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 27 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学目标:
1语言运用.快速默读,借助小标题,知道课文回忆了鲁迅的哪几件事,理清结构。
2审美创造质疑阅读,抓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结合资料,丰富鲁迅形象。
3思维能力.借助相关资料,从不同视角更全面地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质疑阅读,抓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结合资料,丰富鲁迅形象。
教学难点:
借助相关资料,从不同视角更全面地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六年级上册语文书、收集的有关鲁迅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聊已有收获, 走进晚年鲁迅。(2分钟)
1.回顾鲁迅印象。同学们,还记得第八本单元的主题吗?是走近鲁迅。在《少年闰土》中,我们走近身处宅院的少年鲁迅,了解了少年鲁迅对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的向往;在《好的故事》里,走进44岁中年时期在黑暗的社会下生活的鲁迅,了解了中年鲁迅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2.本节课,我们将透过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继续走近晚年鲁迅,进一步丰富鲁迅形象。
3.齐读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师:在鲁迅先生去世九周年时,侄女周晔写了这一篇纪念他的文章。
4.了解周晔和鲁迅的关系。(出示ppt)
在周晔笔下,鲁迅又是怎样一个人呢?让我们走近文章去看一看!
知阅读任务,列小标题。(5分)
1.明确学习要求,齐读阅读提示。
2.师:五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了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1)回顾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老师说)
①集中注意力、不回读,连词成句读。
②带着问题读。
③边读边圈画关键词句。
这篇课文很长,我们要带着问题,用较快的速度,有目的地默读课文。
3.和以往的课文相比较,这篇课文的排列形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有空行)
4.默读课文,列小标题,理清事件。
出示学习要求:快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关于鲁迅的哪几件事,给每件事加一个小标题。
指名生分享小标题,学生补充不同意见,师适时贴板书。)(两个生)
师小结:看来列小标题是有法可循的,可以抓住关键信息,用“缩短文字法”列出小标题。我们就把这篇长长的文章读短了。以后进了中学,还会遇到更长的文章,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读。
5.发现段落关系,果因和倒叙
师:第一部分和后面几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果因)(倒叙)
师:这篇文章采用了倒叙的方法,我们以后在写文章谋篇布局的时候也可以用上这样的写法。
三、细读课文,感受鲁迅先生形象。(20分)
1.出示饼状图
师:课前,同学们根据阅读提示进行了自主学习,也提出了一些不理解的地方,老师看来预学单梳理了一下,同学们对笑谈碰壁这一件事,疑惑最多,特别不理解的是这句话“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我们就先来解决这个问题。
2.学习碰壁(幽默、乐观、坚强)
出示:
“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我望了他们半天才说。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
请学生读句子。思考:鲁迅先生为什么说“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结合收集的资料,说说“四周黑洞洞的”是指什么,“碰壁"又是指什么。
明确:“四周黑洞洞的”指当时社会的黑暗;“碰壁"指鲁迅先生在与反动派作斗争时屡遭挫折和迫害。
师出示资料,帮助学生理解。
鲁迅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再读句子。
小结:从鲁迅先生的语言描写中,感受到他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用幽默的话语暗示自己的身世遭遇,显示出他对困难和敌人的轻蔑,体现了他的自信与乐观的精神。
四、结合资料,丰富鲁迅先生形象
1.回顾感悟人物形象的方法
师:同学们,我们在四、五年级时,学习过感受人物时候要抓住关键句,分析文章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可以体会人物的性格品质。
师:课文中的鲁迅还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再去默读鲁迅的其他几件事情,勾画出最能体现鲁迅形象的语言、动作、神态,并做批注。
2.学生自主勾画关键词句,写批注。
3.指名全班分享,学生补充,生板书人物形象关键词。
小结:孩子们通过对鲁迅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体会到他对晚辈的关心,感受到他对黑暗的不满,以及乐观的斗争精神,感受到他的慈祥与率真,对贫苦人民的关心,难怪周晔在最后说道: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在人民大众心里是勇敢的战士,他更是我们中华民族所有人的导师!
五、拓展阅读,感受他人心中的鲁迅形象。
1.追悼会(5分)
1936年,55岁的鲁迅先生在上海的公寓里与世长辞。很多人前来追悼他,向他致敬,甚至失声痛哭。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
2.我想,如果有可能,我想有可能,被先生救助过的车夫会去现场吗?(会)。一定会。我想有可能。被先生关心过的女佣阿三会去现场吗?(会)。一定会。被先生曾经指导过的青年诗人臧克家会去现场吗?(会)。
阿三,请你说……
他永远是我的老师”,“我决不会忘记先生”,这是巴金对鲁迅的肺腑之言。《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是巴金所著文章,是追悼鲁迅先生的,读一读。出示文章。
19日下午3点。在万国殡仪馆举办遗体告别仪式之后,以巴金、萧军为首的16位名人,纷纷为其抬棺,北大校长蔡元培和国母宋庆龄,更是为其亲自扶灵,现场气氛凝重而悲痛,大家都沉浸在痛失民族脊梁的痛苦之中,一片呜咽声。
鲁迅先生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他关心劳苦大众、为别人想得多而为自己想得少,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正如诗人臧克家在《有的人》这首诗中所写的那样--(出示,生齐读)
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
3.师:鲁迅先生离开我们已经 88 多年了,但他的精神,一种可贵的鲁迅精神,引领着我们。他留给我们的又太多太多。以“鲁迅先生,有您,真好!”为开头,把你想对鲁迅先生说的话,写出来。
4.学生展示汇报。(2人)
小结:鲁迅先生有您真好!您的人格比你的作品更伟大,您是一个伟大的战士,你更是一个伟大的导师。你永远活在我们心里,活在全中国人民心里。
5.推荐阅读鲁迅文章,延伸心中鲁迅形象。
今天,我们走近了这样一位鲁迅,我们还要学习臧克家纪念鲁迅的诗歌《有的人》,等你上了初中还会学习他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小说《故乡》、《孔乙己》……
课下,我们就来读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相信你会有更深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