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综合提优卷B(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秋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综合提优卷B(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1.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26 20:02: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年秋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综合提优卷B
梯级创新与素养提升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成绩:
赏锦绣山河,品人文气息,享身心愉悦。给力小学正在开展“亲近自然·感悟人文”主题活动,请你积极参加。
一、读活动倡议书的开篇内容,体会亲近自然的意趣。(17分)
①祖国江山美如画。江南水乡带给我们“青箬笠,绿蓑衣, ”的美好意境;幽深山林让我们体会到“明月松间照, ”的清幽野趣;塞外飞雪让我们感悟到文人墨客“聒碎乡心梦不成, ”的思乡之情……
②中华文化向来与祖国的山水相连,在忙碌的学习之余,请到美丽的大自然中走一走,收获一份美好,感受一份愉悦。静坐草地,看远处在云雾中若隐若现的群山和sì miào( ),欣赏悄【qiāo qiǎo】悄铺满西天又悄【qiāo qiǎo】无声息褪去色彩的晚霞;漫步公园,享受阳光zhào yào( )的温暖,听耳畔【bàn pàn】传来的啾啾鸟鸣;泛舟湖上,欣赏水中荡漾开的一图圈小圆晕,听chuán jiǎng( )在水中拨动的美妙轻响;
……大自然的一切都令人心旷神怡。置身大自然,我们的烦恼忧chóu( )不知不觉就pāo( )到了九霄云外。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字词,并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7分)
2.联系上下文,把倡议书第①自然段的诗词名句补充完整。(3分)
3.联系上下文语境,在倡议书第②自然段的横线处补充恰当的内容。(3分)
4.下面是倡议书的结尾部分,但顺序被打乱了,请你把它们排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把序号填在句子前面的括号里。(4分)
( )你会发现,烦恼会悄悄消散,再次启程时,你将一身轻松。
( )停下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感受叶的光芒、花的辉煌、草的力量。
( )面对他人质疑,你是否苦恼过 面对学业受挫,你是否沮丧过
( )那么,你何不选择偶尔停下来呢
二、活动倡议书宣读完毕,给力小学向全校学生征集本次主题活动的宣传海报,请你参与投稿。(4分)
三、活动期间,每个班级都召开了动员会,同学们在会上分享了自己亲近自然的经历或感受。(填序号)(12分)
1.下列描述见闻的句子中,加点字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一位老伯在泊船的渡口等人。 B.可爱的鸟儿站在高高的树稍上望哨。
C.涨潮啦!大家都张开双臂欢呼起来! D.那座庄园里有许多粗壮的木桩。
2.下列描述景物或感受的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又到一年赏梅时!梅花山进入最佳观赏期,梅花千姿百态,让游客应接不暇。
B.深蓝的夜空中,满天繁星不可计数。
C.在无边无际的宇宙中,有数不清的星球,但其中适宜人类生存的却屈指可数。
D.终于爬到了泰山山顶,我和妈妈开心得面面相觑。
3.下列描写景色的句子中,不属于动态描写的一项是( )
A.田田的荷叶随着风一起一伏,犹如翻滚的绿色波浪。
B.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
C.野鸭们挥动翅膀扑棱棱地飞起来,落人荷塘更深处。
D.小小的红枫叶像轻盈的蝴蝶一样在空中旋转翻飞,又飘飘悠悠地落到地上。
4.点点引用下面这段话来记录自己的见闻,这段话写出了( )
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溅起数丈高的浪花,发出雷鸣般的轰响,有时竞把岸边数百斤重的石凳撤到十几米远的马路中央。
A.涌浪发出的声音响亮。 B.海水的力气非常惊人。
C.涌浪的来势凶猛和壮观。 D.海水带来的危害。
四、五年级(1)班准备出一期以“亲近自然”为主题的黑板报,请你积极协助他们完善“行走手账”栏目的内容。(6分)
1.下面左侧是天天夜晚在田地里看到的画面,请你结合右侧给出的关键词,照样子,将想象的画面写出来。(3分)
[月亮 稻田]柔和的月光下,一望无际的田野如同碧绿的翡翠,水稻的叶子挑起一粒粒的秋露,远远望去,好像珍珠撒在翡翠上,绿得逗你的眼,亮得闪你的目。
[夕阳 湖面]
2.请你根据提示,任选一个情景,用上动态描写或静态描写,把画面写具体。(3分)
2024年冬天的一场大雪,不仅在大地上绘制了一幅冬日雪景图,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快乐。看,雪中的公园多美!校园里同学们打雪仗、堆雪人,多么有趣!
情景一:眼前是白雪皑皑的公园。 情景二:同学们在雪地上玩耍。
我选择情景 。
五、如今,打卡博物馆成为人们感悟人文的新途径。五年级(2)班准备开展博物馆研学活动,下面是他们搜集的部分材料。(15分)
【材料一】2024年暑期,我国各地的博物馆火了,不少人“为了一座馆,奔赴一座城”。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厅人员密度堪称摩肩接踵,浙江博物馆展厅参观者可谓 ,山西博物院预约火爆……数据显示,当时博物馆门票预订量超过主题乐园,在所有景区类型中排行最受欢迎第一位。
【材料二】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2024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当前,我国一些中小学积极探索怎样在博物馆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把博物馆变成“行走的课堂”。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再只是走马观花地看热闹,而是学会了看“门道”。
研学坐标一: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简称“国博”)拥有143万余件藏品,涵盖了从远古时期到当代各个历史阶段不同方面的内容。这些文物蕴含着极高的历史、科学与艺术价值,是中华文明的生动写照。这几年来,中国国家博物馆精心打造中小学生“国博讲堂”,因此,“来国博,看中国,读世界”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中小学生的假期生活选择。
研学坐标二:苏州博物馆西馆。在苏州博物馆西馆的参观中,同学们发现了不少惊喜。“我的姑苏城”单元中,可以“穿越”到古代——早上,背着书包上学堂,一路感受崇文重教之风;中午,小船摇到外婆家,卧室里收音机流淌出苏州话童谣;晚上,在弄堂里玩躲猫猫、过家家。在1米多高的巷子深处,孩子们真正以儿童视角进入苏州园林、名人故居。
研学坐标三:重庆自然博物馆。在重庆自然博物馆“学习独立营”,同学们可以跟着老师近距离观察蛙类、螳螂、寄居蟹等生物,还可以参加缙云山夜观昆虫活动。在博物馆专家的带领下,同学们感受夜观灯诱昆虫的神奇魅力,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受到启发,用边学边玩的方式获得自然科学知识。
【材料三】
温馨提示:中国国家博物馆星期一闭馆,每天9时开放,16时30分停止入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每日进馆时段平均人次统计(单位:人次)
1.填入材料一横线处最合适的词语是(2分)( )
A.应接不暇 B.人声鼎沸 C.人山人海 D.津津有味
2.材料二节选自国际博物馆日的相关文章,我认为它最有可能来自(2分)( )
A.《博物馆“火”了》 B.《博物馆一日研学》
C.《博物馆研学,在行走的课堂品读世界》
3.仔细阅读相关材料并作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8分)
(1)2024年暑期的统计数据显示,博物馆是所有景区类型中最受欢迎的。( )
(2)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在博物馆研学中学会了看“门道”,是因为他们能够自己独立寻找、熟悉博物馆的参观路线。( )
(3)中国国家博物馆拥有143万件藏品,包括远古时期和当代的内容。( )
(4)从材料三可以看出中国国家博物馆每日进馆时段平均人次分布。春春计划2026年1月19日(周一)上午9时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 )
4.寒假即将到来,学校打算通过海报鼓励同学们在假期开展博物馆研学活动。请结合材料二,梳理博物馆研学的好处,并分条写在下面的横线上。(3分)
六、期间,学校还开展了“亲近自然·周边游”活动。亮亮看着眼前的柿子林,想到了下面这篇文章,请你读一读,完成练习。(16分)
霜点柿子满树红
①“霜点柿子满树红”,祖母在世的时候,每年的霜降时节,她总会望着柿子树说这句话。
②“祖母,你是不是说霜像火柴一样点亮了柿子 ”记得有一次,我望着满树红灯笼似的柿子问祖母。
③“不是点亮,是点化。”祖母回答。
④那时我还小,不知道有“点化”这个词,更不知道这个词的意思。后来,我长大了,每到霜降时节,望着满树红彤彤的柿子,不仅会想起祖母的这句话,更为祖母用字之巧妙而赞叹不已。
⑤初夏□柿子树下黄白色的花落了一地□不久花托长出了许多扣子大小的青色小柿子夏末□青柿子长到小拳头大小□挂满了枝头 秋风吹来的时候□青色的柿子开始泛白发黄□这几个阶段的柿子,味道苦涩,既不能吃,更不好吃。
⑥霜降时节,气肃而凝,露结为霜。“霜降杀百草”,此时,叶落草枯,植物渐渐失去生机。翠减红消,雁影无踪,大地一片萧索。
⑦夜晚,银色的,晶莹的,带着小茸毛的粒粒白霜轻轻地落在柿子上,柿子显得愈加玲珑别致。那白霜不仅不刺眼,而且很温馨,温润得如同春天的蚕茧,粉粉的纤维,软软的白霜,仿佛隐藏着无数神奇。太阳出来了,在明亮的阳光下,粒粒白霜变成了皎洁晶莹的露珠,折射着点点光芒。露珠一滴一滴地、慢慢地向柿子内渗透,柿子全身舒展开来,每一个细胞都在悄悄地吮吸着这水的精华、冰的魂魄。
⑧神奇的一幕出现了,经霜点化,柿子衰减了黄黄白白青青的颜色,变得像火焰一样,庞大的树冠红红地燃烧起来。一眼望去,漫山遍野红彤彤的,照红了天,照红了地,令人陶醉,美不胜收。
⑨经过寒霜浸润和点化的柿子脱了涩,甜如蜜,软如泥,只需把柿子表面的薄皮揭开,柿子专属的清香就会扑面而来,轻轻一吸,甜甜软软的柿肉,充盈着味蕾,从舌尖一直滑到胃里,一路甘甜,一路清爽,最后幸福地填满心间。“野鸟相呼柿子红”,鸟鸦和麻雀也飞来了,停在树梢,用尖利的喙辛勤地啄食。
⑩红红的柿子挂满树梢,丰厚圆硕形如如意,其音又与“事”同,古时文人们就谐其音绘出了“柿柿平安”图、“柿柿如意”图,并成为国画花鸟门类中一大题材。柿子既是药用之果,也是艺文之果,还是吉祥之果。
经霜点化的柿子,红得纯粹,甜得饱满,常常令人觉着好日子才开头,后面还有一连串红红火火、甜甜美美的日子可以奔,人生也顿时有了诗意与画境。(有删改)
1.标题“霜点柿子满树红”中,“点”在文中指(2分)( )
A.霜像火柴一样点亮了柿子,让柿子变得红彤彤的。
B.“霜降杀百草”,柿子树在霜降时节渐渐失去生机,只留下红彤彤的柿子。
C.落在柿子上的白霜,在阳光下化为露珠,渗透到柿子内,使柿子变得红彤彤的,像燃烧起来的火焰一般。
D.霜降后柿子变红,味道变甜,口感变软,吸引鸟雀前来啄食。
2.在画“ ”句子中的“□”里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4分)
3.第⑦自然段描写了白霜“点化”柿子的场景,下列对这个场景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2分)( )
A.运用静态描写,表现出柿子在白霜的点化下,呈现出皎洁晶莹的色彩。
B.运用动态描写,写出柿子由黄黄白白青青的颜色蜕变成红彤彤的柿子的壮美
场景。
C.运用动态描写,写出白霜从落在柿子上到在阳光下渗透到柿子内的神奇过程。
D.运用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表现出柿子变红,漫山遍野、映照天地、美不胜收的景色。
4.请根据提示和文章内容把柿子的生长和变化过程补充完整。(6分)
5.经霜点化的柿子有什么特点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分)
七、驻足赏景,书写美好。(30分)
长白山雄奇壮丽:山脚下,树木挺拔高耸;半山腰,树木枝干扭曲、身材矮小;而更高的地方,森林消失,野草和野花相映成趣。
青海湖辽阔神秘:春天温柔,夏天热情,秋天凄美,冬天冷峻。
……
亲近自然,留心生活,你会发现从北到南,由东往西,祖国大地上有太多的美景值得我们用文字记录下来。请选择你眼中最美的一景,回想你的观赏经历,为它代言吧。相信你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把它的变化写出来。题目自拟,不少于450字。
参考答案
一、1.寺庙qiāo qiǎo照耀pàn船桨 愁抛
2.斜风细雨不须归 清泉石上流 故园无此声
3.示例:脚踩沙滩,收获漫天霞光倾洒海面的浪漫黄昏,倾听海浪与礁石的呢喃细语
4.4 3 1 2
二、(示例)宣传语部分:自然为书,文化为魂,共赴一场心灵远行!插图等:略。
三、1.B 2.D 3.B 4.C
四、示例:1.夕阳渐渐西沉,把天空染成了绚丽的橙红色。此时的湖面仿佛是一块巨大的调色板,倒映着天空的色彩。随着夕阳缓缓落下,湖面上的光影不断变幻,波光粼粼,好似无数颗璀璨的珍珠在闪烁,宁静又迷人。
2.一走进公园,眼前一片雪白。白雪落在亭子上,像一块巨大的奶油蛋糕;白雪落在大树上,像一顶顶雪白的小帽子;白雪落在地上,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一根根落满白雪的树枝衬托着粉红色的梅花,美丽极了。
五、1.C 2.C 3.(1)√ (2)× (3)× (4)×
4.①可以欣赏蕴含着极高的历史、科学与艺术价值的文物,了解中华文明;②能以独特视角,如儿童视角,体验不同地域的文化;③可以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受到启发,用边学边玩的方式获得自然科学知识。
六、1.C 2.,, ,,;,。 3.C
4.①小拳头大小的青柿子②初秋③青色的柿子开始泛白发黄
5.经霜点化的柿子,红得纯粹,甜得饱满,口感软如泥。表达了作者对经霜点化的柿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