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6课 我看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填空
《我看》的作者是 ,原名 ,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海宁。诗人、翻译家。
2.下列诗句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
A.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
B.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C.也许/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
D.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
3.下面选项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
A.揉过(róu) 丰润(rùn) 荡起(dàng) 绿潮(lù)
B.红晕(yūn) 沉醉(zuì) 凝望(níng) 枉然(wǎng)
C.寂静(jì) 勃发(bó) 哲人(zhé) 咏赞(yǒng)
D.飘逸(yì) 流盼(pàn) 忧戚(qī) 摇曳(yì)
4.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
B.我看飞鸟平展着翅冀。
C.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慢游。
D.让欢笑和衰愁洒向我心里。
5.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哦!多少年来你 (丰润 丰富)的生命/永在 (寂寞 寂静)的谐奏里勃发。
(2)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随着季节的起伏而 (飘逸 飘荡)。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继美国、法国和芬兰之后,我国成为第四个拥有“生物航油”自主研发技术的国家。
B.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C.经过推举、表决和讨论等一系列程序,出席职工代表大会的人选顺利产生。
D.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今年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7.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
A.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比喻)
B.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排比、比喻)
C.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比喻)
D.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比喻)
8.结合语境,将下列语句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命中一定要有所热爱。 。若没有它,我们将活得漫无目的,鸡零狗碎。
①但一定要有一件事
②也是我们整个生命之流的导归之处
③不见得我们能够将自己热爱的事情作为职业
④它是我们在所有其他人、事、物上付出时间与心力的充分理由
A.①③②④ B.③①④②
C.②③④① D.③④②①
9.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播出后好评不断。某班也开展与朗读有关的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探究下面材料,说说朗读有什么好处。
[材料一] 美国著名亲子阅读专家吉姆·崔利斯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他坚持为孩子们朗读。在他看来,朗读是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情感交流方式。
[材料二] 我们总是羡慕那些口若悬河即兴演讲的人,仰慕那些说话头头是道有条有理的人,喜欢那些文采飞扬出口成章的人。但是人的口才也不是天生的,它是练出来的。一个人口头说话的能力怎样训练 我觉得最直接的途径就是朗读。如果我们面对一篇现成的文字尚不能大声流利地读出来,难道还能指望即兴地说出流利的话吗
[材料三] 我们大声朗读,品味诗词文章的语言美,领略诗词文章的节奏美,欣赏诗词文章的韵律美,领悟诗词文章的情感美,体会诗词文章的意境美,从而感受中国语言文字和语言艺术的魅力。
(2)每一期《朗读者》都有一个关键词,例如“陪伴”“选择”“第一次”等,请你依照示例也确定一个关键词,围绕这个关键词再从初中语文课本中选择一篇课文,并说说选择它的理由。
示例:
关键词:母爱 课文题目:《金色花》
理由: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情感之一,泰戈尔的《金色花》以诗一般的语言抒发了对母亲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3)《朗读者》邀请各个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嘉宾朗读经典美文。对于嘉宾的朗读水平,网友们褒贬不一,请你跟帖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网友跟帖:个别嘉宾读音不准,吐字不清,影响表达效果。
你的跟帖:
阅读理解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我看
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
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
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
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
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
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
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
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
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
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
也许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
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
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
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
去吧,去吧,生命的飞奔,
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
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
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
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
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1938年6月
10.这两节诗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图画
11.这两节诗选取了哪几个意象 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12.诗中连续四个“我看”,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图画
13.诗的最后一节作者因自然的激发而生出怎样的愿望
(二)欣赏下面的现代诗,回答问题。
母 亲
洛 夫
母亲卑微如青苔,
庄严如晨曦,
柔如江南的水声,
坚如千年的寒玉。
举目时,她是皓皓明月;
垂首时,她是莽莽大地。
(有删改)
14、诗人选取了哪些意象 刻画了一位怎样的母亲形象
15、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复活的土地
艾青
腐朽的日子
早已沉到河底,
让流水冲洗得
快要不留痕迹了;
河岸上
春天的脚步所经过的地方,
到处是繁花与茂草;
而从那边的丛林里
也传出了
忠心于季节的百鸟之
高亢的歌唱。
播种者呵
是应该播种的时候了,
为了我们肯辛勤地劳作
大地将孕育
金色的颗粒。
就在此刻,
你——悲哀的诗人呀,
也应该拂去往日的忧郁,
让希望苏醒在你自已的
久久负伤着的心里:
因为,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
在明朗的天空下
已复活了!
苦难也已成为记忆,
在它温热的胸膛里
重新漩流着的
将是战斗者的血液。
1937年7月6日,沪杭路上。
16.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腐朽的日子/早已沉到河底”,作品开篇语出惊人,腐朽的生活即将结束,表达了对民族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
B.“春天的脚步所经过的地方/到处是繁花与茂草”,通过写河岸上欣欣向荣的春景,表达对民族觉醒的乐观态度。
C.“播种者呵/是应该播种的时候了”,诗人呼吁播种者及时播种,就是呼吁人民大众为了民族的复兴而奋起抗争。
D.“在它温热的胸膛里/重新漩流着的/将是战斗者的血液”,写出了诗人为了民族的奋起不惜献出自己生命的决心。
17.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整首诗的语言是素净的、庄重的,虽然没有用到形容词,但却让读者强烈地感受到震撼心魄的艺术魅力。
B.“为了我们肯辛勤地劳作/大地将孕育/金色的颗粒”,运用比喻的手法,暗示大地即将复活,照应标题。
C.第二节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看到春天到来大地充满生机时的激动与喜悦。
D.“就在此刻/你一悲哀的诗人呀”,通过声音的延长,节奏的变化,情感得到释放,增强了抒情效果。
18.如何理解“你悲哀的诗人呀,也应该拂去往日的忧郁”两句诗的含意
19.法国散文家蒙田把预兆或预言称为“内心骚动的影像”和“神圣的灵感”,艾青也说“预言是‘照亮灵魂的火花’”。有人说艾青就是一个伟大的“预言家”。本诗以“复活的土地”为题,有何妙处 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成长的痕迹 席慕蓉
也许事情总是不一定能如人意的。可是,我总是在想,只要给我一段美好的回忆也就够了。哪怕只有一天,一个晚上,也就应该知足了。
那一个夏天,我快18岁了,和大学的同学们横贯公路去写生,住在天祥。夏日的山绿得逼人,有一个下午,我和三个男同学一时兴起,不去和别的同学写生,却什么也不带,往一座被我们端详了很多天的高山上爬去。那是一座非常清秀的山,被众山环绕,隐隐然有一种王者的气质。
而当我们经过一个多小时累人的攀爬,终于到了一处长满了芳草的斜坡时,天已经慢慢暗下来了。面对着眼前起伏的峰峦,身后一片挺秀斜斜地延展上去的草原,风从下面的山谷里吹上来,我们惊讶地发现,在这长满了荒草的高山上,竟然四处盛开着洁白的百合花。
而在那一刻,我心里开始感到一种缓慢的痛苦,好像有声音在我耳旁,很冷酷地告诉我:你只能有这一刹那而已。在这以前,你没料到你会有,在这之后,你会忘掉你曾有。百合花才是完完全全属于这里的,而你只不过是一个过客,必得走,必得离开。不能像百合一样,永远在这座山峦上生长、盛开。
黄昏时的山峦有一种温柔而又凄怆的美丽,而我心何所归属?三个男孩子躺在我身后的草坡上,大声地唱着一些流行的歌曲,一面唱一面笑。青春原该是这样快乐无忧的,而我,我为什么不能和他们一样呢?为什么却怔怔地站在这里,对这些在我眼前盛开着的山百合怀着那样一份忌妒的心思呢?
是怀着那样一份强烈的忌妒,我叫一位男同学替我采下一大把纯白的百合,我把它们紧紧地抱在怀里,带下山去。
可是,没有用,真的没有用,正如那声音所告诉我的一样,我仍然无法把握住那些逝去的时刻。而那些被我摘下的百合虽然很快地都凋谢了,可是,在我每次回想起来的时候,它们却总是依旧长在那有着淡淡的斜阳的高山上,盛开着,清纯而又洁白,在灰绿色的暮霭里,对我展现出一种永不改变和永远无法触及的美丽。
那一轮月……在那个晚上,当月亮照进那古老的山林里的时候,我必也曾深深地感动过吧。那天晚上,站在那条曲折的山径前的时候,我刚刚20岁,月亮刚刚从山边升起。
那是怎样的一轮月啊!
在它还没出现的时候,世界一片阴暗,小径显得幽深可怕,我几乎没有勇气举步。而当月亮从山后升起来的时候,就在那一刹那之间,所有的事与物都和月亮一样,对我发出一种如水般清明透亮的光泽,我的心也在那刹那之间,变得饱满、快乐和安详。
幸福有时候就只是一种非常单纯的感觉而已。在那一夜,当我顺着那一条长满了羊齿植物的小径,缓缓地往山上走去的时候,也许是因为路的迂回,也许是因为心中的快乐,竟然一点也不觉得攀爬的辛苦和费力。
走到一块林木稍微稀疏的空地上,刚好有几块大石头可以让我们坐下来休息一下,当我抬头仰望天空的时候,只觉得那些树怎么长得那样直,那样高。月光在那样清朗的天空上如水银般直泻下来,把我整个人都浸在月光里,觉得心也变得透明起来了。青春真如醇酒,似乎都在那夜被我一饮而尽,熏然而又芬芳。
那是怎样的一种青春啊!
而并不是夜夜都能有那样一轮满月的,也并不是人人都能遇到那样的一轮满月的。青春的美丽与珍贵,就在于它的无邪与无瑕,在于它的可遇而不可求,在于它的永不重回。
而今日的我,在怅然回顾时的我,对造物的安排,除了惊讶与赞叹之外,还有一份在年轻的日子里所没能察觉到的,一份深深的信服与感激。(选自《小品文选刊》)
20、选文一开头说,“只要给我一段美好的回忆也就够了”,全文写了哪几段回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1、作者面对高山的百合花,面对山林的月亮,分别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悟?
22、从结构上分析文中画线句子“幸福有时候就只是一种非常单纯的感觉而已”的作用。
23、文中写三个男孩子“躺在我身后的草坡上,大声地唱着一些流行的歌曲,一面唱一面笑”的情节有什么用意?
24、通读全文,结合材料中席慕蓉的诗以及正值青春期的你的感受,用一个比喻句谈谈你对“青春”的理解。
【材料】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命运将它装订的极为拙劣/含着泪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席慕蓉《青春》)
答案
1、穆旦 查良铮 2.A 3.C 4.A 5.(1)丰润 寂静 (2)飘逸 6.A 7.A 8.B 9.(1)朗读是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情感交流方式;朗读能锻炼口才;朗读能感受中国语言文字和语言艺术的魅力。
(2)(示例)关键词:童年 课文题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理由:童年是天真快乐的歌,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以诗一般的语言抒写了灿烂时光中的童真,严肃学习中的快乐。
(3)(示例1)我认为不必苛求于此。并不是所有的嘉宾都是播音员或者受过这方面的专门训练,一篇文章最能打动听众的是真挚的情感,如果朗读者通过深情演绎感染了我们,使我们产生了共鸣,我觉得读音不准、吐字不清都可以忽略不计。
(示例2)我认为嘉宾应该用标准的普通话来朗读,既能体现文章的美感,还能推广普通话。
10.原野春草、夕阳落照图。
11、春风、青草、远水、飞鸟、晴空、流云、大地等,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的喜爱之情。
12.描绘了一幅北方原野的春天的美丽图画。如波浪一般起伏的青草,在天空滑翔至远空深处逐渐消失不见的飞鸟,夕阳染红的流云,组成一幅美丽的夕阳落照图。
13.作者在这里因自然的生机而生出奔驰和飞翔的欲望,生命热情被自然的活力点燃,充满兴奋和惊喜之情,希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14、意象:青苔、晨曦、水声、寒玉、明月和大地。形象特征:出身卑微,端庄温柔,坚强不屈,心灵纯洁,胸怀宽广。
15、抒发了诗人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和由衷的赞美之情。
16.D 17.A
18.①水深火热的生活即将结束,诗人勉励自己拂去往日的忧郁;②“悲哀的诗人”就是指作者自己,作者让希望在自己久久负伤的心里苏醒,也就是暗示光明即将到来;③诗人也是民众的一部分,诗人所体现的情感,就是民族的情感,所以也可以理解为借勉励自己来勉励人民大众。
19.①“土地'贯穿全诗,从眼前所见的大地想到播种者、诗人和战斗者,使诗歌浑然一体;②“复活的”指看到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充满生机之时,诗人发现了别人还没有看见的新事物,联想到了苦难即将过去,发现了曙光似的预兆;③多年郁积在胸中的伤痛、忧患和期待,使诗人全身心体验到了历史的风云变幻;④“复活的土地”采用了象征的手法,诗人预言伟大的抗日战争即将来临,并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对革命、对人民美好前景的向往,对中华民族的觉醒充满信心;⑤“复活的土地”中的“地”与整首诗的韵脚更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
20、“我”18岁时和同学爬山见到盛开的洁白的百合花时的所做所想;“我”20岁时在古老的山林里,面对月亮时的所思所想。
21、面对高山的百合花,作者感悟到的是青春易逝,难以把握;面对山林的月亮,作者感觉到了青春的美丽与珍贵。
22、承上启下。既是对上文“对我发出一种如水般清明透亮的光泽,我的心也在那刹那之间,变得饱满、快乐和安详”的总结,又开启下文抒发“我”看到月亮后的感悟。
23、通过三个男孩子“躺在我身后的草坡上,大声炮唱着一些流行的歌曲,一面唱一面笑”,从侧面烘托“我”对青春的感悟。
24、示例①:青春,既是把我们童年收集的色彩,慢慢释放出来。
示例②:青春,是一轮喷薄而出的朝阳,瑰丽的光芒映照着我们灿烂的面庞。27、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