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地理学科
第四章 中国的主要资源
第一节 中国的农业(导学案)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新课标要求】
1.借助地图和相关资料,举例描述中国农业生产活动的分布,并用实例说明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目标】
1.了解农业的概念、农业的地位及主要农业部门。
2.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及主要成就和农业分布的地区差异。
3.掌握我国主要农作物和畜牧业的空间分布格局并简要分析原因。
4.初步理解农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和发展可持续农业的理念。
【重难点】
重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差异及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影响农业分布的因素。
难点:理解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如何共同影响农业的发展;树立“因地制宜”的农业发展观。
【课前预习——你相当可以】
活动一:阅读教材,完成下题。
在农田,人们种植庄稼;在牧场,人们放牧牲畜;在山野,人们植树造林;在水域,人们撒网捕鱼……这就是农业,一种直接利用土地、气候和水资源所从事的生产活动。
农业部门主要有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各地区应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状况,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趋于合理。在农业生产水平比较高的东部地区,建设了大量的高产稳产农田;在农业生产水平相对较低的中西部地区,培育了新的农业基地。
为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我国还建立了许多以出口创汇为主导的农产品基地。
随着城乡融合发展,传统农业得以改造升级,一些新型农业也蓬勃发展起来,如设施农业、观光农业……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田灌溉和农业机械化逐步普及,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农业高科技手段广泛应用于农产品育种,开发高产、优质、抗逆的新品种,不但增加了农产品产量,还改善了农产品品质。同时,储存、保鲜技术的运用,延长了农产品的储存时间,拓展了农产品的消费市场。
农作物主要包括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我国粮食作物以谷类、豆类、薯类作物为主。南方属水稻集中产区,北方属小麦集中产区,玉米、豆类、薯类的种植则相对分散。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等地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
新疆是我国长绒棉的主要产区。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重要的产棉区。华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油料作物中,油菜播种面积最广,长江流域是油菜主产区。花生种植较为普遍,但以山东、河南相对集中。糖料作物中,甘蔗性喜湿热,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以广西为最大产区,广东、云南亦生产较多。甜菜性喜温凉,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内蒙古等地。
饮料作物中,茶叶种植历史悠久,秦岭—淮河线以南的丘陵、山地为主要产茶区,福建、云南、浙江、四川、湖北等省是主要产茶区。
中国是世界畜牧业大国。我国的畜牧业分为牧区畜牧业和农耕区畜牧业两类。我国西部、北部草原辽阔,牧场宽广。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是我国四大牧区所在地,这里的牧场水草肥美,适宜放牧,畜牧业历史悠久。
我国东部、南部农耕区的畜牧业以畜禽饲养为主。农耕区饲料资源丰富,牲畜约占全国总数的80 %。四川、湖南、河南是我国商品生猪的主要产区。目前,我国农耕区畜禽饲养方式发生显著变化,由农户分散饲养向专业化集中饲养转变。
【课中探究——和小伙伴一起】
探究一:辨差异——为何“南稻北麦”?
(1)观察地图,指出水稻和小麦(冬小麦、春小麦)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区域。
水稻: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等地区。
小麦:冬小麦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黄土高原;春小麦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和西北地区。
(2)请从气候(热量、降水)角度,分析造成“南稻北麦”格局的主要原因。
南方(水稻区):位于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区,热量充足(气温高,生长期长),降水丰沛,水热组合好,非常适合喜温喜湿的水稻生长。北方(小麦区):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热量相对不足,降水较少。小麦耐寒、耐旱,适应北方的气候条件。其中,东北地区冬季严寒,小麦无法越冬,只能春天播种,故为春小麦。
探究二:识格局——为何“东耕西牧”?
(1)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农业生产类型有何显著差异?
差异:我国东部地区以种植业为主,西部地区以畜牧业为主。
造成这种差异的主导自然因素是什么?请结合地图信息说明理由。
主导因素与理由:主导自然因素是降水。我国东部地区位于季风区,降水丰富(多在400毫米以上),水源充足,适宜农作物生长,因此发展种植业。而西部地区深居内陆,属于非季风区,降水稀少(多在400毫米以下),气候干旱,草原辽阔,不适宜大规模耕作,但适合发展畜牧业。
【重难点突破——加油加油,你能行!】
突破一:析案例——科技如何“点土成金”?
新疆是世界优质棉花产区,但当地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是典型的干旱区。你认为在新疆干旱的自然条件下,发展棉花种植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或生活经验,说一说科技是如何帮助新疆克服自然劣势,成为“中国棉仓”的?(提示:可从水源、品种、管理等方面思考)
最大挑战:水资源严重短缺。措施:①大力兴修水利工程,如坎儿井,并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水资源。②培育和推广耐旱、耐盐碱的优质棉花品种,提高作物在恶劣环境下的生存能力。③大规模采用机械化耕作、播种和采摘,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④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精准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实现农业的精细化管理。
突破二:重应用——如何“因地制宜”谋发展?
某村庄位于我国东南丘陵地区,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降水丰富,河流纵横。长期以来,村民主要在狭窄的河谷平原种植水稻。为促进乡村振兴,该村计划引入新的农业项目。
请你作为一名农业顾问,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为该村设计一个农业发展方案(除传统水稻种植外)。你的方案:建议发展林果业农业,如茶园、果园。理由:该村为东南丘陵地区,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排水良好。降水丰富,气候湿热,非常适合茶、柑橘、毛竹等经济林木的生长。发展立体农业,既可以利用山地资源,防止水土流失,又能提高经济效益,比单纯开垦耕地更符合“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随堂检测】
我国大豆种植历史悠久。下图为我国大豆主产区分布示意图及2013—2022年大豆产量、进口量及播种面积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大豆主产区主要分布在(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2.2013—2022年,我国大豆( )
A.产量翻了一倍 B.进口量持续下降 C.进口量远超产量 D.种植面积不断缩小
3.为确保我国大豆安全,我国应( )
A.培育优良品种,提高产量和品质 B.毁林开荒,扩大种植面积
C.使用农药化肥,减少虫害 D.加大进口,满足国内需求
【答案】1.A 2.C 3.A
【解析】1.读图可知,我国大豆主产区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北,400mm年等降水量以东的北方地区,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读图可知,2013年我国大豆产量超过了1000万吨,2022年我国的大豆产量为2000万吨,产量没有翻一倍,A错误;大豆进口量呈波动式上升,B错误;进口量大大超过了产量,C正确;大豆的播种面积呈现波动式上升,D错误。故选C。
3.为确保我国大豆安全,我国应该增加科技投入,培育优质大豆品种,提高大豆的单产量,进而提高大豆的总产量,A正确;盲目毁林开荒,扩大种植面积,会破坏生态环境,不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B错误;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不利于保护大豆产品的品质,同时也危害人民健康安全,C错误;过度依赖进口大豆,会影响我国粮食安全,D错误。故选A。
【点睛】在中国地图上,按照秦岭-淮河线、400mm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把中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江苏、青海两省通过东西部协作,启动草莓苗的“东苗西育”。即江苏依托科技优势,培养出草莓新品种,再运到青海繁育成草莓生产苗。繁育过程在冷凉温度下进行最为适宜。下图示意我国草莓主要产区分布图及江苏南京、青海西宁气候资料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我国草莓主要产地分布在( )
A.半干旱地区 B.地势第一级阶梯
C.季风气候区 D.秦岭-淮河以北
5.青海适合草莓种苗培育的优势气候条件是( )
A.海拔较高,气候温凉 B.深居内陆,气候干旱
C.地形复杂,气候多样 D.纬度较低,气候湿热
6.“东苗西育”的实现最主要得益于( )
A.劳动力数量增加 B.消费市场的扩大
C.区域间优势互补 D.水资源东多西少
【答案】4.C 5.A 6.C
【解析】4.半干旱地区降水较少,从图中可以看到我国草莓主要产区并非集中在半干旱地区,A错误;地势第一级阶梯主要是青藏高原地区,图中显示草莓主要产区不在地势第一级阶梯,B错误;我国季风气候区包括东部季风区,从图中草莓主要产区的分布来看,大多位于我国东部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区;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适合草莓生长,C正确;从图中能看到我国南方地区也有草莓产区,并非都在秦岭-淮河以北,D错误。故选C。
5.材料中提到草莓繁育过程在冷凉温度下进行最为适宜。青海位于青藏高原,海拔较高,气候温凉,符合草莓种苗培育对冷凉气候的要求,A正确;气候干旱不利于草莓种苗的培育,草莓生长需要一定的水分,B错误;地形复杂、气候多样不是青海适合草莓种苗培育的最主要优势气候条件,题目强调的是冷凉的气候,C错误;青海纬度并不低,且气候也不是湿热的,D错误。故选A。
6.“东苗西育”是江苏依托科技优势培育草莓新品种,青海利用冷凉的气候条件繁育生产苗;所以江苏的科技优势和青海的气候优势互补,实现了“东苗西育”,C正确;“东苗西育”主要不是依赖劳动力数量增加,A错误;消费市场扩大不是“东苗西育”实现的最主要原因,B错误;水资源东多西少与“东苗西育”的实现关系不大,“东苗西育”主要是科技和气候条件的互补,D错误。故选C。
【点睛】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等。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电商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增长、带动就业、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某知名电商平台联合多地政府开展“乡村好物云展销”活动,助力乡村特色农产品走向更广阔市场。结合以下信息,完成下列题目。
7.在“乡村好物云展销”活动中,海南省某直播间重点推销的特色农产品可能是( )
A.甜菜、核桃 B.葡萄、大枣 C.芒果、椰子 D.哈密瓜、枸杞
8.“乡村好物云展销”活动中销售的农产品,从产地到消费者手中,最常用的运输方式是( )
A.铁路运输 B.航空运输 C.水路运输 D.公路运输
9.如果政府要利用电商助力当地乡村振兴,你认为产生的积极影响有( )
①推动当地乡村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②促进当地乡村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
③拓宽当地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④吸引部分当地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7.C 8.D 9.C
【解析】7.海南为热带季风气候,盛产芒果、椰子等热带水果,C正确;甜菜是北方地区的糖料作物,葡萄和大枣主要产于温带干旱区(如新疆、华北),海南属热带,哈密瓜主产新疆,枸杞多产于西北干旱区,与海南无关,ABD错误;故选C。
8.“乡村好物云展销”活动中销售的农产品,从产地到消费者手中,最常用的运输方式是公路运输,灵活便捷,适合中小批量、短途或分散运输,能直达消费者,D正确;铁路运输适合大宗货物长途运输,但灵活性不足,A错误;航空运输成本高,多用于急需或高价值货物,普通农产品较少使用,B错误;水路运输受限于地理位置和速度,非沿海或沿江地区不适用,C错误;故选D。
9.政府要利用电商助力当地乡村振兴,积极影响有电商推动农业现代化(如订单农业、品牌化),拓宽销售渠道,直接增加农民收入,提供本地就业机会,吸引外出人员返乡,①③④正确,C正确;电商本身不直接促进生态优化,可能因生产扩张反增压力,②错误,ABD错误;故选C。
二、解答题
1.图1为“我国蓝莓主要产地分布图”,图2为“山东多年平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蓝莓主要分布在气候温凉、阳光充足、排水条件优越的地区。近年来,通过新品种培育,加上储存保鲜技术的运用及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延长了农产品的储存时间,实现错峰上市。山东省是我国水果生产和出口大省,悠久的种植历史和有力的政策扶持,均有利于新兴水果基地的开发和推广,并助力山东省打造成我国的“蓝莓之乡”。
(1)甲、乙、丙三产地中,最晚进入采摘期的是 产地,主要影响因素是 。
(2)丁产地位于我国的 (地形区),该地区海拔较 ,气候温凉,成为我国南方最适合蓝莓生长的地区。
(3)简述山东中东部地区种植蓝莓的有利条件。(自然和社会经济各答1点)
(4)为提高山东蓝莓产业的市场竞争力,请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 甲 纬度位置
(2) 云贵高原 高
(3)自然:温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凉、光照充足;地形以丘陵为主,排水条件优越。社会经济:悠久的种植历史和有力的政策扶持。
(4)产品深加工,增加蓝莓附加值;利用互联网,增加销售渠道;打造品牌,提高知名度。
【分析】本题以我国蓝莓主要产地分布图和山东多年平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为材料,涉及蓝莓的主要产地、种植的自然条件及提高山东省蓝莓产业的市场竞争力的建议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据材料可知,蓝莓主要分布在气候温凉、阳光充足、排水条件优越的地区。读图可知,图中甲、乙、丙产地中,最晚进入采摘期的是产地甲地,主要原因是该地纬度位置最高,气温相对最低,蓝莓成熟较晚,采摘最晚。纬度位置不同会导致气温差异,进而影响蓝莓的成熟时间,所以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
(2)读图可知,丁产地位于我国四大高原中的云贵高原。云贵高原海拔较高,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所以该地区海拔较高,气候温凉,适合蓝莓生长。
(3)自然条件:山东中东部地区为山东丘陵,地形以丘陵为主,地形有一定坡度,排水条件优越;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凉、光照充足,雨热同期,适合蓝莓生长;社会经济条件:山东省是我国水果生产和出口大省,水陆交通便利;有悠久的水果种植历史,为蓝莓种植提供了技术和经验基础;还有有力的政策扶持,助力蓝莓产业发展。
(4)为提高山东蓝莓产业的市场竞争力的建议如下:建立蓝莓栽培试验基地,支持引进配套栽培技术,增加蓝莓单产量;蓝莓进行深加工,如制作蓝莓酱、蓝莓干、蓝莓饮料等,能增加蓝莓的附加值,提高产品的经济效益;利用互联网平台,如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扩大蓝莓的销售范围,让更多消费者了解和购买山东蓝莓;打造山东蓝莓的特色品牌,提高品牌知名度,增强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吸引更多消费者。
【自我评价】
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 评价目的
优 良 中
课前 我能做到认真预习,完成导学案内容 能否积极主动学习
我能积极与同学讨论完成探究题目 能否善于合作
课中 我能认真听老师发言,听同学们发言 能否认真专注
我能主动指出同学的错误,并改正 能否敢于否定
遇到问题时,我能积极主动举手 能否主动参与
发言时,我声音洪亮,自信 能否清晰表达
我能认真完成课堂笔记,并订正学案 培养总结能力
我整堂课得到老师表扬和鼓励 能否欣赏自我
课后 我善于反思,能自主复习和背诵 能否进行反思
我能及时解决课堂遗留问题 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地理学科
第四章 中国的主要资源
第一节 中国的农业(导学案)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新课标要求】
1.借助地图和相关资料,举例描述中国农业生产活动的分布,并用实例说明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目标】
1.了解农业的概念、农业的地位及主要农业部门。
2.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及主要成就和农业分布的地区差异。
3.掌握我国主要农作物和畜牧业的空间分布格局并简要分析原因。
4.初步理解农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和发展可持续农业的理念。
【重难点】
重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差异及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影响农业分布的因素。
难点:理解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如何共同影响农业的发展;树立“因地制宜”的农业发展观。
【课前预习——你相当可以】
活动一:阅读教材,完成下题。
在农田,人们种植庄稼;在牧场,人们放牧牲畜;在山野,人们植树造林;在水域,人们撒网捕鱼……这就是农业,一种直接利用 、气候和 资源所从事的生产活动。
农业部门主要有 、畜牧业、 、渔业等。农业是国民经济的 产业。
各地区应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状况, 地发展农业。
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趋于 。在农业生产水平比较高的 地区,建设了大量的高产稳产农田;在农业生产水平相对较低的 地区,培育了新的农业基地。
为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我国还建立了许多以 为主导的农产品基地。
随着城乡融合发展,传统农业得以改造升级,一些新型农业也蓬勃发展起来,如 农业、观光农业……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田灌溉和农业 逐步普及,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农业高科技手段广泛应用于 ,开发高产、优质、抗逆的新品种,不但增加了农产品产量,还改善了农产品品质。同时, 的运用,延长了农产品的储存时间,拓展了农产品的消费市场。
农作物主要包括 和经济作物。我国粮食作物以 、豆类、薯类作物为主。南方属 集中产区,北方属 集中产区,玉米、豆类、薯类的种植则相对 。东北平原、 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盆地等地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
是我国长绒棉的主要产区。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重要的 。华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 作物生产基地。
油料作物中,油菜播种面积最广, 是油菜主产区。花生种植较为普遍,但以 、河南相对集中。糖料作物中, 性喜湿热,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以广西为最大产区,广东、云南亦生产较多。 性喜温凉,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内蒙古等地。
饮料作物中,茶叶种植历史悠久,秦岭—淮河线以南的 为主要产茶区,福建、云南、浙江、四川、湖北等省是主要产茶区。
中国是世界畜牧业大国。我国的畜牧业分为 和农耕区畜牧业两类。我国西部、北部草原辽阔,牧场宽广。 、新疆、 、青海是我国四大牧区所在地,这里的牧场水草肥美,适宜放牧,畜牧业历史悠久。
我国东部、南部农耕区的畜牧业以 为主。农耕区饲料资源丰富,牲畜约占全国总数的80 %。四川、湖南、河南是我国商品 的主要产区。目前,我国农耕区畜禽饲养方式发生显著变化,由农户分散饲养向 饲养转变。
【课中探究——和小伙伴一起】
探究一:辨差异——为何“南稻北麦”?
观察地图,指出水稻和小麦(冬小麦、春小麦)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区域。
(2)请从气候(热量、降水)角度,分析造成“南稻北麦”格局的主要原因。
探究二:识格局——为何“东耕西牧”?
(1)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农业生产类型有何显著差异?
造成这种差异的主导自然因素是什么?请结合地图信息说明理由。
【重难点突破——加油加油,你能行!】
突破一:析案例——科技如何“点土成金”?
新疆是世界优质棉花产区,但当地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是典型的干旱区。你认为在新疆干旱的自然条件下,发展棉花种植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或生活经验,说一说科技是如何帮助新疆克服自然劣势,成为“中国棉仓”的?(提示:可从水源、品种、管理等方面思考)
突破二:重应用——如何“因地制宜”谋发展?
某村庄位于我国东南丘陵地区,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降水丰富,河流纵横。长期以来,村民主要在狭窄的河谷平原种植水稻。为促进乡村振兴,该村计划引入新的农业项目。
请你作为一名农业顾问,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为该村设计一个农业发展方案(除传统水稻种植外)。你的方案:建议发展 。
理由:
【随堂检测】
我国大豆种植历史悠久。下图为我国大豆主产区分布示意图及2013—2022年大豆产量、进口量及播种面积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大豆主产区主要分布在(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2.2013—2022年,我国大豆( )
A.产量翻了一倍 B.进口量持续下降 C.进口量远超产量 D.种植面积不断缩小
3.为确保我国大豆安全,我国应( )
A.培育优良品种,提高产量和品质 B.毁林开荒,扩大种植面积
C.使用农药化肥,减少虫害 D.加大进口,满足国内需求
江苏、青海两省通过东西部协作,启动草莓苗的“东苗西育”。即江苏依托科技优势,培养出草莓新品种,再运到青海繁育成草莓生产苗。繁育过程在冷凉温度下进行最为适宜。下图示意我国草莓主要产区分布图及江苏南京、青海西宁气候资料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我国草莓主要产地分布在( )
A.半干旱地区 B.地势第一级阶梯
C.季风气候区 D.秦岭-淮河以北
5.青海适合草莓种苗培育的优势气候条件是( )
A.海拔较高,气候温凉 B.深居内陆,气候干旱
C.地形复杂,气候多样 D.纬度较低,气候湿热
6.“东苗西育”的实现最主要得益于( )
A.劳动力数量增加 B.消费市场的扩大
C.区域间优势互补 D.水资源东多西少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电商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增长、带动就业、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某知名电商平台联合多地政府开展“乡村好物云展销”活动,助力乡村特色农产品走向更广阔市场。结合以下信息,完成下列题目。
7.在“乡村好物云展销”活动中,海南省某直播间重点推销的特色农产品可能是( )
A.甜菜、核桃 B.葡萄、大枣 C.芒果、椰子 D.哈密瓜、枸杞
8.“乡村好物云展销”活动中销售的农产品,从产地到消费者手中,最常用的运输方式是( )
A.铁路运输 B.航空运输 C.水路运输 D.公路运输
9.如果政府要利用电商助力当地乡村振兴,你认为产生的积极影响有( )
①推动当地乡村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②促进当地乡村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
③拓宽当地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④吸引部分当地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解答题
1.图1为“我国蓝莓主要产地分布图”,图2为“山东多年平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蓝莓主要分布在气候温凉、阳光充足、排水条件优越的地区。近年来,通过新品种培育,加上储存保鲜技术的运用及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延长了农产品的储存时间,实现错峰上市。山东省是我国水果生产和出口大省,悠久的种植历史和有力的政策扶持,均有利于新兴水果基地的开发和推广,并助力山东省打造成我国的“蓝莓之乡”。
(1)甲、乙、丙三产地中,最晚进入采摘期的是 产地,主要影响因素是 。
(2)丁产地位于我国的 (地形区),该地区海拔较 ,气候温凉,成为我国南方最适合蓝莓生长的地区。
(3)简述山东中东部地区种植蓝莓的有利条件。(自然和社会经济各答1点)
为提高山东蓝莓产业的市场竞争力,请提出合理化建议。
【自我评价】
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 评价目的
优 良 中
课前 我能做到认真预习,完成导学案内容 能否积极主动学习
我能积极与同学讨论完成探究题目 能否善于合作
课中 我能认真听老师发言,听同学们发言 能否认真专注
我能主动指出同学的错误,并改正 能否敢于否定
遇到问题时,我能积极主动举手 能否主动参与
发言时,我声音洪亮,自信 能否清晰表达
我能认真完成课堂笔记,并订正学案 培养总结能力
我整堂课得到老师表扬和鼓励 能否欣赏自我
课后 我善于反思,能自主复习和背诵 能否进行反思
我能及时解决课堂遗留问题 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