉?中国共产党如何寻找出路?
【设计意图】通过毛泽东诗歌《菩萨蛮 黄鹤楼》创设情境,引入本课,培养学生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环节二:整体感知
先导阅读:中国如何走向正确的革命道路?
环节三:新课教学
目标导学一:仿“路”:南昌起义到秋收起义
问题设置1:结合所学分析,1927年的春天,毛泽东为何“苍凉沉郁”?
《菩萨蛮 黄鹤楼》
毛泽东
1927年春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据不完全统计,从1927年3月至1928年上半年,被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人,中共党员2.6万人。全党人数由1927年5月五大时的57900名共产党员锐减到1万人。
——《中国共产党的90年》
答案提示:蒋介石叛变革命,国共合作劈裂,国民党大肆捕杀共产党。
【设计意图】通过史料分析,了解南昌起义的背景,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过渡:
问题设置2:中国共产党仿照俄国进行了哪些武装斗争?最后结果如何?
【现实链接】八一建军节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地图研读,了解仿俄国道路进行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过渡:
《西江月 井冈山》
毛泽东
1928年秋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提出疑问:诗中为何提到井冈山?1928年的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应对国民党?中国共产党面临哪些困难?
目标导学二:寻“路”——从文家市决策到井冈山会师
问题设置1:结合教材地图分析中国共产党怎样找到正确的路?
【设计意图】通过梳理教材,识读地图,知道三湾改编、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培养学生抓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注重学生时空观念、历史解释核心素养的培育。
问题设置2:毛泽东为什么选择向井冈山进军?
材料1
井冈山地处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方圆 500 里均为崇山峻岭,主峰五指峰海拔 1597 米,山间多险隘、溶洞。茨坪、大小五井等村落位于山间盆地,可屯兵储粮。周边永新、宁冈等县国民党驻军兵力薄弱,且湘赣两省军阀矛盾较深,对山区控制松散。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井冈山幅)》
材料2
边界各县自 1926 年起开展农民运动,已建立 80 余个乡农会,会员达 6 万余人。地主占有 70% 土地,农民仅占 20%,阶级矛盾尖锐。去年秋收后,宁冈县农民曾自发组织‘打土豪’行动,对共产党的主张普遍拥护。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答案提示:地势险,易守难攻,敌人力量薄弱;革命多,群众基础好。
【设计意图】通过史料分析,知道选择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原因,注重学生历史解释核心素养的培育。
教师指导: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部分部队和湘南的工农武装,在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会师。
过渡:
《如梦令 元旦》
毛泽东
1930年1月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教师指导:“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红旗意象随着根据地的扩张不断丰富,最终汇聚成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的历史洪流。革命根据地是怎样发展壮大的?
目标导学三:固“路”——从井冈星火到烈火燎原
问题设置1:共产党采取哪些措施让根据地不断扩张丰富?
虽有很好的工农群众,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1928年10月5日)
你怎么理解这段话
教师指导:想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就像在井冈山扎下根),光靠老百姓支持是不够的,必须要有自己的正规军队。
【设计意图】通过教材梳理,史料分析,了解工农武装割据,通过根据地分布感受根据地的不断壮大,注重学生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核心素养的培育。
问题设置2:说说方志敏身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哪些革命品质?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结合所学,归纳出方志敏身上的精神热爱祖国、宁死不屈、信念坚定、勇于探索
、不怕牺牲,注重学生历史家国情怀素养的培育。
问题设置3:阅读教材,梳理古田会议。
【设计意图】通过教材梳理,了解固体会议概况,培养学生抓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注重学生历史解释核心素养的培育。
教师指导:在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和实践指导下,革命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
问题设置4:将下列事件与其对应的内容或意义用直线连接起来。
答案提示:
【设计意图】通过练一练,巩固这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抓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注重学生历史解释核心素养的培育。
【拓展延伸:井冈山精神】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结合前面所学,提炼出井冈山精神,培养学生抓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注重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育。
【拓展延伸: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课堂小结】
【课后检测】
1.(2025·陕西·中考真题)为了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艰辛探索。以下图片可以反映出( )
A.工人运动的开展 B.领导阶级的变化
C.北伐战争的进军 D.革命重心的转移
2.(2025·山东济宁·中考真题)“红旗”是党的象征,也是“红军”的象征,代表着革命的方向。“红旗”一词是某一历史时期党报党刊中出现最多的命名符号。这一历史时期是( )
A.1924-1927年 B.1927-1937年 C.1937-1945年 D.1945-1949年
3.(2025·广东·中考真题)下表是20世纪30年代流传于中国东南多省的民间歌谣。这些歌谣体现了( )
“新做草鞋四只网,赶打草鞋下南昌,送哥打仗半个月,后方工作有风光” “斜缝草鞋千万针,送给亲人当红军,打仗冲锋千万里、革命到底不变心”
A.民众抗美援朝的决心 B.军民一心的真挚情感
C.大生产运动成效显著 D.知识青年的报国理想
4.(2025·四川宜宾·中考真题)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墙上随处可见下面的标语。这反映了当时( )
一切行动听指挥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一切缴获要归公
A.解放军注重舆论宣传 B.人民政权的民主实践
C.群众投身革命的热情 D.共产党重视军队建设
5.(2025·天津·中考真题)1931年河南商光边区革命委员会给农民颁发了土地分配证。这一举措( )
A.有利于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 B.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推动了《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实施 D.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
6.(2025·四川泸州·中考真题)1930年5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发表了一篇《子敬来信》。信中提到:“农民运动的发展比较城市的工人运动要快得多”的形势下,党应以大部分力量甚至“全副力量去发展乡村”。这可以用来佐证( )
A.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潮
C.红军长征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D.“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创造
答案提示:DBBDAD
【板书设计】
壹 仿“路”——从南昌起义到秋收起义
贰 寻“路”——从文家市决策到井冈山会师
叁 固“路”——从井冈星火到烈火燎原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