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地理学科
3.4 海洋资源
【教学内容】
海洋资源的开发;矿产资源的消耗情况;
【课程目标】
1.了解我国海洋资源的主要种类和分布状况;
2.知道我国海洋资源的储量及产量及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3.运用实例,说出我国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及利用情况;
4.培养读图分析能力和信息、资料的搜集、整理、交流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人地协调:认识海洋资源的重要性和有限性,树立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的意识,促进人地协调发展。
2.综合思维:分析我国海洋资源的特点、开发利用现状和面临的问题,理解海洋资源与人类活动、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3.区域认知:能够说出我国海洋资源的主要类型和分布,了解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区域差异。
4.地理实践力:学会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分析我国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提出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建议。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海洋资源的分布特征。
2.难点:海洋资源分布特征及海洋资源的开发。
【教学方法】
热点导入;合作探究法;讲练结合法;地图法;图表分析法。
【课时设计】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情景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不当地理学家,我们来当一回‘海洋侦探’。我们的任务是,侦破关于‘蓝色宝藏’的大案,这片覆盖地球71%的蓝色区域,究竟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财富?”
师:说一说:海洋里面有什么?
生:海洋里面有鱼,各种各样的海鲜,有石油,天然气这些。
师:是的,海洋是我们的宝库,海洋被称为“天然的蛋白质仓库”“乌金储存库”“盐类的故乡”“能量的源泉”,可见其海洋可以为人类提供大量的资源。广义的海洋资源是指海洋生态环境中可以被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以及提供给人们生产、生活和娱乐的一切空间设施。
师转承:随着海洋科学技术的进步,许多研究结果表明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当今世界面临资源枯竭,能源短缺,海洋将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依托,对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
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国的海洋资源情况。
二、新课讲授
(一)矿产资源种类及分布
师:同学们首先先思考一下,海洋资源都包括哪些?
学生活动:给海洋资源分类。
海洋矿物资源——煤、石油、天然气
海洋生物资源——鱼、虾、贝类
海洋化学和动力资源——海盐、潮汐能、波浪能。
师:中国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域辽阔,自然条件优越,海洋资源十分丰富。
学生活动:活动:阅读课本P75,想一想我国海洋资源开发最早在什么领域?
生:最早的开发是渔业和盐业 。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P75,结合右图,找出我国渔场的分布特征。
师:鱼从哪里来?
生:养殖,不够吃就养殖。
师:是的,我国为保障保障海产品的消费,同时渔业资源得到恢复与保护,大力发展海洋养殖业。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P76,结合右图,找出我国盐场的分布特征。
生:盐场主要分布在我国渤海湾
师:是的,中国的三大盐场是中国主要的海盐生产基地,包括长芦盐场、布袋盐场和莺歌海盐场。
拓展:渤海湾长芦盐场是我国第一大盐场,我国海盐产量最大的盐场,产量占全国海盐总产量的四分之一。
课本P76活动:认识我国沿海盐场与气候的关系
我国主要采用晒盐的方法生产海盐,即把海水引入盐池,经过自然蒸发将海水中的盐提取出来。晒盐需要降水少、蒸发强的气候条件。阅读图 3.21,认识我国沿海地区盐场与气候的关系。
1. 渤海沿岸的长芦盐场是我国最大的海盐盐场,最适宜的晒盐时段为晚春到初夏。从气温、降水等方面,分析这个时段晒盐的综合优势。
晚春到初夏,渤海沿岸地区气温较高,海水蒸发速度快;
同时降水相对较少,雨水对盐池内海水盐分稀释作用弱,有利于晒盐。
2.台湾岛西南沿海的布袋盐场是台湾省最大的盐场。对照中国地形图,从地形对降水影响的角度,分析布袋盐场能够晒盐的气候条件。
位于台湾岛西南沿海,处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蒸发大。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P76,结合右图,分析我国目前对海洋资源开发的方式。
生:油气分布在渤海和南海北部的大陆架
师: 截至目前,我国共有海上油气田160余个,生产设施超360座,已建成渤海3000万吨级、南海东部2000万吨级两个大型油气生产基地。
师拓展:“渤海油田”是我国第一大海上油气田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P76,分析我国目前对海洋资源开发的方式。
(二)海上交通
学生活动:总结海上交通的组成部分。
生:由港口和海运航线组成的海上交通运输网络
师生总结:海上交通的重要性。
总结:我国通过海运航线连接世界主要沿海港口,目前,我国的进出口货物近95%是由海运完成的。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P77,结合右图,想一想海上运输的中转站是什么?
生:沿海港口
师:我国沿海港口众多,形成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西南沿海五大港口群
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位居世界首位
师拓展:我国最大的港口——上海港,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中部、长江入海口南岸,是中国沿海最大的港口和对外贸易基地,也是全国性的多功能枢纽港。
课本P78活动:认识我国港口国际地位的提升
港口年吞吐量的世界排名是反映港口国际地位的一个重要指标。上海港是我国第一个进入世界年吞吐量排名前十的港口。以上海港为例,认识我国港口国际地位的提升
3. 查阅相关资料,找出最近一年中,我国进入世界港口年吞吐量排名前十位的港口,并参照教材第77页图3.24分别找到其所属港口群。
2. 结合上海港与长江“黄金水道”的位置关系,说明上海港成为国际枢纽港的有利条件。
上海港位于长江入海口,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可实现江海联运,能够有效集散长江流域广大地区的货物。
长江流域经济发达、人口众多、流域面积广阔、货源充足,为上海港提供了大量的货物运输需求,助力其成为国际枢纽港
(三)海洋资源的开发
师:思考一下,目前我们对海洋资源的开发都有哪些?
拓展:迄今为止,我国海洋开发利用活动主要分布在近海,截至2024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达9.46万亿元,涵盖海上油气开发、可再生能源利用、海水淡化等关键技术领域。
师:想一想,我们对海洋资源的开发,会造成什么样的危害?
生:过度捕捞、海洋污染。
师:过度捕捞会造成海洋资源锐减,海洋污染导致海洋的环境压力增大,
学生活动:播放视频,感受我们对海洋造成的影响。
师:为此,我们国家海洋开发方式发生了转变。
学生活动:了解我国海洋资源开发方式的转变。
生:从近海走向远洋,从浅海走向深海
师:在具体的开发中,我们也要转变开发方式,阅读课本,了解不同地区开发方式的重点。
Ⅰ近海开发——需要优先注重生态保护,非必要不开发。优化资源的综合利用,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海洋牧场”,以及近海风力发电、潮汐发电等。
拓展:播放视频,了解我国的近海养殖。
Ⅱ深海开发——重点加强油气资源等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加强深海油气资源开发。我国海上油气资源前景广阔,南海的天然气约 50%蕴藏在深海海域。
拓展:播放视频,了解我国的深海一号。
图为我国自主研制的“深海一号”钻探平台,是由中国自主研发建造的全球首座10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它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勘探进入 1 500 米的“超深水时代”,
Ⅲ远洋开发——适度利用远洋渔业资源和海底矿产资源,
拓展:播放视频,了解我国的海洋地质坦所历程及意义。
师总结转承:无论怎样开发,深海和远洋地区的开发不能超过自然环境的承受能力。
学生活动(课本P74):讨论海水养殖与海洋环境保护的关系
海水养殖在给人类供给更多食物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海洋环境的污染与破坏。以下 9 种观点代表了对海水养殖与海洋环境保护关系的不同看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1)海洋生产能力有限,不能为满足消费而破坏海洋环境。
(2)为保护环境,海水养殖越少越好。
(3)养殖难免破坏环境,但每人都少消费一点,就能减少破坏。
(4)海水养殖污染环境,即使不吃鱼也要坚决停止养殖。
(5)增加养殖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付出点环境代价可以接受。
(6)可通过不断发展环境友好的海水养殖技术满足消费的增长,不必限制养殖。
(7)为生产更多海产品,即使环境代价很大,也是养殖越多越好。
(8)要满足人们对海产品的合理需求,但要在环境允许的范围内适度养殖。
(9)海水养殖能减少对野生鱼类的过度捕捞,也具有对保护环境有利的一面
1. 图 3.28 中,顶端与底端的观点分别为不顾环境的养殖与极端的环境保护,左侧的观点较右侧的观点更强调保障消费。参照图中已填入编号的观点,按养殖优先与环境保护优先、保障消费与限制消费的程度差异,将其余观点的编号填入图 3.28中的适当位置。
三、内容小结
四、课堂练习
完成导学案的相关练习题。
五、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地理学科
3.4《海洋资源》导学案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新课标要求】
了解海洋资源是有限的,以及我国海洋资源的种类及储量;
知道我国海洋资源的分布特点;
运用实例,说出我国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对海洋开发方式的转变;
培养读图分析能力和信息、资料的搜集、整理、交流的能力。
【学习目标】
人地协调:认识海洋资源的重要性和有限性,树立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的意识,促进人地协调发展。
综合思维:分析我国海洋资源的特点、开发利用现状和面临的问题,理解海洋资源与人类活动、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区域认知:能够说出我国海洋资源的主要类型和分布,了解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区域差异。
地理实践力:学会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分析我国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提出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建议。
【重难点】
重点:海洋资源的分布特征。
难点:海洋资源分布特征及海洋资源的开发。
【课前预习——你相当可以】
活动一:读P75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是海洋大国,海域辽阔,自然条件优越,海洋资源 。
2.我国最开始对海洋的开发是在 和 。
活动二:读P75,图 3.21 中国近海主要盐场、渔场和油气田的分布,回答下列问题。
1.渔场主要分布在 。
2.盐场主要分布在 、 。
3.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 、 北部的大陆架。
活动三:读P76-77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1.海上交通运输网络是由 和 构成的。
2.我国进出口货物大部分是由 完成的,占比高达 。
活动四:读P77,图3.24 中国沿海地区的港口群,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沿海钢构众多,形成了 、 、 、 、
五大港口群。
2.目前我国的货物吞吐量居世界 。
活动五:读P78-79,图3.26 中国未来海洋资源重点开发领域,回答下列问题。
1.过度开发给海洋带来了 、 等问题。
2.开发方式的转变从 走向 、从 走向 。
3. 和 地区的开发不能超过自然环境的承受能力。
【课中探究——和小伙伴一起】
探究一:中国的主要盐场和渔场
中国主要渔场很多,其中的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海沿岸渔场、北部湾渔场由于产量高,被称为中国的四大渔场。
浙江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乌贼四大经济鱼类的主产区,涵盖嵊山渔场等八大作业区,被列为全球四大渔场之一。
中国沿海有着非常丰富的海盐资源。中国的3大盐场,三大盐场是中国主要的海盐生产基地,包括长芦盐场、布袋盐场和莺歌海盐场
总体特征:渔场和盐场数量 ,分布范围 。
探究二:中国主要的海上油气田
中国海油勘探开发部副总经理张伟介绍,截至目前,我国共有海上油气田160余个,生产设施超360座,已建成渤海3000万吨级、南海东部2000万吨级两个大型油气生产基地,海洋油气产量不断攀升,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
据了解,过去五年,我国海上先后发现6个亿吨级油气田,累计国内新增石油探明地质储量超14亿吨、新增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超6500亿立方米,海洋石油增产量占全国石油总增量的60%以上。
渤海油田是中国最大的海上油田,2010年渤海油田油气产量达到3000万吨,占中国海油国内总产量的60%,也是原油产量仅次于大庆油田的全国第二大油田。2022年3月14日,渤海油田累产油气当量超5亿吨,年油气产量保持稳步上升趋势。
另外还有东海油田和南海油田
油气田数量 ,规模 。
探究三:分析我国目前对海洋资源开发的方式
海洋是支撑未来发展的资源宝库和战略空间,我国是海洋大国,利用好、保护好海洋资源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党的二十大作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7月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加强海洋和海岸带国土空间管控。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资源开发保护的重要论述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以科学方案和务实行动不断强化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治理,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蓝色动力,为建设海洋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海洋开发应以自然环境的 为主。
发展海洋经济的同时,要注重 。
【重难点突破——加油加油,你能行!】
突破一:认识我国沿海盐场与气候的关系
温度:高温有助于海水的蒸发,增加盐的浓缩程度。长芦盐场和布袋盐场的气温条件都非常适合晒盐,尤其是在春季和夏季。
降水:降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晒盐的效果。长芦盐场在夏季降水较多,湿度大,不利于晒盐,而布袋盐场则在冬季干燥少雨,适合晒盐。
日照:充足的日照是晒盐的关键因素之一。阳光强烈的地区,如布袋盐场,能够有效促进海水的蒸发。
风速:风速的增加有助于加速水分的蒸发,进一步提高盐的生产效率。盐民们善于利用这些气象要素,积累了丰富的晒盐经验。
总结盐场的有利条件:
①气温高, 旺盛。
②降水 ,水源注入少。。
③日照时间 ,加大蒸发。
④风速 ,加速水分蒸发。
【随堂检测】
1.我国发展海洋牧场的主要优势是( )
A.草原面积广,畜牧业发展基础好 B.陆地面积辽阔,东西跨度大
C.地形复杂多样,利于发展多种经营 D.海域辽阔,适宜多种海洋生物生长
2.我国每年在南海、东海、黄海和渤海海域实行休渔制度。其目的是为了( )
A.发展生态旅游 B.提高鱼类产量 C.保护海洋生态 D.发展海洋能源
2024年6月8日是第16个世界海洋日。我国是海洋大国,加快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强国建设是我们的历史使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我国海洋国土,我们应该树立( )观点。
①开发海洋资源也要保护海洋环境 ②海洋辽阔,互相联通,人类活动不会影响海洋
③海洋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以任意开发 ④人类与海洋和谐相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4.下列关于我国海洋国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渤海和台湾海峡是我国的内海
B.我国近海海域自北向南依次是渤海、东海、黄海、南海
C.我国大陆海岸线长2.2万多千米
D.海洋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3年11月,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在深圳举办,海洋牧场经济备受关注。海洋牧场是指在一定海域内,采用规模化渔业设施,利用自然的海洋生态环境,像在陆地放牧牛羊一样,对鱼、虾、贝、藻等海洋资源进行有计划和有目的的海上放养。每个海洋牧场配备一个现代化平台,平台只需4人就可完成所有养殖工作。如图是我国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在四大海域的分布图。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5.我国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在四大海域的分布图中可以看出,南海海域的示范区集中分布在( )
A.海南岛东部沿海 B.北部湾沿岸 C.南海中部深海区 D.南沙群岛海域
6.与渤海相比,黄海海域更适合发展海洋牧场的自然原因是( )
①海域面积更广阔,养殖空间大②受冬季风影响小,水温季节变化小
③大陆架坡度更平缓,利于设施建设④入海河流多,带来丰富营养物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现代化海洋牧场平台只需4人就可完成所有养殖工作,主要得益于( )
①海洋生物自动投喂技术②卫星遥感监测系统③传统人工捕捞经验④智能水质监测设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填空题
8.海洋生态保护
(1)我国海洋过度的开发利用已导致 、 等问题。
(2)在近海地区,需要进一步优化资源开发利用并注重 。
9.海洋对生产的影响
(1)海洋空间包括 、海上、海中和海底等区域。海洋空间资源主要用于 、港口建设、临港工业、海底通信等方面。
(2)海洋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 资源。海滨游览胜地、海洋公园以及海底观光旅游等的开发,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 业的发展
(3)海洋中蕴含着丰富的 资源。自古以来,海洋生物就是人类食物的重要来源。随着科技的发展,海洋生物还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医药原料和 原料。
(4) 海洋、利用海洋,是当今世界沿海国家的 选择。
【自我评价】
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 评价目的
优 良 中
课前 我能做到认真预习,完成导学案内容 能否积极主动学习
我能积极与同学讨论完成探究题目 能否善于合作
课中 我能认真听老师发言,听同学们发言 能否认真专注
我能主动指出同学的错误,并改正 能否敢于否定
遇到问题时,我能积极主动举手 能否主动参与
发言时,我声音洪亮,自信 能否清晰表达
我能认真完成课堂笔记,并订正学案 培养总结能力
我整堂课得到老师表扬和鼓励 能否欣赏自我
课后 我善于反思,能自主复习和背诵 能否进行反思
我能及时解决课堂遗留问题 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地理学科
3.4《海洋资源》导学案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新课标要求】
了解海洋资源是有限的,以及我国海洋资源的种类及储量;
知道我国海洋资源的分布特点;
运用实例,说出我国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对海洋开发方式的转变;
培养读图分析能力和信息、资料的搜集、整理、交流的能力。
【学习目标】
人地协调:认识海洋资源的重要性和有限性,树立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的意识,促进人地协调发展。
综合思维:分析我国海洋资源的特点、开发利用现状和面临的问题,理解海洋资源与人类活动、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区域认知:能够说出我国海洋资源的主要类型和分布,了解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区域差异。
地理实践力:学会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分析我国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提出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建议。
【重难点】
重点:海洋资源的分布特征。
难点:海洋资源分布特征及海洋资源的开发。
【课前预习——你相当可以】
活动一:读P75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是海洋大国,海域辽阔,自然条件优越,海洋资源 十分丰富 。
2.我国最开始对海洋的开发是在 渔业 和 盐业 。
活动二:读P75,图 3.21 中国近海主要盐场、渔场和油气田的分布,回答下列问题。
1.渔场主要分布在 近海 。
2.盐场主要分布在 渤海湾 、 台湾 。
3.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 渤海 、 南海 北部的大陆架。
活动三:读P76-77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1.海上交通运输网络是由 沿海港口 和 海运航线 构成的。
2.我国进出口货物大部分是由 海运 完成的,占比高达 95% 。
活动四:读P77,图3.24 中国沿海地区的港口群,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沿海钢构众多,形成了 环渤海 、 长江三角洲 、 东南沿海 、 珠江三角洲 、
西南沿海 五大港口群。
2.目前我国的货物吞吐量居世界 首位 。
活动五:读P78-79,图3.26 中国未来海洋资源重点开发领域,回答下列问题。
1.过度开发给海洋带来了 资源锐减 、 环境压力增大 等问题。
2.开发方式的转变从 近海 走向 远洋 、从 浅海 走向 深海 。
3. 深海 和 远洋 地区的开发不能超过自然环境的承受能力。
【课中探究——和小伙伴一起】
探究一:中国的主要盐场和渔场
中国主要渔场很多,其中的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海沿岸渔场、北部湾渔场由于产量高,被称为中国的四大渔场。
浙江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乌贼四大经济鱼类的主产区,涵盖嵊山渔场等八大作业区,被列为全球四大渔场之一。
中国沿海有着非常丰富的海盐资源。中国的3大盐场,三大盐场是中国主要的海盐生产基地,包括长芦盐场、布袋盐场和莺歌海盐场
总体特征:渔场和盐场数量 多 ,分布范围 广 。
探究二:中国主要的海上油气田
中国海油勘探开发部副总经理张伟介绍,截至目前,我国共有海上油气田160余个,生产设施超360座,已建成渤海3000万吨级、南海东部2000万吨级两个大型油气生产基地,海洋油气产量不断攀升,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
据了解,过去五年,我国海上先后发现6个亿吨级油气田,累计国内新增石油探明地质储量超14亿吨、新增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超6500亿立方米,海洋石油增产量占全国石油总增量的60%以上。
渤海油田是中国最大的海上油田,2010年渤海油田油气产量达到3000万吨,占中国海油国内总产量的60%,也是原油产量仅次于大庆油田的全国第二大油田。2022年3月14日,渤海油田累产油气当量超5亿吨,年油气产量保持稳步上升趋势。
另外还有东海油田和南海油田
油气田数量 多 ,规模 大 。
探究三:分析我国目前对海洋资源开发的方式
海洋是支撑未来发展的资源宝库和战略空间,我国是海洋大国,利用好、保护好海洋资源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党的二十大作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7月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加强海洋和海岸带国土空间管控。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资源开发保护的重要论述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以科学方案和务实行动不断强化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治理,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蓝色动力,为建设海洋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海洋开发应以自然环境的 承载能力 为主。
发展海洋经济的同时,要注重 海洋保护 。
【重难点突破——加油加油,你能行!】
突破一:认识我国沿海盐场与气候的关系
温度:高温有助于海水的蒸发,增加盐的浓缩程度。长芦盐场和布袋盐场的气温条件都非常适合晒盐,尤其是在春季和夏季。
降水:降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晒盐的效果。长芦盐场在夏季降水较多,湿度大,不利于晒盐,而布袋盐场则在冬季干燥少雨,适合晒盐。
日照:充足的日照是晒盐的关键因素之一。阳光强烈的地区,如布袋盐场,能够有效促进海水的蒸发。
风速:风速的增加有助于加速水分的蒸发,进一步提高盐的生产效率。盐民们善于利用这些气象要素,积累了丰富的晒盐经验。
总结盐场的有利条件:
①气温高, 蒸发 旺盛。
②降水 少 ,水源注入少。。
③日照时间 充足 ,加大蒸发。
④风速 快 ,加速水分蒸发。
【随堂检测】
1.我国发展海洋牧场的主要优势是( )
A.草原面积广,畜牧业发展基础好 B.陆地面积辽阔,东西跨度大
C.地形复杂多样,利于发展多种经营 D.海域辽阔,适宜多种海洋生物生长
【答案】D
【详解】草原面积广属于陆地畜牧业基础,与海洋牧场无关,A错误;陆地面积辽阔主要影响陆地经济,与海洋牧场关联不大,B错误;地形复杂多样属于陆地农业发展条件,与海洋牧场无直接关系,C错误;海域辽阔且适宜海洋生物生长,为海洋牧场提供必要资源与空间,D正确。故选D。
2.我国每年在南海、东海、黄海和渤海海域实行休渔制度。其目的是为了( )
A.发展生态旅游 B.提高鱼类产量 C.保护海洋生态 D.发展海洋能源
【答案】C
【详解】发展生态旅游并不是休渔制度的主要目的,休渔制度主要聚焦于海洋生物资源和生态方面,A错误。提高鱼类产量是休渔制度可能带来的一个结果,但不是其根本目的,休渔制度本质上是为了保护海洋生态平衡,B错误。休渔制度可以让海洋生物有足够的时间繁殖、生长,避免过度捕捞导致物种减少、生态失衡,从而保护海洋生态,C正确。发展海洋能源与休渔制度没有直接关系,休渔制度主要针对的是海洋渔业资源和生态,D错误。故选C。
2024年6月8日是第16个世界海洋日。我国是海洋大国,加快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强国建设是我们的历史使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我国海洋国土,我们应该树立( )观点。
①开发海洋资源也要保护海洋环境 ②海洋辽阔,互相联通,人类活动不会影响海洋
③海洋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以任意开发 ④人类与海洋和谐相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4.下列关于我国海洋国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渤海和台湾海峡是我国的内海
B.我国近海海域自北向南依次是渤海、东海、黄海、南海
C.我国大陆海岸线长2.2万多千米
D.海洋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答案】3.D 4.D
【解析】3.根据所学分析可知,海洋的资源十分丰富,可以为人类提供多种资源,也要保护海洋环境,①正确;海洋辽阔,互相联通,人类活动也会影响,②错误;海洋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是不能可以任意开发,会对海洋环境的破坏,人类与海洋和谐相处,③错误,④正确;综上,①④正确,故选D。
4.根据所学可知,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A错误;我国近海海域自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B错误;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万多千米,C错误;海洋有丰富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维持着全球的生态平衡,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D正确;故选D。
2023年11月,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在深圳举办,海洋牧场经济备受关注。海洋牧场是指在一定海域内,采用规模化渔业设施,利用自然的海洋生态环境,像在陆地放牧牛羊一样,对鱼、虾、贝、藻等海洋资源进行有计划和有目的的海上放养。每个海洋牧场配备一个现代化平台,平台只需4人就可完成所有养殖工作。如图是我国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在四大海域的分布图。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5.我国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在四大海域的分布图中可以看出,南海海域的示范区集中分布在( )
A.海南岛东部沿海 B.北部湾沿岸 C.南海中部深海区 D.南沙群岛海域
6.与渤海相比,黄海海域更适合发展海洋牧场的自然原因是( )
①海域面积更广阔,养殖空间大②受冬季风影响小,水温季节变化小
③大陆架坡度更平缓,利于设施建设④入海河流多,带来丰富营养物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现代化海洋牧场平台只需4人就可完成所有养殖工作,主要得益于( )
①海洋生物自动投喂技术②卫星遥感监测系统③传统人工捕捞经验④智能水质监测设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5.A 6.A 7.B
【解析】5.读图南海海域海洋牧场示范区主要集中在海南岛的东部,台湾岛的南部,有12处,A正确;北部湾沿岸在海南岛的西部,海洋牧场少,B错误;南海中部深海区和南沙群岛海域海洋牧场少,CD错误,故选A。
6.相比较渤海,黄海海域面积大,提供更大的养殖空间,有利于海洋牧场的规模化养殖,①正确;黄海纬度低,且受山东半岛的影响大,阻挡冬季风,水温季节变化小,为海洋生物提供稳定的生长环境,②正确;渤海和黄海大陆架相差不大,③错误;渤海附近入海的河流更多,④错误,BCD错误,故选A。
7.根据材料每个海洋牧场配备一个现代化平台,平台只需4人就可完成所有养殖工作,因为其采用了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自动投喂技术减少了人工投喂的需求,①正确;卫星遥感检测系统实现了远程监控,降低了人力成本,②正确;智能水质监测设备,替代了人工水质监测,保障养殖的水质,④正确;传统人工捕捞需要大量劳动力,③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
二、填空题
8.海洋生态保护
(1)我国海洋过度的开发利用已导致 、 等问题。
(2)在近海地区,需要进一步优化资源开发利用并注重 。
【答案】(1) 近海资源锐减 环境压力增大
(2)生态保护
【详解】(1)我国在海洋开发利用过程中,由于过度开发,对近海资源造成了较大消耗,使得近海资源锐减;同时,开发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等问题,也让海洋环境压力增大,如海洋污染、生态破坏等情况日益凸显。
(2)在近海地区,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紧密相关。为了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进一步优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必须注重生态保护,这样才能平衡海洋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保障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
9.海洋对生产的影响
(1)海洋空间包括 、海上、海中和海底等区域。海洋空间资源主要用于 、港口建设、临港工业、海底通信等方面。
(2)海洋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 资源。海滨游览胜地、海洋公园以及海底观光旅游等的开发,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 业的发展
(3)海洋中蕴含着丰富的 资源。自古以来,海洋生物就是人类食物的重要来源。随着科技的发展,海洋生物还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医药原料和 原料。
(4) 海洋、利用海洋,是当今世界沿海国家的 选择。
【答案】(1) 海岸 海洋运输
(2) 旅游 旅游
(3) 生物 工业
(4) 开发 战略
【详解】(1)海洋空间包括海岸、海上、海中和海底等区域,海岸是海洋与陆地的交界地带; 海洋空间资源主要用于海洋运输、港口建设、临港工业、海底通信等方面,海洋运输是利用海洋空间进行货物、人员运输的重要方式。
(2)海洋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海滨、海洋公园等都是海洋旅游资源的体现; 这些旅游资源的开发,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海洋旅游已成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3)海洋中蕴含着丰富的生物资源,海洋生物种类繁多; 随着科技发展,海洋生物还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医药原料和工业原料,在医药、化工等工业领域有广泛应用。
(4)开发海洋、利用海洋,是当今世界沿海国家的重要行动;这是沿海国家的战略选择,海洋开发关乎国家资源获取、经济发展等长远战略利益。
【自我评价】
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 评价目的
优 良 中
课前 我能做到认真预习,完成导学案内容 能否积极主动学习
我能积极与同学讨论完成探究题目 能否善于合作
课中 我能认真听老师发言,听同学们发言 能否认真专注
我能主动指出同学的错误,并改正 能否敢于否定
遇到问题时,我能积极主动举手 能否主动参与
发言时,我声音洪亮,自信 能否清晰表达
我能认真完成课堂笔记,并订正学案 培养总结能力
我整堂课得到老师表扬和鼓励 能否欣赏自我
课后 我善于反思,能自主复习和背诵 能否进行反思
我能及时解决课堂遗留问题 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59张PPT)
人教版地理(新教材)八年级上册
第四节 海洋资源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核心素养
综合思维
分析我国海洋资源的特点、开发利用现状和面临的问题,理解海洋资源与人类活动、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区域认知
能够说出我国海洋资源的主要类型和分布,了解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区域差异。
地理实践力
学会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分析我国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提出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建议。
人地协调观
认识海洋资源的重要性和有限性,树立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的意识,促进人地协调发展。
同学们,今天我们不当地理学家,我们来当一回‘海洋侦探’。我们的任务是,侦破关于‘蓝色宝藏’的大案,这片覆盖地球71%的蓝色区域,究竟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财富?”
课堂导入
00
01
海洋资源
目 录
02
海上交通
04
思维导图
05
随堂检测
03
海洋开发
从鱼盐之利到综合开发
Part
01
煤
石油
天然气
海洋资源
01
认识海洋资源——矿物资源
海鱼
贝类
虾
认识海洋资源——生物资源
海洋资源
01
海盐
潮汐能
波浪能
认识海洋资源——化学和动力资源
海洋资源
01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域
辽阔,自然条件优越,海洋资源
十分丰富
海洋资源
01
中国海域面积
约300万平方千米
活动:阅读课本P75,想一想我国海洋资源开发最早在什么领域?
渔之
盐利
食不厌精
脍不厌细
"白色的黄金"
海洋资源
01
活动:阅读课本P75,结合右图,找出我国渔场的分布特征。
渔场主要分布在我国近海
中国主要渔场很多,其中的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海沿岸渔场、北部湾渔场由于产量高,被称为中国的四大渔场。
海洋资源
01
我国第一大渔场
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乌贼四大经济鱼类的主产区,涵盖嵊山渔场等八大作业区,被列为全球四大渔场之一。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海鱼、海盐生产国和消费国
2023年,中国的海洋捕捞总量为1306.56万吨,其中近海捕捞约为1074.33万吨。
2023年,中国人均海鲜消费量达到32.82公斤/年,约为4594万吨,
海洋资源
01
我国大力发展海水养殖
海洋资源
01
海洋资源
01
活动:思考海水养殖的好处是什么?
保障海产品的消费
渔业资源得到恢复与保护
活动:阅读课本P76,结合右图,找出我国盐场的分布特征。
盐场主要分布在我国渤海湾
三大盐场是中国主要的海盐生产基地,包括长芦盐场、布袋盐场和莺歌海盐场
海洋资源
01
我国第一大盐场
我国海盐产量最大的盐场,产量占全国海盐总产量的四分之一。
我国主要采用晒盐的方法生产海盐,即把海水引入盐池,经过自然蒸发将海水中的盐提取出来。晒盐需要降水少、蒸发强的气候条件。阅读图 3.21,认识我国沿海地区盐场与气候的关系。
活动:认识我国沿海盐场与气候的关系
海洋资源
01
活动:认识我国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分布
1. 渤海沿岸的长芦盐场是我国最大的海盐盐场,最适宜的晒盐时段为晚春到初夏。从气温、降水等方面,分析这个时段晒盐的综合优势。
晚春到初夏,渤海沿岸地区气温较高,海水蒸发速度快;
同时降水相对较少,雨水对盐池内海水盐分稀释作用弱,有利于晒盐。
海洋资源
01
种类及分布
01
活动:认识我国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分布
2. 台湾岛西南沿海的布袋盐场是台湾省最大的盐场。对照中国地形图,从地形对降水影响的角度,分析布袋盐场能够晒盐的气候条件。
位于台湾岛西南沿海,处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蒸发大。
东南季风
布袋盐场
活动:阅读课本P76,结合右图,分析我国目前对海洋资源开发的方式。
油气分布在渤海和南海北部的大陆架
海洋资源
01
截至目前,我国共有海上油气田160余个,生产设施超360座,已建成渤海3000万吨级、南海东部2000万吨级两个大型油气生产基地。
我国第一大海上油气田
渤海油田是中国海上最大的油田,也是全国第一大原油生产基地。
活动:阅读课本P76,分析我国目前对海洋资源开发的方式。
海洋资源
01
目前,我国海洋能开发的重点是潮流能和波浪能。潮流能主要是利用海水的水平流动,来推动发电机工作。而波浪能是利用海洋波浪能量,由波浪带动发电装置发电,实现机械能转化电能。
海上交通
Part
02
中国海洋空间是海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至今,海洋空间都被人类用作行舟楫之便的运输通道。
海上交通
02
活动:总结海上交通的组成部分。
由港口和海运航线组成的海上交通运输网络
海上交通
02
活动:总结海上交通的重要性
我国通过海运航线连接世界主要沿海港口
目前,我国的进出口货物近95%是由海运完成的。
活动:阅读课本P77,结合右图,想一想海上运输的中转站是什么?
沿海港口
我国沿海港口众多,形成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西南沿海五大港口群
海上交通
02
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位居世界首位
我国最大的港口
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中部、长江入海口南岸,是中国沿海最大的港口和对外贸易基地,也是全国性的多功能枢纽港。
港口年吞吐量的世界排名是反映港口国际地位的一个重要指标。上海港是我国第一个进入世界年吞吐量排名前十的港口。以上海港为例,认识我国港口国际地位的提升
活动:认识我国港口国际地位的提升
矿产消耗情况
02
1. 阅读图 3.25,分别描述上海港与鹿特丹港的年吞吐量和世界排名的变化
上海港:1980-2010年吞吐量不断增长,排名上升至世界第一
上海港:2010年-2020年,排名下降至第二。
港口年吞吐量的世界排名是反映港口国际地位的一个重要指标。上海港是我国第一个进入世界年吞吐量排名前十的港口。以上海港为例,认识我国港口国际地位的提升
活动:认识我国港口国际地位的提升
矿产消耗情况
02
1. 阅读图 3.25,分别描述上海港与鹿特丹港的年吞吐量和世界排名的变化
鹿特丹港港:吞吐量稳定,排名一直下降
活动:认识我国港口国际地位的提升
矿产消耗情况
02
3. 查阅相关资料,找出最近一年中,我国进入世界港口年吞吐量排名前十位的港口,并参照教材第77页图3.24分别找到其所属港口群。
上海港—所属港口群:长江三角洲港口群。
宁波舟山港—所属港口群:长江三角洲港口群。
深圳港—所属港口群:珠江三角洲港口群。
青岛港—所属港口群:环渤海港口群。
广州港—所属港口群:珠江三角洲港口群。
活动:认识我国港口国际地位的提升
矿产消耗情况
02
2. 结合上海港与长江“黄金水道”的位置关系,说明上海港成为国际枢纽港的有利条件。
上海港位于长江入海口,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可实现江海联运,能够有效集散长江流域广大地区的货物
长江流域经济发达、人口众多、流域面积广阔、货源充足,为上海港提供了大量的货物运输需求,助力其成为国际枢纽港
海洋开发
Part
03
海洋开发
03
活动:思考我国目前对海洋的开发都有哪些?
迄今为止,我国海洋开发利用活动主要分布在近海,截至2024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达9.46万亿元,涵盖海上油气开发、可再生能源利用、海水淡化等关键技术领域。
近海资源锐减
近年来,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世界渔业生产的发展速度很快,很多渔区产生了过量捕鱼的现象,捕获的海洋生物已经超过生态系统能够平衡弥补的数量,会使整个海洋系统生态退化。
环境压力增大
近年来,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世界渔业生产的发展速度很快,很多渔区产生了过量捕鱼的现象,捕获的海洋生物已经超过生态系统能够平衡弥补的数量,会使整个海洋系统生态退化。
海洋开发
03
从近海走向远洋
从浅海走向深海
活动:了解我国海洋资源开发方式的转变
需要优先注重生态保护,非必要不开发。
海洋开发
03
Ⅰ近海开发
活动:了解我国海洋资源开发方式的转变
优化资源的综合利用,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海洋牧场”,以及近海风力发电、潮汐发电等。
重点加强油气资源等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开发。
海洋开发
03
Ⅱ深海开发
活动:了解我国海洋资源开发方式的转变
加强深海油气资源开发。我国海上油气资源前景广阔,南海的天然气约 50%蕴藏在深海海域。
图为我国自主研制的“深海一号”钻探平台,是由中国自主研发建造的全球首座10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它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勘探进入 1 500 米的“超深水时代”,
适度利用远洋渔业资源和海底矿产资源
海洋开发
03
Ⅲ远洋开发
活动:了解我国海洋资源开发方式的转变
加开发世界大洋海底矿产。图为我国自主设计、制造的“海洋地质十号”综合地质调查船,它能够帮助科学家更深入地了解世界海洋地质、海底矿产资源等
海洋开发
03
深海和远洋地区的开发不能超过自然环境的承受能力
海洋里的淡水区
战略意义极大
海洋开发
03
海水养殖在给人类供给更多食物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海洋环境的污染与破坏。以下 9 种观点代表了对海水养殖与海洋环境保护关系的不同看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活动:讨论海水养殖与海洋环境保护的关系
海洋开发
03
(1)海洋生产能力有限,不能为满足消费而破坏海洋环境。
(2)为保护环境,海水养殖越少越好。
(3)养殖难免破坏环境,但每人都少消费一点,就能减少破坏。
(4)海水养殖污染环境,即使不吃鱼也要坚决停止养殖。
(5)增加养殖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付出点环境代价可以接受。
(6)可通过不断发展环境友好的海水养殖技术满足消费的增长,不必限制养殖。
(7)为生产更多海产品,即使环境代价很大,也是养殖越多越好。
(8)要满足人们对海产品的合理需求,但要在环境允许的范围内适度养殖。
(9)海水养殖能减少对野生鱼类的过度捕捞,也具有对保护环境有利的一面
海水养殖在给人类供给更多食物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海洋环境的污染与破坏。以下 9 种观点代表了对海水养殖与海洋环境保护关系的不同看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活动:讨论海水养殖与海洋环境保护的关系
1. 图 3.28 中,顶端与底端的观点分别为不顾环境的养殖与极端的环境保护,左侧的观点较右侧的观点更强调保障消费。参照图中已填入编号的观点,按养殖优先与环境保护优先、保障消费与限制消费的程度差异,将其余观点的编号填入图 3.28中的适当位置。
海洋开发
03
(7)
(3)
(6)
(1)
(9)
海水养殖在给人类供给更多食物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海洋环境的污染与破坏。以下 9 种观点代表了对海水养殖与海洋环境保护关系的不同看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活动:讨论海水养殖与海洋环境保护的关系
2. 在上述观点中,选择你认为最符合人地协调观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海洋开发
03
最符合人地协调观的观点是⑧
既考虑到了人类对海产品的需求,又强调在环境允许的范围内进行适度养殖,体现了对海洋环境的保护。避免了只追求经济效益而过度开发海洋资源导致环境破坏的情况.
分层作业
02
基础任务
绘制我国主要海域分布图,标注出渔场、盐场、石油天然气的主要分布地区。
实践拓展
对比美国的资源情况,了解两个世界大国的海洋资源的异同。
实践作业
调查一下,居住地附近的菜市场都有哪些海产品?
思维导图
Part
03
思维导图
04
海洋资源
海洋
资源
海洋开发
渔业——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盐场——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
五大港口群——环渤海、长三角、东南沿海、珠三角、西南沿海
海洋的综合开发——油气资源
最大港口——上海港
转变开发方式
从近海走向远洋
从浅海走向深海
最大海上油田——渤海油气田
海上
交通
资源匮乏、环境污染
近海生态保护为主
远海开发矿产资源
不能超过自然环境的承受能力
随堂检测
Part
04
1.海洋中最深的地形类型是( )
A.海盆 B.海沟 C.海岭 D.大陆坡
2.近年来,我国海洋产业发展较快,下列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措施,合理的是( )
①严禁在大陆架开采石油②大力开发海上风电
③利用滨海滩涂生产海盐④在南海实行伏季休渔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同陆地地形一样,海洋底部也是高低起伏,形态多样。图为海底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海底地形+海洋资源开发主题】
随堂检测
04
B
D
3.我国海洋资源开发方向
(1)迄今为止,我国海洋开发利用活动主要分布在 。
(2)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顺应世界海洋资源的开发趋势,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正从 走向 、从 走向 。
(3)在深海地区,需要重点加强油气资源等 的勘探与开发。在远洋地区,需要适度利用远洋 资源和 资源。
随堂检测
04
近海
近海
远洋
浅海
深海
矿产
渔业
海底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