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溧阳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10月月考化学试卷(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常州市溧阳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10月月考化学试卷(PDF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10-26 17:12: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2026 学年江苏省常州市溧阳中学高一(上)10 月月考
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3 小题。
1.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等方面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现“碳中和”具有直接贡献的一种措施:研发催化剂将 2转化为甲醇( 3 ,其中碳元素化合价为
2 价),该过程中 2发生了氧化反应
B.维生素 C又称“抗坏血酸”,能帮助人体将食物中摄取的、不易吸收的 3+转变为易吸收的 2+,这说
明维生素 C具有氧化性
C.《荷塘月色》中所描绘的月光穿过薄雾形成缕缕光束的美景与胶体性质有关
D.河道中的垃圾回收分类后,进行无害化处理,该处理过程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
2.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 2 + 2 = 2 + 2 B. 2 + 2 = 2 2
高温
C. 2 3 + 3
2 + 3 2 D. 2 + = 3
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氧化还原反应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要发生变化
B.酸性氧化物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
C.组成混合物的元素一定是两种或两种以上
D.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是分散质颗粒直径大小不同
4.酸、碱、盐、氧化物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物质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CO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铁
B. NaOH易潮解,可用于 2尾气的吸收
C.铁粉能与 2反应,可用作食品保存的脱氧剂
D. CaO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制作干燥剂
5.科学家发现了利用泪液来检测糖尿病的方法,其原理是用氯金酸钠( 4)溶液与溶液中的葡萄糖发生
反应生成纳米金单质颗粒(直径为 20 60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氯金酸钠中金元素的化合价为+3
B.葡萄糖具有还原性
C.检测时, 4发生氧化反应
D.纳米金单质颗粒分散在水中所得的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第 1页,共 7页
6.下列物质转化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
A. 2 3 → 2 B. → + C. 2 → D. → 2
7.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
A.使无色酚酞溶液呈红色的溶液中: +、 +、 2 4 、 2 3
B.无色透明的溶液中: 2+、 +、 2 4 、 3
C.含有大量 ( 2+ +3)2的溶液中: 、 4、 2 4 、
D.使紫色石蕊溶液呈红色的溶液中: +、 +、 2 3 、 3
8.设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常温下 64 4和 8混合物中含有原子数为 2
B.标准状况下,28 2和 CO的混合气体所含原子总数为 2
C. 0.2 3中所含 的数目为 0.2
D. 24g熔融的 4含阴、阳离子的总数为 0.4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液操作时,应使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更换烧杯后再从上口倒出上层液体
B.焰色反应时,铂丝需用稀硫酸洗净,并在火焰上灼烧至无色
C.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D.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再停止加热
10.下列实验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
选项 目的 分离方法 原理
A 由海水(含 )获得蒸馏水 蒸馏 加热时 NaCl难挥发
B 分离汽油和水 萃取 汽油和水的密度不同
C 除去 3固体中混杂的 KCl 蒸发结晶 KCl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
D 分离溶于水的碘 乙醇萃取 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
A. A B. B C. C D. D
11.下列关于离子检验叙述正确的是( )
A.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说明原溶液中有 +,一定无 +
B.某溶液与浓 NaOH溶液共热,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气体,说明原溶液中存在 +4
C.某溶液中加入 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消失,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存在 2 4
D.某溶液中加入 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存在
第 2页,共 7页
12.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而成为中国首个获得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青蒿素是从植物中提取的有过氧基
团的倍半萜内酸药物,是一种高效的抗疟疾药,为无色针状晶体,熔点为 156 157 C,热稳定性差,易溶
于丙酮、氧仿和茉中,甲醇、乙醇、乙醚、石油醚中也可溶解,在水中几乎不溶。已知:乙醚的涉点为35 C,
提取青蒿素的主要工艺为:
下列有关此工艺操作不正确的是( )
A.破碎的目的是增大青蒿与乙醚的接触面积,提高青蒿素浸取率
B.操作Ⅰ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玻璃棒、烧杯
C.操作Ⅱ是蒸馏,利用了乙醚与青蒿素的沸点相差较大
D.操作Ⅲ的主要过程加水溶解,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13.双碱法脱除烟气中 2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几个( )
①双碱法中的“双碱”是指 NaOH和 ( )2
②过程Ⅰ中生成物只有 2 3
③过程Ⅰ中 2表现出酸性氧化物的性质
④脱除过程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一直没有变化
⑤过程Ⅱ中 2的作用是氧化剂
⑥脱除 2的过程中,NaOH可以循环利用
⑦总反应为:2 ( )2 + 2 2 + 2 = 2 4 + 2 2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二、流程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24 分。
14.纳米 2具有十分宝贵的光学性质,在汽车工业乃诸多领域都显示出美好的发展前景。如图是以硫酸氧
钛为原料制备纳米二氧化钛的工艺流程图:
第 3页,共 7页
回答下列问题:
(1)平行光照射纳米二氧化钛,是否产生丁达尔效应?______(填“是”或“否”)。
(2)反应Ⅰ中发生两个反应,首先由尿素[ ( 2)2]与 2 反应生成 2和 3 2 。其产物再与燃料液反
应产生白色固体,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固液混合物再经由______(填操作)得到白色沉淀。
(3)为了减少制备过程中的“三废”排放,将上述流程中的“滤液”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后即可回
收______(填化学式)。
为研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物质的量配比等因素对制备纳米二氧化钛产率的影响,设计如下实验。
反应温度 [ ( ) ]
实验编号 反应时间/ 反应物物质的量配比 2 2
/ C [ 4]
① 90 1 2:1
② 90 2 3:1
③ 90 1
④ 110 2 3:1
(4)实验③中反应物物质的量配比为______。
(5)反应Ⅰ中 2+浓度对 2的产率和粒径的影响如图。结合图中信息,你认为达到工艺目的,最合适的
2+浓度为______。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39 分。
第 4页,共 7页
15.回答下列问题。
(1)可用于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的常用方法主要有: .过滤、 .萃取、 .结晶、 .升华、 .分液、 .蒸馏。则下
列各组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应选用上述哪种方法最合适?(填序号)
①除去澄清石灰水中悬浮的 3粒子,用______;
②除去固体碘中混有的少量 NaCl,用______;
③四氯化碳和水的混合液的分离,用______;
④分离 4(沸点:76.75 C)和甲苯(沸点:110.6 C)的混合物(互溶),用______。
(2)某同学为检验海带中是否含有碘元素,将干海带灼烧成灰烬,该过程不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有______(选
填字母)。
(3)写出图中① ④仪器的名称: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
(4)分离碘水中的碘单质,可先向碘水中加入下列试剂______(填字母);
A. 4
B.酒精
C.苯
D.淀粉溶液
然后选择装置______(填“Ⅰ”、“Ⅱ”或“Ⅲ”),充分振荡后静置,再进行______(填操作名称),最后选
择装置______(填“Ⅰ”、“Ⅱ”或“Ⅲ”)进行分离。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21 分。
第 5页,共 7页
16.分类是认识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现有以下物质:①纯醋酸;②盐酸;③KOH
固体;④干冰;⑤酒精;⑥食盐水;⑦铁;⑧熔融 KCl;⑨碳酸氢钠。
(1)以上属于电解质的有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非电解质有______;上述条件下能导电的物质有______;
属于酸式盐的物质为______,写出其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______。
(2)经检测,某化工厂排出的废水呈酸性且其中含有大量 +、 2+、 2 4 、 、 3,回答下列问题。
①下列离子中,能大量存在于该废水中的是______。
A. +
B. 2+
C.
D. 3
②取 100mL该废水于烧杯中,向烧杯中逐滴加入 NaOH溶液至溶液呈碱性,此过程中,原废水中存在的离
子的量会发生变化的是 +、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24 分。
17.完成下面有关计算。
(1)下列所给出的几组物质中:标准状况下体积最大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1 2;②2.408 × 1023个 4;③10.8 2 ;④标准状况下 6.72 2。
(2)40.5 某金属氯化物 2中含 0.6 ,则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
(3)1.7 克 3含有的氢原子数与标况下______ 4含有的氢原子数相同。
(4)在一定的温度下,用一可自由滑动的隔板将密闭容器分成左右两部分,向两边分别充入等质量的 4和 2,
隔板处于如图位置。
则左右两侧的体积比是______,左右两侧的原子个数之比是______。
(5)已知:2 + 2 = 2 + 2 ↑,钠、镁、铝分别与过量的盐酸反应产生相同体积的氢气(同温同压
下),则消耗钠、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
(6)常温常压下,92g的 2和 2 4混合气体含有的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
(7)已知 16gA和 20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0.04 和 31.76 ,则 C的摩尔质量为______。
第 6页,共 7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2.【答案】B
3.【答案】D
4.【答案】B
5.【答案】C
6.【答案】C
7.【答案】A
8.【答案】C
9.【答案】A
10.【答案】A
11.【答案】B
12.【答案】D
13.【答案】C
14.【答案】(1)否;
(2) ( 2)2 + 2 = 2 + 2 3 2 、 4 + 2 3 2 = ( )2 ↓+ ( 4)2 4;
过滤;
(3) ( 4)2 4;
(4) 3:1;
(5) l /
15.【答案】(1)A;D;E;F;
(2) ACG;
(3) 蒸馏烧瓶;冷凝管;分液漏斗;坩埚;
(4)AC;II;分液;Ⅰ
16.【答案】(1)①③⑧⑨;④⑤;②⑥⑦⑧;⑨; 3 = + + 3;
(2) ①B; ② 2+、 +
17.【答案】(1)①;(2) 64; (3) 1.68; (4) 2:1;5:1;
(5) 6:3:2;(6) 4mol; (7) 106 1
第 7页,共 7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