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优篇)2025-2026学年上学期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新教材第四单元练习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培优篇)2025-2026学年上学期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新教材第四单元练习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10-26 14:22: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培优篇)2025-2026学年上学期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新教材第四单元练习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图中,长度是5厘米的纸条是( )。
A.① B.② C.③
2.量学校操场有多长,下面哪种“身体尺”最适合?( )
A.一拃 B.一步 C.一庹
3.“保护视力,从小做起。”看书时眼睛离书本的距离最好是( )。
A.3厘米 B.3毫米 C.3分米
4.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长颈鹿高约5米 B.爸爸腿很长,一步能跨65米
C.状状立定跳远的成绩是130厘米
5.比较下图中的两条线段,选项( )是正确的。
A.①长 B.②长 C.两条一样长
6.爷爷的手一拃()长约20厘米,他量了书桌约有3拃长。书桌大约长( )。
A.60厘米 B.80厘米 C.100厘米
7.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操场一圈长约400厘米 B.课桌约有7拃长
C.教室黑板约长100庹 D.食指宽约1米
8.下面的这些“身体尺”,长接近1米的是( )。
A. B. C.
二、填空题
9.如下图,从刻度线0到刻度线3,长度是( )厘米;从刻度线8到刻度线2,长度是( )厘米。
10.画一条8厘米长的线段,从直尺的( )开始画起,画到( )的地方。
11.下图中,( )是最短的。
12.小芳带了5( )钱去离家60( )外的超市买了一把长20( )的尺子。
13.8元=( )角 5元-7角=( )元( )角
58角=( )元( )角 1米-60厘米=( )厘米
14.
长( )毫米 长( )厘米( )毫米
三、判断题
15.教室宽5米。( )
16.一幢楼高30厘米。( )
17.妹妹买了一支长15毫米的铅笔。( )
四、计算题
18.量出边的长度(保留整数,单位:厘米)
五、解答题
19.数一数,下面的图形中有几条线段?
20.哥哥的身高是1米,弟弟站在一块高10厘米的木板上时,刚好与哥哥一样高。弟弟的身高是多少?
21.一条长1米的绳子,第一次用去27厘米,第二次用去34厘米,还剩多少厘米?
22.(1)量一量:小蚂蚁从第①条路回家要走( )厘米。
(2)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23.妈妈拿来了一根1米长的彩带,她剪下30厘米后,剩下的彩带还够捆扎这盒蛋糕吗?
答:剩下的彩带捆扎这盒蛋糕( )。(填“够”或“不够”)
24.蟋蟀想在家里的粮仓、卧室、和卫生间每两个房间之间修一条直直的通道,请你用铅笔在图上画出来,一共画了几条线段?
一共画了( )条线段。
25.父子二人在沙滩上沿同一条直线散步,起步点相同,父亲在前,每步60厘米,儿子在后,每步40厘米。父子二人在120米的散步路程中一共留下了多少个脚印?(重复的脚印算1个)
《(培优篇)2025-2026学年上学期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新教材第四单元练习卷》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C B C B B A B A
1.C
【分析】测量物体时应将0刻度移动到被测物体的边缘,将直尺与被测物体重合,再观察被测物体另一端的刻度即可。
若物体的一端未对齐刻度“0”,需用末端的刻度-起始刻度即可求出该物体的长度。
①起始段是0,末端是6,则表示的是6厘米;
②起始段是1,末端是5,则该长度是5-1=4(厘米);
③起始段是2,末端是7,则该长度是7-2=5(厘米)。
【详解】与分析可得:
下图中,长度是5厘米的纸条是(③)。
故答案为:C
2.B
【分析】步长:走一步时前脚的后跟和后脚的脚尖之间的长度;
庹长:以成人两臂左右伸直的长度为标准,约合五市尺;
拃长:张开大姆指和中指(或小指)量长度,由此结合实际解答即可。根据生活经验可知,操场一周的距离不小,只有“步”即操作简单又符合生活实际。
【详解】量学校操场有多长,用“步”测量最适合。
故答案为:B
3.C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计量看书时眼睛离书本的距离用“分米”作单位。
【详解】看书时眼睛离书本的距离最好是3分米。
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地选择。
4.B
【分析】大拇指的指甲长度大约1厘米,小学生两臂伸开的长度大约1米。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
【详解】A.长颈鹿高约5米,原题说法正确。
B.爸爸腿很长,一步能跨65厘米,原题说法错误。
C.状状立定跳远的成绩是130厘米,原题说法正确。
错误的是:爸爸腿很长,一步能跨65米。
故答案为:B
5.B
【分析】看图可知,第①条线段从2厘米开始测量,末端到7厘米;第②条线段从4厘米开始测量,末端大于9厘米。用末端的数值减去开始的数值即可算出答案。
【详解】第①条线段:7-2=5(厘米)
第②条线段:9-4=5(厘米)
因为末端大于9厘米,所以第②条线段比5厘米长。
所以第②条线段长。
故答案为:B
6.A
【分析】将3个一拃的长度相加,即可求出书桌大约长多少厘米。
【详解】20+20+20=60(厘米)
书桌大约长60厘米。
故答案为:A
7.B
【分析】在实际生活中,较长的物体用米作单位,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
【详解】A.操场一圈长约400厘米,因为400厘米=4米,也就是操场一圈长为4米,不符合实际情况;
B.课桌约有7拃长,因为1拃指张开大拇指和中指(或小指)两端的距离,为20厘米左右,那么7拃就是7个20厘米加起来的长度,即20+20+20+20+20+20+20=140(厘米),也就是课桌约有140厘米,符合实际情况;
C.教室黑板约长100庹,庹的长度是指人将两手平伸,两个中指指尖的距离的长度,大约为1米,也就是教室黑板约长100米,也是不符合生活实际;
D.食指宽约1米,用食指在直尺上比一比,食指的宽度大约为1厘米,也不符合实际情况。
因此课桌约有7拃长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B
【点睛】联系生活实际,做出正确的选择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8.A
【分析】根据情景、生活经验,以及对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1厘米大约是食指的指甲盖的长度,1米大约有成年人正常脚步两步长;二年级同学两臂向左右伸开的长度大约1米左右;1脚长大约20厘米左右;1拃长是张开大拇指和中指,两端的距离为1拃,1拃长大约10厘米左右;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
A.大约1米;
B.大约20厘米;
C.大约10厘米;
所以,这些“身体尺”,接近1米的是两臂向左右伸开的长度。
故答案为:A
9. 3 6
【分析】要求刻度线的长度,用读数较大的刻度线减去刻度线较小的刻度线,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3-0=3(厘米),所以从刻度线0到刻度线3,长度是3厘米。
8-2=6(厘米),所以从刻度线8到刻度线2,长度是6厘米。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算出刻度线长度的掌握。
10. 0 8
【分析】根据用直尺测量长度的方法,用直尺的“0”刻度线和线段的一个端点重合,另一个端点在直尺上的刻度,就是该线段的长度;取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据此可求出长度。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画一条8厘米长的线段,从直尺的( 0 )开始画起,画到( 8 )的地方。(答案不唯一)
11.线段AD
【分析】用直尺分别量出4条边的长度,再比较大小解答。
【详解】线段AB长25毫米,线段CD长30毫米,线段AD长13毫米,线段BC长14毫米。
13毫米<14毫米<25毫米<30毫米
线段AD是最短的。
12. 元 米/m 厘米/cm
【分析】一把尺子一般就几元钱。
小学生两臂伸开的长度大约1米,计量超市离家的距离用“米”作单位比较合适。
大拇指的指甲长度大约1厘米,计量一把尺子的长度用“厘米”作单位比较合适。
【详解】小芳带了5元钱去离家60米外的超市买了一把长20厘米的尺子。
13. 80 4 3 5 8 40
【分析】根据1元=10角,1米=100厘米进行单位换算,先将单位统一,再进行计算。
【详解】1元=10角,故8元= 80角。
5元-7角=50角-7角=43角=40角+3角=4元3角,故5元-7角=4元3角。
58角=50角+8角=5元8角,故58角=5元8角。
1米-60厘米=100厘米-60厘米=40厘米,故1米-60厘米=40厘米。
14. 50 6 3
【分析】观察发现图1中钥匙左端对着0刻度,右端对着数字5,所以钥匙长50毫米;图2中铅笔左端对着刻度1,右端对着数字7过去3小格,所以铅笔长(7-1)厘米3毫米;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钥匙长50毫米;7-1=6(厘米),铅笔长6厘米3毫米。
15.√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知可知:
二年级学生双臂展开的长度大约是1米,所以教室宽5米,说法是正确的。
【详解】教室宽5米,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6.×
【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及给出的数据来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即可。
要表示一幢楼的高度,用米来表示比较合适。
【详解】根据实际分析可知,一幢楼高30米;原题说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
17.×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
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通常用厘米作单位,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量特别短的物体的长度通常用毫米作单位,1张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1厘米=10毫米。由此分析题中铅笔的长度与实际是否相符即可。
【详解】20毫米=2厘米
2厘米大约是2食指的宽度,15毫米<20毫米,因此15毫米长度是不到2食指的宽度,和实际铅笔的长度不符。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8.测量见详解;
【分析】直尺上1个大格是1厘米,因此用0刻度线对准线段的首端,线段的末端指向第多少个大格,则线段就长多少厘米,依此测量。
【详解】测量如下:
19.4条
【分析】线段两端都有端点,不可延长,两个端点间的线条是直的。观察图形,上下横着有2条线段,左右竖着有2条线段。
【详解】2+2=4(条)
答:图形中有4条线段。
20.90厘米
【分析】弟弟的身高=哥哥的身高-木板的高度,据此列式解决;计算时,要统一单位,1米=100厘米。
【详解】1米=100厘米
100-10=90(厘米)
答:弟弟的身高是90厘米。
21.39厘米
【分析】先把1米换算成100厘米,再用100厘米减去第一次用去的长度,得到的差,再减去第二次用去的长度,求出结果,即可解决此题。
【详解】1米=100厘米
100-27-34
=73-34
=39(厘米)
答:还剩39厘米。
22.(1)10
(2)小蚂蚁从第②条路回家要走多少厘米?(提问题和答案不唯一)
8厘米
【分析】(1)将直尺的0刻度线对准线段的一端,另一端对应的刻度为该线段的长度,据此量出第①条路线中两条线段的长度,经测量分别是4厘米和6厘米,相加即可求出小蚂蚁从第①条路回家要走多少厘米。
(2)根据已知条件,结合给出的信息,可以提出问题为:小蚂蚁从第②条路回家要走多少厘米?同样的方法量出第②条路线中三条线段的长度,经测量分别是2厘米、5厘米和1厘米,相加即可求出小蚂蚁从第②条路回家要走多少厘米。
(测量长度以实际为准)
【详解】(1)4+6=10(厘米)
因此,小蚂蚁从第①条路回家要走10厘米。
(2)小蚂蚁从第②条路回家要走多少厘米?(提问题和答案不唯一)
2+5+1=8(厘米)
答:小蚂蚁从第②条路回家要走8厘米。
23.不够
【分析】先根据1米=100厘米,把单位化统一,再根据减法的意义,用彩带的长度减去30厘米求出剩下的彩带的长度,最后和80厘米比较即可,据此解答。
【详解】1米=100厘米
100-30=70(厘米)
70厘米<80厘米,不够。
答:剩下的彩带捆扎这盒蛋糕不够。
24.画图见详解
3
【分析】
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量出长度,如图: 像这样的都是线段。据此画出线段并数一数填空。
【详解】
一共画了3条线段。
25.401个
【分析】已知父子二人的散步路程是120米,父亲每步60厘米,儿子每步40厘米,那么父子二人的脚印会在60和40的最小公倍数处重合;
根据植树问题的两端都植情况,全长÷步距=间隔数,间隔数+1=脚印的个数;据此分别求出父子二人的脚印个数以及重合的脚印个数;
用父亲留下的脚印个数加上儿子留下的脚印个数,再减去两人重合的脚印个数,就是父子二人在120米内一共留下的脚印个数。注意单位的换算:1米=100厘米。
【详解】120米=12000厘米
60=2×2×3×5
40=2×2×2×5
60和40的最小公倍数是:2×2×2×3×5=120
即每120厘米父子二人的脚印重合。
父亲留下的脚印有:
12000÷60+1
=200+1
=201(个)
儿子留下的脚印有:
12000÷40+1
=300+1
=301(个)
两人重合的脚印有:
12000÷120+1
=100+1
=101(个)
一共:201+301-101=401(个)
答:父子二人在120米的散步路程中一共留下了401个脚印。
【点睛】本题考查最小公倍数的实际应用以及植树问题,分析出本题属于植树问题中两端都栽的情况,明确“脚印数=间隔数+1”是解题的关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