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2植物的呼吸作用 教学设计(表格式)苏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生物

文档属性

名称 4.11.2植物的呼吸作用 教学设计(表格式)苏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生物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10-26 19:05: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植物的呼吸作用
一、教材说明
本节课承接了前面光合作用知识,学生已掌握了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在此基础上,将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进行对比学习,有利于学生更深刻认识到呼吸作用也是植物的一种重要生理活动,主要表现在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并释放能量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上。同时,为后面“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 ”和“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两个知识点奠定学习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设计思路
呼吸现象在人体的表现非常明显,但是对植物体的呼吸作用这个问题,学生没有直观的感受,往往混淆呼吸运动和呼吸作用,忽略植物的呼吸作用。本节课内容较为抽象,依据植物细胞结构中线粒体的作用一知识,参照光合作用实质探究实验思路,同样以实验探究为载体,通过对课外知识的补充,使学生在动手动脑、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中,获得呼吸作用的基础知识,发展思维能力,理解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三、学习目标
(1)描述植物在呼吸作用中消耗氧气并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
(2)举例说出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3)完成呼吸作用探究实验,增强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果,设计简单实验。
教学重点
(1)设计和分析植物呼吸实验。
(2)描述呼吸作用的过程。
(3)说出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教学难点
(1)设计和分析呼吸作用实验。
(2)举例说出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四、教学准备
教师:
(1)根据课本实验内容,准备实验材料和用具:萌发和煮熟的绿豆种子,塑料瓶,软管,保温壶,温度计,试管,澄清石灰水,棉花等。
(2)制作课件、导学案及相关视频资料。
学生:
(1)根据导学案,提前预习本节课内容。
(2)查询有关氧气、二氧化碳性质的相关资料。
五、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设疑】有人认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能够更新居室的空气,于是在卧室里摆放多盆绿色植物。你认为这种做法科学吗?为什么? 今天,通过学习植物的呼吸作用来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猜测,有的答“科学 ”,有的答“不科学 ”。 联系实际,复习上节课“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 ”相关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探究呼吸作用的强烈愿望。
师生互动 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实验中,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 燃,说明是氧气(助燃性)。同理,已知人体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含量会增多,是由于细胞进行呼吸作用产生的。 【设疑 1】可以通过哪种方法验证二氧化碳气体? 活动:准备两支试管,分别装入等量澄清石灰水。 【设疑 2】植物通过线粒体的呼吸作用也会产生二氧化碳吗? 请一位同学向澄清石灰水中吹入呼出的气体,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在探究活动中自己体悟,引导学生通过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一实验现象,可以验证二氧化碳的存在。
自主学习 自主阅读课本 P106 探究实验: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同桌两人试着描述实验过程,说出实验原理并推测实验结果。(3 分钟) 【设疑】还能用哪些材料验证? 同桌两人合作讨论出实验原理:如果绿叶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是二氧化碳; 实验结果:新鲜蔬菜袋子里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烫熟蔬菜不能变浑浊。 1.根据已有知识储备和对照实验的设置原则,通过自学获取新知,分析实验过程,推断实验结果。
合作探究(一) 【探究】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实验准备:分组实验(9 组)。取两个相同密闭塑料瓶,A 瓶和 B 瓶内分别放入等量萌发的绿豆种子和煮熟的绿豆种子,放置一天;两支试管分别装等量澄清石灰水。 【设疑 1】描述实验现象。 【设疑 2】得出实验结论。 【设疑 3】实验装置是否合理?需要放在暗处或用黑色塑料袋吗? 小组合作,分别将 A 瓶和 B 瓶中的气体挤入到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石灰水变化,明确问题 1 :A瓶内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 瓶内气体则不能。 明确问题 2 :得出实验结论:萌发的种子能够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死亡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只有活细胞才进行呼吸作用)。 问题 3 :通过讨论,得出若实验材料是绿叶,则需要用黑色塑料袋,原因是防止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影响实验结果。种子萌发不需要,因为种子萌发(长成幼苗前)不会进行光合作用。 1.联系植物的六大器 官都能进行呼吸作用,选取生长较活跃的萌发种子作为探究对象,操作简单,耗时短,现象明显,能让学生清晰理解。 2.对比强调绿叶需要 使用黑色塑料袋是为 了消除光合作用对实 验的干扰,体现了探究实验的严谨性。而用萌发的种子不使用黑色 塑料袋,重温种子萌发外界条件知识,从而加深“种子萌发出根的过程中不进行光合作用 ”
知识的理解。
合作探究(二) 【探究】植物呼吸作用需要氧气。将燃烧的蜡烛分别放入 A 瓶口和 B瓶口,观察实验现象,解释原因,得出实验结论。 【设疑】如果用绿叶进行实验,实验过程需要注意什么? 学生配合老师进行实验操作:老师打开瓶盖,学生迅速将蜡烛伸入瓶口。 描述实验现象:A 瓶蜡烛熄灭, B 瓶蜡烛继续燃烧。 原因:A 瓶内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B 瓶内没有进行呼吸作用,因此仍含有氧气。 实验结论: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问题明确:需要放置黑暗处,防止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影响实验结果。 1.一个装置两种用途,既探究了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又验证了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2.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严谨的科学态度。有助于学生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联系的理解。
思维拓展 一 出示图片:空心萝 卜。 【设疑】萝 卜放久了为什么会出现空心现象? 【明确】萝 卜细胞进行呼吸作用分解了贮存在体内的有机物,所以出现了空心的现象。 【补充】除了消耗淀粉等糖类物质,还会以蛋白质、脂肪等作为呼吸作用原料。 学生猜测是由于失水、虫蛀等原因。 学生总结: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 练习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梳理知识能力。
思维拓展 二 【设疑】储存萝 卜的地窖比空地窖温度要高,为什么?跟植物的呼吸作用和消耗的有机物是否有关? 实验准备:(演示实验)取等量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分别装入两个相同的密封保温瓶中。放置一天,观察保温瓶内温度的变化。 【明确】热是一种能量。 出示植物生长、细胞分裂、根吸收水和无机盐图片,说明植物体的各种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都来源于植物的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 观察实验现象:萌发种子的瓶子内温度高(35℃左右),煮熟种子的温度低(15℃左右)。 得出实验结论:植物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1.增加课外知识的积累,培养学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2. 呼吸作用释放能量这一环节课本没有安排验证性实验,内容较抽象,也是学生容易忽略的知识点。通过种子萌发升温这个特点,让学生直观感受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
归纳总结 1. 出示呼吸作用示意图,学生总结呼吸作用概念(填空形式) 2.类比光合作用公式,推测呼吸作用公式。明确呼吸作用原料和产物。 3.说出呼吸作用条件和场所。 4.总结呼吸作用实质和意义。 1.准确说出: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如淀粉)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分解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2. 归纳呼吸作用公式 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原料:有氧气和有机物 产物:二氧化碳并释放能量。 3.条件:有光无光均可,场所线粒体。 4.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从示意图到概念,到公式的推导,层层递进,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类比推断的能力。
学以致用 【设疑 1】有人在晚上将许多生长旺盛的植物移入卧室内。你认为这样做对人体健康是否有利? 【设疑 2】花盆的底部为什么都有洞呢? 老师总结透气和排水作用,农业应用:松土排涝。 【设疑 3】人们在进入储存马铃薯的地窖前,往往把一盏油灯吊入地窖内,为什么? 学生准确说出原因: 问题 1 :夜间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而呼吸作用旺盛,消耗氧气,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加上室内空气不够流通,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时间长了会损害身体健 康。 问题 2 :为了确保土壤中有充足的空气,使根部能进行呼吸作用,正常生长; 问题 3 :检验氧气含量,防止缺氧晕倒。 培养学生用理论解决实际应用的能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避免死记硬背。
反馈检测 课上完成表格: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比较(表格见导学案),课下完成导学案练习题 课上练习和课下练习 1.检测对呼吸作用重难点的掌握程度。重点考查呼吸作用两个探究实验过程,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2. 同时在练习中讲解无氧呼吸知识。
同课章节目录