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历史学科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第13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基础巩固】
1.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A.中共二大的召开 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C.中共三大的召开 D.同盟会成立大会的召开
2.国民革命时期,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的培养得益于孙中山创办了( )
A.兴中会 B.福州船政学堂 C.同盟会 D.黄埔军校
3.以下哪位不是北伐的主要对象 ( )
A.吴佩孚 B.孙传芳
C.曹汝霖 D.张作霖
4.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时,率领第四军独立团奋勇冲锋,连克汀泗桥、贺胜桥,为攻克武昌城立下汗马功劳的北伐名将是( )
A.朱德 B.贺龙 C.叶挺 D.陈毅
5.20世纪20年代,中国革命势力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便由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这一发展是通过( )
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北伐战争 D.安庆起义
6.标志着南京政府在形式上完成南北统一的事件是( )
A.东北易帜 B.宁汉合流 C.国共合作 D.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7.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建立了( )
A.南京国民政府 B.广州国民政府 C.武汉国民政府 D.伪满洲国
【能力提升】
1.“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者之侵略,及其工具卖国军阀之暴虐……卖国军阀实为和平统一之障碍,为革命势力之仇敌。”为消除此障碍,广州国民政府决定( )
A.进行北伐战争 B.发动农民运动 C.组织工人罢工 D.发动金田起义
2.2024年是黄埔军校建校一百周年,同学们搜集到下面两段史料,据此判断该学校创办的目的是( )
军校政治部副主任熊雄撰文《一年来的本校政治工作》,指出:“教育方针的总原则,就是‘军事与政治打成一片’。政治部依据这个原则,故对学生官长兵夫乃有贯注全部的政治教育计划。” 军校教导团排、连长丰悌对军校教育方针作了具体阐述,他说:“所谓教育方针,便是教育施行所根据的原则。这个原则,乃是军事教育与政治教育并重,而且不但是并重,政治教育更超过于军事教育之势。”
A.培养军事及政治人才 B.传播救国救民的社会责任
C.强化国共两党凝聚力 D.激发民众支持革命的热情
3.北伐开始后,广东、江西等地的农民协会成立了运输队、担架队支援北伐军;湖南长沙、湖北武汉等地的工人成立敢死队、组织罢工配合北伐军攻城;上海工人先后发动三次武装起义,并最终取得胜利,迎接北伐军进入上海。这反映出( )
A.民主科学思想深入传播 B.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工农群众支持北伐战争 D.爱国浪潮已遍及全国
4.毛泽东曾说:“在1927年……他们(大资产阶级)就一脚踢开了这些人民大众,独占胜利果实,而和帝国主义及封建势力结成了反革命联盟”。毛泽东回忆的事件是指( )
A.北洋军阀政府成立 B.张学良东北易帜
C.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D.伪满洲政府成立
5.初二某班同学准备了以下一组图片展示。结合所学判断该图片展的内容是( )
孙中山等走出国民党一大会场 黄埔军校旧址大门 国民革命军北伐誓师大会
A.兴中会成立 B.第一次国共合作 C.敌后战场抗战 D.全面内战爆发
6.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推动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改变了中国革命的面貌 B.促成了抗日救国新局面的到来
C.探索了武装革命的道路 D.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7.国共关系的演变和发展过程直接关系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也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走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兄弟连心 共建军校】
材料一 1924年,孙中山亲自批准将这样一副对联贴在某校的大门上: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
(1)材料一中的“军官学校”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该“军官学校”对中国革命的贡献。
【兄弟齐心 联合北伐】
材料二 此次我们通过宣言,重新担负革命的责任,计划彻底的革命。终要把军阀来推倒,把受压迫的人民完全来解放,这是对内的责任。至于对外的责任,要有反抗帝国侵略主义,将世界受帝国主义所压迫的人民来联络一致,共同动作,互相扶助,将全世界受压迫的人民都来解放。
——摘编自孙中山在国民党一大上的讲话
(2)材料二中的“计划彻底的革命”是指什么革命?孙中山认为这次革命担负着哪两个任务?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为完成革命的任务,国民党采取了哪些行动,取得了什么成果?
【兄弟分心 反目成仇】
材料三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最终此现象导致什么样严重后果?
(4)如果你作为当时中国共产党的负责人,你对中国革命有什么建议?
【拓展延伸】
1.国民党一大选出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或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共产党员李大钊、毛泽东、林伯渠等10人当选,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一。这反映出
A.共产党取得国民革命领导权 B.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精神
C.共产党掌握独立的革命武装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2.毛泽东曾说: “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惟目前的内外压迫,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张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这一论述( )
A.阐明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理论 B.说明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
C.指明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 D.提出了走向全员社会革命的主张
3.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大会宣言指出:“加给中国人民(无论是资产阶级、工人和农民)最大的痛苦的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封建势力,因此,反对两种势力的民主主义革命是极有意义的”。下列选项中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辛亥革命 B.北伐战争 C.“二次革命” D.护国运动
4.下图漫画创作于( )
A.国民革命时期 B.十年内战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5.以宋庆龄为代表的国民党部分中央委员在《民国日报》上声明:“武汉与南京所谓党部政府,皆已成为新军阀之工具,曲解三民主义,毁弃三大政策,为总理之罪人,为国民革命之罪 人。”宋庆龄等人发表这一声明的社会背景是
A.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 B.俄国爆发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C.国民政府领导北伐胜利进军 D.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历史学科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第13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基础巩固】
1.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A.中共二大的召开 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C.中共三大的召开 D.同盟会成立大会的召开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一大(1924年在广州召开)是关键节点。大会上,孙中山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即“党内合作”方式)。这次会议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形成,B项正确;中共二大(1922年召开)的核心是制定民主革命纲领(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统一中国为民主共和国),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无关,排除A项;中共三大(1923年召开)的决策是“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但此时合作尚未“正式建立”(只是共产党一方作出合作决定),排除C项;同盟会成立大会(1905年召开)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事件(孙中山组建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2.国民革命时期,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的培养得益于孙中山创办了( )
A.兴中会 B.福州船政学堂 C.同盟会 D.黄埔军校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民革命时期是指1924—1927年。1924年创办的黄埔军校招收学生一万多名,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奠定了基础,D项正确;兴中会成立于1894年,排除A项;福州船政学堂创办于洋务运动时期,排除B项;同盟会创立于1905年,排除C项。故选D项。
3.以下哪位不是北伐的主要对象 ( )
A.吴佩孚 B.孙传芳
C.曹汝霖 D.张作霖
【答案】C
【解析】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北伐的目的是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故选C。
4.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时,率领第四军独立团奋勇冲锋,连克汀泗桥、贺胜桥,为攻克武昌城立下汗马功劳的北伐名将是( )
A.朱德 B.贺龙 C.叶挺 D.陈毅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连克汀泗桥、贺胜桥”的信息,结合所学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知识可知,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北伐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湖南、湖北是主战场。其中第四军中叶挺领导的独立团,奋勇冲锋,击溃敌军,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为攻克武昌城立下汗马功劳,故题干所说的北伐将领是叶挺,C项正确;在北伐战争中,连克汀泗桥、贺胜桥,为攻克武昌城立下汗马功劳的北伐将领是叶挺,不是朱德、贺龙、陈毅,排除ABD项。故选C项。
5.20世纪20年代,中国革命势力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便由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这一发展是通过( )
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北伐战争 D.安庆起义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实现了第一次合作。此后,国共合作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不到半年,便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威震全国,C项正确;二次革命发生在1913年,排除A项;1915年护国战争爆发,排除B项;安庆起义发生在1907年,排除D项。故选C项。
6.标志着南京政府在形式上完成南北统一的事件是( )
A.东北易帜 B.宁汉合流 C.国共合作 D.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标志着南京政府在形式上完成南北统一的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8年底,其子张学良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至此,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A项正确;1927年9月,南京国民政府同武汉国民政府合并,因南京简称“宁”,武汉简称“汉”,史称宁汉合流,与题干信息“标志着南京政府在形式上完成南北统一的事件”没有联系,排除B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标志,是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与题干信息“标志着南京政府在形式上完成南北统一的事件”没有联系,排除C项;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是指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与题干信息“标志着南京政府在形式上完成南北统一的事件”没有联系,排除D项。故选A项。
7.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建立了( )
A.南京国民政府 B.广州国民政府 C.武汉国民政府 D.伪满洲国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这是一个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反动政权,A项正确;1925年,国民政府于广州成立,排除B项;1926年底,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国民党决定将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到武汉,排除C项;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扶植末代皇帝溥仪在东北建立所谓“伪满洲国”,排除D项。故选A项。
【能力提升】
1.“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者之侵略,及其工具卖国军阀之暴虐……卖国军阀实为和平统一之障碍,为革命势力之仇敌。”为消除此障碍,广州国民政府决定( )
A.进行北伐战争 B.发动农民运动 C.组织工人罢工 D.发动金田起义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发动北伐战争,目标是推翻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受帝国主义支持)的统治,统一全国。这与材料中消除卖国军阀障碍、实现和平统一的诉求完全契合,A项正确;农民运动是国民革命的组成部分(旨在发动农民支持革命),但并非直接针对“卖国军阀”这一“和平统一障碍”的核心军事行动,无法直接“消除军阀障碍”,排除B项;工人罢工是革命力量的斗争方式之一,但同样不是以“推翻军阀、实现全国统一”为直接目标的主导性举措,排除C项;金田起义是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的开端,与“广州国民政府”(1925年成立,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关,时间、主体均不匹配,排除D项。故选A项。
2.2024年是黄埔军校建校一百周年,同学们搜集到下面两段史料,据此判断该学校创办的目的是( )
军校政治部副主任熊雄撰文《一年来的本校政治工作》,指出:“教育方针的总原则,就是‘军事与政治打成一片’。政治部依据这个原则,故对学生官长兵夫乃有贯注全部的政治教育计划。” 军校教导团排、连长丰悌对军校教育方针作了具体阐述,他说:“所谓教育方针,便是教育施行所根据的原则。这个原则,乃是军事教育与政治教育并重,而且不但是并重,政治教育更超过于军事教育之势。”
A.培养军事及政治人才 B.传播救国救民的社会责任
C.强化国共两党凝聚力 D.激发民众支持革命的热情
【答案】A
【解析】据题干“2024年是黄埔军校建校一百周年”及两段史料“教育方针的总原则,就是‘军事与政治打成一片’”“军事教育与政治教育并重……政治教育更超过于军事教育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埔军校的教育核心是兼顾军事训练与政治教育,其创办目的是培养同时具备军事作战能力和政治认知的人才,A项正确;材料仅围绕“军事与政治教育并重”的办学方针展开,未提及“传播救国救民的社会责任”,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国共两党凝聚力”的相关内容,且强化两党凝聚力是黄埔军校的客观作用之一,并非创办目的,排除C项;材料聚焦军校对学生的教育方向,与“激发民众支持革命的热情”无关,排除D项。 故选A项。
3.北伐开始后,广东、江西等地的农民协会成立了运输队、担架队支援北伐军;湖南长沙、湖北武汉等地的工人成立敢死队、组织罢工配合北伐军攻城;上海工人先后发动三次武装起义,并最终取得胜利,迎接北伐军进入上海。这反映出( )
A.民主科学思想深入传播 B.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工农群众支持北伐战争 D.爱国浪潮已遍及全国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明确提到广东、江西等地的农民协会组织力量支援北伐军,湖南长沙、湖北武汉等地的工人成立敢死队、组织罢工配合北伐军攻城,上海工人发动武装起义迎接北伐军进入上海,这些都充分反映出工农群众对北伐战争的支持,C项正确;民主科学思想是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材料主要讲述的是工农群众支援北伐战争,与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无关,排除A项;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的标志是五四运动,并非材料中所体现的工农群众支援北伐战争,排除B项;材料仅体现了部分地区工农群众支援北伐战争,不能得出爱国浪潮已遍及全国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
4.毛泽东曾说:“在1927年……他们(大资产阶级)就一脚踢开了这些人民大众,独占胜利果实,而和帝国主义及封建势力结成了反革命联盟”。毛泽东回忆的事件是指( )
A.北洋军阀政府成立 B.张学良东北易帜
C.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D.伪满洲政府成立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毛泽东指出1927年大资产阶级背叛革命,与帝国主义及封建势力勾结,因此他回忆的事件是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于1927年4月,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发动“四一二”政变,标志着大资产阶级公开背叛革命,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联合镇压工农运动,C项正确;北洋军阀政府成立于1912年,与时间不符,排除A项;张学良东北易帜发生于1928年,晚于题干时间,排除B项;伪满洲政府成立于1932年,是日本侵略产物,与国民党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5.初二某班同学准备了以下一组图片展示。结合所学判断该图片展的内容是( )
孙中山等走出国民党一大会场 黄埔军校旧址大门 国民革命军北伐誓师大会
A.兴中会成立 B.第一次国共合作 C.敌后战场抗战 D.全面内战爆发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可知,图片分别展示了孙中山等走出国民党一大会场、黄埔军校旧址大门、国民革命军北伐誓师大会,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的产物,为北伐战争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三者均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相关,B项正确;兴中会是孙中山早期革命团体,与图片内容无关,排除A项;敌后战场抗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抗战路线,与图片中的国民党、北伐等信息不符,排除C项;全面内战爆发是国共合作破裂后的事件,与图片反映的合作内容相悖,排除D项。故选B项。
6.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推动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改变了中国革命的面貌 B.促成了抗日救国新局面的到来
C.探索了武装革命的道路 D.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制定革命纲领(明确反帝反封建目标)、发动工农运动(如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推动国共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北伐战争),这些行动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领导核心、明确的方向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彻底改变了中国革命的面貌,A项正确;抗日救国新局面的到来是在20世纪30年代日本全面侵华后,与题干中“大革命高潮”的时间线不符,排除B项; 探索武装革命道路是在大革命失败后(如南昌起义、秋收起义),题干阶段尚未涉及,排除C项;揭开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的是五四运动(1919年),早于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年),排除D项。故选A项。
7.国共关系的演变和发展过程直接关系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也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走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兄弟连心 共建军校】
材料一 1924年,孙中山亲自批准将这样一副对联贴在某校的大门上: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
(1)材料一中的“军官学校”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该“军官学校”对中国革命的贡献。
【兄弟齐心 联合北伐】
材料二 此次我们通过宣言,重新担负革命的责任,计划彻底的革命。终要把军阀来推倒,把受压迫的人民完全来解放,这是对内的责任。至于对外的责任,要有反抗帝国侵略主义,将世界受帝国主义所压迫的人民来联络一致,共同动作,互相扶助,将全世界受压迫的人民都来解放。
——摘编自孙中山在国民党一大上的讲话
(2)材料二中的“计划彻底的革命”是指什么革命?孙中山认为这次革命担负着哪两个任务?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为完成革命的任务,国民党采取了哪些行动,取得了什么成果?
【兄弟分心 反目成仇】
材料三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最终此现象导致什么样严重后果?
(4)如果你作为当时中国共产党的负责人,你对中国革命有什么建议?
【答案】
(1)“军官学校”: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或黄埔军校)。贡献: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2)“计划彻底的革命”:国民革命。两个任务:对内,推翻军阀统治;对外,反抗帝国主义侵略。行动: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建立黄埔军校;发动北伐战争。(答出两点即可)成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3)原因: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后果:导致国民革命失败。
(4)建议:依靠人民打败所有的反动势力;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力量,坚持武装斗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军官学校”:据材料一“1924年,孙中山亲自批准将这样一副对联贴在某校的大门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军官学校”指的是1924年5月创办的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或黄埔军校)。贡献:据所学可知,黄埔军校的建立,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2)“计划彻底的革命”:据材料二“此次我们通过宣言,就是重新负担革命的责任,就是计划彻底的革命。”及所学知识可知,“计划彻底的革命”是指国民革命。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在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两个任务:据材料二“终要把军阀来推倒,把受压迫的人民完全来解放,这是关于对内的责任。至于对外的责任,要有反抗帝国侵略主义”及所学可知,国民大革命的任务为:对内,推翻军阀统治;对外,反抗帝国主义侵略。行动:据材料二“将世界受帝国主义所压迫的人民来联络一致,共同动作,互相扶助,将全世界受压迫的人民都来解放。”及所学知识可知,为完成革命的任务,孙中山接受共产国际的建议,与共产党合作,建立黄埔军校,发动北伐战争。成果: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国共两党合作进行的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3)原因:据材料三图片可知,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后,1927年7月15日,当时任武汉国民政府主席的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政变”,所以材料三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后果:据所学可知,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导致国民革命失败。
(4)建议:本题为开放性问题,紧扣材料和所学知识从国民大革命失败教训入手作答即可,如:依靠人民打败所有的反动势力;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拓展延伸】
1.国民党一大选出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或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共产党员李大钊、毛泽东、林伯渠等10人当选,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一。这反映出
A.共产党取得国民革命领导权 B.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精神
C.共产党掌握独立的革命武装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答案】B
【解析】根据“共产党员李大钊、毛泽东、林伯渠等10人当选,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一。”可得出国民党一大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中的“联共”的精神,B项正确;共产党并没有掌握革命领导权,也没有独立的武装,排除AC项;当时还没有开始抗战,排除D项。故选B项。
2.毛泽东曾说: “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惟目前的内外压迫,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张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这一论述( )
A.阐明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理论 B.说明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
C.指明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 D.提出了走向全员社会革命的主张
【答案】B
【解析】据题干“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张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可以看出毛泽东在当时认识到中共本身力量弱小,主张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B项正确;A项阐明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理论不符合毛泽东的阶级立场,新三民主义理论由孙中山阐明,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C项指明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理解错误,毛泽东阐述当前的实际是反帝反封建,而非共产主义,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D项提出了社会革命的主张理解错误,题干主张的是政治革命,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3.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大会宣言指出:“加给中国人民(无论是资产阶级、工人和农民)最大的痛苦的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封建势力,因此,反对两种势力的民主主义革命是极有意义的”。下列选项中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辛亥革命 B.北伐战争 C.“二次革命” D.护国运动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1922年”“加给中国人民(无论是资产阶级、工人和农民)最大的痛苦的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封建势力”“反对两种势力的民主主义革命是”,结合所学可知,1926年—1927年间,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领导国民革命军挥师北伐,基本上消灭了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军队,重创了军阀张作霖的军队,B项正确;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排除A项;“宋案”发生后,袁世凯遭到国内舆论的谴责。他决定以武力镇压国民党,下令罢免由国民党人担任的江西、广东、安徽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二次革命,排除C项;1915年底,蔡锷、李烈钩、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排除D项。故选B项。
4.下图漫画创作于( )
A.国民革命时期 B.十年内战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A
【解析】根据图片信息“中国国民党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印行”、“帝国主义”、“军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进行了国民大革命,矛头指向帝国主义和军阀,当时国民党军队称为国民革命军,这一时期也被称为国民革命时期,A项正确;十年内战时间1927~1937,但是国民党的军队是集团军而非国民革命军,排除C项;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的军队被称为中华民国国军,而非国民革命军,排除CD项。故选A项。
5.以宋庆龄为代表的国民党部分中央委员在《民国日报》上声明:“武汉与南京所谓党部政府,皆已成为新军阀之工具,曲解三民主义,毁弃三大政策,为总理之罪人,为国民革命之罪 人。”宋庆龄等人发表这一声明的社会背景是
A.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 B.俄国爆发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C.国民政府领导北伐胜利进军 D.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武汉与南京所谓党部政府,皆已成为新军阀之工具,曲解三民主义,毁弃三大政策,为总理之罪人,为国民革命之罪人”可知,这是宋庆龄等人在声讨国民党右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7月15日,汪精卫发动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宋庆龄在这一背景下发表了声明,D项正确;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时候的政府是北洋军阀政府,题目考查的是南京国民政府和武汉国民政府,排除A项;俄国爆发十月革命的时候也是北洋军阀政府,排除B项;北伐军进攻的也是北洋军阀政府,排除C项。故选D项。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