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地理学科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二节 中国的矿产资源(导学案)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新课标要求】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等自然资源的主要特征,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认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
【学习目标】
1.了解矿产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2.掌握中国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并能在地图上准确指出煤、铁、石油、天然气等主要矿产分布区,理解中国矿产资源的基本特征。
3.从国家安全的高度,认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矿产资源的重要性及主要措施。
【重难点】
重点:我国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基本国情。
难点:辩证理解我国既是“资源大国”也是“资源小国”;矿产资源分布不均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课前预习——你相当可以】
活动一:阅读教材,完成下题。
,泛指一切埋藏在地下(或分布于地表),可供人类利用的天然矿物或岩石等。
,是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矿物或有用元素的集合体。
矿产资源大多属于 资源,储量有限。按其特点和用途,可分为 矿产、非金属矿产、 矿产等。目前,世界上广泛应用的矿产资源有80余种。
4.中国的矿产资源 ,矿种较为 。截至2022年底,我国已发现173种矿产,查明资源储量的有163种。
5.在已发现的矿产中,有煤、 、天然气、铀、地热等能源矿产13种,铁、锰、铜、铝、铅、锌等金属矿产59种, 、磷、硫、钾盐等非金属矿产95种,地下水、二氧化碳气等 矿产6种。
6. 地区分布 ,是中国已发现矿产资源分布的主要特点。
7. 我国的能源矿产主要分布在 、华北和 地区。 集中分布于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 多出产于黑龙江、山东、陕西、甘肃、新疆等地, 主要集中在新疆、陕西、四川等地。
8. 我国金属矿产分布 。 主要分布在辽宁、四川、内蒙古、河北和山西等地, 主要分布在广西、贵州、河南、山西等地, 主要分布在江西、湖南等地, 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湖南等地。
9. 我国非金属矿产分布呈现 的特点。 主要产地有云南、湖北、四川、贵州等, 以广东、安徽、四川、内蒙古等地相对集中, 多产于黑龙江、内蒙古、湖南等地。
10. 管道系统是我国建设的大型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之一,总里程超2万千米。
11. 中国矿产资源开发历史悠久,但传统的 开采导致 较大,易引发 、滑坡、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并造成不同程度的 。
12. 21世纪以来,我国坚持 的基本国策,采取一系列措施,推进矿产资源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在综合利用和 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课中探究——和小伙伴一起】
探究一:读图识分布——我国的矿产资源分布有何特点?
观察地图,结合你的预习,总结我国主要矿产资源(如煤、石油、天然气、铁、有色金属)在空间分布上有什么显著特点?请举例说明。
探究二:数据辨国情——为什么说中国既是“资源大国”又是“资源小国”?
我国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是名副其实的“资源大国”;但人均矿产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8%,又是“资源小国”。你如何理解这种矛盾现象?这反映了我国矿产资源怎样的基本国情?
【重难点突破——加油加油,你能行!】
突破一:格局析影响——矿产资源“分布不均”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哪些具体影响?
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北方,而主要工业区和能源消费地却在东部沿海。这种“北煤南运”的格局,以及“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工程,说明了矿产资源分布不均带来了什么影响?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应对?
突破二:案例谋出路——在矿产资源开发中,我们应如何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以“江西稀土开采”或“山西煤炭开采”为例,谈谈过去在矿产资源开发中出现了哪些问题?你认为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以实现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随堂检测】
生物柴油与太阳能、风能同属新能源,是以油料作物、野生油料植物、动物油脂、地沟油等为原料制成的柴油,在我国使用广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生物柴油( )
A.属于非可再生能源 B.使用范围小 C.安全风险大 D.对环境污染小
2.发展生物柴油产业将( )
A.缓解能源紧缺 B.增加煤炭消耗
C.增加餐饮企业成本 D.导致地沟油增多
“银东直流输电工程”(下图)西起宁夏宁武,东至山东胶州,全长1333千米,是我国西电东送的标志性工程之一。宁夏煤炭资源丰富,结合材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目前,宁夏输往东部地区的电力资源主要来于( )
A.水能发电 B.地热发电 C.火力发电 D.核能发电
4.“银东直流输电工程”对我国东部地区的重要意义表现为( )
A.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B.改善东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彻底解决东部地区环境问题
C.促进东部地区高耗能企业的发展,缓解东部地区就业压力 D.缓解东部地区能源需求压力,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陕西府谷县被誉为“世界镁都”。当地盛产炼镁所用的硅铁矿,附近的含镁白云石储量惊人,邻近的神府煤田提供了充足能源。这些优势推动了府谷镁业的兴起。通过技术革新,当地企业降低了成本,开发了新产品并拓宽销售渠道,获得市场高度认可,成为全球最大原镁产地。如图是陕西省府谷县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何以强,资源优“镁”。能够成为“世界镁都”的原因主要是府谷( )
A.镁矿资源丰富 B.煤炭资源丰富 C.硅铁矿丰富 D.市场广阔
6.何以先,创新为“镁”。有利于陕西镁业创新发展的做法是( )
A.联合高校组建新材料研究院 B.进一步提高煤炭在生产中的比例
C.拓展交通网,提高运输能力 D.改用其他材料替代镁金属
中缅油气管道包括原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可以使原油运输不经过马六甲海峡,从缅甸西南地区输送到中国。图是中缅油气管道工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中缅油气管道进入中国境内,首先经过的省级行政区是( )
A.云南省 B.贵州省 C.西藏自治区 D.广西壮族自治区
8.中缅油气管道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 )
A.终年高温多雨,气候湿热 B.高寒,缺氧,冻土面积广
C.平原广阔,占用耕地多 D.地形复杂,穿越河流多
9.中缅油气管道工程建设在经济层面对我国主要的影响是( )
A.改善基础设施 B.增加就业机会
C.降低油气运输成本 D.推动管道沿线的城市化进程
解答题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氢能是一种清洁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制取的氢气称为绿氢。2023年4月,我国首个绿氢长距离输送项目“西氢东送”工程正式启动。西氢东送管道工程起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终于北京燕山石化公司,是我国首条跨省区、大规模、长距离的纯氢输送管道。
材料二:“西氢东送”管道建成后,将替代京津冀地区现有的“灰氢”(用化石能源制氢),助力能源转型升级,实现碳达峰。
材料三:图为“西氢东送”示意图及乌兰察布市气象统计图。
(1)图中山脉①是 山脉,由图可知“西氢东送”工程线路地跨我国地势的 阶梯。
(2)乌兰察布市可利用 和 两种可再生能源制“绿氢”,其丰富的原因是 。(回答一种即可)
(3)“西氢东送”这一跨区域能源调配工程的实施对输入地的积极影响是 。
【自我评价】
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 评价目的
优 良 中
课前 我能做到认真预习,完成导学案内容 能否积极主动学习
我能积极与同学讨论完成探究题目 能否善于合作
课中 我能认真听老师发言,听同学们发言 能否认真专注
我能主动指出同学的错误,并改正 能否敢于否定
遇到问题时,我能积极主动举手 能否主动参与
发言时,我声音洪亮,自信 能否清晰表达
我能认真完成课堂笔记,并订正学案 培养总结能力
我整堂课得到老师表扬和鼓励 能否欣赏自我
课后 我善于反思,能自主复习和背诵 能否进行反思
我能及时解决课堂遗留问题 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地理学科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二节 中国的矿产资源(导学案)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新课标要求】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等自然资源的主要特征,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认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
【学习目标】
1.了解矿产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2.掌握中国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并能在地图上准确指出煤、铁、石油、天然气等主要矿产分布区,理解中国矿产资源的基本特征。
3.从国家安全的高度,认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矿产资源的重要性及主要措施。
【重难点】
重点:我国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基本国情。
难点:辩证理解我国既是“资源大国”也是“资源小国”;矿产资源分布不均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课前预习——你相当可以】
活动一:阅读教材,完成下题。
矿产,泛指一切埋藏在地下(或分布于地表),可供人类利用的天然矿物或岩石等。
矿产资源,是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矿物或有用元素的集合体。
矿产资源大多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储量有限。按其特点和用途,可分为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能源矿产等。目前,世界上广泛应用的矿产资源有80余种。
4.中国的矿产资源总量较大,矿种较为齐全。截至2022年底,我国已发现173种矿产,查明资源储量的有163种。
5.在已发现的矿产中,有煤、石油、天然气、铀、地热等能源矿产13种,铁、锰、铜、铝、铅、锌等金属矿产59种,石墨、磷、硫、钾盐等非金属矿产95种,地下水、二氧化碳气等水气矿产6种。
6. 地区分布不均衡,是中国已发现矿产资源分布的主要特点。
7. 我国的能源矿产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煤炭集中分布于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石油多出产于黑龙江、山东、陕西、甘肃、新疆等地,天然气主要集中在新疆、陕西、四川等地。
8. 我国金属矿产分布相对集中。铁矿主要分布在辽宁、四川、内蒙古、河北和山西等地,铝土矿主要分布在广西、贵州、河南、山西等地,钨矿主要分布在江西、湖南等地,锡矿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湖南等地。
9. 我国非金属矿产分布呈现南方多、北方少的特点。磷矿主要产地有云南、湖北、四川、贵州等,硫铁矿以广东、安徽、四川、内蒙古等地相对集中,石墨多产于黑龙江、内蒙古、湖南等地。
10. 西气东输管道系统是我国建设的大型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之一,总里程超2万千米。
11. 中国矿产资源开发历史悠久,但传统的粗放式开采导致资源浪费较大,易引发山体崩塌、滑坡、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并造成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
12. 21世纪以来,我国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采取一系列措施,推进矿产资源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在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课中探究——和小伙伴一起】
探究一:读图识分布——我国的矿产资源分布有何特点?
观察地图,结合你的预习,总结我国主要矿产资源(如煤、石油、天然气、铁、有色金属)在空间分布上有什么显著特点?请举例说明。
我国矿产资源分布具有 “分布广泛,但又相对集中” 的特点。煤炭:广泛分布于华北、西北地区,但又高度集中在山西、陕西、内蒙古三省区。石油、天然气:集中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铁矿主要分布在辽宁、四川、内蒙古、河北和山西等地。有色金属(如钨、锡、稀土):主要集中分布在南方地区。
探究二:数据辨国情——为什么说中国既是“资源大国”又是“资源小国”?
我国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是名副其实的“资源大国”;但人均矿产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8%,又是“资源小国”。你如何理解这种矛盾现象?这反映了我国矿产资源怎样的基本国情?
“资源大国”是指我国矿产资源总量丰富,种类较为齐全,这是我们的优势。“资源小国”是指由于人口基数巨大,导致人均资源占有量很低,这是我们的劣势。这二者并不矛盾,是从不同角度对我国资源状况的描述。这反映了我国矿产资源 “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不足” 的基本国情。
【重难点突破——加油加油,你能行!】
突破一:格局析影响——矿产资源“分布不均”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哪些具体影响?
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北方,而主要工业区和能源消费地却在东部沿海。这种“北煤南运”的格局,以及“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工程,说明了矿产资源分布不均带来了什么影响?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应对?
带来的影响:①加大了交通运输压力, 如“北煤南运”给铁路和海运带来了巨大压力。②增加了生产成本: 长距离的运输提升了能源和原材料的使用成本。③制约了区域均衡发展: 资源富集区可能沦为单一的原料输出地,而加工制造业集中在东部。
应对措施: 国家建设了“北煤南运” 铁路专线、“西气东输” 管道工程、“西电东送” 输电工程等一大批大型资源调配工程,以优化资源配置,保障区域协调发展。
突破二:案例谋出路——在矿产资源开发中,我们应如何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以“江西稀土开采”或“山西煤炭开采”为例,谈谈过去在矿产资源开发中出现了哪些问题?你认为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以实现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过去存在的问题:①资源浪费: “采富弃贫”、乱采滥挖,回收率低(如稀土)。②环境污染: 废水、废渣污染水源和土壤(如稀土矿的氨氮污染、煤矿的酸性水)。③地质灾害: 山体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地裂缝(如山西采空区)。
可持续利用的措施:① 完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非法开采。②推广绿色、高效的采选冶技术,提高资源回收率,开展共伴生矿的综合利用。③实行严格的环保标准,对矿区进行生态修复。④全社会倡导节约,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废旧金属回收利用。
【随堂检测】
生物柴油与太阳能、风能同属新能源,是以油料作物、野生油料植物、动物油脂、地沟油等为原料制成的柴油,在我国使用广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生物柴油( )
A.属于非可再生能源 B.使用范围小 C.安全风险大 D.对环境污染小
2.发展生物柴油产业将( )
A.缓解能源紧缺 B.增加煤炭消耗
C.增加餐饮企业成本 D.导致地沟油增多
【答案】1.D 2.A
【解析】1.生物柴油的原料(油料作物、地沟油等)可循环再生,属于可再生能源,A说法错误;题干明确“在我国使用广泛”,说明其应用范围较大,B说法错误;生物柴油作为清洁能源,燃烧稳定性较好,安全风险相对较低,C说法错误;生物柴油燃烧后污染物排放较少,对环境污染较小,D符合题意。故选D。
2.生物柴油属于新能源,发展该产业可增加能源供应,缓解能源紧缺问题,A符合题意;生物柴油替代传统化石能源,会减少煤炭等消耗,B说法错误;利用地沟油作原料可降低餐饮企业处理废油的成本,C说法错误;生物柴油产业促进地沟油回收利用,减少非法流通,不会导致地沟油增多,D说法错误。故选A。
“银东直流输电工程”(下图)西起宁夏宁武,东至山东胶州,全长1333千米,是我国西电东送的标志性工程之一。宁夏煤炭资源丰富,结合材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目前,宁夏输往东部地区的电力资源主要来于( )
A.水能发电 B.地热发电 C.火力发电 D.核能发电
4.“银东直流输电工程”对我国东部地区的重要意义表现为( )
A.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B.改善东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彻底解决东部地区环境问题
C.促进东部地区高耗能企业的发展,缓解东部地区就业压力 D.缓解东部地区能源需求压力,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答案】3.C 4.D
【解析】3.银东直流输电工程距离远,输电量大,宁夏地区煤炭资源丰富,火力发电量大,水资源缺乏,水能发电量小,风力发电投资较大,且 风力不稳定,核能发电技术要求高,可直接在东部安装,因此该段主要为火力发电,ABD错误,C正确,故选C。
4.西部地区资源丰富,东部地区能源缺乏,“银东直流输电工程”将西部地区能源输送到东部地区,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A错误;输电工程,减少东部地区煤炭的使用量,能改善东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缓解东部地区的环境问题和能源需求压力,促进东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但是不能解决环境问题,B错误,D正确;我国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控制高能耗企业的发展,缓解东部环境压力,C错误,故选D。
【点睛】西电东送的意义:对西部地区①将西部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②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③提供就业机会。④水利工程建设还有防洪、灌溉、航运、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 对东部 ①缓解东部能源紧缺的现状; ②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③减轻能源运输对铁路交通的运输压力;④减少环境污染。
陕西府谷县被誉为“世界镁都”。当地盛产炼镁所用的硅铁矿,附近的含镁白云石储量惊人,邻近的神府煤田提供了充足能源。这些优势推动了府谷镁业的兴起。通过技术革新,当地企业降低了成本,开发了新产品并拓宽销售渠道,获得市场高度认可,成为全球最大原镁产地。如图是陕西省府谷县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何以强,资源优“镁”。能够成为“世界镁都”的原因主要是府谷( )
A.镁矿资源丰富 B.煤炭资源丰富 C.硅铁矿丰富 D.市场广阔
6.何以先,创新为“镁”。有利于陕西镁业创新发展的做法是( )
A.联合高校组建新材料研究院 B.进一步提高煤炭在生产中的比例
C.拓展交通网,提高运输能力 D.改用其他材料替代镁金属
【答案】5.C 6.A
【解析】5.材料中提到“当地盛产炼镁所用的硅铁矿,附近的含镁白云石储量惊人”,这表明府谷县能够成为“世界镁都”的原因主要是硅铁矿丰富,C正确;镁矿资源丰富,与材料中关于府谷县镁矿相关资源状况的描述不相符,不是成为“世界镁都”的重要基础,A错误;煤炭资源丰富主要是提供能源,但不是成为“世界镁都”最关键的资源因素,B错误;市场广阔是发展的一个条件,但不是府谷能成为“世界镁都”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C。
6.可借助高校科研力量,加强镁业相关的技术研发和创新,推动镁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A正确;进一步提高煤炭在生产中的应用比例,不利于产业创新升级和绿色发展,且煤炭并非镁业创新的关键方向,B错误;拓展交通网,提高运输能力,主要是改善产业的基础设施条件,对创新发展的直接作用有限,C错误;改用其他材料替代镁金属,与镁业创新发展的方向相悖,不是促进镁业发展的措施,D错误。故选A。
【点睛】府谷县位于陕西省最北端,地处秦、晋、蒙接壤地带,与山西省河曲县、保德县隔河相望,北与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接壤,西南与神木市毗邻,素有“鸡鸣闻三省”之称。
中缅油气管道包括原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可以使原油运输不经过马六甲海峡,从缅甸西南地区输送到中国。图是中缅油气管道工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中缅油气管道进入中国境内,首先经过的省级行政区是( )
A.云南省 B.贵州省 C.西藏自治区 D.广西壮族自治区
8.中缅油气管道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 )
A.终年高温多雨,气候湿热 B.高寒,缺氧,冻土面积广
C.平原广阔,占用耕地多 D.地形复杂,穿越河流多
9.中缅油气管道工程建设在经济层面对我国主要的影响是( )
A.改善基础设施 B.增加就业机会
C.降低油气运输成本 D.推动管道沿线的城市化进程
【答案】7.A 8.D 9.C
【解析】7.根据材料“从云南瑞丽进入中国境内”以及结合中国省级行政区的分布知识可知,瑞丽是云南的边境城市,所以中缅油气管道进入中国境内,首先经过的省级行政区是云南省,A正确,排除BCD;故选A。
8.该地区主要是热带季风气候,并非终年高温多雨,有明显的旱雨两季,A错误;高寒、缺氧、冻土面积广是青藏高原地区的特征,中缅油气管道经过地区不是青藏高原,B错误;中缅油气管道经过地区多山地、高原,平原较少,C错误;中缅油气管道经过横断山区等地形复杂区域,且穿越众多河流,这是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D正确;故选D。
9.改善基础设施是中缅油气管道建设带来的影响,但不是在经济层面的主要影响,A错误;增加就业机会也是其带来的影响之一,但同样不是经济层面的主要影响,B错误;中缅油气管道使原油运输不经过马六甲海峡,缩短了运输距离,降低了油气运输成本,这是在经济层面对我国的主要影响,C正确;推动管道沿线的城市化进程是其影响,但不是经济层面最主要的,D错误;故选C。
【点睛】中缅油气管道是中国实现了油气能源进口多元化,降低了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保障了能源供应安全;带动了中国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如为云南石化提供了稳定油源,对云南的化工、轻工、纺织等产业有巨大拉动作用。
解答题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氢能是一种清洁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制取的氢气称为绿氢。2023年4月,我国首个绿氢长距离输送项目“西氢东送”工程正式启动。西氢东送管道工程起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终于北京燕山石化公司,是我国首条跨省区、大规模、长距离的纯氢输送管道。
材料二:“西氢东送”管道建成后,将替代京津冀地区现有的“灰氢”(用化石能源制氢),助力能源转型升级,实现碳达峰。
材料三:图为“西氢东送”示意图及乌兰察布市气象统计图。
(1)图中山脉①是 山脉,由图可知“西氢东送”工程线路地跨我国地势的 阶梯。
(2)乌兰察布市可利用 和 两种可再生能源制“绿氢”,其丰富的原因是 。(回答一种即可)
(3)“西氢东送”这一跨区域能源调配工程的实施对输入地的积极影响是 。
【答案】(1) 太行 二、三级
(2) 风能 太阳能 太阳能:该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烈,太阳能资源丰富。风能:该地区距离冬季风的源地近,风力大;地表平坦,风能资源丰富。(任选一种回答)
(3)缓解输入地能源供应紧张局面;优化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发展(任答1条即可)
【分析】本题以“西氢东送”工程线路构想图为材料,考查我国的地形、西北地区的能源以及“西氢东送”工程的积极影响等知识点,考查读图分析能力以及对相关知识的识记能力。
【详解】(1)读图①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为山西和河北的分界线,为太行山。图示“西氢东送”从第二阶梯的乌兰察布到第三阶梯的北京,地跨我国地势第二、三阶梯。
(2)乌兰察布市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根据乌兰察布市气象统计图,结合所学知识,该地区海拔高,深居内陆,降水少,多晴天,太阳辐射强,太阳能丰富;该地纬度较高,距离冬季风源头近,多大风,风能资源丰富。
(3)读图并根据所学可知,氢能是一种清洁能源,“西氢东送”工程对京津冀地区的积极影响:缓解京津冀地区常规能源紧缺的状况,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优化了能源消费结构,降低环境污染,改善了大气环境。
【自我评价】
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 评价目的
优 良 中
课前 我能做到认真预习,完成导学案内容 能否积极主动学习
我能积极与同学讨论完成探究题目 能否善于合作
课中 我能认真听老师发言,听同学们发言 能否认真专注
我能主动指出同学的错误,并改正 能否敢于否定
遇到问题时,我能积极主动举手 能否主动参与
发言时,我声音洪亮,自信 能否清晰表达
我能认真完成课堂笔记,并订正学案 培养总结能力
我整堂课得到老师表扬和鼓励 能否欣赏自我
课后 我善于反思,能自主复习和背诵 能否进行反思
我能及时解决课堂遗留问题 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