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 快乐读书吧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 快乐读书吧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26 13:09: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三单元《快乐读书吧》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快乐读书吧”作为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独具特色的一个板块,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自主阅读能力。本册“快乐读书吧”旨在引导学生阅读中外民间故事,从“从前有座山”讲起,唤起学生更多的关于民间故事的记忆,激发阅读兴趣。需要注意的是,“快乐读书吧”并未给出具体的推荐书目,只是提示了学生可以去阅读中国、政洲、非洲等地区的民间故事。教师可根据本班同学的实际情况,选取篇幅、难度适合的文本进行推荐和教学。四年级第一学期学生已经学过神话,如《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等,并学习简要复述历史故事《西门豹治邺》《扁鹊治病》《纪昌学射》等;四年级第二学期学生学习过科普类汇编作品,如《琥珀》《飞向蓝天的恐龙》等。在此基础上,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故事的方法。因而在阅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而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又接触了大量的民间故事,在阅读时可以引导学生复述或有创造性地讲述故事,不要拘泥于分析故事的文字表述,让学生多表达、多展示、多体验,享受阅读的快乐,分享阅读的成果。
教学目标
1.产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能自主阅读中国、欧洲和非洲等地区的民间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2.能初步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感受故事中朴素的价值观。
3.能感受阅读民间故事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
重难点
1.产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能自主阅读中国、欧洲和非洲等地区的民间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2.能初步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感受故事中朴素的价值观。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初步感悟
(一)同学们,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民间故事”,除了课本上的民间故事,你还知道哪些?谁来讲一讲?
(二)这些故事你是怎么知道的?
预设:听大人们讲的、看书知道的……
总结:民间故事就是通过“你讲,我听;我讲,他听”的方式广为传播。如在遥远的非洲大地,大家会在闲暇的时候,让一个人来领唱优美的故事,听众则伴以合唱。就这样,民间故事一代代口耳相传,一直传到了现在。
(三)老师这儿也有个故事,想不想听?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的是什么故事呢?从前有座山……
(四)对,这就是语文书第 47 页《快乐读书吧》中的《从前有座山》。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快乐读书吧》。(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讲自己了解的民间故事,拉近学生与民间故事的心理距离。同时,追问这些故事是怎么知道的,揭示民间故事通过口耳相传传播这一主要方式。再通过老师讲故事环节,自然而然地 走进《快乐读书吧》。)
二、同类文本比较,感受相同特点
(一)民间故事作为一种口头艺术,它们都有一些相似的地方,读一组故事,试着找一找这些民间故事的共同点。
快速默读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 和《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对比《牛郎织女》,思考:它们有哪些共同点?
(二)对比阅读,自主探究
1.出示话题,自主选择。
话题一:梳理故事人物。
话题二:绘制故事情节。
话题三:探寻故事概况。
中国民间故事概况梳理单
故事名称 故事梗概 故事主题 感动之处 故事异同
相同 不同
《牛郎织女》
《白蛇传》
《梁祝》
《孟姜女》
注:比较故事异同可从故事的内容、人物、情节、表达等方面入手。
2.明确探究任务:比较阅读中国四大民间故事,根据选择的话题完成阅读学习单。
3.生汇报,统整故事信息。
预设:
(1)故事中的主人公都有困苦的遭遇,最后都战胜了种种困难,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2)故事中的主人公都是心地善良的人。
(3)故事中的主人公都有神奇的本领,或者都有“高人”相助。
(4)这些故事都是差不多的类型:先抑后扬,惩恶扬善。
(5) 民间故事充满幻想,文学味道很浓。同时,这样表达还具有现实意义,对当时的统治者和封建社会制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6)这些故事中有些重复的段落、类似的情节。
4.总结:通过对比四个故事,我们发现民间故事一般有固定的类型和重复的段落,这与民间故事口耳相传的特点有关,为了加深听众的印象,方便记忆,也便于传诵。民间故事寄托着人们朴素的愿望, 因此代表正义却弱小的主人公总是能够打败强大的对手;心地善良的穷苦人最终会丰衣足食,过上幸福的生活。
(设计意图:以表格为支点,让学生在快速阅读的过程中准确提炼信息、归类分析、自主整合;在学生深入阅读的过程中,引导他们通过对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主要内容的比较分析,寻找出隐含其中的规律——发展模式固定,拉近学生与民间故事的距离,使其对民间故事这一独特的文学体裁有了初步的感知与了解。学生由此懂得只要按照这样的情节发展模式,换一下主人公、阻碍人物等要素,自己也能创编民间故事。)
三、中外故事比较,探寻文化密码
其实,民间故事存在于世界上的每一 个角落,如我们所熟知的《列那狐的故事》 就是欧洲的民间故事。每个地方的民间故事都有它们独特的风格。广泛阅读世界各地的民间故事,你会领略世界各地的风土 人情,发现它们之间的异同点。
(一)整合异中之同
1.阅读《田螺姑娘》、《贝琳达与丑妖怪的故事》完成表格,说说你的发现。
篇目 所属地域 情节绳 神奇之处
2.预设:
(1)故事中的情节都有重复,而且反复的次数以“三”居多:有的是主人公破除了财主设置的三道难题,保护了自己和家人;有的是主人公经历了三次磨难,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有的是主人公与敌人斗争了三个回合,取得了胜利。
(2)民间故事中大多都可以找到神奇人物、神奇宝物、神奇法力……
3.师总结:民间故事是口头文学,讲故事的人希望听众记得住,而民 间又常把“三”作为具有可靠性的保险数字,便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三段式” ,中外民间故事大都采用三段式的情节设置。中国民间故事中大多都可以 找到神奇人物、神奇宝物、神奇法力……再迁移到欧洲民间故事和非洲民间故事,同样可以找到这些神奇元素。故事中的情节,往往需要借助这些元素来推动发展。神奇元素不仅增加了文本的趣味性,吸引了读者,而且孕育了美满的结局,弘扬了真善美,彰显了普通民众对幸福生活的渴求。
(设计意图:整合不同民间故事的相同之处,在对比中深入探究,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民间故 事文体特征的感知,提升对民间文化的理解; 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开阔思路,从各个角度、多个方面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全面地思 考问题,增强思维的广阔性。)
(二)发现同中之异
1.出示中国民间故事、欧洲民间故事、非洲民间故事的目录,看看有什么发现?
角色 主题 我的发现
中国民间故事 农民、猎人、樵夫 等劳动者
欧洲民间故事 国王、王子、公主、裁缝、士兵、巫婆、 仙女。
非洲民间故事 人物类、动物类
预设:
中国民间故事的主要人物是农民、猎人、樵夫 等劳动者,主题多是反映劳动人民渴望消灭恶势力,渴望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欧洲民间故事的主人公角色更广泛,有人、动物,甚至王子、公主、女巫等; 非洲民间故事中出现的动物有固定的形象,比如傲慢的狮子、狡诈的狼、粗暴的大象、机敏的野兔等。这些差异,是由不同地区的历史、环境、文化差异所导致的。
四、总结方法,深化阅读所得
引导学生回顾:通过对比阅读,自己读懂了什么?
预设:我知道作为一种口头艺术,民间故事一般有固定的类型和重复的段落。民间故事寄托这人们朴素的愿望,正义却弱小的主人公,有可能会打败强大的对手。心地善良的穷苦人,通过努力可以丰衣足食,过上幸福的生活。
我知道由于不同地区文化的差异性,各个国家的民间故事也有他们独特的风格,通过对比阅读,能过更深入地了解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探寻民间故事背后的文化密码。
五、作业布置
继续运用对比策略,阅读更多的中外民间故事,感受不同民间故事所蕴含的文化底蕴。
板书设计
《快乐读书吧》
中国民间故事 农民、猎人、樵夫 等劳动者
欧洲民间故事 国王、王子、公主、裁缝、士兵、巫婆、 仙女。
非洲民间故事 人物类、动物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