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考向情景题】人教八上地理 第三章 检测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考向情景题】人教八上地理 第三章 检测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10-26 20:16:20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地理学科
【新考向情景题】人教八上地理第三章 检测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5年新疆全年计划完成造林120万亩,退化防护林修复20.07万亩,促进不毛之地变成“塞上绿洲”。读新疆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统计表(单位:亿亩),完成1~3题。
土地利用类型 耕地 林地 草地 难以利用土地
面积(亿亩) 1.06 1.83 7.80 16.02
1. 新疆(  )
A. 难以利用土地面积较大 B. 土地利用类型单一
C. 草地面积小于耕地面积 D. 土地总量稀少
1. A
2. 新疆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的原因可能是(  )
①洪涝频发 ②冰川融化 ③气候干旱 ④过度开发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 B
3. 为促进不毛之地变成“塞上绿洲”新疆,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①恢复原有植被 ②提高人工造林面积
③加强耕地建设 ④推广农业与生态共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 B
“一户一田” 政策是指将农户分散承包的多块小田调整为一块大田,实现土地的相对集中经营。读我国主要耕地分布图,完成4~5题。
4. 我国耕地(  )
A. 面积广,分布均匀
B. 集中分布在东部季风区
C. 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干旱区
D. 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和山地区
4. B
5. “一户一田”政策实施的主要目的是(  )
①提高耕地利用率 ②节约生产成本
③增加农作物种类 ④提高机械化水平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5. B
安徽省为全国首个省级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在推进土地高效利用的同时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96万平方千米,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制度,牢牢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读安徽省地形图,完成6~7题。
6. 为推动土地高效利用,安徽省应(  )
A. 在淮北平原发展畜牧业
B. 在大别山区种植粮食作物
C. 在江淮丘陵建设生态湿地
D. 在皖南山区发展林果产业
6. D
【解析】本题考查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结合所学可知,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要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地统筹安排各类用地。淮北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发展种植业;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以及江淮丘陵等低缓丘陵、山地,应发展林果业。
7.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有利于(  )
①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 ②优化土地资源空间布局
③杜绝生态破坏情况发生 ④增强公众生态保护意识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7. B
【解析】本题考查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意义。结合所学可知,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有助于构建完善的生态保护体系,加强安徽省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力度,更有针对性地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可以更好地协调不同地区、不同功能区域的发展,实现区域间的协调发展;通过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有助于增强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促进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但并不能杜绝生态破坏情况发生。
我国水资源分布与人口、生产力布局以及土地等资源不相匹配,就此提出了“四水四定”(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原则。读我国水资源一级区分布及其水资源总量示意图,完成8~10题。
8. 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是(  )
A. 东少西多,南少北多 B. 东少西多,南多北少
C. 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D. 东多西少,南少北多
8. C
9. 根据“四水四定”的原则,我国城、地、人、产应主要分布在(  )
A. 松花江区 B. 长江区 C. 西北诸河区 D. 黄河区
9. B
10. 在坚持“四水四定”原则时,应注意(  )
①合理优化城市布局规模 ②因水制宜发展农业生产
③严格限制居民生活用水 ④促进工业产业适水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0. B
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是将雨水收集起来,经过处理后,得到符合水质指标的水进行再利用的过程。读某城市房屋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和部分城市多雨月份分布图,完成11~13题。
  
11. 房屋雨水收集系统的使用主要是为了(  )
A. 补充城市地下水源 B. 缓解城市用水紧张
C. 减轻城市排水压力 D. 调节城市局部气候
11. B
12. 图示城市中,一年中收集雨水时间最长的是(  )
A. 哈尔滨 B. 北京 C. 武汉 D. 广州
12. D
13. 除房屋雨水收集系统外,还可以增加区域水资源的措施有(  )
①人工降雨 ②退耕还林 ③跨流域调水 ④海水淡化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3. C
【解析】本题考查增加区域水资源的措施。根据所学可知,由于降水的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可以通过人工降雨、跨流域调水、海水淡化等措施,缓解区域水资源不足的问题;退耕还林属于保护土地资源的措施。
我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成效显著,新发现多个大型油气田,所探获的铜、金等矿产资源量显著增加,锂、稀土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矿产取得重大突破。读我国矿产资源分布图,完成14~15题。
14. 我国矿产资源(  )
A. 地区分布均衡
B. 均可以实现自给
C. 大部分为可再生资源
D. 种类齐全,储量丰富
14. D
15. 煤炭是我国三大主要能源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
A. 北部地区 B. 西南地区
C. 南部地区 D. 青藏高原
15. A
2024年我国进口铁矿石12.37亿吨,创历史新高,同时也是全球最大钢铁原材料进口国和消费国。读2019—2022年我国铁矿石产量与进口数量对比图,完成16~17题。
16. 我国铁矿石的使用现状为(  )
A. 完全依赖国外进口
B. 产量大,进口量多
C. 消费量小,主要供出口
D. 储量丰富,无需进口
16. B
17. 为保障我国铁矿石资源的供给,可以(  )
①加强国内铁矿石资源勘探   ②加大铁矿出口力度,赚取外汇
③提高废钢铁的回收利用率   ④加大科技投入,提升冶炼技术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7. C
“蓝色循环”模式运用相关技术,实现海洋塑料污染收集、再生、再制造、再销售等全环节可视化追溯,是中国最大的海洋塑料废弃物回收项目。读“蓝色循环”模式图,完成18~20题。
18. 海洋塑料垃圾会(  )
A. 增加海洋生物种类 B. 扩展海洋渔业发展空间
C. 威胁海洋生态环境 D. 破坏海底矿产资源
18. C
19. 打造“蓝色循环”模式的首要目的是(  )
A. 提高渔民收入 B. 减少海洋污染
C. 调节海洋气候 D. 获取经济效益
19. B
20. 海洋塑料污染治理的合理措施是(  )
①完善塑料回收利用体系      ②开设更多塑料厂
③加强塑料替代品的研发和推广   ④及时清理海洋垃圾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0.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60 分)
21.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中主要内容之一就是保护国家粮食安全。成都平原地区被誉为“天府之国”,农耕发达,是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地区之一。下图为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分布图。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结合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分布图,分析我国耕地资源的分布特点。(2分)
(2)请说出成都平原的主要耕地类型,并分析该耕地类型分布广的原因。(4分)
(3)(中考新设问·思维导图)请你补全下列思维导图,分析成都平原耕地非粮化率高的原因及影响。(6分)
A. 粮食      B. 人口      C. 耕地
(4)为保障粮食安全,请你为成都平原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建议。(4分)
21. (1)我国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在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以东的平原和低山丘陵区。(2分)
(2)主要耕地类型:水田。(2分) 原因:成都平原主要位于秦岭—淮河线以南,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较多,雨热同期,水热条件好。(2分)
(3)①B(2分)
②C(2分)
③A(2分)
(4)加强耕地保护与监管,划定耕地保护红线,确保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与利用效率,提高粮食产量;加强政策引导与支持,提高村民种粮积极性等。(4分)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1)读图可知,我国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在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以东的平原和低山丘陵区。(2)读图并结合所学可知,成都平原位于四川盆地,其耕地类型主要为水田;位于秦岭—淮河线以南,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较多,雨热同期,水热条件好,水田占主要优势。(3)成都平原人口增加促进城镇化发展迅速,城市建设用地进一步扩大,相应的耕地面积减少,且种植非粮食作物越来越多,耕地“非粮化”率提高,造成粮食产量减少,严重影响粮食安全。(4)为促进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耕地保护与监管,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划定耕地保护红线,确保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与利用效率,对受污染的耕地进行治理修复,提高土壤质量,提高粮食产量;加强政策引导与支持,提高村民种粮积极性,鼓励其参与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
22. 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被誉为“湖北水利一号工程”。鄂北地区主要是指襄阳、随州、孝感三市北部地区,是湖北省人口、耕地相对集中的区域,曾遭遇“五连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
  
(1)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处于    流域,该工程旨在改善湖北省水资源    分布不均的问题。(4分)
(2)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的水源地为      ,该工程调水量最大的季节可能是    (冬春/夏秋)季节。(4分)
(3)说出鄂北地区曾遭遇“五连旱”的原因。(4分)
(4)试从资源、生态方面说说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的意义。(各答一点,4分)
22. (1)长江(2分)
空间(2分)
(2)丹江口水库(2分)
冬春(2分)
(3)鄂北地区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时间分配不均;鄂北地区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生产生活需水量大。(4分)
(4)在资源方面,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有效缓解了该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在生态方面,工程通过改善水资源状况,维持当地生态平衡。(各答一点,4分)
23. 天然气具有清洁、优质、高效的特征。我国已探明天然气储量丰富,但由于价格成本高、区域供需不平衡等问题,发展面临瓶颈,消费占比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我国已探明大型天然气田主要集中在四川省、    (省级行政区)等省区。(2分)
(2)说出我国天然气产量和消费量变化趋势及供需特点。(4分)
(3)简述促进我国天然气使用规模增大可以采取的措施。(4分)
(4)简述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产生的积极影响。(任答一点,2分)
23.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陕西省、青海省等(任答一个,2分)
(2)天然气产量和消费量都呈增长趋势;但消费量增长速度更快,总体呈现供不应求局面。(4分)
(3)提高天然气的开采能力,增加天然气供应来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储气能力;优化资源调配,扩大天然气使用场景;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使用天然气等。(4分)
(4)有利于减少污染气体排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利于促进能源结构多样化,推动能源清洁转型。(言之有理皆可,2分)
24. 【中考新题型·项目式学习】 (16分)
项目主题 探索智慧渔场养殖新模式
项目背景 2025年1月21日,广西首个深远海大型养殖平台——“北部湾一号”在北海港石步岭港区开工建设。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开展了以“探索智慧渔场养殖新模式 ”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 收集信息
(1)“北部湾一号”建设在    海,该海域可开发与利用的资源有    (任答一种)。(4分)
任务二 分析探究
广西拥有1 600多千米的海岸线,海洋资源得天独厚。目前,广西集合企业、大学、研究所、政府等多方力量,支持海洋经济发展。“北部湾一号”采用智能投喂和自动采捕等尖端科技成果,可在20米等深线下开展养殖,极大提高海洋资源利用效率。
(2)列举“现代化海洋牧场”模式相较于传统海洋牧场的优势。(4分)
(3)分析广西建设“北部湾一号”的有利条件。(4分)
任务三 成果展示
“北部湾一号”的成功实施,推动海洋渔业向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转型升级,为广西现代海洋渔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
(4)简要分析广西建设“北部湾一号”的重要意义。(4分)
24. (1)南(2分) 油气资源、渔业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洋能源资源等(任答一种,2分)
(2)减少人力成本投入,提高生产效率;受生态环境影响小,具有稳定性;注重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4分)
(3)海域面积广阔;科技力量雄厚;政策支持等。(4分)
(4)合理规划海洋空间,促进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牧场作为重要的水产品生产基地,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4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海洋资源、现代化海洋牧场养殖的优势、广西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的有利条件及重要意义等。 (1)读图可知,“北部湾一号”建设在南海,该海域可开发与利用的资源有油气资源、渔业资源、海洋化学资源等。 (2)由材料可知,现代化海洋牧场的优势主要是智能投喂和自动采捕,减少人力成本投入,提高生产效率;在深海养殖,受海域生态环境影响小等。 (3)由材料可知,广西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的有利条件主要是海岸线长,海域辽阔,海洋资源丰富;有大学、研究所等机构,科技较为发达;政策支持智慧渔场发展等。 (4)结合资料及所学可知,“北部湾一号”通过合理规划海洋空间,有利于促进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牧场作为重要的水产品生产基地,能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海洋渔业向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转型升级,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地理学科
【新考向情景题】人教八上地理第三章 检测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5年新疆全年计划完成造林120万亩,退化防护林修复20.07万亩,促进不毛之地变成“塞上绿洲”。读新疆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统计表(单位:亿亩),完成1~3题。
土地利用类型 耕地 林地 草地 难以利用土地
面积(亿亩) 1.06 1.83 7.80 16.02
1. 新疆(  )
A. 难以利用土地面积较大 B. 土地利用类型单一
C. 草地面积小于耕地面积 D. 土地总量稀少
2. 新疆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的原因可能是(  )
①洪涝频发 ②冰川融化 ③气候干旱 ④过度开发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3. 为促进不毛之地变成“塞上绿洲”新疆,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①恢复原有植被 ②提高人工造林面积
③加强耕地建设 ④推广农业与生态共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一户一田” 政策是指将农户分散承包的多块小田调整为一块大田,实现土地的相对集中经营。读我国主要耕地分布图,完成4~5题。
4. 我国耕地(  )
A. 面积广,分布均匀
B. 集中分布在东部季风区
C. 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干旱区
D. 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和山地区
5. “一户一田”政策实施的主要目的是(  )
①提高耕地利用率 ②节约生产成本
③增加农作物种类 ④提高机械化水平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安徽省为全国首个省级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在推进土地高效利用的同时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96万平方千米,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制度,牢牢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读安徽省地形图,完成6~7题。
6. 为推动土地高效利用,安徽省应(  )
A. 在淮北平原发展畜牧业
B. 在大别山区种植粮食作物
C. 在江淮丘陵建设生态湿地
D. 在皖南山区发展林果产业
7.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有利于(  )
①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 ②优化土地资源空间布局
③杜绝生态破坏情况发生 ④增强公众生态保护意识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我国水资源分布与人口、生产力布局以及土地等资源不相匹配,就此提出了“四水四定”(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原则。读我国水资源一级区分布及其水资源总量示意图,完成8~10题。
8. 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是(  )
A. 东少西多,南少北多 B. 东少西多,南多北少
C. 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D. 东多西少,南少北多
9. 根据“四水四定”的原则,我国城、地、人、产应主要分布在(  )
A. 松花江区 B. 长江区 C. 西北诸河区 D. 黄河区
10. 在坚持“四水四定”原则时,应注意(  )
①合理优化城市布局规模 ②因水制宜发展农业生产
③严格限制居民生活用水 ④促进工业产业适水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是将雨水收集起来,经过处理后,得到符合水质指标的水进行再利用的过程。读某城市房屋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和部分城市多雨月份分布图,完成11~13题。
  
11. 房屋雨水收集系统的使用主要是为了(  )
A. 补充城市地下水源 B. 缓解城市用水紧张
C. 减轻城市排水压力 D. 调节城市局部气候
12. 图示城市中,一年中收集雨水时间最长的是(  )
A. 哈尔滨 B. 北京 C. 武汉 D. 广州
13. 除房屋雨水收集系统外,还可以增加区域水资源的措施有(  )
①人工降雨 ②退耕还林 ③跨流域调水 ④海水淡化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我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成效显著,新发现多个大型油气田,所探获的铜、金等矿产资源量显著增加,锂、稀土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矿产取得重大突破。读我国矿产资源分布图,完成14~15题。
14. 我国矿产资源(  )
A. 地区分布均衡
B. 均可以实现自给
C. 大部分为可再生资源
D. 种类齐全,储量丰富
15. 煤炭是我国三大主要能源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
A. 北部地区 B. 西南地区
C. 南部地区 D. 青藏高原
2024年我国进口铁矿石12.37亿吨,创历史新高,同时也是全球最大钢铁原材料进口国和消费国。读2019—2022年我国铁矿石产量与进口数量对比图,完成16~17题。
16. 我国铁矿石的使用现状为(  )
A. 完全依赖国外进口
B. 产量大,进口量多
C. 消费量小,主要供出口
D. 储量丰富,无需进口
17. 为保障我国铁矿石资源的供给,可以(  )
①加强国内铁矿石资源勘探   ②加大铁矿出口力度,赚取外汇
③提高废钢铁的回收利用率   ④加大科技投入,提升冶炼技术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蓝色循环”模式运用相关技术,实现海洋塑料污染收集、再生、再制造、再销售等全环节可视化追溯,是中国最大的海洋塑料废弃物回收项目。读“蓝色循环”模式图,完成18~20题。
18. 海洋塑料垃圾会(  )
A. 增加海洋生物种类 B. 扩展海洋渔业发展空间
C. 威胁海洋生态环境 D. 破坏海底矿产资源
19. 打造“蓝色循环”模式的首要目的是(  )
A. 提高渔民收入 B. 减少海洋污染
C. 调节海洋气候 D. 获取经济效益
20. 海洋塑料污染治理的合理措施是(  )
①完善塑料回收利用体系      ②开设更多塑料厂
③加强塑料替代品的研发和推广   ④及时清理海洋垃圾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60 分)
21.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中主要内容之一就是保护国家粮食安全。成都平原地区被誉为“天府之国”,农耕发达,是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地区之一。下图为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分布图。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结合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分布图,分析我国耕地资源的分布特点。(2分)
(2)请说出成都平原的主要耕地类型,并分析该耕地类型分布广的原因。(4分)
(3)(中考新设问·思维导图)请你补全下列思维导图,分析成都平原耕地非粮化率高的原因及影响。(6分)
A. 粮食      B. 人口      C. 耕地
(4)为保障粮食安全,请你为成都平原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建议。(4分)
22. 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被誉为“湖北水利一号工程”。鄂北地区主要是指襄阳、随州、孝感三市北部地区,是湖北省人口、耕地相对集中的区域,曾遭遇“五连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
  
(1)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处于    流域,该工程旨在改善湖北省水资源    分布不均的问题。(4分)
(2)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的水源地为      ,该工程调水量最大的季节可能是    (冬春/夏秋)季节。(4分)
(3)说出鄂北地区曾遭遇“五连旱”的原因。(4分)
(4)试从资源、生态方面说说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的意义。(各答一点,4分)
23. 天然气具有清洁、优质、高效的特征。我国已探明天然气储量丰富,但由于价格成本高、区域供需不平衡等问题,发展面临瓶颈,消费占比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我国已探明大型天然气田主要集中在四川省、    (省级行政区)等省区。(2分)
(2)说出我国天然气产量和消费量变化趋势及供需特点。(4分)
(3)简述促进我国天然气使用规模增大可以采取的措施。(4分)
(4)简述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产生的积极影响。(任答一点,2分)
24. 【中考新题型·项目式学习】 (16分)
项目主题 探索智慧渔场养殖新模式
项目背景 2025年1月21日,广西首个深远海大型养殖平台——“北部湾一号”在北海港石步岭港区开工建设。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开展了以“探索智慧渔场养殖新模式 ”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 收集信息
(1)“北部湾一号”建设在    海,该海域可开发与利用的资源有    (任答一种)。(4分)
任务二 分析探究
广西拥有1 600多千米的海岸线,海洋资源得天独厚。目前,广西集合企业、大学、研究所、政府等多方力量,支持海洋经济发展。“北部湾一号”采用智能投喂和自动采捕等尖端科技成果,可在20米等深线下开展养殖,极大提高海洋资源利用效率。
(2)列举“现代化海洋牧场”模式相较于传统海洋牧场的优势。(4分)
(3)分析广西建设“北部湾一号”的有利条件。(4分)
任务三 成果展示
“北部湾一号”的成功实施,推动海洋渔业向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转型升级,为广西现代海洋渔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
(4)简要分析广西建设“北部湾一号”的重要意义。(4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