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探索与表达规律 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3.1探索与表达规律 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10-26 15:23: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3.1探索与表达规律
学科 数学 年级 七年级上册 课型 新授课 单元 第三单元
课题 整式及其加减 课时 3.3.1
课标要求 本节课作为七年级上册整式及其加减单元的新授课,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经历探索日历数字规律、图形数量规律的过程,掌握用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的方法,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思想和代数建模思想;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猜想、验证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规律相关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为后续方程、函数等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材分析 本节课隶属于第三单元 “整式及其加减”,是在学生掌握整式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等基础知识后的应用性内容。教材以日历数字和棋子摆图形为载体,将抽象的代数规律与具体生活情境相结合,既巩固了整式的运算知识,又让学生体会到代数在描述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工具性作用。其内容编排遵循 “具体实例 — 探索规律 — 代数式表达 — 验证应用” 的逻辑,符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衔接基础代数知识与实际应用的重要纽带。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有理数的运算能力和整式的初步认识,对生活中的规律现象有一定的感知,但抽象概括能力和代数建模能力仍处于发展阶段。他们对情境探究、动手操作类的学习活动兴趣较高,能够通过具体实例进行简单的观察和猜想,但在将具体规律抽象为一般代数式、验证规律的普遍性方面可能存在困难。因此,教学中需要借助具体实例逐步引导,降低抽象思维的难度,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掌握日历中数字的排列规律(横向、纵向、对角线) 2.理解 3×3 方框、十字形框、H 形框等数框的规律,能用电代数式表示规律 3.会分析图形数量的变化规律,能用代数式表示第 n 个图形的数量。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索并掌握日历中不同形状数框的数字规律(如 3×3 方框中 9 个数的和是中间数的 9 倍、十字形框中 5 个数的和是中间数的 5 倍等),以及图形规律的代数表达方法;学会运用设未知数的方式验证规律的普遍性,并能利用规律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难以熟练通过设未知数(如设数框中间数为x)将日历中数框的具体数字转化为代数式,并推导规律的普遍性; 难以从具体数框规律(如 3×3 方框、十字形框)抽象总结出对称数框的共同规律。
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法上,采用情境教学法,以日历、棋子摆图形等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运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结合讲练结合法,在讲解规律后及时通过练习题巩固知识,确保学生掌握重点内容。学法上,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独立观察、小组讨论、归纳总结等活动,经历规律的探索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让学生学会用代数建模的思想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掌握 “观察 — 猜想 — 验证 — 应用” 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学主要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依标靠本,独立研学 1.日历数的基本规律 观察图3-7所示的日历图,回答下列问题: (1)日历图中的数有什么规律? 分析: 横向:同一行相邻数差1(因为连续一天); 纵向:同一列相邻数差7(因为一周7天); 对角线:左上到右下相邻数差8,右上到左下相邻数差6。 (2)日历图的套色方框中的9个数之和与该方框正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 分析:套色方框中,9个数之和是正中间数的9倍。 以图中套色方框为例(中间数为 ),计算和: ,而 ,验证了“和是中间数的9倍”。 (3)这个关系对任何一个月的日历都成立吗?为什么? 分析:设方框正中间的数为,则周围8个数可表示为:。 求和:,因此对任何一个月的日历都成立(因日历排列规律“一周7天”固定)。 (4)你还能发现这样的方框中9个数之间的其他关系吗?请用代数式表示。 横向每行3个数的和:(是中间数的3倍); 纵向每列3个数的和:(是中间数的3倍); 对角线两数的和:,(是中间数的2倍)。 拓展 在日历中,用3×3方框框出9个数,若这9个数的和为270,求正中间的数,以及这9个数中最大的数。 解析:根据规律,“3×3方框中9个数的和是正中间数的9倍”。设正中间的数为,则,解得。 日历中,3×3方框里最大的数是正中间数加8(纵向差7、横向差1,共差8),因此最大数为。 呈现图 3-7 日历图,依次提出关于日历数规律、3×3 方框 9 个数和与中间数关系等问题,讲解设中间数为x推导规律的方法,出示 9 个数和为 270 的拓展题。 观察日历图分析横向、纵向、对角线规律,计算验证 9 个数和与中间数的关系,用代数式推导规律普遍性,探索其他关系并解决拓展题。 让学生通过自主观察、计算与代数推导,初步掌握日历数字规律,初步培养归纳推理与代数建模意识。
环节二:新知讲解 尝试·思考 (1)图3-7所示的日历图中,能否使框中9个数的和为144?180呢?为什么? 分析:根据“9个数的和是正中间数的9倍”,设正中间的数为,则9个数的和为。 和为144时:由,解得。 和为180时:由,解得。 (2)在某个月的日历中,恰好有五个星期日位于同一列且日期数的和为80,这个月的第一个星期日是几号? 分析:同一列中,相邻两个星期日的日期差为7天(一周7天)。 设这个月的第一个星期日为号,则五个星期日的日期依次为:、、、、。 根据“日期数的和为80”,列方程: 化简方程: 解方程: 因此,这个月的第一个星期日是2号。 提出 “框中 9 个数和为 144、180 是否可行”“五个星期日和为 80 求第一个星期日” 的问题,引导用日历规律设未知数求解,分析数的合理性并讲解方程解法。 根据 “9 个数和为中间数 9 倍” 列方程求中间数,判断对应数是否在日历范围,列方程解决同一列五个星期日的问题。 巩固日历规律的应用,提升学生运用代数方程解决规律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
环节三:延申探究 思考·交流 (1)如图3-8,如果将方框改为十字形框,你能发现哪些规律?如果改为H形框呢?它们有什么共同规律? 分析:①十字形框的规律:设十字形框的中间数为,则框内包含的数为:上方、下方、左方、右方,以及中间数。 求和: 规律:十字形框中5个数的和是中间数的5倍。 ②H形框的规律:设H形框的中间数为,则框内包含的数为:上方两个数、,中间两个数、,下方两个数、,以及中间数(共7个数)。 求和: 规律:H形框中7个数的和是中间数的7倍。 ③共同规律:这类对称形状的数框(十字形、H形等),框内数的和都是中间数的倍数,且“倍数等于框内数的个数”(十字形5个数→和为中间数的5倍;H形7个数→和为中间数的7倍)。 原因:日历中数的排列遵循“横向相邻差1,纵向相邻差7”,对称分布的数在相加时,偏移量(如与、与等)会相互抵消,最终和为“中间数×数的个数”。 (2)你还能设计出其他形状的包含数字规律的数框吗?与同伴进行交流。 可以设计多种包含数字规律的数框,以下是示例: 示例1:2×2正方形框(含4个数) 在日历中选取2行2列的正方形框,设左上角的数为,则其余3个数为:右方、下方、右下方。 规律:对角线之和相等:(都等于);4个数的和:,即“和是左上角数加4的4倍”。 示例2:竖条框(含3个数,同一列) 在日历中选取同一列的3个数,设中间数为,则上方数、下方数。 求和:,规律:同一列3个数的和是中间数的3倍。 注:还可设计“L形框” “倒T形框”等,只要利用“横向差1、纵向差7”的规律,通过对称或规则形状选数,均可发现和、差等规律。 拓展:用“十字形框”(含中间数、上、下、左、右共5个数)框日历,若5个数的和为100,求中间的数及这5个数。 解析: 十字形框的规律:“5个数的和是中间数的5倍”。设中间数为,则,解得。 根据日历规律: 上方数:; 下方数:; 左方数:; 右方数:。 因此,5个数为。 呈现十字形、H 形框,引导设中间数推导和的规律,组织学生讨论总结共同规律,鼓励设计其他形状数框,讲解十字形框和为 100 的拓展题。 推导十字形、H 形框数的和的规律,总结对称数框的共同规律,合作设计 2×2 正方形框等并分析规律,解决拓展题。 拓展数框规律类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合作探究能力,深化对 “对称数框和为中间数倍数” 的理解。
环节四:巩固内化,拓展延伸 用棋子摆“三角形”,第1个三角形用3枚,第2个用6枚,第3个用9枚…… (1)第个三角形用多少枚棋子? (2)摆到第几个三角形时,用了99枚棋子? 解析: (1)观察规律: 第1个:;第2个:;第3个:。 因此,第个三角形用枚棋子。 (2)令,解得,即摆到第33个三角形时,用了99枚棋子 呈现 “棋子摆三角形” 实例,提出求第n个三角形棋子数、用 99 枚棋子对应个数的问题,引导观察规律并讲解代数式与方程解法。 观察前 3 个三角形的棋子数找规律,推导第n个的代数式3n,列方程3n=99求解对应个数。 将规律探索从日历延伸到图形,巩固用代数式表示规律与方程求解的能力,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课堂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①日历数字规律:明确日历数字的基本排列规律; 掌握3×3方框(9 宫格)的规律;理解十字形、H 形等特殊方框的规律。 ②图形规律探索:能分析 “棋子摆小房子” 等图形的数量变化规律,通过观察相邻图形的差异,归纳出第n个图形的数量表达式(如等差数列、倍数关系)。 ③代数工具应用:学会用 “设未知数(如设中间数为x)” 的方法,通过代数式表示数的关系,验证规律的普遍性(如证明 9 宫格和为9x);能利用代数方程解决规律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已知和求中间数、已知多个日期和求第一个日期)。 引导学生梳理本节课在日历数字规律、图形规律探索及代数工具应用方面的收获,提炼归纳推理法、代数建模思想等主要学习方法与数学思想。 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主动表述在日历数字规律、图形规律探索及代数工具应用上的收获,总结归纳推理、代数建模等数学思想与学习方法。 帮助学生系统梳理本节课所学知识,深化对归纳推理、代数建模等数学思想的理解,提升知识总结与反思能力,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板书设计 3.3.1 探索与表达规律 一、日历中的数字规律 基本排列规律: 横向:相邻数差1;纵向:相邻数差7;对角线:左上-右下差8,右上-左下差6 3×3方框(9宫格)规律:设中间数为,周围数: 9个数和=9;每行/每列和=3;对角线和=2 拓展:和→中间数(和÷9),最大数= 二、数框规律拓展 十字形框(5个数):设中间数为,数:,和=5 H形框(7个数):设中间数为,数:,和=7 共同规律:对称数框的和=中间数×框内数的个数(偏移量抵消) 其他数框示例: 2×2方框:对角线和相等,和=4()(为左上角数) 竖条3个数:和=3(为中间数) 三、图形中的规律(棋子摆三角形) 实例:第1个3枚(3×1),第2个6枚(3×2),第3个9枚(3×3) 第个三角形:3枚棋子 应用:已知棋子数→求(列方程3=总数) 梳理本节课日历数字规律、不同形状数框规律、棋子摆三角形的图形规律及归纳推理、代数建模等核心数学思想与方法,将抽象知识直观化,突出教学重难点,引导课堂学习节奏,同时为学生课后复习提供清晰依据,助力达成教案中的教学目标。
作业设计 基础练习 1.日历中同一列相邻两个数的差是( ) A. 1 B. 6 C. 7 D. 8 2.用3×3方框框住日历中9个数,若中间数为,则这9个数的和为( ) A. B. C. D. 十字形框(含中间、上、下、左、右共5个数)中,5个数的和是中间数的( )倍 A. 3 B. 5 C. 7 D. 9 4.若3×3方框中9个数的和为135,则正中间的数是____。 能力提升 5.摆第个“小房子”用棋子数为,则第3个“小房子”用棋子数为() A. 14 B. 16 C. 18 D. 20 6.同一列5个星期日,日期依次为,若和为90,则____。 7.某日历中,9个数的和为216,求最大的数。 拓展练习 8.为什么 “对称形状的数框(如十字形、H 形)” 的和是中间数的倍数?结合代数方法说明。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教学中,整体遵循“日历规律探索—数框拓展延伸—图形规律应用”的逻辑展开,通过独立研学、合作交流等环节,有效引导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应用”的过程,基本达成了掌握日历与图形规律、培养代数建模思想的教学目标,尤其是借助具体日历实例与代数式推导,帮助学生将抽象规律具象化,多数学生能顺利运用规律解决基础与提升类问题。但教学中也存在不足,如对抽象思维较弱的学生,在H形框规律推导及“对称数框共同规律”总结环节,引导力度稍显不足,部分学生未能快速理解偏移量抵消的原理;此外,图形规律部分仅涉及棋子摆三角形,案例类型较单一,未能充分拓展学生对不同图形规律的认知。后续教学可增加分层引导,针对薄弱学生设计更多阶梯式问题,同时补充更多样的图形规律案例(如摆正方形、梯形等),进一步强化学生规律探索能力与知识迁移能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